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导学案)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导学案)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比热容的引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课题热量的计算

新授课

教学

标知识

与技能1.能根据比热容,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2.能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比热容的定义,及其和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

锻炼学生的推导能力和动手计算能力. 教

学重点

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

量计算

具准

多媒体课件教

学难点

利用比热容的定义推导热

量的计算公式

学课

1课时课

前预习

1.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改变的温度(或升高、降低)、种类(或比热容)三个因素有关系.

2.热量的计算可以用公式Q=cmΔt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可以用公式Q 吸=cm(t-t0)表示;物体放出的热量可以用公式Q放=cm(t0-t)表示.

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课导入

我们知道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而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种类有关,请同学们思考能否利用一个公式具体

地说明热量、温度、质量、比热容之间的关系呢?(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大家先不要着急判断,等我们学完本课时就知道了.

热量的计算

师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

结合前面学习的密度的物理意义进行思考.

生: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要吸收4.2×103J的热量.

师回答正确.这就是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好,请大家再思考,如果有

2kg的水,温度升高2℃,要吸收多少J的热量呢?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以得到

()

Q

c

m t t

=

-

吸,从这个公式你知道怎样计算Q吸吗?

进行新课学生根据上面类推:2kg的水,温度升高1℃,要吸收2×4.2×103J

的热量;则2kg的水,温度升高2℃,要吸收2×2×4.2×103J的热量.

师那么如果知道有m kg水,加热前初始温度为t℃,加热后温度为t℃,那么它吸收了多少热量呢?

学生类推,得出结论:吸收热量为m×(t-t0)×4.2×103J.

师同学们很棒!回答非常正确.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关于比热容的热量公式.(多媒体展示课件“热量和热平衡”问题的计算)

热量和热平衡问题的计算(多媒体课件)

(1)如果某物体的比热容为c,质量为m,温度变化为Δt,则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Q=c mΔt.

(2)此公式适用于物体温度改变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对物态变化的过程不适用.

(3)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Q吸=c mΔt升c m(t-t0);物体的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Q放=c mΔt降=c m(t0-t),Δt为物体温度的变化值,即物体高温值和低温值之差.

(4)在热传递过程中,当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热传递而没有热量的损失时,根据热平衡,则有Q吸=Q放.

板书:热量的计算:

(1)升温吸热:Q吸=c m(t-t0).

(2)降温放热:Q放=c m(t0-t).

【例1】某温泉度假村利用地热水作为房间洗浴用水,请计算:质量100kg的地热水,温度从70℃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c水=4.2×103J/(kg·℃)]

解:地热放出的热量Q放=c水m(t0-t)=4.2×103J/(kg·℃)×100kg ×(70℃-20℃)=2.1×107J.

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吸(放)热时的热量公式,并通

过练习巩固强化了对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这节我们就学到这,谢谢!教

材习题解答

想想议议(P14)

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

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

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备课笔记

易错点拨:

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文字叙述中升高t℃,升高了t℃,降低t℃,降低了t℃对应的是温度的

改变;而升高到了t℃,降低到了t℃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

知识拓展:

热平衡

(1)概念: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

(2)热平衡方程:Q吸=Q放.

答 如果以Q 吸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 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 代表物体

的质量,t 0和t 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总

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Q 吸=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会有什么不同?

推理:

解:把质量为2kg 、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Q 吸=0.88×103J/(kg ·℃)×2kg ×(100-30)℃=1.232×105J. 计算物体升温吸热公式Q吸=c m (t -t 0),计算物体降温放热公式Q放=c m (t 0-t ). 动手动脑学物理(P15)

4.质量为2kg 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

1.88×104J ,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解:由Q 吸=c m (t -t 0)得()()

430 1.8810J 0.4710J / kg?-2kg 400()-2℃℃℃Q c m t t ⨯===⨯⨯吸

5.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

20℃,要放出多少热量?

解:Q放=c m (t 0-t )=0.46×103J/(kg ·℃)×1.5×10-3kg ×

(800-20)℃=538.2J

难题解答

【例2】使20g 冰的温度从-10℃升高到0℃,但未熔化成水,需要吸

收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度从5℃降低到0℃的水供给的,需要

多少克5℃的水?[冰的比热容2.1×103J/(kg ·℃)]

解析:知道冰的质量、冰的初温和末温、冰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

Q 吸=c m Δt 求冰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求出了冰吸收的热量Q 吸,由题知

这些热量由水降温放热提供,即Q 吸=Q 放,又知道水的初温和末温、水

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求需要水的质量.

答案:m 冰=20g=20×10-3kg ,Δt 冰=0℃-(-10℃)=10℃,冰吸收的热量Q 吸=c 冰m 冰Δt 冰=2.1×103J/(kg ·℃)×20×10-3kg ×10℃=420J;

由题知,冰升高温度吸收的热量由水降温放热提供,即Q 吸=Q 放=c 水m

水Δt 水,Δt 水=5℃-0℃=5℃,需要水的质量

∆3420 J 0.02 kg 20 g 4.210 J ()/?5放水水水℃℃Q m c t kg ====⨯⨯. 【例3】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一质量为500g 的高温物体投入质量

为8kg 、温度为20℃的水中,如果物体放出的热量是2.73×106J ,不计

热量损失,则水的温度会升高到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热量公式推出∆Q

t cm =,且要分清“升高

到”与“升高了”的区别.本题“升高到多少”即求水的末温.

根据热量公式Q =c m Δt ,得水升高的温度为:

备课笔记

易错提醒:

注意题中的隐藏条件,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达到沸点后温度不会再继续升高.

答 ∆632.7310J 81.254.210()J /kg?8kg ℃℃Q t cm ⨯===⨯⨯, 由于t 0+Δt =20℃+81.25℃=101.25℃>100℃,又因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后温度会保持100℃,故水的末温为100℃. 答案:100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

关于热量的计算,新课标并未做具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

通过比热容的物理含义,用算术法计算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进而

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时,

要提醒学生分清温度变化中的“升高了多少℃”和“升高到多少℃”的区

别.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可由比热容的定义式∆Q c m t =吸

得到Q =c m Δt ,当吸热时Q 吸=c m (t -t 0),当放热时Q 放=c m (t 0-t ).公式

适用于物态不发生变化时物体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放)热的计算.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最新导学案--比热容

学科:物理(九上)编写:严军 13.3《比热容》导学案 一、示标 学习目标: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 4、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二、导学 (一)、知识回顾 1、下面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 ) A、两决块相互摩擦,冰块熔化 B、水蒸汽推动活塞做功 C、压缩气体,温度升高 D、用太阳灶烧水 2、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二)、情境导入 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呢? (三)、自主学习 1、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阅读课本P131内容) (1)、同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质量越大,温度升高得越高,吸收的热量_________。)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 2、比热容(c) (1)、定义: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______所吸收(或放出)的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______表示。(2)、单位:___________。 (3)、意义:<阅读课本P132“小资料”> 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_________的。 ②.c =________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 (4)、应用:由于水的比热容________,吸收或放热的本领很大,因此常被用作取暖、制冷的循环物质。 3、热量的计算 例: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0C的铝块加热到1000C,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推导: 查表可知,铝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则: a.质量为_____的铝块温度升高_____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J。 b.质量为2kg的铝块温度升高10C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J。 c.质量为2kg的铝块温度升高700C(1000C-300C)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J。公式:①.Q =_______________; 吸 =_______________。 ②.Q 放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6.3 比热容

16.3、比热容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是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2.难点是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导学指导】 一、思考课本130页“想想议议”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空白处.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升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是: . 结论: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 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 ) A.水吸收的热量多 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二、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阅读课本131页“探究”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 1.如果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同,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哪个多( ) A 水 B 食用油 C 一样多 2.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猜想:_______(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 (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是不是还需要其它的器材? (2)怎样保证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 三、请阅读课本132页“比热容”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上面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 ______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 2.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________这个物理量. ⑴比热容的定义: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⑵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 ⑶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 . 3.小组讨论132页“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4.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跟物质的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温度等因素无关。 四、阅读课本132—133页“热量的计算”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 比热容教案1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热量? 2、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多少热量? 讲授: 提出问题: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升高的温度t1-t2/℃通电时间t/min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教案2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__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6.3 比热容(第二课时)

§16-3 比热容(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 g·℃),这表示质量是1k 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计算:把质量为2k 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二、进行新课:1.热量计算公式 分析:2k 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2– 1.76×103J 2k g的铝块温度升高100℃—30℃= 70℃时,吸收热量是 1.76×103J×70 = 1.23×105J 上述计算可以写成一个计算式:铝块吸收的热量= 0.88×103J/(k g·℃)×2kg×(100℃—30℃)=1.23×105J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 热量的公式Q吸= cm(t – t0)。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就为Q放= cm(t0–t)。 (1)公式:Q吸= c m(t –t0);Q放= cm(t0–t) (2)注意: ①公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 ②(t– t0)和(t0– t)为温度的变化量,也可以用△t表示,则公式变 为Q=cm△t; ③“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的区别。 例题1:质量为100k g的钢锭,温度从 1.3×103℃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c钢=0.46×103J/(k g·℃)] 解: 例题2: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质量为10k g、温度为20℃的水中,如果传给水的热量是2.73×106J,则水温会升高到多少度? 解: 2.热平衡方程:冷热物体混合时,达到相同的温度,若不计热量损失,则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即Q吸=Q放

秋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能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计算生活中的一些热量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认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和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及“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难点 热量的计算。 教具准备 温度计、食用油、水、电加热器、天平、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线、红外线加热器、装有专用软件的计算机。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露天游泳池中有水,当太阳晒一天后,池边水泥地面热得发烫,而水却不怎么热,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合作探究 1.比热容 (1)教材P11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①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升高的量有关。 ③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教师简单介绍器材。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让学生讨论,并完成填空)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的。

(2)比热容的概念 [师]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的差别,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什么是比热容? [生]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师]比热容的单位是什么? [生]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师]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师]像密度一样,比热容也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2“小资料”,让学生阅读后思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什么特点? [生]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 [生]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生]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比热容小。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希望同学们记住比热容的这些特点,加以应用。 2.“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师]水的比热容大,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 (1)露天游泳池中有水,当太阳晒一天后,池边水泥地面热得发烫,而水却不怎么热,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同样太阳照射下,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水升高的温度低。 [师]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如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防止温度变化太大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 (2)汽车发动机为什么用水来散热? [生]水的比热容大,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而能吸收更多的热量。 (3)海边比沙漠更适于人居住,什么原因? [生]海边水多,吸收和放出热量时,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小;而在沙漠,主要物质是砂石,比热容较小,吸收和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大,昼夜温差大。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案(精品)

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会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经历和实例的分析、猜测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悟合理猜测的必要性。 (2)经历研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之间的关系,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与收集数据、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养成质疑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根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根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 比热容概念。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活动 教学活动 【导入】 情景1: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国内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 【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讲授】讲授 【讲授】 问: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可适当进行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景2:烧水 问题: (1)在烧水过程中,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分别是什么 (2)在烧水过程中,传递的是哪个物理量改变的又是哪个物理量 说明:通过问题讨论,明确热量是伴随在热传递过程中出现的物理量;它是一个与温度变化有联系的物理量。 情景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两杯液体加热 问题:液体在温度升高时,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测:与液体的质量、液体升高的温度有关,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这样的问题设置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探究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景4 (1)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质量的关系 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从室温(20℃)烧开,哪个吸收热量多 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升高的温度的关系 情景5 把一壶20 ℃水加热到50℃(温水)和加热到100℃,哪个吸收热量多 结论: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3)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情景6 采用方法: 1、控制: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 2、改变:物质的种类(水和煤油) 3、比拟: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看加热时间) 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需要的加热时间_____(长/短),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吸收的热量____(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导学案)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比热容的引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课题热量的计算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 目 标知识 与技能1.能根据比热容,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2.能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比热容的定义,及其和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 锻炼学生的推导能力和动手计算能力. 教 学重点 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 量计算 教 具准 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难点 利用比热容的定义推导热 量的计算公式 教 学课 时 1课时课 前预习 1.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改变的温度(或升高、降低)、种类(或比热容)三个因素有关系. 2.热量的计算可以用公式Q=cmΔt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可以用公式Q 吸=cm(t-t0)表示;物体放出的热量可以用公式Q放=cm(t0-t)表示.

巩 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 课导入 我们知道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而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种类有关,请同学们思考能否利用一个公式具体 地说明热量、温度、质量、比热容之间的关系呢?(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大家先不要着急判断,等我们学完本课时就知道了. 进 行 新 课 热量的计算 师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 结合前面学习的密度的物理意义进行思考. 生: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要吸收4.2×103J的热量. 师回答正确.这就是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好,请大家再思考,如果有 2kg的水,温度升高2℃,要吸收多少J的热量呢?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以得到 () Q c m t t = - 吸,从这个公式你知道怎样计算Q吸吗?

初中物理_《比热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热容》教学设计说明 大家好,我执教的是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热和能的第四节《比热容》,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 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比热容的单位、读法及其物理意义、公式的应用 3.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课标分析: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并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 知道比热容的单位、读法及其物理意义、公式的应用 4.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五、评价设计: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引导

13.3比热容导学案(第二课时)

13.2比热容(2) 【学习人】【班级】【学习日期】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一、温故互查: 1、比热容的定义: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与它的 和的乘积,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 水的比热容最大,值是,它的意义是。 二、学习探究 计算:1kg的水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为J 2kg的水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为J 1kg的水在温度升高2 ℃时所吸收的热量为J 质量为m kg的水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J 质量为m kg的水温度升高△t 所吸收的热量为J 公式推导: c—物质的比热容m—物体的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指温度差,不是某一时刻的温度△t=t末—t初,t末表示末温度,t初表示初温度) 如果是吸热升温:Q吸=c·m·△t= c·m·(t末—t初) 如果是放热降温:Q放= c·m·(t初—t末) 自学检测 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一定质量水温度从10℃升高到50℃,吸收了1.68×106热量,求水的质量。 三、巩固练习 ★1、把质量为500克,温度为40°C的铝块加热到100°C,铝块吸收了多少热量?c铝=0.88×103J/(kg·℃

★★2、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3、使40g 0℃的冰温度降低到-10℃,能放出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用来给水加热,可使多少g 5℃的水温度升高10℃? ★★★★4、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多少? 四、测评与拓展 1、质量为500 g的铝锅中盛有2 kg的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95℃时,共需要吸收多 少J的热量?已知:c水=4.2×103J/(kg·℃),c铝=0.88×103J/(kg·℃) 2、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比热,把质量是1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 迅速投入到质量是100g温度为1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 热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已知C铜=0.4×103 J/(kg·℃) 3、把质量为2kg、温度为4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了多少热量?如果这些 热量用来给水加热,能使多少20℃的水升高到40℃?已知:c铝=0.88×103J/(kg·℃)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 三环:自学展示反馈 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 拓展到内能.首先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进一 步引出分子动理论;接着讲述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 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通 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不 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 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 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 本章共分3节: 1.第1节“分子热运动”,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 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 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分子数目多,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提出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 究——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得出组 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且温度越 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道分 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利用微观结构 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的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为从 分子结构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 2.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教学中先通过生活中利用内能 做功的实例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内能的影响 因素(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 激烈程度联系起来),然后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 功和热传递,在分析热传递过程中提出热量的概念. 3.第3节“比热容”,这节是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 讨论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 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 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比 热容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印象. .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 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和斥力,能用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间 的作用力)去解释物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② 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 功和热传递;③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 简单的热量计算.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 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与弹簧的弹力进 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探究,认 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演示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 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 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7课时: 第1节分子热运动…………………………1.5课时 第2节内能……………………………………2课时 第3节比热容………………………………2.5课时 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及理解 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比较法:例如,通过比较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相 异性,进一步认识热运动是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微观分子 运动. 2.类比法:例如,将分子间作用力类比弹簧,使我 们对分子作用力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 3.转换法:水中花粉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水分 子的运动. 4.模型法:固液气的特点也可以用模型法来解释: 固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教室里坐着的学生,液体分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 2、知道比热的单位是J/(kg·℃)及其读法 3、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4、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两个电热棒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容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食用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容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容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容进行解释. 教学过程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比热容 》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比热容》 本节是第13章的第3 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涉及到热量、质量、温度等物理量,同时也是关于热量计算的基础。比热容教学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要重视让学生从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新课标中热量公式是直接给出的,因此通过热量计算加强对热量公式 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 会利用公式Q=cm∆t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烧杯两个,各装等量的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两个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热 得快),两个搅拌器。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图片:夏日的海滩。 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却不一样? 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沙子放热降温比水快。 体验生活:(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m)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Δt)有关。 进一步思考:如果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也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设计: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

寨河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导教案 印前署名:班级:姓名: 课题: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课时安排:二课时 年级:九年级科目:物理设计者: 内容学习讲解学习目标: 知识:认识比热容的看法,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试试用比热容 知识解说与比热容相关的简单的自然现象。 技术: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质比热容看法,进一步熟习控制变量法;能依据 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培育科学意识。 要点:认识比热容的看法,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试试用比热容知 识解说与比热容相关的简单的自然现象。 难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质比热容看法;能依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预习 1.依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 要长,说明物体所汲取的热量与_________ 相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了然物体所汲取的热量的 多少与 _________相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高升的度数也相等时,汲取的热量能否是 相同多呢?。 二、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骄阳炎炎的夏天,白日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特别凉快;夜晚太 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旧暖暖的。相同的日照条件,为何沙子 和海水的温度不相同? 三、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展现报告: 1.想想议议:生活中烧水时,水汲取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 高升的多罕有什么关系?要用生活中察看到的现象来支持你的看法。 结论:对于同一种物质,比如水, 。 2.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状况。 (1)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假如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高升的度数也一 样,它们汲取的热量能否相同? (2)阅读课本 P11“实验”内容。认识实验目的和实验所用的主要器械。 设计实验表格: 物质名称质量初温末温高升的温度加热时间m/g t 0 / ℃t/ ℃(t-t 0)/ ℃t/min 水200 20 28 8 8 食用油200 20 28 8 4 (1)阅读课本 P11 下-12 上的内容。 小结: 叫做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表示, 内容 它的单位是,符号是。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2)阅读课本P12 的“小资料”。 总结:①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 是。水的 比热容; ②在表中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相关,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是; ③固体的比热容一般液体的比热容; ④物质的比热容不单与物质的种类相关,同时还与物质的相关,如水 的比热容与冰的比热容就不相等。 (3)阅读 P12 至 P13 上一段文字。达成课后1、 2 题。 四、回首小结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必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高升时汲取(放出)的热量与它 的质量和高升(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类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 (2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3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水的比热容是4.2 × 103 J/kg ·℃。 2.热量的计算 五、检测( 100 分)(请勿提早做) ( 一) 想想,填一填( 4 分× 19=76 分) 1. 国际单位制规定热量的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这个单位也是 和的单位。 2. 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沙子汲取相等的热量时,高升的温度_______ ,若高升 相同的温度,汲取的热量_______。说了然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 _______的。为了描绘物质的这类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__这个物理量。 3._______________ 的某种物质,温度高升时汲取的热量和高升的温度乘积 _____,叫做这类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是 _________。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 _______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桶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 容是 _______________。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对比较,它们的比热容_______ 大。 5.将一铝块从冰箱中拿出放在室温下,慢慢的铝块的温度会高升,但其比热 容(填“变”或“不变” );将其切去一半后,其质量减小,比热容。 6. 铁的比热容 c 铁×103J/(kg·℃),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 聪慧的选择( 6 分× 3=18 分) 7. 对于物质的比热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物质比热容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汲取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B. 汲取热量多的物体,比热容必定大 C.一杯水用去一半,其比热容减为本来的二分之一 D.对于确立的物质,其比热容与质量没关 8. 在常有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可知以下结论中错误的选项是() A.跟同质量的其余液体对比,水更简单使温度高升 B.在相同的阳光下,经过相同长的时间,水要比沙石的温度变化小 C.水易做冷却剂,流动的水能汲取并带走许多的热量 D.育苗时,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能够保护秧苗夜间不受冻 学习讲解 9.沿海地 域的气温变化 比内地地区的 气温变化小,其 根来源因是 () A.海水的吸 热本事比沙 石、泥土的小 B.海水的质 量比沙石、泥土 的大 C.海水的比 热容比沙石、泥 土的大 D.海水拥有 流动性,沙 石、泥土不易流 动 (三)简答题 ( 6 分) 10.在骄阳 当空的海边嬉 戏,你会发现沙 子烫脚,而海水 倒是凉凉的。这 是为何?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物理全册13.3 比热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物理全册13.3 比热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物理全册13.3 比热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比热容 课题13.3--比热容教师学科物理 课时 (本章节/单 元) 第 3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学生年班时间 年月 日 课节 第 节 内容 选择 (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 课标要求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外界温度变化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即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体现了物理教学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导向。比热容是用来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这个概念,再提升到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做好实验和做好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很重要。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一概念的认识和建立的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 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全部学生掌握)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全部学生掌握) 3.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大部分学生掌握)

41.第十六章 三 比热容(第二课时)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三比热容》第二课时导学案 设计者:马学军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尝试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与比热容有关的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知识提要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2.热量的计算 (1)吸收热量:Q吸=cm(t-t0) (2)放出热量:Q放=cm(t0-t) (3)通用公式:Q =cmΔt 其中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t0表示初温,t表示末温,Δt表示温度变化量。 学习过程: 1.回顾上节所学内容。 (1)叫做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符号是。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2)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固体的比热容一般 液体的比热容;物质的比热容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同时还与物质的有关,如水的比热容与冰的比热容就不相等。 2.热量的计算 (1)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燃料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 (2)如果已经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那么在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后,就能计算它吸收的热量。 看课本P133的“想想议议”。小结:Q吸=。写出这道题目的规范计算步骤。 (3)思考: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会有什么不同? 小结:Q放=。如果用Δt表示温度变化量,吸热和放热可用通用公式Q =。 3.阅读课本P133的“STS”。

当堂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想一想,填一填(4分×10=40分) 1.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m表示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t0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__,t表示________,单位是_______,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放= ____________,吸放热的通用公式是Q = ____________。 (二)聪明的选择(6分×5=30分)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下列哪些物理量有关() A.物体的密度 B.物体的体积 C.物质的比热容 D.物体的温度 3.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等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则() A.水升高的温度高 B.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一样高 C.煤油升高的温度高 D.无法判断 4.铝的比热容比钢的比热容大,下面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1千克铝比1千克钢含的热量多 B.1千克铝比1千克钢含的内能多 C.铝和钢接触时,铝一定向钢传热 D.1千克的铝温度降低1 ℃比1千克钢温度降低1 ℃时放出的热量多 5.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上升的温度较高 B.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C.铝和铜上升的温度相同 D.无法确定 6.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三)算一算,更清楚(8分+8分+14分=30分) 7.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 8.将质量为250 g温度为20 ℃的袋装牛奶(袋的质量不计)放入热水中,使牛奶的温度升到40 ℃,则牛奶在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多少?(c牛奶=2.5×103 J/kg·℃) 9.一个质量为250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若把这些热量给30℃,0.5 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度?升高到多少度? 评价学生检测情况,师强调订正。 课堂小结:指名说说。

比热容教学反思(通用7篇)

比热容教学反思〔通用7篇〕 比热容教学反思〔通用7篇〕 比热容教学反思1 在9年级物理课程中,关于物质比热容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其中比热容的单位、物理意义以及应用物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尤为困难。我在讲完了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的实验探究之后,我便水到渠成地引入描绘物质特性之一的物理量--物质的比热容,讲完了定义我突然联想到以前讲速度、密度、功率、压强等物理量时也是先讲定义,后由定义推导出公式,如此我便让学生一一答复了、密度、功率、压强等物理量的定义和公式,重点是在由定义导出物理公式的演练。在此根底上我和学生一起便顺理成章地导出物质的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Q/〔mΔt〕,这种引入物理公式的方法在我们初中物理教学中随处可见,课,在讲完比热容公式之后我深感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学意义深远,同时物理研究方法的传授和素材又是如此简单。 根据推导出的比热容计算公式C=Q/〔mΔt〕推出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分析变化温度分两种情况:1、物体吸收热量时是末温减初温。

物体放出热量时是初温减末温。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拟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到达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比热容教学反思2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用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演示、体验、探究。 让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既从现象 〔1〕温度计在水中和酒精中谁的变化较大来认识,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因素的影响。 〔2〕酒精灯同时加热小钢锯和粉笔擦,几秒钟让学生用手来体验,感知谁升温快? 第二课时通过比热容的数据:C水=4.2×103J/ 〔kg°c〕。进展讲解分析比热容的意义从而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缺乏之处: (1)在演示用酒精灯同时加热小钢锯和粉笔擦没有注意控制变量。如:质量的大小、横截面积大小是否一样,缺乏严谨的科学性。改良器材:换用长短、粗细一样的木筷子和铁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