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力容器制造程序文件(最新)

压力容器制造程序文件(最新)

压力容器制造程序文件(最新)
压力容器制造程序文件(最新)

文件编号:程序-1-

2009

压力容器

程序文件汇编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94

发放号持有人

发布实施企业名称

94

94

本程序规定了文件和资料的编制、审批、发放、回收、保管、借阅、更改、销毁等内容及要求。

2. 引用法规标准

本程序无引用法规标准

3. 主要职责

质量体系文件、记录由质管办归口管理,技术文件由技术科归口管理,与质量活动有关的记录由质检科归口管理,其他各部门、责任人、车间配合实施。

4. 管理程序

4.1文件的编号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号方法如下:

4.1.1 质量保证手册编号:

年份

版次

企业代号

质量管理

4.1.2程序文件编号:

年份

版次

用途

4.1.3岗位职责编号:岗职—X—XXXX

94

94

年份 版次

用途

4.1.4通用工艺规程编号:

序号

版次

用途

4.1.5检验规程编号: 序号 版次 用途 4.1.6表式编号: 序号 用途 例:焊接表—01 表示焊接要素中第1个表。

4.1.7其它工艺文件如:热处理工艺卡、焊接工艺卡、探伤工艺等按工艺文件编号规定执

行。

4.1.8外来文件编号按各自原来的编号。 4.2文件的编制

4.2.1《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由质管办组织各责任人员编制,质保工程师审核,厂长

批准。

特种设备管理程序文件

1 目的 有效监控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规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2 适用围 适用于公司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维修、检查、检测检验等方面的管理。 3 职责 ●物料部、使用部门、设施保障部或制造工程部共同负责特种设备采购、安装、 改造、维修保养供应方的选择; ●设施保障部负责压力容器的注册登记、检测检验的安排及档案的建立; ●制造工程部负责起重机械、厂机动车辆的注册登记、检测检验的安排及档案建 立; 4 术语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机动车辆。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5 过程及要求 5.1 识别 公司现有特种设备: ●压力容器、各种气瓶 ●起重机械(行车、升降机) ●厂机动车辆(叉车、电瓶车) 5.2 采购

●特种设备采购时,物料部、使用部门、制造工程部或设施保障部应共同验明供 应商是否具备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或特种设备安全认可证; ●新购特种设备应附有下列文件: ◇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监测检验证明等文件。 ●上述文件应交给5.8款规定的档案管理部门; ●起重机械、厂机动车辆的出厂文件要求详见附录A:起重机械、厂机动车辆出厂 文件明细 5.4 安装、改造、维修保养 ●特种设备需要安装、改造、维修保养时,使用部门、制造工程部或设施保障部 应共同确定供应方; ●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供应方,必须具备所在地省级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机构或者其授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资格认可的书; ●供应方在施工前应当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情况和施工方 案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 ●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供应方应当在30日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部门, 由其存档。 5.5 使用登记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30日,应当持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验收检验报告和安全 检验合格标志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压力容器登记注册由设施保障部负责,起重机械、厂机动车辆登记注册由制造工程部负责; ●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厂机动车辆需安装牌照并粘贴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后,方可以投入使用。 5.6 故障处理和停用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必须由有资格的维修保养人员或维修保 养供应方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故障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特种设备因故暂停使用半年以上,使用部门应当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 办理备案手续;

程序文件及管理制度

压力容器制造程序文件及管理制度 (2016版) 文件号:LZZG-2016.1 编制: 审核: 批准: 持有人: 2016-0X-0X发布 2016-0X-0X实施 xxxxxxxx有限公司

1.1 人员职责 1.1.1 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 1.1.1.1 负责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对公司产品的安全质量负全责; 1.1.1.2 批准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发布《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 1.1.1.3 任免公司总经理、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 1.1.1.4 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所需的资源; 1.1.1.5 主持召开董事会,拟定公司管理机构; 1.1.1.6 支持总经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所需的资源。 1.1.2 总经理 1.1. 2.1 全面领导公司日常工作,向全体员工传达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及顾客满意的重要性; 1.1. 2.2 对公司质量工作和产品质量负责; 1.1. 2.3 负责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1. 2.4 负责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的批准; 1.1. 2.5 负责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任免; 1.1. 2.6 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全面负责; 1.1. 2.7 主持管理评审; 1.1. 2.8 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所需的资源 1.1. 2.9 支持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专业质控责任人开展工作,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有效。 1.1.3 质保工程师 1.1.3.1 协助总经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1.1.3.2 按照质保手册的规定对各质控系统的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根据生产的发展不断完善、改进质保体系的工作; 1.1.3.3 组织贯彻、执行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定; 1.1.3.4 坚持原则,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人员工作; 1.1.3.5 定期组织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协助总经理组织管理评审; 1.1.3.6 对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和培训; 1.1.3.7 组织编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相关标准,其中包括质量记录、报告,并通过质量保证体系贯彻实施; 1.1.3.8 审签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1.1.4 材料责任人 1.1.4.1 对原材料、焊材、外购外协件的采购质量负责,审核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和材料的入库验收; 1.1.4.2 审查分包/分供方的资质,组织对分包/分供方的评价工作; 1.1.4.3 监督检查材料的保管、标记移植和材料的发放,确保压力容器用材的正确性; 1.1.4.4 审核材料的代用手续; 1.1.4.5 有权对材料员、保管员的工作进行检查,有权制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制造现场; 1.1.5 工艺责任人 1.1.5.1 负责并组织图样的审查工作,有权制止不合格的技术文件流入制造工序; 1.1.5.2 组织编制并审核工艺文件,负责工艺文件的修改和现场工艺质量问题的处理; 1.1.5.3 负责组织审核工装的设计、制造和验收;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流程

2007年4月,**公司因取《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需试制一台压力容器。公司决定试制一台自用的储气罐,规格Φ1000×2418×10,设计压力1.78MPa,设计温度40℃,属二类压力容器。通过该压力容器的试制,对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流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工艺流程:下料——>成型——>焊接——>无损检测——>组对、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耐压实验 一、选材及下料 (一)压力容器的选材原理 1.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稳定性。 2.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和焊接性能。 3.在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必须有良好的耐蚀性和抗氢性。 4.在高温状态使用的设备要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5.在低温状态下使用的设备要考虑有良好的韧性。 (二)压力容器材料的种类 1.碳钢,低合金钢 2.不锈钢 3.特殊材料:①复合材料(16MnR+316L) ②刚镍合金 ③超级双向不锈钢 ④哈氏合金(NiMo:78% 20%合金) (三)常用材料

常用复合材料:16MnR+0Gr18Ni9 A:按形状分:钢板、棒料、管状、铸件、锻件 B:按成分分: 碳素钢:20号钢20R Q235 低合金钢:16MnR、16MnDR、09MnNiDR、15CrMoR、16Mn锻件、20MnMo锻件高合金钢:0Cr13、0Cr18Ni9、0Cr18Ni10Ti 尿素级材料:X2CrNiMo18.143mol(尿素合成塔中使用,有较高耐腐蚀性) 二、下料工具与下料要求 (一)下料工具及试用范围: 1、气割:碳钢 2、等离子切割:合金钢、不锈钢 3、剪扳机:&≤8㎜L≤2500㎜切边为直边 4、锯管机:接管 5、滚板机:三辊 (二)椭圆度要求: 内压容器:椭圆度≤1%D;且≤25㎜ 换热器:DN≤1200㎜椭圆度≤0.5%DN且≤5㎜ DN﹥1200㎜椭圆度≤0.5%DN且≤7㎜ 塔器: DN

任务四 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及校核

项目一压力容器 任务四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及校核 容器按厚度可以分为薄壁容器和厚壁容器,通常根据容器外径Do与内径Di 的比值K来判断,K>1.2为厚壁容器,K≤1.2为薄壁容器。工程实际中的压力容器大多为薄壁容器。 为判断薄壁容器能否安全工作,需对压力容器各部分进行应力计算与强度校核。 一、圆筒体和球形壳体 1.壁厚计算公式 圆筒体计算壁厚: 圆筒体设计壁厚: 球形容器计算壁厚: 球形容器设计壁厚: 式中δ——圆筒计算厚度,mm δd——圆筒设计厚度,mm pc——计算压力,MPa。pc=p+p液,当液柱静压力小于5%设计压力时,可忽略 Di——圆筒的内直径,mm [σ]T——设计温度T下,圆筒体材料的许用应力,MPa(可查表) φ——焊接接头系数,φ≤1.0 C2——腐蚀裕量,mm

2.壁厚校核计算式 在工程实际中有不少的情况需要进行校核性计算,如旧容器的重新启用、正在使用的容器改变操作条件等。这时容器的材料及壁厚都是已知的,可由下式求设计温度下圆筒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pw]。 式中δe——圆筒的有效厚度,mm 设计温度下圆筒的计算应力σT: σT值应小于或等于[σ]Tφ。 设计温度下球壳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pw]: 设计温度下球壳计算应力σT: σT值应小于或等于[σ]Tφ。 二、封头的强度计算 1.封头结构 封头是压力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半球形封头、椭圆形封头、碟形封头、锥形封头和平封头(即平盖),如图1-4所示。工程上应用较多的是椭圆形封头、半球形封头和碟形封头,最常用的是标准椭圆形封头。以下只介绍椭圆形封头的计算,其他形式封头的计算可查阅GB150—2011。

压力容器制造取证资料A1级

一.评审组到达的当天,请企业为每人准备一套质保手册及程序文件。 二.评审需提供资料(提前准备,评审时使用) 资源条件组: 1、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原件; 2、技术人员一览表,学历证书、技术职称证书原件; 3、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任命文件(有效期内各年的); 4、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学历证书、技术职称证书原件、上岗证书; 5、焊工一览表、焊工资格证书原件; 6、无损检测人员一览表、无损检测人员证书原件; 7、技术人员、质保体系责任人员、焊工、无损检测人员劳动合同、缴纳社 会保险凭证; 8、工厂面积、生产车间面积、存放材料专用场地、焊材一、二级库、焊 接试验室、射线曝光室、不锈钢容器制造专用场地面积的统计; 9、设备台账; 10、计量器具台账、合格证、周期检定计划表; 11、工艺技术文件; 12、压力容器现行法规、标准统计表; 13、有效期内制造压力容器数量统计表; 14.、有关分包资料(对分包方评价、分包方资质、分包协议 质量管理组: 1、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指导文件、记录表卡; 2、焊接工艺评定一览表;

4、质量分析会记录; 5、内部质量审核资料; 6、用户来信、来函的处理及走访用户资料; 7、监检单位出具的书面意见(联络单、监检意见通知书)及处理资料; 8、不合格品处理资料; 9、有关人员培训见证资料(含培训计划、记录等); 10、体系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11、原材料、外购件采购控制资料(合格供方评价、合格供方清单、对合格 供方动态管理); 12、任意抽调三名焊工业绩档案; 13、随机抽调关键设备档案。 (所有表格都不用打出来,正式评审时根据不同要求再打。) 附件1

tsg压力容器认证程序文件

文件编号:LY/CX-2011 生效时间:2011年12月08日

程序文件目录 文件编号:LY/CX-2011 生效时间:2011年12月08日

文件编号:LY/CX-2011 生效时间:2011年12月08日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LY/CX-01-2011 1、目的 为了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全部和部分的评价并确定变更的需要; 3、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 质量保证工程师协助经理工作,并负责向经理报告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组织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 指定管理评审人员; 3.4 质管部负责评审会议的召集、记录、报告及存档; 3.5 有关部门负责管理评审的信息输入和改进; 4 工作程序 4.1 管理评审计划 4.1.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 质管部根据质量保证工程师的指令,负责制定年度管理评审计划,报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核,经理批准; 4.1.3 管理评审计划主要内容: 评审目的 评审参加人员 评审内容 评审的准备工作要求、评审时间 4.1.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至时,由经理提出适时进行相应的管理评审 本公司组织机构、产品结构、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时;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相关方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 文件编号:LY/CX-2011 生效时间:2011年12月08日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 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4.2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业绩和改进机会: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质量保证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等结果; 用户的反馈意见,包括:用户抱怨和投诉的处理用户满意度的测量结果及用户沟通反馈的重要信息; 过程实施效果和合格情况及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 质量方针、目标以及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不合格采取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上一次管理评审输出的跟踪措施及进展情况; 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各种变化; 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4.3 信息输入的期限 各职能部门,按计划安排一周前将管理评审输入信息报告质量保证工程师及质管部; 质量保证工程师在评审会议前三天将输入信息报告经理,同时将有关资料分发至评审组成员; 4.4管理评审 4.4.1 经理主持管理评审,评审组成员、质量保证工程师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责 任师参加,质管部负责通知具体时间、地点、人员,并做好记录; 评审内容评审输入见4.2 4.5 评审输出及评审 4.5.1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 A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 B与用户要求或投诉有关的改进服务(或产品质量); C明确不合格项及待改进项目; 4.5.2 资源要求与资源保证的满足; 4.5.3 每次管理评审均对质量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总体评价; 4.5.4 尚不能得出结论时,开除观察项,有待进一步核实,为下一次管理评审提供输入; 文件编号:LY/CX-2011 生效时间:2011年12月08日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 INMETRO

The Working Procedure of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Manufacturer Licensing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工作程序,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指锅炉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申请、受理、审查、证书的批准颁发及有效期满时的换证程序。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总局安全监察机构)设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办公室,负责办理制造许可日常事务。 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机构,办理本地区制造许可日常事务。 第二章申请 第四条申请的提出 1 申请A、B、C级锅炉和A、B、C级压力容器以及安全阀、爆破片、气瓶阀门等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的境内制造企业应向总局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申请。申请资料应先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察机

构(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核并签署意见。 2 申请D级锅炉、D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境内制造企业应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申请。 3 申请锅炉、压力容器或安全阀、爆破片、气瓶阀门等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的境外制造企业应向总局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申请。 第五条申请时企业应提交以下申请资料(申请资料应采用中文或英文,原始件为其他文种时,应附中或英译文): 1 锅炉、压力容器或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申请表(见附录1、附录2和附录3)一式三份; 2 工厂概况说明; 3 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登记的文件复印件; 4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资源表(见附录4、附录5); 5 工厂已获得的认证或认可证书复印件; 6 典型产品名称及相关参数和规格; 7 产品图纸和设计文件(适用于有型式试验要求的产品,见第十四条); 8 工厂质量手册; 9 其他必要的补充资料。 第三章申请受理 第六条负责受理申请的安全监察机构对企业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后,在十五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予以受理。

压力容器的分类和分级

压力容器的分类和分级 1.定义:压力容器是内部或外部承受气体或液体压力、并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密封容器。 2.分类:压力容器主要为圆柱形,少数为球形或其他形状。圆柱形压力容器通常由筒体、封头、接管、法兰等零件和部件组成,压力容器工作压力越高,筒体的壁厚就应越厚。压力容器分类: 2.1.按压力等级分类:压力容器可分为内压容器和外压容器。 内压容器又可按设计压力(p)大小分为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 a.低压(代号L)容器0.1 MPa≤p<1.6 MPa; b. 中压(代号M)容器 1.6 MPa≤p<10.0 MPa; c. 高压(代号H)容器10 MPa≤p<100 MPa; d. 超高压(代号U)容器p≥100MPa。 2.2. 按容器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a. 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 b. 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 c. 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 d. 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在一种压力容器中,如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工艺作用原理时,应按工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来划分品种。 2.3. 按安装方式分类:

a. 固定式压力容器:有固定安装和使用地点,工艺条件和操作人员也较固定的压力容器。 b. 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时不仅承受内压或外压载荷,搬运过程中还会受到由于内部介质晃动引起的冲击力,以及运输过程带来的外部撞击和振动载荷,因而在结构、使用和安全方面均有其特殊的要求。 2.4 为了在设计制造中对安全要求不同的压力容器有区别地进行技术管理和监督检查, 我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根据容器压力的高低、介质的危害程度以及在使用中 的重要性,将压力容器分为以下三类: 三类容器。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类容器: (1)高压容器; (2)中压容器(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中压贮存容器(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设计压力与容积之积PV≥10MPa· m3; (4)中压反应容器(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0.5MPa· m3; (5)低压容器(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0.2MPa· m3;(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7)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

丹阳华泰为压力容器制造企业主要生产A2级压力容器,设计压力小于10MPa,危害介质。压力容器的生产工艺流程:下料成型焊接无损检测组对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压力试验 一.选材及下料 (一)压力容器的选材主要依据设计文件、合同约定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二)压力容器材料的种类 1.碳钢、低合金钢 2.不锈钢 3.特殊材料:(1)复合材料(2)钢镍合金(3)超级双相不锈钢(4)哈氏合金(三)常用材料 常用复合材料:16Mn+0Cr18ni9 A:按形状分:钢板、管状、棒料、铸件、锻件 B:按成分分: 碳素钢:20号钢、20R、Q235 低合金钢:16MnR、16MnDR、09MnNiDR、15CrMoR、16Mn锻件、20MnMo锻件 高合金钢:0Cr13、0Cr18Ni9、0Cr18Ni10Ti 尿素级材料:X2CrNiMo18.143mol (尿素合成塔中使用,有较高耐腐蚀性) 二.下料工具与下料要求 (一)下料工具及适用范围: 1、气割:碳钢 2、等离子切割:合金钢、不锈钢 3、剪扳机:&≤8㎜ L≤2500㎜切边为直边 4、锯管机:接管 5、滚板机:三辊 (二)椭圆度要求: 内压容器:椭圆度≤1%D;且≤25㎜ 换热器:DN≤1200㎜椭圆度≤0.5%DN且≤5㎜ DN﹥1200㎜椭圆度≤0.5%DN且≤7㎜ 多层包扎内筒:椭圆度≤0.5%D,且≤6㎜ (三)错边量要求:见下表

(四)直线度要求: 一般容器:L≤30000 ㎜直线度≤L/1000㎜ L﹥30000㎜直线度按塔器 塔器:L≤15000 ㎜直线度≤L/1000㎜ L﹥15000㎜直线度≤0.5L/1000 +8㎜ 换热器:L≤6000㎜直线度≤L/1000且≤4.5㎜ L﹥6000㎜直线度≤L/1000且≤8㎜ 三、焊接 (一)焊前准备与焊接环境 1、焊条、焊剂及其他焊接材料的贮存库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不得大于60%。 2、当施焊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时,禁止施焊: A)手工焊时风速大于10m/s B)气体保护焊时风速大于2m/s C)相对湿度大于90% D)雨、雪环境 (二)焊接工艺 1、容器施焊前的焊接工艺评定,按JB4708进行 2、A、B类焊接焊缝的余高不得超过GB150的有关规定 3、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飞溅物 (三)焊缝返修 1、焊逢的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如超过两次,返修前均应经制造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返修次数、部位和返修情况应记入容器的质量证明书。 2、要求焊后热处理的容器,一般应在热处理前进行返修。如在热处理后返修时,补焊后应做必要的热处理 四、无损探伤 (一)射线照相探伤法 1.X射线 2.γ射线 Ir192 74天<100mm Co60 5.3年<200mm 射线性质:①都是电磁波

压力容器换证程序

去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咨询,联系当地特检院!取证评审是制造单位向安全监察机构提出制造许可申请,经安全监察机构受理取得《受理通知书》后,由评审机构组织评审组对制造单位进行评审。1、根据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建立相关制造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评审的签约是指制造单位向受理机构申请制造许可申请获得受理后,约请评审机构评审时与之签订评审协议。制造单位的评审必须是在制造单位与评审机构鉴定评审签约后进行。制造单位约请评审机构时,需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交如下资料:(1) 特种设备许可申请书(已受理,正本一份);(2)《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及制造单位概况说明;(3) 制造单位质量保证手册一份;(4) 其他必要的补充资料。鉴定评审机构接受约请后,应当了解申请单位试制产品和有关准备工作情况,其试制产品应当满足和涵盖受理的许可项目。评审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应对申请单位的技术力量、生产场地、生产设备和检测手段进行现场考察。鉴定评审机构接受约请后,应及时组织鉴定评审工作并向被评审单位发出《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同时抄报许可实施机关及其下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单位认为鉴定评审组的组成不利于鉴定评审工作的公正性或者不能保护申请单位的商业秘密时,应在收到《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的5个工作日向鉴定评审机构书面提出,鉴定评审机构确认后应当对鉴定评审组的组成进行调整。3、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资质许可鉴定评审程序主要包括文件资料审查(简称文件审核)和现场鉴定评审。 A、文件审核文件审核主要指对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审核,目的是确定制造单位是否已建立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且是否具备现场评审条件。文件审查按《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第四章内容和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进行审核。B.现场鉴定评审B.1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程序主要包括预备会议、首次会议、现场巡视、现场鉴定评审、鉴定评审情况汇总、交换鉴定评审意见、鉴定评审总结会(即末次会议)等。现场评审主要从制造单位资源条件、质量管理体系、试制产品(指初次取证)安全性能抽查三方面进行。B.2 现场鉴定评审时,制造单位应当向鉴定评审组提供以下资料:(1) 申请单位的基本概况;(2) 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者登记的文件(原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3) 换证申请单位所持有的特种设备许可证(原件)及持证期间特种设备制造产品(安装、改造、维修设备)的清单;(4)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及其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工艺)文件;(5) 质量保证工程师、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明细表及任命书、聘用合同、工资表、相关保险凭证、身份证、职称证明、学历证明;(6) 工程技术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焊接、无损检测)明细表及其聘用合同、工资表、相关保险凭证、身份证、职称证明、学历证明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原件);(7) 设备、工装、仪器、器具、检验与试验装置等台帐。(8) 检验与试验装置检定校准台帐和检定校准记录;(9) 受理的许可项目试制产品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工艺文件,质量计划,检验与试验、验收记录与报告,监督检验报告,质量证明资料等;(10) 申请单位的合格分供方名录及评价报告;(11) 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清单;(12) 管理评审、不合格品(项)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等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有关记录;(13) 鉴定评审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B.3 对制造单位资源条件的评审主要审查制造单位是否具备制造D级锅炉、压力容器的基本条件,其主要内容包括:(1) 核查制造单位的法定资格和规模; (2) 评审制造单位技术力量配备与生产的适应能力;(3) 评审生产设备的规格、数量、能力、技术状况与D级容器生产要求的满足程度;(4) 评审生产用场地、厂房、库房和辅助条件与申请制造产品的满足程度;(5) 评审检验、试验设备的规格、数量、能力、技术状况与D级锅炉、容器的检验、试验要求的适应程度。对制造单位资源条件的评审采取现场实际考察,核对制造设备、场地、厂房等实物规格、数量、规模、技术状况,必要时采取实物验证进行核定。B.3.1 根据制造单位提供的企业基本情况表,评审制造单位的生产厂房、库房、场地的面积与环境是否满足申请制造产品生产的要求。B.3.2 根据制造单位提供的工程技术人员

压力容器制造程序文件及管理制度

压力容器制造 程序文件及管理制度 (2016版) 文件号:LZZG-2016.1 编制: 审核: 批准: 持有人: 2016-0X-0X发布2016-0X-0X实施

xxxxxxxx有限公司

1.1 人员职责 1.1.1 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 1.1.1.1 负责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对公司产品的安全质量负全责; 1.1.1.2 批准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发布《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 1.1.1.3 任免公司总经理、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 1.1.1.4 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所需的资源; 1.1.1.5 主持召开董事会,拟定公司管理机构; 1.1.1.6 支持总经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所需的资源。 1.1.2 总经理 1.1. 2.1 全面领导公司日常工作,向全体员工传达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及顾客满意的重要性; 1.1. 2.2 对公司质量工作和产品质量负责; 1.1. 2.3 负责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1. 2.4 负责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的批准; 1.1. 2.5 负责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任免; 1.1. 2.6 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全面负责; 1.1. 2.7 主持管理评审; 1.1. 2.8 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所需的资源

1.1. 2.9 支持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专业质控责任人开展工作,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有效。1.1.3 质保工程师 1.1.3.1 协助总经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1.1.3.2 按照质保手册的规定对各质控系统的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根据生产的发展不断完善、改进质保体系的工作; 1.1.3.3 组织贯彻、执行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定; 1.1.3.4 坚持原则,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人员工作; 1.1.3.5 定期组织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协助总经理组织管理评审; 1.1.3.6 对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和培训; 1.1.3.7 组织编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相关标准,其中包括质量记录、报告,并通过质量保证体系贯彻实施; 1.1.3.8 审签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1.1.4 材料责任人 1.1.4.1 对原材料、焊材、外购外协件的采购质量负责,审核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和材料的入库验收; 1.1.4.2 审查分包/分供方的资质,组织对分包/分供方的评价工作; 1.1.4.3 监督检查材料的保管、标记移植和材料的发放,确保压力容器用材的正确性; 1.1.4.4 审核材料的代用手续; 1.1.4.5 有权对材料员、保管员的工作进行检查,有权制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制造现场;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示范文本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控制程 序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目的 为了加强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 的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 安全生产,特制订本程序。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各类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 职责 (1)公司设备管理岗负责联系有关单位对本公司所有 的压力容器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2)行政部负责联系有关单位对本公司的压力容器操 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取证。 (3)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操作使用的各类

压力容器进行日常检查与维护,有异常向主管领导汇报。 定义 4. 1 按工作压力划分,压力容器分为以下四种。P 为工作压力 低压容器L 1Kgf/cm2≤P≤16Kgf/cm2 中压容器M 16Kgf/cm2≤P≤100Kgf/cm2 高压容器H 100Kgf/cm2≤P≤1000Kgf/cm2 超高压容器U 1000Kgf/cm2≤P 4.2 按有利于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分为三类: (1)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 (2)下列情况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 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 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容器。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 工艺规程 (铆工篇) 编制:周国梁 审核:赵洪勇 批准:唐明忠 镇海炼化检修安装公司 2006年2月20日

目录 封面---------------------------------------------------------------------------第1页目录------------------------------------------------------------------------ 第 2页分片过渡段、封头加工成型(艺01) -------------------------------------第 4页筒节下料(艺02)-----------------------------------------------------------第 7页筒节滚圆、校圆(艺03)----------------------------------------------- 第 9页筒节纵缝组对(艺04)------------------------------------------------第10页筒体环缝组对(艺05)--------------------------------------------------第11页接管/法兰组焊(艺06) ------------------------------------------------第13页换热器管束制作及组装(艺07) ------------------------------------------第16页裙座制作安装(艺08)--------------------------------------------------第20页鞍座制作安装(艺09) --------------------------------------------------第22页腿式支座制座安装(艺10) ------------------------------------------第24页支承式支座制作安装(艺11)--------------------------------------------第26页耳式支座制作安装(艺12) -----------------------------------------------第28页补强圈制作(艺13) -----------------------------------------------------第29页塔顶吊柱制作安装(艺14) -----------------------------------------------第31页吊耳制作安装(艺15) --------------------------------------------------第33页塔盘固定件制作安装(艺16) --------------------------------------------第35页其它内外件制作安装(艺17) --------------------------------------------第38页接管、补强圈安装(艺18)---------------------------------------------第40页空冷器管箱制作(艺19) -----------------------------------------------第45页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控制程序

制造工艺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在工艺文件编制工作中符合质量保证大纲和有关规范的要求,保证编制工艺文件的统一性、完整性,提高工艺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压力容器设备制造工艺文件的编制。 3、引用文件 a、HP/Z-B403-2011《设计更改程序》; b、HP/Z-C03/6-2011《焊接工艺评定管理制度》; c、HP/Z-B402-2011《工艺试验和评定程序》; d、HP/Z-C02/12-2011《热处理管理制度》; e、HP/Z-B504-2011《质量计划程序》; f、HP/Z-B601-2011《文件控制程序》。 4、术语 4.1 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是组织生产的基本依据,用以指导生产全过程,本程序所指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质量计划。 4.2 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包括零件在机床上的加工以及各项准备工作,质量检查、运输、仓库保管等。其中直接改变毛坯形状,尺寸和材料性能,使之变为成品的这个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将工艺过程中各项内容以文件形式即工艺规程。

5、责任 5.1 工艺规程、质量计划由产品主管工艺员负责编制和管理,确保制造中使用的文件正确、可行和有效。 5.2 生产部负责贯彻执行工艺文件,指导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图纸、工艺文件进行生产。 6、控制 6.1 工艺文件管理工作是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产过程质量稳步上升,提高效益的重要保证。工艺文件要简明、正确、完整、统一,切实可行。 6.2 工艺文件的内容应满足图纸、设备规格书、合同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6.3 工艺文件中所选用的技术标准应是先进的,现行有效的,生产设备应是适用的。 6.4 工艺文件中所规定的各明细目录及工艺加工表卡等技术资格应完整齐全。 6.5 工艺文件中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应具有先进性、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7、工艺规程编制程序 7.1 工艺性审图; 7.1.1 编制工艺规程前,产品主管工艺师必须对产品图样和设备规格书进行审查,确保图样和技术要求的完整性、合理性、结构设计的工艺性以及图样的主要尺寸及标注的正确性。 7.1.2 对图样及技术要求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产品主管工艺师应填写审图修改明细,经工艺责任工程师审定后与买方设计单位联系,经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标准组装篇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标准组 装篇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标准 组装篇 QJ/13J09-07-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制造部件组装及总装的通用工艺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 1.2本标准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部件组装及总装工作,对于非压力容器部件的组装和总体组装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1.3压力容器的组装工作应遵照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应符合本标准的具体要求。 1.4压力容器的组装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及国家关于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 2术语与符号 本标准所用术语、符号与GB150、GB151相同。 3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QJ/13J09-08-99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标准--热处理篇 QJ/13J09-09-99?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标准--压力试验 及致密性试验篇 4准备工作 4.1组装前,应查对各种零部件、外协件、外购件的数量、材质、几何尺寸及外观质量等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是否具备经有关人员审核通过的材质证或合格证。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不得投入组装。 4.2筒体等有较大偏差时,应进行校圆,不得采用强力组装。 4.3对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容器,组装时应采取措施,保护金属表面不受损伤。 5操作程序、方法及质量检验标准 5.1操作程序:零部件组装——总装——焊接——探伤——铭牌安装——搅拌装置试车——热处理——压力试验及致密性试验——防腐包装——出厂 5.2零部件组装 当δs≤20mm时,错边量≤1/6δs,且≤3mm;

压力容器取证制造质量体系程序文件2019年版全套实用

程序文件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1日 生效日期: 2019年10月8日 □受控本 □非控本 副本编号: XXXXXXXXX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XXXXXXXXXXXXXX 邮编:XXXXXXXXX7 电话:XXXXXXXXXXXXXXXXX 传真:XXXXXXXXXXXXXXXXX

程序文件目录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目的 评审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压力容器质量体系的评审。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 3.2质保工程师负责向总经理报告压力容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并准备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并对各责任部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检查。 3.3各责任人、各部门主管参与并负责提供有关的评审资料,并对评审中提出的有关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负责。 3.4质保工程师负责管理评审会议记录、评审报告的起草和发放,并对有关资料归档保管。 4、评审时间 4.1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实际需要召开评审会议。 4.2管理评审在通常情况下每年(不超过12个月)进行一次。 4.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工厂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较大变化时; d.市场需求,社会要求或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 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5、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审核报告,包括内审、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等的报告(质检部);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控制程序(标准版)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控制程序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78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控制程序(标准版) 目的 为了加强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特制订本程序。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各类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 职责 (1)公司设备管理岗负责联系有关单位对本公司所有的压力容器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2)行政部负责联系有关单位对本公司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取证。

(3)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操作使用的各类压力容器进行日常检查与维护,有异常向主管领导汇报。 定义 4.1按工作压力划分,压力容器分为以下四种。P为工作压力低压容器L1Kgf/cm2≤P≤16Kgf/cm2 中压容器M16Kgf/cm2≤P≤100Kgf/cm2 高压容器H100Kgf/cm2≤P≤1000Kgf/cm2 超高压容器U1000Kgf/cm2≤P 4.2按有利于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分为三类: (1)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 (2)下列情况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 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 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容器。 (3)下列情况之一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