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是指检验科在进行实验室工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室工

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概述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验室的

组织结构、人员培训、设备校准和维护、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数据处理和记录等方面的规定。通过建立和执行质量控制制度,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室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二、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1. 实验室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制度,定

期召开会议进行质量管理评审。

2. 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制定和修订

质量控制制度。

3. 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组织实验室内

部的质量培训和审核工作。

三、人员培训与管理

1. 培训计划:制定每年的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岗位培训和定期的继续

教育培训。

2. 培训记录:对每位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

训人员等信息。

3. 资质认证: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相关资质认证,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

四、设备校准与维护

1. 设备校准计划:制定设备校准计划,明确校准的周期和方法,并记录校准结果。

2. 设备维护记录: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记录维护情况,确保

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五、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

1. 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根据实验室的测试项目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

样品进行检验和验证。

2. 质量控制样品的存储和使用:确保质量控制样品的存储条件符合要求,并按

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使用。

六、数据处理和记录

1. 数据处理: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进

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2. 记录管理:对实验室的工作记录进行规范管理,包括实验记录、校准记录、

维护记录和质量控制记录等。

七、质量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估

1.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对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2. 外部评估:定期接受外部评估,确保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总结: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和执行该制度,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制度涵盖了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人员培训与管理、设备校准与维护、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数据处理和记录等方面的规定。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是指检验科在进行实验室工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室工 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概述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验室的 组织结构、人员培训、设备校准和维护、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数据处理和记录等方面的规定。通过建立和执行质量控制制度,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室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二、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1. 实验室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制度,定 期召开会议进行质量管理评审。 2. 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制定和修订 质量控制制度。 3. 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组织实验室内 部的质量培训和审核工作。 三、人员培训与管理 1. 培训计划:制定每年的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岗位培训和定期的继续 教育培训。 2. 培训记录:对每位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 训人员等信息。

3. 资质认证: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相关资质认证,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 四、设备校准与维护 1. 设备校准计划:制定设备校准计划,明确校准的周期和方法,并记录校准结果。 2. 设备维护记录: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记录维护情况,确保 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五、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 1. 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根据实验室的测试项目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 样品进行检验和验证。 2. 质量控制样品的存储和使用:确保质量控制样品的存储条件符合要求,并按 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使用。 六、数据处理和记录 1. 数据处理: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进 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2. 记录管理:对实验室的工作记录进行规范管理,包括实验记录、校准记录、 维护记录和质量控制记录等。 七、质量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估 1.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对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2. 外部评估:定期接受外部评估,确保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总结:

检验科15项质量控制标准

检验科15项质量控制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检验科15项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这些质量控制标准的详细说明。 1. 样本标识 确保每个样本都正确标识,包括样本编号、日期和患者信息。 2. 样本采集 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集样本,并记录采样过程中的任何问题或异常情况。 3. 样本储存和运输 确保样本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或损坏,并按照适当的要求进行标识和保管。 4. 设备校准 定期校准和维护检验仪器,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5. 内部质量控制 进行定期内部质量控制测试,比较运行结果与既定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6. 校验标准品 使用校验标准品进行校准,校准结果应满足规定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7. 检测方法验证 对新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符合质量要求。 8. 外部质量评估 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 9. 抗干扰能力 对检验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干扰进行评估和测试,确保检验结果不受外部因素影响。

10. 检验人员培训 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其熟练操作和理解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 11. 紧急事件处理 建立紧急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突发事件。 12. 检验记录和报告 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和报告制度,确保准确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信息。 13. 不合格品处理 对检验失控的样本或仪器进行合理处理,包括重新检验、追踪和纠正问题。 14. 质量改进 定期评估质量控制流程,提出改进建议,并落实改进措施。 15. 审核和评估

定期进行质量管理系统的审核和评估,确保整体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结论 以上是检验科15项质量控制标准的详细说明。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实施和监督,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篇一: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质量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 1、质量管理制度用以监控和评价每个方法的分析过程质量,确保病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室的场地和环境条件必须与提供的检验服务相适应。 3、使用良好的测定方法、设备、仪器、试剂、材料和辅助品,保证获得准确而可靠的检验结果。 4、操作人员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或接受良好的培训,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5、建立操作手册,按此手册进行检验操作。所有操作手册必须由实验室主任认可、签名和注明日期。方法的任何改变都必须由主任认可、签名、注明日期。 6、在引用新方法对病人样品检验前必须建立或认可每个方法的下列操作特性: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试验、回收试验、特异性,病人检验结果的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等。并建立校准和控制方法。新方法的材料应完整。由主任认可、签名后方可生效。

7、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和功能检查,并建立仪器操作手册以使设备、仪器和检测系统保持完善的实验性能,保证准确和可靠的结果和报告。 8、明确在标本采集前对病人的要求,保证收集符合要求的标本。建立标本采集、运送、接收、登记及处理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分析前标本准确无误。 9、按照检验申请单(书面或计算机打印)申请的项目作检验。检验申请记录须保存2年以上。 10、采用国标标准真空采血系统,应用静脉血进行实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及操安全。 11、定期进行校准和校准确认,在校准确认中没有符合实验室规定的可接受范围,必须重新校准并做好记录,备案。 12、各专业组制定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所需的质控品的类型、使用频率、使用的控制规则、靶值和控制范围。每天报告病人检验结果前,质控结果必须在控制下。失控必须有记录,有纠正措施。保留所有质量控制工作的记录,保存期2年。质控品和校准品结果不在实验室建立的可接受范围内时应对最后一次可接受控制结果以后或者这次失控的所有病人结果作评价,确定这些病人结果是否受影响;实验室是否必须要重做,以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3、认真参加由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各个检验专业的临床检验室间质评计划。保留所有记录材料,原始记录保留不少于2年。 14、检验报告必须及时、完整地发出给申请者。若不能在原来规定的时间内报告病人结果,必须根据病人检验要求的紧迫程度,采取措施。发现已报告的病人结果有问题时必须立即通知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 为了规范医院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一、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临床实验室界定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对实验室的设计和建造、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符合《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的规定)。 二、临床检验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1、临床检验服务项目能够满足医院自身临床科室的需要; 2、医院开展的项目必须是经批准准入的项目。开设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如PCR、HIV、放免等应有验收和准入程序,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3、制定并定期更新临床检验项目应用指南或手册。微生物专业定期向临床提供抗菌药物药敏的种类,与药学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向临床分布抗菌药物使用信息; 4、相同的检测项目必须集中在一个实验室检测并有质量控制系统,统一管理; 5、对本院不具备条件而临床有需求的检验项目有分包的服务质量保证,并要与分包实验室(委托实验室)签订相关协议; 三、临床检验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1、工作室布局、流程合理,安全防护设备及措施到位;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明确; 2、工作流程安全、合理,符合医院感染制度的要求,并有生物危害标志; 3、工作室通风设施合理;温、湿度符合要求; 4、有二级以上生物安全柜的配置(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 5、各工作室有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6、有个人防护用具(工作服、手套、口罩、护目镜、洗眼装置等);

7、有消毒设备(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性能良好; 8、备有消毒剂,使用正确合理; 9、空气消毒、工作台与地面消毒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10、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片要求; 11、实验室的废弃物及尖锐器具的处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要求; 12、有防止触电、化学损伤及意外事故的措施。 四、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1、有迅速提供检验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明文规定并公示承诺; 2、急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临检≤30分钟,急诊生化≤60分钟; 3、平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常规临检≤30分钟、生化≤24小时,免疫≤48小时,细菌培养应按不同病原体定出相应时限规定,但应有临时或初步报告制度; 4、有危急值报告制度,报告流程通畅; 5、有病人隐私权的保护措施; 6、为病人及临床医师提供咨询服务。 五、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没有质控的临床检验项目或科研项目,不得以创收为目的,不得向临床出具检验报告。 1、有参加卫生部或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检、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及特殊项目的室间质评或比对资料及合格的证明文件; 2、室间质评中出现问题(如不及格项目)须有分析、有处理程序、改进措施,并有记录文件 3、所开展的检验项目均须有室内质控,有完整的质控记录; 4、室内质控所采取的方法、质控品、判断规则等均须有规范的文件规定,并能切实得到贯彻执行,保证其真实、有效; 5、有失控记录和失控处理程序; 6、各类检验项目对病人准备、标本采集、保存、传递的要求有明文规定;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一、背景介绍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质量控制目标 1. 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保证检验过程的一致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3. 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性。 三、质量控制制度内容 1.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1) 确定质量控制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 制定质量控制手册,明确质量控制的流程和要求。 (3) 建立质量控制档案,包括质量控制记录、检验设备校准记录等。 2. 质量控制流程 (1) 样品接收与登记 - 确保样品接收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登记样品信息,包括样品名称、来源、数量等。 (2) 检验方法与标准 - 确定适用的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更新和维护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其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符。 (3) 检验设备校准 - 确保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记录校准结果。 (4) 检验过程控制 - 确保检验过程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 制定检验操作规范,明确各项操作的要求和步骤。 - 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包括样品复检、平行试验等。 (5) 数据分析与处理 - 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 -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报告编制与审核 - 编制检验报告,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进行报告审核,确保报告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3. 质量控制要求 (1) 人员要求 - 检验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 确保检验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 设备要求

检验科试剂耗材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试剂耗材质量控制制度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检验科试剂耗材质量控制制度,以确保实验室的试剂和耗材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原则 实验室试剂耗材的质量控制遵循以下原则: 1. 采购可靠供应商的产品:选择有良好信誉和专业资质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试剂和耗材的质量要求。 3. 进行质量检验:对每批采购的试剂和耗材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合格并符合要求。

4. 保证存储条件:试剂和耗材的存储条件应符合要求,避免受潮、变质等情况影响质量。 5. 定期设备检验和校准:实验室应定期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3. 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在试剂耗材质量控制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 试剂和耗材的采购流程:建立完善的采购流程,包括供应商审查、报价比较、样品试用等步骤,确保选择合适的产品。 2. 质量检验程序:建立质量检验程序,对每批试剂和耗材进行抽样检验,包括外观、成分、纯度等指标的检测。 3. 质量记录和追溯:建立质量记录和追溯制度,记录每批试剂和耗材的相关信息,包括供应商信息、检验结果等。

4. 存储和管理:试剂和耗材应在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下存储,建立存储管理制度,避免质量受损。 5. 设备检验和校准:定期进行设备检验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避免对试剂和耗材质量的影响。 4. 质量问题处理 当发现试剂耗材存在质量问题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 停止使用: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涉及的试剂和耗材,以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不确定性。 2. 检查原因:对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确定责任方。 3. 联系供应商:与供应商联系,说明质量问题,并要求解决方案,如退换产品、整改等。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质量掌控制度 一、前言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检验科的质量掌控工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为医院供应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全部 检验科及相关人员应严格依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检验质量 实现国家和医疗行业的标准。 二、管理机构 检验科由一名负责人领导,直接向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负责人 负责检验科的日常管理,监督检验工作的规范进行,确保质量掌控制 度的有效执行。 三、质量掌控体系 1. 质量目标 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提高检验科的服务质量。 2. 质量掌控流程 2.1 采样和标本处理:确保采样过程规范,标本处理符合要求,防 止标本污染和交叉感染。 2.2 仪器设备管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稳定 运行和准确性。 2.3 试剂和料子管理:严格把关试剂和料子的采购、验收和储存流程,确保其质量可靠。 2.4 方法和标准操作程序(SOP):订立科学的方法和SOP,明确检 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流程。 2.5 质量评估和质量掌控样本: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在检验过程中 加入质量掌控样本,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6 质量记录和报告:建立完整的质量记录体系,认真记录检验过 程中的关键环节和紧要数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医生供应检验报告。

3. 培训和教育 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确保检验科人员了解最新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操作程序,并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四、质量保证措施 1. 内部质量掌控 1.1 日常质量掌控:每日在检验过程中加入内部质量掌控样本,进 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及时发现和矫正错误。 1.2 统计分析:定期对内部质量掌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质量 掌控的稳定性和精准明确性。 1.3 学术会议和讨论:定期组织学术会议和讨论,共享内部质量掌 控经验,提高质量掌控水平。 2. 外部质量评估 参加国家和地区检验质量评估项目,接受第三方的质量评估,及时 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3. 不良事件和质量事故报告 建立不良事件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和质量事故时, 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五、质量认证 定期进行质量认证,通过医疗行业的认证机构对检验科进行评估, 确保检验科的服务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六、惩罚制度 对违反质量掌控制度的人员和行为,依据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惩罚,包含扣工资、降级甚至解雇等处理措施,以确保质量掌控制度的有效 执行和质量的可靠。 七、附则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如有需要,可依据实际 情况进行修订和增补。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引言概述: 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医学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要素。通过建立和执行科学的质量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减少误差和风险,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 1.1 准确性:质量控制制度旨在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1.2 可再现性:通过质量控制制度,可以使不同实验室在同样条件下得出相似的结果,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1.3 稳定性:质量控制制度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减少误差的发生。 二、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2.1 样本质量控制:合理选择和使用标准样本,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设备质量控制: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3 人员培训和管理:对检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 三、质量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3.1 内部质量控制:通过运行质控品,监测和控制实验室内部的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2 外部质量评估: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发现和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 3.3 质量控制文件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文件,明确责任和流程,确保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四、质量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估 4.1 内部监督: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4.2 外部监督:接受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质量控制制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4.3 定期审查和改进:定期对质量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和改进,及时调整和优化制度。 五、质量控制制度的意义和挑战 5.1 意义:质量控制制度可以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5.2 挑战:建立和执行质量控制制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总结: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医学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和执行科学的质量控制制度,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减少误差和风险,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要素、具体措施以及监督和评估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实施,以不断提升检验科的质量水平。然而,建立和执行质量控制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以适应医学检验的发展和需求。

检验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检验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Did you work harder today, April 6th, 2023

七、检验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检测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技师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实验室工作客观、公正、不受任何部门及经济利益影响..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的岗位职责..重点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急诊检验;标本接收与处理管理;防止院内感染制度;检验质 量管理;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危险品及废弃物管理;差错事故等级管理;教育培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生物 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检验报告审核与发放;检验结果登记等..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 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医疗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医疗机构临床 试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 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检验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二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 1应尽力使患者从标本采集、检验、取报告具有连贯性.. 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2、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 科室应建立投诉渠道;并有专人负责处理投诉纠纷;并有记录及整改意见.. 3、就诊环境管理..

检验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检测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技师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实验室工作客观、公正、不受任何部门及经济利益影响。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的岗位职责。重点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急诊检验,标本接收与处理管理,防止院内感染制度 ,检验质量管理,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危(wei)险品及废弃物管理 ,差错事故等级管理,教育培训制度 ,信息反馈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检验报告审核与发放,检验结果登记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医疗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检验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和非医疗事件 )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率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 (含县市级 )继续教育项目或者科研的能力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县市级以上 (含县市级 )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联贯性。 (1)应竭力使患者从标本采集、检验、取报告具有联贯性。

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

1/2PT,参照(CLIA'88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 版 P8 0 表 1-2-18 (5)室间质评一一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x 109/L或>20.0 x 109/L、RBC<3.0x10i2/L、HGB<1g/L、PLT< 1 x 109/L 或>4x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b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c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d计数1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 程及仪器维护。 (2)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宜新鲜随机中段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

任何进入检验科工作的科室人员、进修及实习同志,必须遵守临检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操作要求工作. 1.听从室主管的工作安排,准时上、下班。 2.无论在那个工作岗位,必须按本室规章工作,仪器必须按操作说明书进行。 3。遇到困难和疑难时,及时把问题上交上级医师和室主管同志解决,有记录备案 . 4。上班应当严肃认真,具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优质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一流的服务质量。 5。做好上,下班交接工作及准备工作,每天上、下班前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实验室良好和秩序。 6。无论那台仪器,每日工作后必须记录工作状况,有故障及时记录在册,通知维修人员. 1、本室急诊项目为尿液分析11A+镜检、大便常规、大便隐血、

胸腹水及脑脊液常规等. 2、接收急诊标本时,应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别、床号、检测项目等。 3、注明收到急诊标本时间及发急诊报告时间。 4、急诊检查项目应在2小时内完成,并及时把检验结果报告经管医师。 1、 收集尿液、大便、体液标本的容器必须透明洁净、干燥、无污染,且惰性塑料或玻璃治成,储存量大于50ml ,一次性使用,尿标本量一次留取大于 15ml 。 2. 接收标本时必须检查送检单上注明的留尿时间不能过长,留尿标 本合格,无污染。 1、目的: 保证实验室日常内务管理及清洁工作顺利进行. 2、范围: 实验台面实验室地面、离心机等. 3、负责人: 临检室全体工作人员. 4、程序: 4.1实验台面和地面清洁 4。1。1每次实验结束后由专人负责并记录,清洁工具不得混用。

4。1.2实验台面选用2000mg/l优氯净溶液擦拭,定期用20%的84液擦拭;实验室地面用2000mg/l优氯净溶液清洁,每周至少用20%的84液清洁一次. 4。1.3清洁完成后,用移动扩增区紫外灯照射实验台面30~60分钟。 4。1。4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血液\痰液等不慎泄漏至实验台面,应立即停止实验,用20%84液浸住污染区域,再用滤纸片覆盖30分钟左右,然后用软布蘸2000mg/L优氯净溶液反复清洗,再用75%酒精擦拭;必要时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后方能开始实验。 4.2离心机清洁 4.2.1每次实验开始前,用75%的酒精擦拭离心机外表. 4。2。2每次实验完毕后,先用2000mg/L优氯净溶液浸过的软布擦洗离心机的转头及内壁,再用洁净的湿布擦洗,待干后盖上机盖。 4。2.3 如果离心时发现离心管破裂,必须先停止实验,将破裂管密封放入生物垃圾桶,再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如必要需用 移动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后才能开始实验. 1、检测报告单书写规范,检测人和审核人必须双签名。 2、急诊检测必须签好接收时间,报告时间,应在2小时内完成. 3、检测报告有检测方式和参考范围,并有声明。 4、尿液分析结果异常和特殊病人及医生要求者应人工镜检。 5、门诊报告单由病人自己领取,住院常规报告单由科室人员统 一发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