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预防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

1.预防感冒

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

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5.重视体检

每年除常规体检项目外,要增加一个心脏彩超筛查,看有无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现了气喘、心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咳嗽、腹胀、尿少、下肢浮肿等典型的心衰临床症状才去就医,这时,一切治疗都不再是逆转而是控制心衰。

6.适当运动

心衰患者在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应保证适当运动。卧床太久,人体血液流动缓慢,在心衰尤其是合并房颤时,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当血液流动至肺部时就会造成肺栓塞,严重时可猝死。

因此,散散步、打打太极,甚至走路5分钟都有很好的效果。

7.及时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心痛、胸痹、肺胀、心悸、怔忡、眩晕等,以防止心衰的发生,一旦发病,应积极抢救,及时治疗。

8.严密观察病情,认真细致调护

准确记录体温、呼吸、心率及心律、血压、体重、尿量等。操作时动作要轻,细心谨慎,语言要徐缓声低,同时做好精神护理,解

除患者思想顾虑。

温馨提示:过度劳累快造成心脏负荷增加,也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妊娠、分娩、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输液过多过快、创伤及手术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过度

劳累是现在年轻人导致心衰的重要原因,应该要引起年轻人的.注意,预防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篇2]

1、预防感冒

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

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

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进展(完整版)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进展(完整版)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和主要死因之一。医疗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药物、介入及手术等方式幸存,以及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CHF 的发病率逐年增高。CHF的临床治疗措施不断发展,利尿剂、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等药物以及心脏再同步化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HF患者死亡率及住院率[1]。但CHF的死亡率及住院率仍旧很高,且患者活动耐量低、生活质量差,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重。 心脏康复是指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并维持最佳的身心及社会健康水平,而通过协同多学科以药物、运动、咨询等手段,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的一项综合措施。直到二十世纪初,卧床休息都被认为是疾病康复的主要手段,急性冠心病患者会被要求卧床休息6周[2]。1979年,Lee等在一项对18名合并冠心病的心衰患者的研究中第一次证明了适度运动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随后,关于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疾病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试验逐渐开展;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将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用于改善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做出I类证据A级的推

荐[4]。至此,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exercis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BCR)被正式推荐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疗。尽管EBCR有诸多益处,但其参与率依旧很低。本篇综述旨在总结CHF患者EBCR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及住院率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有大量临床试验在探索EBCR对CHF的影响。影响最大的HF-ACTION,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纳入了82个医疗中心2331名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患者,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训练,平均随访30个月,结果显示全因死亡率、全因住院率以及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和心衰相关住院率较常规治疗组下降,但这种差异仅在校正基线的射血分数、房颤病史等因素后存在[5]。虽然该研究的结论认为以运动为基础的EBCR对CHF是有益的,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试验平均年龄59岁,低于多数CHF患者年龄;试验中女性仅占28%,;没有纳入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heart failure with 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此外,干预组患者运动依从性不高,常规治疗组患者日常也会进行不同程度运动。 后续临床试验中EBCR对CHF住院率及死亡率影响结论并不一致。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7T14:56:13.4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作者:胡礼玉1 方文军2 [导读] 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 1.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湖南湘潭 411100; 2.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观察给予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择71例随机分为心脏康复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5),分别行心脏康复治疗+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在LVESV、 LVESD、LVEDD、LVEF、LVEDV方面,两组数据于治疗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心脏康复组的LVEDV、LVESV、LVEF水平均显著增加,且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VCmax、FVC、FEVl方面,心脏康复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VV的变化方面,心脏康复组不仅高于治疗前,还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关键词:心肺功能;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 前言 心力衰竭一般是以两肺底部存在哮鸣音和湿干啰音、肺水肿、呼吸困难、乏力、咳嗽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心肺感染等,进而威胁该疾病患者的健康安全[1]。通常,临床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如β受体阻滞剂、曲美他嗪、美托洛尔等)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开展能促进心脏功能康复的运动治疗,可获取更好的临床预后[2]。因此,本文给予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法,并分析了其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择71例随机分为心脏康复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5);时间:2016年7月~2017年7月。心脏康复组中,年龄平均为61.28±1.36岁;平均病程为3.25±1.08年;心功能的分级均为Ⅰ级、Ⅱ级,例数分别为15例、21例。常规治疗组中,年龄平均为61.81±1.04岁;平均病程为3.02±1.14年;心功能的分级均为Ⅰ级、Ⅱ级,例数分别为16例、19例。在心功能分级等方面,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心脏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行心脏康复治疗+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的方法:给予心力衰竭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每次10mg,1日3次)、曲美他嗪(每次30mg,1日3次)、美托洛尔(1次50mg,1日3次)等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情况。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饮食干预、用药干预等。心脏康复治疗的方法:①以视频的方式将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播放给患者,并详细讲解上述运动训练开展的重要性。②引导患者按照视频中的动作讲解进行练习,如患者的动作不规范,则应及时纠正,直至动作到位,以确保训练的效果。训练的时间应选择在每日下午患者接受治疗完毕之后进行。注意锻炼的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高强度的训练而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同时,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30min至1h左右,避免时间过长。③在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病情情况,如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给予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④向患者家属说明坚持健身操、有氧运动等的必要性,并教授其训练的方法,认真讲解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家属的配合度,并监督患者每日完成一定的训练量;另外,告知患者家属如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返院检查,从而提高患者的训练依从性。⑤给予为期1年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在LVESV(左心室收缩期末容量)、LVES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FVC(用力肺活量)、FEV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VCmax(最大肺活量)、MVV(最大通气量)的情况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心肺功能指标)分别以(%)、()表示,并行、t检验。若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患者心功能的情况 见表1。在LVESV、LVESD、LVEDD、LVEF、LVEDV方面,两组数据于治疗前相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心脏康复组的LVEDV、LVESV、LVEF均显著增加,且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2.2患者肺功能的情况 见表2。在VCmax、FVC、FEVl方面,心脏康复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VV的变化方面,心脏康复组不仅高于治疗前,还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注: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相比,*#P<0.05。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4-04T12:27:31.3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3期作者:曲慧[导读] 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心脏各项指标、护理前运动心肺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山东省高唐县梁村镇卫生院; 252870)【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抽取58例心力衰竭患者,选自我院,随机双盲法均分,每组各29例,2组患者均行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增加心脏康复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脏各项指标、护理后运动心肺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心脏各项指标、护理前运动心肺功能,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58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2018. They were equally divided randomly and double - blind, with 29 patient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general car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ar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dexes of heart and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nursing ( P < 0.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heart indexes before nursing and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before nursing ( P > 0.05 ). Conclusi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s effective.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护理;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017-02 临床常见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入组58例患者,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临床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由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知情同意,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29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20:9,年龄60岁至78岁,中位年龄68.0岁;2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19:10,年龄61岁至77岁,中位年龄68.2岁。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入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均行一般护理: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耐心解答患者内心疑问,给予患者实施饮食干预。 实验组患者增加心脏康复护理:(1)护士应对患者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患者实施用药干预,做好患者健身操锻炼指导工作,选择关节操、有氧运动及慢走等项目来提升患者运动耐力及免疫功能。(2)护士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讲解康复运动原因、注意事项、关键点,严格遵照五禽戏、易筋经及八段锦等运动训练动作为患者提供正确指导,由小至大增加运动强度,根据患者身体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运动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及时处理。(3)护士应叮嘱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做好心脏康复运动监督工作,对运动强度及时间进行合理掌握。(4)护士应加强患者基础护理干预及心理干预力度,耐心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疏通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运动,促使患者所处病室环境温湿度合适,禁烟禁酒,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1.3效果分析[1] 利用心肺功能测定仪对患者运动心肺功能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根据SPSS19.0软件分析所有临床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若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实验得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护理后心脏各项指标、护理后运动心肺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护理前心脏各项指标、护理前运动心肺功能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脏各项指标对比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2T11:33:26.23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作者:朱筱婧[导读] 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2月-2016年11月为时间段,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脏康复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心肺功能。结果:对比心功能分级,治疗后Ⅰ、Ⅱ级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6MWT、BNP水平,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比心肺运动试验各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运动心肺功能;影响 心力衰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其中,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目前,心力衰竭以常规治疗为主,虽然可控制病情,缓解临床症状,但在改善心肺功能方面,效果并不显著[1]。因此,临床医师开始致力于对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治疗的研究。基于此,为分析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本院以7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均给予心脏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1月为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7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43例男性,35例女性,60-79岁为年龄区间,(71.4±5.92)岁为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有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7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洋地黄类等。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吸氧、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指导日常饮食,强化心理干预,叮嘱患者合理用药。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心脏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定期组织患者观看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等视频,介绍运动训练对康复的重要性,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训练期间,要求患者各个动作到位,每日下午,结束治疗后,便进行练习。训练时,强度坚持由小到大的基本原则,避免因过度运动出现不适感,一次性锻炼时间不得过长。运动期间,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需马上停止,并给予对症处理。出院后,嘱咐家属陪同锻炼。每周,专业护士电话随访1次,指导患者训练,叮嘱患者坚持,若出现异常现象,需立即咨询。 1.3观察指标 (1)心功能分级:严格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相关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包括Ⅰ、Ⅱ、Ⅲ、Ⅳ。(2)6min 步行距离(6MWT)与BNP(血浆脑钠肽):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以30m平直走廊为准,要求患者尽快步行,观察患者气促、胸痛等状况,监测6MWT水平。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冒冷汗等现象,需终止试验。另外,采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抗凝管,采集5ml外周静脉血,通过荧光免疫法,检测BNP水平。(3)心肺运动试验:实验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指标有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02 max/kg)、最大氧脉搏(V02 max/HR)以及代谢当量(METs)。 1.4统计学方法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χ2)检查,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心功能分级 对比心功能分级,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对比 2.3心肺运动试验指标 对比心肺运动试验各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康复(完整版)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康复(完整版) 近年来,我国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使我国未来发展为心衰的人群更为庞大。CHF预后不佳,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心脏康复是一项综合的长期治疗,近年来,我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委员会提出5大康复处方概念,包括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和药物处方,此外医疗评估、纠正心脏危险因素、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极为重要。1990年Anonymous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提出了运动疗法。此后,临床发现限制运动的害处要比益处大,认为运动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一部分,特别是症状发生早期。随着心血管康复医学的发展,临床开始重视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治疗,并指出运动康复是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核心。康复运动可增加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提高骨骼肌力度及耐力;可扩大动脉血管管径,减小动脉管壁厚度;可以降低CHF 患者血浆及组织细胞因子,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等;康复运动通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降低病死率为心衰患者带来获益。

尽管ACC/AHA指南及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给予心脏康复IA类推荐,但研究数据显示心衰入院患者出院时心脏康复治疗比例仅为10%。康复运动适用于所有病情稳定的CHF患者,但需专业的心血管康复医师进行评估、治疗。康复运动前,首先应对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和康复运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制订运动处方。CHF患者的康复运动始终应在专科医生的监控下进行。 心力衰竭患者在慢性稳定期的主要症状是活动后气促、乏力、运动耐量的降低。2004年,对9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801名患者,其中395名为运动训练组,406名为对照组)进行了荟萃分析研究,随访时间平均为705天,结果表明,运动训练组的病死率及再入院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而且,运动训练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显而易见的。HF-ACTION研究采用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KCCQ)量表,结果证明运动训练时患者获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感健康状态的改善,这种改善在早期(3个月)出现并持续存在。证实科学的康复运动可以提高运动能力、降低心衰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浓度,改善通气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心肌的适应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已把康复运动纳入常规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法,同时制定了对运动康复进行的全面的评估标准和治疗方案。首先应对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和康复运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然后由康复医师制订运动处方(选择

心衰的中医康复和健康教育

心衰的中医康复和健康指导 一定义 喘促不得平卧,尤以夜间为重;咳嗽、咳痰;头晕疲乏;浮肿尿少;甚者可出现颈静脉怒张。病位在心、肺、肝、脾、肾。 二生活起居指导 1.指导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夜间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有规律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2.强调动静结合,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活动中若出现明显胸闷、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1)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2)心功能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练习到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椅,上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

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3.恢复期可采用静坐调息法。有助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耗氧量的功能。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节匀成90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全身放松。病重者可盘坐于床上。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采用自然腹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匀、稳、悠。呼气时轻轻用力,使腹肌收缩,膈肌上抬。呼气完毕后不要憋气,立即吸气,使胸廓膨胀,膈肌下移,腹壁鼓起,要求做到自然柔和,缓慢松弛,避免紧张。呼气和吸气时间之比为3:2,每分钟呼气10~15次,疗程视病情而定。三情志指导 1、指导患者注意调摄情志,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脑过度,避免情绪波动。 2、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易急躁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因此产生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 3、告知患者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增强遵医行为。 四用药指导 1.内服中药 (1)根据医师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分上下午服用。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上午服用。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