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NCCN戒烟指南要点

2015年NCCN戒烟指南要点

2015年NCCN戒烟指南要点
2015年NCCN戒烟指南要点

在第20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年会召开前夕,NCCN发布了2015年第一版戒烟指南。一位作者认为“做到更好”是该指南的初衷。

指南专家组主席Peter G. Shields解释道,卫生机构缺乏“系统性、一致性的机制用于促进癌症患者戒烟”,NCCN指南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近20%~30%的癌症患者吸烟。Shields在其工作中发现,约50%的肺癌患者为吸烟者。戒烟的益处数不胜数,有太多证据支持。尤其是癌症患者而言,戒烟可改善预后。不戒烟会增加死亡风险,也会增加原发、继发肿瘤风险。

权威性较低的证据表明,吸烟会增加继发肿瘤的风险,还可能导致治疗疗效不佳,也会增加治疗相关毒性反应的发生。

诊断肿瘤是个“教育患者的机会”

Shields解释表示,尽管戒烟对健康有诸多益处,即使诊断肿瘤是“教育患者的机会”,但仅有约50%的肿瘤医生会建议患者戒烟。

临床医生规劝患者戒烟有收益么?相关政策支付各异,NCCN声明表示。

指南传达的信息之一是,有多种既定方法可帮助患者戒烟,但临床医生首先必须明确持续吸烟的患者处于哪个阶段。三个大类包括不吸烟者、当前吸烟者和曾吸烟史者。

对于曾吸烟史者(包括此前30天内未吸烟者),临床医生应根据再次吸烟风险对患者予以分层。

存在以下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即表明存在高复吸风险:欲望强烈、压力加大、与吸烟者同居、戒烟不到1年、目前在接受戒烟治疗、吸毒(包括大麻)。

针对高复吸风险患者的干预措施很多,有药物疗法和行为疗法。但患者必须“做好戒烟准备”,同时也要明确戒烟日期。未准备好的患者应给予尼古丁替代疗法(NRT)或瓦伦尼克林(Chantix),让其明白戒烟的益处。

可使用的工具

电子烟以及“辅助”手段,如针灸、催眠和营养补剂都是不提倡的,因为这些方法的效果尚缺乏充足证据证明。然而药物疗法是有效的,推荐使用。

药物疗法有三线选择:

?一线推荐联合NRT(尼古丁贴片外加短效润喉糖、口香糖、吸入剂或鼻腔喷雾剂)。

另可选瓦伦尼克林。

?二线推荐两种联合用药方案,即瓦伦尼克林加NRT或安非他酮加NRT。

?三线药物推荐有三种选择,即瓦伦尼克林加安非他酮,联合或不联合NRT;去甲替林(一种三环抗抑郁剂);还可选择可乐定,用于治疗高血压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药物治疗需注意一些用药事项。使用瓦伦尼克林和安非他酮须监测患者是否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症状加重。服用MOA抑制剂或他莫昔芬的患者、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及有癫痫风险的患者,禁止服用安非他酮。

行为疗法是戒烟的基础之一,包括帮助患者明确一些“危险”情况(如压力、酗酒、其他吸烟者及其他冲动诱因)。患者需培养一些处理技巧以尽量避之。

显而易见,没有行为疗法的单纯药物治疗,癌症患者的戒烟效果较差。

相对于简单治疗,更推荐强度较大的、存在量效关系的行为疗法。通过私人会面、电话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劝戒。行为疗法是根据患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和戒烟史予以定制的。

多管齐下是促进戒烟最有效的策略,其中包括循证医学支持的药物干预、行为规劝以及随访,确保患者成功戒烟。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 (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前 言 控制吸烟,包括防止吸烟和促使吸烟者戒烟,是人群疾病预防和个体保健最重要与可行的措施。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戒烟可降低或消除吸烟导致的健康危害。任何人在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且戒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健康获益就越大。应使广大公众及吸烟者深刻认识吸烟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危害,促使人们努力创建家庭、单位和社会的无烟环境,并鼓励吸烟者积极尝试戒烟。 戒烟意愿是吸烟者本人成功戒烟的基础。然而,对于大部分吸烟者,尤其是已经罹患烟草依赖的吸烟者,戒烟是困难的,需要卫生计生人员的专业化戒烟干预。有效的专业化戒烟干预能够强化吸烟者戒烟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其缓解戒断症状,解决戒烟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健康教育贯穿戒烟干预的全过程,从而提高戒烟的成功率。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医院控烟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共同编写了《2007年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试行本)》,旨在指导卫生计生工作者科学、有效地帮助吸烟者戒烟。原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中,也以专章阐述了烟草依赖、戒烟的健康益处与戒烟治疗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指导戒烟干预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组织国内戒烟领域专家,编写了此部《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在《2007年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试行本)》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国际临床戒烟领域最新的证据和已取得的临床试验结果,结合我国戒烟干预工作的特点编写。《指南》正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卫生计生工作者。 第一部分——戒烟干预:针对卫生计生专业人员。其中,强化戒烟干预部分针对专业戒烟干预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卫生计生系统中参与提供专业戒烟干预的工作人员(如戒烟门诊的医务人员);简短戒烟干预部分针对所有有机会接触就医者的卫生计生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 第二部分——对戒烟干预的行政支持和管理:针对卫生计生机构管理人员及卫生计生政策制定者。

晚期癌症姑息治疗与生活质量

晚期癌症姑息治疗与生活质量【关键词】肿瘤;姑息疗法;生活质量 目前,肿瘤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统计,1995年全世界有新发癌症患者1000万人,死于癌症人数660万,是居民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由于肿瘤诊断的复杂性及目前诊断水平的限制,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相当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晚期癌症患者应得到进一步的姑息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对癌症和死亡存在偏见,加之现有的医疗制度和条件所限,致使大量晚期癌症患者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和妥善的安置,而蒙受癌症所带来的极大的身心痛苦、经济损失、家庭不宁,也增加了社会和工作单位的负担。2006年第4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的主题是“规范肿瘤治疗,提高生命质量”。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欧洲临床肿瘤学会于2006年共同发布了“改善癌症医疗质量的共识意见声明”,强调关注癌症生存者及癌症姑息治疗问题。这些所体现的基本思想是:尊重癌症患者,科学决策抗癌治疗,保证癌症医疗质量。WHO对肿瘤工作者的要求,已由过去的肿瘤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三个重点改进到肿瘤预防、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和姑息治疗的四个重点,并认为姑息治疗在多数常见癌症的治疗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1 姑息治疗的定义、起源及发展

根据WHO的定义,姑息治疗是指对所患疾病已经治疗无效的患者积极地、全面地医疗照顾。对疼痛、其他症状以及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的控制是首要的。姑息性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和家属获得最佳生活质量。姑息性治疗的很多方面也可与抗癌治疗一起应用于疾病过程的早期[2]。因此姑息治疗是一种人性化的治疗[3]。 姑息治疗起源于4世纪古罗马拜占庭Christain社会机构发起的临终关怀医院(hospice)运动。1967年,世界第一个现代化的Hospice在伦敦建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姑息治疗机构逐渐发展壮大,目前英国有700余家,美国3000余家,其他欧洲及第三世界也陆续建立起Hospice。1982年WHO提出“到2000年使癌症病人不痛”,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癌痛止痛原则。1993年英国和加拿大学者编写了牛津大学教科书《姑息医学》,并于1998年再版。 我国姑息治疗事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李同度教授于1985年首次提出“晚期癌症患者收治是个社会问题”,1987年筹建了我国第一个以收治晚期癌症患者为主的安徽肿瘤康复医院。1994年8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来各省市也相继成立省市级的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1990年,我国卫生部和WHO共同召开全国癌痛专题研讨会,并把癌痛三阶段止痛方案推向全国[4]。此后,1991年、1994年和1999年,我国三次修

癌症姑息治疗

癌症姑息治疗 【WHO攻克肿瘤的四大战略任务】肿瘤预防、肿瘤早诊、综合治疗、姑息治疗 【发展姑息医学是全社会的需要】1、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2、社会老年化进程的加速3、可治愈性肿瘤的比例仍很低4、晚癌患者如何办 【WHO姑息治疗的原则】1、缓解疼痛及其他造成痛苦的症状2、肯定生命并把死亡看成一个正常的过程3、对死亡既不延长也不促进4、对患者全身心的关顾,使其尽可能主动的生活5、给家属提供一个支持系统,妥善地照顾患者,正确处理后事6、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对疾病过程起到正面的影响7、姑息治疗应尽早地用于疾病的早期,与放疗、化疗相结合8、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处理一切痛苦的临床并发症所需要的调查及研究 【早期规范化处理癌痛及其他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终末期疾病源于疾病早期2、早期疼痛不处理,导致神经和中枢的敏化,使疼痛信息传导的增强,静止通道的活化,使疼痛不断增强,甚至无害刺激也可诱发痛苦3、未处理的症状造成慢性痛苦,导致抑郁、自杀、恶液质 【姑息治疗在肿瘤学中的位置】1、姑息治疗应尽早地贯彻到肿瘤治疗始终2、癌症发病在发展中国家仍将继续呈上升趋势3、80%以上患者需姑息治疗4、发达国家五年癌症生存率达50%,但早、晚也需姑息治疗5、当医疗花费成为患者负担后,姑息治疗愈来越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选择 【姑息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1、社会对姑息治疗的定义、伦理、原则、内容缺乏认识 2、政府的国家癌症控制项目欠具体 3、对受伤害的脆弱的群体缺乏来自各方面精神及经济的支持 4、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专业人员研讨应加强如:如何落实与整合肿瘤工作的四项任务?如何确定优先?如何消除现实医疗实践中的浪费、开拓有效的医疗服务?了解地区差异、基金保证与重视程度的区别 5、肿瘤专业工作者错误的认为停止化疗=不能提供其他,希望被剥夺而放弃了患者;疾病进展=肿瘤医生的失败,形成自责;支持治疗Hospice=不治疗,造成患者因转诊晚而未享受足够的姑息治疗的现象 6、专业姑息治疗队伍处于治疗与姑息的交接口,感到无所是从,缺乏成就感,缺乏周围的支持,忽略了自己正在从事真正的人文关怀,真心的奉献爱心的事业 7专业医院考虑出成果,出人才及医院收入,医生考虑疗效与不良反应,家属最关心的经济问题,而患者急于缓解痛苦,如何将四者统一将是人文关怀及和谐社会的体现 8、初级保健人员缺乏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的条件。面对本应多中心协作的躯体、心理、精神全面关顾的弱势群体感到无能为力的负罪感。 【根据资源水平姑息治疗优先的实施】目的:改善癌症或其他致命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内容:疼痛控制、症状处理、心理及精神支持,所有国家公众及专业人员都应知道癌痛是可以避免的,并且在各健康保健组织均可提供口服吗啡 1、低资源国家:在所能达到的目标地区各层次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采用最低标准的疼痛控制和姑息治疗,如家庭护理 2、中等资源国家:全国范围内各层次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保证最低标准的疼痛控制及姑息治疗实施,可由健康保健工作者及家庭护理共同完成 3、高水平资料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层次的医疗保健人员均应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家庭护理确保国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 前言 控制吸烟,包括防止吸烟和促使吸烟者戒烟,是人群疾病预防和个体保健最重要与可行的措施。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戒烟可降低或消除吸烟导致的健康危害。任何人在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且戒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健康获益就越大。应使广大公众及吸烟者深刻认识吸烟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危害,促使人们努力创建家庭、单位和社会的无烟环境,并鼓励吸烟者积极尝试戒烟。 戒烟意愿是吸烟者本人成功戒烟的基础。然而,对于大部分吸烟者,尤其是已经罹患烟草依赖的吸烟者,戒烟是困难的,需要卫生计生人员的专业化戒烟干预。有效的专业化戒烟干预能够强化吸烟者戒烟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其缓解戒断症状,解决戒烟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健康教育贯穿戒烟干预的全过程,从而提高戒烟的成功率。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医院控烟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共同编写了《2007年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试行本)》,旨在指导卫生计生工作者科学、有效地帮助吸烟者戒烟。原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中,也以专章阐述了烟草依赖、戒烟的健康益处与戒烟治疗等容。

为了更好地指导戒烟干预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组织国戒烟领 域专家,编写了此部《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在《2007年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试行本)》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国际临床戒烟领域最新的证据和已取得的临床试验结果,结合我国戒烟干预工作的特点编写。《指南》正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卫生计生工作者。 第一部分——戒烟干预:针对卫生计生专业人员。其中,强化戒烟干预部分针对专业戒烟干预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 卫生计生系统中参与提供专业戒烟干预的工作人员(如戒烟门诊的医务人员);简短戒烟干预部分针对所有有机会接触就医者的卫生计生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 第二部分——对戒烟干预的行政支持和管理:针对卫生计生机构管理人员及卫生计生政策制定者。 《指南》的写作得到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部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等部门或组织及国外相关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 和悉心指导,在此,谨致诚挚忱。今后,《指南》还将根据临床戒烟领域的科学证据,动态进行修订和更新。限于水平,《指南》中或有疏漏欠妥之处,敬祈读者指正。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概要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概要 1 总论控制吸烟,包括防止吸烟和促使吸烟者戒烟,是人群疾病预防和个体保健最重要与可行的措施。有效的专业化戒烟干预能够强化吸烟者戒烟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其缓解戒断症状,解决戒烟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健康教育贯穿戒烟干预的全过程,从而提高戒烟的成功率。《指南》正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卫生计生工作者。第一部分——戒烟干预:针对卫生计生专业人员。第二部分——对戒烟干预的行政支持和管理:针对卫生计生机构管理人员及卫生计生政策制定者。 2 诊断和评估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对吸烟者应判断其是否患有烟草依赖并对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烟草依赖表现在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两方面。参照ICD-10中关于药物依赖的诊 断条件,烟草依赖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在过去1年内体验过或表现出下列6项中的至少3项,可以做出诊断。(1)强烈渴求吸烟。(2)难以控制吸烟行为。(3)当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出现戒断症状。(4)出现 烟草耐受表现,即需要增加吸烟量才能获得过去吸较少量烟即可获得的吸烟感受。(5)为吸烟而放弃或减少其它 活动及喜好。(6)不顾吸烟的危害而坚持吸烟。烟草依赖严重程度的评估对于存在烟草依赖的患者,可根

据以下两个量表评估其严重程度。 3 强化戒烟干预 目前常以“5R”法增强吸烟者的戒烟动机,用“5A”法帮助吸烟者戒烟。(1)对于暂时没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采取“5R”干预措施增强其戒烟动机“5R”包括:相关(Relevance):使吸烟者认识到戒烟与其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危害(Risk):使吸烟者认识到吸烟的严重健康危害。益处(Rewards):使吸烟者充分认识到戒烟的健康益处。障碍(Roadblocks):使吸烟者知晓和预估戒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同时,让他们了解现有的戒烟干预方法(如咨询和药物)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 反复(Repetition):反复对吸烟者进行上述戒烟动机干预。(2)对于愿意戒烟的吸烟者采取“5A”戒烟干预方案“5A”包括:询问(Ask)并记录所有就医者的吸烟情况。建议(Advise)所有吸烟者必须戒烟。评估(Assess)吸烟者的戒烟意愿。提供戒烟帮助(Assist)。安排(Arrange)随访:吸烟者开始戒烟后,应安排随访至少6个月,6个月内随访次数不宜少于6次。 4 戒烟药物目前我国已被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咀嚼胶(非处方药)、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处方药)、伐尼克兰(处方药)。推荐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使用戒烟药物。戒烟药物可以缓解戒断症状,辅助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提高戒烟成功率。不是所有吸烟者都需要使用戒烟药物才能成功戒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概要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 2015 年版)》概要 1 总论 控制吸烟,包括防止吸烟和促使吸烟者 戒烟,是人群疾病预防和个体保健最重要与可行的措施。有 效的专业化戒烟干预能够强化吸烟者戒烟的信心和决心,帮 助其缓解戒断症状,解决戒烟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健康教育 贯穿戒烟干预的全过程,从而提高戒烟的成功率。 南》正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卫生计生工作 第二部分——对戒烟干预的行政支持和管理:针对卫生计生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对吸烟者应判断其是否患有烟草 验过或表现出下列 6 项中的至少 3 项,可以做出诊断。 烟草耐受表现,即需要增加吸烟量才能获得过去吸较少量烟 者。 第一部分 戒烟干预:针对卫生计生专业人员。 机构管理人员及卫生计生政策制定者。 2 诊断和评估 依赖并对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烟草依赖表现在躯体依赖 和心理依赖两方面。 参照 ICD-10 中关于药物依赖的诊 断条件,烟草依赖的临床诊断标准为: 在过去 1 年内体 1) 强烈渴求吸烟。 2)难以控制吸烟行为。 3)当 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出现戒断症状。 4)出现 即可获得的吸烟感受。 5)为吸烟而放弃或减少其它 活动及喜好。 6)不顾吸烟的危害而坚持吸烟。 草依赖严重程度的评估 对于存在烟草依赖的患者,可根

据以下两个量表评估其严重程度。 3 强化戒烟干预 目前常以“ 5R”法增强吸烟者的戒烟动机,用“5A”法帮助吸烟者戒烟。1)对于暂时没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采取“5R”干预措施增强其戒烟动机“5R”包括:相关 Relevance ):使吸烟者认识到戒烟与其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密切相关。危害(Risk ):使吸烟者认识到吸烟的严重健 康危害。益处(Rewards ):使吸烟者充分认识到戒烟的健康益处。障碍(Roadblocks ):使吸烟者知晓和预估戒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同时,让他们了解现有的戒烟干预方法(如咨询和药物)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 反复(Repetition ):反复对吸烟者进行上述戒烟动机干预。 (2)对于愿意戒烟的吸烟者采取“5A”戒烟干预方案“ 5A” 包括:询问(Ask )并记录所有就医者的吸烟情况。建议 Advise )所有吸烟者必须戒烟。评估(Assess )吸烟 者的戒烟意愿。提供戒烟帮助(Assist )。安排(Arrange ) 随访:吸烟者开始戒烟后,应安排随访至少6 个月,6 个月 内随访次数不宜少于6 次。4 戒烟药物目前我国已 被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咀嚼胶(非 处方药)、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处方药)、伐尼克兰(处方 药)。推荐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使用戒烟药物。戒烟药 物可以缓解戒断症状,辅助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提高戒烟成 功率。不是所有吸烟者都需要使用戒烟药物才能成功戒

2015版日本乳腺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的病理诊断

2015版日本乳腺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 Rie Horii1 ? Naoko Honma2 ? Akiko Ogiya3 ? Yuji Kozuka4 ? Kazuya Yoshida5 Masayuki Yoshida6 ? Shin-ichiro Horiguchi7 ? Yoshinori Ito8 ? Hirofumi Mukai 引言 日本乳腺癌协会(JBCS)临床实践指南由Kanehara & Co., Ltd在2015年7月出版。本文为病理诊断指南的英文版本。这些指南每2年更新一次。在2015版中,关于Ki67和细胞阻滞方面的临床问题予以重新整合。所有其它内容均在目前文献基础上进行评审和修正。 这篇文章是2015版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的英文摘要,由Kanehara & Co., Ltd出版。推荐等级的内容在之前报告已说明(Breast Cancer。2015;22:1–4)。 病理诊断指南 CQ1:推荐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作为乳房病变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程序吗? 推荐 1.FNAC作为乳房病变的诊断程序推荐(GradeB)。 2.FNAC作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程序执行时,应把采样失败和标本量不足鉴定淋巴结疾病的困难考虑进去(GradeC1)。 CQ2:推荐空芯针活检(CNB)作为乳房病变的诊断程序吗? 推荐 CNB作为乳房病变的一种诊断操作(GradeB)。 对于可触及的乳房病变,FNAC作为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已经使用了数十年。这种技术是有价值的,因其简单,成本效益低,轻微的侵入性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然而,因其本身诊断能力的局限,例如,浸润性和非浸润性乳腺癌区分困难,高缺陷率,可质疑的准确性,FNAC的作用近年来已遭质疑。[1]之前的一篇综述中报道FNAC的敏感性在65%和98%之间,特异性在34%和100%之间。[2]在日本,关于FNAC 的准确度问题,日本临床细胞学会工作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3]结果发现,细胞学诊断缺陷率17.7%,不确定性7.8%,敏感性96.7%,特异性84.3%,假阴性率3.3%,假阳性率0.25%,准确率为88.0%。因此,在日本,FNAC的准确度在日常实践中被认为是高的。 与FNAC相比,CNB显示出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的不确定性和缺陷性的结果比率,特别是对于不可触及的病变。[4-7]包括体格检查、影像诊断,如乳房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以及FNAC的三项评估手段已用于术前诊断。当三种方法诊断结果不一致,或者细胞学诊断不确定时,应毫不犹豫的进行CNB获得更多组织学信息。另外,当由没有接受充分培训的医师执行FNAC操作时或者由经验不足的细胞学医师做出诊断时,FNAC经常会误导,并可能有害。[8]在这些情况下,CNB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式。 对于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引导下,FNAC检查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微转移性疾病,以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腋淋巴结负荷量化困难时,这种诊断方法的问题在于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9]。

心血管病患者戒烟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病患者戒烟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烟草的危害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英国心脏基金会报告表明: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比较心肌梗死死亡率增加60%,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增加7倍,吸烟使冠心病患者的碎死风险增加3倍以上,戒烟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降低40%。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1981至2000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将近一半(48%),并归功于吸烟率的下降。 国际卫生组织已经把吸烟成瘾归为高复发的慢性疾病。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所以,医生应责无旁贷地像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去治疗吸烟成瘾。为了让心血管医生重新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重视戒烟干预,为了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指南,撰写了心血管患者戒烟处方的中国专家共识。此共识不仅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而且系统制定烟草依赖干预方案及戒断症状的识别和处理,并且给临床医生制定了戒烟处方的管理流程。这对干提高我国心血管医生戒烟干预能力、降低心血管病患者和全民吸烟率、改善患者预后、维护全民心血管健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解读该共识强调的几个问题。 一、共识结合相关心血管病指南对戒烟的建议 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2012年版)指出,所有的吸烟形式,包括被动吸烟,都是一个强大而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必须

避免吸烟。美国AHA和美国ACCF再次更新了《冠状动脉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指南》,其建议,应完全戒烟,不暴露于吸烟环境(工级),每次门诊随访都应询问患者的吸烟状况(B级证据);在随访时,都应建议每个吸烟者戒烟(A级证据);每次随访时,都应评估吸烟者的戒烟意愿(C级证据);应给予患者咨询辅导,并帮助制定包括药物治疗和(或)安排参加戒烟项目的戒烟计划(A级证据);安排随访(C级证据);在每次门诊随访时,都应建议所有患者在工作场所、家庭和公共环境避免烟草暴露(B 级证据)。在欧美和我国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中,均将戒烟列为重要干预措施,应该做到:对20岁以上的所有成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患者,需评估吸烟情况,建议戒烟,并且特别强调需要戒烟的疾病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和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和术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外周血管疾病。 二、共识提出采用量表进行烟草依赖评价 烟草依赖也称尼古丁依赖,而尼古丁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毒品,成瘾性与可卡应相似。尼古丁是一种于1828年首次从烟草中提取出的生物碱,极易由口腔、胃肠、呼吸道粘膜吸收。尼古丁90%从肺部吸收,其中1/4在几秒钟内即进入大脑。尼古丁对交感神经产生影响,引起呼吸兴奋、血压升高;可使吸烟者自觉喜悦、敏捷、脑力增强、焦虑减轻和食欲抑制。尼古丁的最大危害在于成瘾性,吸烟者一旦成瘾,每30一40分钟就需要吸1支烟,以维持大脑尼古丁的稳定水平,当达不到这一水平时,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补充尼古丁。共识提出可根据

NCCN 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17.2版(6)

NCCN 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17.2版(6) 目录社会心理支持(PAIN-H)英文版中文版●由于癌症相关的疼痛和相关症状的复杂性,医疗保健提供者应该预期患者和家属对于管理策略中支持和宣教的需求。●评估每个患者对心理社会支持的需求是综合疼痛评估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参见PAIN-C)。支持●告知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对疼痛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并且将作为疼痛评估和治疗的 一部分。●对患者和家属/照护者提供情感支持,让他们认识到疼痛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酌情协助患者获得治疗。●表明你将与患者和家属/照护者携手,作为团队的一部分来共同解决疼痛问题。●讲解双方商定的要采取的计划及预期产生疗效的时间。●承诺你会一直关注患者直至疼痛得到较好的控制,有助于疼痛的管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照护者总会有可行的办法来充分地控制疼痛和其他令人烦恼的症状。 ●评估对家属和其他重要相关人员的影响;酌情提供宣教和支持。●重申你对患者的关心以及计划采取的镇痛措施。技能培训●教授患者应对技能(与适当的镇痛结合使用,而非替代镇痛)以缓解疼痛、增强个人控制能力,并且重新将精力集中在优化生活质量上。?考虑转介给受过任何以下领域培训的有执照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认知行为疗法(CBT)、催眠、生物反馈和正念减压法(MBSR)。?应对急性疼痛的

技能,包括Lamaze型呼吸训练、分散注意力的技巧?应对慢性疼痛(非疼痛急症)的技能,包括所有上述措施+放松技巧、引导想象、按照患者自身能力分配相应任务、催眠等以达到最理想的功能恢复。?通过培训鼓励自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舒适度。●对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宣教:疼痛的管理需要团队的努力,以全面评估和治疗疼痛的影响。团队的成员可能包括:肿瘤科医师、护士、疼痛专科医师、姑息治疗临床医师、康复科医师、神经科医师、心理科医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病科医师、理疗师和精神顾问。见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宣教(PAIN-I)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宣教(PAIN-I)PAIN-I,1/2英文版中文版●为了评估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对疼痛治疗的教育需求,卫生保健团队应该:?评估患者和家属对疼痛含义及其后果的理解。?评估患者和家属的文化程度,以确保其理解宣教的内容。?评估现有关于疼痛和疼痛治疗的知识,以帮助制订适宜的患者和家属/照护者教育计划。1,2●应提供教育材料。●要传达给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关于疼痛管理的信息?疼痛缓解在医疗上非常重要,忍受疼痛没有任何医疗益处。?疼痛通常都可以通过镇痛药物得到良好的控制。对于持续存在的疼痛,按时服用镇痛药物有助于改善对疼痛的控制。?存在疼痛的患者常常伴有其它需要控制的症状(如:便秘、恶心、疲劳、失眠、抑郁);其它这些症状的管理可能有助于疼痛的控制。●向患者和家属/照护者传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 前言 控制吸烟,包括防止吸烟与促使吸烟者戒烟,就是人群疾病预防与个体保健最重要与可行得措施。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戒烟可降低或消除吸烟导致得健康危害。任何人在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且戒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健康获益就越大。应使广大公众及吸烟者深刻认识吸烟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得危害,促使人们努力创建家庭、单位与社会得无烟环境,并鼓励吸烟者积极尝试戒烟。 戒烟意愿就是吸烟者本人成功戒烟得基础。然而,对于大部分吸烟者,尤其就是已经罹患烟草依赖得吸烟者,戒烟就 是困难得,需要卫生计生人员得专业化戒烟干预。有效得专业化戒烟干预能够强化吸烟者戒烟得信心与决心,帮助其缓解戒断症状,解决戒烟过程中得问题,并将健康教育贯穿戒 烟干预得全过程,从而提高戒烟得成功率。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医院控烟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共同编写了《2007年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试行本)》,旨在指导卫生计生工作者科学、有效地帮助吸烟者戒烟。原卫生部2012年发布得《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中,也以专章阐述了烟草依赖、戒烟得健康益处与戒烟治疗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指导戒烟干预工作,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组织国内戒烟领域专家,编写了此部《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在《2007年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试行本)》得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国际临床戒烟领域最新得证据与已取得得临床试验结果,结合我国戒烟干预工作得特点编写。《指南》正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针对不同类别得卫生计生工作者。 第一部分——戒烟干预:针对卫生计生专业人员。其中,强化戒烟干预部分针对专业戒烟干预机构得工作人员以及卫生计生系统中参与提供专业戒烟干预得工作人员(如戒烟门诊得医务人员);简短戒烟干预部分针对所有有机会接触就医者得卫生计生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 第二部分——对戒烟干预得行政支持与管理:针对卫生计生机构管理人员及卫生计生政策制定者。 《指南》得写作得到了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部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等部门或组织及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得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在此,谨致诚挚谢忱。今后,《指南》还将根据临床戒烟领域得科学证据,动态进行修订与更新。限于水平,《指南》中或有疏漏欠妥之处,敬祈读者指正。

2015年第3版NCCN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

2015年第3版NCCN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 一、概述 乳腺癌目前仍是美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4年全美共有235030名女性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40430名患者死于乳腺癌。另外2013年有64640名女性被诊断为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过去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稳步上升,死亡率却在下降,这得益于早期诊断及更有效的治疗。 二、更新要点本次指南在晚期乳腺癌诊疗上的更新不多,主要包括:1、乳腺癌转移患者,应对转移灶再次活检以确定ER/PR及HER2状态。如果无法安全取得活检样本,则按照原发肿瘤的ER/PR及HER2检测结果治疗。 2、唑来膦酸的最佳使用方案是1月1次,持续12个月后减为3月1次。 3、有限的研究显示,ER、HER2阳性并且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患者中加用曲妥珠单抗或者拉帕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有所获益,但无证据显示总生存期(OS)延长。 4、已经接受化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可考虑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方案,同时结合或者不结合细胞毒药物(如长春瑞滨、紫杉醇)。 三、病情检查与评估1、怀疑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患

者,建议行胸部CT和腹部±骨盆CT或MRI检查。2、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建议行脑部MRI检查。3、当PET/CT在PET和CT两部分都清楚提示骨转移时,可不必行骨扫描或氟化钠PET/CT检查。4、专家组不推荐使用氟化钠PET/CT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检查手段,除非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评估目前病情。5、初次复发与疑似转移的病灶需再行组织活检。6、对遗传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7、由于原发肿瘤ER/PR及HER2检测可能存在假性结果,因此建议再次检测转移灶ER/PR及HER2状态,特别是在初始未知或初始阴性或未过表达的情况下。 四、局部/区域复发治疗1、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如可能则行手术再切除。如最初未接受放射治疗,于术后行胸壁、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照射。必要时先予全身治疗,达到最佳缓解率后再行手术切除。2、对于初治局部病灶切除术的局部复发患者,行全乳切除术+腋下淋巴结清扫。3、区域复发的患者均应对胸壁、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及相应区域淋巴结进行放射治疗。4、局部治疗后应继续全身治疗 五、骨转移的治疗骨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其发生率为49%~60%,骨转移本身一般不直接构成生命威胁,但造成的骨相关事件会导致患者极度痛苦,严重影

2020 CSCO 头颈部肿瘤指南更新要点

2020 CSCO 头颈部肿瘤指南更新要点 此次指南更新分为两个部分:2020年CSCO鼻咽癌指南更新和2020 CSCO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指南更新要点。 鼻咽癌指南更新要点 WHO将鼻咽癌分为I型、II型和III型。在流行地区,非角化癌超过95%,且与EBV病毒的感染相关,而在非流行病区,则I型鼻咽癌相对更常见。影响鼻咽癌放化疗预后的高危因素有:N3或T4N2,转移灶大结节(至少一个结节>4cm)。 今年指南新增:根据免疫组化结果明确鳞癌和其他类型头颈部肿瘤,推荐原位杂交检测以确定与EBV感染有关(针对鼻咽癌)(I级专家推荐)。 早期鼻咽癌的治疗 对于T1N0期鼻咽癌患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对于T1N1/T2N0-1期患者,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放疗+顺铂(1B类证据);不适宜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 ①I期鼻咽癌(T1N0)应采用单纯放疗的治疗模式。 ②放疗计划应至少采取三维适形,强烈推荐强调放疗(IMRT)。 ③II期鼻咽癌(T1N1/T2N0-1)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 ④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采用IMRT技术的单纯放疗对于中期鼻咽癌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其中T2N1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发生率,提示似乎更应该同期联合化疗。 局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对于T1-2N2-3/T3-4任何N期患者,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顺铂(1A类证据)、诱导化疗序贯放疗+顺铂(1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顺铂序贯辅助化疗(1B类证据); 不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放疗+卡铂(2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奈达铂(1B类证据)、放疗+奥沙利铂(1B类证据)、放疗+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2A类证据)。 ①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对于不适合接受化疗的患者。 ②放疗+西妥昔单抗或尼妥珠单抗是可选方案,但目前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据。 ③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患者的另一种治疗模式,通常用于IV期或肿瘤进展迅速的患者。 ④同期放化疗序贯辅助治疗是另一种可选治疗模式,但既往研究提示由于放疗的毒性导致完成度并不理想。 局部和/或颈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 对于局部或颈部复发患者,若适合手术且局部复发,I级专家推荐为手术(2A类证据)、再程治疗(2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治疗参照远处转移;若适合手术且颈部复发,I级专家推荐为手术(2A类证据);若不适合手术,I级专家推荐为再程放疗(2A类证据),II 级专家推荐为治疗参照远处转移。 ①对于复发性鼻咽癌患者,IMRT的广泛应用促使鼻咽原发灶的局控率超过90%,因此

简短戒烟服务制度【戒烟服务培训会】

简短戒烟服务制度【戒烟服务培训会】 简短戒烟服务制度【戒烟服务培训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15岁以上的人群吸烟率高达近三成,53%的男性为烟民,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逾100万,每年因二手烟死亡人数约10万人。今年上半年以来,相关部门在控烟领域频放大招。 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广告法》。新法明确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禁止利用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烟草企业和经销商发布的更名、招聘等启示中,不得含有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的内容。业内人士表示,新版《广告法》基本实现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进入5月,财政部发布消息称,自2015年5月10日起,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这是我国继2009年5月之后,时隔六年再度调整烟草消费税。分析认为,税价联动之下,卷烟零售价普遍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烟枪的数量及烟民抽烟频率。 6月1日,酝酿多时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落地实施。条例规定,全市范围内的写字楼、餐厅、机关单位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即带顶儿、带盖儿的地方不准抽烟。京版最严控烟令实施后备受关注,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国内与世卫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一部地方性法规。 控烟组合拳带动戒烟门诊缓慢升温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此前表示,全国吸烟人口已超过3亿。随着控烟重拳连续出击,越来越多的烟民认识到抽烟的危害,加入戒烟大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聂舟山对中新网生活频道介绍,最近到戒烟门诊咨询、拿药的人明显的增多。他表示,一些烟民提到,想戒烟主要跟最近的控烟宣传有关。 聂舟山表示,一些烟民的烟瘾不是很大,戒烟无需到医院接受治疗,在家就能完成。因此,他认为戒烟门诊缓慢升温,只是戒烟者增多的一个缩影,现实中因控烟政策产生戒烟想法的人更多。 北京回龙观医院药物依赖研究所主任医师杨可冰介绍,以前每个月碰到戒烟的人往往在个位数,最近开始有所增加,他表示戒烟的人数没有暴增,但整体而言呈上升趋势。

2019版欧洲新生儿RDS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2019版)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早产儿的重要疾病,随着近年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小胎龄早产儿存活率逐渐增加,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率仍然较高。欧洲RDS防治指南于2007年首次发布,每3年更新一次,指南包含了现代新生儿重症监护中临床医生可使用的所有资源和经验,获得欧洲儿科研究学会的大力支持。RDS的防治目标是通过干预尽可能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不良反应,包括BPD。新发表的2019版指南对截止到2018年底发表的文献证据进行严格审查后,对先前发表的4版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文旨在分析2019版指南与2016版相比的更新之处及更新原因,以帮助国内新生儿科医生深入了解RDS指南。 一、产前管理 更新要点见表1。 产前管理不完善将增加早产儿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存在RDS风险的超早产儿,如果能宫内转运至具备相应技术的医疗中心或三级医院进行救治,将改善远期预后。对于无法避免早产的孕妇,使用硫酸镁可使早产儿2岁时脑性瘫痪发生率降低30%,但远期预后仍不明确。 目前推荐对于妊娠34周内存在早产风险的孕妇进行产前激素治疗。产前激素治疗的最佳时机为分娩前24 h至7 d内,超过14 d疗效降低。对于妊娠34~36周孕妇,产前激素治疗可降低新生儿近期呼吸疾病风险,但并不能降低死亡率,反而增加新生儿低血糖风险。远期随访数据显示,对于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儿(胎龄37~38周),产前激素应用并不影响远期行为、认知发育等,不能降低后期哮喘、特异性疾病发生率。对于妊娠39周内计划择期剖宫产的孕妇,应用产前激素可能减少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但远期随访资料不足。 重复激素治疗可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的风险,但也可能影响胎儿生长,而且不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目前随访(校正年龄6~8岁)虽然未发现神经系统并

将姑息治疗作为持续照护范畴内的综合性治疗内容予以加强

第一三四届会议EB134.R7 议程项目9.4 2014年1月23日 将姑息治疗作为持续照护范畴内的 综合性治疗内容予以加强 执行委员会, 审议了关于将姑息治疗作为生命全程的综合性治疗内容予以加强的报告1, 建议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以下决议: 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 忆及关于预防和控制癌症的WHA58.22号决议,尤其因为该决议涉及到姑息治疗问题; 考虑到麻醉药品委员会的53/4号和54/6号决议,分别题为“促进用于医疗和科研目的的国际管制合法药物的充分供应并同时防止其被转移和滥用”和“促进用于医疗和科研目的的国际管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的充分供应并同时防止其被转移和滥用”; 确认国际麻醉品管制局的特别报告,题为“国际麻醉品管制局有关国际管制药物的供应的报告:确保为医疗和科研用途的充分供应”2,以及世卫组织的指导文件,题为“确保有关管制物质的国家政策保持平衡:有关管制药物可得性和可及性的指导”3; 1文件EB134/28。 2文件E/INCB/2010/1/Supp.1。 3文件EDM/QSM/2000.4,2011年修订。

EB134.R7 2 还考虑到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关于用阿片止痛剂进行疼痛治疗的2005/25号决议; 铭记姑息治疗是一种手段,能改善面临与威胁生命疾病有关问题的患者(成人和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通过早期鉴定并正确评估和治疗身体、心理或精神方面的疼痛和其它问题预防和缓解痛苦; 认识到在表明必须进行姑息治疗的情况下,这种治疗对于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福祉、舒适度和尊严至关重要,这是一种有效和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重视患者的需要,即需要充分获取与其健康状况有关并能体恤个人和文化因素的信息,以及需要在涉及治疗的决定中发挥主要作用; 申明根据三项联合国国际药物管制公约1,为医疗和科研目的获取姑息治疗和从受管制物质生产的基本药物,包括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可促进落实人人享有最高而能获致之健康和福祉标准的权利; 确认姑息治疗是卫生系统的一项道德义务,不论疾病或病症能否得到治愈,卫生保健专业人员都有减轻身体、心理或精神方面疼痛和痛苦的道德义务,同时确认对个人的临终护理是姑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识到目前每年有4000多万人需要姑息治疗,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全球非传染性疾病和其它病慢性病的增多,对姑息治疗的需求将增加,同时考虑到姑息治疗对儿童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确认会员国对所需的国际管制药物,包括儿科配方药物应当做出充分估算; 意识到急需将姑息治疗纳入各级的持续照护,特别是初级卫生保健一级,认识到不能充分将姑息治疗纳入卫生和社会保健系统将是导致无法公平获取这类治疗服务的一个主要因素; 注意到许多国家在供应和适当使用用于医疗和科研目的,尤其是用于缓解疼痛和痛苦的国际管制药物方面依然不足,强调会员国有必要在世卫组织秘书处、联合 1经过1972年议定书修订的《1961年联合国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年联合国精神药物公约》;《1988年联合 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11月26日下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发布仪式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20)期间举行。 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

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

2015年NCCN戒烟指南要点

在第20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年会召开前夕,NCCN发布了2015年第一版戒烟指南。一位作者认为“做到更好”是该指南的初衷。 指南专家组主席Peter G. Shields解释道,卫生机构缺乏“系统性、一致性的机制用于促进癌症患者戒烟”,NCCN指南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近20%~30%的癌症患者吸烟。Shields在其工作中发现,约50%的肺癌患者为吸烟者。戒烟的益处数不胜数,有太多证据支持。尤其是癌症患者而言,戒烟可改善预后。不戒烟会增加死亡风险,也会增加原发、继发肿瘤风险。 权威性较低的证据表明,吸烟会增加继发肿瘤的风险,还可能导致治疗疗效不佳,也会增加治疗相关毒性反应的发生。 诊断肿瘤是个“教育患者的机会” Shields解释表示,尽管戒烟对健康有诸多益处,即使诊断肿瘤是“教育患者的机会”,但仅有约50%的肿瘤医生会建议患者戒烟。 临床医生规劝患者戒烟有收益么?相关政策支付各异,NCCN声明表示。 指南传达的信息之一是,有多种既定方法可帮助患者戒烟,但临床医生首先必须明确持续吸烟的患者处于哪个阶段。三个大类包括不吸烟者、当前吸烟者和曾吸烟史者。 对于曾吸烟史者(包括此前30天内未吸烟者),临床医生应根据再次吸烟风险对患者予以分层。 存在以下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即表明存在高复吸风险:欲望强烈、压力加大、与吸烟者同居、戒烟不到1年、目前在接受戒烟治疗、吸毒(包括大麻)。

针对高复吸风险患者的干预措施很多,有药物疗法和行为疗法。但患者必须“做好戒烟准备”,同时也要明确戒烟日期。未准备好的患者应给予尼古丁替代疗法(NRT)或瓦伦尼克林(Chantix),让其明白戒烟的益处。 可使用的工具 电子烟以及“辅助”手段,如针灸、催眠和营养补剂都是不提倡的,因为这些方法的效果尚缺乏充足证据证明。然而药物疗法是有效的,推荐使用。 药物疗法有三线选择: ?一线推荐联合NRT(尼古丁贴片外加短效润喉糖、口香糖、吸入剂或鼻腔喷雾剂)。 另可选瓦伦尼克林。 ?二线推荐两种联合用药方案,即瓦伦尼克林加NRT或安非他酮加NRT。 ?三线药物推荐有三种选择,即瓦伦尼克林加安非他酮,联合或不联合NRT;去甲替林(一种三环抗抑郁剂);还可选择可乐定,用于治疗高血压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药物治疗需注意一些用药事项。使用瓦伦尼克林和安非他酮须监测患者是否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症状加重。服用MOA抑制剂或他莫昔芬的患者、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及有癫痫风险的患者,禁止服用安非他酮。 行为疗法是戒烟的基础之一,包括帮助患者明确一些“危险”情况(如压力、酗酒、其他吸烟者及其他冲动诱因)。患者需培养一些处理技巧以尽量避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