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概述

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

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法学家的经济思想:古罗马法学家在加点思想家自然观念的影响下,创立了自然法学说;论证了私有财产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利,把人氛围自由民和奴隶是不可动摇的原则;认为货币是为便利交换而产生的;

一、加图

著作:《论农业》、《起源》

经济思想: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试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主张把维持奴隶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减少到最低程度;让奴隶不断地工作,对奴隶严加看管,以防止奴隶偷懒和犯罪;在商业活动中遵循少买多卖的原则,重视发展商品率高的和利于交换的产业。二、瓦罗

著作:论农业

经济思想:明确把奴隶看作工具;大土地所有者应亲自管理农业,奴隶制庄园应自给自足;在对奴隶的管理上,主张刺激监督人(也是奴隶)执行管理奴隶的工作;

三、柯鲁麦拉

著作:《论农业》

经济思想:认为使用隶农进行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更有利;

在农业经营和效率方面:主张用商品和货币确定农业经营目标,主张农业经营是要注意效率;

认为土地的位置和土地的肥力对农业经营很重要要加以注意;

农牧林等业相互联系应合理结合,农业专业化有利于效率提高,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公平价格(平均价格):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定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他们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对古希腊、古罗马经济思想的评价

综上所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都是奴隶主经济学说,其特征都是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服务于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第三节西欧中世界的经济思想

概述

“中世纪”: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

君士坦丁大帝被称为西方的“千古一帝”;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是经院哲学,被称为“经院学派”;

阿奎那(意大利神学家)的经济思想

著作:《神学大全》

经济思想:财产论:如果没有私有财产,我们将赤身裸体。财产私有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主张财产的所有权属于私人,但使用权属于众人;

封建农奴制度论:依据“自然法”的观点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由神性支配的不变的规律,人类的行为和社会都要服从它;

货币论:货币知识便利交换,不能称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货币是由交换产生的;货币价值认识的二重性,一方面认为货币的价值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另一方面又认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内在的稳定性;

商业论:认为商业是卑鄙的行业,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是合理的;

利息论:对“放债取利是否罪恶”问题采取了肯定的答复;根据罗马法,把物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叫“消费物”,第二类叫“代替物”,货币属于第一类物品,因此,出借不能收取利息;

公平价格论:成本原则、效用原则、供求原则;

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

一、奥雷斯姆

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

经济思想:货币起源是贤明的人未老方便交换而发明的工具;君主拥有铸币权但不是货币的所有者,货币属于社会;货币在流通中磨损过大或者是比价的变更都导致货币贬值;

二、莫利诺斯

著作:《论契约与高利贷》,尖锐批评和谴责了高利贷。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与晚期两个发展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论轮、重金主义、货币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强调“多卖少买”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2、财富源泉的观点: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

3、强调国家的作用: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

4、奖励增加人口;

5、生产是创造财富的前提;

6、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做到出口大于进口,保证贸易中的顺差;

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西欧流行的追求金银的狂热,反映了新型资产阶级对积累货币资本的渴望。早期重商主义

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是早期重商主义阶段

代表人物:

一、海尔斯[英]

著作:《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

极力反对当时由于社会上铸造不足值的货币,使商品价格上涨,足值货币流向国外;反对从外国输入商品,特别是反对从国外输入奢侈品和原材料的出口。

二、马林斯[英]:应禁止金银出口

三、博丹[法]:提出法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金银数量过多

四、孟克列钦[法]

著作:《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名称。

晚期重商主义也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代表人物:

一、托马斯•孟;二、柯尔培尔;三、塞拉

著作:《略论无贵金属矿藏国家使金银充足的手段》

柯尔培尔的经济政策

1、一国拥有经营货币的多寡决定着该国富裕程度和军事政治实力;

2、力争外贸顺差是增加法国货币财富的唯一途径;

3、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从而发布条例,并设检察官监督条例;

4、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鼓励本国商品,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但对本国工业所需原材料不加限制;

5、主张发展远洋贸易,对殖民地掠夺;

6、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商业的政策,禁止法国的农产品和其他粮食的输出,并允许同类商品输入;

为什么说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理论探索,但不是科学的:

1、重商主义是最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

2、最早吐露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经济学说;

3、最早对资本主义经济起过积极促进作用的经济学说;

历史局限性:1、把财富和货币混同,货币同金银货币混同;2、研究对象局限于流通领域;3、国家干预经济的专断性、垄断性、片面性;

局限性的原因:1、处于资本积累时期;2、商业资本处于统治地位;3、中世界的封建思想;

为什么不科学: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不可能揭示本质;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在英国从配第开始,经过斯密,到李嘉图结束,在发过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基本特征是“研究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关系”,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衣阶级的矛盾。

产生背景:经济:资本原始积累转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产业资本代替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

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得英国思想解放

威廉•配第的生平与著作

著作:《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爱尔兰政治解剖》、《政治算术》、《货币略论》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唯物主义研究法、归纳、抽象

威廉•配第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广泛应用“政治算术”的方法

一般经济理论——价值、分配和货币

一、价值理论

贡献:

1、最先区分商品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市场价格),着重研究自然价格;

2、最先认识到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二者成正比;

3、初步看到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4、第一次分析了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并认为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讨论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缺陷:

1、他只注意了对商品价值量的考察,而缺乏对价值本质的科学的分析,不理解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

2、没有能够科学地解决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问题;

二、分配理论

㈠、关于工资

1、工人的工资应当等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工资应随货币价值和物价的变动而变动;

3、如果工资上涨,则利润将损失;

㈡、关于地租(剩余价值理论):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

1、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地租;

2、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

3、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

4、土地价格等于一定量的地租;

㈢、关于利息和土地价格

1、认为土地价格等于预买一定年限的地租;把利息看成是货币的租金;

2、利息率=地租/地价;认为利息率的高低由货币的供求决定;

3、要求利息自由,反对国家法律对利息和限制;

(四)缺陷

1、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条件喜爱工资的实质,吧工资看作是劳动的价格;2没有对剩余价值的更一般的形式即产业利润加以考察。

三、货币理论

1、货币本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货币的基本职能,特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的职能;3、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全部商品价格总和与货币流通速度;

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

一、财富观念

配第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做财富的主要源泉。

二、影响国家财富增进的因素

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时促进国家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2、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看作一国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3、赋税对国家财富增进的影响;

配第以后的英国经济学家

一、约翰•洛克

著作:《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1、把利息看作是对别人剩余劳动的占有,是剥削收入;认为劳动几乎提供一切东西的全部价值;

2、利息产生的原因是货币分配的不均,即占有权不均等;

二、达德利•诺思

1、第一次明确区分货币和货币资本,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资本的概念;

2、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认为利息是资本的租金而非货币的租金,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接待货币的供给量;

3、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贸易的思想;

三、约瑟夫•马西

1、第一次把利润当成独立的经济范畴栏研究;

2、明确提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高低取决于利润的高低;

四、大卫•休漠

著作:《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

提出了贸易差额平衡的学说,认为这种平衡是按照各国不同的经济情况而自然决定的,为自由贸易论反驳重商主义的贸易控制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詹姆斯•斯图亚特

1、提出实际价值的概念,即一国平均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2、对劳动的两种形式的区分(即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

3、对让渡利润的新解释(相对利润vs绝对利润(增加社会财富))

斯密的著作

《国富论》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是什么、如何增加国民财富,是国富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2、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3、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国富论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

4、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私密经济政策和法律主张的出发点和归宿;

斯密的方法论

演绎和归纳

斯密的经济理论和思想

一、分工思想

认为生产率是提高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斯密从分工入手,展开他的理论探讨;人工是人类本性决定的,人类本来就有利己心和交换倾向。

二、价值理论

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提出两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或两种对立的价值规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和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

三种收入构成价值:工资、利润、地租共同决定商品价值;

价值规律:由于供求关系、竞争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其作用是调节资本主义生

产;

三、斯密的货币理论

1、在货币的职能上,更多讨论货币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

2、说明了货币就是在交换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人人都愿意接受的特殊商品,纸币和金属货币有同等作用;评价:

3、讨论了货币流通的规律和纸币流通的规律;

社会结构理论

1、第一次比较正确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即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2、划分阶级的标准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

四、分配理论

㈠工资理论

1、工资是劳动所得但并非劳动全部所得,仅指维持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

2、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和价值;㈡利润理论

1、利润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本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创造的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

2、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同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是价值的独立源泉之一;

㈢地租理论

1、地租是工人劳动多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扣除工资和利润的一部分;

2、地租是使用地主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因而是价值的独立源泉之一;

3、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或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正确);

4、地租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或地租是生产费用之一;

5、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五、资本理论

斯密认为资本是财富增加的主要原因;

资本的性质:资本的人与人关系看做是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资本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手段的本质;资本的分类: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但没有进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资本的积累:斯密说:“资本的增加,由于节俭;资本的减少,由于奢侈与妄为。”

李嘉图所处的时代与生平

背景:

经济:英国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工场手工业变为机器大工业;政治:英国政权掌握在土地贵族阶级手中;思想:继承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观点;

李嘉图的著作

《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的研究方法

1、抽象法,逻辑推理,体现方法论的严密性;

2、一元论

李嘉图的经济思想

一、劳动价值论

把商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稀少性,价值由稀缺性决定;一类是正常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

第一,劳动量和价值量是正比例关系;第二,价值量与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第三,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倍数关系;第四,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不过,他把最坏条件下所耗费的劳动作为社会必要劳动;第五,李嘉图意识到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他认为商品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物化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

缺陷:

1、虽然比较正确的说明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分,但没从交换价值中提出价值,没提出商品二因素学说;

2、虽一贯坚持生产商品所耗费劳动决定价值,但只注重对价值量的分析,忽略对价值的分析,因此把价值看成是永恒的范畴;

二、货币及货币数量论

铸造货币的金银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一国所需货币数量正比例流通中的商品额,反比例货币的价值和流通速度;他赞同纸币代替金银,但不能发行过多纸币,否则引起通货膨胀;

缺点:没有研究货币的起源;

三、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

认为工资是影响利润的首要的、直接的和明显的因素;李嘉图把劳动看作是一种商品,提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还提出相对工资的概念;利润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工资的大小,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工资的余额;利润的变化取决于工资的变化,后者是原因,前者是结果,变化的方向相反;

地租理论

鉴定地租的含义(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产品);两种类型的级差地租;地租变动趋势是上升的;区分了土地地租和土地投资的利润和利息;

利润理论

利润的双重含义:⑴指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支资本之比;⑵指剩余价值;

其变动趋势是下降的;

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

李嘉图认为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不会引起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的出现;资本主义是可以自行调节、不断运行的经济机制;

国家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的劳动——这不仅可以增加商品的数量,而且可以增加其价值;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量,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这会增加商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

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法国经济学的产生

背景:

1、法国处于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2、法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

3、封建剥削,推行极端重农主义;

布阿吉尔贝尔

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重商主义的先驱者

著作:法国详情

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及其经济计划

一、土地收益下降的原因

1、消费不足

当时法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税收的变化无常和分配不公;

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二、财富理论

1、财富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谷物是主要的财富;

2、财富来源于农业特别是土地的耕作;

三、价格和价值理论

㈠、商品价格理论

1、各种商品的价格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2、主张以谷物价格为基准来调整各种商品的价格;

㈡、劳动价值论

1、变化不足的市场价格背后存在着“真正价值”,即价值,这种“真正价值”的基础是劳动的耗费;

2、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形成价值,只有将生产商品的个人劳动时间按正确比例分配于各个产业部门的条件下才能决定商品价值;

3、通过自由竞争来实现个人劳动时间按正确比例分配于各个产业;

劳动价值论的缺陷:

只从使用价值来探讨价值,把创造价值的劳动混同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

㈢以劳动为基础的均衡生产论

1、各生产部门之间要协调发展;

2、以农业为基础,实现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其学说特征:

1、作为重商主义的对立而出现;

2、重视农业;

3、重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认为农业为基础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是其学说的基本特征;

四、经济改革计划

1、改革税收制度;

2、要求建立谷物自由市场,取消对谷物出口的限制;

第三节坎蒂隆的经济理论

生平和著作

著作:《商业性质概论》

一般经济理论

一、价值理论

提出财富自身不是别的,只是维持生活,方便生活和使生活富裕的资料。这个关于财富的定义一开始就表现出与重商主义根本对立,是进步的;

把任何物品的价值归结为土地和劳动来决定,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价值和物质财富,把创造价值的因素与创造物质财富的因素混为一谈;还认为物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土地,从而把土地看作创造物质财富进而创造价值的一个因素,这是受重农主义偏见的束缚;

提出物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并不总是相等的,提出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围绕其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表明他已经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工资理论

注意到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三、货币理论

提出金属的真实价值或内在价值同在金属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和劳动成比例,表明他已接近于正确地理解货币的本质;

考察了货币的起源和作用,认识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

论述了流通货币量增加引起商品价格上涨的机制;

认为流通货币量的增加与物价水平上涨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

四、利息理论

认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

重农主义思想的萌芽

1、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

把农业年产品分为:

⑴、租地农场主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主要的和真正的地租;

⑵、维持生产的原材料价值和支付农业雇佣工人的工资价值;

⑶、租地农场主的经营利润;

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

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农业年产品如何经过流通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初步阐述土地所有者的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

把租地农场主的全部农产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的1/3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以作为地租;剩下的2/3农产品,一半用作补偿成本、支付工人的工资另一半是租地农场主的经营利润;这一分析为后来魁奈的《经济表》的制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发;

3、农业生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

认为一个国家的居民人数取决于分配给他们的用来维持生活的资料,一国人口的数量必然要以土地所能提供的年产品数量为限度;

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概述

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剥削更加残酷;

2、法国处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阶级矛盾尖锐;

3、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自然秩序观念对重农学派产生影响,奠定了哲学基础);

4、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仍统治法国;

重农学派的形成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

马克思称重农学派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

1、“自然秩序”观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核心、理论基础;

2、重农思想;

3、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重农学派理论的资产阶级实质,却获得封建主义的外观);

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

魁奈的生平和著作

著作:《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赋税论》、《经济表》

研究方法:

“自然秩序”是魁奈及其学派的世界观和和方法论

“纯产品”学说

实际上时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

认为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生产品,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

“纯产品”表现为剩余农产品;

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纯产品”及剩余价值,农业是唯一生产部门,此观点是片面的;

第一次提出剩余价值来自生产领域而不是流通流域;

社会阶级结构

1、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其中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

2、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及其丛书人员,国王、官吏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

3、不生产阶级,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资本理论

农业资本年预付,每年预付的资本;

原预付,几年预付一次的资本(有折旧);

魁奈的《经济表》

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假定前提:

1、整个社会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

2、社会上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

3、社会资本所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

4、各阶级之间的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

5、商品和货币流通只在三个主要阶级之间进行,各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

6、不考虑对外贸易;

《经济表》的创见:

1、运用抽象法;

2、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在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因素,是为在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

4、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给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在生产过程的要素;

《经济表》的缺点和错误:

1、片面地把农业视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

2、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不能科学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

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

4、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

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1、发展大农业经济

2、整顿税收

主张废除其他赋税,实行只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

3、改革贸易政策

提出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和主张,要求在国内取消各州之间和各州的地区之间商品流通的限制;

第三节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

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关于商业的重要问题》、《市集与市场》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

进一本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阶级,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

业资本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更接近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实际情况,反映很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阶级关系;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个主要阶级,进行了比较正确的说明;

重农主义偏见;

发展“纯产品”理论,强调这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赐予;

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

杜尔哥的经济政策主张与社会改革

取消了对谷物贸易的限制,在国内实施谷物贸易自由;

取消了对酒类贸易的限制;

重农学派与中国的重农思想的历史渊源

1、作为重农学派理论基础的思想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对自然的敬畏”;

2、作为重农学派重要特征的重农思想更是与中国的重农传统有直接关系;

重农学派的自由放任思想深受中国“无为而治”论的影响;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西斯蒙第在经济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西斯蒙第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产业革命,资产阶级大革命

主要矛盾: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理论前提:不仅继承、修正了亚当·斯密的学说,也批判了李嘉图的学说;

西斯蒙第的生平与著作

著作:

《托斯卡纳农业统计表》、《论商业财富》、《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社会科学研究》、《自由人民之宪制的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

学说的特点:

西斯蒙第一身二任,既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他把道德因素引入研究,他认为正字经济学应以人为本;其目的是研究国民财富和国民享受的关系;研究人民福利

第三节价值学说、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

价值学说

把价值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价值,另一种是相对价值;前者是生产品和取得这种产品的劳动之间的比例,后者是生产品与需要这种产品的人们的需求之间的比例。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

同资本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同收入相交换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

第四节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经济危机理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及原因

把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于收入不足、消费不足,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无限扩大与消费不足;

生产无限扩大的原因:

1、资本主义大生产由错误经济思想指导,把积累财富作为生产目的,而不像小生产以消费为目的,消费有限,而积累财富无限;

2、资本主义分配造成利润不断增长,从而资本不断积累,而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是与需要相适应,而是与可利用的资本相适应,使资本不断积累;

3、资本主义下生产者之间自由竞争,竞相提高生产力,竞相使用机器,都想压倒对方,就要不断扩大生产;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发生消费不足?

收入及消费的差异决定市场大小,自由竞争的结果使小生产者破产,从而沦为无产者,缩减其收入从而缩减消费,资本主义分配的趋势是不断增加利润,压低工资,导致工人阶级收入和分配减少,这会导致市场缩小,而小生产的生产和消费是国内市场的重要支柱。

二、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是永久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

三、资本主义为什么能继续存在,为什么生产还能无限扩大?

他认为是因为第三者的存在,即小生产者及国外市场;

四、怎样克服经济危机?

1、发展小生产;(他认为小生产者具有无比优越性,不存在剥削情况,主张取消大生产,发展小生产;主张建立以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他要求通过立法使工人享有权利,称为国家全面干经济的倡导者,同时使他成为第一个与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决裂的经济学家)

五、评价

他的重大贡献在于敏锐地看到了为生产而生产所导致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看到劳动人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减少所导致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他强调消费先于生产和国家干预经济,对现代经济学中的凯恩斯理论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其重要的思想渊源。

第五节社会改革设想

西斯蒙第的社会主张改革主张

一、对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批判

对竞争提出严厉批评,对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派反对国家干预、鼓励自由竞争的主张提出异议,认为自由竞争是违反全人类的利益的,妨碍到的的建立和发展。

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西斯蒙第认为政府应该保护个人不受自由竞争的危害,保护个人利益,建立法院,制定法律;

对农业人口主张政府支持小土地所有者,对城市人口主张提高其身份地位;

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主张

强调道德教育和改造力量,通过这两者改变人们自私的本性,自利和利他相协调,在保障人们信誉方面行之有效,其经济理论充满人道主义色彩。

英法国点政治经济学的比较

同:

1、研究对象: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和出发点;

2、研究重心和方法: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同时又不同程度的运用了抽象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内在联系;

3、理论本身:两国都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初步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及其对立的经济根源;

4、局限: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两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说都包含一定的错误和庸俗成分;

异:

1、产生的方式和阶级倾向不同:

英国的产生不仅早于法国,且其产生还表现出重商主义向古典政治经济学过渡的特点,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倾向;

法国不仅晚于英国半个世纪,而且是以激烈的抨击重商主义、与重商主义断然决裂的姿态出现的,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开始就具有小资产阶级倾向;

2、理论研究的广度和侧重点不同:

英国广泛考察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各个方面,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剩余价值的各个具体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对立关系做了相当全面的分析;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社会资本在生产与经济危机、国际分工与贸易都有深入研究;

法国缺乏系统性,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比较重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的研究;

3、在某些理论问题的认识上有存在对立:

威廉·配第VS吉尔佩尔对财富和货币的看法:

前者重视财富的交换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后者重视财富的使用价值,即物质内容,而仅把货币作为交换的手段,主张取消货币;

李嘉图VS西斯蒙第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前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自然的、和谐的、永恒的,不会有大的经济危机,对其前景乐观;后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弊病,不能实现自由配置,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因而要对资本主义制度改良;

4、完成的方式和理论归属不同:

英国李嘉图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在资产阶级视野和资产阶级利益许可范围内,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结论并发展到顶峰;法国西斯蒙第以特殊方式结束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即怀疑、批评、补充,与此同时,开创了小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概述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6~17世纪)

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托马斯•康帕内拉

莫尔[英]

代表作:《关于最完善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

康帕内拉[意大利]

代表作:《太阳城》

第二阶段(18世纪)

代表人物: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

摩莱里[法]

代表作:《自然法典》(平均分配、禁欲主义)

马布利[法]

代表作:《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平均主义、禁欲主义)

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

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地位

历史功绩:

1、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时期,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说明资本主义并不是什么永恒的制度;

2、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和必然灭亡,且预见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景象,对未来社会制度作了天才般的猜测和描绘;

3、他们的思想对其发工人阶级的觉悟,促进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推动了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

缺陷和错误:

1、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看不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

2、认为合乎“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迄今尚未统治世界,是因为缺少天才人物;(主观唯心主义)

3、否认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幻想通过宣传和示范的方式,使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和平实现社会主义;

第二节圣西门的经济学说

圣西门的生平和著作

圣西门[法]

著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人类科学概念》、《论财产和法制》、《寓言》、《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信基督教》

《信基督教》是他最成熟的一部著作,标志着圣西门创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完成。

圣西门的社会历史观

人类历史的发展史有规律性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批评许多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历史看成一个个偶然事件的堆积,也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社会制度看成是一种永恒的、一成不变的观点。

他也接受了启蒙学者的错误观点,用人类的理性来说明社会的发展规律。她所说的理性包括理智、科学、道德、宗教、哲学等在内的意识形态。

包含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也带有辩证法的因素。

圣西门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完全是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

造成这些社会弊病的原因是充斥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的利己主义;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实业制度”:这种制度是由实业家掌握权力和财产,并使一切人都得到最大限度自由和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社会制度。

“实业家”:包括工人、农民,也包括工业资本家、农场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占社会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没有他们,社会其他阶级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评价:

缺陷:

1、仍然保留了私有制,仍然存在着阶级,利润仍然存在;

2、

第三节傅立叶的经济学说

第四节欧文的经济学说

第三篇 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史

第十章19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概论

一、产生

概念的由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演变过程中,即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的阶段。

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进程和阶段矛盾尖锐的程度,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长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内部关系的,是科学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只在表面的联系上兜圈,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相区别、相对立而提出;

产生:庸俗政治经济学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上产生发展,庸俗政治经济学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段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对付来自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而产生,前一方面使它必然以反对无产阶级维护资产阶级为使命,后一方面使它必须以解决、缓和阶级矛盾为使命,这种双重使命决定庸俗政治经济学具有辩护性和实用性两大特征。

庸俗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理论自己的

二、发展脉络

1、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生和形成):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存的时期

特点:以注释和通俗化的手段,即采取隐蔽形式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修正,使其庸俗化

18世纪末~19世纪20年代:亚当•斯密理论庸俗化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

19世纪20年代~19世纪30年代:李嘉图理论庸俗化代表人物: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

2、19世纪20年代~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庸俗政治经济学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特点:公开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用新的辩护术来效忠资本主义制度

代表人物:西尼尔、巴师夏、约翰•穆勒

3、19世纪70年代~20年代初: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自由竞争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而更加庸俗化的时期

特点:直接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

流派:边际效用学派门格尔、维色•庞巴维克——维也纳学派(奥地利学派)

杰文斯——数理学派

瓦尔拉斯——洛桑学派

克拉克——美国学派(边际生产力论)

马歇尔——剑桥学派(新古典经济学)

新历史学派

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1、代表的阶级利益:都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2、理论的形成:庸俗政治经济学最初是靠吸取古典政治经济学成分产生的,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庸俗成分分离出来加以发挥,形成系统的政治经济学里了呢,因而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自身的“异化”;

区别:

1、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作用: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矛盾、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产物,作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它是新型资产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思想武器;

庸俗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已尖锐化时期的产物,作为代表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学说,它是资产阶级用来欺骗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反对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为资产阶级辩护;

2、研究方法:

古典政治经济学从资本主义现实出发,力图讨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部联系”和“自然规律”,代表人物在不同程度上都运用了科学的抽象分析法;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限于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表面联系或曲解科学的抽象方法,因而不能揭示甚至掩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律;

3、理论内容的科学价值:

古典政治经济学固然存在许多缺陷和庸俗成分,但毕竟在科学上作出许多贡献,因而是资产阶级的科学的经济学;

庸俗政治经济学则是从根本上丧失了科学性质,虽然在某些实际材料的专门研究上和个别经济现象的分析上并非无可取之处,甚至提出某些合理的、有价值的观点,然而就其理论体系而言,则是一种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反科学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概述

马尔萨斯是英国早期的庸俗经济学家

著作:《人口原理》、《价值尺度》、《地租的性质与发展的研究》、《政治经济学原理》

人口理论

一、两个所谓的公理

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二、两个比率

1、人口数以几何级数比率增加;

2、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比率增加;

三、人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增长受自然规律限制,两个比率即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必须平衡,要抑制人口增长,否则会发生贫穷、罪恶;

四、两个抑制

1、积极的抑制:饥饿、战争、贫困、疾病……

2、预防的抑制:道德:不结婚

不道德:不正当节欲

五、评价

科学:

1、把人口问题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问题提出,认为实现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受自然规律决定;

2、确定了生活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长有一定的关系,并提出过剩人口形成是对就业手段的压力;

3、主张从道德上限制人类生殖的本能,节制人口的增长,也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可行的措施;

4、其人口论的提出及其发展为社会科学中人口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拓了人口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错误:

1、抹杀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所起的决定作用;

2、吧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相对过剩人口歪曲为绝对过剩人口,把造成人口过剩的社会原因说成是自然原因,归罪工人本身人口繁殖过快,从而掩盖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失业、贫困的真正原因;

3、两个比率作为论据出现是不能成立的;

4、其理论基础是错误的,是以土地肥力递减规律为基础,错误根源在于其辩护性;

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1、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以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和让渡利润作为基础;

2、在价值论上,马尔萨斯否定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发展了斯密的价值是由他认为商品价值不仅包含投入的劳动形成的价值,而且还包含另一个价值即利润;

3、利润是由一批只购买不生产的非生产者来支付和实现的,非生产者包括地主、国家官吏、军队、司法、卫生、牧师及教育人员等,这些靠地租以及靠赋税维持的人给社会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和有效消费,资本家的利润就是从这个阶级中产生的;

第二节萨伊的经济学说

概述

萨伊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西欧各国庸俗经济学的奠基人。

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1、首先提出确立研究对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确定研究对象,科学才能沿正确道路发展;

2、为政治经济学确定新的定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

3、为了正确确定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必须把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统计学等部门分开;

评价: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提出确定研究对象的意义,以及区分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科学的主张,并以此为依据,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第一本通俗而系统的教科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普及、发展有一定贡献;

“三分法”

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交换包含在生产里)

生产三要素

1、生产的定义:认为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效用;

2、劳动、资本、土地是生产的三要素;

3、把劳动过程的劳动手段和对象的相互作用叫服务,认为效用就是由生产三要素提供的服务造成;

4、三要素的所有者都提供服务,都生产效用,都是劳动者;

评价:

错误:

1、歪曲了生产的实质;

2、否定了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割裂了效用与一定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

3、不仅把人类劳动与土地资本等量齐观,且抹杀了剥削者与劳动者的界限;

合理:

把生产劳动划分为理论、应用、执行这三种是科学的。

⑴、理论:研究规律和自然趋势的科学家的劳动;

⑵、应用:应用科学家的知识而创造新产品的农场主、工厂主和商人的劳动;

⑶、执行:在前两种人的指挥和监督下生产产品的工人的劳动;

价值学说

一、效用论

1、价值的基础是效用;

2、效用是由三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的,因而价值由土地、劳动、资本共同决定;

3、把三要素创造价值的观点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相对立,责怪斯密把劳动作为价值的唯一尺度;

评价:

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把创造剩余价值的因素和创造价值的因素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劳动价值论;

二、供求论

效用价值价格供求

评价:

供求只能影响价格背离价值的方向和程度,不能说明价格波动的基础,用供求论来说明价值,是把问题从生产引向流通,完全背离了劳动价值论;

三、生产费用论

价格决定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是购买或租用生产三要素必须给他们的所有者支付的代价,价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也就是由工资、劳动和地租三种收入决定的;

效用价值价格生产费用三种收入

评价:

生产费用论不过是斯密的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的进一步庸俗化。

分配理论

“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地租;

评价:

萨伊离开了亚当•斯密的科学论断,利用其错误观点,割裂工资、利润与地租之间的内在联系,掩盖资产阶级收入的真正来源,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下各阶级之间的利益都是和谐一致的。

销售理论

1、把销售作为分析的出发点,提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产品只能用产品来支付;

2、提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基本命题;

3、某些产品的暂时过剩是可能的,但整个生产的全面过剩是不可能的(否认经济危机);

萨伊根据上述观点,演绎出以下四个结论:

⑴、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就销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得到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和需求一起增长;

⑵、每个人都和全体共同繁荣利害想关,一个企业的成功,就可帮助其他企业也能够办得成功;

⑶、购买或输入外国货物不会损害国内或本国的产业和生产;

⑷、仅仅是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提供消费的手段,刺激生产是英明的政策,鼓励消费则是拙劣的政策;

评价:

萨伊的销售理论也被称为“萨伊定律”,它是错误的;

1、理论的前提是错误的,即把销售等同于简单的物物交换;

2、用以解释某些生产过剩的观点,只不过是一种用想象中的生产不足来否认事实上的生产过剩的诡辩论;

第三节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

针对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存在的矛盾,在英国经济学界围绕着价值概念的规定和价值对资本的关系开展了一场大论战。

一派:以马尔萨斯、贝利和托伦斯为代表的李嘉图学说的反对者,他们利用李嘉图经济理论中的矛盾,企图证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

一派:以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维代表的李嘉图学派,他们在和反对者进行的论战中,把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看作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体系,对其存在的矛盾与错误作了庸俗化的解释,从而导致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不成功的尝试

詹姆斯•穆勒

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可看作是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通俗本。

对李嘉图两大矛盾的解释:

第一个矛盾,即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把劳动和资本之间的交换归结为商品和商品的交换;

第二个矛盾,即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规律的矛盾:宣称资本也是一种积蓄劳动;

评价:

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

1、他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把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看作是一般商品的交换关系,从而掩盖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和矛盾;

2、混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没有看到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还混淆了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

麦克库洛赫进一步使李嘉图理论庸俗化

麦克库洛赫

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

对李嘉图两大矛盾的解释:

第一个矛盾:区分了“实际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实际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而“交换价值”是以它与其他商品或劳动所能交换到的劳动量或商品量来表示的。劳动和其他商品一样,是一种普通商品,劳动与资本的交换也是等价进行的,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从而也不存在利润;第二个矛盾:认为李嘉图所以不能解决这个矛盾,是由于把商品交换价值只是看作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

决定的,而没有把商品在购买或生产后一直到适合于使用前这一段时期内,有时增加的交换价值也看作是劳动的结果所致。

第十一章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

英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1、在这个时期英法两国资产阶级完全夺取了政权;(法国七月革命)

2、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尖锐化;(英国工人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3、英法两国政治斗争表明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已降到次要地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成为主要矛盾;

4、思想意识方面,当时广泛传播于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乡构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挑战;

二、进一步庸俗化的表现:

3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抛弃以前注释和通俗化的手法,转而采取代替、补充和调和的方式,对自斯密以来的各种经济理论进行混合、折中,从那时起,科学的经济理论讨论探讨就被有意识的、露骨的变化所掩盖,对资产阶级有利或有害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唯一标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

第一节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西尼尔生平与著作

著作:《政治经济学绪论》、《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的书信》

西尼尔是最露骨的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主张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以财富的性质、生产和分配为限。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

2、限制世界上的人口或限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数的原因,不是由于精神上或物质上的缺陷,就是出于各个阶级中人们按照固有的不同风俗习惯的要求,担心财富可能会不足以适应他们需要的顾虑;

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此所生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制地增加;

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所使用的增益劳动,一般会产生比例递减的报酬;

上述四个命题中,第一个命题是意识问题;其他三个基本命题,则是观测的问题,是对第一个基本命题的注释。

西尼尔比萨伊更强调之研究实证经济学不研究规范经济学,因而成为纯粹经济学的倡导者。

节欲论(节制)

一、价值及其构成要素(价值论、分配论的中心线索)

1、从分析价值入手,来证明利润来源于节欲,认为价值由效用、供给有定限和可转移性决定。

其中,效用:并不是商品本身价值使用,而是人类主观感受决定的商品直接、间接所提供的;供给有定限:供给的相对稀少性(最重要);可转移性:效用可以一次或在一个期间内转移或转让;

2、节制:是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当前的生产。

读书笔记100篇_其他范文

读书笔记100篇 关于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笔记熟话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汤姆叔叔的小屋》来说,也是一样。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书,浓缩了美国内战爆发前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南北战争爆发的社会根源,它包罗万象:宗教信仰、风俗、服饰、建筑、生活方式、思想以及整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600字分享 (一)、《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600字》有一本书,我读了很多遍都没有厌倦,它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今天,我又一次翻开它,去体味,去挖掘,去寻找它的精华。小豆豆就是黑柳彻子,从小就是一颗令老师头疼的怪味豆。 简爱读书笔记4篇本文目录2019简爱读书笔记《简爱》读书笔记摘抄《简爱》读书笔记范文简爱读书笔记当我刚拿到这本书就被她的自述给吸引了。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小王子》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小王子》一、读书笔记摘抄1、狐狸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800字寓言是一个魔袋,虽然很小,却能拿出很多东西;寓言是一个魔豆,虽然很小,却能长成参天大树;寓言1 / 21

是一个魔杖,虽然很短,却能变出很多宝物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卓别林自传》读书笔记圆的硬礼帽,一双又长又大的旧皮鞋,一撮浓密胡子以及一把短手杖,对了,他就是卓别林。卓别林为现代喜剧电影奠定了基础,他的形象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 春水读书笔记4篇本文目录春水读书笔记《繁星春水》读书笔记《繁星·春水》读书笔记《繁星春水》读书笔记摘抄赏析繁星春水读书笔记(一)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少年只有强健体魄,充实头脑才能变强、变富、嫁给房子的读书笔记范文看完《嫁给房子》这本书之后,不经让我想到如今房价之贵令人咋舌。房价之贵,影响的最大的莫过于爱情。嫁给房子还是嫁给爱情?我从手机上也经常看到,拥有一套房子而房产权该写女友的名字吗?这类话题已是屡见不鲜,咱暂且不谈。 音乐读书笔记范文4篇本文目录音乐读书笔记范文《昆虫记》之《夏日音乐家蝉》读书笔记《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笔记最近看了一本关于音乐理论的书,看看蛮有意思的。很多概念是民乐的乐理中没有系统研究或记录的。 2 / 21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它于1936年出版,旨在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看不见的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提倡政府干预经济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一场经济学理论的革命,被誉为“凯恩斯革命”。因此,有人把凯恩斯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关于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我以前在高中政治历史课本上就略有接触。尤其是高二选修的《经济学常识》一书,其第二单元系统讲述了“凯恩斯革命”。我对凯恩斯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采取财政赤字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思想记忆尤为深刻。因为08年我参加高考时,凯恩斯边际效率递减的理论考了一道大题目。今年在《西方经济学原著选读》课中,老师又着重介绍了《通论》这本书,这更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以及想要读一读的欲望。很可惜,我在图书馆并没有搜到这本书,不得不说有点小遗憾。还好,我在网上搜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我阅读的是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系列由徐毓坍翻译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说实话,这本书我着重看了出版说明、引论和消费倾向三部分,中间的和最后的基本没看。一来由于高中课程的学习,我对凯恩斯的中心思想已基本了解;二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数学推理知识,由于大学政教专业不学高等数学,因此,像这种充满数学推理和逻辑性很强的书籍对我来说就十分晦涩,很难读下去。下面,我就我读过的部分谈谈我对本书的看法。 (一)内容概要 本书共六编24章。 第1章《正名》中,作者阐释了名为“通论”的原因:在于说明经典学派的假设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具普遍性,从而阐释其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之外建立的一套崭新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体系。 第2章《经典学派之前提》中,凯恩斯在逐条反驳新古典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1、工资等于劳动力边际产出。2、在就业量不变时,工资的效用等于这些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第3章《有效需求原则》是整个凯恩斯理论的基础。所谓有效需求,是通过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相交得到的,而这种“有效需求”才意味着充分就业。由于需求分为消费和投资,但投资并不会使总需求自动达到“有效需求”,甚至越富有的社会这种偏差越大,这就使得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能实现成为常态。 第4~7章(略)。 第8章《消费倾向:(一)客观因素》中,凯恩斯分析了工资单位、收入和净收入之间的差额,资本价值的以外变化、时间贴现率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人们对将来收入的期望等因素,最终总结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产量和就业量。凯恩斯特别指出:消费倾向小于1,且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倾向不断减小,即其导数小于0。在这个假设下,就业量就只能随投资量增加而增加。但投资中,真正影响就业的是“净投资”而非折旧,作者特别引用了英美两国大萧条时期的投资数据,显示萧条期间折旧投资变动不大,而新投资大幅下降。 第9章《消费倾向:(二)主观因素》中,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谨慎、愿望、算计、独立、管理、自豪与贪婪等都会影响消费,不过他认为这些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很小。 第10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高中学过,基本结论了解,论证过程没仔细看。 第11章到最后就是略看了。主要讲的就是资本边际效率、利率通论、流动性偏好以及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自考导论、第一、十、十一、十二、章节整理重点资料

00009自考《政治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整理总结: 导论:(2分) 1、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为资本主义辩护、粉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资本关系庸俗经济学产生,代表人物有英国马尔萨斯和萨伊。 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名为《先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的提法。 2、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变革。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因素,人的要素就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就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生产工具的变革就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3、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办法。 4、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的特点:一般来说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1)由于自然规律赖以产生的自然条件变化时间很长,因而自然规律一般长久不变;而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经济条件可以较快地发生变化,因此,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3)在阶级社会中,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是没有阶级性的,而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则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生利益,要收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5、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6、生产资料包括: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 ①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 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③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7、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8、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0、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做用的环节是:生产。 社会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的统一辩证的运动过程。其中,生产起决定作用。 1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设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12、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5分)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篇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物品的用途使用(本身固有的) 交换(非固有的) 讲到公平这一道德范畴,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见解。 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概述 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 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 一、贾图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 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11.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12。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整理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 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作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者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也是有限的,是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也是违反自然的。 2、柏拉图的“理想国” 公元前404年,柏拉图写成《理想国》,以对话的形式提出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途径。 他认为,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分化,造成了贫穷、腐化、堕落与不安定。由富人和穷人组成的国家永无太平之日。因此他提出“理想国”的设计: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第二等级是战士;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 瓦罗作为奴隶主思想家,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牛马属第2类,马车属第3类,奴隶属第1类。他认为,大土地所有者应亲身料理农庄,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 4、公平价格 公平价格的概念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中。 (一)经济论 约写作于公元前387—前371年之间,是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别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 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 (二)雅典的收入 写作于公元前355年,论述了雅典不依靠加重盟邦负担而自谋增加收入的方法。 (1)他讨论国家财政问题,其中包含对货币问题的见解。他已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西方经济学说史重点整理

第二章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①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重商主义所看重的财富是货币,即金银。因此他们 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就是货币量,而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 积累货币。重商主义并不否认工农业产品和自然资源也是财富(自然财富),也不认 为金银可以替代物质,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只 有能实现为货币的东西,才是财富。 ②财富的直接源泉存在于商业之中,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在一国范围内,除了开采重金属矿意外,生产的扩大,剩余产品的增加并不能带来货币即金银。国民 财富增长的唯一途径就是对外贸易,把本国的剩余产品卖给别国以获取货币,或者通 过转口贸易赚取货币形态的利润。因此,财富的直接源泉归结为流通领域。 ③在工商业中,工业要为商业服务。重商主义认为,工农业的发展产生的剩余产品, 只有经过商业流通之后,才能实现为货币,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因此在一国的发展中,工业是为商业服务的,为商业提供剩余产品来换取货币,增加一国财富。 ④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由于处在封建社会内部的商业资本的局限性和软弱性,不管是 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其理论主张都必须通过封建民族国家的政权制定和执行有 关的政策和法令才得以实现。重伤主义者都力主国家对经济的全满干预。 2.早期与晚期的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用行政手段,严禁货币的外流。在贸易中,要少买多卖,甚至不买。此时货币被理解为宝藏,被称为“重金主义”“货币主义”“货币差额论”“货 币平衡论” 晚期的重商主义允许货币输出到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但必须保证贸易的顺差。主张发展能生产在国外按高价畅销的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概括的说,就是通过调 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积累的目的。称为贸易平衡论或贸易差额论。此时货币被理解为 可以使货币增值的资本。被称为重工主义。 法国柯尔贝尔,英国托马斯孟 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初创的代表人 威廉配第 4.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

人大版经济学史重点习题答案(2007—07—05 23:11:01) 一,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史发展中的作用? 配第:(1)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就把政治经济学史以其他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2)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3)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休谟: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马西:在政治经济学史说史上第一次系统的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 二,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1,政治经济学史的方法:第一次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2.价值理论方面:A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B他曾明确指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事实。C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提出了不少科学的见解,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3。分配理论: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A关于工资,提出了最低限度工资理论B 关于地租,配第的地租理论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他还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提出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C 关于利息和土地价格,配第把利息称为“货币的租金",还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探讨了土地价格问题4.货币理论:在货币本质上;基本职能,货币流通量问题 5。经济增长理论 A 财富观念问题上,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作财富的主要源泉B还详细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他主要讨论了三种因素,即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赋税政策 二.坎蒂隆的重农理论有哪些?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察复习提纲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提纲 整理者:石方中 一、填空题 1、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柯尔培尔。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完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3、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完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布阿吉尔贝尔、魁奈、西斯蒙第。 4、斯密的代表作有《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 5、魁奈把法国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级: 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 6、斯密把英国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级: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土地贵族阶级。 7、“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对经济机制的形象比喻。 8、重农学派的一个特点是资产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外观. 9、《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斯密的代表作,阐明了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 10、古希腊在经济学领域的三个代表人物分别是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1、魁奈把农业资本划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 1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两个级数是人口与生活资料。 13、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 14、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阐述劳动价值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 15、斯密把资本概念普遍化并第一次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6、《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柏拉图。 二、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 说和政策体系,是商业资产阶级与封建中央集权结成的联盟。基本 观点是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的来源是流通领域,对外 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取财富的 基本原则.

2、自然秩序观: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是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 形成的他们提出了自然和社会应当建立在“自然秩序"这上,并 把“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相对立。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秩序,这种秩序是合乎人类本性的,因而是 自然的、合理的制度,而“人为秩序”则是违反自然的不合理的 制度,即封建专制制度. 3、古典政治经济学:又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 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经亚当·斯密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 束。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 济学说. 4、斯密教条:“斯密教条”是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 是社会总产品,其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一中错误的 观点。由于这一错误观点被后来的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 条,所以马克思称它为“斯密教条"。 5、重农学派(说):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 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 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 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6、政治算术: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 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这里的“政治" 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 料,运用数学、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 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方法论基础。 7、比较成本论:李嘉图依据亚当·斯密的国际自由贸易理论提出的国际分工理 论,认为各国应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专门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商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这个词最初由法国重农主义者米拉波在1763年创造的。它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16~17世纪的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15-18世纪中在欧洲流行,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2、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魁奈、米拉波、杜尔阁等等. 3、古典经济学:又称“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4、“纯产品”:它是魁奈经济学的核心。魁奈认为,真正的财富并非如重商主义所言的货币,而是为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在农业生产中,所增加的农产品就是纯产品。它表现为农业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农产品,扣除同期内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后的剩余。用货币计算,就是生产者出售农产品所得货币量扣除了各种费用(包括生产资料和工资)后的余额。 5、“斯密教条”: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中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重农学派

经济学说史——重农学派 经济学说史——重农学派 (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概述 名词解释: 1.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继布阿吉尔贝尔之后的法国古典经济学派,它出现在布阿吉尔贝尔后约50年的18世纪50—70年代。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杜尔哥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们以农业生产作为研究对象,最早系统的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考察和分析。马克思称重农学派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2.自然秩序:①“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②重农学派提出: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③自然秩序是上帝为人类社会幸福安排的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既支配自然界,又支配人类社会。一个国家按照自然秩序发展,才会富强;否则就将进入病态。“自然秩序”是“所有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说来是最优良的”的规律。 简答题: 1.重农学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重农学派的理论是资产阶级性质而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外貌? 重农学派的基本特征: (1)重农学派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实质,他们要求建立的社会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社会。(2)他们的分析也是从资产阶级的视野对

资本主义的分析: ①从他们对社会生产方式和阶级结构的分析来看,他们所说的社会生产方式唯一的生产部门——农业,实质上是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合的大农业,它包含的阶级主要是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生产工人,他们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存在的阶级。 ②从他们对社会阶级地位来分析来看,处于核心地位的农场主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不仅指导农业生产,生产纯产品,而且指导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从他们对政策主张的分析来看,主张只对土地所有者征税,给农场主充分的自由,实际上是体现了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这一实质。 是资产阶级性质而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外貌: ①从重农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所处的地位来看:魁奈和杜尔哥都是封建高官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维护封建主的利益和要求。 ②从生产部门认定来看:仅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而忽略了工业等其他生产部门。 ③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资本对立关系来看:重农学派描写的劳资关系仅将土地所有者当作真正的资本家,它才是占有“纯产品”的唯一阶级,而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却成为一个阶级,都受雇于地主阶级。 ④从对剩余价值、地租、利润的关系来看:重农学派否认利润的存在,把剩余价值归结为地租,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结为自然力的作用。忽略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工资的那一部分价值。 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 名词解释:

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初到8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马克思大学期间(1835—1841年)学的是法学,之后又致力于历史和哲学研究。1842—1843年间,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时,他第一次遇到了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当时,莱茵省议会根据资产阶级和贵族议员们的要求,通过了所谓的“林木盗窃法”。这项法律把贫民阶级自古以来就有的拾取枯树枝的习惯权利,说成是盗窃行为,要予以严惩。由于马克思当时对政治经济学还一无所知,因此,对这一侵犯贫民阶级物质利益的法律,只能从法学和哲学的角度加以抨击。过后不久,马克思又遇到摩塞尔河流域酿造葡萄酒的农民,因贫困而破产的经济问题。他认为,农民的贫困破产并不在于自然条件和个别官吏的失职,而在于整个国家制度。整个国家制度是由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关系”决定的。然而,他当时还无力对这种“客观关系”即现存的社会经济关系作出更深入的剖析。现实斗争中遇到的这些要对经济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成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同时,在与奥格斯堡保守派报纸《总汇报》关于共产主义的争论中,马克思也深感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共产主义思潮的产生及其性质作一探讨。接着,马克思在1843年对历史的研究中,搞清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已经认识到:“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理解市民社会,进而理解包括国家和法的关系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出发点。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发展,也要求他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去。 1843年底,马克思在巴黎开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首先研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文献,其中既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著作,也包括当时正活跃在欧洲经济学界的弗•李斯特、约•雷•麦克库洛赫等人的著作。马克思还认真研读了

2022年高考选修课《经济学常识》考点整理

2022年高考选修课《经济学常识》考点整理㈠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1.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 ⑴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有时是指使用价值,有时是指交换价值。(斯密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⑵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⑶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⑷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2.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1)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存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2)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1.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个部分。 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

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考点二:理解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 放任的基本观点 1.斯密的分工理论 ⑴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⑵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 ①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②分工能免除由 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③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⑶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 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他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 措施,自由放任。 ⑷评价:斯密意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非常可贵的,但 他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2.利用市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⑴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⑵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 资本的投向,从而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⑶要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实行经济自由。总结(1.2.):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一是扩大社会分工,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 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实行经济自由。

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国富论》读书(一)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已成为经济 学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间一直被视为至圣先师。但是,斯密在天 堂过得并不开心,人们崇拜他,谈论他,但是却并不了解他的思想真谛, 只是用他的一些思想来为自己服务。《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 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 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 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 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五编,亚当.斯密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 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 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 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 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 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 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 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 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

经济学说史 课后题整理

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 色诺芬的主要观点有: 财富观: 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他强调,家庭管理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是财富不断增加。 分工观:分工对劳动是必要的,分工提高效率,会使产品更精美。 产业观:农业是最高尚的职业,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色诺芬强调,家庭管理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不断增加。他已经有了对财富的最初看法,即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但他是从自然经济角度看待财富和交换的。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认为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如何管理财产,对奴隶进行剥削以使财富不断增加的经济学说。他详细说明了如何组织管理庄园经济,他虽然主要从使用价值角度看待财富和财富增长,但他已能用商品和货币的眼光确立农业经营的目标。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他认为,雅典在气候、土地、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给予侨居雅典的外国人以利益照顾,增加雅典收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大力开发管理银矿,重视奴隶使用;保持和平环境。已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并指出二者的联系。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 其主要经济思想有: 价值思想:认为物物之间的等价交换源于“同一性”,区别了商品与资本。 市场观:交换的发生以对等为前提,提出了最初的“需求”概念,仍是物物交换的市场。财货思想:生财之道有两种家庭管理和货殖,前者合乎自然,后者违背自然,物品具有直接供使用和交换两种属性。 奴隶制思想:代表中等奴隶制阶级,认为男女分工、主奴分工天然合理,主张实现有限的奴隶主阶级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在说明“货殖”的产生过程中,论述了从物物交换转化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以及从零售商业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以觉察到商品交换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他实际上区分了货币和资本,在简单商品流通中,货币执行单纯流通手段职能,在货币增值过程中,货币执行货币资本职能。 他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的见解,认为物物之间的等价交换源于同一性,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和奴隶主立场限制,未发现使商品还原为等一性的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交换关系时,也较早分析了市场,交换的发生以对等为前提,彼此发生联系的媒介物是货币。出现商品交换的市场主体和客体,有了最初的“需求”概念,不过货币还没有直接作为市场的要素,因此其分析的是物物交换的市场,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般市场。亚里士多德论述的,正是社会从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过渡。

剩余价值论读书笔记

剩余价值论读书笔记 【篇一:读《剩余价值论》有感】 读《剩余价值论》有感 《剩余价值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文献;同时, 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 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 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 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那么,“剩余价值”概 念是否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其他社会是否也存在剩余价值的生 产呢?“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又是什么呢?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 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下面对这些问题试作一下探讨。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 广泛存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源 泉[1] 一般认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在其他社会,尤 其是作为资本主义取代者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存在。可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不仅“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而且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 在雇人做工的私有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传统观点所指称 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们就属于生产剩余价值。公有制经济是社会 主义经济的主体,而它亦生产剩余价值,因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并没 有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将自己创造的价值全部占有,而是留一部分 成为企业利润和国家利税,而这实际就是公有制企业职工创造的剩 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个体经济的业主也要向国家纳税,而其所 纳的税实际就是个体经济的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不管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实际可分为 两部分:一部分为自用价值,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另一部分则为 剩余价值,成为企业利润及国家财政收人的源泉。 二、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 那么,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剩余价值”出现的各种场合,其含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 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

经济学说史单选整理

经济学说史单选整理 1.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的代表作是(A) A.《财富的分配》B.《经济理论纲要》C.《政治经济学概论》D.《经济学原理》2.里昂?瓦尔拉斯对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 A.静态分析B.动态分析C.一般均衡分析D.比较静态分析 3.边际革命时期英国数理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 A.约翰?穆勒B.大卫?李嘉图C.休谟D.杰文斯 4.亨利?乔治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是(D) A.货币问题B.价值问题C.国际贸易问题D.土地问题 5.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哥的代表作是(C) A.《经济表》B.《经济循环论》C.《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D.《农业发展论》6.德国历史学派的奠基人是(A)A.罗雪尔B.克尼斯C.希尔德布兰德D.桑巴特 7.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理论基础是(C) A.劳动价值论B.效用价值论C.服务价值论D.边际效用价值论 8.西尼尔认为,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在于劳动、自然力和(C) A.资本B.生产C.节欲D.储蓄 9.被马克思称为“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是(A)A.詹姆斯?斯图亚特B.亚当?斯密C.威谦?配弟D.约翰?穆勒 10.马尔萨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C) A.生产绝对过剩B.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制的矛盾C.有效需求不足D.消费需求不足11.李嘉图的代表作是(B) A.《国富论》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C.《资本论》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2.关于分工与交换的关系,亚当?斯密的观点是(B) A.分工决定交换B.交换决定分工C.分工与交换无关D.分工

通过市场决定交换13.爱尔兰人坎梯隆被认为是(A) A.法国重农学派的先驱者B.英国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 C.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D.英国重商主义的旗手 14.重农主义的理论核心和最基本的问题是(B) A.价值学说B.纯产品学说C.货币学说D.地租学说 15.最先提出利润是资本主义经营唯一目的著名论断的是(B) A.孟德维尔B.范德林特C.休谟D.洛克 16.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C)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大卫?休谟D.约翰?洛克 17.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利息只是利润一部分见解的是(D)A.亚里斯多德B.弗里德曼C.西斯蒙第D.马西 18.孟德维尔的代表作是(C) A.《贸易论》B.《经济论》C.《蜜蜂的寓言》D.《利息论》19.关于高利贷,阿奎纳的主张是(C) A.高利贷是一种罪恶,应该坚决反对B.高利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支持 C.高利贷是有罪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借贷取息可以得到允许 D.只有教会的高利贷才被允许 20.被马克思称为“关于自由贸易理论之古典的始终一贯的论述”的著作是(A)A.诺思的《贸易论》B.魁奈的《经济表》C.斯密的《国富论》D.配第的《赋税论》21.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时期,提出“自然利率”概念的是(B) A.大卫?休谟B.约翰?洛克C.范德林特D.弗兰克林 22.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的著作是配第的(D) A.《货币略论》B.《赋税论》C.《献给英明人士》D.《政治算术》 23.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政策主张是(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