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概述

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

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法学家的经济思想:古罗马法学家在加点思想家自然观念的影响下,创立了自然法学说;论证了私有财产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利,把人氛围自由民和奴隶是不可动摇的原则;认为货币是为便利交换而产生的;

一、加图

著作:《论农业》、《起源》

经济思想: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试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主张把维持奴隶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减少到最低程度;让奴隶不断地工作,对奴隶严加看管,以防止奴隶偷懒和犯罪;在商业活动中遵循少买多卖的原则,重视发展商品率高的和利于交换的产业。二、瓦罗

著作:论农业

经济思想:明确把奴隶看作工具;大土地所有者应亲自管理农业,奴隶制庄园应自给自足;在对奴隶的管理上,主张刺激监督人(也是奴隶)执行管理奴隶的工作;

三、柯鲁麦拉

著作:《论农业》

经济思想:认为使用隶农进行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更有利;

在农业经营和效率方面:主张用商品和货币确定农业经营目标,主张农业经营是要注意效率;

认为土地的位置和土地的肥力对农业经营很重要要加以注意;

农牧林等业相互联系应合理结合,农业专业化有利于效率提高,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公平价格(平均价格):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定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他们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对古希腊、古罗马经济思想的评价

综上所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都是奴隶主经济学说,其特征都是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服务于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第三节西欧中世界的经济思想

概述

“中世纪”: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

君士坦丁大帝被称为西方的“千古一帝”;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是经院哲学,被称为“经院学派”;

阿奎那(意大利神学家)的经济思想

著作:《神学大全》

经济思想:财产论:如果没有私有财产,我们将赤身裸体。财产私有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主张财产的所有权属于私人,但使用权属于众人;

封建农奴制度论:依据“自然法”的观点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由神性支配的不变的规律,人类的行为和社会都要服从它;

货币论:货币知识便利交换,不能称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货币是由交换产生的;货币价值认识的二重性,一方面认为货币的价值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另一方面又认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内在的稳定性;

商业论:认为商业是卑鄙的行业,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是合理的;

利息论:对“放债取利是否罪恶”问题采取了肯定的答复;根据罗马法,把物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叫“消费物”,第二类叫“代替物”,货币属于第一类物品,因此,出借不能收取利息;

公平价格论:成本原则、效用原则、供求原则;

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

一、奥雷斯姆

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

经济思想:货币起源是贤明的人未老方便交换而发明的工具;君主拥有铸币权但不是货币的所有者,货币属于社会;货币在流通中磨损过大或者是比价的变更都导致货币贬值;

二、莫利诺斯

著作:《论契约与高利贷》,尖锐批评和谴责了高利贷。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与晚期两个发展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论轮、重金主义、货币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强调“多卖少买”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2、财富源泉的观点: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

3、强调国家的作用: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

4、奖励增加人口;

5、生产是创造财富的前提;

6、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做到出口大于进口,保证贸易中的顺差;

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西欧流行的追求金银的狂热,反映了新型资产阶级对积累货币资本的渴望。早期重商主义

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是早期重商主义阶段

代表人物:

一、海尔斯[英]

著作:《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

极力反对当时由于社会上铸造不足值的货币,使商品价格上涨,足值货币流向国外;反对从外国输入商品,特别是反对从国外输入奢侈品和原材料的出口。

二、马林斯[英]:应禁止金银出口

三、博丹[法]:提出法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金银数量过多

四、孟克列钦[法]

著作:《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名称。

晚期重商主义也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代表人物:

一、托马斯?孟;二、柯尔培尔;三、塞拉

著作:《略论无贵金属矿藏国家使金银充足的手段》

柯尔培尔的经济政策

1、一国拥有经营货币的多寡决定着该国富裕程度和军事政治实力;

2、力争外贸顺差是增加法国货币财富的唯一途径;

3、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从而发布条例,并设检察官监督条例;

4、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鼓励本国商品,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但对本国工业所需原材料不加限制;

5、主张发展远洋贸易,对殖民地掠夺;

6、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商业的政策,禁止法国的农产品和其他粮食的输出,并允许同类商品输入;

为什么说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理论探索,但不是科学的:

1、重商主义是最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

2、最早吐露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经济学说;

3、最早对资本主义经济起过积极促进作用的经济学说;

历史局限性:1、把财富和货币混同,货币同金银货币混同;2、研究对象局限于流通领域;3、国家干预经济的专断性、垄断性、片面性;

局限性的原因:1、处于资本积累时期;2、商业资本处于统治地位;3、中世界的封建思想;

为什么不科学: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不可能揭示本质;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在英国从配第开始,经过斯密,到李嘉图结束,在发过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基本特征是“研究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关系”,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衣阶级的矛盾。

产生背景:经济:资本原始积累转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产业资本代替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

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得英国思想解放

威廉?配第的生平与著作

著作:《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爱尔兰政治解剖》、《政治算术》、《货币略论》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唯物主义研究法、归纳、抽象

威廉?配第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广泛应用“政治算术”的方法

一般经济理论——价值、分配和货币

一、价值理论

贡献:

1、最先区分商品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市场价格),着重研究自然价格;

2、最先认识到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二者成正比;

3、初步看到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4、第一次分析了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并认为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讨论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缺陷:

1、他只注意了对商品价值量的考察,而缺乏对价值本质的科学的分析,不理解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

2、没有能够科学地解决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问题;

二、分配理论

㈠、关于工资

1、工人的工资应当等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工资应随货币价值和物价的变动而变动;

3、如果工资上涨,则利润将损失;

㈡、关于地租(剩余价值理论):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

1、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地租;

2、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

3、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

4、土地价格等于一定量的地租;

㈢、关于利息和土地价格

1、认为土地价格等于预买一定年限的地租;把利息看成是货币的租金;

2、利息率=地租/地价;认为利息率的高低由货币的供求决定;

3、要求利息自由,反对国家法律对利息和限制;

(四)缺陷

1、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条件喜爱工资的实质,吧工资看作是劳动的价格;2没有对剩余价值的更一般的形式即产业利润加以考察。

三、货币理论

1、货币本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货币的基本职能,特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的职能;3、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全部商品价格总和与货币流通速度;

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

一、财富观念

配第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做财富的主要源泉。

二、影响国家财富增进的因素

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时促进国家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2、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看作一国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3、赋税对国家财富增进的影响;

配第以后的英国经济学家

一、约翰?洛克

著作:《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1、把利息看作是对别人剩余劳动的占有,是剥削收入;认为劳动几乎提供一切东西的全部价值;

2、利息产生的原因是货币分配的不均,即占有权不均等;

二、达德利?诺思

1、第一次明确区分货币和货币资本,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资本的概念;

2、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认为利息是资本的租金而非货币的租金,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接待货币的供给量;

3、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贸易的思想;

三、约瑟夫?马西

1、第一次把利润当成独立的经济范畴栏研究;

2、明确提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高低取决于利润的高低;

四、大卫?休漠

著作:《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

提出了贸易差额平衡的学说,认为这种平衡是按照各国不同的经济情况而自然决定的,为自由贸易论反驳重商主义的贸易控制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詹姆斯?斯图亚特

1、提出实际价值的概念,即一国平均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2、对劳动的两种形式的区分(即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

3、对让渡利润的新解释(相对利润vs绝对利润(增加社会财富))

斯密的著作

《国富论》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是什么、如何增加国民财富,是国富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2、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3、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国富论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

4、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私密经济政策和法律主张的出发点和归宿;

斯密的方法论

演绎和归纳

斯密的经济理论和思想

一、分工思想

认为生产率是提高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斯密从分工入手,展开他的理论探讨;人工是人类本性决定的,人类本来就有利己心和交换倾向。

二、价值理论

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提出两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或两种对立的价值规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和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

三种收入构成价值:工资、利润、地租共同决定商品价值;

价值规律:由于供求关系、竞争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其作用是调节资本主义生

产;

三、斯密的货币理论

1、在货币的职能上,更多讨论货币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

2、说明了货币就是在交换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人人都愿意接受的特殊商品,纸币和金属货币有同等作用;评价:

3、讨论了货币流通的规律和纸币流通的规律;

社会结构理论

1、第一次比较正确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即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2、划分阶级的标准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

四、分配理论

㈠工资理论

1、工资是劳动所得但并非劳动全部所得,仅指维持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

2、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和价值;㈡利润理论

1、利润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本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创造的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

2、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同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是价值的独立源泉之一;

㈢地租理论

1、地租是工人劳动多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扣除工资和利润的一部分;

2、地租是使用地主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因而是价值的独立源泉之一;

3、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或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正确);

4、地租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或地租是生产费用之一;

5、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五、资本理论

斯密认为资本是财富增加的主要原因;

资本的性质:资本的人与人关系看做是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资本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手段的本质;资本的分类: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但没有进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资本的积累:斯密说:“资本的增加,由于节俭;资本的减少,由于奢侈与妄为。”

李嘉图所处的时代与生平

背景:

经济:英国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工场手工业变为机器大工业;政治:英国政权掌握在土地贵族阶级手中;思想:继承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观点;

李嘉图的著作

《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的研究方法

1、抽象法,逻辑推理,体现方法论的严密性;

2、一元论

李嘉图的经济思想

一、劳动价值论

把商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稀少性,价值由稀缺性决定;一类是正常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

第一,劳动量和价值量是正比例关系;第二,价值量与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第三,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倍数关系;第四,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不过,他把最坏条件下所耗费的劳动作为社会必要劳动;第五,李嘉图意识到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他认为商品价值包括工人直接劳动(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由间接劳动(物化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

缺陷:

1、虽然比较正确的说明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分,但没从交换价值中提出价值,没提出商品二因素学说;

2、虽一贯坚持生产商品所耗费劳动决定价值,但只注重对价值量的分析,忽略对价值的分析,因此把价值看成是永恒的范畴;

二、货币及货币数量论

铸造货币的金银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一国所需货币数量正比例流通中的商品额,反比例货币的价值和流通速度;他赞同纸币代替金银,但不能发行过多纸币,否则引起通货膨胀;

缺点:没有研究货币的起源;

三、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

认为工资是影响利润的首要的、直接的和明显的因素;李嘉图把劳动看作是一种商品,提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还提出相对工资的概念;利润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工资的大小,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工资的余额;利润的变化取决于工资的变化,后者是原因,前者是结果,变化的方向相反;

地租理论

鉴定地租的含义(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产品);两种类型的级差地租;地租变动趋势是上升的;区分了土地地租和土地投资的利润和利息;

利润理论

利润的双重含义:⑴指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支资本之比;⑵指剩余价值;

其变动趋势是下降的;

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

李嘉图认为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不会引起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的出现;资本主义是可以自行调节、不断运行的经济机制;

国家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的劳动——这不仅可以增加商品的数量,而且可以增加其价值;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量,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这会增加商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

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法国经济学的产生

背景:

1、法国处于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2、法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

3、封建剥削,推行极端重农主义;

布阿吉尔贝尔

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重商主义的先驱者

著作:法国详情

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及其经济计划

一、土地收益下降的原因

1、消费不足

当时法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税收的变化无常和分配不公;

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二、财富理论

1、财富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谷物是主要的财富;

2、财富来源于农业特别是土地的耕作;

三、价格和价值理论

㈠、商品价格理论

1、各种商品的价格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2、主张以谷物价格为基准来调整各种商品的价格;

㈡、劳动价值论

1、变化不足的市场价格背后存在着“真正价值”,即价值,这种“真正价值”的基础是劳动的耗费;

2、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形成价值,只有将生产商品的个人劳动时间按正确比例分配于各个产业部门的条件下才能决定商品价值;

3、通过自由竞争来实现个人劳动时间按正确比例分配于各个产业;

劳动价值论的缺陷:

只从使用价值来探讨价值,把创造价值的劳动混同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

㈢以劳动为基础的均衡生产论

1、各生产部门之间要协调发展;

2、以农业为基础,实现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其学说特征:

1、作为重商主义的对立而出现;

2、重视农业;

3、重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认为农业为基础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是其学说的基本特征;

四、经济改革计划

1、改革税收制度;

2、要求建立谷物自由市场,取消对谷物出口的限制;

第三节坎蒂隆的经济理论

生平和著作

著作:《商业性质概论》

一般经济理论

一、价值理论

提出财富自身不是别的,只是维持生活,方便生活和使生活富裕的资料。这个关于财富的定义一开始就表现出与重商主义根本对立,是进步的;

把任何物品的价值归结为土地和劳动来决定,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价值和物质财富,把创造价值的因素与创造物质财富的因素混为一谈;还认为物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土地,从而把土地看作创造物质财富进而创造价值的一个因素,这是受重农主义偏见的束缚;

提出物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并不总是相等的,提出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围绕其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表明他已经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工资理论

注意到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三、货币理论

提出金属的真实价值或内在价值同在金属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和劳动成比例,表明他已接近于正确地理解货币的本质;

考察了货币的起源和作用,认识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

论述了流通货币量增加引起商品价格上涨的机制;

认为流通货币量的增加与物价水平上涨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

四、利息理论

认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

重农主义思想的萌芽

1、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

把农业年产品分为:

⑴、租地农场主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主要的和真正的地租;

⑵、维持生产的原材料价值和支付农业雇佣工人的工资价值;

⑶、租地农场主的经营利润;

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

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农业年产品如何经过流通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初步阐述土地所有者的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

把租地农场主的全部农产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的1/3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以作为地租;剩下的2/3农产品,一半用作补偿成本、支付工人的工资另一半是租地农场主的经营利润;这一分析为后来魁奈的《经济表》的制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发;

3、农业生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

认为一个国家的居民人数取决于分配给他们的用来维持生活的资料,一国人口的数量必然要以土地所能提供的年产品数量为限度;

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概述

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剥削更加残酷;

2、法国处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阶级矛盾尖锐;

3、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自然秩序观念对重农学派产生影响,奠定了哲学基础);

4、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仍统治法国;

重农学派的形成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

马克思称重农学派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

1、“自然秩序”观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核心、理论基础;

2、重农思想;

3、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重农学派理论的资产阶级实质,却获得封建主义的外观);

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

魁奈的生平和著作

著作:《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赋税论》、《经济表》

研究方法:

“自然秩序”是魁奈及其学派的世界观和和方法论

“纯产品”学说

实际上时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

认为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生产品,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

“纯产品”表现为剩余农产品;

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纯产品”及剩余价值,农业是唯一生产部门,此观点是片面的;

第一次提出剩余价值来自生产领域而不是流通流域;

社会阶级结构

1、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其中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

2、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及其丛书人员,国王、官吏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

3、不生产阶级,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资本理论

农业资本年预付,每年预付的资本;

原预付,几年预付一次的资本(有折旧);

魁奈的《经济表》

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假定前提:

1、整个社会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

2、社会上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

3、社会资本所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

4、各阶级之间的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

5、商品和货币流通只在三个主要阶级之间进行,各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

6、不考虑对外贸易;

《经济表》的创见:

1、运用抽象法;

2、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在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因素,是为在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

4、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给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在生产过程的要素;

《经济表》的缺点和错误:

1、片面地把农业视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

2、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不能科学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

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

4、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

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1、发展大农业经济

2、整顿税收

主张废除其他赋税,实行只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

3、改革贸易政策

提出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和主张,要求在国内取消各州之间和各州的地区之间商品流通的限制;

第三节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

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关于商业的重要问题》、《市集与市场》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

进一本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阶级,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

业资本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更接近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实际情况,反映很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阶级关系;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个主要阶级,进行了比较正确的说明;

重农主义偏见;

发展“纯产品”理论,强调这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赐予;

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

杜尔哥的经济政策主张与社会改革

取消了对谷物贸易的限制,在国内实施谷物贸易自由;

取消了对酒类贸易的限制;

重农学派与中国的重农思想的历史渊源

1、作为重农学派理论基础的思想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对自然的敬畏”;

2、作为重农学派重要特征的重农思想更是与中国的重农传统有直接关系;

重农学派的自由放任思想深受中国“无为而治”论的影响;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西斯蒙第在经济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西斯蒙第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产业革命,资产阶级大革命

主要矛盾: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理论前提:不仅继承、修正了亚当·斯密的学说,也批判了李嘉图的学说;

西斯蒙第的生平与著作

著作:

《托斯卡纳农业统计表》、《论商业财富》、《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社会科学研究》、《自由人民之宪制的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

学说的特点:

西斯蒙第一身二任,既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他把道德因素引入研究,他认为正字经济学应以人为本;其目的是研究国民财富和国民享受的关系;研究人民福利

第三节价值学说、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

价值学说

把价值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价值,另一种是相对价值;前者是生产品和取得这种产品的劳动之间的比例,后者是生产品与需要这种产品的人们的需求之间的比例。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

同资本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同收入相交换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

第四节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经济危机理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及原因

把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于收入不足、消费不足,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无限扩大与消费不足;

生产无限扩大的原因:

1、资本主义大生产由错误经济思想指导,把积累财富作为生产目的,而不像小生产以消费为目的,消费有限,而积累财富无限;

2、资本主义分配造成利润不断增长,从而资本不断积累,而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是与需要相适应,而是与可利用的资本相适应,使资本不断积累;

3、资本主义下生产者之间自由竞争,竞相提高生产力,竞相使用机器,都想压倒对方,就要不断扩大生产;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发生消费不足?

收入及消费的差异决定市场大小,自由竞争的结果使小生产者破产,从而沦为无产者,缩减其收入从而缩减消费,资本主义分配的趋势是不断增加利润,压低工资,导致工人阶级收入和分配减少,这会导致市场缩小,而小生产的生产和消费是国内市场的重要支柱。

二、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是永久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

三、资本主义为什么能继续存在,为什么生产还能无限扩大?

他认为是因为第三者的存在,即小生产者及国外市场;

四、怎样克服经济危机?

1、发展小生产;(他认为小生产者具有无比优越性,不存在剥削情况,主张取消大生产,发展小生产;主张建立以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他要求通过立法使工人享有权利,称为国家全面干经济的倡导者,同时使他成为第一个与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决裂的经济学家)

五、评价

他的重大贡献在于敏锐地看到了为生产而生产所导致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看到劳动人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减少所导致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他强调消费先于生产和国家干预经济,对现代经济学中的凯恩斯理论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其重要的思想渊源。

第五节社会改革设想

西斯蒙第的社会主张改革主张

一、对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批判

对竞争提出严厉批评,对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派反对国家干预、鼓励自由竞争的主张提出异议,认为自由竞争是违反全人类的利益的,妨碍到的的建立和发展。

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西斯蒙第认为政府应该保护个人不受自由竞争的危害,保护个人利益,建立法院,制定法律;

对农业人口主张政府支持小土地所有者,对城市人口主张提高其身份地位;

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主张

强调道德教育和改造力量,通过这两者改变人们自私的本性,自利和利他相协调,在保障人们信誉方面行之有效,其经济理论充满人道主义色彩。

英法国点政治经济学的比较

同:

1、研究对象: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和出发点;

2、研究重心和方法: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同时又不同程度的运用了抽象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内在联系;

3、理论本身:两国都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初步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及其对立的经济根源;

4、局限: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两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说都包含一定的错误和庸俗成分;

异:

1、产生的方式和阶级倾向不同:

英国的产生不仅早于法国,且其产生还表现出重商主义向古典政治经济学过渡的特点,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倾向;

法国不仅晚于英国半个世纪,而且是以激烈的抨击重商主义、与重商主义断然决裂的姿态出现的,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开始就具有小资产阶级倾向;

2、理论研究的广度和侧重点不同:

英国广泛考察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各个方面,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剩余价值的各个具体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对立关系做了相当全面的分析;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社会资本在生产与经济危机、国际分工与贸易都有深入研究;

法国缺乏系统性,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比较重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的研究;

3、在某些理论问题的认识上有存在对立:

威廉·配第VS吉尔佩尔对财富和货币的看法:

前者重视财富的交换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后者重视财富的使用价值,即物质内容,而仅把货币作为交换的手段,主张取消货币;

李嘉图VS西斯蒙第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前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自然的、和谐的、永恒的,不会有大的经济危机,对其前景乐观;后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弊病,不能实现自由配置,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因而要对资本主义制度改良;

4、完成的方式和理论归属不同:

英国李嘉图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在资产阶级视野和资产阶级利益许可范围内,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结论并发展到顶峰;法国西斯蒙第以特殊方式结束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即怀疑、批评、补充,与此同时,开创了小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概述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6~17世纪)

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托马斯?康帕内拉

莫尔[英]

代表作:《关于最完善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

康帕内拉[意大利]

代表作:《太阳城》

第二阶段(18世纪)

代表人物: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

摩莱里[法]

代表作:《自然法典》(平均分配、禁欲主义)

马布利[法]

代表作:《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平均主义、禁欲主义)

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

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地位

历史功绩:

1、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时期,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说明资本主义并不是什么永恒的制度;

2、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和必然灭亡,且预见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景象,对未来社会制度作了天才般的猜测和描绘;

3、他们的思想对其发工人阶级的觉悟,促进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推动了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

缺陷和错误:

1、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看不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

2、认为合乎“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迄今尚未统治世界,是因为缺少天才人物;(主观唯心主义)

3、否认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幻想通过宣传和示范的方式,使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和平实现社会主义;

第二节圣西门的经济学说

圣西门的生平和著作

圣西门[法]

著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人类科学概念》、《论财产和法制》、《寓言》、《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信基督教》

《信基督教》是他最成熟的一部著作,标志着圣西门创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完成。

圣西门的社会历史观

人类历史的发展史有规律性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批评许多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历史看成一个个偶然事件的堆积,也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社会制度看成是一种永恒的、一成不变的观点。

他也接受了启蒙学者的错误观点,用人类的理性来说明社会的发展规律。她所说的理性包括理智、科学、道德、宗教、哲学等在内的意识形态。

包含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也带有辩证法的因素。

圣西门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完全是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

造成这些社会弊病的原因是充斥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的利己主义;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实业制度”:这种制度是由实业家掌握权力和财产,并使一切人都得到最大限度自由和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社会制度。

“实业家”:包括工人、农民,也包括工业资本家、农场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占社会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没有他们,社会其他阶级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评价:

缺陷:

1、仍然保留了私有制,仍然存在着阶级,利润仍然存在;

2、

第三节傅立叶的经济学说

第四节欧文的经济学说

第三篇 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史

第十章19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概论

一、产生

概念的由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演变过程中,即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的阶段。

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进程和阶段矛盾尖锐的程度,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长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内部关系的,是科学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只在表面的联系上兜圈,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相区别、相对立而提出;

产生:庸俗政治经济学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上产生发展,庸俗政治经济学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段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对付来自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而产生,前一方面使它必然以反对无产阶级维护资产阶级为使命,后一方面使它必须以解决、缓和阶级矛盾为使命,这种双重使命决定庸俗政治经济学具有辩护性和实用性两大特征。

庸俗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理论自己的

二、发展脉络

1、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生和形成):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存的时期

特点:以注释和通俗化的手段,即采取隐蔽形式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修正,使其庸俗化

18世纪末~19世纪20年代:亚当?斯密理论庸俗化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

19世纪20年代~19世纪30年代:李嘉图理论庸俗化代表人物: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

2、19世纪20年代~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庸俗政治经济学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特点:公开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用新的辩护术来效忠资本主义制度

代表人物:西尼尔、巴师夏、约翰?穆勒

3、19世纪70年代~20年代初: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自由竞争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而更加庸俗化的时期

特点:直接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

流派:边际效用学派门格尔、维色?庞巴维克——维也纳学派(奥地利学派)

杰文斯——数理学派

瓦尔拉斯——洛桑学派

克拉克——美国学派(边际生产力论)

马歇尔——剑桥学派(新古典经济学)

新历史学派

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1、代表的阶级利益:都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2、理论的形成:庸俗政治经济学最初是靠吸取古典政治经济学成分产生的,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庸俗成分分离出来加以发挥,形成系统的政治经济学里了呢,因而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自身的“异化”;

区别:

1、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作用: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矛盾、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产物,作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它是新型资产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思想武器;

庸俗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已尖锐化时期的产物,作为代表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学说,它是资产阶级用来欺骗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反对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为资产阶级辩护;

2、研究方法:

古典政治经济学从资本主义现实出发,力图讨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部联系”和“自然规律”,代表人物在不同程度上都运用了科学的抽象分析法;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限于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表面联系或曲解科学的抽象方法,因而不能揭示甚至掩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律;

3、理论内容的科学价值:

古典政治经济学固然存在许多缺陷和庸俗成分,但毕竟在科学上作出许多贡献,因而是资产阶级的科学的经济学;

庸俗政治经济学则是从根本上丧失了科学性质,虽然在某些实际材料的专门研究上和个别经济现象的分析上并非无可取之处,甚至提出某些合理的、有价值的观点,然而就其理论体系而言,则是一种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反科学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概述

马尔萨斯是英国早期的庸俗经济学家

著作:《人口原理》、《价值尺度》、《地租的性质与发展的研究》、《政治经济学原理》

人口理论

一、两个所谓的公理

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二、两个比率

1、人口数以几何级数比率增加;

2、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比率增加;

三、人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增长受自然规律限制,两个比率即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必须平衡,要抑制人口增长,否则会发生贫穷、罪恶;

四、两个抑制

1、积极的抑制:饥饿、战争、贫困、疾病……

2、预防的抑制:道德:不结婚

不道德:不正当节欲

五、评价

科学:

1、把人口问题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问题提出,认为实现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受自然规律决定;

2、确定了生活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长有一定的关系,并提出过剩人口形成是对就业手段的压力;

3、主张从道德上限制人类生殖的本能,节制人口的增长,也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可行的措施;

4、其人口论的提出及其发展为社会科学中人口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拓了人口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错误:

1、抹杀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所起的决定作用;

2、吧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相对过剩人口歪曲为绝对过剩人口,把造成人口过剩的社会原因说成是自然原因,归罪工人本身人口繁殖过快,从而掩盖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失业、贫困的真正原因;

3、两个比率作为论据出现是不能成立的;

4、其理论基础是错误的,是以土地肥力递减规律为基础,错误根源在于其辩护性;

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1、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以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和让渡利润作为基础;

2、在价值论上,马尔萨斯否定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发展了斯密的价值是由他认为商品价值不仅包含投入的劳动形成的价值,而且还包含另一个价值即利润;

3、利润是由一批只购买不生产的非生产者来支付和实现的,非生产者包括地主、国家官吏、军队、司法、卫生、牧师及教育人员等,这些靠地租以及靠赋税维持的人给社会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和有效消费,资本家的利润就是从这个阶级中产生的;

第二节萨伊的经济学说

概述

萨伊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西欧各国庸俗经济学的奠基人。

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1、首先提出确立研究对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确定研究对象,科学才能沿正确道路发展;

2、为政治经济学确定新的定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

3、为了正确确定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必须把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统计学等部门分开;

评价: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提出确定研究对象的意义,以及区分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科学的主张,并以此为依据,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第一本通俗而系统的教科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普及、发展有一定贡献;

“三分法”

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交换包含在生产里)

生产三要素

1、生产的定义:认为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效用;

2、劳动、资本、土地是生产的三要素;

3、把劳动过程的劳动手段和对象的相互作用叫服务,认为效用就是由生产三要素提供的服务造成;

4、三要素的所有者都提供服务,都生产效用,都是劳动者;

评价:

错误:

1、歪曲了生产的实质;

2、否定了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割裂了效用与一定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

3、不仅把人类劳动与土地资本等量齐观,且抹杀了剥削者与劳动者的界限;

合理:

把生产劳动划分为理论、应用、执行这三种是科学的。

⑴、理论:研究规律和自然趋势的科学家的劳动;

⑵、应用:应用科学家的知识而创造新产品的农场主、工厂主和商人的劳动;

⑶、执行:在前两种人的指挥和监督下生产产品的工人的劳动;

价值学说

一、效用论

1、价值的基础是效用;

2、效用是由三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的,因而价值由土地、劳动、资本共同决定;

3、把三要素创造价值的观点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相对立,责怪斯密把劳动作为价值的唯一尺度;

评价:

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把创造剩余价值的因素和创造价值的因素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劳动价值论;

二、供求论

效用价值价格供求

评价:

供求只能影响价格背离价值的方向和程度,不能说明价格波动的基础,用供求论来说明价值,是把问题从生产引向流通,完全背离了劳动价值论;

三、生产费用论

价格决定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是购买或租用生产三要素必须给他们的所有者支付的代价,价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也就是由工资、劳动和地租三种收入决定的;

效用价值价格生产费用三种收入

评价:

生产费用论不过是斯密的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的进一步庸俗化。

分配理论

“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地租;

评价:

萨伊离开了亚当?斯密的科学论断,利用其错误观点,割裂工资、利润与地租之间的内在联系,掩盖资产阶级收入的真正来源,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下各阶级之间的利益都是和谐一致的。

销售理论

1、把销售作为分析的出发点,提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产品只能用产品来支付;

2、提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基本命题;

3、某些产品的暂时过剩是可能的,但整个生产的全面过剩是不可能的(否认经济危机);

萨伊根据上述观点,演绎出以下四个结论:

⑴、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就销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得到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和需求一起增长;

⑵、每个人都和全体共同繁荣利害想关,一个企业的成功,就可帮助其他企业也能够办得成功;

⑶、购买或输入外国货物不会损害国内或本国的产业和生产;

⑷、仅仅是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提供消费的手段,刺激生产是英明的政策,鼓励消费则是拙劣的政策;

评价:

萨伊的销售理论也被称为“萨伊定律”,它是错误的;

1、理论的前提是错误的,即把销售等同于简单的物物交换;

2、用以解释某些生产过剩的观点,只不过是一种用想象中的生产不足来否认事实上的生产过剩的诡辩论;

第三节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

针对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存在的矛盾,在英国经济学界围绕着价值概念的规定和价值对资本的关系开展了一场大论战。

一派:以马尔萨斯、贝利和托伦斯为代表的李嘉图学说的反对者,他们利用李嘉图经济理论中的矛盾,企图证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

一派:以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维代表的李嘉图学派,他们在和反对者进行的论战中,把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看作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体系,对其存在的矛盾与错误作了庸俗化的解释,从而导致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不成功的尝试

詹姆斯?穆勒

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可看作是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通俗本。

对李嘉图两大矛盾的解释:

第一个矛盾,即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把劳动和资本之间的交换归结为商品和商品的交换;

第二个矛盾,即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规律的矛盾:宣称资本也是一种积蓄劳动;

评价:

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

1、他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把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看作是一般商品的交换关系,从而掩盖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和矛盾;

2、混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没有看到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还混淆了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

麦克库洛赫进一步使李嘉图理论庸俗化

麦克库洛赫

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

对李嘉图两大矛盾的解释:

第一个矛盾:区分了“实际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实际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而“交换价值”是以它与其他商品或劳动所能交换到的劳动量或商品量来表示的。劳动和其他商品一样,是一种普通商品,劳动与资本的交换也是等价进行的,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从而也不存在利润;第二个矛盾:认为李嘉图所以不能解决这个矛盾,是由于把商品交换价值只是看作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

决定的,而没有把商品在购买或生产后一直到适合于使用前这一段时期内,有时增加的交换价值也看作是劳动的结果所致。

第十一章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

英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1、在这个时期英法两国资产阶级完全夺取了政权;(法国七月革命)

2、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尖锐化;(英国工人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3、英法两国政治斗争表明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已降到次要地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成为主要矛盾;

4、思想意识方面,当时广泛传播于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乡构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挑战;

二、进一步庸俗化的表现:

3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抛弃以前注释和通俗化的手法,转而采取代替、补充和调和的方式,对自斯密以来的各种经济理论进行混合、折中,从那时起,科学的经济理论讨论探讨就被有意识的、露骨的变化所掩盖,对资产阶级有利或有害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唯一标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

第一节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西尼尔生平与著作

著作:《政治经济学绪论》、《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的书信》

西尼尔是最露骨的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主张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以财富的性质、生产和分配为限。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

2、限制世界上的人口或限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数的原因,不是由于精神上或物质上的缺陷,就是出于各个阶级中人们按照固有的不同风俗习惯的要求,担心财富可能会不足以适应他们需要的顾虑;

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此所生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制地增加;

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所使用的增益劳动,一般会产生比例递减的报酬;

上述四个命题中,第一个命题是意识问题;其他三个基本命题,则是观测的问题,是对第一个基本命题的注释。

西尼尔比萨伊更强调之研究实证经济学不研究规范经济学,因而成为纯粹经济学的倡导者。

节欲论(节制)

一、价值及其构成要素(价值论、分配论的中心线索)

1、从分析价值入手,来证明利润来源于节欲,认为价值由效用、供给有定限和可转移性决定。

其中,效用:并不是商品本身价值使用,而是人类主观感受决定的商品直接、间接所提供的;供给有定限:供给的相对稀少性(最重要);可转移性:效用可以一次或在一个期间内转移或转让;

2、节制:是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当前的生产。

经济思想史笔记

经济思想史笔记 一、重商主义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早期重商主义: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孟克列钦 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柯尔贝尔 三、特征: 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其次,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的。 二、代表人物:威廉?配第 三、特征: 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地租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他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 四、影响: 他对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的分配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第一次论述了地租(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对后来李嘉图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见解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配第虽然没有创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但他的理论几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所有的重要问题,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由于路易十四时期柯尔贝尔推行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处于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法国整个国民经济

国际经济法重点笔记总结

特征1、调整对象的广泛性是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和国际纠纷解决等。2、主体的复杂性:既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也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3渊源的多样性国际条约、国际经济惯例、各国涉外经济法、司法惯例与学者学说。 子公司:由母公司持有全部或多数股份的,受其控制的企业,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是独立的法律实体。 基本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有约必守原则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1980年通过,1988年生效 适用范围(1)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这些国家是公约的成员国或者根据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2)公约明确排除以下几种买卖:a.购买以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b.经由拍卖的销售c.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d.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e.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f.电力的销售g.不适用于补偿贸易合同、来料加工合同、来件装配合同和咨询服务合同h.不适用于供应货物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供应劳力或其他服务的合同i.双方当事人可以不适用公约,即使他们的营业地所在国是缔约国;他们也可减损公约的任何规定或改变其效力(3)公约不涉及合同及其条款和惯例的有效性问题。不调整买卖合同引起的货物所有权问题。不调整产品责任问题,产品缺陷侵权是卖方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未加规定。 对我国所作的保留与合同法的关系实践中的应用 要约:又称发价或发盘。指国际贸易中的一方当事人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要约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拘束的意旨,即为要约。 要约的撤回只要撤回要约的通知消息,先于要约送达被要约人之前或同时送达被要约人 要约的撤销:要约生效以后,要约人还可以将其撤销,只要撤销通知于被要约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要约人。不可撤销的要约:1要约载明作出承诺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明不可撤销2被要约人有理由相信要约不可撤销,并且已经本着对要约的信赖而行动 要约的失效1要约承诺期届满2要约的撤销3受要约人的明示或默示拒绝 承诺:指如果受要约人无条件的对要约人提出的条件表示同意,并作出愿意按此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构成要件:1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无条件表示同意,承诺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3承诺须在要约规定的有效期间或合理的期间内作出。对逾期的承诺(迟延的承诺),原则上无效,但虽因受要约人自己的迟延造成的逾期,但要约人毫不迟延地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将其认为该逾期的承诺仍属有效的意思通知受要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 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 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 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 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 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 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 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

经济学说史 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 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本课程也向学生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与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大纲】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最全】【共10章】

第一章绪论 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含义;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国际经济法的范围及其与相邻诸法律部门之间的交错关系;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历史概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基本法理原则;学习国际经济法对于贯彻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 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 识记(1)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含义;(2)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3)区分平等、不平等两大类双边国际商务条约的主要标准及其现实意义;(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破旧立新的大体进程;(5)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与国际经济法面临的新挑战;(6)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历史概况及其中所蕴含的基本法理原则;(7)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基本过程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优良历史传统的自觉继承和重大发展;(8)国际经济法与相邻诸法律部门之间的交错关系。 领会(1)学习国际经济法学对于贯彻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2)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南北矛盾”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要体现。 应用结合上述知识点,并结合当前重大实际问题,分析国际经济法在当代国际经济秩序新旧更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发展的趋向。 历年考点: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经济法的产生 1、定义:国际经济法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识记) 2、国际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国际经济法是巩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变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1、在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强权国家保持和扩大既得经济利益、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与贫弱国家争取和确保经济平权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2、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早在公元前,地中海沿岸各国之间就已经出现出了比较频繁的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活动。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经过各国商人的约定俗成,逐步形成了处理国际商务纠纷的各种习惯和制度。这些商事法规或商事习惯法,实质上是国际经济法的最初萌芽。(2)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17世纪以后,国际经济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发生重大转折,出现新的格局,国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第一章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1、著述:《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经济思想: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商业存在有必要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1、著述:《理想国》和《法律论》 2、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认为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产业思想: 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商业是必要的。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经济思想 1、著述:《政治论》和《伦理学》 2、思想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他还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

矛盾。 评价: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 斗”。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 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阿奎那的价值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其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六、恩格斯根据异教的阶级内容,把异教分为城市市民异教(温和派)和农民平民异教(激进派)。 1、城市市民异教:主要代表在意大利和德国是阿尔诺德,在英国是约翰·威克利夫,在捷克是胡斯。 2、农民平民异教:代表人物在英国有博尔、在捷克有杰士卡、在德国有闵采尔。 3、.尼科尔·奥雷斯姆: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

经济学说史笔记[1]

1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 答: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中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点是关于“货殖”问题的分析,认为社会财富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有用物总和的财富,另一种是作为货币积累的财富。为获取有用物即使用价值这种财富的经济活动属于“家庭管理”(即经济),这种经济活动是自然的。而无限制的追求货币财富的活动,称为“货殖”,是反自然的。他还从分析商品用不同用途来证明“货殖”的反自然性质。按他的说法,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两种用途,即使用和交换。前一个用途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后一个用途不是物品所固有的,因为物品不是为了交换才制造的。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亚里士多德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思想是,揭示了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交换是由于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等一性或者说等同性,至于这种等同的东西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只说到各种商品都可以还原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货币使各种商品成为相等并可互相交换。 2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两个发展阶段。 基本思想:第一,认为只有金银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金银多寡才是一国是否富强的标准,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实行,都是为了或得金银货币。 第二,认为顺差的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来源。发展顺差贸易,就要使出口大于进口。 第三,要发展顺差贸易,国家就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利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发展阶段:两个阶段,大约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16世纪下半时到17世纪下半叶为晚期。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通过贸易来增加金银财富,但对如何通过贸易来增加金银财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尽量少进口,最好不进口。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应当允许货币输出,以扩大对外贸易,但对外贸易中应保持顺差,保证有更多货币流回本国。 3“古典经济学”术语有哪些不同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古典经济学的划分时期,经济学家有种种不同看法。从生产成本角度说明商品价值并基本上主张经济自由的经济学家都划入古典学派队伍。古典经济学在英国大致从亚当斯密开始,到约翰穆勒结束。 4怎样理解“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 对于价值由什么决定的问题,古典经济学基本上从生产或供给角度加以认识,认为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从成本消耗看,任何一件产品生产都要消耗劳动,资本和自然要素。 在古典经济学形成时初期,由于机器还未出现,因此,经济学只重视劳动和自然因素,正如配第所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由于当时土地比较充裕,因此经济学家讨论价值决定时,其本上都从劳动耗费来认识价值决定。 5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 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主张经济自由,重视农业。重农主义的基本理念是所谓“自然秩序”。 在符合自然秩序要求的健康社会中,真正的财富并非如重商主义所言的货币,而是为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魁奈认为,只有用于农业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其他各行各业中资本都是不生产的。他还根据生产资本在纯产品生产过程中循环和周转的不同方式,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原预付”和“年预付”。 主张实行单一地租税。魁奈认为,“纯产品”是以地租形式为土地所有者获得的。 6什么是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斯密在讨论商品交换价值时,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物品的效用,是使用价值。物品购买另一物品的能力,是交换价值。 利润论也是二重的。一方面,他由劳动价值论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另一方面,他又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出发,认为利润和工资一样是资本家生活资料的正当来源,是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是资本的自然报酬。

国际经济法笔记(武大)

国际经济法 1 跨国公司 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的规定,跨国公司是指由分设在两国或两国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企业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特点:1 跨国性 2 战略的全球性与管理的集中性 3 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 2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国家主权原则在国家经济领域表现为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也即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的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基础。 国家经济主权,依照《各国经济权利义务宪章》第一条、第二条的规定,是国家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每个国家都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得自由行使此项主权。” 具体表现为:1 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2 国家有权对其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 3 国家有权将外国财产收归国有或征收。 3 特许协议(国际投资法) 特许协议Concession Agreement 一个国家(政府)同外国投资者个人或法人约定在一定期间,在指定地区内,允许其在一定条件下享有专属于国家的某种权利,投资从事于公用事业建设或自然资源开发等特殊经济活动,基于一定程序,予以特别许可的法律协议。特征:1协议的一方为政府,他方为外国国民(投资者)2协议投资项目,限于在特定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公用事业建设3协议须由行政机关或立法机关审批,甚至协议的主要内容还订入法律、法令或行政命令中。

(完整版)【自己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 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 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 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 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 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 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 知 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经济学说史重点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1、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5)古代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在政治上拥护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首创了“经济”这一词汇,对奴隶主的家庭经济提出了一定的见解,代表作《居鲁士的教育》、《雅典的收入》。 2、理想国:由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提出的以分工为基础的设计。对应于人的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理想国三个自由民阶层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及平民。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 3、公平价格:由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提出,指某一时期不受市场影响的,大多数人一次进行交易的稳定价格,其实质是商品的价值。 二、问答题 1、什么是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 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家庭管理与货殖。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是相对有限的;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是相对无限的。前者是合乎自然的,后者是违背自然的。 2、阿奎那经济思想中的折中主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他学说折衷主义的特点。关于货币:一方面,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另一方面,货币有内在的稳定性,反对任意贬损货币价值。关于商业:一方面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在一定条件下是合理的。关于利息: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另一方面又认为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1、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最早出现于公元14、15世纪。是18世纪前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2、柯尔培尔:17世纪末法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家,1665年做了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推行了一套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是重商主义的实践家。 3、重工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增加本国货币。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晚期重商主义又叫做重工主义。 二、问答题 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2)财富源泉的观点:认为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 (3)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 (4)奖励增加人口: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主张增加人口。 2、托马斯孟有哪些主要的经济思想? (1)认为商人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了一个全才的外贸商人所必需具有的品质。(2)提出应该准许货币输出的主张,“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3)发展对外贸易是孟的重要主张。为使国家致富,他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4)论证了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如发展转程运输业等。

经济学说史论文---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一、托马斯?孟的生平及著作 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的创始人。托马斯?孟于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一书,这本书经过改写,在他死后即1664年由其儿子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书名出版,这是一部重商主义最著名的著作。托马斯孟出生于伦敦一个手工业兼商人家庭,自幼丧父,继父为一名富商,是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托马斯孟年轻是即入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托马斯孟写作该书是为了驳斥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从事与印度等地的掠夺性贸易,于1600年成立,也是英国对外贸易中最早争得国家商业特许的公司之一。国家允许该公司每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带出一定数量的金银。这种特许与早期重商主义原则想抵触,遭到许多人的责难和攻击。托马斯孟的这本书是针对早期重商主义者谴责东印度公司在对外贸易中输出的大量货币而写的,为了替他的公司辩护,他在书中阐述了他的贸易差额论的原理。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认为它代表了重商主义体系对于自己原有体系的自我脱离,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二、托马斯?孟的主要观点 第一,他认为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的手段,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超,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他把国内贸易看成是财富的相互转让,并不能使国家致富,而对外贸易才有助于财富的增加。他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中要保证贸易顺差,使货币不断流入本国;如果相反,进口超过出口,出现了贸易逆差,货币财富就会外流。 第二,他反对早期早期重商主义的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取消货币输出的法令。他说:“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输出货币恰恰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他还举例了意大利和法国的例子,说明在这些国家,金币和银币都可以自由出口,但是由于遵守了贸易差额的原则,货币仍然流回了本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必须把货币投入到有利可图的流通中去,使输出货币成为流入更多货币的手段,而不是把货币保存起来,这不仅会使货币增多,而且在国内保存大量的货币会引起物价的高涨。 第三,他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其中包括: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限制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以增强商品出口的竞争力;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业,扩大对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的贸易;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实时保护关税的政策等等。托马斯孟认为增加本国商品的输出和减少外国商品的消费是保证国家增加财富的特殊手段。为了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而要多使用本国商品。她提出,出口的商品要用自己的船只运输,以减少支出,增加收入。他主张要把英国变成准备向外国输出商品的货栈,然后再将这些货物运到需要的地方去,这样可以增加航运、贸易、现金和关税的收入。他还热衷于发展同遥远的殖民地国家,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因为在同在这些国家的贸易中,英国获得了特别大的好处,他公开承认,英国人是靠亚洲人

国际经济法笔记整理

一、术语 重点看FOB、CFR、CIF、DAT、DAP 二、公约 1、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订立后,履约期到来前,已有根据显示一方当事人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 2、根本违约:指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3、公约的适用: (1)主体范围(营业地标准): ①国籍不需要考虑 ②营业地时明确的,即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事实应被知晓 ③当事人,合同的民事或商事性质不予考虑(针对民商分立国家) (2)客体范围(不适用于): ①仅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 ②经由拍卖的销售 ③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执行令状的销售 ④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 ⑤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 ⑥电力的销售 ⑦供应货物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供应劳力或其他服务的合同 (3)公约适用法律关系的范围: 第一,不涉及合同的效力,或其他任何条款的效力或惯例的效力 第二,不涉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所引起的有关货物所有权的问题 第三,不涉及货物对人生造成伤亡或损害的产品责任问题 第四,不涉及第三方的权利 (4)公约的适用根据: ①缔约国当事人之间的适用(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排除公约的适用,也可以减损其效力)②非缔约国当事人的适用(一方或双方不是缔约国;可以通过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公约,但选择必须是明示的;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 (5)中国的保留 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公约的保留 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书面形式的保留 4、公约关于交货地点的规定: (1)有约定的从约定; (2)无约定的 A 涉及运输时,货交第一承运人 B 特定地点交货 第一,合同不涉及运输 第二,合同标的物为: 特定物:具有单独特征不能用其他东西替代的,只能在特定所在地完成交货 特定化货物:该货物存放地或所在地 尚待生产或制造的货物:货物加工地或制造地 第三,双方当事人在订立货物买卖合同时已经知道货物的存放地,加工地或制造地 C 其他情况下,在订立合同时的卖方营业地交货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economy)提出了“经济”这一概念,其含义是家政管理 ·《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经济着作。 1、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最好的职业。 2、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 3、考察了社会分工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一)分工思想 1、如何进行社会分工取决于天性。 2、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二)主张“共产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1、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学者 2、区分小商业与大商业 (1)小商业:从物物交换开始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而后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目的是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2)亚里士多德对货殖和高利贷持否定的态度 (3)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4、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是商品成为同类的或相等的,使商品具有等一性。 第二节古罗马经济思想 一、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克优斯·贾图 二、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奥古斯丁 1、提倡生产劳动,认为劳动就是祈祷。 2、奥古斯丁首先提出“公平价格”的思想:指某时期内部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经院学派) 1、主要着作:《神学大全》 2、思想特点:调停神学教条和经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西斯蒙第 一、地位: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二、历史背景:建立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 三、在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1.资本和收入 ①人们的消费只能通过交换来实现。他从消费是目的、消费先于生产的前提出发,论证了资本和收入。 ②资本和收入之间的区别就是社会繁荣的基础。一旦生产不能和收入交换,生产就会陷于停顿。 ③他虽采取了三种财富源泉(土地、资本、劳动)产生三种收入(地租、利润、工资)的说法,但他特别强调劳动的作用,在他看来,土地和资本都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发挥作用。工资不代表劳动的绝对量,只代表维持前一年工人生活的生活资料。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他同样把地租同工资对立起来,把它看做是工人劳动产品的扣除。 2.生产与消费 ①生产以消费为前提,生产应该服从消费;不过,在商品经济中,生产服从消费的原则转化为供给服从于需求。在这种生产与消费关系中,收入与支出是重要环节。 ②绝对的消费指资本家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从量上说,国民收入调节国民开支,支出决定了消费,国民开支在消费基金里吸收全部生产。因为消费是由支出,或最终是由收入决定的,所以,消费决定生产也可以看作是收入决定生产。 3.经济危机理论 ①西斯蒙第的主要伟绩: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得到实现,发生经济危机。 ②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破产,丧失了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生产无限的扩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劳动生产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产品实现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西斯蒙第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家 强调国民“National” 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地位: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 二、经济学说: 1.世界主义经济学和政治学 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以世界主义的经济学来代替政治的或国家的经济学。而他的国家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2.生产力理论 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以外,还必须考虑到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他把“国民生产力”分成四种类型:(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2)自然的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物的生产力。根据李斯特的

国际经济法笔记整理(大神吐血整理)

国际经济法笔记整理 一、术语 重点看FOB、CFR、CIF、DAT、DAP 二、公约 1、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订立后,履约期到来前,已有根据显示一方 当事人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 2、根本违约:指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 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3、公约的适用: (1)主体范围(营业地标准): ①国籍不需要考虑 ②营业地时明确的,即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事实应被知晓 ③当事人,合同的民事或商事性质不予考虑(针对民商分立国家) (2)客体范围(不适用于): ①仅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 ②经由拍卖的销售 ③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执行令状的销售 ④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 ⑤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 ⑥电力的销售 ⑦供应货物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供应劳力或其他服务的合同 (3)公约适用法律关系的范围: 第一,不涉及合同的效力,或其他任何条款的效力或惯例的效力 第二,不涉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所引起的有关货物所有权的问题 第三,不涉及货物对人生造成伤亡或损害的产品责任问题 第四,不涉及第三方的权利 (4)公约的适用根据: ①缔约国当事人之间的适用(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排除公约的适用,也可以减损其效力) ②非缔约国当事人的适用(一方或双方不是缔约国;可以通过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公约,但选择必须是明示的;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 (5)中国的保留 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公约的保留 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书面形式的保留 4、公约关于交货地点的规定: (1)有约定的从约定; (2)无约定的 A 涉及运输时,货交第一承运人 B 特定地点交货 第一,合同不涉及运输 第二,合同标的物为: 特定物:具有单独特征不能用其他东西替代的,只能在特定所在地完成交货 特定化货物:该货物存放地或所在地 尚待生产或制造的货物:货物加工地或制造地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等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但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 2古典经济学? 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3重农主义?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4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5戈森定律? 戈森定律是以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命名的边际效用价值,其内容就是欲望与享受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是现代“效用论”的基础。戈森认为: 1.人类为满足欲望和享乐,需不断增加消费次数,而享乐因随消费的增加而递减,享乐为零时,消费就应停止,如再增加,则成为负数,使享乐变为痛苦。2.假如有人在几种享乐之间有选择自由而无充分享受的时间,则不论这几种享乐起初的绝对量如何不同,要取得最大的享乐总量,必须在他们之间依次消费其享乐量(个量)最大者,直到各种欲望之数量(个量)彼此相等为止3.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情况下,要取得更多的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6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是指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马歇尔用商品的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认为均衡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而需求价格的决定和供给价格的决定有很大的区别,他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提出均衡价格论,指出在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产量和价格也同时达到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是由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是由商品的均衡价格衡量的观点,这是马歇尔庸俗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7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理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相对抗. 认为利息相对现在财物和未来财物的主观评价的差额。从需求的角度.认为同样数量的现在物品比未来物品更有价值,价值时间差的存在使放弃现在换取未来价值必须给予利息补偿。从供给的角度看,利息主要来源于迂回生产的多产性,即迂回生产比直接生产具有更高的生产力,但耗费的时间较长,利息就是这种时间的间隔。(他的理论基础是:不同时期的需要与资力不同,对将来欲望及其满足手段的评价较低;现在财富比将来财富具有技术优越性。庞巴维克的理论所依据的都是主观价值论,比较简单和粗陋,只分析利率形成的表象。) 8新历史学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