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产DCS系统》

《国产DCS系统》

:《Dcs绪论》本论题共有17人回复。

DCS从1975年问世以来,大约有三次比较大的变革,七十年代操作站的硬件、操作系统、监视软件都是专用的,由各DCS厂家自己开发的,也没有动态流程图,通讯网络基本上都是轮询方式的;八十年代就不一样了,通讯网络较多使用令牌方式;九十年代操作站出现了通用系统,九十年代末通讯网络有部份遵守TCP/IP协议,有的开始采用以太网。总的来看,变化主要体现在I/O板、操作站和通讯网络。控制器相对来讲变化要小一些。操作站主要表现在由专用机变化到通用机,如PC机和小型机的应用。但是目前它的操作系统一般采用UNIX,也有小系统采用NT,相比较来看UNIX的稳定性要好一些,NT则有死机现象。I/O板主要体现在现场总线的引入DCS系统。

从理论上讲,一个DCS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行业,但是各行业有它的特殊性,所以DCS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分支,有时也由于DCS厂家技术人员工艺知识的局限性而引起,如HONEYWELL公司对石化比较熟悉,其产品在石化行业应用较多,而BAILEY的产品则在电力行业应用比较普遍。用户在选择DCS 的时候主要是要注意其技术人员是否对该生产工艺比较熟悉;然后要看该系统适用于多大规模,比如NT 操作系统的就适应于较小规模的系统;最后是价格,不同的组合价格会有较大的差异,而国产的DCS系统价格比进口的DCS至少要低一半,算上备品备件则要低得更多。

DCS由四部份组成:I/O板、控制器、操作站、通讯网络。I/O板和控制器国际上各DCS厂家的技术水平都相差不远,如果说有些差别的话是控制器内的算法有多有少,算法的组合有些不一样,I/O板的差别在于有的有智能,有些没有,但是控制器读取所有I/O数据必须在一秒钟内完成一个循环;操作站差别比较大,主要差别是选用PC机还是选用小型机、采用UNIX还是采用NT操作系统、采用专用的还是通用的监视软件,操作系统和监视软件配合比较好时可以减少死机现象;差别最大的是通讯网络,最差的是轮询方式,最好的是例外报告方式,根据我们的实验,其速度要相差七八倍。

80年代中期,许多单位和个体技术人员都想涉及DCS的开发和生产。由于资金投入太多,软件的工程量太大,需要软件开发人员、硬件人员和工程人员协调工作,另外DCS的开发毕竟太复杂了,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显示技术。几个技术人员不可能掌握那样多的技术,同时也没有那样多的资金投入,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有产出。几个技术人员是没有力量来支撑的。许多技术人员只能望DCS 兴叹。许多单位如几个大钢铁公司的自动化部也由于资金不足退出DCS的开发。如阿城继电器厂从1984年就开始DCS的开发,并取得很好的成绩。由于资金不足和管理混乱,也无奈的基本退出DCS的角逐。STD总线的产品是控制系统的中间产品,90年代初期生产厂家很多,每年在国内达到几亿的销售量(与现在国产的DCS销量相当)。由于最终用户的工作量很大,也正在退出市场。

90年代中期,DCS的部件除功能块以外,在市场上都能买到。如控制器可以用PC机主板,DCS网络也可以用以太网。人机界面可用通用监控软件,如组态王等。市场形势比80年代有很大改变。又一次浪潮涉及开发DCS,各种牌号的DCS纷纷出笼,大约有上百种系统推向市场。仔细分析,都在较低层次上重复,功能单一,形不成规模。

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界入,开始有新的单位进入DCS的开发。政府的有关部门无论从资金还是项目都大力支持,所以得到蓬勃发展。如北京和利时、上海新华和浙大中控。他们都有几百套的销量,基本形成规模生产。他们虽然一时还达不到进口的水平,但控制的基本要求还能满足。从系统的结构和I/O板的生产来看,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和国际上的水平已相差不远。如无锡生产的I/O板就很美观。人机界面的软件国内已有开发,如组态王,每年有2000套的销售量,经使用情况也是良好的。

开发DCS最难的是控制器的开发问题,一是硬件,用的是PC机卡,操作系统也是通用型的,如微软的NT、加拿大开发的QNX等,价格高,使得利润减低。二是功能块的开发。这是最难的。功能块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它的工作量很大,不仅要有软件人员,还要有工程人员的配合,才能编出好用的功能块。由于我国以前实行计划经济,对技术人才一是不重视,二是各单位私有。一个单位很难集中有如此多的优秀的技术人员。我国软件开发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习惯于自己独立编程,不能很好的与现场技术人员交

流,所以开发的功能块就会出现不如人意的地方。国产DCS不仅功能块的数量少,而且据用户反映,如顺序控制器功能块,其真值表不象国外的那样好用。又如自调整功能块,现场一般都不用,即使用也不好用。

总之,由于销售量还是比较小,跟踪用户的反应还不够,所以我国还缺少一套千锤百炼有自主产权的功能码。这套软件是没有卖的。一定要自己开发,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编的程序就不一样。这与要不要控制器这个硬件没有关系。使用现场总线系统也需要算法,用PC作为既控制又显示同样需要算法。

用于控制策略的组态软件目前还没有发现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控制器的电源系统,我国基本都采用整体式电源。由于我国的DCS系统价格很低,利润也很低,DCS制造厂家没有资金投入来开发电源系统。国外DCS系统的电源冗余见下图。在即将把两台电源安装到柜子上时,需分别带负载调整。调整时,两台电源的负载一定是相同的,要调整到相同的输出,然后安装到机柜上。电源系统中有一块电源检测板,能显示两台电源的输出情况。两台能同时给负载供电。最好工作在平衡电压的状态。经20年的运行证明电源系统是良好的。

国产DCS两台电源冗余运行,一用一备。其中一台的交流输入电源阶跃下降,能切换到备用电源。如果斜坡下降,就不能切换到备用电源。这是电源系统的缺点之一。

N+1的电源方案没有进入到我国的DCS系统。进口DCS采用N+1电源,问题也很多。N+1电源的意思是只要知道每一个所插模件的功率,把所有模件所需功率求和,而每个模件电源的功率是一定的,所需总功率除以模件电源的功率,就得到电源数。有小数位,都要进一位成为整数,这个整数为N,然后再加一,称为N+1。

第三个问题是由于销量小。很少有第三方帮助完善系统,比如专家系统,实时数据库,与数字仪表及PLC的接口等。

本讲座撰写人李尔钢先生,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所长助理;汪仁智先生,技术市场管理部部长。

关键词:分布式I/O系统解决方案柔性化模件过程控制器

一前言

当今的分布式I/O系统解决方案为工业用户提供了广泛的系统连通性选择,并且这种解决方案能够实实在在地被分解到任何实际的过程控制应用系统中去。

许多工业用户已经具有选择分布式I/O系统的丰富经验,包括事先设计好的模拟量和数字量I/O,所选择的I/O系统即使是在最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也能可靠地运行,其连通性选择能够满足大多数工业过程控制级或生产企业级设备的需要,分布式I/O系统所提供的宽范围可选择性地允许将I/O分解到基本的点对点环境,同时还具备了较容易的可扩展性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微处理器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分布式I/O系统的市场份额正得到逐步地扩大和增长;同样随着新一代分布式I/O系统产品及其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应用,分布式I/O系统将会成为与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基于PC控制系统并驾齐驱的另一类大众化产品,也必将得到工业用户的认可。

许多新的分布式I/O系统采用了完全模块化设计选型方案,因为模块化设计能够进一步满足工业用户对过程控制系统高度柔性化的系统选型要求。模块化设计也有助于满足工业用户对于各种类型I/O模件的需求,因为大多数控制系统都具有数字量和模拟量混合控制的要求。只有采取数字量和模拟量混合

型模块化设计方案,才能进一步满足这种过程控制系统非常柔性化的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市场上最新的分布式I/O系统产品,并进一步讨论各种不同类型的分布式I/O系统在工业和过程控制领域内的应用情况,仅供从事分布式I/O系统解决方案应用的同仁参考。

二网络连接性能

分布式I/O系统制造商正计划通过提供最好的产品支持并满足工业用户的各种需求,他们为其分布式I/O产品增加了许多连通性选择功能,且成为了他们在市场上通行的商业运作模式。一些分布式I/O系统制造商正在设法至少能够支持两种或者3种类型以上的网络连接特性选项。

最近,Rockwell自动化公司已经为其Allen-Bradley FLEX I/O系列产品扩展了网络连接性能,同时增加了FLEX系列EtherNet/IP适配器1794-AENT。该适配器与DeviceNet和ControlNet采用了相同的控制与信息传输协议(CIP),而且进一步整合了Ethernet TCP/IP和CIP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1794-AENT适配器能够为工业用户提供巨大的使用价值,因为只要通过现有的Ethernet媒体就能够运行远程I/O数据信息,并具备连接到高速网络系统的能力,以便处理大量的I/O数据信息,也能够非常容易地从远程站点上监控网络系统和I/O设备的运行情况。与当前分布式I/O系统朝着能够具备Web地址的性能方向发展趋势相一致,这种新型适配器内藏Web页面,同时还具有I/O模件和网络系统的诊断数据信息,以及I/O模件组态参数和TCP/IP配置参数等。这种适配器还能够作为分布式I/O模件与网络系统之间的网桥,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系统的通信功能度。

Phoenix Contact公司也已经进一步扩展了其现场总线I/O系列产品,并提供了新一代FL IL 24 BK Ethernet总线终端器产品,该产品允许在线安装系统(IIS)能够利用基于Ethernet TCP/IP技术协议的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整个系统允许不超过63个I/O模件,包括标准的模拟量和数字量I/O模件、热电偶(T/C)和热电阻(RTD)模件、安保型继电器模件、气动调节阀、机械装配式I/O设备等,也能够完全集成到Ethernet TCP/IP网络系统中去。FL IL 24 BK终端器还包括了一个Web服务器,能够充分满足基于Web管理对页面的需求。

Scanimation公司是Phoenix Contact公司的一个客户,该公司在其高速扫描系统中采用了带有DeviceNet I/O BK模件的Inline型分布式I/O系统,这个系统的应用对象为木材加工制造工业的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该公司的意图是希望能够从传统的点到点I/O布线方式改变到分布式远程I/O系统的运行方式上,以便减少生产成本和增强系统的可靠性。Phoenix Contact公司为Scanimation公司提供了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总线系统的分布式I/O解决方案,可以随意选择诸如Interbus、Profibus、DeviceNet等现场总线标准。这一系统解决方案的确定对于该公司下一步的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Entrelec公司最新推出了内藏Device Net现场总线模件的RIO系列化产品,RIO产品包含了一个终端模块的基本模件和一个内藏通信的模件。每个终端模块包括8通道数字量输入和8通道数字量输出。另外的I/O还可以通过模拟量和数字量扩展模件来完成。内藏模件的使用允许总线系统不需要再连接终端模块,基本模件就能够容易改变。

Siemens电力与自动化公司的SIMATIC ET200S分布式I/O机架能够处理不超过64个模件,包括

Profibus接口模件、数字量和模拟量I/O模件、用于计算和定位任务并面向过程控制的模件,以及一体化电动机起动器。I/O模件能够被增加到机械式终端模件中,而且还能够实现无扰动热交换。

Wago公司最近已经推出了基于Ethernet的可编程现场总线控制器(PFC)产品,该产品能够在线支持大多数工业通信协议标准,包括Profibus、Interbus、DeviceNet、CANopen、Modbus和Modbus Ethernet 等。该公司的传感器I/O接口现已超过90多种类型,包括低和高电压控制、模拟量、计数器、条形码阅读器、RFID阅读器和编码器等。

Wieland电气公司为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Ricos系列远程接口系统增加了一种热电偶(T/C)模件。该模件能够接受不超过4种类型的J或者K分度热电偶输入信号,其接口直接为基于现场总线系统提供了一个面向总线型的连接器模件,该连接器能够支持Ethernet、ProfibusDP、DeviceNet、CANopen或者Interbus。该模件的一个关键性特点是具备自动感觉功能,即能够自动识别所连接的热电偶分度的类型,免除了人为手动设置的工作。

利用Beckhoff公司的FM3300型现场总线模件能够将12或者32通道的热电偶信号直接连接到一个Profibus现场总线网络系统中去。所有必需的电气参数被隐藏到一个符合IP65等级规范的紧凑型工业插件式连接器内。

三无线网络

网络系统的连通性不仅仅意味着硬件方面。无线通信网络产品的应用正在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因为这些产品能够继续增强系统的通信容量,并将为工业用户提供更加诱人的网络系统通信解决方案,其应用范围逐渐涉及到各个领域。

Omron公司已向工业用户提供了无线DeviceNet产品。该产品能够连接到任何兼容DeviceNet的过程控制设备,并允许相应的子网可以向任何方面扩展到500m以外。该产品结合了无线通信传输频谱、频率跳变和天线多样性中3种关键性技术,因为无线通信关注的重点在于所传输信号的可靠性和正确度。借助于无线DeviceNet,一个过程控制系统能够容纳32个无线主工作站,而每个主工作站还可以带32个从工作站,对于可以建立不超过1024个子网的性能完全能够满足工业用户的需求,其应用领域包括原材料处理、传动系统,以及集装箱生产线等。

四Ethernet的选择与应用

在分布式I/O网络系统中,Ethernet已经变得愈加重要,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决定充分利用这种发展趋势。https://www.doczj.com/doc/6319028649.html,公司推出了Ethernet远程主控制器模件H2-ERM产品,该模件能够被应用到其D2-240和D2-250型PLC系统中,连同基于Windows CE平台的WinPLC型嵌入式CPU模件一起组成新的过程控制系统。通过高速Ethernet链路,H2-ERM模件能够将本地主CPU基件连接到远程从I/O控制器。每个模件能够支持不超过16个额外的DL205基件、16个终结器I/O系统、4个全扩

展DL405系统、或者这3种类型的任意组合型系统。

Linear公司是https://www.doczj.com/doc/6319028649.html,公司的一个长期客户,它最近发现了采用Ethernet远程I/O所带来的好处。该公司利用https://www.doczj.com/doc/6319028649.html,公司的DL05、DL105和DL205系列PLC系统为医药制造设备行业提供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人工助推器装配生产线解决方案。就先前的I/O系统而言,该公司已经安装了两三个配线安装支架,每个安装支架不超过37条信号电缆线。他们希望利用Ethernet来改进I/O信号的传输,将DL250与H2-EBC(基于Ethernet过程控制器)和T1H-EBC(终结器I/O Ethernet 接口模件)结合起来;在每台机器上,他们已经戏剧性地取得了降低配线数量和设计时间的功效。因此,他们不再必须安装配线的安装支架,所有I/O系统仅仅通过一条5类或者超5类双绞线就能够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这种简单的配线方式和网络系统连通性为OEM制造商提供了具有重要性的额外好处。Linear公司为利用基于Ethernet I/O系统出具了应用报告,允许进一步采用标准控制箱设计方案,并且还可以应用于个别特殊机器的控制。要是在过去,该公司还不得不为多机器系统中的每台机器设计特殊的控制箱。

Intelligent Instrumentation公司正在计划将Ethernet技术应用到其EDAS产品系列。该公司还推出了iFactory监控软件包,该软件包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能够将EDAS单元的数据信息发布到Internet 上。

Intelligent Instrumentation公司的EDAS CE开放型结构体系工业分布式I/O系统提供了隔离数字量和模拟量I/O、10/100Base-T Ethernet,以及基于Windows CE平台的开发工具。其设计主要应用于分

布式监控和过程控制任务,可以允许有不超过8个I/O模件能够被增加到其基本单元,同时提供了不超过128通道的I/O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I/O需求。

Comark为工业用户提供了ADS(增强型分布式系统),ADS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一种高度柔性化过程控制系统。其I/O模件产品可以通过直接或者分布式Ethernet I/O的形式加以应用,对于直接型I/O能够容纳不超过32768个I/O测点,而对于网络型I/O则是没有限制的。ADS的I/O模件包括了模拟量、数字量、热电偶、热电阻、定时器/计数器和通信等类型。

OPTO 22公司已经将开发重点完全转移到Ethernet,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公司前不久推出了SNAP系列分布式Ethernet I/O系统,系统刚推出就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在该系统内部存储了为工业用户开发的Web页面和系统组态参数。SNAP系列分布式Ethernet I/O系统内藏了基于Web的人机界面,用于诊断信息显示、组态参数配置和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信息显示,这些信息为工业用户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好处。现在,在这种分布式I/O系统内,工业用户可以通过内藏的Web服务器建立他们自己的Web 页面,可为分布式I/O系统建立高度用户化和特殊图形化应用的人机界面。

OPTO 22公司还推出了基于其SNAP Ethernet I/O系统的SNAP Ultimate I/O模件,该模件充分结合了当前分布式I/O发展趋势的一些关键性特点,以及一般情况下自动化应用领域的特性,包括本地、分布式智能控制,编程能力和网络系统连通性等。SNAP Ultimate I/O模件合并了一个10/100Mb/s自适应Ethernet接口,并采用纯粹的TCP/IP数据传输协议,同时支持多种应用级数据传输协议,包括Modbus TCP、XML、用于网络管理的SNMP、用于电子邮件传输的SMTP,以及该公司的开放型IEEE 1394等协议。通过将这些数据传输协议嵌入到相应的控制系统产品中去,SNAP Ultimate I/O能够直接与生产企

业管理系统通信,排除了对于复杂软件接口的要求。

OPTO 22公司的ioControl软件内藏了SNAP Ultimate I/O模件的组态功能,该软件是基于流程图的控制软件解决方案,其脚本语言开发工具能够应用于像数学计算、控制回路和字符处理等复杂功能,进一步结合了SNAP Ultimate I/O的附加内存(8MB)。现在,先前需要通过PLC、PC或者其他过程控制器完成的功能,在I/O级就能够被独立地执行。

Nematron公司的一个全资子公司Optimation也正在努力将Ethernet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控制系统产品中。Optimation公司正好推出了两种新的基于Ethernet I/O模件的OptiLogic系列产品OL2258和

OL2304。OL2258是一个具有双通道高速脉冲计数器模件,该模件包含了在板智能化处理和计算脉冲信息,它能够应用于诸如运动控制、仪器仪表和速度测量等监控与过程控制。OL2304模件具有4通道模拟量电压输出,每个通道能够被允许编程的4种电压范围为:0~5V DC、0~10V DC、1~ 5V DC和1~10V DC。该模件能够应用于以4或者8通道为基础的其他模拟量和数字量模件的任意组合。

Optimation公司所提供的OptiLogic型分布式Ethernet I/O产品系列已经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其扩展包括了OL2602型双通道RS-232C接口模件。OptiLogic提高了该公司的模拟量和数字量I/O模件的应用范围,也能够与OptiLogic型RTU单元并行工作,利用10Base-T Ethernet还能够与分布式I/O进行通信连接。

在某示波镜装配厂的一条生产线上应用了OptiLogic系列产品,其结构紧凑,Ethernet的采用和串行通信能力是其关键性特点之一。该生产线使用了2台PC机用于控制和28个OptiLogic远程终端单元

(RTU),并采用了标准的10Base-T Ethernet接口部件。系统总共有825个分布式I/O测点,包括39个RFID读/写头和12个条形码阅读器,它们通过RTU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络。基于PC控制方案用于连接装配线的运行监控,一套生产执行系统(MES)用于跟踪和区分每个独立装配线单元的执行顺序。

Sixnet公司提供了一种EtherTRAK型产品ET-8INS,ET-8INS是一种能够连接热电偶、热电阻、毫伏(mV)、电压(V)和电流等输入信号的通用输入模件,这些信号可以直接通过Ethernet网络进行传输。该模件具有高精确度的16位信号输入通道,对于降低电气噪声和接地信号回馈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差分信号输入特性。此外,该模件还具有线性化和热电偶冷端补偿功能,允许工业用户混合输入各种类型的信号,每个通道的信号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组态设置,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信号输入范围,而且通道之间是完全隔离的。

Sixnet公司为其SiteTRAK型远程终端单元提供了Ethernet连接能力。Site TRAK具有6通道模拟量输入和4通道数字量输入,但通过RemoteTRAK I/O可以进行扩展。Sixnet公司的客户正在将SiteTRAK 系统应用于电厂的监控、化学容器罐的液位控制,以及临界压缩机和泵等生产设备的运行监视与过程控制。

不久前,Advantech公司推出了其ADAM-5000/TCP产品,该产品是一种基于Ethernet I/O的解决方案,并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系统。ADAM-5000/TCP提供了一个10/100Base-T Ethernet 自适应通信接口,通信距离不超过100m。它支持Modbus TCP技术协议,并允许工业用户通过Ethernet 进行远程组态。

来自于Schneider自动化公司的Momentum平台利用Ethernet作为其通信的中枢,并用于完成数据信息采集、对等通信和I/O信息采样。在其内部还提供了5种嵌入式Web页面,允许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就可以访问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设备故障诊断信息。

https://www.doczj.com/doc/6319028649.html,公司提供了基于Ethernet技术的基本控制器模件H2-EBC,该模件可以嵌入到任何Direct LOGIC 205型PLC I/O机架中的CPU插槽内,通过一般的PC机还能够进行远程I/O控制。每个基件所提供的10Base-T Ethernet通信接口具有小于1ms的I/O刷新速率,而PC机与I/O模件之间的通信传输速率为10Mb/s。该公司还提供了用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网络的低价格I/O部件(F2-DEVNETS)和SDS(F2-SDS-1)网络连接器。所有3种网络模件均可以广泛支持该公司的DL205系列数字量和模拟量I/O信号。

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为其FieldPoint型智能化分布式I/O系统开发了一种新的高速Ethernet接口模件。该模件采用了TCP/IP兼容的数据传输协议,通信速率为10/100Mb/s,利用其FP-1600模件能够将FieldPoint型I/O模件直接连接到标准的Ethernet和快速Ethernet网络系统。在每个Ethernet网络节点上,开发商可以利用单个网络模件与不超过9个FieldPoint型I/O模件进行接口连接。

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另外还推出了一种SRM6000型无线调制解调器模件,该模件采用了频率跳变和频谱扩展技术,利用具有特殊特性的天线能够传输20英里以内的数据信息。在制造业的许多应用领域,安装电缆是非常昂贵的,也是存在许多问题或者不太可能的事情。而SRM6000正好能够克服这方面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因为SRM6000使用了902~928MHz的扩展频谱带宽,工业用户并不需要任何FCC或者DOC站点许可证就能够运行操作。除能够作为一种远程调制解调器与FieldPoint通信以外,

它还能够被组态作为一种基本单元,从现场控制设备接收数据信息,并直接将数据信息转发到PC机上。

Foxboro公司的I/A系列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已经采用了数字化现场总线技术。该公司最近推出了几个增强型平台,包括一种新的高性能Ethernet现场总线网络和增强型现场总线I/O模件。

该Ethernet网络模件的开发为安装于生产现场的智能化现场总线模件与遍布整个工厂范围内的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之间提供了一种安全和低价格的数字化通信链路。该模件利用10Mb/s技术通过Foxboro 公司原来的IEEE 1118数字化现场总线进一步提高了现场总线网络的性能特性。这种总线型设计方式用于扩展到远程现场控制设备,作为一条公共干线而提供服务,统一所有输入和输出现场数据信息,而不管这些数据信息的来源或者传输协议。

经过重新设计的现场总线模件几乎能够与各种类型的任何工程应用相匹配,从基本数据采集应用的整体隔离I/O模件到通道隔离的I/O模件,以及应用于临界控制任务的冗余I/O模件。其设计符合Divi2、Zone 2危险应用领域规范,还能够通过标准DIN导轨安装于控制现场的公共接线盒内,更加接近于现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

Comark公司的增强型分布式I/O (ADS)系统通过10Base-T Ethernet技术已经进行了网络化设计更改。该系统为工业用户提供了较宽范围内隔离模件的选择机会,包括数字量、模拟量、运动部件、定时器和通信等模件。

小牛

张新薇教授

:《关于DCS的回顾与展望(转载)》本论题共有8人回复。

本文作者卞正岗先生,北京市自动化系统成套工程公司暨北京清大同飞优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关键词:DCS 过程工业控制站操作站数据通信产品生命周期集成技术

一DCS的发展历程

1975年前后,大规模集成电路由4位微处理器发展成8位,在形成单板机产品投入工业应用的同时,自动化仪表行业在原来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而形成的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的自控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阴极射线管(CRT)、数据通信技术,开发出了以集中显示操作、分散控制为特征的集散系统,后来逐渐统一称为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在以后的20多年中,DCS产品虽然在原理上并没有多少突破,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外界环境变化和需求的改变,设计思想发展了,共出现了3代DCS产品。1975年至80年代前期为第一代产品,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为第二代产品,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为第三代产品。3代产品的区别,可从DCS的三大部分,即控制站、操作站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来判断。当然,由于产品生命周期是个复杂的问题,加之各DCS生产厂家情况不同、产品换型年代不同及划分产品年代(三四代)的观点也不同,所以这有待进一步商榷。关于控制站、操作站、通信网络的情况,留待下述几节论述。现先就应用和市场情况作一分析。

70年代中期,过程工业发展很快,但由于设备大型化、工艺流程连续性要求高、要控制的工艺参数增

多,而且条件苛刻,要求显示操作集中等,使已经普及的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在此情况下,业内厂商经过市场调查,确定开发的DCS产品应以模拟量反馈控制为主,辅以开关量的顺序控制和模拟量开关量混合型的批量控制(针对精细化工等行业的批量生产方式),这们可以覆盖炼油、石化、化工、冶金、电力、轻工及市政工程等大部分行业。由于当时计算机并不普及,人们已习惯于常规自动化仪表的显示操作,所以开发DCS应强调用户可以不懂计算机就能使用DCS;同时,用户已习惯于在购置系统的同时配置自动化仪表,所以开发DCS还应强调向用户提供整个系统。此外,开发的DCS应做到与中控室的常规仪表具有相同的技术条件,以保证可靠性、安全性。由此可见,当时DCS是与常规仪表中的二次仪表(控制室仪表)共同分享市场份额的。DCS先与成套设备配套,而后逐步扩大到工艺装置改造上,与此同时,也分成大型DCS和中小型DCS两类产品,使其性能价格比更具有竞争力。目前,世界上有数十家生产DCS的厂家,据ARC (Automation Research Corporation)1996年统计,下述排名前10家的公司占到80%以上的市场份额:Honeywell(21.6%)、Elsag Bailay (12.6%,包括H&B公司)、ABB(9.7%)、Yokogawa (9.6%)、Foxboro-Eckardt (9.3%)、Fisher- Rosemount(6.0%)、Yamatake Honeywell(4.6%)、Siemens (4.0%)、Cegelec/AEG Automation system(ATT)(3.2%)、Westinghouse(3.1%)。

ARC把世界市场分成四大区,即北美、EMA(欧洲、中东、非洲)、日本、亚洲(日本以外),其中亚洲(日本以外)的市场份额为:Honeywell(27.4%)、Yokogawa(12.6%)、Foxboro-Eckardt (11.4%)、ABB(8.1%)、Elsag Bailay (6.4%)、Cegelec/ATT(5.5%)、Fisher-Rosemount(4.8%)、Yamatake Honeywell (4.2%)、其他公司19.6%。世界市场的DCS分析如表所示。

ARC还对1997~2000年的市场进行了统计,如图1所示(其中,一套小型DCS为10万美元,30回路以下;一套中型DCS为50万美元,150回路以下)。1996年整个DCS世界市场为70.08亿美元,而2000年为96.37亿美元;按地区分,北美占29%,EMA占31%,日本占14.5%,拉丁美洲占4%,亚洲(日本以外)占21.5%。1996年亚洲市场为11.388亿美元,2000年为20.67亿美元。其中小型DCS市场,1996年为0.64亿美元,2000年为3.18亿美元;中型DCS市场,1996年为2.94亿美元,2000年为6.17亿美元。由上可知,亚洲DCS市场的增长是较快的,2000年约为1996年的1.8倍以上。

关于DCS应用行业的分布,以日本国内CENTUM系统应用实践为例(如图2所示):化工(含石油化工)占50.74%,石油和天然气占15.73%,钢铁占7.72%,水处理(自来水厂等)占4.81%,有色金属占4.24%,纸浆和造纸占8.25%,其他占8.4%。当然这个比例与日本国情有关,如其中未计入电力。一方面是横河公司虽然在锅炉控制方面的应用实例很多,但总体而言,其产品并未进入火力发电行业。实际上日本电力行业应用DCS是比较多的,日本东芝、富士、三菱、日立等公司火力发电设备均由本公司产的DCS配套;日本贝利公司的DCS,在日本电力市场中占有率也较高。

日本是比较重视DCS发展的国家,横河公司在推出CS1000和CS3000之前,共生产1万多套DCS,其中CENTUM约为4000套,其余为uXl和YEWPACK、YEWPACK MARKII中、小型DCS,仅uXl就向中国销售2000多套。正是由于DCS产品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日本自动化仪表行业的发展,日本内需与出口之比约为3:1(大型DCS)或3:2(中小型DCS)。

我国从70年代中后期起,首先由大型进口设备成套中引入国外的DCS,首批有化纤、乙烯、化肥等进口项目。同时国内开始自己研制和设计选用国外的DCS,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国内已有多家生产DCS 的厂家,其产品应用于大中小各类过程工业企业,其中和利时、浙大中控、上海新华3家已具有相当规模。目前国外DCS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还较高,其中以采用Honeywell、横河两公司产品为多。国内应用DCS的行业以炼油、石化、化纤为多,已使用了700多套DCS,其他还有化工、冶金、电力、轻工等行业。我国石化行业应用水平较高,自动投运率在90%以上,维护水平也较高,目前正向充分发挥DCS性能和开展先进控制和优化的方向发展。我国DCS的市场增长率高,年增长率约为20%,据有关部门估计,DCS

的年市场需求为30~35亿元,由于DCS在石化行业大型自控装置中近5年内没有可替代产品,所以今后几年其市场增长率不会下降。据估计,到2005年,我国石化行业有1000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电力系统每年新装1000多万千瓦发电机组,需要DCS实现监控;并且不少企业已使用DCS近15~20年,需要改造和设备更新。所以,今后5年内,DCS作为自动化仪表行业主要产品的地位不容置疑,但必须进一步改善其功能,并兼容各种新技术,降低价格,提高应用水平。

二DCS控制站

DCS系统中,控制站继承了DDC技术,它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实际运行中可以在不与操作站及网络相连的情况下,完成过程控制策略,保证生产装置正常运行。从计算机系统结构来说,控制站属于过程控制专用计算机,其特点是第一代采用8位微处理器,第二代采用16位微处理器,第三代采用32位微处理器,这对于中小型DCS控制器来说比较确切。大型DCS控制站对中央处理器要求较高,必须为专用的处理器,准16位和准32位运算方式;第二代DCS控制站采用精减指令系统(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RISC);第三代DCS控制站采用多CPU分别用于控制运算、冗余切换、通信等操作。

控制站作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它的主要I/O设备为现场的输入、输出处理设备,以及过程输入/输出(P I/O),包括信号变换与信号调理,A/D、D/A转换。它在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中已陆续采用了嵌入式技术,并采用单片机等完成量程调整、远程I/O数据传输、小型化、减少P I/O卡硬件规格等功能,直至连接智能化的现场变送器或接受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数字信号。在信号变换过程中采用隔离技术以防止来自现场的干扰信号,这是至关重要的;与现场连接的端子及输入、输出信号的物理位置的方便确认也是用户非常关心的。这些在DCS控制站的更新换代中,都有很大改进。在这方面,原来生产自动化仪表的厂家表现尤佳,所以说DCS是继承了自动化仪表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关于DCS控制站的系统软件,原则上也有实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及编译系统、数据库系统、自诊断系统等,只是完善程度不同而已。第一代DCS控制站的功能更近似于多回路调节器,而且每个控制站都可以配置人机界面和备用操作器;第二代DCS控制站的实时操作系统及程序编译系统比较完整,编程语言有面向过程语言和高级语言,控制策略的组态由操作站或工作站在与控制站联机的情况下,完成编译和下装;第三代DCS控制站的系统软件齐全,操作站或工程师站可以完成离线组态及在线修改控制策略。

为了完成控制策略,实现对应功能模块及模块之间连接的功能,可构成反馈控制回路,这在3代DCS 控制站中变化不大,而且是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如PID算法等典型的数值计算就是如此。目前典型的功能模块有50多种,这是DCS 厂家的专有技术。对于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组态编程,各种DCS控制站采用不同的方法,直到近年来才向IEC 61131-3编程语言标准靠拢。

DCS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现场的信号和各种变量,在控制站中表现为与工位号对应的相关测量值(PV)、设定值(SV)、操作输出值(MV)及回路状态等。这些数据被采集到DCS控制站相应的存储器里,构成实时数据。其他属于与工位号有关的组态信息,如量程、工程单位、回路连接信息、顺序控制信息等,也在控制站中存储,但同时必须在操作站或工程师站中存储,而且有映像关系。至于历史数据存储,一般不是在DCS控制站完成。

在完善DDC直接数字控制技术中,对A/D、D/A转换及控制算法,分别引入扫描周期和控制周期概念,在第二代、第三代DCS控制站中,扫描周期可以比缺省值的1s更短,如可以选用0.2~ 0.5s,以满足少数快速反应的控制对象的要求。

对于第一代、第二代DCS控制站,为了完成回路控制以外的顺序控制、批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分别开发了不同型号、规格的控制站产品;而第三代控制站因为其功能很强大,对开关量和模拟量处理能力很强,所以一般不做区分。大型DCS的一台控制站可以完成上百个回路的控制,其容错技术完善,可靠性、安全性强,所以“分散控制以消除危险”的初衷已很难体现。当然,对于一个有多套工艺装置和一个中控室的工厂,每套装置就近安装一台控制站的大系统来说,这也是一种分散型控制,只是对控制站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了。

中小型DCS控制站,以控制16~32回路为限,分散性较易为人们所接受。目前小型DCS所占有的市场,已逐步与PLC、IPC、FCS共享,今后小型DCS可能首先与这3种系统融合,而且“软DCS”技术将首先在小型DCS中得到发展。

控制站是整个DCS的基础,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为重要,死机和控制失灵的现象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冗余、掉电保护、抗干扰、构成防爆系统等方面都应很有效而可靠,才能满足用户要求。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绝大多数厂家的DCS控制站是能够胜任用户要求的。

DCS_控制系统简介

DCS是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简称,国内一般习惯称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 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在国内自控行业又 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 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一 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在系统功能方面,DCS 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工程师站是对DCS 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4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 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 DCS分散控制系统原理 第一讲绪论 DCS从1975年问世以来,大约有三次比较大的变革,七十年代操作站的硬件、操作系统、监视软件都是专用的,由各DCS厂家自己开发的,也没有动态流程图,通讯网络基本上都 是轮询方式的;八十年代就不一样了,通讯网络较多使用令牌方式;九十年代操作站出现了 通用系统,九十年代末通讯网络有部份遵守TCP/IP协议,有的开始采用以太网。总的来看, 变化主要体现在I/O板、操作站和通讯网络。控制器相对来讲变化要小一些。操作站主要 表现在由专用机变化到通用机,如PC机和小型机的应用。但是目前它的操作系统一般采用 UNIX,也有小系统采用NT,相比较来看UNIX的稳定性要好一些,NT则有死机现象。I/O 板主要体现在现场总线的引入DCS系统。 从理论上讲,一个DCS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行业,但是各行业有它的特殊性,所以DCS 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分支,有时也由于DCS厂家技术人员工艺知识的局限性而引起,如 HONEYWELL公司对石化比较熟悉,其产品在石化行业应用较多,而E AILEY的产品则在 电力行业应用比较普遍。用户在选择DCS的时候主要是要注意其技术人员是否对该生产工 艺比较熟悉;然后要看该系统适用于多大规模,比如NT操作系统的就适应于较小规模的系统;最后是价格,不同的组合价格会有较大的差异,而国产的DCS 系统价格比进口的DCS 至少要低一半,算上备品备件则要低得更多。

国内几款DCS系统应用方案及编程组态技术论证报告

国产DCS系统比较及编程组态工程实施水平的提升 江苏凯茂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杨科歧 中国甲醛行业协会创新研发基地李洪伟 关键词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关键词2: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组态软件、应用程序、工艺包 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与中石化市场调查 1969年诞生了PLC,1975年发展了DCS,1989年有了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学者们将上述称为工业生产过程三大控制系统。 化工领域是DCS的主要应用领域,大约占总金额的20.3%。在化工领域国产DCS已经取得较大的业绩,但该领域销售额最高的目前还是日本横河,其次是浙大中控、Honey-well、Emerson以及北京和利时等公司。 截至至2007年底,中石化大约有900套左右DCS系统先后投入使用。这4家供应商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其中横河和霍尼韦尔的市场占有率最高,都在30%左右。尽管福克斯波罗和艾默生的数量分别只有10%和7%左右,但都有大型炼油和乙烯装置成功的应用业绩。浙大中控和和利时两家国内供应商也有6~7%的市场占有率,但主要集中在辅助装置和公用工程上。 二、国内DCS主流供应商 1、国产DCS供应商 1.1浙大中控Supcon 浙大中控自从2006年在武汉炼油项目上取得了在石化主装置上的重大突破后,2007年又获得金陵石化丁二烯项目。2008年,浙大中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获得了2008年仪表隐患治理3项目;同时还击败其主要的国内竞争对手,赢得了仪表隐患治理项目——国内DCS 系统改造合同。另外,浙大中控还在中石化赢得了一些辅助装置和公用工程的项目。因此,在2007年1月至今,浙大中控实际的市场份额应该大致接近福克斯波罗和艾默生。浙大中

DCS报警信息管理系统.

目录 一、概述 (2) 二、原理 (2) 三、系统组成 (3) 四、系统特点 (3) 五、系统安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AEMS软件系统文件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系统初始化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系统工具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事件浏览查询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事件导入托盘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事件导入程序监视服务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系统注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SOE管理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功能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安装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系统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简述DCS系统发展及特点

简述DCS系统发展及特点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DCS集散控制的发展及DCS-2001集散系统主要特点。 关键词:DCS 组态软件 1 DCS系统发展简述。 DCS系统是英文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缩写,是当代自动化控制技术主导产品。自动化仪表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基地式仪表是50年代自动化仪表的主导产品;60年代以单元仪表和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为主;70年代中期(1975年)以美国Honeywell(霍尼威尔)TDC2000和日本横河CENTUM系统为代表的DCS系统的出现,对工业自动化领域起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是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目前分散型控制系统仍然是21世纪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主流产品。DCS系统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楼宇自动化、轻纺、医药、食品加工、水处理、工业锅炉等工业现场,是由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集成度高、高可靠性和较为便宜的价格,使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可能演变成分散控制系统。控制功能的分散有助于系统可靠性的提高,这是分散型控制系统最重要的一个优点,也是20多年来分散型控制系统长兴不衰的主要原因。 世界上最早的DCS出现在1975-1976年,国家机械部在天津组织由天津市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牵头和日本横河公司座谈交流CENTUM系统,这是我国首次接触DCS系统,天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各地都派专家参加座谈,翻开了中国DCS发展的第一页.所以天津也可以称为DCS 发展的摇篮,中国DCS的研究、发展、应用随之开始。当时天津以70万元(当时价格)人民币购置了一套日本横河可CENTUM DCS系统,开始消化吸收、分析解剖工作.随之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也购进了DCS系统并用于化工领域。从此中国DCS系统引进、应用、开发相继开始.中国自动化技术领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句话:“70年代单板机,80年代PC机,90年代DCS。”是这一时期的概括总结。目前,我国从国外著名大公司引进不少分散型控制系统,国产分散型控制系统的生产和研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国内DCS开发、生产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北京、天津、杭州等地。天津仪表集团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分散型控制系统,形成一批分散型控制系统的分析、研究人员,有完备的生产条件,已形成一个市场销售体系,至今已有百余套分散型控制系统用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2 DCS的特点 2.1 DCS-2001集散系统设计和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区别。 DCS-2001分散型控制系统具有两大界面:工程师键盘界面,操作员键盘界面。这两个界面可以统称为应用界面。组态软件是工程师键盘界面的主要内容,它提供给用户系统工程师、仪表工程师一个良好的系统设计和维修手段,这是区别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根本所在.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灵活、具有组态功能的设计结构是区别于计算机应用水平高低的一个毫无争议的标准.国内计算机应用有两大问题,其一是可靠性问题,其二是给用户界面限制太死。如用户对系统功能有新的要求,还要向设计单位提出,然后由设计单位重新进行系统设计、程序设计、调试、系统调试等才能交付用户使用,这样的系统设计实际上是失败的。而国际上集散系统就是具有用户系统生成的控制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系统建造程序系统的设计.两者结构设计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当用户要求系统变更时,一般计算系统设计要动用系统设计人员、程序设计人员和用户三方面的力量,而软件系统也要重新进行设计。而具有用户生成系统,设计只需用户本身而且不影响系统运行即可进行变更和生成;其二,用户生成系统、人与人、人和机器之间分工明确,人与人没有交叉,各负其责。组态系统只需在上位机工程师界面下完成,十分简单方便,对于参数流动也是合理的.系统设计完善,用户独立性得到满足。 2.2 DCS-2001集散系统使用语言的层次结构计算机应用是人们使用某种语言和计算机进行

国产DCS系统在某钢铁厂鱼雷罐烘烤装置上的应用.

国产DCS系统在钢厂鱼雷罐车烘烤装置上的应用 安刚1蒋杨平2 (1.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310012 2.杭州华顺炉业有限公司杭州310017) 摘要以某钢厂的鱼雷罐烘烤装置的控制系统为工程项目为背景,采用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GCS-G5系统,实现对鱼雷罐车大修以及中修烘烤的自动化控制。首先介绍了鱼雷罐烘烤装置的工程概况和工艺介绍,DCS系统的配置和功能,以及主要控制回路的设计与实现控制方案。重点介绍烘烤装置温度控制优化设计,采用改进型双交叉限幅的控制策略和空燃比偏差补偿策略,增加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提升整个烘烤装置的节能性。关键词鱼雷罐温度控制优化改进型双交叉限幅空燃比偏差补偿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 DCS System to Torpedo Tank Baking Device An Gang1 ,Jiang Yangping2 (1. Zhejiang SUPCON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310053, China 2. Hangzhou HuaShun Furnace Co., LTD,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ject of a steel’s torpedo tank baking device’s control system, Realize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torpedo tanker's overhaul and mid-repair baked by using the GCS-G5 system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by Zhejiang SUPCON Technology Co., LTD on dependence. First introduce the project of torpedo tank baking device, the craft, DCS's configuration and func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control loop. Focuses on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baking device's temperature control. Adopt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Improved Double Cross Limit and Air-fuel Ratio Offset Compensation. Increase system's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Enhanc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baking device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 Torpedo Tank, Temperature Control Optimization, Improved Double Cross Limit, Air-fuel Ratio Offset Compensation 1 前言 目前在当年世界的各大钢铁厂中,鱼雷罐式混铁炉是作为最常用和重要的高炉和转

国内几种DCS的介绍

选择DCS的厂家对于业主来说是难以定夺,一般来说往往只追求价格的因素而忽视产品功能。其实在DCS系统上各家的产品均有缺陷,往往在厂家在投标时很少对技术规范书提出偏离,一旦中标后签技术协议时不是说这不能满足要求,就是说那不能满足要求,实在令人头疼得很。现对以下几家产品(新华,和利时,科远,浙大中控)各自分析比较一下,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和利时: macs系统的致命伤是那对服务器。现在虽然改了位置-把报警、通讯、处理、报表分担在不同的操作员站,但实际还在,服务器死机现象还存在(尽管几率很小),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1、MACSⅡ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在线下装组态,虽然厂家说是可以的,但实际在组态时厂家自己都不敢在线下装,只等机组全停时才下装。据了解在太仓某电厂做过在线下装试验,确实导致了系统复位。不知现在推出的smartproMACS(MACSⅤ)是否解决了不能在线下载的问题没有。 2、系统不稳定,累积会自动清零。小问题多,控制器和模块的结构设计不符合当今主流发展趋势。 3、通讯和DCS相连速度太慢,刚启动时有时延时较长。有时出现死机现象,数据有时不动或为0。通讯的数据不能做历史记录。 4、软件计时器计时器无法复位,该计时器一经启动就无法复位,可能导致有些功能不能按正常逻辑进行。 5、模块质量在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烧卡件,输出端子板阻容回路匹配可能存在问题。

优点MACS系统总体而言简单、易用,功能比较全面,采用C/S 通讯是他的一个特点。 产品:FM系列卡件和MACS软件 二、GE新华(简称新华): 新华的系统比较稳定。但自从被GE公司收购后,后续开发力量明显不足,价格高,工程技术人员售后服务差(休息日不好找人)。侧重于大型火电站,在国内热电站上有不少业绩.原新华公司管理作风严谨,设备质量稳定可靠,技术人员队伍稳定。但被GE公司收购后在走下坡路,很好的民族品牌没能的到良好的发展,其用户最集中反映的问题在于售后服务收费较高,备品备件价格昂贵。 下面把和利时MACS II/III与新华XPDS从网络结构方面做下比较:和利时的产品在监控层与现场控制层之间存在一套冗余服务器,该服务器起到数据的上传与下载,报警功能的计算,历史数据的存储等重要功能。这样的结构就使得服务器的功能过于集中,数据流量很大。虽然服务器采用冗余技术,减少因服务器本身故障、或电源故障导致整个系统无法监控的风险,从DCS的本质上来说又回到了集中控制的阶段。我认为这种结构是有弊端的,可靠性差。 新华公司的网络结构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DCS,数据的上传下载、控制的命令均是通过数据线上进行的。是一种直接点对点的操作,这一点明显优于和利时系统。

(OA自动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选型问题--DCS系统

在应用DCS中,无论新建项目或是改造项目,首先是DCS的选型问题。监於各种DCS有其通用性,而且参与竞争的DCS厂家或系统集成商较多,所以各设计院或业主在标书中均不指定DCS的型号,只规定I/0点数、控制回路数、控制室与现场工艺装置之间的物理位置、人机界面要求、先进控制或数学模型优化等方面的要求、与整个企业管理网络之间关系等项要求,标书中为了显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还提出DCS应符合各种标准或特殊的性能指标等等。这里要提醒买方,由於这些年国产DCS水平提高,应在标准和各项特殊指标和投标资格的规定方面给以重视,如以往在标书中多列出国际或国外的各项标准,而对国内DCS等相关标准重视不够或不了解,如目前国内DCS是依据GB/T、18271.1-2000、GB/T、18271.2-2000、GB/T、18271.3-2000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等标准,这应列入标书中,这种要求是正当的,正直的。关于业绩问题,这是DCS选型和投标方资格论证的一个敏感问题。DCS的功能比较复杂,DCS开发过程是针对不同行业的,而且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要求也很多,很难对DCS作唯一的选择,所以如某DCS用於本类工程较多,这样业主选用该DCS,选型风险就比较小,这是合情合理的。但国产DCS历史较短,在某些行业大型工艺装置上使用的业绩较少或没有,所以“实绩”这个门槛问题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某国产DCS可靠性很高,在类似工艺的中小装置上应用很好,又有系统扩充能力等再加上国产DCS厂家,掌握原程序,可以按照业主要求增加某些特殊功能等,所以在同等价格的条件下,可以参加竟争。

工艺流程确定后,控制系统被控对象也就确定。选用哪种控制系统成为重要问题,这主要根据项目规模和投资预算来考虑。DCS与模拟仪表相比更复杂,技术性能要求更高,除控制硬件外,还涉及通信协议、监控软件及与其相连的数据存储等。新系统出现后,与互连网Web技术相结合,还涉及工业连接软件和优化控制软件,实时数据库、与工厂关系数据库的连接,传统DCS、PLC的互操作等问题。 一按投资预算确定控制系统如控制回路较多,模拟量采集较大,热电阻、热电偶的采集较多时,应选用DCS。采用哪种DCS,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目前,正是新老系统交接时期,DCS软、硬件正由专用走向通用。选比较新型的系统,价格比较低,备品比较好买,维护费用会大幅度下降。与其他系统互连容易,费用低。系统集成是未来十几年的趋势,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DCS制造厂家往往对某一领域比较专长。如Honeywell TDC2000、TDC3000、TPS和PKS系统,横河CS1000、CS3000系统主要用于石化部门,因为其闭环控制回路比较多,模拟量控制比较方便。模拟量和开关量控制是完全分开的,在开关量的控制方面不如其他DCS方便。 BAILEY公司N90、INFI90,西屋WDPFI、WDPFII、OVATION系统主要用于电力系统。这两个系统在模拟量和开关量结合方面较好。OVATION系统是新型软DCS系统,也是现在销售情况最好的系统之一。 Fisher-Rosmount公司和西屋被Emerson收购,老系统PROVOX 、RS3大多用于化工系统,

国内外DCS控制系统特点分析与比较5

国内外DCS控制系统特点分析与比较5 * 2.Advant OCS with Master Software Advant OCS(开放式控制系统)是ABB为操作者改善他们的批量生产力和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所提供的一套解决方案。带Master 软件的Advant OCS开始了下一步的更新过程,从而引进了需由工业IT(信息技术)激活的产品。随着这些技术的提高,以及ABB为顾客不断提供的最新控制器的信息,ABB将延承关于保护顾客投资的承诺。 * 3.带有MOD 300软件的Advant OCS MOD300分布式控制系统自1984年引进,其特点是:完整的控制语言 CCF 和TCL,冗余的通讯网络(DCN),冗余控制器,历史及报告,批量数据I/O。1998年通过增加SC控制器,泰勒阶梯式逻辑(TLL)和TRIO 控制器,MOD300系统功能得以加强。1992年MOD300系统开始向Advant OCS进化,引进了高容量控制器和冗余配置经改良的I/O系统。同时也包括了现代的Unix操作系统工作站。1996年在原有模块化分布式柔性I/O,新增了S800 I/O系统。 * 4.Freelance - 应用于流程工业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ABB的Freelance是应用于流程工业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集DCS 和PLC的优势于一身,具有PLC 的尺寸和DCS的功能。其一体化的环境有利于工程、试运转、维护和现场总线管理,直观的操作员界面使整个系统的操作和诊断更加简化。 * 5.Symphony Melody 经过上千次在发电厂、化工、水及污水工业、石油化工业、金属业的成功应用证明Melody是性能卓越的控制系统。在2003年,由于引入了Industrial IT系统 800xA,Symphony Melody在升级进程中开始了它的下一个发展过程。 * 6.Satt OCS Satt OCS可根据顾客要求,提供由产品到全面的解决方案的所有服务。上万种工业程序说明了应用的广泛和多样性,例如食物加工、水、能量、制药、化工、基础设施等。Satt OCS产品及系统囊括了大

国产化DCS在燃机—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应用

国产化DCS在燃机—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的应用 摘要:对国内外三家电厂公司制造的F型燃油-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展开了详细的探讨,研究和比较了不同类型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技术优势。同时,对已投产的典型联合循环机组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对比。比较结果显示,在国内投产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对减少煤耗、提升资源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硫化物的排放量,具有较明显效果。 关键词:DCS;一体化;公用网;辅控网 前言:清洁能源、高效环保,已经成为目前电力行业的首要宗旨。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电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燃气轮机,正在受到国内几大发电集团的重视。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启动燃气轮机电厂建设打捆招标工作开始,根据各自的开发特点,国内外三家大型电站设备公司的内燃机开发和技术引进工作已经历了八个年头。经过了多年的开发,在热端设备之外,三大电站设备公司也初步掌握了F型燃气涡轮发电机的核心技术并完成了国产化。 一、实例介绍 珠海横琴岛多联供煤气能源站工程将位于横琴岛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区,首期2×(F级)煤气蒸汽联合系统设备和相应的热网设备已全部建成投产,目前各项工作参数基本完善。 (一)分散布置与集中控制 集控办公室位置在集控大楼的10米处,而工程人员办公室、电子实验室则布局在主厂房内。集控系统房间除设置了本期二台机组的所需监控装置外,还设置了3、4台机组操作员站位和操作盘位,由于220kV网络控制系统全部位于机组的集控系统房间,因此不再设有专用网络控制室。由于电子设备间接分散的考

虑,每台机组还设有一个机岛电子车间、以及一个余电锅炉就的电子设备车间。 机岛电子设备间在主厂区A排外性七点零五米。余热高温锅炉的电子设备间在主 厂区E排外性零点零米,每台飞机主厂区和高压锅炉的辅助房之间[1]。 每套机组设备都配备了一组DCS,经过随机由岛主装置配供的发电机组TCS 系统(Turbine Control System,燃机控制或透平系统,简写TCS)经过通信连 接和局部硬连接与相应的DCS连接,从而形成了一种对联合系统设备实施集成控 制的整体系统,其中,汽水系统、气泵旁路、余热燃煤锅炉、凝结水装置等的管 理也都经过发电机组DCS系统完成。 另外,由二个机组共同建立了一个DCS公用网,主要承担汽水取样分析和加 药控制系统、循环水加药控制系统、发电厂用电控制系统、调压站等公用部分的 控制。 辅助车间控制也可通过DCS系统实现:四机公用间都安装了辅控网DCS,完 成了压缩空气控制系统、锅炉补给供水装置、空气净化站、废水处理装置、中央 空调控制系统等辅助监控系统的监控。 (二)组态配置 DCS实现系统的采集(DAS)、模拟量监控(MCS)、序列监控(SCS)、电力监控(ECS)、汽机数字电调(DEH),并具备对其他系统(有各种数据通信接口)的监视 功能,以适应不同操作工况的需要,并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有效地工作。 单位发电机组的循环给水泵房区域采用与DCS一体的远距离I/O站,进行远 程I/O与管理器的连接利用冗余光纤,直通接入单位发电机组与DCS网络。 公用DCS的监控对象涵盖了电力公用控制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取样和添加 剂管理系统、循环水添加剂管理系统和煤气调压站[2]。 所有的辅助车间,如净化车间、锅炉及补给水处理车间、工业废水处理车间、生活污水处理车间、制氢车间、自启动锅炉区间等,都通过DCS系统进行管理。

基于国产DCS系统乙烯裂解炉进料负荷自动分配功能设计及实施

基于国产DCS系统乙烯裂解炉进料负荷自动分配功能设计及 实施 摘要:基于某国产集散控制系统(DCS)以及该公司先进控制系统(APC),建立一套完整的裂解炉先进控制系统,通过先进控制器相关操作策略提高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裂解炉炉管出口温度(COT)运行稳定性,实现各支路COT 温度均衡优化控制,达到稳定裂解炉进料量与自动负荷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乙烯装置;国产DCS;裂解炉;先进控制;负荷分配 1 引言 裂解炉的目标产物是乙烯和丙烯,关键控制点在于裂解炉COT,COT反应裂解反应的裂解深度,从而决定了裂解产物的分布,直接影响产品收率,如果COT 控制不稳定,将直接影响目标产品质量,造成产品收率降低,装置能耗升高。裂解炉COT控制主要通过调整原料流量和燃烧气流量来实现稳定控制。原料与稀释蒸汽流量和燃烧气流量对COT均能产生影响,在常规控制中,优先调整燃料气流量,使COT稳定后,再微调每组进料流量,减少各路进料COT的偏差。控制过程主要通过对COT温度,各支路原料、稀释蒸汽、燃料气进料量这几个重要参数的调整,控制方式大致上为COT与燃烧气流量串级控制,COT作为主回路,燃料气作为副回路,其中加入高低压保护器,防止燃料气压力过高或过低,同时将燃料气热值进行换算,换算后与主回路的输出值相加,输出至副回路,作为副回路的设定值。为了实现生产装置平稳控制,DCS常规控制系统采用如串级控制、比值控制、选择控制等多种复杂控制策略,由于常规控制系统主要是从单输入单输出对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很难处理像反应器、精馏塔这样具有多变量、多约束、强耦合特性,也无法将先进工艺思想和操作经验时刻作用于生产装置,对维持生产实现既保证产品质量又维持高转化率、低消耗的实时工艺优化控制存在较大困难。常规控制无法根据实际需要提升管出口温度自动调节,采用先进控制后,根据收率及选择性,进行逐步优化,提高装置运行效率。 2裂解炉自动负荷分配优化控制策略 先进控制系统根据乙烯裂解炉的工艺特点,设计裂解炉相关生产单元设备的多变量协调优化,以达到稳定操作,“卡边”生产等目的。裂解炉子控制器主要的优化控制策略如下: 2.1COT 温度稳定与支路平衡优化控制 平均 COT 温度是裂解炉的关键指标之一,它是否平稳决定裂解炉生产状况的好坏,COT温度对乙烯收率的影响非常可观。因此,把裂解炉COT温度的控制得更精确,波动范围更小,是裂解深度优化的前提。裂解炉出口温度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燃料流量、压力、热值的变化,各炉管进料流量、压力、稀释比的变化等等,相互干扰的因素比较多,控制器通过预测模型,较好的解决了上述干扰的影响,提高了平均COT温度的控制精度、平稳率,缩短平均COT跟踪设定目标的动态响应时间。神华宁煤百万吨级烯烃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乙烯装置先进控制系统功能方案选择合适的裂解深度,兼顾较高的双烯收率和较长的裂解炉运行周期,这要求裂解炉管间的操作条件相近,避免了过大的偏差。由于裂解炉内部温度场分布和炉管间热效率的差异,各支路COT温度总存在偏差,通常可以通过调整各支路进料流量,实现COT温度的一致性。COT温度均衡优化控制的目的是在保证总进料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各组炉管COT温度,调整各组炉管流量,与常规支路平衡控制策略有区别的是,各支路COT温度根据裂解炉管运行状态的进

国产DCS七大品牌

国产DCS七大品牌 国产DCS七大品牌 一、北京和利时集团 北京和利时集团始创于1993年,是一家从事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集团具有系统集成国家一级资质,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当前国内最大的国产DCS系统供应商。 和利时的前身是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具有较强的政府背景。凭借这一优势,和利时成为高铁、核电站等多个领域自动化产品的唯一供应商,获得了许多其他自动化厂商无法获得的轨道交通、核电站控制系统项目,发展迅速。 和利时自90年代以来,历经了HS-DCS-1000、HS-2000直至现今主推的HOLLIASMACS系统。HOLLiASMACS系列国产DCS系统是和利时公司在总结十多年用户需求和多行业的应用特点、积累三代国产DCS系统开发应用的基础上,全面继承以往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方便性,综合自身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而推出的新一代国产DCS,目前包括两种型号的系统。 .HOLLiASMACS-F系统:规模上适合于中小型项目(2万个物理点以内),结构上为高密度安装,单机柜含端子可达1056点; .HOLLiASMACS-S系统:规模上适合于大型项目(10万个物理点以内),结构上安装密度适中,单机柜含端子可达720点。 HOLLiASMACS系统采用典型的C/S(客户站/服务器)结构,集成了市场上通用的技术,基于“计算机+模块+软件”的集成式系统。其主控制单元采用Intel商用快速芯片,I/O模件采用基于VIPA公司的ProfibusDP总线模块(FM系列)或uCS的CAN总线模块,控制器运行软件是加拿大的QNX,控制器算法组态软件采用德国SmartSoftwareSolution公司的CoDeSYS软件的OEM版本,上位软件有自己开发的MACSIV,也有采用CitectOEM版的,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中国DCS控制系统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中国DCS控制系统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一、DCS控制系统行业概述 DCS控制系统是一种以控制器和现场设备为基础,将相关工艺信号汇集到系统中,由操作站进行监视或其他控制操作,以集中操作、分散控制、分级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遥控现场设备、监测现场数据。此外还可以通过编程,实现PID、顺序控制、连锁、仓储管理、计划调度、能源管理等高级功能。DCS控制系统主要服务于石化、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造纸和市政等行业。 DCS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二、中国DCS发展历程 我国DCS市场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发展萌芽期,随着我国重化工业的不断发展,对DCS系统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80年代中期,国内许多企业和技术人员逐渐开始对DCS系统进行研发和生产,但因为资金投入量和软件工程量过大,DCS的研发一度中断。第二阶段是初步探索期(90年代中期到2000年),90年代中期开始,DCS的部件除功能模块外,其他硬件也开始向标准化方向发展,网络可以直接使用以太网,研发难度大大降低,DCS掀起了研发热浪潮,同时随着政府相关部门介入DCS产品的开发,在政府项目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新华、北京和利时、浙大中控等企业开始崭露头角,虽然DCS的规模和结构成熟度上还落后于进口水平,但已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年均销量能达到几百套。第三阶段是进口替代期(2000年至今),这一阶段国产DCS品牌逐渐追上进口品牌的技术,

客户渠道得到了广泛的开拓;具体来看,2000-2006年为快速增长期,DCS行业随着重化工业的较快发展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增长,2007-2009年受经济危机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因素影响,行业进入下探调整期,2010年至今DCS市场进入到震荡调整期,由于DCS产品多应用于项目型市场,因此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 中国DCS发展三个阶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三、DCS市场规模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DCS在石化项目上运用,DCS从昂贵的纯进口产品逐步“平民化”,随着国产品牌在各自优势领域的扩张,DCS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DCS运用逐渐普及。2021年我国DCS市场规模达到111.2亿元,同比增长24.6%。随着应用市场的不断升级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推动,DCS产品有望进一步普及并向大型、高端、联合控制和注重后续维护的方向发展。 2016-2021年我国DCS市场规模走势图

《国产DCS系统》历史与脉络

《Des绪论》 DCS从1975年问世以来,大约有三次比较大的变革,七十年代操作站的硬 件、操作系统、监视软件都是专用的,由各DCS厂家自己开发的,也没有动态流程图,通讯网络基本上都是轮询方式的;八十年代就不一样了,通讯网络较多使用令牌方式;九十年代操作站出现了通用系统,九十年代末通讯网络有部份遵守TCP/IP 协议,有的开始采用以太网。总的来看,变化主要体现在I/O板、操作站和通讯网络。控制器相对来讲变化要小一些。操作站主要表现在由专用机变化到通用机,如PC机和小型机的应用。但是目前它的操作系统一般采用UNIX,也有小系统采用NT,相比较来看UNIX的稳定性要好一些,NT则有死机现象。I/O板主要体现在现场总线的引入DCS系统。 从理论上讲,一个DCS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行业,但是各行业有它的特殊性,所以DCS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分支,有时也由于DCS厂家技术人员工艺知识的局限性而引起,如HONEYWELL公司对石化比较熟悉,其产品在石化行业应用较多,而E AILEY的产品则在电力行业应用比较普遍。用户在选择DCS 的时候主要是要注意其技术人员是否对该生产工艺比较熟悉;然后要看该系统适用于多大规模,比如NT操作系统的就适应于较小规模的系统;最后是价格,不同的组合价格会有较大的差异,而国产的DCS系统价格比进口的DCS至少要低一半,算上备品备件则要低得更多。 DCS由四部份组成:I/O板、控制器、操作站、通讯网络。I/O板和控制器国际上各DCS厂家的技术水平都相差不远,如果说有些差别的话是控制器内的算法有多有少,算法的组合有些不一样,I/O板的差别在于有的有智能,有些没有,但是

国产DCS系统在大型多晶硅生产装置中的应用

国产DCS在大型多晶硅生产装置中的应用 韩健华1,陈真生2,马越峰2,黄守胜2 (1:焦作煤业(集团)合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焦作,454000; 2: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310053) 摘要: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和电子工业的基础原料,其发展前景光明。随着国内集散控制系统(DCS)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国产DCS逐步打破了国外DCS长期在多晶硅行业的垄断局面。本文在阐述了1500吨/年多晶硅生产装置中的生产工艺基础上,基于国产ECS-100 DCS 控制系统完成DCS总体设计和关键控制方案,针对工艺特点提出了多种模式自动控制方案、安全联锁保护、智能设备信息集成方案等,这些成果在1500吨/年多晶硅生产装置上得到成功应用。 关键字:多晶硅,集散控制系统,精馏塔回流量串级均匀控制,还原炉进料比值分程控制 T 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 DCS in Large-Scal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lant Han Jjianhua1, Chen Zhensheng2, Ma Y uefeng2, Huang Shousheng2 (1. Jiaozuo Coal Group Hejing Technique Co., Ltd, Jiaozuo, China, 454000. 2. Zhejiang SUPCON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China, 31005 3. ) Abstract: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s the raw materials for the solar photovoltaic and electronic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has bright future. As the domestic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 continues to get improvement and mature, the domestic DCS has broken the long-term monopoly of the foreign DCS in th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dustry.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the domestic DCS used in the 1500 tons per year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roject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plant feature, the project architect design of the DC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key complexity control of the 1500 tons per year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roject was talk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Polycrystalline silicon,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The uniform control of the distillation tower,The ratio and sub-process control of the feed to reduction furnace. 一、概述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果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1]。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和电子工业的基础原料,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质,在未来的50年里,还不会有其他材料能够替代硅材料而成为光伏和电子产业主要原材料,其发展前景可期。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分散控制系统[2](DCS)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国产DCS逐步打破了国外DCS长期在多晶硅行业的垄断局面。该项目年产1500吨多晶硅,规模大,可靠性

DCS系统国产化探讨

DCS系统国产化探讨 作者:胡天南 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04期 【摘要】随着集散控制系统在过程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需要设计自己的DCS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对DCS系统国产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政策以及市场的可行性,对DCS国产化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因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对国产DCS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DCS系统;国产化;可行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 TM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4-0293-002 DOI:10.19694/https://www.doczj.com/doc/6319028649.html,ki.issn2095-2457.2019.04.115 0 引言 随着世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DCS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一方面,作为机组的主要控制系统,DCS技术逐渐成熟起来,其控制范围已经扩展到整个核电站。国产DCS在600MW及以上机组的广泛应用,已经打破了进口DCS系统的垄断现状,在于进口DCS技术相比,国产DCS技术也具有了较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核电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其过程控制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DCS中央控制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CS 系统在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实现DCS系统的国产化,使国外DCS 系统垄断的局面得到缓解,并且能够打破垄断的壁垒,实现系统安装调试、自主设计研发、售后服务、技术指导等一系列工作,有效解决国外技术封锁的问题。从工控领域来说,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DCS系统不仅是我国所需要的产品,更是其他没有DCS技术国家所需要的,届时我国也将成为DCS系统出口国,不断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最终实现中国制造的梦想。 1 政策与市场可行性分析 我国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非石化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总比例中的比重,计划将提高3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这一国家政策说明,在2030年之前,如果没有新技术的的突破,核电能源将占据很大的比重,约为15%,在国家政策影响下中国核电机组每年以7套左右的速度在不断增长,核电建设面临巨大商机的同时,DCS系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DCS系统大大降低了核电研发的资金投入;相对于其他工控领域来说,DCS系统由于其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优点,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产DCS系统两大优势迎光明未来

国产DCS系统两大优势迎光明未来 导语:产分散控制系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在几大发电集团的支持下,国产DCS的性能与功能和质量可靠性都已得到了快速提升。 随着我国DCS技术不断创新研发,国产DCS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DCS系统优势逐渐明显。 目前,我国已投运的国产DCS系统与进口产品比较综合性能距离已拉近,DCS设计制造、性能参数方面均能满足当前我国火电机组建设设计规范要求。经过近几年持续的对进口DCS系统的消化吸收、自身研发与努力,国产分散控制系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在几大发电集团的支持下,国产DCS的性能与功能和质量可靠性都已得到了快速提升。 截止去年初,除国电智深EDPF系统6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和30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和利时HOLLYSYS系统应用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12台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占有了一定比例外,国电南自TCS3000系统、山东鲁能LN2000系统、西安热工院FCS165

系统也已进入60万千瓦机组应用,南京科远NT6000系统、浙大中控ECS系统和上海新华在XDPS-400基础上开发的XDC800系统、上海自动化仪表SUPMAX800在30万千瓦机组及60万千瓦机组的辅控系统上也已得到应用。系统的硬、软件运行状况消除了原先人们的担心,机组的热控自动和保护投入率及动作正确率已经达到进口控制系统同等的档次。 目前我国DCS系统具有两大优势: 一、国产DCS更易实现一体化 国电智深EDPF-NT系统在庄河电厂的成功应用,代表国内DCS 产业打破了国外产品在国内自动化控制高端领域的垄断,已成功实现主辅控在内的一体化DCS,减少不同系统间数据通讯及交换,具有生产维护统一、方便的优点。在价格方面,国产DCS打破了进口DCS 对市场的垄断局面,降低了投资成本。 二、售后服务到位 进口DCS产品采用大幅度提高备品备件价格和售后服务费用的策略,来挽回工程投标价降低带来的利润减少。而国产DCS厂家的服务态度和到位及时性都明显要高于进口DCS,服务费用也大大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