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总线工作实验总结

现场总线工作实验总结

现场总线工作实验总结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管理实践教学总结

为全面落实本学期的实践教学任务,切实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现对本学期的实践教学

工作总结如下:一、师德方面:

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课堂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本,耐心地给他

们指导,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从内心让学生通过我的课程学到自己满意的知识,同时随时

保留着一个认真负责的心态,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准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件,争

取更直观更清楚地向学生传递项目思想,认真评阅学生的项目,详细记录其中的问题,及

时向学生讲解反馈,真正让学生听懂,看懂,懂做。

二、在实践教学方面:

结合相关课程开发的讲座,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

项目任务为载体。把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把

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和电子实验室其他老师交流工作经验,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同时作为一名实践教学指导老师,我不断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同

时积极与理论知识结合,带领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而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

我不断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加强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同时鼓励他们带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一同进步,这种老师带,学生助的方式让所有同学

在知识的获取上更方便更直接了;另外我还把学生划分成13个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让他们以一个小集体的方式学习,小组长带领他们之间的学习交流与讨论,以组为单位讲

解自己小组项目的完成过程以及知识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在考核方法上,我尽量做到全面,公正,公平,通过多元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具

体的项目成绩,实践报告册的填写情况,平时考勤以及平时成绩的记录,让学生有学习上

的付出,就能够得到成绩上的收

1

获。

三、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完美的,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

能不断地取得进步,我认为还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的理论知识不牢固,在做具体的项目的时候,要求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

的理论知识;而在实际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欠缺,所以在具体的制作项目的过

程中就要花很多时间给学生解释具体用到的一些语句,最后导致学生实践的时间相对少些了。

2、少数学生学习动力不大,而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不主动,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因此在制作项目过程中盲目的照抄其他学生的实践内容。

3、学院实验教学条件不完善需要改善。

2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现场总线考试_总结 1

现场总线总结 1、工业网络的特点:确定性、集成性、安全性、限制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1、什么是NRZ 编码和曼彻斯特编码?特点? 非归零码是相对于归零码来说的,如果逻辑1表示高电平,逻辑0表示低电平,则在整个码元时间内都维持有效电平的编码就是NRZ。特点存在直流分量,能有效的利用信道的带宽。曼彻斯特编码是工业中数据通信中最常用的一种基带信号编码,也叫相位编码。具有内在的时钟信号,它的特点是在每一个码元中间都产生一个跳变,这个跳变沿既可以作为时钟也可以代表数字信号的取值。不存在直流分量,需要双倍的传输带宽。 2、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中使用FMS`DP和PA的设备吗?可以 FMS的主站能和DP的主站通信吗?不能(3)DP主站能控制PA从站吗?能(4)DP主站能控制FMS从站吗?不能(5)能在一个设备中实现一个FMS主站和DP主站吗?能 2、工业网络的层次结构 按网络连接结构:底层控制网企业内部网外部互联网按网络功能:企业资源规划层/ERP制造执行层MES/现场控制层FCS 工业网络结构划分:a按网络系统划分: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底层控制网。b按网络功能划分:企业资源计划层、制造执行系统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层。 3.现场总线作用:a进行过程数据采集b进行直接的数字控制c进行设备和系统的监测和诊断d实施安全性和冗余方面的措施 4.三种工业类型:流程工业、制造业、混合型工业。2加终端电阻的原因和作用 终端电阻是为了消除在通信电缆中的信号反射。在通信过程中,有两种原因因导致信号反射:阻抗不连续和阻抗不匹配。阻抗不连续,信号在传输线末端突然遇到电缆阻抗很小甚至没有,信号在这个地方就会引起反射 3.数据传输速率 比特率(:数据传输速率。每妙钟传递的bit数。波特率:信号传输速率。每秒钟传递的信号脉冲(波形)数。还可以说是每秒钟传送的码元数。 Rbit = Rbaud log2M 式中:M为信号的有效状态数,即码元数。当M=2时(二进制数表示信号波形),两者相等。一般来说波特率小于比特率。 误码率:信道传输的可靠性指标 P= 错误的位数 / 传输的总位数 4.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名词解释) 定义:用高低电平的矩形脉冲信号来表示数据的0、1状态。 数字编码的种类有: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非归零码、差分码、Manchester编码等。工业通信中常用的是非归零码和Manchester编码。 非归零码:逻辑1表示高电平,逻辑0表示低电平,在整个码元期间都维持有效电平的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在每个码元的中间都要发生跳变。接收端可将此变化提取出来作为同步信号,使接收 端的时钟与发送设备的时钟保持一致。是工业数据 通信中最常用的一种基带信号编码 优点:不需要外同步信号,不存在直流分量。 缺点:需要双倍的传输带宽(即信号速率是数据速 率的2倍)。 5.数据通信方式(数据流动方向) 单工:数据单向传输。例如无线电广播、计算机与 键盘之间; 半双工:数据可以双向传输,但不能在同一时刻双 向传输。例如对讲机。这种方式具有控制简单可靠、 通信成本低等优点。工业数据通信中常用这种方 式。 全双工:数据可同时双向传输。例如电话,计算机 与计算机之间。这种方式控制相对复杂,系统成本 高,但通信效率高,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 这种方式会更广泛地使用。 6.数据传输方式 串行传输:数据流以串行方式逐位地在一条信道上 传输。每次只能发送一个数据位,发送方必须确定 是先发数据的高位还是低位;同理,接收方也必须 知道所收到字节的第一个数据位应该在什么位置。 这种方式适合距离较远的数据通信,但需要在收发 双方采取同步措施。 并行传输: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两条以上的并行通 道上同时传输。每个数据位使用单独的一条导线, 所以它可以同时传输一组数据位。因为它有一条 “选通”线通知接收方接收数据,所以不需要特别 的措施实现收发双方的同步。显然,这种方式成本 高,不适合远距离的通信。 7数据传输方式(名词解释) 异步传输:每个字符作为一个单元独立传输,字符 之间的传输间隔任意。为了标志字符的开始和结 尾,在每个字符的开始加一位起始位,结尾加1位、 1.5位或2位停止位,构成一个个的“字符”。这里 的“字符”指异步传输的数据单元,不同于“字节”, 一般略大于一个字节。 异步传输使用的是字符同步方式。 同步传输:同步传输方式不是对每个字符单独进行 同步,而是对一组字符组成的数据块进行同步。同 步的方法不是加一位停止位,而是在数据块前面加 特殊模式的位组合(如01111110)或同步字符 (SYN),并且通过位填充或字符填充技术保证数据 块中的数据不会与同步字符混淆。 8.工业通信网络的拓扑形式 工业网络中的拓扑形式就是节点的互连形式。常见 的是:总线型、环形、星形和树形等。 总线型:通过一条总线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各节点 通过接口接入总线。是工业通信网络中最常用的一 种拓扑形式。 特点:通信可以是点对点方式,也可以是广播方式; 接入容易,扩展方便;节省电缆。 星形与树形:在星形拓扑中,每个节点通过点对点 连接到中央节点,任何节点之间的通信都通过中央 节点进行。树形拓扑是星形拓扑的变种。常用于节 点密集的地方,在商业和民用网络中使用较多。 特点:维护、管理简单;每个结点的通信负担很小, 所以冲突小。 环形:通过网络节点点对点的链路的连接,构成一 个环路。信号在环路上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单 向传输,直到信号到达目的地为止。 特点:各节点以令牌方式实现对共享介质的访问控 制;使用光缆等传输介质,传输率高,适合于工业 环境;一个设备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因此在 一些重要的场合需要采用双环。 9.OSI模型分哪七层 10.OSI对等通信的实质:对等层实体之间虚拟通 信;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 11.物理层(最底层) 概述实现在物理媒体上透明地传送原始比特流。 定义了激活、维护和关闭终端用户之间机械的、电 气的、过程的和功能的特性。 需要解决的典型问题: 用多少伏特电压代表“1”和“0”一个比特持 续多少微秒传输是否在两个方向上进行 连接如何建立及如何终止网络连接器有多少针 实现的基本功能: 数据比特的发送和接收,数据传输率。 物理连接的建立、保持与释放。 定义媒体的机械、电气参数及规格。 12、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方式 定义:方式是在物理总线上建立一个逻辑环。从物 理上看,这是一种总线结构的局域网,总线共享的 传输介质是总线。从逻辑上看,这是一种环形结构 的局域网,连接在总线上的各个站点组成一个逻辑 环,每个站点被赋予一个顺序的逻辑位置。在这个 逻辑环中,令牌依次传递,站点只有取得令牌才能 发送帧。 13、网络互联使用的设备: 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耦合耦合器 14、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 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 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15、FCS:是工业自动控制中的一种计算机局域网 络,它以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现场仪表和设备为基 础,在现场实现彻底的分散,并以这些现场分散的 测量点、控制设备点作为网络节点,将这些点以总 线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形成总线网络。 18、现场总线与IT计算机区别: 1)功能方面 IT计算机网络连接局域区域的各台计算机,网 线上传输的是大批量的数字信息,但不要求实时 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局域网是一种高速信息网络。 计算机IT网络通信的基本功能是可靠地传递信息。 现场总线连接自动化最底层的现场控制器和现 场智能仪表设备,网线上传输的是小批量数据信 息,如检测信息、状态信息、控制信息等,传输速 率低,但实时性高。简而言之,现场总线是一种实 时控制网络。 2)实时性要求方面 对任何场合的通信来说,“快”是最直接和最基 本的要求。现场总线通信对“快”的要求体现在数 据传输的及时性和系统响应的实时性。一般来讲, 过程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要求为0.01~0.5s,制造 业自动化系统的响应时间要求为0.5~2s;IT网络 的响应时间一般要求为2~6s。 3)网络结构方面 计算机通信系统的结构是网络状的,从一点到另 外一点的通信路径可以是不固定的。 大部分现场总线的结构是线状的,虽然现场总线 的拓扑结构可以是总线型、星型、环型、回路型等; 但在大多数现场总线中,从一点到另外一点的通信 路径是比较固定的。线状结构的优点是: 4)使用场合 IT计算机网络一般在办公室、家庭等环境非常好的 场所使用,所以它的有关的设备、接头,以及接线 方式等都不要求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现场总线是 在环境恶劣(特别是电磁干扰)的工业环境下使用 的,而且在危险和易燃易爆的场合,还要求它具有 本质安全性能,所以从设备、电缆到接线都要求有 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20、GSD 文件:PROFIBUS中的1类主站和所有从站 在进行系统组态时,必须知道它们的设备特征和性 能,如制造商的名字、该设备支持的波特率、I/O 模块情况以及其他必须和可选的特性数据,而这些 数据都是写在一个ASCII格式的文件中的,这个文 件就是GSD文件。 功能应该是“标准的设备描述”文件或“通信特性 表”,它是用许多关键字表示的文本文件。GSD文件 是一个可读的,包括该PROFIBUS设备一般的和制 造商指定的通信参数的文本文件。GSD作用:标准 的设备描述或通信特性表 14.常用现场总线:有FF现场总线、Profibus现场 总线、CAN现场总线、LonWorks现场总线、WorldFIP 现场总线、HART现场总线、Interbus现场总线、 SwiftNET现场总线 19、profibus协议结构特点 PROFIBUS只使用了ISO/OSI的第1层、第2层和第 7层,另外外加一个用户层(Profile,即行规), 这样做大大简化了协议结构,提高了数据传输效 率,符合工业自动化实时性高、数据量小等特点的 要求。 28、PA装置中的块模型 物理块:包含设备(硬件)的特征数据,例如设备 名称、制造厂商、版本和序列号等,每个设备中只 能有一个物理块。 变送块:由传感器传送过来的无条件的信号经过处 理后传递到功能块中,变送块中包含处理所需要的 所有数据,如果系统中不需要这些处理,那么可以 取消TB。 功能块:对传感测量设备来说,在传送到控制系统 之前对测量值进行最终处理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都 包含在FB中;对执行器来说,在控制系统对其进 行控制之前,对其进行控制所需要的所有数据也包 含在FB中。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实验报告(实验2)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实验报告 (实验2) 描述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通过搭建实验环境,我们将深入研究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特性、性能和适用范围。此实验对于研究和理解工业通信网络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实时、高效的通信是至关重要的。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作为两种常见的工业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而了解并比较这两种通信协议的特点和优势,对于工程师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本实验,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优劣势。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 了解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理解并能够搭建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实验环境;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比较和评估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掌握故障排除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通过实验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用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提高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包括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设备、计算机等。 确保实验设备连接正确,包括连接电源、网络线等。 打开计算机,启动相应的实验软件和工具。 进行现场总线的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包括建立和配置现场总线网络、设置节点等。 进行工业以太网的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包括建立和配置工业以太网网络、设置节点等。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和观察现象,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完成实验后,关闭实验设备和软件,整理实验现场。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等内容。 检查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提交实验报告,并按要求参与实验讨论和评审。 以上是《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实验2的实验步骤说明。

现场总线调试故障总结

一、故障现象分析处理 1、只要送电就偶尔报通讯故障,各子站随机出现通讯故障。粗略检测回路电阻,阻值为112Ω左右,阻值在正常范围内。 对故障1,首先检查接线顺序问题,通讯DP头A、B端子的电缆是否有接反现象,其次看接线是否有不良现象,然后测量总线上的回路电阻值,理论上电阻值在110Ω左右就没有问题;偶尔报通讯故障一般就是信号衰减的问题,主要有接线和通讯头两方面原因。 2、各子站随机出现通讯故障。粗略检测回路电阻,阻值为85Ω,阻值不在正常范围内。 对故障2,检查两端的DP通讯头,发现末尾的DP通讯头阻值异常,应该是220Ω,却只有140Ω左右,更换正常DP通讯头后,恢复正常。 3、运行时偶尔22~25子站报通讯故障,不运行时没有问题。粗略测量阻值为112Ω,阻值在正常范围内。 对故障3,接线和通讯头均正常,测量阻值为112Ω,阻值在正常范围内,电缆也没有新增。但是运行时报故障,判断是设备运行导致故障的发生,应是电磁干扰、变频电机在运行时影响通讯所致。在电缆隧道中,通讯电缆与电机的动力电缆是在一起的。为证实这一判断把这4个子站所带的电机全部停下,然后试车,发现不再报通讯故障。因此,故障原因就是电磁干扰。这种情况需重新敷设,避免通讯电缆和动力电缆同隧道。 二、问题分析 1、单个从站故障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从站基本都是安装在现场的设备,而现场环境比较恶劣,灰尘、雨水、振动等会影响现场设备的使用寿命。当某个从站故障时,它会通过总线向主站发出大量的故障信息,如果总线中某处数据传输存在瓶颈,就有可能造成网络堵塞,导致所有从站与主站失去通信。 在闭冷水系统中,水的压力高、流速快,管道会有较大的振动,造成个别电动门频繁故障,故障电动门通过总线向DCS卡件发送大量报警信息。而这个系统中光电转换器就是一个瓶颈,报警信息足够多时会使光电转换器出现数据堵塞而中断网络。网络一旦中断,所有现场总线电动门就无法在DCS中操控。只有处理

CAN总线总结

CAN总线技术学习(一) CAN总线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AreaNetwork,CAN)的简称,是德国 BOSCH公司开发,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已成为汽车计算机和嵌入式工控局域网标准总线。 为了全面了解CAN总线,需要先对其有个整体的概念,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应届毕业生到公司去应聘,负责招聘的经理问他:“你会哪方面的技术?”,毕业生说:“我会CAN总线”,经理疑惑的问:“你会看什么总线?”。那么什么是CAN总线呢? 1、首先CAN总线是一种串行总线,不是并行的,是用来传输电子数据的,就 像串口总线、USB总线、以太网一样; 2、CAN总线是半双工传输模式,发的时候不能收,收的时候不能发; 3、CAN总线使用双线传输,一根定义为CAN_H,—根定义为CAN_L,使用 差分信号传输(差分信号就是通过计算两线压差); 4、CAN总线的波特率最高可达1Mbps,传输距离最远10公里,传输波特率和 传输距离成反比,波特率越高有效传输距离越短; 5、组网时总线两端CAN_H和CAN_L之间要分别连接一个120欧的终端电 阻(起吸收反射波、高频抗干扰的作用)。 那么CAN总线有什么优势呢? 1、CAN总线作为现场总线只有两根传输线,比以太网组网简单,成本也低很 多,在不需要大数据量传输的设备通讯上有相当的优势; 2、CAN总线使用差分信号和屏蔽线传输,抗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稳定, 因为在某点有干扰时两根信号会被同步干扰,不会影响信号传输的信息; 3、CAN总线波特率最高可达1Mbps,传输速率相对串口快很多,同时总线协 议中加入CRC校验,相对于串口的奇偶校验,数据安全性强; 4、CAN总线使用差分双线传输,易于组网,布线简单; 5、CAN总线通讯不分主从,网络上每个设备都可以主动发送数据; 6、CAN总线协议应用非破坏性逐位仲裁机制,即通过发送帧的帧ID的大 小作为优先级判断网络上数据发送冲突,优先级高的信息发送,优先级低 的数据停止发送,极大提供总线的利用率; 7、CAN总线协议设置对发送的自动重发机制,当发送监测到发送冲突时,

现场总线课程心得4000字

现场总线课程心得4000字 在参加现场总线课程的过程中,我对于现场总线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我对于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现场总线技术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技术,它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包括总线拓扑结构、通信协议、通信速率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理解现场总线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非常有帮助,使我能够更好地应用现场总线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对于我来说非常有意义。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使用现场总线设备进行通信和控制。在实践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设备不能正常通信、数据传输错误等等,但是通过仔细调试和排查,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非常有帮助,我知道如何排查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对于我理解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我了解到现场总线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场景,比如工业自动化、航天航空、电力电气等。这些案例使我对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增加了我对

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信心和兴趣。 总的来说,参加现场总线课程是我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让我能够顺利完成这门课程。我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学习和研究现场总线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和发展现场总线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篇一:自动化生产线实习总结 实训小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两周的实训时间就过了,在过去的两周内我们小组在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训练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切身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己动手做项目的能力;还令我学会了一些如何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道理。 本次实训的指导老师是何老师和马老师。在实训拉开帷幕时,指导老师马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一下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任务安排。从他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本次实训分两个阶段进行,阶段一是在第一周做好自动化生产线的前三个单元站——即供料单元、搬运单元和操作手单元,阶段二是在第二周做好自动化生产线的后三个单元站——即检测单元、加工单元和提取安装单元,并完成实训报告和实训小结。 实训开始后,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每5至6人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大家的工作习惯和相互了解情况,我们团队共有6位成员组成(钟**、陈**、陈**、王**、林**和我),经过推举我作为小组组长。

范文写作组成团队后,为了便于开展实训工作,同时也能够使团队成员确定个人实训任务,根据指导老师给定的要求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自动化生产线个单元站的编程调试工作,并写出此次实训各站的控制要求和控制工艺流程,以及画好各站的机械简图、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和详细程序。因此,我根据整个实训的安排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工,使团队成员在每个阶段工作时都能够各司其职,才尽其用。经过讨论我安排钟**、陈**、王**三人负责程序的设计编写;林**和我负责程序的调试工作;陈**则负责文本的书写。整个实训过程中所有队员都应该参与到程序的设计当中随时做好对程序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次实训,是对我们能力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在进行当中困难是随处可见的。 就像刚开始做第一个单元的时候,最全面的我们在编写好程序准备开始进行调试的时候。由于技术原因,电脑和PLC一直无法连接,在经过多种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求助于指导老师马老师,原来调节电脑的搜索PLC波特率的大小才使得电脑能够正常连接到PLC。 还有在供料单元的调试过程中,可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摆动气缸在摆动到吸取工件位置的时候,无法使真空吸盘吸取工件,检查其原因,发现原来是摆臂和工件位置没有准确对应。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调整了摆臂和工件的位置,这才使得

现场总线技术总结

现场总线技术总结 1. 引言 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一种常用通信协议,用于在 现场设备与上位机之间进行数据和信号的传输。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方法,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可靠的通信。 本文将对现场总线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现场总线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优势和不足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以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现场总线技术。 2. 现场总线的基本原理 现场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采用主从结构,主要由主站和从站组成。主站 负责控制通信过程,发送和接收数据;从站负责响应主站的指令,并提供相应的数据。 现场总线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将传感器、执行器等现场设备的信号模拟量 或数字量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总线传输到上位机进行处理。主站通过发送不同的指令和控制报文来实现与从站之间的通信。 3. 现场总线的应用领域 现场总线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工厂自动化 在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集 中管理和监控。通过现场总线,主站可以实时获取从站的数据,实现对生产线的实时控制和调度。 3.2 过程控制 现场总线技术在化工、电力、石油等行业的过程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传 感器和执行器通过现场总线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对工艺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3 智能建筑 现场总线技术也可应用于智能建筑系统中。通过现场总线,可以实现对灯光、 空调、安防等各类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活舒适度。

4. 现场总线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4.1 优势 •高可靠性:现场总线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能够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稳定运行。 •高灵活性:现场总线可以方便地集成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并实现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灵活的系统扩展和升级能力。 •降低成本:通过使用现场总线,可以减少布线和设备成本,简化系统结构和维护工作,降低了整体的工程成本。 4.2 不足 •高实时性要求:由于现场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技术,其通信速率相对较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可能会遇到一定的挑战。 •兼容性差:不同厂家的现场总线技术存在互不兼容的情况,这给设备的选择和集成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5.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现场总线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以下是现场总线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 •高速传输:现场总线技术将向更高的传输速率发展,以满足越来越高的数据处理需求。 •多协议兼容:现场总线技术将趋向于多协议兼容,提供更好的设备互联和集成能力。 •网络安全:现场总线技术将更加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加强数据的保护和隐私。 6. 总结 现场总线技术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通信协议,具有高可靠性、高灵活性和降低成本的优势。它在工厂自动化、过程控制和智能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尽管现场总线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未来,现场总线技术将继续发展,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场总线课程心得体会

现场总线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半个学期的现场总线技术课程学习,我全面认识了现场总线在工业,通信尤其是自动化领域中设备制造,系统维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是在听**老师课后的一点心得体会,简要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常识和自己对现场总线技术的理解,包括LonWorks总线技术,CAN总线技术,PROFIBUS设备和专用通信接口芯片等。 1、LonWorks技术 LonWorks是由美国Echelon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种全面的现场总线测控网络, 又称作局部操作网( Local Operat ing Netw ork- LON) ,该项技术目前在楼宇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LonWorks 技术对所有住户实现住宅防盗监控、燃气泄漏监控、紧急求助报警以及对控制箱的拆卸、断电报警,并对每户的水表、电表和燃气表实现远程抄表计量。 以LonWorks技术为核心的LonMark 标准将被世界更多标准组织认证与认可、引用,成为世界家用电器和控制设备网络化方面重要的跨行业标准。LonWorks 技术将人们的生活带入Internet 时代我们身边的楼宇、家庭、工厂和交通运输系统中,存在着由家用电器相互连接构成的无形网络。 2、CAN总线技术 CAN最初是由德国的BOSCH公司为汽车监测、控制系统而设计的。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装置控制,如发动机的定时、注油控制,加速、刹车控制(ASC)及复杂的抗锁定刹车系统(ABS)等。由于这些控

制需检测及交换大量数据,采用硬接信号线的方式不但烦琐、昂贵,而且难以解决问题,采用CAN总线上述问题便得到很好地解决。 CAN总线作为一种可靠的汽车计算机网络总线已经开始在先进的汽车上得到应用,使得各汽车计算机控制单元能够通过CAN总线共享所有的有用信息和资源,达到简化布线、减少传感器数t、避免控制功能重复、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降低成本的作用。 3、PROFIBUS PROFIBUS是一种国际化.开放式.不依赖于设备生产商的现场总线标准。PROFIBUS传送可在9.6kbaud~12Mbaud范围内选择且当总线系统启动时,所有连接到总线上的装置应该被设成相同的速度。广泛适用于制造自动化、流程工业自动化和楼宇、交通电力等其他领域自动化。PROFIBUS是一种用于工厂自动化车间级监控和现场设备层数据通信与控制的现场总线技术。可实现现场设备层到车间级监控的分散式数字技术和现场通信网络,从而为实现工厂综合自动化和现场设备智能化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国内目前还没有一种PROFIBUS产品经过认证,Micro-Dp通讯芯片是北京微硬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历时三年全力打造的一款易用型PROFIBUS芯片。该芯片集成了PROFIBUS通讯接口,用户只需通过串口TTL或CAN通讯,即可实现PROFIBUS通讯。

现场总线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组态王软件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组态王软件的结构 2、了解工程的建立过程 3、熟悉组态王软件动画的建立 二.实验内容 安装组态王软件,建立一个新工程,学习动画的建立。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计算机 四.实验原理 组态王软件是一种通用的工业监控软件,它融合过程控制设计、现场操作以及工厂资源管理于一体,将一个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系统和应用信息交流汇集在一起,实现最优化管理。它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NT/2000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在企业网络的所有层次的各个位置上都可以及时得获得系统的实时信息。采用组态王软件开发工业监控工程,可以极大地增强用户控制鞥里、提高工厂的生产力和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成本及原材料的消耗。它适用于单一设备的生产运营管理和故障诊断,到网络结构分布式大型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 组态王软件结构由工程管理器、工程浏览器及运行系统三部分构成。 工程管理器:工程管理器用于新工程的创建和已有工程的管理,对已有工程进行搜索、添加、备份、恢复以及实现数据词典的导入和导出等工程。 工程浏览器:工程浏览器是一个工程开发设计工具,用于创建监控画面、监控的设备及相关变量、动画链接、命令语言以及设定运行系统配置等的系统组态工具。 运行系统:工程运行界面。从采集设备中获得通讯数据,并依据工程浏览器的动画设计显示动态画面,实现人与控制设备的交互操作。 五.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安装组态王软件 2、熟悉组态王软件的界面 3、创建新工程。 创建新工程的的一般过程如下: 1、建立组态王新工程; 2、创建组态画面; 3、定义IO设备;

4、构造数据库; 5、建立动画连接; 6、运行和调试。 请按照如上步骤,建立图1所示的动态显示画面。 图1 动画演示 说明:图中数字表示物料当前的液位,处于动态变化过程。

dcs及现场总线技术总结

dcs及现场总线技术总结 篇一:dcS技术和现场总线 dcS技术和现场总线 dcS及现场总线技术是由计算机、信号处理、测量控制、网络通信和人机接口等技术综合产生的一门应用技术。 dcS即所谓分布式控制系统,或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199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dcS系统式一类满足大型工业生产和日益复杂的过程控制要求,从综合自动化角度出发,按功能集散,管理集中的原则构思,具有高度可靠性指标,将微处理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相结合,用于采集、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的综合控制系统。 生产发展的需要,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最早的基于大型机的直接数字控制技术即ddc技术,集中管理,集中控制,这些都促进了dcS技术的发展。dcS具有如下特点: 1.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2.分级递阶结构。 3.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4.丰富的功能软件包。 5.强有力友好的操作界面。

6.高可靠性的技术。 dcS自70年代问世以来,很多公司各自推出了不同设计、风格各异的即使是同一厂家,其早期产品和近期产品也有不少的差异。但是,尽管种种的dcS千差万别,其核心却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其归纳为“三点一线”式的结构。“一线”是指dcS的骨架计算机网络,“三点”则是指连接在网络上的3个不同类型的节点。这3种不同类型的节点是:面向被控制过程现场的i/o控制站;面向操作人员的控制站;面向dcS监督管理人员的工程师站。dcS主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下: 1.dcS的系统网络SnET 用于dcS的计算机网络很多方面的要求不同于通用的计算机网络。它是一个实时网络,也就是说,网络需要根据现场通信的实时性的要求,在确定的时限内完成信息的传送。 2.现场i/o控制站 现场i/o控制站是完成对过程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dc)的网络节点。 3.操作员站 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oi-operatorinterface)或(mmi-manmachine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就是为系统的运行操作人员提供人机界面,使操作员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现场的运行状态、各种运行参数的当前值、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等。

工业常用总线总结

目录 INTERBUS系统用总线 ----------------------------------------------------------------------2 PROFIBUS-DP/FMS总线 -------------------------------------------------------------------2 CAN系统用总线 ------------------------------------------------------------------------------2 AS INTERFACE系统用总线-----------------------------------------------------------------3 DEVICE NET系统用总线--------------------------------------------------------------------3 EIB(EUROPE INSTALLATION BUS)用总线电缆 ----------------------------------------4 1553B总线 ------------------------------------------------------------------------------------4 MIC总线----------------------------------------------------------------------------------------4 VXI总线(我国军用) ----------------------------------------------------------------------5 LXI总线技术 ----------------------------------------------------------------------------------5 PXI总线 ----------------------------------------------------------------------------------------6

现场总线课程总结报告

现场总线课程总结报告 尊敬的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我是某某某学校的一名教师,近日我参加了某某培训机构举办的现场总线课程,今天我就此进行一次总结报告。 本次现场总线课程是为期三天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现场总线概述、现场总线设备与技术原理、现场总线通信协议、现场总线应用与实践等。课程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相结合,循序渐进、系统全面,使我对现场总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课程中的现场总线概述部分帮助我对现场总线的背景、发展历程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了解到现场总线技术是为了解决过去工业现场控制系统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与传统的点对点连接方式相比,现场总线通过串行通信的方式实现了设备之间的连接,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学习了现场总线设备与技术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我了解到现场总线设备包括现场总线主站和现场总线从站,主站负责管理和控制从站,从站则完成具体的数据采集和操作任务。学习了现场总线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于我理解现场总线的工作机制和常见问题的排查修复有了很大的帮助。 随后的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现场总线通信协议。现场总线通信协议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四个层

次,通过学习这四个层次的各种协议和规范,我对现场总线的通信流程和机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学习了常用的现场总线协议,如Profibus、Modbus、CAN等,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今后实际工作提供了很多参考。 最后,课程中的现场总线应用与实践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操操作,我更具体地了解了现场总线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现场总线凭借其高效的通信能力和灵活的拓扑结构,在工业生产和设备监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通过模拟实际案例中的问题,学习了如何配置和调试现场总线系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现场总线课程的学习,我对现场总线这一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将把所学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场总线技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感谢某某培训机构的举办此次现场总线课程,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感谢学校的支持,使我能够参加此次培训。我会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STM32的CAN现场总线应用总结

STM32的CAN现场总线应用总结 CAN现场总线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其接口端口映射、初始化及数据的发送、接收。 STM32中的CAN物理引脚可以设置成三种:默认模式、重定义地址1模式、重定义地址2模式。 CAN信号可以被映射到端口A、端口B或端口D上,如下表所示,对于端口D,在36、48和64脚的封装上没有重映射功能。 重映射不适用于36脚的封装 当PD0和PD1没有被重映射到OSC_IN和OSC_OUT时,重映射功能只适用于100脚和144脚的封装上 ---------------------------------------------------------------------------------------------------------------------- 默认模式 /* Configure CAN pin: RX */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1;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PU; GPIO_Init(GPIO_CAN_Key, &GPIO_InitStructure); /* Configure CAN pin: TX */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2;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 重定义地址1模式 /* Configure CAN pin: RX */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8;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PU; GPIO_Init(GPIO_CAN_Key, &GPIO_InitStructure); /* Configure CAN pin: TX */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GPIO_CAN_Key, &GPIO_InitStructure); /*Configure CAN Remap 重映射*/ GPIO_PinRemapConfig(GPIO_Remap1_CAN,ENABLE);

CAN总线心得总结(不可多得)

CAN总线学习心得:zlg关于can帖子汇总 SJA1000的常用标准波特率设置,为什么基本上都是单次采样?即使是低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既然TSEG1的设置周期都很大,比如都大于10了,为什么不让他采样三次呢?答:是不好理解,但那是CiA推荐的值。 用51系列芯片和两个SJA1000接口还要外扩一个RAM,请问51的ALE能否同时与三个芯片的ALE管脚相连(地址不同)? 有哪位高手做过双SJA1000冗余的请指教 答:能同时连接。 请问CAN总线在想传输1000m的情况下,最快的速度能到多少呢? 答:50kbps = 1300m。 如果一个网络中只有2个节点,其中一个处于监听模式,另一个节点发送报文会使处于监听模式的节点进入中断吗? 答:能进入接收中断,你自己的试验也可以证明。 想组建一个简单的CAN网络,已经有两个节点,我想问CAN总线如何组建,终端电阻安装在哪里?小弟还没有入门,大虾们指点一下。 答1:直接将节点CANH和CANL连到总线上,终端电阻接在总线两端,大约120欧。答2:推荐北航出版《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研读一下。 请问各位老师:我是一名can总线的新手,我正在做can总线的开发,控制器用sja1000t(我自己两个控制板互通),但我在发送数据后将出现总线关闭,我看到发送错误计数器在不断 增加,直到0xff,最后恢复到0x7f,谢谢各位老师帮我解答这个问题。或者对我给与启发 答1;首先调通单个节点。 答2:这是单节点发送没有成功(或者由于网络中其他节点没有收到帧并在响应场响应);建议参考网站CAN应用方案。 我想请教各位can远程贞有何作用?如何应用?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用到远程贞?谢谢了!答:远程幀的用与不用完全取决你自己的协议,can有远程幀的功能,是可用可不用的! 用网站提供的计算波特率的工具算出的数,12k以上的都正确,无论是自接收还是两个节点通讯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12k以下的数据一个都不能用,两个节点通讯没有成功的,自接收有10k的几个数据成功。我们的项目要求必须在10k以下,最好是5k,但是不成功,

现场总线实验报告-基于PROFIBUS-DP的彩灯控制

山东交通学院 现场总线课程设计 报告书 院(部)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

现场总线课程设计 任务书 题目基于PROFIBUS-DP的彩灯控制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月日至月日共周 指导教师(签字) 主管院长(签字) 2015年11 月11日

目录 1 网络硬件认识 (3) 1.1 PROFIBUS-DP介绍 (3) 1.2 RS485MODDBUS (6) 1.3 PFOINET (7) 2 PROFIBUS-DP PLC通信 (10) 2.1 PROFIBUS-DP与变频器通信控制电机 (10) 3 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 (12) 4 实验结果 (13) 4.1 PROFIBUS-DP PLC通信 (13) 4.2 PROFIBUS-DP与变频器通信控制电机 (13) 5 设计心得 (13) 6 设计总结 (13) 7参考文献 (15)

1 网络硬件认识 1.1 PROFIBUS-DP介绍 PROFIBUS-DP是一种高速、低成本通信,专门用于设备级控制系统与分散式I/O的通信。使用PROFIBUS-DP可取代24V DC或4~20mA信号传输。 1.1.1 PROFIBUS的协议结构 PROFIBUS协议结构是根据ISO7498国际标准,以OSI作为参考模型的。PROFIBUS-DP定义了第1、2层和用户接口。第3到7层未加描述。用户接口规定了用户及系统以及不同设备可调用的应用功能,并详细说明了各种不同PROFIBUS-DP设备的设备行为。 1.1.2 PROFIBUS-DP基本功能 PROFIBUS-DP用于现场设备级的高速数据传送,主站周期地读取从站的输入信息并周期地向从站发送输出信息。总线循环时间必须要比主站(PLC)程序循环时间短。除周期性用户数据传输外,PROFIBUS-DP还提供智能化设备所需的非周期性通信以进行组态、诊断和报警处理。 1.1.3 PROFIBUS-DP基本特征 采用RS-485双绞线、双线电缆或光缆传输,传输速率从9.6kbps 到12Mbps。各主站间令牌传递,主站与从站间为主-从传送。支持单

现场总线实验

现场总线实验 在Controx2000组态软件的平台上,用脚本语言开发仿真PLC的功能的单元,由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组成代表下位计算机的模块,便可以用内存变量对其进行监控,对学生学习组态软件的编程有帮助。同时也可用在实际系统开发中,有利于提高所开发系统的正确性。 实验一利用PLC控制电机转动 1、实验题目:利用PLC控制电机转动 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PLC,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工作原理。 3、实验要求:对PLC编程控制电机的正向转动,反向转动和停止。 4、实验讲解: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选择的是日本欧姆龙公司的型号为CPM1A的PLC,点数 为20点,12个输入点,地址为00000~00011;8个输出点,地址为01000~01007。观察实验箱的PLC,在PLC的两侧分布有两排指示灯一侧8个代表输出,一侧12个代表输入,对哪个输入输出操作指示灯就会亮。PLC中间还有四个指示灯,分别是“POW”电源指示灯接通电源就会亮;“RUN”当PLC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指示灯就会亮;“ERROR” 是错误指示灯,当灯闪烁时说明PLC检查出操作员的错误操作,但是不影响程序的运行,改正后灯就会灭;当灯一直亮的时候,PLC内部出现错误,停止程序的运行,这可能是程序的问题也可能是硬件的问题,如果是程序的问题改正程序或重新载入一个正确的程序灯就会灭。如果是硬件的问题无论怎么操作灯都是亮的就必须进行硬件维修。“COM” 是PLC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指示灯,当向PLC内写程序或进行数据传输时灯会亮。 PLC外接了一个实验箱,该实验是对电机模块进行控制,电机带动一个转盘转动。 该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如果给电机的正传和反转两个状态附值。如图1真值表所示: 图1:控制电机正反转真值表 要想让电机正转只要正转输出为1反转输出为0,要想要电机反转正传输出和反转输出必须都为1。也就是说反转必须建立在正转的基础上,不能一开始就反转,要想启动反转必须先启动正转。 图2:PLC梯形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