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的教训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的教训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的教训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的教训

(金融保险)金融危机的教

作者:《纽约客》杂志特约撰稿人约翰?卡西迪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2010-03-18 俩年前的3月14日,美国财长汉克?保尔森(HankPaulson)打电话给贝尔斯登(BearSt earns)首席执行官艾伦?施瓦茨(AlanSchwartz),告诉他已经无计可施了。"艾伦,你们当下得靠政府了,"他说。"否则的话,破产就是你们唯壹的选择。"史诗般的信贷危机由此拉开序幕。24个月过去了,人们已汲取到许多代价高昂的教训。

●杠杆是毒药。2008年3月时,贝尔斯登的有形股权资本约为110亿美元,却支撑着3950亿美元的总资产--杠杆比率达到36。几年来,这种不计后果的融资让贝尔斯登得以实现约33%的利润率和20%的股本回报率;但当市场逆转时,这种做法却让贝尔斯登失去了资本、以及愿意向其提供贷款的机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同样的故事又在其它数十家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上演。

去年,20国集团(G20)同意提高资本金比率要求,但它们迄今仍未发布相关数字。从正式的角度来说,"巴塞尔守护神"--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CommitteeonBankingSup ervision)--在行使着职能。从非正式的角度来说,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TimGeithner)对最高杠杆比率心中有数。最终发布的相关数字将表明,有关当局到底有多认真地阻止未来的崩盘。

●嘎嘎叫的是鸭子;借入短期资金、贷出(或投出)长期资金的是银行。从公认的角度来说,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是投资机构;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Mutual)是储贷银行;美国国际集团(AIG)是保险X公司;通用汽车金融服务X公司(GMAC)和通用电气金融服务X公司(GECapital)是工业企业的子X公司;ReserveFund是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但实际上,上述这些机构全都在发放资金或准货币,且在积累流动性不佳的资产。它们全都

易受债权人挤兑的影响,因此监管机构应该把它们这类机构全都视为银行。如果不能遵守这壹原则,就将导致监管套利和更多的崩盘。

●市场且非总是有效。有必要重申这壹教训吗?恐怕是的。几年来,自由市场理念已展示出自我复活的神奇能力。总是会有强大的利益集团热衷于用亚当?斯密(AdamSmith)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Hayek)的激励性语句来掩饰它们的自私目的。

●大银行就像核电站。它们提供着有价值的服务,比如把资本从储户输送到企业家手中。偶尔,它们也会崩盘,对其它经济领域造成破坏,且迫使政府拿出巨额纳税人资金来收拾残局。

回首往事,解决这壹问题的办法是显而易见的:加强监管以减少崩盘可能性,针对金融机构征收"污染税"以弥补崩盘带来的损失。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日前就提议征收此类税收,戈登?布朗(GordonBrown)则主动承担起把上述提议转化为全球倡议的责任。这壹次,壹个好的想法似乎有望取得进展。发明"负外部性"概念的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皮古(ArthurCecilPigou),肯定在天堂的某个地方露出了笑容。

●统计模型就好像是比基尼泳衣:露出来的部分令人想入非非,但藏起来的部分才是关键。纽约巴鲁学院(BaruchCollege)的已故(且政治上不正确的)教授亚伦?莱文斯坦(AaronLe venstein)也说过这句话。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比基尼是以"风险价值"模型的形式出现的--该模型假定投资者(和抵押贷款持有者)就像是热罐子里四处随机碰撞的大量分子。这些奇妙的数学模型有壹个迷人之处:当你不需要它们时,它们非常管用;而当你需要它们时,它们就屁用不管了。

●白哲特(Bagehot)和凯恩斯(Keynes)都是正确的。在金融危机期间,央行所扮演的角色是在其它机构不愿放贷时放贷。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必须推动需求。通过运用这些真理,从华盛顿到法兰克福再到北京的各国当局,阻止了此次大衰退(GreatRecession)演变为另壹场大萧条(GreatDepression)。

●寻租且不创造财富。金融企业所赚的壹部分钱,是由从其它群体转来的经济租金构成的。这些群体包括投资于积极管理型基金的投资者、被私人股本集团收购企业的员工,以及最终为过度冒险行为买单的纳税人。英国各银行在2008-09年遭受的损失,抹去了该国银行业在2001年至2007年创造的壹半左右的经济增加值(工资、薪金和毛利润)。

●壹百年前,英国进步思想家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JohnAtkinsonHobson)和霍布豪斯(L.T.Hobhouse)辩称,许多财富在壹定程度上是由社会创造的,这就为国家把其中壹部分财富重新分配给养老金和医疗计划提供了理由。而对于现代金融,新自由派的说法则更加正确。不仅银行家所创造的部分"利润"要依赖政府提供的隐性担保,他们用来冒险的许多资金也是属于他人的。

鉴于其强大的游说力量,金融业仍可能阻止政府出台针对其活动的某些限制。但同时银行家也不应再主张,对花旗集团(Citigroup)有利的就是对美国有利的,或者对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有利的就是对英国有利的。别再摆出壹副义正词严的样子了。

本文作者是《纽约客》(TheNewYorker)特约撰稿人,著有《市场为何失效》(HowMa rketsFail)壹书

译者/君悦

英国金融时报2010/03/18

【200亿元财政搅动转基因水稻商业“神经”】

时间:2010年1月19日来源:中国运营报

摘要:相关种子、玉米X公司早就热潮涌动。2009年11月27日之前的11月23日,中国第三大种子生产商——奥瑞金X公司的纳斯达克股价涨了壹倍。而有“转基因水稻第壹股”美誉的丰乐种业2009年12月2日强势封住涨停,短短壹周丰乐种业涨幅高达23%。

壹切似乎都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但逐利的资本永远嗅觉灵敏。

相关种子、玉米X公司早就热潮涌动。2009年11月27日之前的11月23日,中国第三大种子生产商——奥瑞金X公司的纳斯达克股价涨了壹倍。而有“转基因水稻第壹股”美誉的丰乐种业2009年12月2日强势封住涨停,短短壹周丰乐种业涨幅高达23%。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五年前率先发出信号的同样是股市。

2004年12月2日,丰乐种业涨停。媒体顺藤摸瓜,发现农业部壹天前刚刚结束了壹场专家论证会,这引发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第壹次大规模争议。

考虑到中国是世界上第壹个批准转基因作物作为主粮的国家,所以奥瑞金们的兴奋能够理解。

200亿元的研发“饭碗”

据悉,此次农业部所批复的俩种转基因水稻,均为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及其团队成员共同研发。华中农业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于女士告诉记者,此次华中农业大学所获得的俩项证书,

分别是“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转基因抗虫水稻汕优63”在湖北省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有效期五年。而早在2005年,张启发团队即向农业部提交过BT(苏云金芽孢杆菌,壹种土壤细菌)毒蛋白基因的抗水稻螟虫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申请。

黄大告诉《中国运营报》记者,自2004年起,中国就有三种转基因水稻壹直在等待批准上市。

如黄大所言,这几年转基因水稻早已是主流生物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而推动其发展的关键事件有俩个。壹是2005年由16位院士和其他专家起草的《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转交到国务院领导手中。该报告认为转基因水稻已经完成商业化生产所需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试验环节,未发现存在安全性风险,具备了区域性商业化生产的条件,应迅速批准商业化生产。

另壹则是2008年7月9日,壹项名为“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的课题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原则通过。此项目的投入高达200亿元。后者直接搅动了“商业”神经。

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薛达元直言:“涉及200多亿元的资金,搁在哪个部门,哪个部门至少解决了未来十年的吃饭问题。而且转基因是‘金种子’,壹旦市场化落地生根,对生物X公司就是滚滚财源。”

商业化种植所预期带来的利益早已让各方觊觎。薛达元回忆,自己参加“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立项论证会时,反对的没几个人。“因为参加立项的大部分是转基因的研究专家,和他们的利益挂在壹起,200多亿元的资金啊!”

发出反对声音后,薛达元再未被邀请。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技开发中心主任吴燕民曾对媒体表示:“和国外相比,由于国内很多专家为壹己利益考虑,导致大家对科研部门的研究经费申请意见比较大,对此大家心知肚明。当下,这个利益集团形成了壹种风气、壹种规则。科研部门、政府部门和企业,三大集团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能够说是非常牢固了……这也正是影响国内科技创新、转基因技术研发进程缓慢的症结所在。”

绿色和平组织食品和农业项目主任方立峰则告诉《中国运营报》记者,早在2005年,绿色和平就曾在位于湖南省怀化市的湖南省中稻区域试验田发现,在农业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基因水稻正被非法冒充为常规杂交水稻进行田间试验且已申请品种审定,试图获取商业化种植资格。

这壹点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和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才宏伟处得到证实。他告诉《中国运营报》记者,在中国民间,转基因水稻被普遍在田间种植已是半公开的秘密。“有的科学家背后就有自己的种子X公司,他们把产品直接放到自己X公司里去卖,盈利都是自己的。”

但黄大认为,不应以偏概全,“大部分的科学家仍是好的。”

产权:大棒而非胡萝卜

2010年1月6日,此次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获得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壹改低调公开宣布:“转基因水稻最迟5年内走上中国人的餐桌。”

黄大向记者介绍,转基因水稻要想商业化要走三关,最难过的壹道坎儿就是此次华中农业大学拿到的安全证书。这关过去后,说明你的种子安全性没问题,但接下来仍要经过进壹

步的程序——品种审定。每育成壹种品种,都要经过农业部种植业司管理委员会、省级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通过后,仍要获得种子的生产许可证和运营许可证。因为种子要转到X公司售卖,必须要申请这俩个证。这三关走过了,转基因水稻就才可进入大面积种植。黄判断,这个过程至少仍要俩三年。

但薛达元认为,虽然这次只批准在湖北地区种植,“但农民的种子流通很快,其他地区马上就会流通起来”。

争论且没有停止。安全获批后,当下的矛盾又转移到了“转基因水稻能不能产业化”上。

包括绿色和平在内的壹些国际组织和专家对中国是否真正拥有这些“新基因”的自主知识产权表示疑问。

绿色和平的调查资料显示,许多用于开发转基因作物的标准方法、技术和遗传因子的专利,都被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大X公司手中。从1999年到2008年有29项转基因Bt作物获得专利授权,美国转基因生物巨头孟山都X公司拥有其中9项。绿色和平组织认为,中国壹旦通过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国外专利持有人所收取的“技术费”将很快转嫁到中国农民身上。

以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为例,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贾士荣是该基因的发明者。但有媒体曾经报道,贾士荣是通过在美国的合作伙伴,征得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同意来使用这种基因。他在美国的研究伙伴是位于加州的国际热带农业和生物技术实验室。绿色和平的调查显示,这个实验室的主要目标就是将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和销售,孟山都X公司正是该实验室的重要伙伴。

黄大表示,此次批准的三个安全证书品种决不涉及国外专利;但薛达元反驳,外国人主张“专利要约”。当下研究没问题,将来商业化了什么都得从头说。

曾参和转BT基因水稻研发、现定居美国的成雄鹰曾对媒体表示:“那些西方的专利所有者,目前他们都保持沉默,可能在等待适当的时机,以便开出他们的条件。”

如前文所提,全球第壹大种子X公司孟山都在中国的野心就让各界相当不安。当前,该X公司在“试水”中国种子市场且取得初步成功后,外资种子已开始向我国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扩张速度明显加快。而之前,孟山都在巴西、阿根廷让农户使用孟山都的大豆种子,再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向使用了转基因大豆种子的阿根廷农民收取“仿制费”。

而早在2008年,孟山都就曾拜会农业部,就加强转基因生物技术方面的合作进行商讨。过后孟山都单方面发表消息称“开发转基因,农业部欲联手孟山都”。

“政府不可能跟X公司合作,农业部作为执行部门也根本无法作主。”黄大告诉《中国运营报》记者,政府等各界都有共识,如孟山都这样的X公司,绝对不会把核心技术给你;和它合作,仍需要拿出市场作交换条件。中国政府不可能和他们协议从事转基因生产。这关系到粮食安全。

“表面上你得到了好处,但实际上核心技术都在他们手里。60%~70%的利益他们都要抽走”。黄说,“大豆就是深刻的教训。当时国家也想把转基因大豆挡在外面,设立‘绿色壁垒’,但国外强大的生物X公司用低价、高质量等手段冲垮了这些屏障,如今转基因大豆的技术、专利、定价权都在别人手上。”

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

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0-01-20T14:30:02.793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下供稿作者:龙恒勇 [导读] 近几年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垄断资本盈利的需要,创新了许多金融产品,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 龙恒勇(贵州省中共黔南州委党校讲师558001) [摘要]透过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表面现象,笔者力图对与之相关的社会发展规律、经济伦理、危机管理、和谐世界建设四个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关键词]金融危机哲学反思社会发展规律经济伦理危机管理和谐世界 2008年发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各国纷纷放松经济政策以增强市场信心,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同时搭建合作平台以共同应对这场危机。探究这场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影响、应对之策及其启示成为时下的热点问题。透过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表面现象,笔者力图对与之相关的四个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一、社会发展规律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马克思的《资本论》再度成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畅销书,这说明了这部伟大著作所阐述的真知灼见在今天仍然具有说服力。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事后,人们纷纷探究其产生根源。其实,马克思对此早已作出科学结论: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内部一切冲突和失衡的根源。 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商品内在矛盾的演绎作为逻辑起点,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的客观的基本事实:资本的扩张和控制涉及一切领域。受竞争压力和追逐利润的动机所驱使,资本的本性通过人格化的力量得以体现并努力保持资本的运动状态。强化这种运动趋势以突破某种程度的临界点,势必导致垄断取代自由竞争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显而易见,这次金融危机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和预言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资本是剥削活劳动的工具,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贪婪和冒险是其本性。这种本性之所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可以追溯到生产社会化的无条件要求和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化的顽固坚持所形成的根本性矛盾,换言之,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资本家追求利润的狭隘目标的冲突不断加深。对此,这次金融危机作了进一步的生动诠释和昭示。尽管当今的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进行了一些局部的调整,但是它无法从长期的角度有效地调整生产与消费的冲突,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的命运。20世纪曾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明确提出需求创造供给、有效需求等理论,他们虽然颠倒了供给决定需求的客观规律,但是在无意之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扩大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资本主义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却收效甚微,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便是明证。近几年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垄断资本盈利的需要,创新了许多金融产品,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一度营造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但其经济泡沫终究破碎。探究其根源,表面上是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虚拟经济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实质上是资本盈利的贪婪本性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导致宏观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的恶果累积以一种极端和强制的方式所进行的能量释放。正是这种实质性的因素支配表面性的因素,并使后者成为一种必然。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局部性调整措施阻挡不了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容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空间日益缩小,社会生产力无限发展的内在要求最终必然要突破资本主义的束缚,资本主义最终让位于高级社会形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最终结局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 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根源及其前途,进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经济伦理问题 经济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对经济发展的规范和价值问题予以哲学考量。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在一个侧面上可以表征为经济伦理的缺失,其所凸显的主要问题是将生产与消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本末倒置。 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进行适度消费,是维系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关系的必要条件。否则,将导致经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倒置是有必然性的,但这种必然不是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永恒存在提供某种可靠的保证,而是蕴含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高级社会形态所替代的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这次金融危机清楚地演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消费的扭曲关系:生产受制于消费,而过度的信贷消费却破坏了生产秩序和生产力的发展。究其实质,这次金融危机仍然是生产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衡的危机,归根结底是生产相对于有效的消费需求能力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实就是经济伦理的危机,从中折射出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的深层次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丧失生产资料,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力的使用权缺乏自主权,进而对劳动成果的分配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劳动的异化决定了消费的异化。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了劳动者的消费活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维持和再造。劳动和消费的异化强化了资本拜物教,而资本的本性不是满足劳动者的消费需要,贪婪和冒险的本性使资本的运动无视实际消费能力的制约。当资本的盲目扩张运动超过一定程度时,实现商品价值的惊险跳跃成为资本家难以逾越的鸿沟,最后只得求助于国家的力量。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资本家的救命稻草,它所累积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增加了以后的危机的破坏力。这一点已经为资本主义危机史所证明。 2008年金融危机所体现的经济伦理缺失还存在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发展。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而不是相反。如果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超前发展,就会引起投机之风盛行、道德风险加剧,给经济增长的后劲埋下隐患。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西方哲学思潮,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人本主义反对科学理性,往往通过非理性的形式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这也就难怪以人本主义为圭皋的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框架中非常突出超前消费和借贷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甚至发展至过度、超量和比例失衡的悖论怪圈之中。实践证明,通过过度的金融创新、虚拟经济发展来实现超前消费的拉动作用是难以持续的。毋庸讳言,产生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复杂的交易模型和高杠杆率的交易模式使得价格机制的联系非常紧密,并且所配置资产的价格的相关性为正,使得预期资产价格的波动率增加,信用链条断裂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一些市场主体甚至是国家主体在金融危机中出现了诚信和信用危机。 经济伦理不是可有可无的,基本道德价值观的严重缺失,不仅阻碍经济发展,而且损害经济发展的人文价值。 三、危机管理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爆发到应对和善后的全过程是危机管理的过程。一个良好的危机管理系统由防范、预警、应急、善后评估、自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一、亚洲金融危机回顾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首先爆发于泰国,而后蔓延到东南亚各国,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日本甚至俄罗斯。 1996年之前,依靠推行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泰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直至1996年,泰国出口增长率突然急速下跌,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国际投资者的恐慌。1997年1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炒家开始通过做空泰铢套利,虽然泰国中央银行对此反应迅速,及时通过美元储备来挽救泰铢,但最终还是因外汇储备不足而失败。7月2日,泰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停止维持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比价,让汇率自由浮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使泰铢在一天之内贬值16%。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密切,泰铢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东南亚各国,印度尼西亚的印尼盾、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纷纷相继大幅贬值,造成很大的金融恐慌,随后金融危机开始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及日本。 二、亚洲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1、实行固定汇率政策,货币定价偏高 固定汇率可以增强国际资本对该国货币的信心,有利于促进短期资本的流入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但同时固定汇率降低了

汇率变化的灵活性,实际币值同固定汇率下的币值往往会出现很大偏差。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币值被高估20%左右,韩国币值被高估10%左右。货币定价偏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推动了进口的增长;同时,从1995年开始美元对日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开始升值,致使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东南亚国家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危机国出现巨大的贸易赤字,引起国际投机者的恐慌,国际投机者开始对该国货币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大量跨国资本流出。 2、金融自由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危机国都不同程度地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降低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同时允许金融机构境外融资。在这些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引导下,国际资本可以轻易进入危机国国内市场。1996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五个亚洲国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印尼)国外融资总量达到了1006亿美元。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国内,而国内却缺乏成熟的金融运行、监管体系,逐渐导致了资本和人力资源整体的不合理分配,当借款国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危机国的外债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容易造成经济恐慌。不合理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3、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危机国普遍实行出口替代战略,通过大量引进国外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其经济具有很强的对

反思金融危机来自美国个人投资者的三个教训

反思金融危机:来自美国个人投资者的三个教训 教训一:房地产的刚性需求论不一定靠谱 国内目前比较流行所谓的房地产刚性需求理论。实际上,在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投资者就因信奉这一理论而在房地产市场上取得过阶段性的丰硕收益。当时,这一理论的几个假设几乎完美无缺:(1)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婴儿潮”一代开始退休,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仅要保留现有居所,还要在美国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区购买过冬专用房;(2)来自全球的技术和投资新移民不断涌入美国,这些新移民既有强烈的购房意愿,也有充分的财务能力;(3)国内外投资者对美国房地产的配置偏好继续走强;(4)长期利率水平徘徊在历史低位,可以吸引更多的首次置业者实现“美国梦”;(5)美国各州对新房地产项目实行苛刻的环保审核和动工许可制度导致供应增长缓慢等等。 正是有了这些“刚性需求”因素的支持,美国居民房地产市场在2006年年中见顶以前一直呈现出稳步上涨的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每年完工的新房数量也随之稳步攀升,导致供给实际上同步增加了(图1)。 图11989年以来美国年度新屋完工数 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局Bureau) 当市场开始掉头向下时,潜在购房者驻足观望,市场上不断增加的供给就显现出来了。同时,因按揭贷款违约而被银行收回的房屋只通过拍卖的方式出售,由于这一市场参与者的群体较小,拍卖过程短促,卖出的价格通常都不理想。每一笔未必理想的房地产交易价格都会通过产权登记过户机构及时成为公开信息,一旦通过拍卖形成的低成交价格被公开,市场就会形成一种“房价在下跌”的感性认知,并促使潜在买家下调出价或者心理预期价格,给房价带来进一步下跌的压力,市场如此则掉入了一个“房价下跌-止赎率上升-房价再下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借鉴

内容摘要:文章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回顾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并认为资本大进大出引起泡沫的生成与破灭是包括东南亚金融危机在内的危机发生普遍机制。我国应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密切关注国际资本走向,掌握好恰当的改革顺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处理好金融自由化、开放与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 2007年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对危机的回顾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促使了深刻的反思,最后的结果包括加大外汇储备的积累力度,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建设,推动IMF机构的改革以及亚洲金融的合作等。 更为重要的是,前些年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世界流动性充足,大量游资在世界各地寻找投资机会。近期,这些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高利率,开始回收流动性。随着流动性的收紧,特别是美国次级债风波引起了大家信心的波动,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加大。从国内来看,一方面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浓厚,外汇资金大量流入,人民银行虽进行了对冲,但国内流动性仍过剩。当前消费价格还处于较低水平,但各类资产价格上涨较快,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存在过度繁荣的苗头。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处于各项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金融管制放松、自由化与审慎性监管同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在存在升值预期环境下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这些政策搭配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人们预期的改变,导致资金大规模流出,或者导致金融机构竞争加剧,被迫扩张,引起信贷膨胀,埋伏金融隐患。 为此,需要认真总结包括东南亚金融危机在内的世界各国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统筹考虑当前我国各项改革及政策的实施,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大力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2008年至今的金融风暴危害 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信贷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趋势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而这次著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

读《华尔街》有感—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

读《华尔街》有感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

2010年11月30日 《华尔街》一书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华尔街,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从美国诞生的第一天起,华尔街就注定将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地方。当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里换取曼哈顿的土地所有权时,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的那一片荒芜之地能够发展成为现在寸土寸金的国际金融中心,曾经为了抵御印度安土著的进攻而修建的那堵墙——华尔街,现在早已发展成为了全世界最受瞩目的地方。华尔街见证了美国资本市场两百多年来的发展史,见证了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全过程。尤其是近一百多年以来,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经历了金融市场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每一次的金融风暴总能带给人们惨痛的教训,当然这次近八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不例外。 此次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至2008年成为了席卷整个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之后又迅速蔓延,最终演变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而在去年开始,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接替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成为了全球的焦点。在本质上,华尔街是一种复杂而有效的货币资本博弈机制,它是现代美国和世界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投资融资平台和经济权力中心。它的基础是自利、公平、信用、效率以及规则制度保证,而眼下它让人看到的面目则更多是贪婪、失信、失效和失败。 2007 年华尔街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9月14日,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9月15日,有着158 年辉煌历史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9月21日,美国最大的两家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 华尔街投行神话彻底终结,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引发了更广泛的经济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等华尔街投资银行最终难逃此劫,其终极问题就在于投资银行所扮演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裁判,以

金融危机的三个教训:市场韧性至关重要

金融危机的三个教训:市场韧性至关重要 英国央行的Dave Ramsden谈到适应力,他认为,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三个教训:第一,过去并不总是未来的好向导;第二,恢复力不仅仅是对狭隘的经济周期做出反应;第三,这项政策需要为意外情况做好准备。他认为,英国央行的退欧策略一直受到上述三个教训的指导。 1介绍 很高兴来到因弗内斯,今天早上能在这里演讲。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关于适应力。谷歌给出的弹性的第一个定义是“快速从困难中恢复的能力;韧性”。在因弗内斯,我似乎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一点上,因为苏格兰本身就是一个以坚韧著称的国家。罗伯特布鲁斯是由一只蜘蛛教他恢复力的。苏格兰的山脉是地质弹性的缩影,并测试了步行者和登山者的身体弹性。苏格兰经济经历了一些艰难时期,但在金融危机期间表现出了相对的韧性,苏格兰陆上GDP的降幅远小于英国整体GDP的降幅。甚至连尼斯湖水怪的存在也被证明对持续的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适应力。 最近你经常听到“弹性”这个词(见图1)。随着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富有挑战性,心理弹性被誉为一种美德。随着全球应

对气候变化的威胁,生态恢复能力正变得越来越突出。作为负责市场和银行业务的副行长,我最近谈到了世行业务弹性的重要性。 今天我想重点讲的是经济弹性,我指的是一个经济体承受并从意外困难中复苏的能力,即经济学家所说的“冲击”。这与我所在的两个世行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和金融政策委员会(FPC)——特别相关。 经济弹性是我在2007年成为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时第一次真正感兴趣的话题。在这一点上,英国经济已经连续增长了15年,这段时期的特征是稳健的增长、不断下降的失业率以及低而稳定的通胀。其他发达经济体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包括英国在内的经济学家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是,是什么解释了这种模式。这仅仅是运气好吗?与过去几十年相比,美国经济受到的意外冲击是少了还是少了?还是更多地取决于良好的判断——现在的经济,包括由于政策的改善,在冲击真正发生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冲击? 经合组织(OECD)和英国财政部的分析师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观察这些图表(图2和图3)。这些数据试图量化不同国家在特定时期对GDP的冲击程度。它们显示了对七国集团(G7)经济体在危机前、危机前十年和危机前十年的上半年

金融毕业论文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 国金融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 的。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 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 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 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 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 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资本市场的运 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0-02-06T11:45:40.310Z 来源:作者:韦耀莹 [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问题所在以及与中国的比较,总结未来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基于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制的比较 韦耀莹 (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系530003)【摘要】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普遍受到了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经受这次危机的过程中都暴露出了很多相似或者不同问题,即使是不同的问题,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中肯能会遇到的,因此积极借鉴其他各国经验和教训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问题所在以及与中国的比较,总结未来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资本账户;汇率Reflection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Based on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System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ei Yao-xin 【Abstract】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generally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experiencing the course of this crisis have exposed a lot of similar or different problems, even if the problem is different may also be pertinen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face, so the positiv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other countries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nd variou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here the problem lie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China, summed u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capital account; exchange rate新兴市场国家是指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机制和经济法规完善程度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是,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已经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1金融危机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困境 当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资金会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撤离,包括东盟、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股市大幅波动、对外贸易逆差增大、外资出逃等方面。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西方国家的流动资金在危机时纷纷脱逃,返回本国救市,这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与汇率的大幅波动。在2008年下半年道琼斯指数跌破10000点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者对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加剧,主要股市全线下跌,其中一些股指跌至近年来新低。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股市,仅在2008年9月一个月内下跌将近30%,韩元贬值程度超过20%。“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和巴西,股市2008全年跌幅都超过40%甚至高达60%,而俄罗斯的股市则停止交易。MSCI新兴亚洲市场指数也一路下滑,由9月12日的327点跌为10月23日的216点,下跌幅度达34% 。 金融危机还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贸易。从2007到2008年的新兴市场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对外进出口额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减小,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韩国受到影响最大,颠覆以往顺差状况。2008年上半年有5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至同年8月其逆差额达到26.8亿美元。而印度贸易逆差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8月份逆差已达109.7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翻一番。 外资的出逃也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了困境。大量的外资进入助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股市虚高。而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和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了担忧,这也引起了部分资本外流。而随着通货膨胀及汇率贬值的出现,大量外资的出逃又把股市推向了低股。比如越南、韩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阿根廷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一改此前资本流入、货币升值的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以中国为例,2008年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仅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外贸顺差(293亿美元)和FDI (66.42亿美元)之和,为2008年以来单月最低规模。而路透社的统计显示,除中国外的亚洲国家,2008年9月份外汇储备锐减至24600亿美元,减少203.3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均有所减少,其中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缩减最多,达到129亿美元。韩国和印度分别减少35.3亿美元和34.9亿美元。而据花旗集团判断,从2008年初至11月,印度的投资外流总额已达到87亿美元。2新兴市场国家的通病 2.1新兴市场国家的内忧外患: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前,新兴市场国家大多国内状况良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并且也不存在失业和汇率波动等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不成熟,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一直以来存在着其他内在和外在的隐患,这些在金融爆发后也凸显出来。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最致命的问题是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普遍都大范围甚至全面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这些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直接原因则是为了迎合国内主要的财团与国际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需要,因为政府本身就代表他们利益的代表者,比如韩国、越南。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造成了大量国外的资本在短时间内就进入到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与金融市场中,同时造成了以美元等货币计值的短期外债增加,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其次,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显现出了弊端。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出口贸易扮演着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造成大量贸易逆差或者出口贸易受阻,那么本国经济将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而产生紊乱。东南亚各国(地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普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由于美元走强,使其主要对美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而主要对日本的进口快速增长,以至于国际收支平衡进一步失去控制,形成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如1996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例分别为:泰国10.2%,马来西亚6.3%,印度尼西亚5%,菲律宾3.1%。经济的脆弱性由此可见一斑。 再者,美元本位的汇率制度为新兴市场国家抵御危机制造了困难。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实行的是低频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国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一、亚洲金融危机回顾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首先爆发于泰国,而后蔓延到东南亚各国,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日本甚至俄罗斯。 1996年之前,依靠推行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泰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直至1996年,泰国出口增长率突然急速下跌,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国际投资者的恐慌。1997年1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炒家开始通过做空泰铢套利,虽然泰国中央银行对此反应迅速,及时通过美元储备来挽救泰铢,但最终还是因外汇储备不足而失败。7月2日,泰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停止维持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比价,让汇率自由浮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使泰铢在一天之内贬值16%。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密切,泰铢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东南亚各国,印度尼西亚的印尼盾、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纷纷相继大幅贬值,造成很大的金融恐慌,随后金融危机开始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及日本。 二、亚洲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1、实行固定汇率政策,货币定价偏高 固定汇率可以增强国际资本对该国货币的信心,有利于促进短期资本的流入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但同时固定汇率降

低了汇率变化的灵活性,实际币值同固定汇率下的币值往往会出现很大偏差。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币值被高估20%左右,韩国币值被高估10%左右。货币定价偏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推动了进口的增长;同时,从1995年开始美元对日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开始升值,致使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东南亚国家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危机国出现巨大的贸易赤字,引起国际投机者的恐慌,国际投机者开始对该国货币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大量跨国资本流出。 2、金融自由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危机国都不同程度地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降低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同时允许金融机构境外融资。在这些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引导下,国际资本可以轻易进入危机国国内市场。1996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五个亚洲国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印尼)国外融资总量达到了1006亿美元。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国内,而国内却缺乏成熟的金融运行、监管体系,逐渐导致了资本和人力资源整体的不合理分配,当借款国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危机国的外债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容易造成经济恐慌。不合理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3、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国际金融危机论文(国际金融危机_论文)全球金融危机论文全球金融危机成因、特点和反思

全球金融危机:成因、特点和反思 [摘要]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系统全面地总结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比较分析了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并从经济波动、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等方面反思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2008年,世界遭遇了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和最具破坏性的全球金融危机,直至现在危机仍未全面结束。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和机构已开始对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进行研究。Reinhart和Rogoff(2008a,2008b, 2009)构建了包括66个国家、时间跨越800年的金融危机数据库,他们认为每次金融危机虽然都有各自的特性,但都与资产价格上涨、债务负担加剧、增长率波动、经常账户赤字等有相当大的关系,并且大多数危机之前都经历过金融自由化过程。Eichengreen和Rourke(2009)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本轮危机中全球股市的下挫和贸易萎缩程度比1929年更加严重,但是应对危机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更加有力。Brun-nermeier(2009)分析了抵押贷款危机放大成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的经济机制,认为这场危机与“经典的银行危机”十分类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更高的证券化程度以及证券化使相互链接的债务网更加不透明。 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稳定课题组(2009)考察了全球失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美元霸权密切相关。在实践中,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实施了监管资产评估计划并提出了金融监管全面改革方案,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发表了《特纳报告》,欧盟委员会发表了《德拉罗西报告》并公布了欧洲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修改了有关交易账户、市场风险、新资本协议等方面的监管规划。但在现有研究中,往往从某一方面对金融危机进行分析,缺乏对本轮金融危机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

马克思哲学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马克思哲学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08人力资源管理2班0 黄飘寒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其扎根的土壤,也是中国历史上实践意识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内在地包括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回答中国所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许多思想观点直接就是对当代世界及其发展的新概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既立足中国国情,又放眼世界。 而美国的金融危机以资本运作的连锁效应向全世界辐射,对中国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必须以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境界,对当代的金融危机进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 美国金融危机的引发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这个现象可以说与美国人的价值观,道德意识和生活方式都密不可分的。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波及全球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危机。这场危机使人们重新思考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重新审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性和反科学性。重新研究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把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也应该重新研究《资本论》,从而发现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建制的历史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

马克思哲学革命展开的基本问题域。 马克思明确指出,“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此推翻了长期以来“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黑格尔)的看法,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基本洞见。这个基本洞见的启示在于找到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它就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运作方式。资本主义经济生活运作方式的深层问题是分工和异化劳动的结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声呼吁,要建立劳动者主导的社会体制,克服资本主义的深层缺陷。 然而,美国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是克服不了的,只有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才能使防范规避危机成为可能。美国金融危机反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也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不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商品经济二重矛盾引发的危机最终是不可救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商品二重性矛盾可能会产生危机,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又决定了危机是可以规避和防范的,一旦发生是可以治理和化解的。 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要从体制层面上防范,又要从制度层面上加强防范。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对金融危机的规避和防范:一是从制度方面,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从制度层面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对私营经济、市场经济、虚拟经济建立规范管理的根本措施。二是从体制方面,坚定不

浅议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摘要】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起了世界金融危机,这场堪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直接导致2009年全球的经济衰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议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 信用扩张、泡沫经济、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并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做简单的陈述,引出从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形成泡沫经济经验教训 前言: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由2007年初夏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随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银行及华盛顿相互银行的破产达到了它的顶峰。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股票市场的急剧动荡, 经济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金融危机已逐渐演变为经济危机。 一、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1.信用扩张 金融市场的信用膨胀肇始于货币的信用化和资本化。货币的初始形态是贵金属,它与实体经济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纸币和信用货币取代了金属货币,这就是货币的信用化过程;而随着股票和债券的出现,货币成为了一种金融投资工具,即所谓的货币的资本化。货币的信用化和资本化是虚拟经济的初始形态,它不再与实体经济存在对应关系,而是信用扩张的结果,具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这时就形成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二元结构。信用扩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好处毋庸多言。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用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包含着巨大的危险。一些事实说明了信用膨胀的严重程度。 从世界经济的格局看,美国的GNP只占世界的25%,但外汇交易中美元占了90%,美国的股值和债券余额占全球50%,这说明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大大超过了其实体经济在全球的地位。信用膨胀的结果是虚拟经济具有巨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而这又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而信用是建立在人们对未来偿付能力的预期上的,它反过来也在不断加强这种预期。值得注意的是,信用膨胀缺乏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高涨时它会把金融资产的价格推得很高,然而一旦人们的预期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信用链条的连锁反应,造成整个信用体系的崩溃,最终使得实体经济也陷于瘫痪。 信用扩张,即信用膨胀,是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进而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面对已经形成甚至有扩大趋势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中央银行正积极行动,希望通过向货币市场提供巨额资金恢复投资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欧洲中央银行8月9日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的资金。8月10日,欧洲中央银行再次宣布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610亿欧元,以缓解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并稳定信贷市场。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于9日向银行系统注入240亿美元资金。日本中央银行8月10日宣布,向日本货币市场注入1万亿日元的资金。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2.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泡沫经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教训 【内容摘要】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等连锁反应,对东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形成原因和过程复杂,给我们带来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危机中我们也可以汲取到很多教训。 【关键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教训 一、亚洲金融危机概述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2日。早在1997年1月开始,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就开始拼命做空泰铢,他们在现货市场上用外资银行借来的钱抛售泰铢,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泰铢对美元的期货合同。泰国政府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最终败下阵来。7月2日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当日泰铢就狂跌20%,在泰铢率先贬值的冲击下,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以及印尼盾等都纷纷步入贬值的大流之中。随之而来的惊恐气氛造成了大量资金撤离东南亚各国,这又反过来加剧了货币贬值的压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场危机随后又从东南亚各国波及到了台湾、新加坡、香港、韩国、日本甚至俄罗斯。直至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本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复杂,对东亚经济乃至全球发展造成了长远的不利影响。 二、亚洲金融危机原因 本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复杂,综合国内外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 三、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例如,泰国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居前的20家企业集团中已有4家破产,日本则有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亏损和破产倒闭,信用等级普遍下降。泰国发生危机一年后,

东亚奇迹的教训与反思

东亚奇迹的教训与反思 莫倩云1 摘要:东亚8个经济体只用了三十年就完成了工业化,这期间他们经济的高速增长,让世界感到大惑不解,被称为东亚奇迹。这个奇迹依托的是亚洲人高储蓄和努力工作的价值观,及良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对基础教育的高投入、出口导向战略、低通货膨胀率、合理的政府干预等。东亚奇迹的本质则是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投入。如果不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而给人民提供自由的空间,有助于促使生产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东亚奇迹亚洲价值观要素增长模型 一、东亚经济增长的奇迹 欧洲国家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拉丁美洲也历经了二战前后90多年缓慢的工业化。当东亚国家只用了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短短三十年时间就完成了社会的工业化和人的工业化。 这三十年间,香港、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及泰国这8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5.5%,比东亚其他国家快2倍,比拉丁美洲快3倍。2这些东亚经济体的迅猛增长震惊了世界,被称为东亚奇迹。 他们的起点曾经很低。1960年,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人均GDP 水平分别为7093美元、1110美元、2203美元、3022美元和1012美元,分别相当于当时美国人均GDP水平的50.2%、7.9%、15.6%、21.4%和7.2%。 三十年后,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踏入了中等发达经济体的行列。到2004年,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人均GDP水平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分别达到39195美元、12743美元、23636美元、27597美元和13609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106.5%、34.6%、64.2%、75.0%和37.0%3。他们占世界出口的份额由1965年的9%增加到了1990年的21%。 这一奇迹引发西方发达社会的广泛关注,各派学者围绕亚洲社会和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文化架构对经济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二、亚洲价值观和宏观经济环境 早期的探索者倾向于把东亚的经济飞速增长归因于东西方社会的差异,包括文化方面和宏观经济、政府干预方面,试图找到东亚经济统一的模式,但除了东亚都属于儒家文化圈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之外,政府干预的程度和方式各有千秋,从总体上看,不存在所谓“东亚模式”,但仔细考察,同属儒家文化圈下的东亚各明星确实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