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得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得远古居民

元谋人:①我国最早得人类

②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③时间:距今一百七十万年

④体形特征:有更多猿得特征

⑤生活生产工作:已经会制造工具与知道用火

北京人:①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得山洞里

②时间: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③体形特征:保留了猿得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

④生活生产工作:㈠会使用、工具(敲打石器),用原始工具谋生㈡狩猎㈢采集㈣捕鱼

㈤制衣

⑤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分享成果

山顶洞人:①发现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得洞穴

②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③体形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④生活生产:㈠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与钻孔技术㈡会人工取火㈢采集、狩猎为生

㈣捕鱼㈤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㈥死后要埋葬

⑤社会组织:由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得氏族集体生活,共同劳动,没有贫富贵贱得

区别

第2课原始得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①时间:距今七千年

②发现地点: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

③农耕:水稻④饲养业:家禽

⑤手工业:制作石器、原始乐器、玉器、陶器

⑥居住房屋——杆栏式得房子:㈠原因:气候炎热、潮湿

㈡作用:防水防潮,上住人,下养牲畜

半坡人:①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②发现地点:陕西西安附近得半坡村

③农耕:粟

④饲养业:猪狗等动物

⑤手工业:骨制箭头、鱼叉,纺线,织布,制衣,陶器(彩色)

⑥居住房子——半地穴式房子:气候寒冷干燥,风沙较大,可储藏食物

大汶口人:①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②发现地点:山东大汶口

③手工业:㈠陶器(黑陶、白陶)㈡玉器等精美物品

④社会贫富悬殊分明

第3课华夏之祖

华夏族得形成:炎帝、黄帝在涿鹿大战中打败蚩尤,形成华夏族

黄帝:①人文初祖②建造宫室③制造衣裳④教人们挖井⑤发明舟车⑥妻子嫘祖阀门养蚕缫丝⑦属下发明文字、编出乐谱

尧舜禹得禅让制:征求各部首领得意见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第二单元国家得产生与社会得变革

国家建立者末代君主都城重要人才重大事件或特征

夏禹桀阳城①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

②建立政府机构(就是奴隶主姐姐压迫平民与奴隶得工具),组建军队

③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商汤纣殷伊尹①牧野之战:周武王联合西方与南方得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商纣逃到露台自焚而死,商灭亡,西周建立

西周周武王周幽王镐京姜尚

①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周武王封亲属功臣为诸侯

②国人暴动(西周后期)

第5课灿烂得青铜文明

著名得两件青铜器:①司母戊鼎:㈠制作时间:商㈡历史地位: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得青铜器②四羊方尊——制作时间:商“三星堆”文化:①与西周同期②地点:西南地区得成都平原概念:①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得国家②夏、商、西周得陶瓷业、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有很高得水平

农业:①有“五谷”②知道选种、施肥与治虫害畜牧业:①今天家畜家禽得主要品种商朝时已经有了②建有牲畜圈栏,

奴隶得悲惨生活:①过着牛马不如得生活,命运十分悲惨,可以随意转让与买卖

②没有自由,要做殉葬品

第6课春秋战国得纷争

东周:①春秋争霸:㈠齐桓公称霸:⑴以管仲为相⑵积极改革内政⑶改革军制⑷扩种疆界

⑸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好

㈡晋文公称霸中原:⑴晋文公了解民间疾苦(退避三舍) ⑵整顿内政

⑶发展生产⑷训练军队

㈢楚庄王(一鸣惊人)

㈣争霸战得影响:⑴给社会带来灾难⑵有些诸侯国被消灭⑶出现疆域较

大得国家

㈤战役: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②战国七雄:㈠三家分晋:⑴赵⑵魏⑶韩

㈡七雄并立:⑴齐: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军事:孙膑)⑵楚

⑶秦:长平之战(打败赵国,坑杀四十多万人)⑷燕⑸赵:战国后期一个东

方强国⑹魏⑺韩

第7课大变革得时代

铁农具: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适用范围扩大

牛耕:春秋时期使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都江堰:①人物:蜀郡太守李冰

②地点:岷江中游

③功能:防洪灌溉

④就是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得美称

水利工程修建①内容: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㈡奖励耕战

生产提高㈢非处没有军功得旧贵族得特权

↓㈣建立县制

出现私田②影响:㈠经济得到发展

↓㈡军队战斗力增强

封建剥削出现→商鞅变法: ㈢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做富强得国家

③反对人群:㈠没有军功得旧贵族

㈡贵族势力得大臣

④各国相继变法,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第8课中华文化得勃兴(一)

文字得演变

书体甲骨文金文(铭文) 大篆

书写材料归家兽甲青铜器竹简丝帛

天文:夏、商有日食与月食得记载

历法:①夏朝就有历法,称为夏历(农历)

②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③战国测出24节气,利于农业生产

文学:代表人物屈原:①生活时代:战国末期(世界文化名人)②楚国人③代表作:《离骚》

音乐: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医学:扁鹊:①时间:春秋战国②代表作:望(瞧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打脉)

③会用针刺、按摩、汤药去治病

第9课中华文化得勃兴(二)

学派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儒家孔子春秋《论语》①仁②为政以德

③因材施教④温故而知新

儒家孟子战国——①春秋无义战②仁政③可持续发展

儒家荀子战国——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道家老子春秋《道德经》①提倡法制②建立君主专制

③一切都有对立面

道家庄子战国——无为而治

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

兵家孙子春秋《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兵家孙膑战国——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法家韩非子战国——改革,反对空谈仁义

百家争鸣——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学派纷纷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得

独立得学派:道家——儒家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得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与”

秦:①嬴政——统一全国

②巩固统一得措施:㈠政治:⑴建立专制集权统治:⒈中央集权制:皇帝→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⒉郡县制:分成36郡,郡下设县㈡经济:⑴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⑵统一度量衡㈢文化——统一文字:⑴小篆⑵隶书㈣军事边防:⑴北筑长城⑵开发南域:修建灵渠,建立岭南

第11课“伐无道,诛暴君”

秦得暴政:①繁重得徭役

②沉重得赋税

③残酷得刑法

④秦二世得暴政

农民起义:①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失败

②项羽刘邦反秦斗争→胜利→楚汉之争→刘邦胜利,建立汉朝

第12课大统一得汉朝

汉高祖(刘邦):轻徭减赋(重农)

汉文帝、汉景帝:①奖励耕作

(文景之治) ②轻徭薄赋“大统一”→社会安定,国家、百姓富裕

③以德化民

④提倡节俭

汉武帝:①政治:削弱诸侯王得势力

②思想: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董仲舒提议)

㈡举办太学(我国古代得最高学府)

③经济:㈠治理黄河㈡统一钱币(五铢钱)

④军事:㈠大力反击匈奴

㈡进一步发展与巩固国家

东汉得统治:①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②刘秀称帝——“光武中兴”:社会安定,经济明显好转

③东汉中期以后统治黑暗

第13课两汉经济得发展

汉武帝:①治理黄河

②制作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丝织品得技术高

③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杜诗发明水排提高冶炼质量

④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第14课匈奴得兴起与汉朝得与战

西汉初年汉武帝汉元帝

措施与亲反击匈奴与亲

原因匈奴国力强

汉朝国力弱汉朝国力强汉朝国力强

匈奴国力弱

结果匈奴继续南侵取回河套与河西走廊地区与平

莫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冶铸业也发展起来

——匈奴得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①时间:公元前119年

②经过漠北战役给匈奴沉重得打击,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③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昭君出塞:①匈奴分裂微机部,彼此攻杀不休,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②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与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

③呼韩邪单于与昭君为汉匈得友好相处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15课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①第一次——失败

②第二次——成功→汉朝与西域得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③西域各国纷纷归属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④产生丝绸之路。中国输出丝与丝织品,西域输入各国得奇珍异宝

⑤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陆上) 欧洲

⑥丝绸之路(海上)——出发点:广东

班超(东汉初年)出使西域

第16课昌盛得秦汉文化(一)

汉代得文化发展:①蔡伦(东汉)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②《九章算术》(东汉)

③张衡(东汉)制造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④华佗( 汉),擅长外科手术,制造“麻沸散”、五禽戏

⑤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后世称她为“医圣”

第17课昌盛得秦汉文化(二)

佛教得传入:①西汉末年掺入我国中原地区。

②东汉明帝,有得地方兴建起佛寺。

③佛教得传播对我国文化得发展有深远得影响

道教得兴起:①我国土生土长得宗教。

②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③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张天师)

④尊老子为教主,称她为“太上老君”

⑤道教得传播对我国文化得发展也有深远得影响

《史记》:①创作人:司马迁(我国伟大得史学家,在汉武帝时代)

②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得史事

兵马俑:①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得磅礴气势

②造工精致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①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得基础

②袁绍(败)——曹操(胜)

③以少胜多得典型战例

赤壁之战:①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得局面

②曹操(败)——刘备、孙权(胜)

③曹操失败得原因:㈠自己轻敌

㈡对方天时地利人与

三国鼎立得形成:

①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农耕)

②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蜀汉)(丝织业)

③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29年称帝(造船业)

第19课江南地区得开发

西晋:①曹丕死后,司马懿控制魏国得大权→消灭蜀汉→22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消灭吴国

②西晋第二代黄帝晋惠帝智力低下,皇族起兵争夺皇位,史成“八王之乱”

③北方与西方得民族陆续内迁(西晋后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

④316年,内嵌匈奴人灭亡了西晋

淝水之战:

①苻坚(前秦)(败)——西晋(胜)

②古代典型得以少胜多得战例

江南地区得开发:①先天条件优越

②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③南迁得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得生产技术、不同得生活方式

④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发片荒地开垦为两天,中职水稻为主

⑤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得农业发展迅速。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鲜卑族建立北魏

孝文帝:①定都平成,后迁都洛阳

②汉化:㈠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语言

㈡官员及家属必须产带汉族服饰——服装

㈢把皇族改姓为元——姓氏

㈣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㈤采用汉族得官制、律令

㈥学习汉族得历法

㈦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③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得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祖冲之:①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得第7位小数(南朝)②天文学家

贾思勰:①著名得农学家

(魏) ②《齐民要术》

郦道元:①杰出得地理学家

②《水经注》

第22课承上启下得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王羲之:①被后人称为“书圣”

(东晋)②《兰亭序》

顾恺之:①《女史箴图》

(东晋)②《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①山西大同得云冈石窟

②河南洛阳得龙门石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南北: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二、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当时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条河?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唐朝的建立: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就是唐高祖。 2、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①唐太宗认识到的伟大,吸取了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政府要;皇帝要;大臣要,统治才能。 ②唐太宗重视;同时注意。他还下令。 ③唐太宗注意。 2、“贞观之治”的形成:贞观年间,唐朝的政治比较,经济发展,国力逐步。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本是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2、武则天的开明统治: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国力。人们称她的统治为“”。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1、“开元之治”:统治前期,他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当宰相。他还特别重视,把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开元初年,他还命人烧毁,表示。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史称。 2、“开元盛世”:统治前期,政治,经济,仓库,人口,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唐朝农业的发展: ①唐朝共修建了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 栽培,产量大大增加,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 传入的。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 ②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2、唐朝手工业的发展: ①唐朝丝织品的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和最为有名。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珍品。 3、唐朝商业的发展: 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和。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和的人,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三、唐朝的衰亡: 1、唐朝的衰落:唐玄宗统治后期,他渐渐,还 ,造成,导致。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唐朝从此衰落。 2、唐朝的灭亡: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瓦解。年,唐朝灭亡。★唐朝形成了哪两个盛世局面?形成盛世的原因各是什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时期,国家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他令各州,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按照选拔人才。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七年级历史上册10-17课重点笔记【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10-17课重点笔记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的统一 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②严酷的刑法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 经过: 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②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③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④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中国历史上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 楚汉之争 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二、文景之治 原因 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措施 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约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文景之治”。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政治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思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笔记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笔记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使用工具,是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生活情况: 1、制造使用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2、过着群居生活,形成早期原始社会。 3、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 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体形特征:他们的模样的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情况: 1、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2、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3、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长江流域 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生产:出现了原始农耕景象,种植水稻 生活:居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还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生产生活:种植栗(小米),饲养猪、狗,主食有栗,副食有鱼、肉、蔬菜等。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里有灶炕,会制造彩陶, 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的国家 大汶口人: 时间:距今约五千年 地点:山东大汶口 工具:磨制石镰、石锄等 生产情况:陶器有黑陶、白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化出现了。 第三课、华夏之祖 涿鹿之战: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双方: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与蚩尤大战,结果蚩尤战败 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仓颉:发明文字 伶伦:编出了乐谱 后世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尧舜禹的禅让: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知识点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朝建立 ★隋朝统一南北 核心笔记 【注意】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又一次统一,巩固和加强了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隋唐时期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关链接】陈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字元秀,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嫔妃、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持长江天险,不以为然。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葬

于洛阳邙山。 【妙招巧记】通过绘制图示,来梳理隋朝建立与统一的过程。具体图示如下: 【妙招巧记】编制歌谣记忆: 北周外戚掌大权,建立隋朝都长安。统一全国灭掉陈,结束分裂应趋势。 ★ 隋文帝的统治 【相关链接】三省六部制是经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利。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南北朝

核心笔记 【注意】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一是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二是选拨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进行统治。旧的选官制度使得选官实权控制在地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出任官职,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 【误区警示】科举制诞生于隋文帝时。 【点拨】此观念错误。科举制诞生于隋炀帝在位时,虽然隋文帝时已经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拨官员,但这只是科举制的雏形。 【妙招巧记】可编写歌谣来记忆科举制的知识点。 魏晋选官看门第,进入仕途世家弟。发生改变隋文帝,考试选拔很给力。科举建立功炀帝,进士科设是标志。选官从此现变革,才学出众才中意。

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

历史(初一上学期)知识要点 第一课 1.元谋人简介:元谋人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能够制作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使用天然火。 2.北京人简介:北京人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 3.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能够直立行走。北京人的头部还保留着许多古猿的特征。 4.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猎取动物,采集果实,结成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及长时间保存火种。 5.群居的原因:环境险恶、生产力水平低(根本) 6.发现北京人的意义:⑴对历史: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⑵对世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⑶对科学: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⑷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址名录 第二课 1.半坡人简介: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 2.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骨器

和角器,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会捕鱼和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制作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的彩陶,会制作乐器如陶埙,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3.河姆渡人简介: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 4.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发现了木结构水井,使用磨制石器和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和乐器骨哨,会雕刻和使用天然漆。 5.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生活不同的原因:南北方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环境 6.*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7.原始农业的作用: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三课 1.华夏族形成过程:⑴黄帝在阪泉打败炎帝⑵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2.华夏族形成的结果: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以炎黄子孙自称 3.炎帝的发明: 4.黄帝和黄帝时期的发明: 5.禅让制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首领没有特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1-12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1-12课) (武阳中学)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1、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文帝巩固统治: 措施: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沿着大运河从涿郡到长安必须经过永济渠,从余杭到长安不经过永济渠。 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过程:1、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地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七年级上册(部编教材)历史笔记(原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最新最全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第一课(新石器时代) 一、我国最早的人 1.最早的人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 2.距今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 2.距今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发现过程:1921年(首次发现)——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 5.生产生活情况 (1)制造和使用工具:粗糙的石器(打制石器)和木棒(2)组织形式:过着群居生活,形成早期的原始社会(3)用火情况: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情况,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研究对于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周口店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2.距今年代:距今约3万年。 3.体质特征: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情况: (1)制造和使用工具:用打制石器,但已会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用火情况:他们已会人工取火。 (3)生活方式: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4)生活状况:原始人群之间出现生活用品交换;懂得爱美,用骨针缝纫衣服。 (5)社会组织形式: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新石器时代)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距今年代:距今约7千年。 2.生活区域: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3.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4.农业:主要种植水稻 5.生活状况:住着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其中发现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结构水井。过着定居生活;饲养家畜(猪、狗、水牛),会制造陶器;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用雕刻和使用天然漆;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距今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遗址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的半坡村 3、使用工具:普遍适用磨制石器 4、生产状况: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5、生产状况:饲养猪狗等动物,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最具特色的生活用具是彩陶,已会简单的织线、制衣。

初三上册历史笔记整理精编版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2.建立国家;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 3.文明成就:金字塔 评价: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古代劳动人民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见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发源地:两河流域 2.建立国家:公元前3500年以后,出现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统一 3.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者:汉谟拉比 (2)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发源地:印度河流域 2.建立国家:公元前2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建立奴隶制国家

3.文明成就:种姓制度 (1)制定者:雅利安人 (2)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3)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课本划线) (4)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5)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补充:(p12课本练一练)

P13:活动与探究 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文明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古希腊----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2. 雅典城邦兴起:公元前8世纪。 3.雅典城邦的繁荣: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达到全盛 (1)表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原因:A.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 B.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3)评价: 积极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局限性: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

初一历史整理笔记讲解学习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千年距今约7000千年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 第一课 1、秦隋朝的共同点: A. 秦、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 B. 秦、隋朝的各项制度,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秦、隋朝不惜民力,连年大兴土木,劳师远征。 D.秦、隋朝历二世而亡。 2、 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 3、隋朝繁盛的原因 : A. 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 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 年 , 南北重新统一。 B. 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即位后 , 大力提倡节俭。在位期间 ,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 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生产。被称为 “开皇之治 ” 4、隋朝繁盛的表现: 隋文帝后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国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 口大幅度增长。 5、说明国家的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前提和保障。 6、隋炀帝耗费民力的表现(隋朝灭亡的原因) : 掘长堑,营东都,开运河,修长城,筑宫室,没有节制地巡游,接二连三地发动战争。 7、 618 年,隋炀帝的侍卫将士在江都,发动兵变,将他处死。不久,隋朝灭亡。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为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控制,便于江南财务向洛阳和长安运输。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 大运河的开凿, 适应了统一后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对加强南北政治、 经济和文化联系,维 护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隋炀帝时 ,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工 程 , 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9、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从南向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 南河 4 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5 大水系。 10、赵州桥位于今河北赵县。它由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 最古老的石拱桥, 比欧洲早 700 多年。 11、赵州桥的科学性: A.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B. 赵州桥长 50 多米,宽近 10 米,净跨度约 37 米,拱高 7 米。 C.桥的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孔, 既可以加大过水面积, 减少夏秋季节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又 可以减轻桥身的重量和对桥基的压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1-13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 2、隋朝的统一: (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 (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2)主观条件: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 1、开通者:隋炀帝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 4、大运河的规模: (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评价隋朝大运河 (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隋炀帝实行残暴的统治,屡次发动战争,徭役兵役沉重,社会矛盾激化。 (3)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2、起义:首先在山东地区爆发,迅速蔓延到全国。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隋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重点) (一)唐朝的建立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代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统治): 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统治措施、原因): (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着名人物——房谋杜断: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最著名谏臣:魏征。 2、贞观之治的表现(影响):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3、唐太宗的突出成绩(唐太宗统治的结果):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唐太宗有哪些做法在今天还值得我们借鉴?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重视民生,提倡节俭,重视人才等值得我们借鉴。 二、女皇武则天: 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政治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学生。 (3)经济上: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农业。 3、评价: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三、开元盛世 1、出现时间:唐玄宗前期(年号为“开元”) 2、治国措施(出现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1017课重点笔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10-17课重点笔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10-17课重点笔记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的统一 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②严酷的刑法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 经过: 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②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③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④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 1、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 vs 汉王刘邦) 2、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二、文景之治 1、原因 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 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约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文景之治”。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政治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笔记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生活情况: 1、制造使用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2、过着群居生活,形成早期原始社会。 3、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 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体形特征:他们的模样的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情况: 1、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2、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3、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长江流域 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生产:出现了原始农耕景象,种植水稻 生活:居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还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生产生活:种植栗(小米),饲养猪、狗,主食有栗,副食有鱼、肉、蔬菜等。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里有灶炕,会制造彩陶,已会纺线、织布、制衣。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的国家 大汶口人: 时间:距今约五千年 地点:山东大汶口 工具:磨制石镰、石锄等 生产情况:陶器有黑陶、白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化出现了。 第三课、华夏之祖 涿鹿之战: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双方: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与蚩尤大战,结果蚩尤战败 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 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统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称帝。之后,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 2、宋太祖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1)军事上:牢牢控制军队(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频繁调换军事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武将没有调兵权。)★★★★ (2)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在地方: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收地方财赋。★★★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3、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在全国营造读书风气。★★★ 4、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2、11世纪,西北的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宋太宗即位后,向辽数次发动进攻,企图夺回幽云十六州。★★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澶州(河南濮阳),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此后辽宋之间长期维持…和平。★★★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后来,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11世纪,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2、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他就是金太祖。阿骨打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势力迅速强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1125年,辽被金灭亡。★★★ 2、1127年,金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三、南宋的偏安 1、宋高宗赵构1127年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在郾城(河南漯河市)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之后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笔记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笔记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 1、170万年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云南元谋 二、北京人: 1、70-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 2、直立行走(手脚分工、脑进化) 劳动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制造和使用工具 .......,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4、使用天然火 5、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三、山顶洞人: 1、1.8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2、采集、狩猎、捕捉水生动物;磨光、钻孔、染色;制衣、装饰;人工取火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氏族:血缘关系 一、半坡聚落: 1、距今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2、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最早)、白菜、芥菜(农耕为主的定

居生活);饲养猪、狗;打猎、捕鱼 3、磨制石器;彩陶 二、河姆渡聚落: 1、距今7000多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2、磨制石器、动物骨骼;黑陶 3、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最早);饲养猪、狗、水牛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距今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 2、农耕为主;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黄帝与炎帝: 1、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帝:神农氏,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数、音乐;妻子发明养蚕抽丝 2、距今4000多年,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3、炎黄大战:阪泉之战 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主体,炎黄被尊为“人文始祖”(龙的造型) 二、尧舜“禅让”: 1、尧、舜、禹(相对和平)

初一下历史笔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回顾南朝:420~589 宋、齐、梁、陈 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统治时期) 1、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2、原因:(隋文帝的措施) 政治:1编订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2、创科举制,初步形成“学而优则仕”的画面。 经济:1、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继续实行“均田制”。 三、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统治 功:①建大运河②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过:①好大喜功,压榨人民,刑法严酷,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罄竹难书。 2、开凿京杭大运河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好,游山玩水,建

运河方便出游。 ②建造时间:602年 ③中心、起止点:涿郡——余杭 ④组成:永济渠、通济渠、广通渠、邗渠、江南河 ⑤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贯通了同水 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过度的纽带。 巩固了隋的统治,维护了统治局面。 3、隋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杀,隋亡灭 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的建立: 1、时间;618年 2、建立者;隋朝的官僚——李渊 3、都城:长安 二、唐的盛世 (1)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措施(原因): 1、政治:①进一步推行三省六部制(隋已开始使用)如下: 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皇帝:门下省;复核审议。 中书省:拟写指令。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3、军事: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文成公 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加强与吐蕃的联系。 4、用人: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谏太宗十思疏》 2、武则天的统治(贞观遗风) ①打击的对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少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 视发展生产。 3、实施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①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 ②边疆得到巩固并开拓。 ③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3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713—741年) 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任用贤能(姚崇,朱璟,张九龄) 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一、经济: 1、农业:曲辕犁(耕作工具),简车(灌溉工具),兴修水利 2、纺织业:蜀锦闻名全国。 制瓷业: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②隋 朝国家统一。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 河。 4、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 江。 5、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6、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7、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8、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9、评价: ⑴积极: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 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 (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笔记2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①我国最早的人类 ②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③时间:距今一百七十万年 ④体形特征:有更多猿的特征 ⑤生活生产工作: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北京人:①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②时间: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③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 ④生活生产工作:㈠会使用、工具(敲打石器),用原始工具谋生㈡狩猎 ㈢采集㈣捕鱼㈤制衣 ⑤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分享成果 山顶洞人:①发现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②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③体形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④生活生产:㈠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㈡会人工取火㈢采 集、狩猎为生㈣捕鱼㈤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㈥死后要埋葬 ⑤社会组织:由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集体生活,共同劳动,没 有贫富贵贱的区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①时间:距今七千年 ②发现地点: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 ③农耕:水稻④饲养业:家禽 ⑤手工业:制作石器、原始乐器、玉器、陶器 ⑥居住房屋——杆栏式的房子:㈠原因:气候炎热、潮湿 ㈡作用:防水防潮,上住人,下养牲畜 半坡人:①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②发现地点: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③农耕:粟 ④饲养业:猪狗等动物 ⑤手工业:骨制箭头、鱼叉,纺线,织布,制衣,陶器(彩色) ⑥居住房子——半地穴式房子:气候寒冷干燥,风沙较大,可储藏食物大汶口人:①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②发现地点:山东大汶口 ③手工业:㈠陶器(黑陶、白陶)㈡玉器等精美物品 ④社会贫富悬殊分明 第3课华夏之祖 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在涿鹿大战中打败蚩尤,形成华夏族 黄帝:①人文初祖②建造宫室③制造衣裳④教人们挖井⑤发明舟车⑥妻子嫘祖阀门养蚕缫丝 ⑦属下发明文字、编出乐谱 尧舜禹的禅让制:征求各部首领的意见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