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上册数学课时练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笔记

初一上册数学课时练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笔记

初一上册数学课时练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笔记
初一上册数学课时练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笔记

初一上册数学课时练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笔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笔记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

1、170万年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云南元谋

二、北京人:

1、70-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

2、直立行走(手脚分工、脑进化)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人.......

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4、使用天然火

5、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三、山顶洞人:

1、1.8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2、采集、狩猎、捕捉水生动物;磨光、钻孔、染色;制衣、装饰;人工取火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氏族:血缘关系

一、半坡聚落:

1、距今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2、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最早)、白菜、芥菜(农耕为主的定

居生活);饲养猪、狗;打猎、捕鱼

3、磨制石器;彩陶

二、河姆渡聚落:

1、距今7000多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2、磨制石器、动物骨骼;黑陶

3、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最早);饲养猪、狗、水牛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距今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

2、农耕为主;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黄帝与炎帝:

1、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帝:神农氏,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数、音乐;妻子发明养蚕抽丝

2、距今4000多年,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3、炎黄大战:阪泉之战

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主体,炎黄被尊为“人文始祖”(龙的造型)

二、尧舜“禅让”:

1、尧、舜、禹(相对和平)

2、禅让制: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三、大禹治水:

1、筑堤堵水、疏通河道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夏朝:

1、夏:禹,公元前2070年,阳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2、王位世袭制: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家天下”

★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课本P22

3、建立起国家机构(城堡和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4、桀

二、商朝:

1、商:公元前1600年,汤,亳

2、盘庚迁都到殷(殷朝)

3、当时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

4、甲骨文、青铜器

5、纣王

三、周朝:

1、周: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镐京(西周)

2、西周经济进一步发展

3、公元前771年,犬戎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园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课本P28

1、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内容:①授民授疆土;②受封者的义务

3、作用:①②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1、以血缘亲属关系区分尊卑等级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目的: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2、暴击镇压:军队、刑法

3、礼仪教化

第7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公元前770-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课本P34-35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任用管仲,改革内政;③尊王攘夷,扩大影响

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霸主地位

3、晋文公:城濮之战(进军得理、诱敌深入)

4、楚庄王:邲之战

二、战国(公元前475-221年)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示意图)

2、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3、战国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

9月月考复习

炎黄:涿鹿之战、阪泉之战、“龙”图腾

尧舜禹:禅让制

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王位世袭制、国家政权机构;

商:亳、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周:西周(★分封制、宗法制、血缘关系区分等级)、暴力镇压+礼仪教化

东周: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

战国(合纵:六国抗秦;连横:秦破六国)→秦强大,统一六国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水岭。从夏朝到春秋,都是奴隶社会;从战国到清朝,都是封建社会。

一、生产力变革:

1、春秋时,铁制工具(促进农业发展);

战国时,两牛牵引的犁

2、提高了生产效率,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强制性劳动;个体小农VS新兴地主

二、社会变革:

1、战国时期,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

2、秦,★商鞅变法(影响最大),秦孝公

3、背景:①经济发展;②争霸压力

4、措施:富国(奖励生产、土地私有);

强兵(奖励军功);

加强中央集权(户口和刑罚、县制、度量衡)

5、作用:秦强大,为并六国打基础

★如何评价商鞅之死?《填图册》P17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商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甲骨文:

1、龟甲或兽骨上,象形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意义: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

二、青铜器:

1、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2、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四川三星堆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孔子: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对后世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论语》2、思想家:仁;礼;为政以德

教育家:私学;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并坚持正确观点;因材

施教

3、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楚国人,《道德经》

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顺应自然,以柔克刚

二、百家争鸣:

1、背景:课本P51

①生产力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

②改革促使士人思考和探索;

③不同派别、不同见解形成百家争鸣

2、诸子百家:

3、影响:相互辩驳和影响,促进思想文化发展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都江堰:

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岷江流域

2、组成部分: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3、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当时水利工程先进水平

★为什么都江堰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课本P57,《填图册》P23

二、编钟:

1、铜钟:周朝乐器

2、编钟: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3、代表:战国曾侯乙墓编钟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2019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同步练习题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1课时 数 轴 1.下列所画数轴正确的是( ) 2.如图,点M 表示的数可能是( ) A.1.5 B.-1.5 C.2.5 D.-2.5 3.如图,点A 表示的有理数是3,将点A 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表示的有理数是( ) A.-3 B.1 C.-1 D.5 4.在数轴上,与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为1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5.如图,数轴的一部分被墨水污染,被污染的部分内含有的整数的个数是 个. 6.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有“>”号连接起来. 1.8,-1,5 2 ,3.1,-2.6,0,1.

第2课时 相反数 1.-3的相反数是( ) A.-3 B.3 D.-13 D.1 3 2.下列各组数互为相反数的是( ) A.4和-(-4) B.-3和13 C.-2和-1 2 D.0和0 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其中表示2的相反数的点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4.化简:(1)+(-1)= ;(2)-(-3)= ; (3)+(+2)= . 5.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3.5的相反数为 ; (2)3 5的相反数为 ; (3)0的相反数为 ; (4)28的相反数为 ; (5)-2018的相反数为 . 第3课时 绝对值 1.-1 4的绝对值是( ) A.4 B.-4 C.14 D.-1 4 2.某生产厂家检测4个篮球的质量,结果如图所示.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其中最接近标准质量的篮球是( ) 3.计算: (1)|7|= ; (2)|5.4|= ; (3)|-3.5|= ; (4)|0|= . 4.已知|x -2017|+|y +2018|=0,则x = ,y = .

初一数学笔记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 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 >0 ? a 是正数;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 0a (0)0a (a a 或?? ?<-≥=) 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 类讨论; (3) a 1a a >?= ; a 1a a

初一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初一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学习目标】:1、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平分线。 【重点难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是重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回顾线段大小的比较,,怎样比较图中线段AB、B、A的长短? (8)度量法;(2)叠合法。 AB<A<B 那么怎样比较∠A、∠B、∠的大小呢? 二、自主学习 1、比较角的大小 (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2)叠合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教师演示: (1)∠AB<∠AB′;(2)∠AB=∠AB′;(3)∠AB>∠AB′。

2、认识角的和差 思考: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中共有3个角:∠AB、∠A、∠B。它们的关系是: ∠A=∠AB+∠B; ∠B=∠A-∠AB; ∠AB=∠A-∠B 3、用三角板拼角 探究:借助三角尺画出10,70的角。 一副三角板的各个角分别是多少度?_________ 学生尝试画角。 你还能画出哪些角?有什么规律吗? 还能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是:凡是的倍数的角都能画出。 4、角平分线 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如图(1)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_____出发,把这个角分成_______的两个角

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如图(2)中的B、。 B是∠A的一平分线,可以记作: ∠A=2∠AB=2∠B或∠AB=∠B= 。 、例题学习 例1 如图,是直线AB上一点,∠A=3017′,求∠B的度数。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堂练习】: 本140-141页1、2、3。 【要点归纳】: 1、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角的和差关系; 2、用一副三角板画角; 3、角的平分线及表示。 【拓展训练】: 1、如图,为直线AB上一点,射线D、E分别平分∠A、∠B,求∠DE的度数。 【总结反思】: 题:余角和补角(1) 【学习目标】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一家商店将某种商品按进货价提高100%后,又以6折优惠售出,售价为60元,则这种商品 的进货价是() A.120元 B.100元 C.72元 D.50元 2.一条船在一条河上的顺流航速是逆流航速的3倍,这条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与河水的流速之比 是() A.3∶1 B.2∶1 C.1∶1 D.5∶2 3.设有x个人共种m棵树苗,如果每人种8棵,则剩下2棵树苗未种,如果每人种10棵,则缺 6棵树苗.根据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xxxx?2??6?2??6 B.A.1088106?6m?2mm?2m???.C. D 1081084.如果a=b,那么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21?=ab.aa﹣A.b=0 C.2a=a+b D B.b5.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 次方程的是() x22+1=3x D.+1=3﹣x=1 C.A.x+y=1 B.x2x4x?1?0的解是() 6.(3分)一元一次方程 11??4A.4 D. B.. C44mx2x?1m?2x?7.已知)的解, 则是关于的方程.的值是(73 3?2 D C.A... B12x?)﹣5与的值相等,则x的值是(8.若代数式4x223.21 B. C. DA.32m﹣2)mx﹣m+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解 是( 9.若关于x的方程x=2x=﹣3 D..Ax=0 B.x=3 C.x等于(),则 10.若代数式x+3的值为2、5 D、-5A、1 B、-1 C二、 填空题为_________________.11.在方程2x+y=3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x= .中, 如果12.在方程3x+4y=62y=6,那么.a= 的方程2x+a=5的解为 x=-1,则.若关于13x xm??1的解,则的方程14.已知x=6是关于xm的值是.5315.当x= 时,式子5x+2与3x ﹣4的值相等. 16.刘俊问王老师的年龄时,王老师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3岁;等你到了我这么大时, 我就45岁了.”问王老师今年岁. 33aa aa?2xa?15a,、.17设一列数、已知中任意三个相邻数之和都是,、…、,n223321. a?3x?8a= .,那么20153818.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3本,则 剩余20本,如果每人4本,则还缺25本,那么这个班有学生. 三、计算题 19.计算题: (1)解方程:4(2-x)-3(x+1)=6 x?33?2x?1?)解方程:(2643x?2y??1?3()解方程组: ?x?4y??7?4(x?2)?1?5y?(4)解方程组?3(y?2)?3?2x? 四、解答题 20.(10分)欧拉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的数学事业,在他一1那年, 他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并且获得了巴黎科学院奖金,此后过了7年,生岁数的4他成为 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教授,在欧拉去世的前17年,他不幸双目失明了,但他继续在黑暗的世界

七年级数学笔记

为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错漏之处请发至邮箱thomasenglish@https://www.doczj.com/doc/af4414038.html, 。酌情奖励! 1 新思维培训学校——数学学科 初中核心笔记——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讲有序数对 知识点1、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 , b )。 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时,应有下列程序: (1)取定一点为原点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 (2)约定行列的顺序,一般是列数在前,行数在后,原点记为(0,0)。 知识点2.平面直角坐标系 图7-1-1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数轴分别叫做横轴(x 轴,水平,一般取向右为正方向)和纵轴(y 轴,竖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数轴交点叫做原点O ,如图7-1-1. 知识点3.点的坐标的概念 过平面内点A 分别向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若垂足M 在x 轴上对应的数为a ,垂足N 在轴y 轴上对应的数为b ,则该点的横坐标即为a ,纵坐标即为b ,有序数对(a ,b )叫做点A 的坐标,记作A (a ,b )。 例:见课时训练41页的4题 知识点4.坐标平面结构 x y 1 2 1 2 3 -2 -1 O -3 -2 -1

为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错漏之处请发至邮箱thomasenglish@https://www.doczj.com/doc/af4414038.html, 。酌情奖励! 2 坐标平面是由两条坐标轴和四个象限构成的。也就是说坐标平面内的点可以划分为六个区域:x 轴、y 轴、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在六个区域中,除了x 轴与y 轴有一个公共点(原点)外,其他区域之间均没有公共点, [注意] (1)x 轴、y 轴和原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2)对于x 轴和y 轴上的点,有时需要表达得更具体一些,因此也把x 轴、y 轴分为正半轴和负半轴。 知识点5.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特点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 如图7-1-4 点P (x ,y )在第一象限 x>0,y>0; 点P (x ,y )在第二象限 x<0,y>0; 点P (x ,y )在第三象限 x<0,y<0; 点P (x ,y )在第四象限 x>0,y<0。 图7-1-4 (2)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注意] 原点既在x 轴上,也在y 轴上,坐标为(0,0) 例:见课时训练44页的10题 坐标 轴上的点 点M 在x 轴上 点M 在x 轴正半轴上:x>0,y=0 点M 在x 轴负半轴上:x<0,y=0 点M 在y 轴上 点M 在y 轴正半轴上:x=0,y>0 点M 在x 轴负半轴上:x=0,y<0 第二 第三 第一 x y 第四 (-,-) (+,+) x y (+,-) (-,+) 北 渔船C 渔船A 30° 30km 40°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 3、+2、-1、+ 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3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课课练)下载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课课练) 学科 数学 类型 试题|试卷 大小 0.57 MB 年级 初一|七年级 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 添加 审核 admin 时间 2012-08-26 11:53 点击 20393 评价 ☆☆☆☆☆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1) 知识检测 1.若4x m -1-2=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 2.某正方形的边长为8cm ,某长方形的宽为4cm ,且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相等,?则长方形长为______cm . 3.已知(2m -3)x 2-(2-3m )x=1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 4.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x+2y=5 B .y 2-6y+5=0 C .x -3= D .4x -3=0 5.已知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为2:1?周长为20cm ,?设宽为xcm ,得方程:________. 6.)利润问题:利润率=.如某产品进价是400元,?标价为600元,销售利润为5%,设该商品x 折销售,得方程( )-400=5%×400. 7.某班外出军训,若每间房住6人,还有两间没人住,若每间住4人,恰好少了两间宿舍,设房间为x ,两个式子分别为(x -2)6人,(x+2)4,得方程_______. 8.某农户2006年种植稻谷x 亩,2007?年比2006增加10%,2008年比2006年减少5%,三年共种植稻谷120亩,得方程_______.

9.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数字为a,个位数字比a大2,且十位上数与个位上数和为6,列方程为______.10.某幼儿园买中、小型椅子共50把,中型椅子每把8元,小型椅子每把4?元,?买50把中型、小型椅子共花288元,问中、小型椅子各买了多少把??若设中型椅子买了x把,则可列方程为______.11.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到3.06%,某人于2007年6月5日存入定期为1年的人民币5000元(到期后银行将扣除5%的利息税).设到期后银行向储户支付现金x元,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x-5000=5000×3.06% B.x+5000×5%=5000×(1+3.06%) C.x+5000×3.06%×5%=5000×(1+3.06%) D.x+5000×3.06%×5%=5000×3.06% 12.足球比赛的计分方法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队共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得19分,设该队共平x场,则得方程() A.3x+9-x=19 B.2(9-x)+x=19 C.x(9-x)=19 D.3(9-x)+x=19 13.已知方程(m-2)x|m|-1+3=m-5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并写出其方程. 拓展提高 14.小明爸爸把家里的空啤酒瓶让小明去换饮料,现有40个空啤酒瓶,1个空啤酒瓶回收是0.5元,一瓶饮料是2元,4个饮料瓶可换一瓶饮料,问小明可换回多少瓶饮料?

数学七年级全笔记总汇

奇数表达式:2n-1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 偶数表达式:2n n 为正整数 高斯算法:首项加末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二。 项数=末项-首项的差÷公差+1 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 奇 奇数-奇数= 偶 奇数-偶数= 数 偶数+偶数= 数 可以用来解决: 数线段、角、 偶数-偶数= (1) 2 n n 握手、单循环比赛、车票等问题 平面、立体图形分割(不论大小、形状) 和一定时,两数相等(越接近)积最(越)大。 n 边形(n >3),减去一刀,该多边形可变为:n 边形、n-1边形、n+1边形。 中心对称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过对称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将它的面积两等分 正数与负数 >0(正数) <0(a >0) a =0(中性数) -a =0(a =0) <0(负数) >0(a <0 按照概念分: 正整数 自然数(非负数) 整数 0 负整数 非正数 有 理 正分数 数 分数 负分数 小数 小 数 无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

按性质分: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正分数 理0 负整数 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相反数 <0(a>0)非负数(非正数的相反数) -a =0(a=0) >0(a<0)非正数(非负数的相反数) 非负数与非正数互为相反数。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若a、b互为负倒数,则乘积为-1 或a=-b 或b=-a 绝对值 a(a>0) 三分法:|a|=0(a=0) -a(a<0) a(≥0) 两分法:|a|= -a(≤0) 绝对值的性质: |a|≥0(非负数)|a|≥0(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a|=|-a| 若|a|=b,则a=±b;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分别为0. 若|a|=|b|,则a=±b 如:|a|+|b|=0,|a|=0、|b|=0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求差法比大小. 6.求商法比大小. 4.一组数比较大小,要分类 5.分数比较大小,可以按情况通分,可统一分母,也可统一分子。 数串的表达(1﹚奇数位为正,偶数位为负表达为: 数串的表达(2﹚奇数位为负,偶数位为正表达为: (n是第几个数,等式中的“(-1)?﹢1”和“(-1)?”表达这个数的符号) 在数轴上,求2点间的距离共3钟方法: 大数-小数. 2.|小数-大数| 3.同侧:绝对值相减(大-小);异侧:绝对值相加。 有理数加法: 注意: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要用括号隔开。 两数相加: 0和正数至少0和负至少两数为0 两数和为正一正一负一个和为负一正一负一个和为0 互为两正是正数两负是负数一正一负相反数 a>0,b>0,a+b=|a+b|=|a|+|b| a>0,b<0,|a|>|b|,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最新整理)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 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0 或<0 ,(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 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 3 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 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0??或 ; <0 ??或; 0 ?0 或0;?.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b

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一) 一、1. D 2. B 3. C 二、1. 5米 2. -8℃ 3. 正西面600米 4. 90 三、1. 正数有:1,2.3,68,+123;负数有:-5.5, ,-11 2.记作-3毫米,有1张不合格 3. 一月份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是-20, 二月份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是0, 三月份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是+102. §1.1正数和负数(二) 一、1. B 2. C 3. B 二、1. 3℃ 2. 3℃ 3. -2米 4. -18m 三、1.最大不超过9.05cm, 最小不小于8.95cm; 2.甲地最高,丙地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50米 3. 70分 §1.2.1有理数 一、1. D 2. C 3. D 二、1. 0 2. 1,-1 3. 0,1,2,3 4. -10 三、1.自然数的集合:{6,0,+5,+10…}整数集合:{-30,6,0,+5,-302,+10…} 负整数集合:{-30,-302… }分数集合:{,0.02,-7.2, , ,2.1…} 负分数集合:{,-7.2, … } 非负有理数集合:{0.02, ,6,0,2.1,+5,+10…}; 2. 有31人可以达到引体向上的标准 3. (1) (2) 0 §1.2.2数轴 一、1. D 2. C 3. C 二、1. 右 5 左 3 2. 3. -3 4. 10 三、1. 略 2.(1)依次是-3,-1,2.5,4 (2)1 3. ±1,±3 §1.2.3相反数 一、1. B 2. C 3. D 二、1. 3,-7 2. 非正数 3. 3 4. -9 三、1. (1) -3 (2) -4 (3) 2.5 (4) -6 2. -3 3. 提示:原式= = §1.2.4绝对值 一、1. A 2. D 3. D 二、1. 2. 3. 7 4. ±4 三、1. 2. 20 3. (1)|0|<|-0.01| (2) > §1.3.1有理数的加法(一) 一、1. C 2. B 3. C 二、1. -7 2.这个数 3. 7 4. -3,-3. 三、1. (1) 2 (2) -35 (3) - 3.1 (4) (5) -2 (6) -2.75; 2.(1) (2) 190. §1.3.1有理数的加法(二) 一、1. D 2. B 3. C 二、1. -11.76 2. 2 3. -6 4. 7,0 三、1. (1) 10 (2) 63 (3) (4) -2.5 2. 在东边距A处40dm 480dm 3. 0或 . §1.3.2有理数的减法(一)

初一上学期数学笔记

初一上学期数学笔记整理 一、有理数: ㈠、有理数的概念: 1、负数:小于零的数叫负数。 2、正数:大于零的数叫正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5、数轴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6、相反数的定义:①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②在数轴上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7、相反数求法:①改变所求数的符号;②在正数的前面添一个负号。 8、绝对值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9、绝对值求法:①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②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③零的绝对值是零。 10、正数、负数、零比较:①正数大于零;②零大于负数。 11、负数和负数比较:①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②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 1 -

12、倒数的定义:乘积为一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13、倒数的求法: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14、小数求倒数: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15、带分数求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假分数颠倒位置。 ㈡、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①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再把绝对值相乘。②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③几个因数相乘,奇负偶正,再把绝对值相乘。④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 4、除法:①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于这个数的倒数。 ②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并把绝对值相除。③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㈢、有理数的乘方: 1、求多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①平方等于一个数的数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②立方等于一个数的数只有一个。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数学七年级全笔记总汇

奇数表达式:2n-1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 偶数表达式:2n n 为正整数 高斯算法:首项加末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二。 项数=末项-首项的差÷公差+1 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 奇 奇数-奇数= 偶 奇数-偶数= 数 偶数+偶数= 数 可以用来解决: 数线段、角、 偶数-偶数= (1) 2 n n 握手、单循环比赛、车票等问题 平面、立体图形分割(不论大小、形状) 和一定时,两数相等(越接近)积最(越)大。 n 边形(n >3),减去一刀,该多边形可变为:n 边形、n-1边形、n+1边形。 中心对称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过对称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将它的面积两等分 2.1正数与负数 >0(正数) <0(a >0) a =0(中性数) -a =0(a =0) <0(负数) >0(a <0 按照概念分: 正整数 自然数(非负数) 整数 0 负整数 非正数 有 理 正分数 数 分数 负分数 小数 有限小数 小 数 无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

按性质分: 正整数 正有理数非负有理数 有正分数 理 0 负整数 数负有理数非正有理数 负分数 2.2相反数 <0(a>0)非负数(非正数的相反数) -a =0(a=0) >0(a<0)非正数(非负数的相反数) 非负数与非正数互为相反数。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若a、b互为负倒数,则乘积为-1 或a=-b 或b=-a 2.3绝对值 a(a>0) 三分法:|a|= 0(a=0) -a(a<0) a(≥0) 两分法:|a|= -a(≤0) 绝对值的性质: |a|≥0(非负数) |a|≥0(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a|=|-a| 若|a|=b,则a=±b;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分别为0. 若|a|=|b|,则a=±b 如:|a|+|b|=0,|a|=0、|b|=0 2.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求差法比大小. 6.求商法比大小. 4.一组数比较大小,要分类 5.分数比较大小,可以按情况通分,可统一分母,也可统一分子。 数串的表达(1﹚奇数位为正,偶数位为负表达为: 数串的表达(2﹚奇数位为负,偶数位为正表达为: (n是第几个数,等式中的“(-1)?﹢1”和“(-1)?”表达这个数的符号) 在数轴上,求2点间的距离共3钟方法: 1.大数-小数. 2.|小数-大数| 3.同侧:绝对值相减(大-小);异侧:绝对值相加。 2.6有理数加法: 注意: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要用括号隔开。 两数相加: 0和正数至少 0和负至少两数为0 两数和为正一正一负一个和为负一正一负一个和为0 互为两正是正数两负是负数一正一负相反数 a>0,b>0,a+b= |a+b|=|a|+|b| a>0,b<0,|a|>|b|,

初中数学笔记

北师大版《数学》笔记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 ?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 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 >0 ? a 是正数;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 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一家商店将某种商品按进货价提高100%后,又以6折优惠售出,售价为60元,则这种商品的进货价是( ) A .120元 B .100元 C .72元 D .50元 2.一条船在一条河上的顺流航速是逆流航速的3倍,这条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与河水的流速之比是( ) A .3∶1 B .2∶1 C .1∶1 D .5∶2 3.设有x 个人共种m 棵树苗,如果每人种8棵,则剩下2棵树苗未种,如果每人种10棵,则缺6棵树苗.根据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A . 61028+=-x x B .610 28-=+x x C .10682+=-m m D .10682-=+m m 4.如果a=b ,那么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1=b a B .a ﹣b=0 C .2a=a+ b D .a 2=ab 5.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x+y=1 B .x 2﹣x=1 C .2x +1=3x D .x 2+1=3 6.(3分)一元一次方程410x +=的解是( ) A . 14 B .14 - C .4 D .4- 7.已知2x =是关于x 的方程21x m -=的解,则m 的值是 ( ). A .3- B . 3 C .2 D .7 8.若代数式4x ﹣5与212 x -的值相等,则x 的值是( ) A .1 B .32 C .23 D .2 9.若关于x 的方程mx m ﹣2﹣m+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解是( ) A .x=0 B .x=3 C .x=﹣3 D .x=2 10.若代数式x+3的值为2,则x 等于( ) A 、1 B 、-1 C 、5 D 、-5 二、填空题 11.在方程2x+y=3中,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为_________________. 12.在方程3x+4y=6中,如果2y=6,那么x= . 13.若关于x 的方程2x+a=5的解为x=-1,则a= . 14.已知x=6是关于x 的方程13 5=-m x 的解,则m 的值是 . 15.当x= 时,式子5x+2与3x ﹣4的值相等. 16.刘俊问王老师的年龄时,王老师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3岁;等你到了我这么大时,我就45岁了.”问王老师今年 岁. 17.设一列数1a 、2a 、3a 、…、n a 中任意三个相邻数之和都是33,已知32a x =,2215a =,

七年级数学上全册知识点整理(完美版)

有理数的概念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多,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并加以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部分知识是有助于我们记忆的。对于本节的知识如果一时记不住也不要急,毕竟我们才刚刚进入初级数学的学习。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正数和负数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2、有理数 (1)凡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如:-(-2)=4,这个时候的a=-2。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②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3)自然数?0和正整数; a>0 ?a是正数; a<0 ?a是负数;a≥0?a是正数或 0?是非负数; 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3、数轴【重点】 (1)、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①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②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③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 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画数轴的步骤:一画(画一条直线并选取原点);二取(取正反向);三选(选取单位长度);四标(标数字)。数轴的规范画法:是条直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 注意: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字上的点表示,但是数轴上的所有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4)、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4、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测试题全册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测试题,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测试题全套 答案在最后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基础检测 1.中,正数有,负数有。 2.如果水位升高5m时水位变化记作+5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 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m。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的意义。 4.2010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减少24㎜.2009年比上年增长8㎜.2008年比上年减少20㎜。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 拓展提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零是正数不是负数 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6.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30米 B.向东行进-30米 C.向西行进30米 D.向西行进-30米 7.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为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 8.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至℃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9.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5m记作移动-5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5m是什么意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远? 1.2.1有理数测试

基础检测 1、_____、______和______统称为整数;_____和_____统称为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______和______统称为非负数;______和______统称为非正数;______和______统称为非正整数;______和______统称为非负整数. 2、下列不是正有理数的是() A、-3.14 B、0 C、 D、3 3、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 A、+2 B、- C、0 D、2.3 拓展提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0、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C、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以上都不对 5、-a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负数 D、正数或零或负数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①是负分数;②1.5不是整数;③非负有理数不包括0;④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⑤0是最小的有理数;⑥-1是最小的负整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自然数集合{…}; 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