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隐性养老金债务精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隐性养老金债务精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隐性养老金债务精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隐性养老金债务精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制度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该制度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形式,社会统筹部分由国家和企业共同筹集,个人帐户部分则由企业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其目的是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界各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 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 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employment-related programs)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德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统筹型(universal programs)分为两种类型: 1)福利国家所在地普遍采取的,又称为福利型养老保险,最早为英国创设,目前适用该类型的国家还包括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并按“支付确定”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费全部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如澳大利亚养老金待遇水平只相当于平均工资的25%。为了解决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问题,一般在力提倡企业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 该制度的优点在于运作简单易行,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抵销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该制度也有明显的缺陷,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政府的负担过重。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当于部分都用于了社会保障支出,而且经维持如此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政府必须采取高税收政策,这样加重了企业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社会成员普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缺乏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只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 2)国家统筹型的另一种类型是苏联所在地创设的,其理

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思考

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思考 学院:商务学院 班级:09新闻1班 学号:2009400027 姓名:阳琴 日期:2011年12月31日

内容摘要 我国养老保险从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转轨以来,隐性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养老保险的改革实践。随着人口老龄化、寿命高龄化,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转制成本造成的隐性债务规模会越来越大。如何解决隐性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显著问题。 关键词: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分账管理

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思考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在年老退休时, 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寿命高龄化,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转制成本造成的隐性债务(即“空账”)规模会越来越大。转制成本是新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交替中产生的。而其在新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初就存在,即制度实施之时已经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没有个人积累,他们的养老金是由在职职工缴纳的应存入其个人账户的那部分基金暂时支付的,于是形成了所谓的“空账”。随着人口老龄化、寿命高龄化,“空账”规模会越来越大。 一、中国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现状 中国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制度,这是一种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的制度。雇主每月为员工缴纳员工本人工资的20%作为社会统筹,用于当其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参保的2.1亿员工每个月将工资的8%存于个人账户之中,以缓解未来养老压力。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14年以来,个人账户一直处于空账运行状态。国家在2005年末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6号文),首次明确提出要做实个人账户。截至2008年底,共有天津、上海、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浙江、江苏等13个省份试点做实个人账户,但成效甚微。截止2010年,国家也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有效政策应对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 二、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形成的原因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形成既有历史遗留方面的原因又有来自现实的阻碍。 (一)历史遗留问题 我国1993年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目标,但是,在引入个人账户之后转制成本问题很快便浮现在了人们面前。制度转轨带来的历史债务加上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混账管理造成的个人账户的不断透支,使得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越来越大。 1997年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其目标就是在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模式,在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完全基金模式的一种混合模式的养老

要警惕农村隐性债务问题

要警惕农村隐性债务问题 经过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各种各样达标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农村的面貌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面子”上的农村,都建设的像模像样:占地面积很大的广场,各种设施齐全的党支部,看上去很好的村级活动中心及农村医疗室、小超市等,这些设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 但貌似繁华背后却存在着农村债务日积月累,越来越庞大的隐患。从农村税务改革开始,随着“三提五统”的取消,农村集体组织就一直没有什么可用财力来支持民生事业的建设。农村想做一些小型的惠民工程要“筹资筹劳”,也要通过“一事一议”这种程序来进行,程序复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转移支付的人头经费维持农村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尚力不从心,更不要说投资搞项目了。 尤其近几年来,各种评比、达标工程(如支部阵地建设,村卫生所、小超市、村民文化活动场所),一些必要的民生项目(村通道路、小学校舍、安全饮水工程)和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盲目的追求政绩而拍脑门想出来的工程(设施齐全的大广场、农村拆村并点工程,以及一些不知名堂的政绩工程)。一古脑儿的都压到了农村头上,且许多的项目还要在限期内完成。这就造成了广大农村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大举欠债,上马了许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造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地方债务问题到底对经济能造成什么样实质性的伤害,到目前为止还不得而知。但地方债务问题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带来社会不和谐不安定的因素。假如这些债务是显性的话还好说,最起码我们心中有底,知道这个窟窿有多大,采取什么办法可以及时排除和挽救。但农村债务问题的现实表现却极具隐蔽性和复杂性,他们大部分无法通过融资平台来融资解决,只能以各种各样隐性的形式存在(诸如工程款的拖欠,集体债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2010-3-31 13:36 任舸【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文章简要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取得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

对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几点认识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的产生原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由国家与企业按现收现付式筹资。这种筹资模式在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年轻、成年型时期还是适应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人口赡养率不断提高,以支定收统筹缴费率日渐上升,国家和企业负担沉重。养老保险若沿用现收现付制,到退休高峰期,养老金筹资将达工资总额的40%以上,届时企业将不堪重负,会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影响社会安定。现在,对于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其养老金由两块组成,一块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筹资按职工本人工资的8%缴费长期积累,退休后,每月按总积累额÷计发系数计发; 另一块是基础养老金,相当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20%,筹资仍沿用现收现付式。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人员(简称“老人”)实行老人老办法继续发养老金。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简称“中人”),除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另加一块工龄系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给“老人”发养老金和给“中人”发过渡性养老金是原现收现付制度的延续,但在新制度中已没有相应的筹资途径,构成隐性债务,也就是转制成本。按理论和国际经验来说,转制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有利于新制度一步到位,并可降低国有企业缴费率。但在设计改革方案时,我国采取了长期加大企业统筹费率的办法,期望逐步消化隐性债务,从而使企业面临既要为新制度下的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又要为老制度下“老人”、“中人”没有建立个人账户的“欠账”提供基金,形成了严重的双重负担。为了适当减轻企业的双重负担,我们规定企业平均维持20%的统筹费率,统筹基

金不够支付时,可以利用统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混合管理,向个人账户基金透支,个人账户作为空账运作。 事实说明,依靠企业长期负担高费率来消化隐性债务难以为继,既不利于搞活国有企业,又不利于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更严重的问题是潜伏着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危机风险。 二、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危害 1.“空账”规模迅速扩大,个人账户积累部分逐渐减少。 近年来各地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借助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混账”管理,不断透支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空账迅速扩大。这实际上是在用未来的基金风险减轻当前的基金压力。长此下去,统账结合的制度将蜕变为一种计发办法,部分积累制将名存实亡,改革的初衷将会落空。而在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混账”管理的情况下基金总量的节余又掩盖了个人账户空账的严重性,长期拖下去,将引起更大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 2.财政被动支付各地养老金欠账,补偿行为不规范。 为了弥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赤字,解决养老金欠账、退休人员不满引起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事实上已在不断给养老保险补充资金。但

解决隐性债务问题

解决隐性债务问题,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产生、规模和严重性 (一)隐性债务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养老保险始建于50年代初期,由国家与企业按现收现付模式筹资。这一模式在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年轻、成年型时期还是适应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人口赡养率不断提高,以支定收统筹缴费率日渐上升,国家和企业负担沉重。据预测资料,到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突破10%,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30年达最高峰为22.06%,退休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将为47.39%。养老保险若沿用现收现付制,到退休高峰期,养老金筹资将达工资总额的40%以上,届时企业将不堪重负,会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影响社会安定。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部门和地方开始改革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深圳、上海等地探索了统帐结合的筹资模式。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改革方向。199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决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由各地进行统帐结合试点。199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基础上统一了缴费率、个人帐户规模和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对于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其养老金由两块组成,一块是个人帐户养老金,筹资按职工本人工资的11%缴费(其中企业3%,个人8%)长期积累,退休后,每月按总积累额÷120计发;另一块是基础养老金,相当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20%,筹资仍沿用现收现付模式,由企业按工资总额的5%缴纳。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人员(简称"老人")实行老人老办法继续发养老金。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简称"中人"),除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外,另加一块工龄系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给"老人"发养老金和给"中人"发过渡性养老金是原现收现付制度的延续,但在新制度中已没有相应的筹资途径,构成隐性债务,也就是转制成本。按理论和国际经验来说,转制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有利于新制度一步到位,并可降低国有企业缴费率。但在设计改革方案时,中国采取了长期加大企业统筹费率的办法,期望逐步消化隐性债务,从而使企业面临既要为新制度下的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又要为老制度下"老人"、"中人"没有建立个人帐户的"欠帐"提供基金,形成了严重的双重负担。据预测,如果企业完全承担这种双重负担,缴费率从2000年到2030年将持续高达35%左右,显然不堪重负。为了适当减轻企业的双重负担,我们规定企业平均维持20%的统筹费率,统筹基金不够支付时,可以利用统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混合管理,向个人帐户基金透支,个人帐户作为"空帐"运作。 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统筹保险费收缴率下降,大部分省、自治区出现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有的地方企业缴费率已高达25%,总缴费率到了30%,养老保险基金仍收不抵支,这就把隐性债务造成的养老金缺口问题加快暴露出来了。事实说明,依靠企业长期负担高费率来消化隐性债务难以为继,既不利于搞活国有企业,又不利于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更严重的问题是潜伏着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危机风险。 (二)隐性债务的结构和规模 从结构上看,政府应负担的隐性债务可分为"老人"、"中人"两块。因为中国采取了部分积累的制度,因此对"老人"的债务是他们渡过余生所需养老金的总额减去其中的现收现付部分(相当于20%社会平均工资的份额);对"中人"的债务相当于他们在旧制度的工作年限中,假设按新制度的设计应当积累的个人帐户数额。 精算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问题极为重要。如果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回报率能

养老保险精算数据指标体系规范 第1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I C S03.060 A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5620.1 2017 养老保险精算数据指标体系规范 第1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N o r m s f o r t h e a c t u a r i a l d a t a i n d e x s y s t e mf o r o l d-a g e i n s u r a n c e P a r t1:T h e b a s i c o l d-a g e i n s u r a n c e f o r e n t e r p r i s e e m p l o y e e s 2017-12-29发布2017-12-2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2 5 数据指标的分类和组成2 5.1 数据指标分类2 5.2 公共基础数据指标的组成2 5.3 精算业务数据指标的组成2 6 公共基础数据指标体系2 6.1 体系结构2 6.2 数据指标3 7 精算业务数据指标体系10 7.1 体系结构10 7.2 数据指标13 G B /T 35620.1 2017

G B/T35620.1 2017 前言 G B/T35620‘养老保险精算数据指标体系规范“共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2部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第3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 第4部分:养老保险精算业务规程三 本部分为G B/T35620的第1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三 本部分由全国社会保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474)归口三 本部分起草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二重庆市社会保险局二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二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二江苏省镇江市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中心二山东省潍坊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二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耿树艳二霍冀民二周劲松二李霆钧二王兴华二丁长发二罗庆二谢助明二徐宝二胡刚二宋萍二陈如均二黄文明二陈本毅二李永臣三 Ⅰ

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账户制度设计欠合理,既不够公平,也缺乏效率 目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设计欠合理,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效率与公平未能有效结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指统筹部分进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与个人所缴的基金的结合)的个人账户制度在结构上欠合理,即个人账户“统账”不分,不能体现个人账户的法律主体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在制定养老保险政策时,必须制定责权明确,产权明晰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政府、企业和个人本是三个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个人账户中的“统账”不分既不能理顺职工个人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也不能理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还不能理顺企业集团内部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严格来讲,企业按比例上缴的养老保险费应属于社会统筹基金,是一种公共财产;而个人账户应属于个人基金,是一种私人财产,这两种基金应严格区别开来,不能混淆。可是,目前,个人缴费比例是 5%,而个人账户的建账(或提取)比例为11%(即按本人缴费工资的11%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这样,个人账户增加了6个百分点,而社会统筹账户少收6个百分点。可见这样的个人账户不是一个正规的个人账户,而是一个公私混合账户,这里的“个人”就有一点名不符实。 2.按照现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执行的结果是一定比例的统筹基金(单位按比例划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结合形成的个人账户不但不能体现参保个人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而且,一旦因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而在社会保障部门未按规定记足个人账户时,个人有权提出申诉,企业和政府就成了被告,形成被动的局面。不仅如此,由于企业全额缴费与企业欠缴(即由于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没有分开核算,所欠缴部分是统筹基金还是个人基金并不清楚)在记账上是一个样(即都按11%比例记账),从而形成了企业多缴或欠缴养老保险费在计算职工待遇上不受影响。因为,现行政策没有因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而扣职工个人账户的严格规定。这造成了吃社会统筹的“大锅饭”的现象。 3.从目前制度实际运行情况看,无论企业多缴费还是职工个人多缴费,按政策规定账户规模都为1l%,不能扩大,所以,企业和职工个人都不愿意多缴费,尤其是个人。实际上,个人账户只是计算待遇的一种方法,且目前为“空账”,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资本账户,这就会导致企业与职工产生信任危机,不利于基金征缴。 (二)养老保险制度总体设计不够合理,既损害了公平,也损害了效率 首先是制度分割,覆盖面窄。由于国家在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方案时,没有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因此,在城镇三大社会系统组织中的三类人群的养老保险制度各不一样。机关公务员及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仍实行由国家财政统包。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虽然实行了社会统筹,个人缴费,但在具体政策和业务操作上,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1)基本政策不统一,包括实施范围、缴费工资基数(双基数)、缴费比例。(2)与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衔接。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只处在社会统筹阶段,个人缴费未与计发待遇挂钩,还没有建立职工个人账户,人员流动频繁,而基金无法转移。(3)养老金计发办法与企业不一致,养老金调整也不一样。(4)退休审批权与业务经办相分离。即退休审批权在人事部门,而业务经办和养老金发放在社会保障部门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着统筹层次低、覆盖面不高,待遇不统一等现象。部分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仍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在全社会分担风险的功能,存在着制度起点上的不公平,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隐形债务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成因及对策 哲学社会学院 08级劳动与社会保障 李雪妍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隐性债务是制约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的瓶颈,进而影响到企业改革和社会的稳定,是当前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形成的原因及严重性,并根据这几点成因提出应对隐性债务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改革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极大的财政压力,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其改革趋势是由现收现付制转向积累制。中国也在进行同一性质的改革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但这其中又产生了财政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我国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一、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严重性 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将给社会带来的严重的危害,首先是个人账户积累部分逐渐减少。近年来各地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借助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进行不透明管理,个人账户空账规模迅速扩大。累积下去,部分积累制度将名存实亡,改革也将回到原点,带来的将是更大的养老保险问题。其次是没有相关规范来制约财政补偿行为。为了弥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赤字,解决养老金欠发,近年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不断给养老保险补充资金,成立了社会保险基金,而且各级财政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在制度设计时没有把财政补助考虑进来,财政补助比较被动,不够规范。一方面,财政乃至社保等部门不清楚究竟应当补多少,补到何时,难以有步骤地安排资金,另一方面,在未分清楚隐性债务与其他原因造成的基金损失的情况下,中央与地方的责任难以明确,容易造成地方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另外就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和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这两项工作受到了两方面的制约,一是立法滞后,各地在执行中普遍感到强制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企业过高的交费率严重影响了扩大覆盖面和提高征缴,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交费率过高明显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就连国有企业也存在严重逃缴现象,进而导致统筹基金收入越来越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我国养老保险隐形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1)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是产生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的主要原因 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肯定了部分积累模式,而在此之前一直实行现收现付的制度,由于养老保险模式的转轨,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也随之产生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转制成本主要指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建立新的统账结合制度时,已经退休的职工(老人)的退休金和在职职工(中人)在旧制度下已有工作年限所应积累的养老

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a2224489.html, 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思考 作者:常欣 来源:《开放导报》2018年第01期 [摘要]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府部门的负债率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水平。鉴于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负债,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和救助债务、新增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各种替代性融资方案在内的隐性债务风险,值得高度警惕。未来应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为重点,有效克服地方政府的借贷冲动。 [关键词] 政府债务率主权资产负债表隐性债务风险硬化预算约束 [中图分类号] F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8)01-0013-07 [作者简介] 常欣(1972 —),女,山东惠民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和公共经济。 2016年下半年,特别是进入2017年以来,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逐渐企稳,防控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成为了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而在债务风险的防控中,如何降低政府部门杠杆率又是关键的一环。本文旨在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估,在摸清政府债务现状的基础上,识别可能的风险点,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 一、中国政府债务的规模与结构分析 中国政府部门债务中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专指年末国债余额,主要包括国债、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根据财政部国库司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要求发布的季度数据,截至2017年3季度末,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2.89万亿元,其中,国内债务余额12.78万亿元,国外债务余额0.12万亿元人民币。由于尚未公布2017年4 季度末的数据,暂且将中央财政预算中的年末国债余额限额14.14万亿元作为年末国债余额实际数,得到2017年末中央政府负债率为17.1%。 政府部门债务中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地方政府债券。根据WIND数据库,截至2017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14.74万亿元。二是清理甄别认定的2014年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73万亿元①。两者相加可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16.47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率为19.9%。在截至2017年末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地方政府债券已经占到89%左右,成为地方政府债务最主要的构成部分。2018年将面临债务置换的最后时间节点,就最大可能的待置换规模而言,约有1.73万亿元。但实际的

第七章养老保险制度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七章养老保险制度 一、填空题 1、人们日常提到了年龄,有以下几种含义、、、 。 2、养老保险是的一个组成部分。 3、养老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包括、、 。 4、养老金精算中要考虑的五个“基础率”,即:预定死亡率、、 、、。 5、我国规定男工人和男干部年满岁、女工人年满岁,女干部年满岁,连续工龄满年者,可以享受退休待遇。 6、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个人缴费比例最终达到本人工资的。 7、按现行制度规定,本人月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按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以上的部分不缴费。 8、基本养老金一般由和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属于传统模式的是:() A、德国的社会保险模式 B、前苏联的福利模式 C、美国的国家模式 D、新加坡的积金积累制 2、以下项目属于养老保险制度现收现付模式的特点的是:() A、代际赡养 B、通常建立个人帐户进行积累 C、同代自养 D、有一定的资金积累 3、按现行制度规定,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可以继承。 A、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部分 B、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 C、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部分 D、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部分 4、按现行制度规定,“新人”缴费年限满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养老金。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5、如果小黄是95年参加工作,现在仍然就职于某公司,那么小黄属于。 A、老人 B、中人 C、新人 D、青年人 6、养老保险费费率等于。 A、养老金替代率×抚养比 B、养老金替代率/抚养比 C、抚养比/养老金替代率 D、养老金替代率×社会保障水平 三、多项选择题 1、养老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A、推行保险立法化

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2010秋本科公共事业管理卢筱昀 【内容摘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建国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很好地为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提早出现,及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诸如资金缺口、空帐运行、养老金替代率高且不一、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低等。政府可从重新确立政府职能、解决空帐问题、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多渠道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等方面入手,研究解决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总之,一个运行良好的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空帐运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年龄偏低 一、引言 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率进行控制,有效的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发展之余,计划生育也给我国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由于严格控制了人口增长,青年人数相对与老年人的比率越来越低,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一书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现在中国老龄化呈现五个基本特征:老龄人口绝对数为世界之冠;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衰,经济压力很大;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匀;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从现在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随着20世纪60~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2021~2050年是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人,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2051~2100年是稳定的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人,约为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的两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剧,就意味着作为非劳动力的老龄人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隐形债务问题

摘要 为度过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中国政府于1995年到长期实行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转变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累计制度。其中社会统筹部分沿用现收现付制度,个人部分采取积累制。从现收现付转移到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都会产生转制成本或隐性债务问题。解决隐性债务问题的途径,一是有财政承担,而是加大企业缴费逐步消化。我们在两难中选择了后者,是企业面临即为在职职工预筹积累养老保险基金,又为老职工提供养老费用的双重负担。为了适当减轻企业的双重负担,在新制度下,绝大部分地区都采取了个人账户“空账”运作的办法,利用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的混合管理使用,向个人账户透支,希望通过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率,在逐步补实的人账户。但新制度实施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个人账户不仅没能逐步补实近几年来出现了养老金当年收不抵支的情况。隐性债务的资金缺口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新制度的巩固,统账结合的新制度由于个人账户积累基金难以到位,正面临向现收现付的旧制度蜕变的危险。可以说,隐性债务是制约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的瓶颈,进而影响到企业改革和社会的稳定,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重大问题。 关键字: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社会统筹、个人账户、 Abstract In order to survive the coming peak of aging popula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1995 to the long-established pay-as-old-age insurance system into a social pooling and individual accounts part of the accumulated system combining. In which the social pooling follow the pay-system, personal and partly by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system. From the present pay-as-transferred to the full or partial accumulation of accumulation will have conversion costs or hidden debt problem. Hidden ways to solve the debt problem, first, a financial commitment, but gradually increase the business contribution to digest. We are in a dilemma in the choice of the latter, the enterprise shall be faced with the pre-service workers to raise old-age insurance fund has accumulated, but also for older workers to provide the double burden of pension costs. In order to adequately mitigate the double burden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system, most regions have taken a personal account "empty accounts" operating approach, the use of co-ordinating fund and personal account management and use of mixed funds to personal accounts overdrawn hope that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improve enterprise contribution rate gradually filled person accounts. But the new system is introduced over the year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personal accounts will gradually be filled not only failed to appear in recent years, a pension that year of income over expenditure. Implicit debt funding gap has been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new system, with unified account of the new system is difficult due to accumulation fund personal accounts in place, is facing into the current pay-as-the risk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system. Can be said that implicit pension debt is constrain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bottlenecks, thereby affecting the enterprise reform and social stability, is the reform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Pork bellies facing major problems. Keywords: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hidden debt, social co-ordination, personal accounts 浅谈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 绪论: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国社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原文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 郑秉文等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4月 ISBN: 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介绍1.延长预测期并丰富了内容2018年1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首部养老金精算报告,即《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在历时1年多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后,今年推出第二部养老金精算报告,即《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第二部养老金精算报告主要调整如下:一是将预测期从5年延长至30年;二是增加了分省10年的财务收支状况;三是不仅配以“分析报告”,首次发布了“人口报告”和“运行报告”;四是编制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数2018》,对各省养老金的充足性、可持续性、多层次等三个一级指标和十二个二级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五是发布了《企业年金集中度指数2018》,对全国企业年金的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的集中度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窥测年金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在“国际版块”,不仅发布了“德国社会保险精算制度研究”,还发布了“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2016年版的《社会保障精算工作指南》。此次发布的第二部精算报告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得到了财政部社会保障司的指导,并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先生做序。2.对降费至16%的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趋势进行了预测2018年3月15日刚闭幕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在这种背景下,本报告对全国企业缴费率由19%降至16%以后的财务可持续性进行了预测,并假定个别省份从2022年开始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最终统一到16%。同时,为了与基准方案进行对比,本报告给出了三种情景分析:一是企业缴费率由目前大多数省份的19%降至18%,而低于18%的个别省份从2022年开始每年提高1个百

基于精算模型的_新农保_个人账户替代率研究

基于精算模型的“新农保” 个人账户替代率研究 贾宁袁建华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早在1991年就初步开始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旧农保”),但历经近10年的摸索,1999年由于“中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保险的条件”国务院停止推行该制度。“旧农保”制度的不足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陈姣娥(2006)分析了“旧农保”执行状况和政策效果,认为“旧农保”缴费标准设计过低、基金管理不规范、政府缺乏必要的补贴,致使其难以真正保障参保者的基本生活;刘昌平(2009)用经验分析的方法对“旧农保”个人账户待遇水平进行测算,发现“旧农保”存在保障水平过低、未来偿付能力不足及不具备代际和代内收入再分配功能等缺陷;朱有国(2009)认为“旧农保”投保率低、覆盖面小、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并且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已有研究普遍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旧农保”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对“旧农保”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正是由于“旧农保”制度的不足,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并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2004年起,中国开始在上海、中山、重庆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新农保”制度改革试点。2008年,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9月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确立了“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发展目标。 在学术界,“新农保”制度也引起了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论证:谢安(2009)在对中国农村老龄化趋势以及养老保险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周莹(2009)对不同试点地区新农保模式的优劣进行比较,提出在选择具体的“新农保”模式时应考虑区域差异和农民收入差别等因素;耿永志(2009)比较了新、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的统一性、资金来源和保障层次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应坚持惠农、政府负担为主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原则;战梦捷、杨洁(2010)认为从长期来看“新农保”制度要实现顺畅运转,必须解决财务的可持续性、基金统筹管理和制度衔接等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已有研究主要是应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新农保”制度可行性、存在问题、推进路径等进行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较为有限;从研究的侧重点来看,对“新农保”整体效果、财政补贴效应及各试点地区制度模式比较等方面的研究较多,针对个人账户的研究相对较少。为弥补这两方面研究的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建立精算模型对不同参保年龄、缴费标准、收入增长预期下个人账户替代率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新农保”政策的效果预测、评估和制度改进提供量化的研究证据。 二、个人账户精算模型 本文按照《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首先构建“新农保”个人账户精算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设定,在此基础上对参保农民个人账户替代率水平进行测算。 (一)新农保制度描述 《指导意见》对“新农保”基金收入、养老金待遇等都做了详细规定:(1)设计了“新农保”制度总体架构:基金收入来自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3个渠道,养老金发放包括社会统筹的基础养老金和积累制的个人账户两部分。其中基础养老金全部来自政府补贴,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来自个人缴费,也有部分资金来自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2)确定了个人缴费档次:个人年缴费标准目前设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3)规范了政府补贴标准: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承担,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4)统一了计发办法: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