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旅游业是目前国内迅速发展的一个产业。昭通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闭塞,严重制约了昭通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最近几年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本文笔者从昭通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昭通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旅游业(也称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属于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在深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昭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昭通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昭通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亚热带高原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昭通境内独具特色人文旅游资源。纵观昭通,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类型齐全,全市共有367个旅游资源点,在全国的74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昭通市就有58种,但在丰富众多的旅游资源种类中,最主要的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水域风光为主要特色,特别是瀑布旅游优势最为明显;人文旅游资源以古迹建筑类为主体特征:古驿道、摩崖字画、僰人悬棺、革命纪念地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品位极高,开发前景广阔。昭通旅游资源就空间分布可划分为五个旅游资源区、瀑布旅游资源区、豆沙关旅游资源区、历史名胜旅游资源区、金沙江旅游资源区。全市有国家aa级旅游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15个。

昭通旅游资源就空间分布可划分为五个旅游资源区

旅游资源区名称旅游景点

山水旅游资源区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拖姑清真寺、药山自然保护区、大龙洞景区、景风公园

瀑布旅游资源区有黄连河瀑布群、罗汉坝森林、小草坝森林瀑布群、彪水岩瀑布

豆沙关旅游资源区石门关、五尺道、僰人悬棺、唐袁滋题记摩崖、白水江漂流

历史名胜旅游资源区扎西会议纪念馆、水田寨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大河滩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址、扎西烈士陵园、两合岩峡谷、观斗山石雕群、天星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山溶洞

金沙江旅游资源区水富为中心,主要有水富温泉大峡谷、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三江口原始森林、码口溶洞

据统计,2009年1月至10月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428.25万人,同比增长24.05%。其中海外游客568人,同比增长257.23%;国内旅游者达428.19万人,同比增长24.05%。旅游业总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21.3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1.4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1.42万元,同比增长438.51%;国内旅游收入11.47亿元,同比增长21.23%。

二.昭通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昭通旅游产业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城市,尤其是像云南旅游业发展比较快的大理、丽江等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交通可达性差

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交通的便利程度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决策和选择,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昭通交通条件虽得到较大改善,但与省内各旅游热线相比仍显滞后,公路等级低,路窄崎岖易堵滞。

据统计到2011年底,全市建成公路通车里程达16147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457公里,占2.8%;省道1602公里,占9.9%;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136公里,占0.8%;二级公路917公里,占5.7%。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昭通的灵山秀水“养在深闺人未识”,导致大量奇观闲置,再有交通管理不力,交通收费运营秩序混乱,极大影响了旅游地形象和可进入性。可以说交通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昭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最大的瓶颈问题。

(二)软、硬件设施差

由于长期通达条件的限制造成了昭通旅游业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的现实,虽然近年来在景区景点的开发、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导游的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目前的形势仍不容乐观,全市只有三星级宾馆一家,各大景区景点还处于建设中,直接制约昭通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差

昭通市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十分匮乏, 服务质量不容乐观。昭通市旅游业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数量和质量都存在着明显不足:一是总量不足,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昭通旅游业发展起步晚,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主要旅游景点人才相对集中,但小的景区人员较少。

昭通市发展现状材料

硕士学位论文 云南省昭通市旅游发展规划阿题研究 研究生姓名彭建明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李波(教拉). 学科专业二雄游管理 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论文工作 起止日期2008年10月一2009年一"月 论文提交日期2009年1.1月昆明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或 我个人,,)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澎刘 期:之oo甲年!!月弓"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昆明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 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 !,币!!:承!!文作者签名:鲤 日期:加研年11月马/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切实可行的旅游规划,而有的旅游规 划编制则是照抄照搬,不考虑当地情况,这样不但没有发挥出一个地区本身的特 色,还会使其特色消失殆尽"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

业市场长期处于自然增长状态"而造成昭通旅游发展缓慢的原因还在于昭通旅游 规划存在问题"本文通过昭通市历年旅游规划与旅游发展现状对比分析,总结出 昭通旅游规划的问题所在,并提出自己对昭通旅游规划编制的新思路" 论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0的思路进行"通过对比昭 通市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十县一区历年旅游规划,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旅游规划 修编不及时;市级旅游规划与县区级旅游规划衔接性较差;对昭通旅游资源的分 布结构认识模糊!功能区划依据不足;规划实施过程中反馈不及时,经济落后导 致的交通!服务设施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达不到规划的预期;对昭通 旅游发展阶段认识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考虑不全,以超前的规划条件 进行规划编制等"根据昭通历年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结合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一)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234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4%,其中过夜游客174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一日游游客149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5%。从各月接待情况看,1至12月云南省每个月平均接待国内旅客达2695.33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15.03%。 2、国内旅游者客源结构合理。一是省外游客仍是云南省主要的客源市场。2015年,省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7.57%,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32个百分点。云南周边地区、沿海及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仍是云南省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居云南省国内市场的前三位,接待量分别占所有游客的7.20%、4.05%和3.28%,四川游客增幅最大,增长1.52个百分点。同时,山西、陕西和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入滇游客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说明随着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省外游客的来源地更加趋于多样化,进而推动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结构更加的多元化。二是省内客源市场进一步壮大。2015年本省居民占国内游客总量的42.43%,其中经济较发达的昆明游客最多,占所有游客的11.27%。同时,曲靖、红河、玉溪等7个州市占全省国内市场的比重均超过1.7%,进一步增强了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后劲,其中曲靖游客比重达4.84%,居省内客源市场的第二位,红河、玉溪市游客分别占4.57%、4.43%,紧随其后。三是非城镇居民游客比重进一步提高。伴随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非城镇居民开始由物质提高转变为精神层面的提高,2015年非城镇居民游客所占比重提升了8.12个百分点,达27.58%。 3、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云南省各州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良好。昆明、大理、丽江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接待国内旅客均超过了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昆明接待国内游客6796.9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丽江增长15.07%。西双版纳、迪庆、红河、德宏、保山等热点旅游地区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红河接待国内游客居全省第四位,达256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1.45%。此外,玉溪凭借位于滇中经济圈和良好的交通优势,接待游客达230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7%,居全省第五位。与此同时,楚雄、昭通、普洱、怒江、临沧、文山等新兴的温热旅游地区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临沧市接待国内游客781.3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36.4%。 (二)节假日旅游继续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1、“黄金周”假日旅游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265.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40.27%;“国庆”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163.01万人次,同比增长9.34%,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37.90%。 2、小长假短线游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增长的拉动点。2015年“元旦节”小长假接待旅客298.47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5.04%;“清明节”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323.13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2.25%;“五一”小长假接待旅客469.32万人次,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班级:工商132 姓名:杨俊皓 学号:13071227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摘要:运用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的定量指标及产业集群分类特点/波特钻石模型的定性指标分析云南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为云南“意义大、动力大、市场大、效能大、关联度大、包容度大”的“大旅游”产业目标,及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转变做简单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旅游产业增长 在总体的社会经济中,某一经济活动能否被界定为具有产业性质,主要应视该经济活动是否能形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如果某项经济活动只是有一两项经济活动构成,一般是不能称之为产业的。因而产业具有三个特点:(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2)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被经营,具备成为产业的条件,它由旅游资源、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文化活动、旅游贸易活动以及旅游自身派生的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等构成,这些活动不能单独的抽离出来形成一项产业,但这些业务的集合,构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就形成了旅游产业,即旅游产业是一种由与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构成,主要以非物质生产性的经济活动向旅游需求者提供服务的部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和关联作用也日益突出。中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在 21 世纪初已经居世界第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中国在2020 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出境旅游国,入境旅游收入可能达到635 亿美元,占 GDP 约 8%。作为中国旅游大省,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从 2005年到2015年,云南省旅游业增加值由203.1亿元上升到3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的比重从5.87%上升到6.4%。云南正在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方向跨进。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动力的旅游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昭通市跨越式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昭通市跨越式发展 张檀朋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云南彝良 657600) 摘要: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迈向十三五的过程中,昭通经济的发展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必将遭遇更大的挑战。根据市场需求,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云南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门户、云南次级交通枢纽、中国内地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双向大走廊,推动昭通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昭通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昭通地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特色产业 1昭通市经济发展背景及现状: 昭通市是云南省东北部的一个贫困落后地区,下辖 1 区 10 县,多山地,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相当落后,昭通地区的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威信县、绥江县、彝良县、镇雄县等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扶贫县。尽管国家实施扶贫开发以来,昭通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13年度: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7%、全国平均水平(41907)的28%。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昭通为8200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19200)的43%、全国平均水平(25548)的35%。从总体来看全市农村贫困面依然很大,贫困程度依然很深。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特别是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发战略的实施,为昭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大环境。 要想使昭通尽快富起来必须依靠昭通全体人民的力量,面向市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寻求适合当地的发展致富之路。近几年,昭通地区切实抓住国家投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几年的努力昭通的产业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如巧家糖厂、彝良氮肥厂、地区电力公司、云天化股份公司、昭通烟厂、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等。除昭通烟厂,云天化股份公司、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外,其他产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带动农户致富的面不够大;生产布局的方向不够明确;在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上,农户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由于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缺乏应有的指导和帮助,其产品质量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上不去、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低以及农业生产物资近几年不断上涨等因素使得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政府各级各部门对此缺乏系统的研究,没有按照特色产业发展规律和要求办事,在制度和管理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和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结果导致产业结构欠佳,发展后劲不足。这种情况不利于昭通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实现昭通人民脱贫致富,更不利于昭通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2昭通市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特色产业就是要以“特”制胜的产业。是一国或区域范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具有本国或本地区特色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昭通苹果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2012年度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昭通苹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马关雄 学号: 导师及职称: 日期:

2012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 ZhaoTong App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Department: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Business College Major: Grade: Student’s Name:Ma GuanXiong Student No.: Tutor: Finished by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马关雄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马关雄日期:

_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

我的家乡——昭通的变化

浅谈蓝球专项选修课的评价 2014级体教2班 王宗旺20140721234

在新教材中,体育课篮球教学属限选课程,是大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所组成,对发展灵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内脏器官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并且篮球运动在基层开展较为广泛,所以在大学选修篮球课程教学,深受青少年的喜爱,现浅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是篮球教学的关键,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其中理论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上室外课之前,充分利用下雨天在室内进行篮球理论的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产生、发展、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篮球场地与器材,篮球裁判等基础知识,在新教材中有许多阅读材料可组织学生学习,对扩大学生篮球知识有极大的帮助,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技术教学中,基本的攻防步法移动技术是掌握和运用攻防技术的基础,在篮球比赛中,不论是持球还是不持球完成各种进攻或防守动作,都需有脚步的动作参与,因此移动是比赛中运用最高的一项基本技术,在进攻中运用移动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对手,完成选择位置,切入接球或是快速准确、合理地完成传球、运球、突破、投篮等持球进攻技术,在防守中运用移动的目的是为了抢占

有利位置,防止对手摆脱,或者是及时、果断地进行抢球、打球、断球、抢篮板等。篮球比赛对抗激烈,复杂多变,要求队员在有限的场地范围内移动速度快,变化多,突然性强,才能适应比赛的需要,夺取进攻、防守主动权,因此,移动技术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达到课堂密度和强度的有效方法,可贯穿于游戏和其它技术教学中进行练习。 有球技术教学可分为传接球、运球和投篮三大技术,传接球技术是有目的转移球的方法,也是配合和组织进攻的纽带,在高一年级,以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三角传球和两人移动传接球为主要练习方法,学生能较快较好地掌握。运球技术是携带球移动的唯一方法,是控制、支配球、组织战术配合、突破防守的重要手段,采用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和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为主的运球技术教学既实用又简单易学。投篮技术是得分的最后环节,最常见的投篮方法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基础。它具有出手点高,便于结合和转换其它进攻动作的特点。所以,以其为基本投篮教学对男生能较好掌握,女生可介绍双手胸前投篮技术。除此之处,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球在高中男女均可教学,同时加强技术考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可进行攻防战术教学。以传切、掩护战术为主,练习三攻二,二防三。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应进行教学比赛,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技战术水平,在高中开展以班为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

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 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 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 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 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 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云南省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居民消费的关系

云南省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居民消 费的关系 关于《云南省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居民消费的关系》,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收入是指旅游接待部门(或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旅游商品而获取的全部货币收入。 摘要:由于产业优化升级趋势不可逆转,第三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且,云南省凭借其优越的旅游资源促使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第三产业中的佼佼者。为分析云南省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文章通过设计VAR模型考察云南省的居民消费量、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收入总额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变量具有协同发展的特性,云南省旅游业收入随

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而快速增长,该省居民消费水平对第三产业促进作用明显,但对该省旅游收入无明显作用,地方旅游业收入可能更依赖于省外及国际游客。因此,继续优化云南省产业结构并采取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旅游等措施吸引省外游客是增加该省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旅游经济协整关系 一、引言 近几年来,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优化,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和资本慢慢向第三产业转移,2013年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已经超过70%,第三产业每增长1%就能创造1.56万个就业岗位,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张宝东,2007),成为吸引就业最多的产业。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产业间收入的差异促使着第三产业优势凸显、发展更快,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也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载体(吴振球,2011),第三产业成为云南省产业转型和人口就业的突破口。在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产业增速惊人,由于旅游资源遍布云

建水旅游发展现的调研报告

建水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以下是求学网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建水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建水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对建水发展旅游的条件进行分析、 (一)、区位条件 建水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红河州连接昆明、玉溪等地的重要枢纽,也是连接州内个、开、蒙等城市的重要通道,并与世界一流田园风光元阳哈尼梯田形成优势组合。 (二)、自然资源 优越的自然条件、建水属于亚热带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县南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和,有天然温室之称,是一个多元适宜种植区。优厚的光热条件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县是省、州粮食、烤烟、甘蔗、生猪、蔬菜、水果和冬季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县。每年有数万吨蔬菜销往国内十多个省区和俄罗斯等国家。20xx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6.6万亩,投产面积13.78万亩,其中石榴6.7万亩,挂果4.5万亩,甜橙8.8万亩,投产面积1.5万亩,产量达2.2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1万亩,总产24.1万吨,无公害蔬菜认证5.32万亩。目前农业作为建水的主要产业已形成粮、蔗、烟、菜、果、林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将为到我县投资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县是红河州乃至云南省的矿产富集县,矿藏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锰、铅、锌、锑、铁、钒、镉、钼、钛、石膏、煤炭、陶土等20多种有色、黑色和非金属矿产。其中尤以锰、铅、锌、煤、钛储量

贵州旅游业发展计划现状

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独特性强、聚集度高、开发潜力大 贵州是我国旅游地类型最丰富、聚集度较强的地区,无论是自然旅游地、 历史名胜旅游地、城市观光旅游地,还是民族风情旅游地,都是应有尽有, 而且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也非常高,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喀斯特地貌等有些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垄断性,如黄果树瀑布、织金洞、荔波小七孔、梵净山、遵义会议旧址等都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的聚居区山水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姿,极具开发潜力。贵阳、遵义等城市更是因城市历史悠久、城市环境优美、城市形象各具特色、城市经济繁荣发展而在旅游市场上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贵州独具特色的黔味饮食文化、丰富的物产(名酒、山野特产、民族工艺品等)更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力保障。 (二)气候条件好,四季宜旅游 气候对所有户外活动都有影响,对观赏性旅游活动主要在于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而对运动性旅游活动的影响则主要是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质量。另外,适宜的气候也是一种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尤其是吸引度假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贵州省属于多阴雨的高原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如全省大部分地区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多为3—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6—-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在22—26℃之间,没有国内同纬度东部地区那样的酷热天气,因此,我们可以说,贵州省几乎可以常年开展旅游活动,更是开展亚高原度假旅游极具潜力的地方。 (三)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业大省 客观分析贵州旅游业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贵州是旅游资源的大省,但从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上来看,贵州并不是一个旅游业大省。毗邻贵州省的云南省,其旅游资源类型与贵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以“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取胜,但云南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已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资料,在旅游收入和人数等方面,云南已进入全国前十名。而有着更为广阔的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省份的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滞缓,与其资源丰富程度极不相称。在“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正在成为中西部各省共识的今天,如何将贵州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影响贵州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 ●贵州省旅游业尚未建立起自己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没有形成区域知名旅游品牌系统; ●旅游策划、旅游营销经验、水平与能力的缺乏; ●政府、景区、旅游企业的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综观周边省、市、自治区,云南、广西已经是旅游业大省,四川、重庆、湖南的旅游经济总量也要比

关于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7369265.html, 关于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韩少卿杨秀翠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8期 旅游业是目前国内迅速发展的一个产业。昭通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闭塞,严重制约了昭通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最近几年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本文笔者从昭通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昭通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旅游业(也称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属于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在深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昭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昭通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昭通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亚热带高原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昭通境内独具特色人文旅游资源。纵观昭通,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类型齐全,全市共有367个旅游资源点,在全国的74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昭通市就有58种,但在丰富众多的旅游资源种类中,最主要的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水域风光为主要特色,特别是瀑布旅游优势最为明显;人文旅游资源以古迹建筑类为主体特征:古驿道、摩崖字画、僰人悬棺、革命纪念地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品位极高,开发前景广阔。 昭通旅游资源就空间分布可划分为五个旅游资源区、瀑布旅游资源区、豆沙关旅游资源区、历史名胜旅游资源区、金沙江旅游资源区。全市有国家AA级旅游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15个。 据统计,2009年1月至10月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428.25万人,同比增长24.05%。其中海外游客568人,同比增长257.23%;国内旅游者达428.19万人,同比增长24.05%。旅游业总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21.3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1.4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1.42万元,同比增长438.51%;国内旅游收入11.47亿元,同比增长21.23%。 二、昭通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昭通旅游产业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城市,尤其是像云南旅游业发展比较快的大理、丽江等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 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 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 ,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 种。2005 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C,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C。降水丰富,在1200—2400mn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 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 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水力资源等条件,以及拥有作为云南省第二大航空港的西双版纳国际机场和贯穿西双版纳的昆曼高速等便利的交通优势,拉近了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经济距离,同时也很好地为西双版纳发展多国民俗风情的旅游路线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关于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旅游业是目前国内迅速发展的一个产业。昭通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闭塞,严重制约了昭通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最近几年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本文笔者从昭通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昭通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旅游业(也称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属于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在深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昭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昭通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昭通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亚热带高原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昭通境内独具特色人文旅游资源。纵观昭通,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类型齐全,全市共有367个旅游资源点,在全国的74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昭通市就有58种,但在丰富众多的旅游资源种类中,最主要的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水域风光为主要特色,特别是瀑布旅游优势最为明显;人文旅游资源以古迹建筑类为主体特征:古驿道、摩崖字画、僰人悬棺、革命纪念地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品位极高,开发前景广阔。昭通旅游资源就空间分布可划分为五个旅游资源区、瀑布旅游资源区、豆沙关旅游资源区、历史名胜旅游资源区、金沙江旅游资源区。全市有国家aa级旅游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15个。 昭通旅游资源就空间分布可划分为五个旅游资源区 旅游资源区名称旅游景点 山水旅游资源区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拖姑清真寺、药山自然保护区、大龙洞景区、景风公园 瀑布旅游资源区有黄连河瀑布群、罗汉坝森林、小草坝森林瀑布群、彪水岩瀑布 豆沙关旅游资源区石门关、五尺道、僰人悬棺、唐袁滋题记摩崖、白水江漂流 历史名胜旅游资源区扎西会议纪念馆、水田寨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大河滩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址、扎西烈士陵园、两合岩峡谷、观斗山石雕群、天星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山溶洞 金沙江旅游资源区水富为中心,主要有水富温泉大峡谷、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三江口原始森林、码口溶洞 据统计,2009年1月至10月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428.25万人,同比增长24.05%。其中海外游客568人,同比增长257.23%;国内旅游者达428.19万人,同比增长24.05%。旅游业总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21.3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1.4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1.42万元,同比增长438.51%;国内旅游收入11.47亿元,同比增长21.23%。 二.昭通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昭通旅游产业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城市,尤其是像云南旅游业发展比较快的大理、丽江等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交通可达性差 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交通的便利程度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决策和选择,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昭通交通条件虽得到较大改善,但与省内各旅游热线相比仍显滞后,公路等级低,路窄崎岖易堵滞。

关于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为学习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20**年*月*日至*日,在党校常务副校长的率领下,我县旅游系统相关代表团赴云南进行了学习考察。代表团由党校、县旅游局、**等政府主管领导组成。在滇期间,考察团全体人员先后考察了大理古城—洱海—丽江古城—束河古镇—黑龙潭公园—昆明路南石林—七彩云南等著名景区(点),观看了《丽水金沙》、白族 三道茶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受益匪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云南旅游业起步于“七五”时期,发展于“八五”时期,成熟于“九五”时期。在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云南旅游业发展经历了从“观光接待”到“经济产业”再到“支柱产业”的转变升级过程。一是加快推进“旅游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试点工作。着力创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项目带动、运转高效”的旅游产业推进机制。二是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全 省旅游发展规划,充实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容,指导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向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烟草和水电旅游、购物旅游、修学旅游、 1 民族文化旅游、跨境旅游、旅游地产、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花卉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转移。四是加大力度开拓客源市场。推出一批奥运旅游专线、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五 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整治。六是加强区域合作。加快“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旅游合作。 二、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三个主要经验 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猛,特别是云南的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 等地区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旅游热点地区。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委重视、政府主导,是建设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重要保证。 1、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云南、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先后出台了《中共云南、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 展倍增计划》、《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极大的推动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2、结合区域特点,打造旅游品牌 2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貌和生物特征多样,山水风光古朴秀丽;独特的自然环境,众 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各地在旅游发展中坚持因 地制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理念,打造出一批蜚声海内外的旅游品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