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昭通市情简介

昭通市情简介

昭通市情简介
昭通市情简介

昭通市情简介

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与四川、贵州接壤,幅员2.3万平方公里。2001年8月撤地设市,辖1区10县172个乡镇(办事处)。2004年末总人口524万人,有彝、苗、回等23个少数民族52万人。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昭通古称“朱提”、“乌蒙”,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后,昭通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南丝绸之路”的要冲,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国家级文物袁滋摩崖石刻和省级文物汉孟孝琚碑、东晋霍承嗣壁画墓,还有以古堂琅铜冼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等历史文物,都见证了昭通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反映了昭通悠久灿烂和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昭通,中共中央在威信县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为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篇章。近现代以来,曾诞生和哺育了抗日名将罗炳辉,中共早期革命先驱刘平楷,云南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国柱,辛亥革命元老、护国名将张开儒,爱国将领龙云、卢汉、曾泽生,国学大师姜亮夫,当代英雄徐洪刚等一大批雄才俊杰。

区位特殊,地处要冲。昭通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辐射的交汇地带,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东南面与贵州毕节地区相接,西南面与曲靖会泽、昆明东川相连,西面、北面、东北面与四川凉山、宜宾、泸州毗邻。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昭通市正在成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是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也是长江经济带对接东盟的重要桥梁。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昭通居于云岭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县药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县滚坎坝)。气候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日照19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760毫米。

钟灵毓秀,物产丰饶。昭通青山育翠、黑土藏金,有资源“金三角”的美誉。水能资源富甲云南,全世界装机容量前3位的水电站就有2个位于昭通境内,是“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其中与四川交界的金沙江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总装机超过3300万千瓦,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目前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已实现大江截流,白鹤滩水电站正在抓紧筹建。矿产资源丰富,已知矿产资源33种,现已探明储量22种,煤、硫储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煤炭储量165.82亿吨,探明储量93.09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33.5%,昭通盆地褐煤储量81.99亿吨,为我国南方最大褐煤田;硫铁矿为全国五大矿区之一,探明储量6689万吨,预测总储量14亿吨;有色金属为云南三大基地之一,其中铅锌探明储量158万吨,石英砂探明储量8800万吨。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是全国品质最优的野生天麻核心区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是全国山嵛菜、马铃薯、白魔芋种植最适宜生长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还有杜仲、魔芋等特色产品驰名省内外。

这里民族众多,风情各异。昭通是多民族散杂居住地区,全国56个民族中,昭通有31个,其中10万人口以上的有苗族、彝族、回族。苗族是昭通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是昭通的土著民族,历史较为悠久,回族人口占全省回族的1/4 。昭通是云南回族居住较为集中,人口最多的地区。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都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这里风景宜人,美不胜收。有享誉海内外的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内最大的露天温泉“水富西部大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水富铜锣坝、省级风景名胜区黄连河瀑布群等奇特景观让人流连忘返,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电站截流后,300公里高峡出平湖动人心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有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的“扎西会议会址”,有汉碑书法、晋墓壁画、五尺古道、袁濨摩岩,有罗柄辉将军故居、清官古亭、望海古楼等。这些都是旅

游度假、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昭通是一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热土。在中央和省的坚强领导下,昭通人民立足推进科学发展,有效应对困难挑战,勇往直前不动摇,真抓实干不懈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谱写了昭通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历史新篇。“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上升到379.6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上升到7075元,是“十五”期末的1.7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末的25∶36.9∶38.1调整为2010年的19.5∶46.1∶3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升到25.6亿元,年均增长24.7%,是2005年的3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4倍,年均增长30.7%。全市呈现出经济稳健前行、城乡统筹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

这里充满希望,前景广阔。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部署,结合昭通自身发展特征和基本条件,“十二五”期间昭通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四基地一屏障一走廊”(411),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双向大走廊(中国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云南通往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内地的大走廊),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特色区域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新兴增长极。

云南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文名称: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位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的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1977年开始进行筹建,1978年正式设置招生,是“文革”结束后首批确定,云南省地、州建校较早的高校之一。2000年8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昭通师范学校(原昭通教育学院和昭通地区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昭通师专”,学校实行省地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概况

昭通师专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发展,学校目前共有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政史、计算机科学、艺术、体育、教育等10个系,设有30个师范、非师范专业,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200余人,非全日制在校生1963人。另外,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昭通分校、云南师范大学电师部昭通分部、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教学、云南艺术学院业余艺术等级考核均在我校设点。1997年以来,云南昭通师范专科学校先后被云南省招办确定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剑桥少儿英语培训点和昭通地区自考辅导中心。地址:云南省昭通市环城东路146号邮政编码:657000

校训校风

校训:大学无疆,大人有容学校校训

校风:崇德、敬业、务实、创新

教风: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严肃执教

学风:敬、静、竞、进

校区建设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占地面积760亩,校舍建筑面积27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1000万元,各类教学科研设备仪器总值2785.01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274平方米,藏书57.5万册,有电子期刊、音像光盘和音像视频资料9.7万种,期刊杂志1219种。有各类实验室43个,多媒体教室5间,计算机网络教学机房5个,微格教学系统2套,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等室内外体育运动场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有50个校外固定实习场所,1所附属完全中学,学校的千兆主干校园网运行良好。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200人,非全日制在校生1963人。

师资水平

现有教职工595人,其中专任教师312人,生师比16.67∶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1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5%;中级职称120人,占38.46%。全校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26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21人,占40.4%。多年来,全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0余篇,SCI、EI收录31篇);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专著、教材90余部;发表文学艺术作品230多篇(件);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1项;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50余项;获市级科学技术、人文社科奖150余项。《世界现代史》课程为云南省精品课程。

校徽释义

校徽设计,主要采用了可以比较鲜明反应昭通独特文化、自然、生态以及师范学校的视觉元素,把这些主要元素组建一张有视觉张力和文化蕴含的象征符号,由此表现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人文自然的和谐发展。 1.本校徽以双环图形构成整幅图案,象征着当今古与今、天与人、人与人通贯融合的时代风貌,寓意昭通师专顺时而动,与时俱进,前程无限美好。 2.本校徽外环下面是“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写英文名称,映现出西方文化色彩;上面是楷体的“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字样,体现了学校的庄严。二者结合,反映了师专的贯通中西的眼光与胸襟办学理念,最下面的“1978”字样体现了师专办学三十年,是“文革”结束后首批确定,云南省地、州建校较早的高校之一,体现了学校新兴的活力。 3.本校徽内环的主体是两只黑颈鹤,昭通有“黑颈鹤之乡”之称,黑颈鹤象征吉祥,凸显了学校的人文精神。黑颈鹤下面是一双捧起的手,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间的山峰是暗喻乌蒙高原,有乌蒙磅礴,之气势,既展示了师专“大学无疆,大人有容” 4.内圈的总体视觉是一朵由复合的花朵,展示了师专培育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

5、本校徽整体标志采用灰色系色彩。灰色既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又具有自然、谦虚、和谐、发展的文化意味,与整个徽标形象的内涵和谐统一。

教育教学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办学30多年来,学校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3000多名专科毕业生,各类函授、夜大等成教本、专科学生上万人,他们活跃在昭通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为昭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昭通师专已成为昭通巩固“普九”成果和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动力源,昭通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各级教育管理干部中,大部分是昭通师专的毕业生;“昭通作家群”中的大多数作家出自昭通师专。昭通师专是昭通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赏和大力支持。

学校还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1997年,学校组建了师专大学生艺术团和青春管乐队,艺术团和管乐队

多次参加昭通市的一系列重大庆典和大型演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野草”、“星火”、“家园”文学社等十余个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里。

学校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云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文明学校”,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共昭通师专委员会多次被中共昭通地直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结论,各项工作得到专家好评。

历史沿革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7年开始进行筹建,1978年正式设置招生,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首批确定,云南省地、州建校较早的高校之一。2000年8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昭通教育学院和昭通地区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昭通师专”。学校实行省地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的管理体制。

办学30年来,学校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3000多名专科毕业生,各类函授、夜大等成教本、专科学生上万人,他们活跃在昭通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为昭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昭通师专已成为昭通巩固“普九”成果和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动力源,昭通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各级教育管理干部中,大部分是昭通师专的毕业生;“昭通作家群”中的大多数作家出自昭通师专。昭通师专是昭通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赏和大力支持。

院系设置

中文系

中文系创办于1978年,是学校最早创办的5个系之一。现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11人,助教15人。设有语文教育、文秘(高职)两个专业。迄今已培养毕业生4000余人。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日制生722人。该系教师专业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已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300多万字,先后承担并完成了近十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已出版《作家的艺术世界》、《毛泽东诗词美学思想论丛》、《中国古代文学助学》、《威信镇雄方言志》、《沟通学思想引论》、《金瓶梅新论》、《重日与九歌》、《幼儿文学创作》、《人类灵魂的自我对话》等学术专著,参编高校教材、教参十余部。学生历年来在省、市、校举办的文艺、体育、演讲、书法、论辩、知识竞赛中均能取得优良成绩。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师技能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实行主辅修制,主修汉语言文学、辅修文秘等,开设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写作学、文学概论、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逻辑、秘书学、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档案管理学、新闻写作等课程。

文秘专业(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秘书基本素质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实行主辅修制。主修文书学、秘书学、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学、汉字微机处理、现代汉语、大学语文、书法技能、行政管理学、演讲口才技能等课程。选修中西方文化史、云南地方史、文学鉴赏、新闻采访与写作、摄影技法、文艺评论等课程。

数学系

数学系创办于1978年,是学校最早创办的5个系之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具有完善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现有25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1名,讲师5名,助教6名,9名有研究生学历,达36%。30多年来为全国培养了1910名中小学数学教师、会计专业人员或各类岗位的人才,就业率一直处于前列。这些毕业生中涌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大多数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坚力量和骨干教师,不少人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数学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各类中等学校的数学教师、教育管理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该专业还针对21世纪社会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昭通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既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又掌握数学应用技术(特别是经济数学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数学教育基本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3年的培养,毕业生既能从事各类中等学校的数学教育及教育管理工作,又能从事金融、证券、经济分析、会计、统计等领域的工作。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理论、经济数学方法、计算机理论及应用、数学教育理论、经济与管理基础等五大类二十多门专业课程。

会计学专业(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会计电算管理技术,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复合高级技术人才。通过3年的培养,毕业生能在政府机关有关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营管理部门等从事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或咨询管理工作。该专业是一个社会需求量大,有着广阔就业前景的专业。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管理会计学、经济应用数学、统计学等。

化学系

化学系始建于1978年,是学校最早的系之一,目前设有化学教育、生物教育、综合理科教育3个专业,是我校“升本”建设的重点系。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外聘教授2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0人。学生实验室使用面积9000平方米,具有较完备的实验设施和价值三百多万元的气相色谱仪等实验仪器,可满足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10名教师分别到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华东师大等校访学、进修和参与项目合作研究,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两项达国内领先水平,三次获昭通市科技进步奖,多人次获学校科研特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CA收录十多篇,目前在研课题6项。近年来该系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化学教师和生物教师。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实验等。为增强学生的适用性,使学生“一专多能”,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在全省师专中较早实行“主修化学,辅修生物”的主辅修制,同时开设了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学、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等课程。

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学习,能胜任初中、小学理科综合课的教学;在尚未开设综合课的学校,也能适应化学、生物、物理课的教学。

主要课程:开设的课程除师范专科公共课外,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化学、生物、物理课等。由于社会需求量大,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外语系

外语系创建于1978年,现有英语教育专业。该系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副教授10人,讲师11人,硕士16人,外籍教师2人。迄今已培养毕业生1400余名,现有在校全日制生423人。该系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到目前为止,已为昭通、曲靖、思茅等地培养了上千名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和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他们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各级学校的骨干教师,有的已被评为特级教师或高级教师,有的继续深造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了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和部分高中英语教师。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阅读、听力、口语语法、翻译、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等。还开设了实用性强的旅游英语、口译、商贸等选修课。

政史系

政史系创建于1986年,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和旅游管理(高职)四个专业。迄今已为社会输送了1969名毕业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4%。

政史系现有专兼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32人,助教7人,硕士研究生1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7人,承担本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此外,政史系还面向社会开展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补员考试的辅导和培训工作。该系教师教学认真,治学严谨,学术风气浓厚,科研成果丰富,已有5部专著和12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和发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需要,德才兼备、一专多能、敢于创新的合格初中政治、历史、地理课教师,同时具有管理、法律、职业教育等相关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法学、经济法、形式逻辑、伦理学、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西方经济学概论、社会学等。

历史学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敢于创新,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同时具有管理、法律、职业教育等相关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史学概论、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历史地理、云南地方史、中西文化史、滇东北史等。

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知识与能力,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初中及小学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及其它综合课的教师,胜任初中“思想政治”、“历史与社会”课及小学“自然与社会”、“思想品德”等综合课程的教师。

主要课程:除公共理论课外,有经济学、政治学、历史与地理、法学概论、现代教育技术、美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科学概论、现代汉语基础等,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本专

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

教育系

教育系成立于2000年4月,现开设有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人群康复、青少年工作与管理四个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31人,其中,副教授11人,讲师6人,硕士19人,在读硕士1人,另聘客座教授6人。

教育系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全面发展综合培养学有专长”为培养模式,加强常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确立了“教学立系,科研兴系”的发展思路。

在教师管理上,以当代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制度、教师教学成果激励制度、课堂教学监控制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于2003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在学生管理上,根据社会改革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当代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改造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以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创立“学生专业成长导师制”,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自建系以来,教育系每年都有一个教学班被评为“云南省先进班集体”。

初等教育专业(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适应“普九”需要,培养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强教学能力的小学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汉语、文学写作、高等数学、初等数论人文社科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育理论课程,还开设了教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方向的选修课。

幼儿教育专业(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能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保教结合”的高层次的幼儿骨干教师和幼教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史、幼儿语言学、幼儿科学教育、幼儿文学、幼儿美术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幼儿舞蹈、幼儿体育教学法等。

计算机科学系

创办于1995年,1999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面向社会招生。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高职)、计算机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四个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34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18人,助教10人,硕士研究生13人。工程师3人计算机科学系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昭通考点;计算机软件专业资格与水平考试报名点。全国少儿计算机(少儿NIT)培训考试点;昭通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计算机培训及考试点。该系教师专业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应用开发能力。计算机科学系教师先后开发了“昭通师专工资管理系统”、“水利局人事管理系统”、“鲁甸县教育局人事管理系统”、“昭通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昭通师专财务处税务凭证打印程序”等小型管理信息系统;为昭通师专附中、彝良县政府、昭通明达中学、昭通爱心幼儿园等单位开发了门户网站。为支持学生继续提升学历,2006年我系与西南大学联合开设“3+1”专本对接办学。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3%。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灵活运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能在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机关行政部门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算法与程序设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汇编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三维动画制作、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多媒体技术等。

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教育知识和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中小学教师。能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也能完成一般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算法与程序设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科教学法、VB、计算机英语等。

体育系

体育系1999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创办,于2000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学制三年。建系以来,已向社会输送了507名体育教师和社会教育工作者。现有在校学生222人,教职工36人,其中教授1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9人、助教3人、硕士研究生6人,各项国家一级裁判员13人。多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省级科研课题2项;学校科研课题3项,有2项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师参加编写教材6部,获得省级科研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七项、三等奖五项。在组织参加历届云南省运动会、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及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荣获金牌27枚、银牌13枚、铜牌18枚,女子篮球队曾获全省专科学校冠军、男子篮球队获亚军,培养学生黄琼、刘娟等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998年被评为“云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5年又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体育系教学设施完备,拥有田径场、足球场、体育综合馆、健身房、乒乓球室、健美操房,室外的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有学生体质测试中心、两个教学实验室和一个电教中心。该系学生毕业时可报考云南省“专升本”继续深造,在校期间可参加学校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联合本科自考辅助办学的学习,最后一学期在云师大体育学院学习辅导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自学考试文凭,国家承认学历,符合相应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

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体育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技能课的学习,培养掌握体育教学、科研、卫生保健及运动训练科学方法的中学体育教师。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体育保健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绘图、体育史、体育游戏、体育测量与评价、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武术、健美操等。

物理系

物理系创办于1978年,是学校最早创办的4个系之一。自建系以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加强实践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在历届系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下,物理系正发展壮大起来。现有物理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四个专业。全系共有兼职(客座)教授2人,教职工29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1人,助教4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2人,硕士10人,在读硕士生2人。教学条件良好,拥有专业实验室10个,各种实验设备价值近400万元。全系教师教学严谨,学术风气浓厚,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在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获国家

专利一项。

物理学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师。

主要课程:普通物理学及教法课程,还开设了近二十门基础课程及电子应用、计算机应用等近十门选修课。

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通过三年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教育技术学科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教育传播学、声像教学媒体的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评价等。

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高职类)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教育、影视、出版、网络、宣传、新闻、广告等行业培养能胜任多媒体软件开发(包括商业宣传类、教育课件类)与影视编辑制作(包括平面素材设计、二维与三维动画制作、视频拍摄、非线性编辑与特技制作等)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电视技术基础、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基础、Web程序设计、电视节目包装与动画制作、多媒体软件(课件)制作、影视短片制作(实践、实训课)、多媒体计算机组装维护与非线性编辑系统。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高职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出版、影视、网络、传媒等行业培养具备多媒体信息获取、加工与综合能力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多媒体信息获取包括摄影摄像技术、二维与三维动画制作等;多媒体信息加工包括图形图像处理、非线性编辑与影视特技制作等,多媒体信息综合能力包括网站建设、管理、维护能力以及多媒体软件(课件)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影视技术概论、二维(交互)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与合成、影视作品分析、录音技术、电视新闻写作、三维动画制作、视听语言等。

艺术系

昭通师专艺术系于1995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1996年开始招生。该系现设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装潢艺术设计(高职)、表演艺术(高职)四个专业,在校学生382人。

艺术系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外聘教授3人,讲师23人,研究生10人(其中在读研究生2人)。教师分别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高校。艺术系教学设施完备,拥有琴房、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画室、电脑教室、排练室,有独立的国画、油画、版画、工艺美术工作室,拥有各种乐器,丰富的专业书籍及设计软件资料。

教师们团结协作,既重教学、又重科研和艺术创作。建系12年以来,为社会输送了800多名毕业生,为社会输送出大批艺术骨干,在市、县的各种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均承担重要演出任务。该系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在全国各种艺术刊物发表论文及作品180余(篇)件,其中论文《“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浅谈舞蹈教师文化修养的重要性》获国家教育部二等奖,音乐组合《撒麻》、《昭通坝子》,舞蹈《苗山春》,大合唱《阳关三叠》均获得国家、省级各类奖项,丝网版画《X线片1-5》、中国画《摘果》、《乌蒙凉》获国家优秀奖,学生作品入选全国版画展。承担了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情满高原》的独立作曲和舞蹈表演,创作的《各族儿女织锦来》被评选为云南省民运会主题歌。

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需要,思想、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键盘、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歌曲分析与写作、中外音乐简史与作品欣赏、合唱指挥、艺术概论、舞蹈等课程。

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和美术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工艺设计、版画、油画、艺术概论、中外美术简史与作品欣赏等主要专业课程。

室内设计与装潢专业(非师范)

室内设计与装潢专业于2000年12月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面向社会招生,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施工制作、生产、管理、规划的综合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造型、色彩写生、装饰绘画、装饰雕塑、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摄影构成、字体设计、CI策划、视觉识别系统、包装装潢设计、广告创意设计、喷绘表现技法、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识图与制图、室内设计、环境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课程。另外还开设:油画、版画、中国画、影视广告动画设计、网页设计等选修课。

领导作风

昭通师专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勇于创新和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学校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大学无疆,大人有容”为学校的校训,建立健全了党务、行政、教学、学生、后勤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树立了“崇德、敬业、务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严肃执教”的教风和“敬、静、竞、进”的良好学风。办学29年来,共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1000多名专科毕业生,他们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作风朴实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党政机关及其他部门的骨干。他们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文明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荣誉称号

昭通师专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1997年,学校组建了师专大学生艺术团和青春管乐队,艺术团和管乐队多次参加昭通市的一系列重大庆典和大型演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野草”、“星火”、“家园”文学社等十余个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里。近年来,学校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称号;此外,学校还先后被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多次授予“省级文明单位”、“云南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昭通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单位”、“昭通地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云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文明学校”中共昭通师专委员会多次被中共昭通地直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发展规划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制定了《昭通师专“十一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勾画了发展蓝图,提出了昭通师专发展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在“十一五”期间,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积极稳妥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昭通市为重点服务对象,逐步辐射相邻区域,把学校建成为推动昭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对昭通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多层影响的智力资源中心。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力争“升本”。学校占地1000亩,基础设施配套,全日制在校生规模8000人左右。

中期目标:到2015年,完成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教师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本科为主,专科补充,本专科比例达到6:4,教学条件达到本科办学标准,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0000人左右。

远期目标:加强自身实力,利用昭通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的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宜宾、凉山、毕节、曲靖等几所高校的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各有侧重。到2020年,办学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学科门类齐全。学校专科生教育、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以上,辐射作用强烈,影响力强大,成为重要的区域性本科综合大学。

酒泉市情及发展现状

酒泉市情及发展现状 酒泉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2%,辖肃州区和玉门、敦煌两市及金塔、瓜州、肃北、阿克塞四县,有汉、蒙、哈萨克等40多个民族,总人口100万人。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自汉武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设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293.6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90.8%,实现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1.0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054元和6500元,增长13%和12.8%。 ——区域位置重要。酒泉居甘、新、青、蒙四省区交汇要道,东距兰州750公里,西距乌鲁木齐1122公里,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连接甘肃、新疆的重要节点,北面有甘肃唯一的马鬃山口岸,南与青海经济重镇格尔木相连。境内及周边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玉门油田等28家中央省属企业和科研单位,对市域经济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土地资源丰富。酒泉地域辽阔,共有耕地226万亩、林地192万亩、宜农宜林地478万亩,人均耕地是全国的1.6倍。市内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发展特色农业条件较好,已培育形成棉花、制种、草畜乳、蔬菜、葡萄、啤酒原料等主导产业,对外制种、啤酒原料、

洋葱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矿产储量较大。境内已探明成矿带5个、矿种49种、矿产地453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8840亿元左右。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锰、钨、铬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油、石棉、萤石、菱镁、芒硝、煤炭、大理石、花岗岩等。其中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铬、钒、石棉矿储量居全国第三,菱镁储量居全国第五。全市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占全部工业的90%,矿产资源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较强。 ——旅游优势明显。境内已查明文物点128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目前开发利用9处,建成4A级景区4处。“酒泉航天”、“敦煌飞天”举世瞩目,莫高窟、月牙泉、榆林窟、梦柯冰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景点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酒泉曾被央视评为“最具人气的西部名城”,2006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9年,全市旅游收入23.6亿元,占GDP比重的8%,酒泉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魅力城市”。

思南县基本情况介绍

思南县基本情况介绍 思南县位于铜仁地区西部,乌江流域中心地带。全县总面积2230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526个行政村。 思南历史源远流长。汉末置永宁县,元设宣慰司,明清建思南府,民国设专员公署,司、府、署治历经600多年。因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是乌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为贵州省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素有“黔中首郡”之称。县城临江而建,依山傍水,具有浓郁的山城特色。思南自古以来受巴蜀和荆楚文化影响,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古有明代开贵州科举教育先河的田秋、理学家李渭;近有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将军;现有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思南中学是省级示范性高中;思南职校为全国示范中职校,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思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是贵州重要的商品粮、商品猪、商品牛基地县。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思林水电站已建成发电。思南交通便利。随着杭瑞、酉剑两条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和乌江航道提级整治、思南枢纽港建成,将形成思南通往遵义、重庆、贵阳、怀化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1-4小时经济圈,缩短思南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 思南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神奇瑰丽的乌江山峡,千娇百媚的思林电站库区风光,千姿百态的天然溶洞,民俗古朴、风光旖旎的清代八卦民居——郝家湾,享誉全国的土家花灯艺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及单井流量最大、冷热互动、极具开发价值的思南温泉(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巧夺天工的迄今中国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发育类型最齐全、极具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景观(思南乌江喀斯特地质公园)。思南县城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享有“小重庆”之称。

企业简介简介

西安汇鑫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西安汇鑫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位于西安泾河工业园泾渭西路,成立于2003年10月22日,注册资金150万美元,占地69亩,拥有职工400多人。公司经过五年来的奋斗和追求,已经发展成为集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陕西省最大专业化玻璃制造企业。公司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众多的专业技术队伍,本公司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企业,通过了ISO9001: 2000国际质量认证,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产品品种齐全,生产能力大。“优质诚信,满足需求,不断创新”我们的宗旨,欢迎广大商户前来洽谈业务。我们的品牌是:“FREEART” 具有先进的开模、喷油、喷砂、丝印、热成形、激光雕刻切割等生产设备与技术,所有产品自行完成。并不断地开拓了香港、台湾、美国等海内外的市场,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更多的客户。在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与和服务客户同时,公司全体人员将不断地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贴心的服务。公司坚信只要有机会与您合作,我们都会做得最好。

陕西汉宝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汉宝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心致力于农业科技发展、饲料及相关产品生产、新型兽药的研究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和研究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位于西安泾河工业园的汉宝集团生产基地,占地50亩,年产饲料22万吨,拥有全价颗粒饲料生产线一条,浓缩饲料生产线一条,预混料生产线一条,酶蛋白制剂生产线两条,设备全部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电脑控制成套设备,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饲料厂。汉宝集团的技术服务部门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博士、硕士、研究员等高科技人才组成,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汉宝集团不但为客户提供性能价格比和各种产品,而且承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汉宝集团将秉承“汉宝的创造源自您难以解决的问题”的价值观,以质量为生命,以产品安全为已任,以人员、财产安全为前提,通过全员参与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达到质量和成本的完美结合,努力研究、开发、生产出安全的、高效的、顾客满意的产品。

玉门市饮马学校简介

玉门市饮马学区简介 饮马学区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12200㎡,现有寄宿制完全小学和全日制幼儿园各一所。有教学楼、宿舍楼、操场、水冲式厕所、食堂和各种功能室(科学数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各功能室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方面都充分发挥了作用。 目前,有专任教师有13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约占教师总数的83%;大专学历2人,约占教师总数的17%;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有教学班9个,其中小学6个教学班,学生184人;幼儿园3个教学班,幼儿96人;共计280人,其中住校生157人。 饮马学区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育人的办学方向;贯彻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文明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学风、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的方针,确立了“以人为本,规范管理,质量强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轻负担,高质量,重创新,有特色”的办学目标。以“勤奋、踏实、严谨、创新”为校训,以“团结,奋进,求真,求实”为校风,以“热爱学生,认真教学,刻苦钻研,言传身教”为教风,以“专心致志,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风。积极推进和谐教育,创建平安文明和谐健康校园。学校七次被甘肃省农垦总公司评为“办学先进单位”。学校少

先大队在2000年被甘肃省少工委授予“优秀少先大队”称号。2011年荣获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称号。 春风化雨,春华秋实,饮马学区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迎接着新的挑战,寻求着新的发展,探索着饮马学区特色教育之路,在玉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饮马学区必将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于2000年编制完成,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北起清水塘,南到谢桥桐木寨,西以野鸡坡、洞老坡为界,东至石竹与锦江交汇处,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万。 本规划合理地确定了城市性质,即:把铜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山水园林城市。在城市功能定位上,把城市分为三个片区,并明确了功能,即:旧城区主要以公共设施和居住为主;谢桥片区主要以小区建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无污染工业;灯塔片区以工业和仓储为主。 根据铜仁市城市近期发展变化,结合国家的产业投资方向,铜仁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对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增加规划区面积9.2平方公里,调整后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51.2平方公里,将川硐坞坭、东风林场、谢桥工业园纳入了城市规划区范围。目前,《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已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待铜仁行署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该规划实施以来,指导了城市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在本规划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城市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了各类专业规划、新区规划和项目修建性规划: ㈠专业规划 1、《铜仁市锦江两岸绿化及景观规划》。本规划对锦江两岸景观和绿化的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作了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情况,采用链珠式组景方法,分出各类不同空间作为景点,主要是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亲水绿化景观区、自然田园风光区三个景观地带。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有金滩大桥绿地、花果山小游园、曹家园防洪堤坝休闲广场绿地、河滨公园、带状休闲绿地;亲水休闲绿化景观区有市政府东岸区、三江公园、东山公园;自然田园风光区有鱼梁夜月、傅家院子、水星阁、小镜湖、水上沙滩乐园。 2、《铜仁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前正在紧张编制之中,预计9月提交省专家评审。 ㈡新区规划 1、谢桥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东以木双河沿岸的河滨步行道为界,南止收费站,西以谢桥片区规划的西外环路为界,北至大江,规划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2.6万人,是一个以居住为主,集商业、贸易、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区。 2、西外环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临东太大道与建成区相连,南面向锦江,西、北两边与群山相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

月牙泉简介

月牙泉简介: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月牙泉座落于敦煌市西南方向5公里处,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泉边芦苇丛生,水中鱼儿自在,胡杨沙枣绿树成荫,罗布麻、枸杞等药用植物丰茂,亭台楼榭古香古色,春夏季节百花盛开,夏秋季节梨果飘香。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罗布红麻是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也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开,犹如夜幕中的点点繁星,根据老辈人的说法:敦煌特有的狗鱼也许就是铁背鱼,月牙泉南岸的罗布麻或许就是传说的七星草!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面积 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 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酒泉市情

酒泉市情简介 酒泉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南连青海,西邻新疆,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与张掖市连接,是甘、新、青、蒙四省的交通要冲。酒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设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酒泉地域辽阔,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2%。全市辖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7个县(市、区),有汉、蒙、哈萨克、回等40个民族,总人口109万人。酒泉以敦煌文化遗产和航天科技而闻名于世,基本市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好。酒泉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3033-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3.9-9.3℃,黑河、疏勒河、哈尔腾河三大水系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相配套,是传统的灌溉农业区,己培育形成现代制种、特色林果、蔬菜、啤酒原料、棉花、草畜等6大农业特色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和最具优势的瓜菜制种、花卉外贸制种基地和啤酒原料基地。 二是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矿产地487处,矿种48类。石棉、钨,铬、菱镁、黄金等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 已建成石油化工、建筑建材、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轻工制造、矿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风力发电等工业体系,是全国和甘肃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矿产品采选冶炼基地。 三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境内已查明的文物景点1153个,其中国家级文物景点14处,省级208处,目前已开发利用98处.莫高窟、月牙泉、榆林窟、西汉胜迹、梦柯冰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景点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是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四是新能源建设前景广阔。酒泉风能光热资源充足,境内的瓜州、玉门素有“世界风库”和“世界风口”之称。全市年平均风速在每秒5.7米以上,年有效风速达6300小时以上,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储量的85%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2009年酒泉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电理论储量近20亿千瓦,年平均日照时数3300小时以上,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西藏自治区,是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光伏发电基地。与风电基地相配套的火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装备制造业已经全面起步。规划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火电、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920万千瓦和2000兆瓦,总发电量将达到640亿度。

铜仁高新区简介

铜仁高新区简介 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2年8月省政府批复的全省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14年2月,省政府批准同意贵州大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集聚区,也是黔东工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贵州面向东部、融入东部的桥头堡,高新区位于铜仁市区北部,北接重庆,东临湖南,区内有铜仁凤凰机场、201省道,近有铜仁火车站,杭瑞高速和松铜高速在园区交汇,集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立体交通于一体,距铜仁高等教育园区近,区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保障。 高新区总面积为119平方公里,辖大兴镇和碧江区川硐镇、滑石乡的一部分。近期规划建设面积为5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5平方公里的一期启动区。一期启动区总投资15亿元,完成了水、电、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6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高新区顺利托管大兴镇,二期扩园建设正式启动,园区项目存在率显著增强,截至目前铜仁高新区已签约项目63个,签约资金达125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52个,入驻企业累计到位资金34亿元,有20余家企业实现了投产,解决当地就业人员5000余人;在谈拟签约项目10余个,意向投资金额22亿元以上。 当前,高新区依托已落地的蔚蓝航校,大力发展以航空培训、航空制造、通用航空服务等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力争引进直升机、小型公务机组装及零部件制造等航空服务产业;依托恩纬西户外照明、康蓝蓝宝石材料、万泰LED封装生产等项目,大力发展LED光电产业;依托阳明科技等企业,发展镍氢电池、锂电池等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和电动车、汽车零部件、电动工具等相关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华瑞德医药、梵净天馨百合深化工等项目,规划建设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中药民族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地道绿色食品深加工、营养健康产品;依托交研视讯、淘宝·特色中国铜仁馆等项目,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与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 高新区力争通过5-8年的艰苦奋斗,着力打造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火车头、武陵山经济区的发展高地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行业。铜仁高新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同时配套发展精品、都市农业,建设临空物流园和现代商务、旅游、文化服务区,具备完整高效的综合管理、市场服务和科技研发职能,努力打造成为功能布局协调、交通高效便捷、服务体系完善、

昭通伟大历史人物专辑

主题:《昭通伟大历史人物专辑》 俊采星驰,人杰地灵——昭通伟大历史人物 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云南昭通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将领,云南省政府主席。字志舟,原名登云。龙云有句名言:“此路行不通,去找毛泽东!”这真实地反映了他戎马一生的总结。

龙云为国民党二级上将,滇军主要将领,曾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龙云令。1949年 8月15日起义,后为解放云南做出了贡献。1984 年 11月 19日,在民革中央举行的纪念龙云诞辰一百周年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的讲话中,称龙云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为人民做了好事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同中国共产党有多年合作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一位真诚的朋友,他为人民的事业有过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毛泽东曾把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龙云介绍给他,并在一起亲切交谈。国防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重要的咨询机构,当时毛泽东任主席,副主席 15人,其中国民党起义的将领有 4人,其中之一就有龙云。 龙云是 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他的一生主要做了以下三件大事。一是统一云南,稳定局面。1911年武昌起义后,时任云南三十七协协统的蔡锷,在云南举兵起义,建立军政府,任云南总督。蔡锷手下有个得力听话的新军管带叫唐继尧,能征会讨屡建战功,颇得蔡锷的喜爱。蔡锷入川后,唐继尧任云南都督。 (1902—1995)云南省昭通市人,一代国学宗师。 1902年5月出生在一个以教书为生的知识分子家庭。1921年从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官费进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1926年考取北京师大研究班和清华大学研究部。毕业后,1929年到上海,任大厦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33年应聘河南大学教授。 1935年,到法国潜心研究中国流失到法国的珍贵文物,进行拍片、拓摹、抄录共3000多张,1937年带回祖国。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学、西北大学任教。1940年任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昆明师院(后西南联大、今云师大)任教,因被特务盯梢,转到苏州任英士大学文理院院长。1949年5月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1950~1952年在云南革命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2年进云南博物馆工作。

酒泉市肃州区区情详解

肃州区2011年度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招聘选调考试专题辅导 主讲人:孙伟祥 一、基本区情 概述——肃州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3349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中城市人口25万。 1.独特的地理位置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连接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的通衢重镇,周边与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国最早的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国家重要的核工业基地四0四厂、驰名中外的中国西部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公司鼎足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悠久的历史 肃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甘肃即取甘州之“甘”,肃州之“肃”而名。古称禄福、福禄,西汉设酒泉郡,隋代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改为肃州,1961年设立县级酒泉市,1964年恢复为酒泉县,1986年又改为酒泉市,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县级酒泉市后设立肃州区。 故事一——酒泉地名的来历? 酒泉是古丝绸之路入关后第一重镇。相传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汉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史书记载,西汉王朝当年始置酒泉郡。 讲清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故事二——请介绍一下鼓楼的来历?鼓楼位于酒泉市老城区中心,距今约1640余年。原系东晋时前凉酒泉太守谢艾所建福禄城的东城门楼。明洪武年间扩展酒泉城,将原东城门留于城中央,并开通四面券门,改为鼓楼。清雍正年间整修城楼,砖包台基。清同治时毁于兵火。现存三层木楼为清光绪31年(1905年)重建。鼓楼拔地27米,基座高7.5米,为木架结构塔形楼,二楼檐下东西两面悬挂大匾,分别是“声震华夷”、“气壮雄关”。券门下砌十字形通道,贯通四条大街,券门门额:“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十六颗大字,精练传神地概括了肃州在丝绸古道上所处的战略地位。 3.地形及人口管理 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连山,北枕古长城,东接金张掖,西连嘉峪关,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 全境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全区辖7镇8乡,20个社区,有汉、回、裕固等15个民族。 肃州区相邻的县有哪些?距肃州区分别有多远? 答:距高台县城147公里、肃南县城237公里、嘉峪关市21公里、金塔县城53公里。 补充——与兰州不相邻,相距732公里。 肃州区有几大河流?分别是哪些? 答:肃州区境内有6大河流,分别是:讨赖河、洪水河、红山河、观山河、丰乐河、马营河。 4.丰富的物产资源 肃州地域辽阔,土层深厚,水利光热资源丰富,发源于祁连山的11条河流灌溉着63万亩肥沃的土地。这里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作物190多个品种,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糖料生产基地、全国第一大对外制种基地和洋葱生产集散中心。

铜仁市情简介(2016)

铜仁市情简介 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武陵山区腹地,是贵州省向东开放、向东融合的窗口和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素有?武陵之都、仁义之城?之称,全市辖2区8县,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2万。其中有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铜仁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作为西南地区向中南、东南开放连接大通道,贵州省成为西部第一、全国第九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铜仁境内高速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沪昆高铁铜仁南站已成贵州境内仅次于贵阳北站的旅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从铜仁南站出发到贵阳1小时,到长沙两小时。十三五期间,铜仁还将分别建成开通两条以上高速,两条以上高铁;铜仁?凤凰机场,怀化芷江机场以及正在建设的黔北机场均在1小时范围内。铜仁?凤凰机场已开通十条航线,正向国家口岸办申报国际机场;500吨航船可经重庆入长江达东海。 铜仁物华天宝、资源富饶。铜仁矿产资源富集,有?中国锰都??中国汞都?等美誉。目前已勘探发现40多种矿种,主要有锰、汞、钾、页岩气、石英砂、白云石、紫袍玉带石等。其中锰矿探明储量达3.5亿吨、含钾页岩储量50亿吨、页岩气储量1.2万亿立方米以及全国最大的汞化工精

深加工产业体系,为煤电锰、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有沅江、乌江两大水系共229条河流,年水资源总量达132.21亿立方米。电力资源丰富,思林水电站、沙陀水电站等水电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以上;华电大龙发电有限公司装机60万千瓦,正在快速推进的煤电锰一体化热电联产自备电厂建成后,全市火电总装机容量达235万千瓦,已形成?水火互济?、?双环网?架构的电力格局,是贵州西电东送的桥头堡。 同时,铜仁境内有天然温泉30余处,均达到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辖区内有以黔金丝猴、大鲵、黑叶猴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400余种;有以植物?活化石?珙桐、贵州紫薇和梵净山冷杉等为代表的野生植物资源600余种;有以天麻、杜仲、金银花等为代表的药用植物2000多种;玉屏箫笛、梵净山绿茶、石阡苔茶、德江天麻等特色产品享誉海内外,是投资大健康养生产业的理想之地。 铜仁政策优势明显,发展态势强劲。铜仁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发展新路?理念,紧扣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

肃州区区情介绍

肃州区区情 肃州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连接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的通衢重镇,周边与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国最早的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国家重要的核工业基地四0四厂、驰名中外的中国西部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公司鼎足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肃州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亿元,财政收入2.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5元。 历史文化悠久。肃州区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神农和五帝之一的颛顼辖地,九州之一的古雍州西界。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北凉国曾在这里建都,其后诸多朝代均以此处为省州府地。肃州建置沿革历史悠久。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置禄福县,西晋改为福禄县,隋代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始置肃州,民国设酒泉县。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日成立酒泉县人民政府。1959年,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级),1961撤消地级市改为县级市,恢复金塔县。1964年11月撤市改县,1985年撤县建市。2002年9月,撤消县级酒泉市,设立肃州区。古往今来,在肃州这片神奇的沃土上,西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相交汇,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融合,历史神韵与现代文明相辉映,孕育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和魅力,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肃州名胜古迹富集,境内分布着280多处独具魅力的西部文化胜迹,全国独一无二的汉、晋、唐古墓群就达184处,以钟鼓楼、玉皇阁、古酒泉、壁画墓、长城烽燧和汉晋墓葬群等为主体的古代文化艺术群体,联结天下雄关--嘉峪关和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形成了丝路文化的独特风格,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古道驼铃、清泉绿州、祁连雪峰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粗犷、雄浑的西部风光画卷,是中外旅游观光之胜地。 地理位置独特。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连山,北枕古长城,东接金张掖,西连嘉峪关,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全境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全区辖7镇8乡,总人口36万人,有汉、回、裕固等15个民族。 肃州地处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交汇之处,是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切合点上的次区域中心,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中转站,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的"金三角"。 祁连山脉与合黎山脉南北相夹,形成了著名的酒泉盆地。盆地内戈壁、绿州、河流、湖汊相互交织,属于大西北典型的戈壁绿州地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奇丽的地貌特征,使肃州成为中国西部一块大有可为的地方和充满神奇魅力与无限生机的热土。 物产资源丰富。肃州地域辽阔,土层深厚,水利光热资源丰富,发源于祁连山的11条河流灌溉着63万亩肥沃的土地。这里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作物190多个品种,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糖料生产基地、全国第一大对外制种基地和洋葱生产集散中心。目前已建成20多万亩农作物制种基地,年产种子6500万公斤,与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关系。运用国家科技成果培育成功的特产水果--"酒锦王"

我的家乡-铜仁

我美丽的家乡——铜仁 铜仁市第八小学六(1)班杨雯指导教师:黄榆林 展开地图,长江像一条长龙蜿蜓盘旋,勾勒出一只昂首高鸣的雄鸡——这就是我的祖国。他具有五千年古老的文明,儒、释、道的精神交相呼应,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中国的西南方,有我美丽的家乡——铜仁。 铜仁城四周环山,一条锦江穿城而过,两岸灌木丛丛,垂柳依依,是休闲垂钓、捕鱼撒网的好地方。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家乡从古到今就有划龙舟的习俗。铜仁更有龙舟之乡的美誉,每年端午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舟赛。 沿锦江而下,两岸青山连绵起伏,满眼秀色,令人目不暇接,在距城区十七公里处,有一人间仙境——九龙洞。 九龙洞位于锦江南岸,景区峡谷幽深,竹木苍翠。洞内更是奇异万分,临进洞门会让你感到一丝丝的寒意。只要来到第一厅,就会使你顿时感觉美极了。洞底石柱、石笋错错落落、千姿百态,在灯光的照射下,绚丽多彩。洞顶有一朵倒挂着的石莲花,莲花的花瓣重重叠叠,跟人工雕刻的没有什么两样。 第二厅另有一番风味,洞壁大量的石帘、石钟乳,星罗棋布、交替排列。隐藏在洞左侧的“龙女仙床”,缥缥缈缈、形象逼真,让人浮想联翩。

第三厅就更美了,这儿有国内最高的石柱“九龙盘柱”。九根石柱上面顶着洞顶,下面连着洞底。每根柱子上都盘旋着一条栩栩如生的石龙,因此得名“九龙盘柱”。厅中还有巨大的“水母”、“海螺”、“龙虾”,但最特别的是:当厅内所有的灯熄灭后,仅留一灯孤悬,犹如一轮明月悬挂高空,洞内影影绰绰,朦朦胧胧,扑朔迷离,除了暗河的潺潺流水声外,万籁俱寂,恍如人间仙境。 站在洞外,凭栏远眺,远处有高耸的奇峰峻岭,山下有碧波荡漾的锦江,峡谷内雾霭缈缈,山峦间白云缠绕,别是一番情趣。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她用充满灵性的生命之水,哺育着我们的成长。我愿为她祈祷、为她歌唱!

云南省简介

云南简介 区域位置:云南省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 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最高海拔6740米,最抵海拔76.4米。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同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连位于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亚半岛,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云南自古就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条,15个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国境线两侧居住。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 地势地貌: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一般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系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只是在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80000一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省主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东南、南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饮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2018·武汉)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 商酌(zhuó)桑梓沮丧(jǔ)不可思议 B . 褴褛(lǚ)葳蕤磕绊(bàn)自出心裁 C . 嫡传(dí)玄虚鹰隼(sǔn)眼花缭乱 D . 拮据(jí)热忱鄙薄(bó)重峦叠障 二、书写 (共1题;共4分) 2. (4分)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缠着(________) ②斟酌(________) ③河dī(________)④é(________)诈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3. (8分)(2019·自贡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不应有恨,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6) ________,洪炉照破夜沉沉。(于谦《咏煤炭》) (7) 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 (8) 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4. (10分) (2019八上·北仑期末)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近日,《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其明确不得超进度教学,统筹控制作业总量,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不对外公开考试成绩和排名等。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生减负,要减的是过重的校内外学业负担。减负不是简单地缩短在校时间和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而是要把校内外不合规、不合理、不科学的过重学业负担减下来;同时,要把思政、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实践教育等方面有欠缺、未达标的强化起来。 (1)材料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近年来各种“减负令”层出不穷,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真的减轻了,还是越来越沉重了呢?作为当事人,你最有发言权。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在本月底之前,向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写一份建议书,谈谈你对减负的看法及合理建议或意见(不少于80字)。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 地理地貌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口和民族 2004年末,贵州总人口3903.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03%。在全省总人口中,市镇人口占24%;乡村人口占76%;农业人口约占85%;非农业人口约占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9个: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1%。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9.8%,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3%,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55.7%,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3.2%。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比重为12.4%。 行政区划 全省现辖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4个地级市和黔东南、黔西南、黔南3个自治州以及毕节、铜仁2个地区,共有56个县、 11个自治县、9个县级市、10个市辖区、2个特区和697个镇、760个乡(其中含253 个民族乡)、82个街道办事处。省会为贵阳市。

玉门关历史简介导游词

甘肃玉门关导游词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 90 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 2 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 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 汉武帝时, 放弃了和亲政策, 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 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西归汉以后,内地通往西域及欧洲诸国的通路打开了,中国特有的丝绸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音乐,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从此传入中国.人们习惯把东起长安(西安),联络亚,欧,非 3 大洲,遥遥数千里的交通大道称为丝绸之路.这条路自敦煌以西分为两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北经玉门关,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南经阳关,安南坝,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因此,玉门关和阳关也就成为丝绸之路上通往西方的重要关卡, 是西行商旅和文臣武将的重要停息站. 当时玉门关, 驼铃悠悠, 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 疏勒河故道.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 600 多平方米.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垣东西长 24.5 米, 南北宽 26.4 米,残垣高 9.7 米,上宽 3.7 米,下宽 4 米,南北墙下宽4.9 米.城顶四周有宽 1.3 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 1 米的马道, 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 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贵州省情简介资料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 地理地貌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