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支持组播的分层混合调度策略

一种支持组播的分层混合调度策略

一种支持组播的分层混合调度策略
一种支持组播的分层混合调度策略

基于混合储能的可调度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分析

基于混合储能的可调度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8T10:54:27.8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1期作者:杨跃华黄丽杨红[导读] 摘要: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日益增长,分布式能源对电网的影响日益增加。为了减少分布式能源的不利影响,能源储存系统被广泛使用。本文针对混合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设计出了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和发电机组的存储系统组成的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 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日益增长,分布式能源对电网的影响日益增加。为了减少分布式能源的不利影响,能源储存系统被广泛使用。本文针对混合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设计出了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和发电机组的存储系统组成的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当荷电状态的储能元件不受限制,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方法,采用低通滤波方法得到的参考功率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压控制的方法,来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 关键词:蓄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混合储能系统。系统的状态和存储的能量存储元件是根据分布式发电机组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电源的方案制定的,采用的是电池寿命分布功率控制策略。根据储能元素的状态切换控制的线路电压运行范围,以防止系统传统控制模式切换和蓄电池的暂态冲击。本文还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端电压的影响和控制方法。最后,通过EMTDC / PSCAD仿真计算实例,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电源结构设计 基于混合储能的分布式电源拓扑结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以下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一个例子),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储能通过换流器将直流/直流转换器并联在直流母线上,这就构成了电源控制直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直流/直流交流变流器与电网(或微电网)连接。在直流通过时,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系统及超级电容器协调控制,使得之间的直流母线电压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电池充电和放电过程,达到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目标。根据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所承担的不同任务,直流/ 交流变频器的控制可以通过PQ、VF控制,根据系统运行或调度要求参与系统的电压和频率调节。 2本地协调控制器的能量管理策略 2.1 储能装置SOC容量未越限情况下系统的优化控制 根据直流/交流转换器的控制模式,整个分布式供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是由调度功率指令或电网负荷组成的情况确定的。为了实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该储能装置当系统不受限制时,光伏系统 MPPT控制混合储能系统承担剩余的因为系统功率不足而产生的问题,例如功率波动和光伏负载。根据混合储能系统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特性,从功率的角度来说,按以下原则:超级电容器被假定为采取系统中的波动幅度大的功率尖峰。其长周期寿命、高输出功率的优势,能快速响应电池系统的潜在动力不足等问题,减少小回路充放电,避免过充、放电时产生的问题,延长使用寿命。为了区分混合储能系统输出功率的高低频率组成的不同,提出 1个建议,使用低通滤波器提取的混合输出功率的低频分量,如电池的功率指令。但低通滤波器具有信号衰减和相位延迟的特性,可能会导致超级电容继续充电或放电操作的发生,同时,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很小,这是由滤波算法引起的。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偏差很容易引起系统的系统性越限,所以本文基于传统的低通滤波算法进行了修改。 2.2储能装置SOC容量越限情况下系统的协调控制 当超级电容器或蓄电池SOC越限时,采用此方法。由于前一个所述控制模式并不能稳定直流母线电压,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储能装置的系统芯片系统的控制方式需要改变系统模式。由于电池储能系统难以准确测量,本文该系统的控制方式是: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情况,控制恒压储能装置。系统状态如果达到上限,仍然继续使用它的稳定系统直流母线电压,只有当直流母线电压上升或下降,超出了正常工作范围,系统监测直流母线电压超出正常控制模式时,就要改变它的的正常运行范围。 2.3 超级电容器端电压预控制 该方法可用于保持直流母线电压的一部分,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稳定运行。但由于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很小,其容量很容易达到极限,为了避免系统控制模式之间的频繁切换电池的问题和频繁的工作在恒压控制模式,对电池寿命的不利影响,当直流电源系统正在运行时,采用超级电容端电压控制方法。 3仿真分析 图1光伏系统输出功率 为了验证本文控制算法的有效性,EMTDC仿真软件已建立起来可调度型分布式电源模型,如图2。其中,直流/交流转换器是用于间接控制,其调度功率为40千瓦。可控光伏系统电流源模型,这是采用某检测基地实际光伏系统从9点到15点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输出测量数据。在仿真模型中,仿真时间是采取理想电压源和电阻串联模型,试验考虑其容量,以满足一天的能源储存在光伏系统释放,其容量设计为750A.h,额定电压为400伏,额定功率为30千瓦。电容器和电容器模型电阻额定功率为40千瓦,能满足最大功率输出的原理,其电容值0.1,根据光伏系统的输出特性,滤波器的时间常数为1,滤波补偿系数调整系数为K = 0.5。

PIM组播协议密集模式

PIM组播协议密集模式(DM模式) 【实验名称】 PIM组播协议密集模式(DM模式) 【实验目的】 熟悉如何配置PIM密集模式 【背景描述】 你是一个某单位的网络管理员,单位有存放资料的组播服务器,,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组播服务,请你满足现在的网络需求。采用PIM的密集模式来实现。 【实现功能】 实现PIM密集模式下组播流量的传输,如果没有组成员,自动修剪组播发送信息。 【实验拓扑】 S1 vlan1:192.168.1.253 vlan10:192.168.10.1 vlan12:192.168.12.1 vlan20:192.168.20.1 vlan100:192.168.100.1 S2 vlan1:192.168.2.253 vlan50:192.168.50.1 vlan12:192.168.12.2 vlan60:192.168.60.1 S2126 vlan1:192.168.1.254 S2150vlan1:192.168.2.254

【实验设备】 S3550-24(2台)、S2126G(1台)、S2150G(1台)、PC(4台) 【实验步骤】 第一步:基本配置 switch(config)#hostname S1 S1(config)#vlan 10 ! 创建一个vlan10 S1(config-vlan)#exi S1(config)#vlan 12 S1(config-vlan)#exi S1(config)#vlan 20 S1(config-vlan)#exi S1(config)#vlan 100 S1(config-vlan)#exi S1(config)#interface f0/24 S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把f0/24接口作为trunk接口 S1(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remove 100 ! trunk链路不传输vlan 100的信息 S1(config)#interface vlan 1 S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53 255.255.255.0 S1(config-if)#no shutdown S1(config)#interface vlan 10 S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创建一个SVI地址 S1(config-if)#no shutdown S1(config)#interface vlan 12 S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0 S1(config-if)#no shutdown S1(config)#interface vlan 20 S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 S1(config-if)#no shutdown S1(config)#interface vlan 100 S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0.1 255.255.255.0 S1(config-if)#no shutdown S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f0/1 !把接口加入到vlan 10 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f0/2 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f0/12 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2 switch(config)#hostname S2 S2(config)#vlan 12 S2(config-vlan)#exi

移动边缘计算(MEC)中任务协同调度策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2.1 MEC研究现状 (5) 1.2.2 任务协同调度机制研究现状 (6) 1.3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8) 1.4结构和章节安排 (10) 第二章MEC系统中任务聚类策略 (11) 2.1引言 (11) 2.2问题描述 (11) 2.2.1 聚类算法简介 (12) 2.2.2 MEC系统中任务相似度度量 (13) 2.3MEC系统中的任务聚类策略 (14) 2.3.1 基于k-means算法的聚类策略 (14) 2.3.2 基于层次方法的聚类策略 (16) 2.3.3 基于SOM算法的聚类策略 (18) 2.3.4 基于FCM算法的聚类策略 (22) 2.4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27) 2.4.1 时延的敏感度分类 (28) 2.4.2 评价指标 (28) 2.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29) 2.5本章小结 (32) 第三章移动终端与MEC服务器任务协同调度 (33) 3.1引言 (33) 3.2问题描述 (33) 3.2.1 任务卸载流程 (35) 3.2.2 任务卸载开销 (35) 3.3单任务模式 (36)

3.3.1 模型描述 (37) 3.3.2 STM模型 (39) 3.3.3 算法设计 (40) 3.4多任务模式 (41) 3.4.1模型描述 (42) 3.4.2 MTM模型 (45) 3.4.3 问题NP性 (45) 3.4.4 算法设计 (46) 3.5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50) 3.5.1 参数设置 (50) 3.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51) 3.6本章小结 (55) 第四章MEC服务器与核心云任务协同调度 (56) 4.1引言 (56) 4.2问题描述 (57) 4.2.1 任务优先级 (58) 4.2.2 MEC服务器与核心云通信 (58) 4.2.3 MEC服务器计算模型 (59) 4.2.4 核心云计算模型 (60) 4.3MEC服务器与核心云任务协同调度模型 (61) 4.4基于动态规划的方案设计 (62) 4.5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案设计 (66) 4.5.1 染色体编码 (66) 4.5.2 适应函数 (67) 4.5.3 染色体结合 (67) 4.5.4 算法设计 (70) 4.6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72) 4.6.1 仿真参数设置 (72) 4.6.2 仿真结果分析 (73) 4.7本章小结 (76)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78) 5.1全文总结 (78) 5.2未来展望 (79)

调度策略

Windows CNC多任务调度策略 一般对于单CPU 的CNC系统,系统软件结构采用前后台式。前台程序承担几乎全部实时功能,后台程序用来完成准备工作和管理工作,任务的调度机制采用优先抢占调度与时间片轮转相结合的机制。 (1)优先抢占调度机制 为了满足CNC 实时任务的要求,系统的调度机制必须具有能根据外界的实时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在系统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任务调度的能力。优先抢占调度机制就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调度技术,它是一种基于实时中断技术的任务调度机制。 优先抢占调度机制,其功能有两个: 1优先调度。在CPU 空闲时,当同时有多个任务请求执行时,优先级高的任务将优先得以满足。 2抢占方式。在CPU 正在执行某任务时,若另一优先级更高的任务请求执行,CPU 将立即终止正在执行的任务,转而响应优先级高的任务的请求。 优先抢占调度机制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实现的,硬件主要提供支持中断功能的芯片和电路,如中断管理芯片(8259或功能相同的芯片),定时器计数器(8263、8294 等)。软件主要完成对硬件的初始化,任务优先级的定义方式、任务切换处理(断点的保护与恢复、中断向量的保存与恢复等)。 (2)时间片轮转调度机制 任务就绪队列往往按任务到达的时间来排序。任务调度程序总是选择就绪队列中的第一个任务,也就是说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调度,即根据任务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占有CPU,一旦一任务占有CPU,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任务完成其工作或因等待某事件而不能继续运行时才释放CPU,但一旦任务占有CPU 仅使用一个时间片。在使用完一个时间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其运行,它也必须释放出(被抢占)CPU 给下一个就绪的任务。而被抢占的任务返回到就绪队列的末尾重新排队等候再次运行。 时间片的大小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很大。如果时间片很大,大到一个任务足以完成其全部运行工作所需的时间,那么时间片轮转策略将退化为先来先服务策略了。如果时间片很小,那么CPU 在任务间的转接工作过于频繁,CPU 真正用于运行任务的时间将会减小。 (3)调度策略 1、确定任务优先级,突发性实时任务具有最高优先级。 2、为其它各任务分配执行周期。如位控为4ms,插补为8ms,预处理为16ms,背景程序为55ms。即在55ms时间片内,最先执行位控任务,位控任务完成后,接着执行插补任务,如果4ms 时间到,则插补将被终止,又开始执行位控,当位控执行完后,从刚才中断处接着执行插补,插补执行完后接着执行预处理,以此类推。 3、在背景程序中,各任务分配相同的优先权,当一个任务执行完后,就绪队列中最前头的任务占据CPU运行,而先前运行任务失去对CPU的控制退至队列尾,直到循环使其达到队头时才重新获得控制权,即按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调度。 4、当突发性实时任务发生,如故障中断、机床PLC中断及其它异常发生时,当前正在运行的任务将立刻终止执行,系统保存现场环境后,立刻去响应突发性实时中断信号,在执行完突发

一种改进的实时混合任务调度算法

一种改进的实时混合任务调度算法 谢建平1,阮幼林1,2 1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2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E-mail:xjp_1997@https://www.doczj.com/doc/615890028.html, 摘要:文章提出了结合TBS(总带宽服务器法)算法和DMS(时限单调算法)算法的实时混合任务的调度算法,该方法能保证周期任务满足时限的要求,还能缩短非周期任务的响应时间。基于TBS服务器思想将非周期任务转换成有时限要求的硬实时任务,然后基于DMS 调度周期任务和非周期任务。由于是使用静态的DMS算法,不仅可以减小任务的切换开销,而且对系统的瞬时过载有一定的适应性。 关键词:实时系统;任务调度;时限单调算法;总带宽服务器算法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实时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时系统具有及时响应、高可靠性、专用性、少人工干预等特征[1],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信息通讯、网络传输、媒体处理、军事等领域。实时系统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计算的逻辑结果,还取决于获得计算结果的时间的正确性。在航空航天、电信、制造、国防等领域,对实时系统有着强烈的应用需求。 由于实时系统的应用面非常广,所以实时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按照系统中任务的周期性或者任务对截止期限的要求进行划分。实时任务按照周期性划分可以分为周期实时任务(periodic task)和非周期实时任务(aperiodic task);按照对截止期限的要求可以分为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1]。 本文提出了结合TBS(总带宽服务器法)算法[5]和DMS(时限单调算法)[6]算法的实时混合任务的调度算法,该方法能保证周期任务满足时限的要求,还能缩短非周期任务的响应时间。算法将非周期任务赋予一个假想的时限,然后整个实时系统采用DMS算法调度。由于是使用静态的DMS算法,不仅可以减小任务的切换开销,而且对系统的瞬时过载有一定的适应性。 2. 实时系统的任务调度 由于实时调度是保障实时系统满足时间约束的重要手段,所以一直是实时计算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调度的实质是资源的分配,包括处理器和其他运算、交互、存储资源,调度就是来用来将这些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实时任务的一种方法。 根据调度顺序产生的时机和方式可以分为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1]。若调度算法是在编译的时候就做出决定从就绪任务队列中选择哪个任务来运行的,则这样的调度是静态的。这类调度算法假设系统中实时任务的特性(如:截止期,WCET等)是事先知道的。它脱机地进行可调度性分析,并产生一个调度表。静态调度算法的优点是运行开销小,可预测性强。但是,由于静态调度算法一旦做出调度决定后在运行期间就不能再改变了,所以它的灵活性较差。 如果调度器是在运行期间才决定选择哪个就绪任务来运行的,则这类调度被称为动态调度。动态调度算法能够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因此,这类调度算法比较灵活,适合于任务不断生成,且在任务生成前其特性并不清楚的动态实时系统。但是,动态调度算法的可预测性差且运行开销较前者大。

组播路由协议配置(华为)

常用组播路由协议配置方法 1IGMP协议配置 1.1 IGMP基本设置 1.1.1配置路由器加入到一个组播组: # 将VLAN 接口VLAN-interface10 包含的以太网端口Ethernet 0/1 加入组播组 #225.0.0.1。 [Quidway-Vlan-interface10] igmp host-join 225.0.0.1 port Ethernet 0/1 1.1.2控制某个接口下主机能够加入的组播组 igmp group-policy acl-number [ 1 | 2 | port { interface_type interface_ num |interface_name } [ to { interface_type interface_num|interface_name } ] ] 【例如】 #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 2000 [Quidway] acl number 2000 [Quidway-acl-basic-2000] rule permit source 225.0.0.0 # 指定VLAN-interface10上满足acl2000中规定的范组,指定组的IGMP版本为2。 [Quidway-Vlan-interface10] igmp group-policy 2000 2 1.1.3IGMP版本切换 igmp version { 1 | 2 } # 在VLAN 接口VLAN-interface10 上运行IGMP 版本1。 [Quidway-Vlan-interface10] igmp version 1 1.1.4IGMP查询间隔时间:默认60s igmp timer query seconds # 将VLAN-interface2 接口上的主机成员查询报文发送间隔设置为150 秒。 [Quidway-Vlan-interface2] igmp timer query 150 1.1.5IGMP查询超时时间:默认为2倍的查询间隔时间 igmp timer other-querier-present # 配置Querier 的存活时间为300 秒 [Quidway-Vlan-interface10] igmp timer other-querier-present 300 1.1.6IGMP查询最大响应时间:默认为10s igmp max-response-time seconds # 配置主机成员查询报文中包含的最大响应时间为8 秒。 [Quidway-Vlan-interface10] igmp max-response-time 8 1.2 IGMP Proxy 1.2.1组网需求

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的特点与实现

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的特点与实现 本文从实时操作系统的调度功能入手,简单介绍了实时调度算法的分类和种类,并主要讨论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的特点和实现。接下来本文介绍了两类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截止时间优先调度算法和最短空闲时间优先调度算法的定义及实现方式。然后将静态调度与动态调度进行比较,突出动态优先级调度的特点,同时指出其可能导致的优先级反转、死锁等不良后果。然后具体介绍了优先级反转的定义以及解决该问题的两种方案:采用优先级继承协议与采用优先级天花板协议。 在嵌入式的实时操作系统中,调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用来确定多任务环境下任务执行的顺序和在获得CPU资源后能够执行的时间长度。 操作系统通过一个调度程序(Scheduler)来实现调度功能。调度程序以函数的形式存在,用来实现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调度程序本身并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个函数调用,可在内核的各个部分进行调用。调度程序是影响系统性能(如吞吐率、延迟时间等)的重要部分。在设计调度程序是、时,通常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CPU的使用率(CUP utilization); ●输入/输出设备的吞吐率; ●响应时间(responsive time); ●公平性; ●截止时间。 这些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冲突性。比如可通过让更多的任务处于就绪状态来提高CPU 的使用率,但这显然会降低系统的响应时间。因此,调度程序的设计需要优先考虑最重要的需求,然后在各种因素之间进行折中处理。 可以把一个调度算法(Scheduling Algorithms)描述为是在一个特定时刻用来确定将要运行的任务的一组规则。从1973年Liu和Layland开始关于实时调度算法的研究工作以来

云计算中任务调度算法的研究综述

云计算中任务调度算法的研究综述-电子商务论文 云计算中任务调度算法的研究综述 文/张艳敏 摘要:云计算中任务调度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云计算系统整体性能,也影响着云计算系统处理用户提交的任务的能力。本文归纳了云计算调度的特点和性能指标,总结了云计算中的任务调度算法,分析了云计算任务调度算法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最后讨论了现有任务调度策略存在的问题,为云调度研究指明了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云计算;任务调度;遗传算法;蚁群算法 前言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按使用量付费,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它将用户需求的计算任务分布在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采用虚拟化技术,把各种软硬件资源抽象为虚拟化资源,再通过资源调度技术使各种应用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在云计算环境中,一个大规模计算任务需要进行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首先将逻辑上完整的一个大任务切分成多个子任务,然后根据任务的相应信息采取合适的调度算法,在不同的资源节点上运行这些子任务,所有的子任务处理完后进行汇总,最后将结果传给用户。云计算任务调度的目的是给需要的用户分配不同的资源,在某一特定的云环境下,依据某一种规则使用资源,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平衡和调整资源,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使得任务完成时间尽量小,且资源利用率尽量高。调度最终要实现时间跨度、服务质量、负载均衡、经济原则最

优等目标。云计算任务调度是云计算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任务调度算法的优劣会影响到云计算系统处理任务的能力。近几年,研究者针对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做了很多研究,主要体现在以提高云计算数据中资源利用率为宗旨的资源管理与调度、以降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能耗为目标的资源分配与调度、经济学的云资源管理模型研究等方面。 本文综述了云环境下的任务调度算法,分析了近几年来典型的云计算任务调度算法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网格任务调度与云计算任务调度的比较 在网格计算和云计算中,虽然系统资源都是以数据池的形式呈现给用户,但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网格用户的任务是通过实际的物理资源来执行,而云计算环境下的用户任务是通过逻辑意义上的虚拟资源来执行。对于以上两种计算方式,都是由用户将任务提交给计算中心,系统通过对任务的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来寻找合适的资源节点执行,此时的用户并不关心执行任务的是哪个节点。网格系统通过用户预先设定的任务并行执行算法,并结合自己的调度系统使用户任务实现跨物理节点并行执行[1],云计算任务调度通常情况不会跨虚拟机并行调度。尽管云计算是在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及并行计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云环境比较复杂,任务呈现多样性,而且是以商业服务作为宗旨。云计算任务调度策略不能照搬传统调度策略来满足用户提出的各种任务要求,必须考虑怎样在高效任务调度与资源分配同时提高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率以及用户体验等各方面的因素。可靠的云服务和各层次的用户公平使用资源的机会是云计算调度策略必须考虑的问题,此外还需要有一个调度策略来提供系统可以使用的资源,以便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因此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广泛应用、中间层与资源节点以

组播协议详细

目录 第1章组播概述.....................................................................................................................1-1 1.1 组播简介.............................................................................................................................1-1 1.1.1 单播方式的信息传输过程.........................................................................................1-1 1.1.2 广播方式的信息传输过程.........................................................................................1-2 1.1.3 组播方式传输信息....................................................................................................1-2 1.1.4 组播中各部分的角色................................................................................................1-3 1.1.5 组播的优点和应用....................................................................................................1-4 1.2 组播模型分类.....................................................................................................................1-4 1.3 组播的框架结构..................................................................................................................1-5 1.3.1 组播地址..................................................................................................................1-6 1.3.2 组播协议..................................................................................................................1-9 1.4 组播报文的转发机制........................................................................................................1-10 1.4.1 RPF机制的应用.....................................................................................................1-11 1.4.2 RPF检查................................................................................................................1-11第2章 IGMP Snooping配置...................................................................................................2-1 2.1 IGMP Snooping简介..........................................................................................................2-1 2.1.1 IGMP Snooping原理................................................................................................2-1 2.1.2 IGMP Snooping基本概念........................................................................................2-1 2.1.3 IGMP Snooping工作机制........................................................................................2-2 2.2 IGMP Snooping配置..........................................................................................................2-4 2.2.1 启动IGMP Snooping................................................................................................2-5 2.2.2 配置IGMP Snooping版本........................................................................................2-5 2.2.3 配置IGMP Snooping相关定时器..............................................................................2-6 2.2.4 配置端口从组播组中快速删除功能..........................................................................2-6 2.2.5 配置组播组过滤功能................................................................................................2-7 2.2.6 配置端口可以通过的组播组最大数量.......................................................................2-8 2.2.7 配置静态成员端口....................................................................................................2-9 2.2.8 配置静态路由器端口................................................................................................2-9 2.2.9 配置IGMP Snooping模拟主机加入功能.................................................................2-10 2.2.10 配置查询报文的VLAN Tag..................................................................................2-11 2.2.11 配置组播VLAN.....................................................................................................2-12 2.3 IGMP Snooping显示和维护.............................................................................................2-14 2.4 IGMP Snooping典型配置举例..........................................................................................2-14 2.4.1 配置IGMP Snooping功能......................................................................................2-14 2.4.2 配置组播VLAN功能...............................................................................................2-16

实时系统的进程调度策略

实时系统的进程调度策略 摘要:本文说明实时系统的定义及分类。对各种实时系统进程调度策略进行了讨论,他们是基于优先级,基于比例共享,基于时间的进程调度算法,其中第一种是大多数实时系统采用的。再就四种实时操作系统采用的调度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他们采用的策略是各种因素的折中。 1实时系统概述 1.1实时系统定义 POSIX标准对实时系统作了这样的定义:指系统能够在限定的响应时间内提供所需水平的服务。而一个更为大家接受的定义是:一个实时系统是指计算的正确性不仅取决于程序的逻辑正确性,也取决于结果产生的时间,如果系统的时间约束条件得不到满足,将会发生系统出错。 1.2实时系统分类 实时系统根据其对于实时性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软实时和硬实时两种类型。硬实时系统就是系统必须及时地对事件做出反应,绝对不能发生错过事件处理或超出截止期的情况。例如控制火箭发射的系统;而在软实时系统中,当系统负载较高时允许发生少数事件处理错过截止期的情况,像实时多媒体系统就是一种软实时系统。 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实时操作系统主要有Lynx实时系统公司的LynxOS、QNX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的QNX以及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实时Linux--新墨西哥工学院的RT-Linux和堪萨斯大学的KURT-Linux。 2实时系统调度策略 一个计算机系统为了提供对于实时性的支持,它的操作系统必须对于CPU 和其他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度和管理。调度算法实际上就是系统所采取的调度策略。下面将先从分类的角度对各种实时任务调度算法进行讨论,再就以上提及的四种实时操作系统采用的调度策略分析比较。 各种实时操作系统的实时调度算法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别: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

RGV动态调度的故障分析方法

技术平台 62019年第1期 RGV 动态调度的故障分析方法 宋传承,刘晓宇,林?铠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文章提出一种新的RGV 动态调度过程中的故障分析方法。根据故障理论,利用常数变易法推广泊松分布公式,确定系统故 障发生的时间点、发生故障的CNC 等;然后基于自适应动态调度策略进行故障分析,包括单序和分序物料加工两种情况,得出分析结果:单序和分序物料加工中3组一个班次加工完成物料总数(个)分别为350、323、353和243、178、233;加工效率(s/个)分别为82.93、89.96、81.55和118.20、124.66、119.49。由此得出本方法适用性良好,能够快速地得到在故障扰动下的调度流程和每种情况的工作效率,方便易用。关键词:故障理论;改进泊松分布;自适应动态调度策略 0?引言RGV (Rail Guided Vehicle),即轨道穿梭车,是适用于加工工厂的调度载体。CNC (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即计算机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编程控制的自动化机床。而类似于CNC 的机械在运行中又难免出现故障,这些故障往往会使已经设定好的动态调度策略紊乱甚至中断,因此动态调度的 故障分析方法在保证生产效率方面尤为重要。 图1?RGV 调度系统示意图 1?理论分析 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每台CNC 出现故障的随机 事件服从泊松分布[2] 。只要系统中的CNC 台数是固定的,故障出现的次数、时间等就可以确定,不同的加工方式只是决定系统进入稳定周期的快慢不同。 在故障理论的研究中,一般设备的故障率函数近 似于浴盆曲线[3] 。由于CNC 的在“偶发故障期”内的分布不是指数分布且故障率函数应当为时变函数,因此有效寿命周期内随机故障事件应用非齐次泊松过程描述,常数变易如下: (1)(2)(3) 发生的概率; 表示事件:(0,t ]时间内,CNC 发生故障的次数;是故障率, 是故障率函数; t 0表示进入周期性运动的起始时刻;为故障率修正系数,且;加工m 个物料过程中因为CNC 故障导致出现报废物料的总数是m f 个,加工完成m 个物料的总时间为t z 。 图2?一般设备的故障率函数曲线示意图 2?实现方法 2.1?确定每次出现故障的CNC 数量 两台CNC 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为p 2=×1%×1%=0.28%;三台CNC 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为p 3=×1%×1%×1%=5.6%×10-5。所以可认为事件:两台及两台以上机器同时发生故障是不可能事件,即每次只会有一台CNC 出现故障。 2.2?确定一个班次内CNC 出现故障的次数 由RGV 响应算法,一个班次(8小时)内每一组能加工完成的物料个数范围在347~375之间,每台CNC 发生故障的概率约为1%,即一个班次中8台CNC 发生故障的次数为3~4次。若t m 为CNC 发生故障的概率最大的时刻,那么t m 满足: (4) 作者简介:宋传承(1999-),男,汉族,山东邹城人,南京邮电大学本科在读,理工科强化班;刘晓宇(1997-),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南京邮电大学本科在读,通信工程专业;林铠(1997-),男,汉族,福建漳州人,南京邮电大学本科在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迈普交换机4128e08_组播协议操作

目录 第1章IGMP SNOOPING配置 (2) 1.1 IGMP S NOOPING介绍 (2) 1.2 IGMP S NOOPING配置任务 (2) 1.3 IGMP S NOOPING举例 (4) 1.4 IGMP S NOOPING排错帮助 (7) 第2章组播VLAN配置 (8) 2.1 组播VLAN介绍 (8) 2.2 组播VLAN配置任务 (8) 2.3 组播VLAN举例 (9) 第3章IP组播协议 (1) 3.1 DCSCM (1) 3.1.1 DCSCM介绍 (1) 3.1.2 DCSCM配置任务序列 (1) 3.1.3 DCSCM典型案例 (5) 3.1.4 DCSCM排错帮助 (6)

第1章IGMP Snooping配置 1.1IGMP Snooping介绍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用于实现IP的组播。IGMP 被支持组播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用来进行主机资格查询,也被想加入某组播组的主机用来通知路由器接收某个组播地址的数据包,而这些都是通过IGMP消息交换来完成的。路由器首先利用一个可寻址到所有主机的组地址(即224.0.0.1)发送一条IGMP主机成员资格查询(IGMP Host Membership Query)消息。若一个主机希望加入某组播组,它就利用该组播组的组地址回应一条IGMP主机成员资格报告(IGMP Host Membership Report)消息。 IGMP Snooping即IGMP侦听。交换机通过IGMP Snooping来限制组播流量的泛滥,只把组播流量转发给与组播设备相连的端口。交换机侦听组播路由器和主机之间的IGMP消息,根据侦听结果维护组播转发表,而交换机根据组播转发表来决定组播包的转发。 1.2IGMP Snooping配置任务 1.启动IGMP Snooping功能 2.配置IGMP Snooping 1.启动IGMP Snooping功能

08_组播协议操作

目录 第1章 IGMP Snooping配置······················································1-1 1.1 IGMP Snooping介绍········································································1-1 1.2 IGMP Snooping配置任务·································································1-1 1.3 IGMP Snooping举例········································································1-3 1.4 IGMP Snooping排错帮助·································································1-5第2章组播VLAN配置·······························································2-1 2.1 组播VLAN介绍·················································································2-1 2.2 组播 VLAN配置任务········································································2-1 2.3 组播VLAN举例·················································································2-2第3章 IPv4组播协议·································································3-1 3.1 IPv4组播协议概述············································································3-1 3.1.1 组播简介·································································································3-1 3.1.2 组播地址·································································································3-1 3.1.3 IP组播报文转发·······················································································3-2 3.1.4 IP组播应用······························································································3-3 3.2 PIM-DM····························································································3-3 3.2.1 PIM-DM介绍···························································································3-3 3.2.2 PIM-DM配置任务序列·············································································3-4 3.2.3 PIM-DM典型案例····················································································3-5 3.2.4 PIM-DM排错帮助····················································································3-6 3.3 PIM-SM·····························································································3-6 3.3.1 PIM-SM介绍····························································································3-6 3.3.2 PIM-SM配置任务序列·············································································3-8 3.3.3 PIM-SM典型案例··················································································3-10 3.3.4 PIM-SM排错帮助··················································································3-12 3.4 DVMRP···························································································3-12 3.4.1 DVMRP介绍··························································································3-12 3.4.2 配置任务序列·······················································································3-13 3.4.3 DVMRP典型案例··················································································3-15 3.4.4 DVMRP排错帮助··················································································3-16 3.5 DCSCM··························································································3-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