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泊位调度问题的GATS混合优化策略

泊位调度问题的GATS混合优化策略

泊位调度问题的GATS混合优化策略
泊位调度问题的GATS混合优化策略

基于混合储能的可调度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分析

基于混合储能的可调度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8T10:54:27.8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1期作者:杨跃华黄丽杨红[导读] 摘要: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日益增长,分布式能源对电网的影响日益增加。为了减少分布式能源的不利影响,能源储存系统被广泛使用。本文针对混合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设计出了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和发电机组的存储系统组成的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 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日益增长,分布式能源对电网的影响日益增加。为了减少分布式能源的不利影响,能源储存系统被广泛使用。本文针对混合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设计出了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和发电机组的存储系统组成的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当荷电状态的储能元件不受限制,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方法,采用低通滤波方法得到的参考功率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压控制的方法,来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 关键词:蓄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混合储能系统。系统的状态和存储的能量存储元件是根据分布式发电机组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电源的方案制定的,采用的是电池寿命分布功率控制策略。根据储能元素的状态切换控制的线路电压运行范围,以防止系统传统控制模式切换和蓄电池的暂态冲击。本文还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端电压的影响和控制方法。最后,通过EMTDC / PSCAD仿真计算实例,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电源结构设计 基于混合储能的分布式电源拓扑结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以下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一个例子),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储能通过换流器将直流/直流转换器并联在直流母线上,这就构成了电源控制直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直流/直流交流变流器与电网(或微电网)连接。在直流通过时,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系统及超级电容器协调控制,使得之间的直流母线电压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电池充电和放电过程,达到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目标。根据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所承担的不同任务,直流/ 交流变频器的控制可以通过PQ、VF控制,根据系统运行或调度要求参与系统的电压和频率调节。 2本地协调控制器的能量管理策略 2.1 储能装置SOC容量未越限情况下系统的优化控制 根据直流/交流转换器的控制模式,整个分布式供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是由调度功率指令或电网负荷组成的情况确定的。为了实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该储能装置当系统不受限制时,光伏系统 MPPT控制混合储能系统承担剩余的因为系统功率不足而产生的问题,例如功率波动和光伏负载。根据混合储能系统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特性,从功率的角度来说,按以下原则:超级电容器被假定为采取系统中的波动幅度大的功率尖峰。其长周期寿命、高输出功率的优势,能快速响应电池系统的潜在动力不足等问题,减少小回路充放电,避免过充、放电时产生的问题,延长使用寿命。为了区分混合储能系统输出功率的高低频率组成的不同,提出 1个建议,使用低通滤波器提取的混合输出功率的低频分量,如电池的功率指令。但低通滤波器具有信号衰减和相位延迟的特性,可能会导致超级电容继续充电或放电操作的发生,同时,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很小,这是由滤波算法引起的。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偏差很容易引起系统的系统性越限,所以本文基于传统的低通滤波算法进行了修改。 2.2储能装置SOC容量越限情况下系统的协调控制 当超级电容器或蓄电池SOC越限时,采用此方法。由于前一个所述控制模式并不能稳定直流母线电压,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储能装置的系统芯片系统的控制方式需要改变系统模式。由于电池储能系统难以准确测量,本文该系统的控制方式是: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情况,控制恒压储能装置。系统状态如果达到上限,仍然继续使用它的稳定系统直流母线电压,只有当直流母线电压上升或下降,超出了正常工作范围,系统监测直流母线电压超出正常控制模式时,就要改变它的的正常运行范围。 2.3 超级电容器端电压预控制 该方法可用于保持直流母线电压的一部分,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稳定运行。但由于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很小,其容量很容易达到极限,为了避免系统控制模式之间的频繁切换电池的问题和频繁的工作在恒压控制模式,对电池寿命的不利影响,当直流电源系统正在运行时,采用超级电容端电压控制方法。 3仿真分析 图1光伏系统输出功率 为了验证本文控制算法的有效性,EMTDC仿真软件已建立起来可调度型分布式电源模型,如图2。其中,直流/交流转换器是用于间接控制,其调度功率为40千瓦。可控光伏系统电流源模型,这是采用某检测基地实际光伏系统从9点到15点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输出测量数据。在仿真模型中,仿真时间是采取理想电压源和电阻串联模型,试验考虑其容量,以满足一天的能源储存在光伏系统释放,其容量设计为750A.h,额定电压为400伏,额定功率为30千瓦。电容器和电容器模型电阻额定功率为40千瓦,能满足最大功率输出的原理,其电容值0.1,根据光伏系统的输出特性,滤波器的时间常数为1,滤波补偿系数调整系数为K = 0.5。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第一章) 系统在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1年以上),均存在系统性能(操作、查询、分析)逐渐下降趋势,有些用户的系统性能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同时随着目前我们对数据库分库技术的不断探讨,在实际用户的生产环境,现有系统在性能上的不断下降已经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实际的用户使用,对我公司在行业用户内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跟踪分析与调整,我们对现有系统的性能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瓶颈: 1、数据库连接方式问题 古典C/S连接方式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争夺对DBServer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现代B/S连接方式虽然不同程度上缓解了连接资源的压力,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数据库连接池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随着应用服务器的不断扩大和用户数量增加,连接的数量也会不断上升而无截止。 此问题在所有系统中存在。 2、系统应用方式(架构)问题(应用程序设计的优化) 在业务系统中,随着业务流程的不断增加,业务控制不断深入,分析统计、决策支持的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现有的业务流程处理没有针对现有的应用特点进行合理的应用结构设计,例如在‘订单、提油单’、‘单据、日报、帐务的处理’关系上,单纯的数据关系已经难以承载多元的业务应用需求。 3、数据库设计问题(指定类型SQL语句的优化)

目前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库设计由开发人员承担,由于缺乏专业的数据库设计角色、单个功能在整个系统中的定位模糊等原因,未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整体的分析与性能设计,仅仅实现了简单的数据存储与展示,随着用户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系统性能逐渐下降。 4、数据库管理与研究问题(数据存储、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的优化) 随着系统的不断增大,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角色未建立,整个系统的数据库开发存在非常大的随意性,而且在数据库自身技术的研究、硬件配置的研究等方面未开展,导致系统硬件、系统软件两方面在数据库管理维护、研究上无充分认可、成熟的技术支持。 5、网络通信因素的问题 随着VPN应用技术的不断推广,在远程数据库应用技术上,我们在实际设计、开发上未充分的考虑网络因素,在数据传输量上的不断加大,传统的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承载新的业务应用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修改应用技术模式 2、建立历史数据库 3、利用数据库索引技术 4、利用数据库分区技术 通过尝试效果明显,仅供参考!

对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的几点探讨

对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的几点探讨 发表时间:2017-06-28T16:32:27.0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7期作者:付尧 [导读] 摘要:电力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即为配电网,它的自动化运行优化更是影响着整个电网的安全性与供电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每个行业对电力配网技术都有很严格的要求。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摘要:电力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即为配电网,它的自动化运行优化更是影响着整个电网的安全性与供电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每个行业对电力配网技术都有很严格的要求。电力配网技术的成熟程度也直接对电力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我们电力配网技术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所以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来加以改良,来使电力配网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本文简要介绍对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的几点讨论,对其优化方向进行分析,以便探讨其自动化优化策略,从而确保电力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配网技术运行优化策略调控 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主要是通过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等,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以便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处理,这样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让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优点充分显现出来,我们应该好好的进行探索,让电网变得的更加高效,提高它的整体利益。但是,我们要保障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高效性,准确性,可靠性,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 一、目前电力配网运行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供电区域不平衡。配电网运行的效率很低,这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进行一致的统筹规划,有的地方配电网的区域能达到,有的不能达到,还有配电网电源所在的地方也不合理。 第二,把系统功能作为重点。电力配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所获得的利益太低,放在其身上的精力与财力太高,致使许多没有必要的花费[1]。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有许多:例如,电力配网技术把系统功能作为重点,忽视了它实际的运行规划,实际的运行规划中有许许多多的纰漏,还有它没有准确的运行管理准则。所以我们要通过成立自动化系统来使许多功能得到使用,再根据操作中的需要来制定出合理的操作计划。 第三,不合理的输电线路设计。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力配网也日益完善,电力配网的线路越来越发达,电力配网的技术越来越高深,但是还是会有不足,就像路线的规划不合理,地质勘查不准确,电力配网的设计太复杂,从而导致有些线路相互影响,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太多纰漏,致使线路的安全受到影响。 二、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发展方向 第一,在配电环节上要向着自动化方向进行。我们电力配网做到对输电环节最有力度的控制效果和保障其运行的安稳性和可靠性就要对要对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进行持续的把握与了解,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并且电网自动化规划的同时,为了对是否需要进行透彻的了解,我们可以安装监控,对其实时的观察,以便对其高效的管理。还可以采用电力调度向结合的方式,对各个通道、终端进行完善。在监控的前提下,采取更多的措施使得电力配网供电更加平衡协调,使得电力调度的控制水平得以提升。 第二,电力公司要保障运行管理的自动化。为了使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的效率更加高,使得电力配网更加安全与可靠,我们要对自动化升级他的自动化水平。所以,我们要更加在认真的探索自动化的管理,把高深的技术与设施使用到极致,探索电网的日常运行都需要什么。这样我们的系统才会更加地完美,是电力配网运行的更加高效[2]。 第三,电力电网自动化系统监控自动化。我们只有在已经做到的平台上对监控系统来加以优化和处理各种已有的资料,才能使我们电力配网的效率以已大大提升,让它作为我们工作的依据。通过各种已有的资料和自身的有利之处,使得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改良,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并加以改正,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改正办法。如果不能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良,监控系统就会发出警报,让工作人员了解,并及时的做出反应,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而使得它的效率得以提升。 第四,配电自动化为了提高配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控制性,使供电更加的平衡。我们可以利用自动化系统更加方便的控制输电环节,利用监控自动化系统方便的控制管理环节。并且在配电自动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把监控系统和和电力调度系统相结合,对电力配网的运行程度进行检测,获取是否需要的信息,通过这些,再合理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实施高效的措施。 三、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的策略 第一,完善基本设施。目前,我们电力配网技术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所以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来加以改良,来使电力配网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在做电力配网规划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各个方面,我们不仅要保障输入电路的稳定,还要降低输电线路剩余率,尽量不要让线路循环往返,错综复杂,所以我们要使基本的设施更加完整,使电力配网的更加高效,可以通过引进外国先进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手段,改善电力配网系统,然后再在最容易产生纰漏的地方采用更高级的设施,来减少停电的范围,近而使电力配网更加高效。 第二,优化配网模式。在正常情况下,电力配网系统中会有很多不正常的网络结构,这对系统的安全与问题设施的检测保护产生很大的危害,我们要是想要电力配网系统更加稳定更加高效,再加上每个地方所需要的电力不同,所以我们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运行情况,努力优化电力配网的模式。就像可以选择合理运营方式,通过与每个电路的相关联,使电网功率得到更加合理的分布。还可以通过减少电力配网线的破坏程度,来选取更加科学配网模式,最后使得我们的配网模式最优化。 第三,健全管理制度。我们应该让电力配网管理制度更加完整,管理手段更加合理,防范手段更加科学高效,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电力配网运行的更加稳定。想要做到如此,我们还可以采取宣传教育的手段,尽力让每一位用户都了解到电力配网安全防护的目的,使人人都具有要对其进行保护的思想,加大惩戒程度,狠狠地惩罚那些偷设施和线路的坏人。然后,我们还要对那些使用时间过长的设施于线路进行随时地更换维修,提高电力配网的安全性。不仅如此,还要电力配网设施旁边的小区房屋,写字楼和数目的高度加以规定,来保障建筑物和电力配网设施的安全。还要对各地区的电力配网情况加以了解,对这些数据和资料整理的仅仅有条,当出现故障时,以便让工作人员及时诊断修理。 第四,做好技术培训。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电力配网系统也日益完善,出现了种类繁多,样式新奇的设施,技术也更加先进。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必须按有良好的接受能力,适应着快速的变化,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对这些技术设施使用的游刃有余,有较高的素养。所以,我们的电力单位要让相关人员进行学习,也可以进行考核,让考核成绩于年薪相挂钩,这样会使他们技术更加

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的一种神经网络算法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摘要:本文讨论了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问题的分类,建立了解决非满载车辆卸货路线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解决配送车辆优化调度问题的步骤,并进行了具体的调度试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0 引言 2000年的运输费用为5900亿美元,占当年GDP总值99600亿美元的5.92%,可见,减少运输费用是有效减少物流成本的重要方面。对于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物配送,运输车辆的调度是工作的重点,正确合理的调度可以有效减少车辆的空驶率,实现合理路径运输,从而有效减少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1 配送车辆调度优化问题分类 Dantzig和Ramser于1959年首次提出,由于该问题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因此30多年来其研究得到很大重视,国外的Bodlin,Christofider,Golden,Assad, Ball 等人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 [2] [3]。 总体上看,车辆的优化调度问题一般可根据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分为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和车辆调度问题。当不考虑时间要求,仅根据空间位置安排车辆的线路时称为车辆路径规划问题(VRP-Vehicle Routing Problem);考虑时间要求安排运输线路时称为车辆调度问题VSP(Vehicle Scheduling Problem)。某些学者将有时间要求的车辆调度问题称为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车辆优化调度问题可根据不同性质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合问题,所谓的装卸混合问题就是车辆在运输途中既有装货又有卸货。

电厂锅炉燃烧运行优化策略分析郁首群

电厂锅炉燃烧运行优化策略分析郁首群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电厂锅炉燃烧运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研究,电厂热能技 术已经较为成熟,逐步成为维护我国电力产业稳步提高的基础保障。在我国当下 看来,电厂热能动力锅炉应用技术整体状态相对稳定,但在细节方面深究发现其 并非完美。所以,对现有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烧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加以探析是至 关重要的,也将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烧技术的重要举措,从 而达到提升整个电力行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此,本文以电厂热能动 力锅炉燃烧和燃料进行探析,并总结出电电厂锅炉燃烧运行方式及特点及优化电 厂热能运行策略。 关键词: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燃烧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滋生出了很多 新兴产业,创新与发展更是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电力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如今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随着电厂热能动力锅炉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发展不仅是国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我国电力产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来源,若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电厂热力能源的工作效果,将在诸多方面产生深远 的影响。从现今工业锅炉的工作效应来看,其本身存在众多影响其发展的不利之处,如消耗能源量较高、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等问题都尚未解决,积极采取有效方 案来加以改善刻不容缓。 1电厂锅炉燃烧的发展概述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厂锅炉燃烧作为我国现代工程学领域当中重点研究 对象,同时电能作为我国现代工业当中最主要的能源动力,电能动力对我国的发 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电厂锅炉是依据现代电能学的基本理论而研发出来的一 项产品,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电能是被使用最多的能源之一,我国当下对于这个方 面仍然有着较大的需求,各大高校均开设了热能动力相关的专业科目,借以此希 望为国家输送更多与电能相关的研究人员。但如今,学校关于电力电子技术工程 专业的教学仍在初级阶段,学生学习的相关课程都是用于研究电能的,研究的内 容也是电能相关的工程与电能基础理论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适应发展 需求,学校应适当更改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们接触更多机械工程研究为主的学习 内容,并为学生们加设更多的实验内容,令电能与机械能加以结合,更深一步完 善学生们对此专业的基础认知,从而另其将来进入社会当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2影响电厂锅炉运行因素分析 2.1 锅炉给水品质影响锅炉使用效益 锅炉给水是关键点。水的质量对锅炉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供水条件是确定 锅炉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特别是与给水的pH值有关。不同水质 的水会产生不同水平的水蒸气离子。当离子含量高时,存在水蒸气杂质含量大的 情况。此时激发的能量大大降低了水蒸汽效率,并且热能浓度不足,导致发电损失。同时,锅炉内也会形成水垢,影响锅炉的工作效率,导致传热能力下降和锅 炉温度下降,最终导致锅炉烟囱温度升高,影响锅炉的整体效率。当温度达到一 定高度时,锅炉会爆裂,锅炉设备会损坏,影响正常运行。污垢现象主要集中在 汽轮机的流通部件上,这也导致蒸汽流量减少。附着在涡轮叶片上的污垢增加了

移动边缘计算(MEC)中任务协同调度策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2.1 MEC研究现状 (5) 1.2.2 任务协同调度机制研究现状 (6) 1.3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8) 1.4结构和章节安排 (10) 第二章MEC系统中任务聚类策略 (11) 2.1引言 (11) 2.2问题描述 (11) 2.2.1 聚类算法简介 (12) 2.2.2 MEC系统中任务相似度度量 (13) 2.3MEC系统中的任务聚类策略 (14) 2.3.1 基于k-means算法的聚类策略 (14) 2.3.2 基于层次方法的聚类策略 (16) 2.3.3 基于SOM算法的聚类策略 (18) 2.3.4 基于FCM算法的聚类策略 (22) 2.4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27) 2.4.1 时延的敏感度分类 (28) 2.4.2 评价指标 (28) 2.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29) 2.5本章小结 (32) 第三章移动终端与MEC服务器任务协同调度 (33) 3.1引言 (33) 3.2问题描述 (33) 3.2.1 任务卸载流程 (35) 3.2.2 任务卸载开销 (35) 3.3单任务模式 (36)

3.3.1 模型描述 (37) 3.3.2 STM模型 (39) 3.3.3 算法设计 (40) 3.4多任务模式 (41) 3.4.1模型描述 (42) 3.4.2 MTM模型 (45) 3.4.3 问题NP性 (45) 3.4.4 算法设计 (46) 3.5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50) 3.5.1 参数设置 (50) 3.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51) 3.6本章小结 (55) 第四章MEC服务器与核心云任务协同调度 (56) 4.1引言 (56) 4.2问题描述 (57) 4.2.1 任务优先级 (58) 4.2.2 MEC服务器与核心云通信 (58) 4.2.3 MEC服务器计算模型 (59) 4.2.4 核心云计算模型 (60) 4.3MEC服务器与核心云任务协同调度模型 (61) 4.4基于动态规划的方案设计 (62) 4.5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案设计 (66) 4.5.1 染色体编码 (66) 4.5.2 适应函数 (67) 4.5.3 染色体结合 (67) 4.5.4 算法设计 (70) 4.6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72) 4.6.1 仿真参数设置 (72) 4.6.2 仿真结果分析 (73) 4.7本章小结 (76)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78) 5.1全文总结 (78) 5.2未来展望 (79)

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研究

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2T21:44:46.3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作者:黄静 [导读] 摘要: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对电力稳定供应和可靠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配网系统的智能监控、规范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的环境优化,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实现配网运行的自动化管理已成为相关技术人员重点研究内容。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湖北鄂州 436000) 摘要: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对电力稳定供应和可靠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配网系统的智能监控、规范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的环境优化,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实现配网运行的自动化管理已成为相关技术人员重点研究内容。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优化运行;监控与保护 前言 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对电力稳定供应和可靠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配网系统的智能监控、规范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的环境优化,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成为电力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加快相关技术的引入,如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加快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发展速度,完善电力配网自动化的运行环境;规避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风险,确保配网自动化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重要性 1.1对输配电环节实现自动控制 电力配网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电力整个系统的电能供需状态进行实时地监测与预测,通过紧密联结电力调度系统利用终端设备产生封闭式控制体系,完成这一工作的执行,一旦发现供需出现失调,便第一时间把此信息传送到自动控制输配电系统,该系统会立即进行调节,以保障配网电力的供需得到平衡,加强配电调度的可控制性。 1.2对配电网实现自动化监控 为了能保障可靠且稳定的供电,并将供电的质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首先就是科学有效地管控电力配电网系统,实时控制和检测其运行状态。通过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监测、操控、收集和处理电网信息数据,为电力配网的有效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1.3规范管理电网自动化运营 电力配网自动化的运转能监控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现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配电网稳定的运行,提高系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电力网络规模,配电网自动化的运营也提高了供配电调度的精确度。 2配网自动化优化运行 2.1电网配电系统 在配网自动化优化运行中,强大的配电系统尤其重要,通过自动传输的方式,调控系统能够准确地控制负荷的分配。通过构建实时监控系统,监督配电环节的运行,做好预测工作,配合电力调度环节,避免发生供给障碍的情况,维护电力配网电能平衡。在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期间,配电系统要规范运行,保证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高效性。 2.2运行管理 在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中,运行管理的优化是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安全条件,全面落实运行管理的优化工作,根据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基本需求落实管理,注重分析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实际情况,合理电度相应设备,准确处理电力配网自动化中的各项工作,保持优质的运行状态。 2.3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监控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在运行优化中,要逐步完善监控系统的内容,以便收集、处理电力配网自动化中的信息,促使电力配网自动化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监控系统的优化为电力配网自动化提供了基础支持,可以全方位地监督电力配网的异常情况和故障信息,优化电力配网自动化的运行环境。 3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 3.1因地制宜进行改造 每个地区的电网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规划上的问题,对此,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加大对电力配网自动化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并且将这种技术最大限度的投入到应用中。在电力配网系统规划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当地配电网运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电网规划建设,避免盲目规划建设。 3.2强化配网安全保护 由于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避免对环境造成伤害,同时还应该注意不要因为外部环境影响配网自动化的进程。配网自动化运行故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配网的监控和运行,防患非电网因素的干扰,配网系统面临诸多的危险因素的威胁,例如:雷电、外力破坏、自然侵蚀等。这就需要在配网建设过程中,各方密切配合,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重视配网的安全防护建设,为配网打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在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过程中,应该分析好雷击过电压情况,低温工作情况,高温工作情况,雨淋情况,潮湿情况等,还要及时对开关设备和配电终端设备进行维护;在材料选择方面要注重性价比。其中,配网防雷建设十分关键,可以采用多种防雷技术,例如:科学把握杆塔高度,保护配网线路、设备等不受外力袭击,将多种避雷设备,如:避雷线等安装在杆塔,达到安全保护、科学防雷的目标,必须切实做好配网安全保护,同时,还要让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配网系统,明确系统内部是否存在某些薄弱部分,通过增设绝缘设备、绝缘保护层等来充分保护配网的安全,使得配网自动化的设备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3.3推动配网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配网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配网系统要尝试将多种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例如:安装智能化计量设备,依赖于智能计量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计量功能,及时高效地进行电量计量,从而达到配网系统抄核收的自动化。引进智能化故障监测系统,将该系统安装于配网系统,用来监测、监督与检查配网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以便及时定位故障,针对性地采取专业化的解决对

调度策略

Windows CNC多任务调度策略 一般对于单CPU 的CNC系统,系统软件结构采用前后台式。前台程序承担几乎全部实时功能,后台程序用来完成准备工作和管理工作,任务的调度机制采用优先抢占调度与时间片轮转相结合的机制。 (1)优先抢占调度机制 为了满足CNC 实时任务的要求,系统的调度机制必须具有能根据外界的实时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在系统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任务调度的能力。优先抢占调度机制就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调度技术,它是一种基于实时中断技术的任务调度机制。 优先抢占调度机制,其功能有两个: 1优先调度。在CPU 空闲时,当同时有多个任务请求执行时,优先级高的任务将优先得以满足。 2抢占方式。在CPU 正在执行某任务时,若另一优先级更高的任务请求执行,CPU 将立即终止正在执行的任务,转而响应优先级高的任务的请求。 优先抢占调度机制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实现的,硬件主要提供支持中断功能的芯片和电路,如中断管理芯片(8259或功能相同的芯片),定时器计数器(8263、8294 等)。软件主要完成对硬件的初始化,任务优先级的定义方式、任务切换处理(断点的保护与恢复、中断向量的保存与恢复等)。 (2)时间片轮转调度机制 任务就绪队列往往按任务到达的时间来排序。任务调度程序总是选择就绪队列中的第一个任务,也就是说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调度,即根据任务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占有CPU,一旦一任务占有CPU,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任务完成其工作或因等待某事件而不能继续运行时才释放CPU,但一旦任务占有CPU 仅使用一个时间片。在使用完一个时间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其运行,它也必须释放出(被抢占)CPU 给下一个就绪的任务。而被抢占的任务返回到就绪队列的末尾重新排队等候再次运行。 时间片的大小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很大。如果时间片很大,大到一个任务足以完成其全部运行工作所需的时间,那么时间片轮转策略将退化为先来先服务策略了。如果时间片很小,那么CPU 在任务间的转接工作过于频繁,CPU 真正用于运行任务的时间将会减小。 (3)调度策略 1、确定任务优先级,突发性实时任务具有最高优先级。 2、为其它各任务分配执行周期。如位控为4ms,插补为8ms,预处理为16ms,背景程序为55ms。即在55ms时间片内,最先执行位控任务,位控任务完成后,接着执行插补任务,如果4ms 时间到,则插补将被终止,又开始执行位控,当位控执行完后,从刚才中断处接着执行插补,插补执行完后接着执行预处理,以此类推。 3、在背景程序中,各任务分配相同的优先权,当一个任务执行完后,就绪队列中最前头的任务占据CPU运行,而先前运行任务失去对CPU的控制退至队列尾,直到循环使其达到队头时才重新获得控制权,即按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调度。 4、当突发性实时任务发生,如故障中断、机床PLC中断及其它异常发生时,当前正在运行的任务将立刻终止执行,系统保存现场环境后,立刻去响应突发性实时中断信号,在执行完突发

车辆优化调度的研究

车辆优化调度的研究 某某 某某学校 摘要:本文基于许多车辆优化调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温州远大物流有限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方案。车辆优化调度,首先研究其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然后应用现有的设施和技术,针对目前车辆调度存在的问题,对车辆进行优化调度。 关键词:车辆调度;优化设计;运输成本 The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Research of Vehicles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many vehicles’ optimal dispatching as well a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Wenzhou Yuanda logistics company,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posals. After studying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vehicles’ optimal dispatching and applying the current facilities and technology, the paper will find the best way to optimize the vehicles’ dispatching. Key words:Vehicle Scheduling;Optimal Design;Transportation costs

浅析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

浅析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 摘要:电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论文从配网自动化的意义出发,首先介绍了当前阶段我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优化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力配网;自动化;优化;策略 引言 我国电力配网不断向着自动化发展,为有效提高配网运行的稳定性,我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诸如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但是,先进的技术水平不代表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实现,当前阶段,我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优化。 1配网自动化的意义 一,配网自动化即基于现代先进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其他先进高性能技术手段而构建的自动化电力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平台不统一和功能单一的问题,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配网自动化具有强大的配电网调度仿真能力,能够辅助进行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模式的优化,并且能够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进行故障的分析与解决,有效缩短了因电力配网故障或维护而产生的停电时间。 三,全面覆盖的配网自动化可有效实现电力设备运行情况的远程监控,使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电力配网故障的发生,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配网自动化可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诊断出电网出现故障时,一方面,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及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能力,另一方面,故障信息的快速传递可帮助用户及时了解电网运行情况[1]。 2电力配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2.1电力配网自动化水平不足 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是配网自动化研究与应用的根本目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部分城市或区域的电力配网虽冠以自动化之名,但却并没有真正的实现配网自动化。具体来说,这些区域停电的主要原因依然是为了进行周期例检而人为安排的停电,而不是由于配电网故障而引发的停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电力配网的自动化水平不足,一方面是配网自动化顺序混乱,另一方面是状态监测手段未得到有效落实,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势在必行[2]。 2.2供电区域不平衡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电力配网建设方面尚没有全面、整体的规划,这就导致我国的配电工程总体呈现出电源分布不合理、供电区域不平衡的局面。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供电半径较长,电源点出现损坏时也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导致整个电源点的废弃,当前阶段,部分区域电源点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日常的电力供应。 2.3电力设备可靠性较低 电力配网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的老化、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需要定期进行调整或更换,确保配网自动化的运行水平和运行效率。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即使我国加大了对电力配网的改造与建设力度,部分陈旧、老化并且可靠性较低的设备和输电线路依然被应用在电力配网中,影响着配网自动化稳

一种改进的实时混合任务调度算法

一种改进的实时混合任务调度算法 谢建平1,阮幼林1,2 1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2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E-mail:xjp_1997@https://www.doczj.com/doc/a35741489.html, 摘要:文章提出了结合TBS(总带宽服务器法)算法和DMS(时限单调算法)算法的实时混合任务的调度算法,该方法能保证周期任务满足时限的要求,还能缩短非周期任务的响应时间。基于TBS服务器思想将非周期任务转换成有时限要求的硬实时任务,然后基于DMS 调度周期任务和非周期任务。由于是使用静态的DMS算法,不仅可以减小任务的切换开销,而且对系统的瞬时过载有一定的适应性。 关键词:实时系统;任务调度;时限单调算法;总带宽服务器算法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实时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时系统具有及时响应、高可靠性、专用性、少人工干预等特征[1],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信息通讯、网络传输、媒体处理、军事等领域。实时系统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计算的逻辑结果,还取决于获得计算结果的时间的正确性。在航空航天、电信、制造、国防等领域,对实时系统有着强烈的应用需求。 由于实时系统的应用面非常广,所以实时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按照系统中任务的周期性或者任务对截止期限的要求进行划分。实时任务按照周期性划分可以分为周期实时任务(periodic task)和非周期实时任务(aperiodic task);按照对截止期限的要求可以分为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1]。 本文提出了结合TBS(总带宽服务器法)算法[5]和DMS(时限单调算法)[6]算法的实时混合任务的调度算法,该方法能保证周期任务满足时限的要求,还能缩短非周期任务的响应时间。算法将非周期任务赋予一个假想的时限,然后整个实时系统采用DMS算法调度。由于是使用静态的DMS算法,不仅可以减小任务的切换开销,而且对系统的瞬时过载有一定的适应性。 2. 实时系统的任务调度 由于实时调度是保障实时系统满足时间约束的重要手段,所以一直是实时计算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调度的实质是资源的分配,包括处理器和其他运算、交互、存储资源,调度就是来用来将这些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实时任务的一种方法。 根据调度顺序产生的时机和方式可以分为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1]。若调度算法是在编译的时候就做出决定从就绪任务队列中选择哪个任务来运行的,则这样的调度是静态的。这类调度算法假设系统中实时任务的特性(如:截止期,WCET等)是事先知道的。它脱机地进行可调度性分析,并产生一个调度表。静态调度算法的优点是运行开销小,可预测性强。但是,由于静态调度算法一旦做出调度决定后在运行期间就不能再改变了,所以它的灵活性较差。 如果调度器是在运行期间才决定选择哪个就绪任务来运行的,则这类调度被称为动态调度。动态调度算法能够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因此,这类调度算法比较灵活,适合于任务不断生成,且在任务生成前其特性并不清楚的动态实时系统。但是,动态调度算法的可预测性差且运行开销较前者大。

Oracle 数据库设计阶段性能优化策略

Oracle 数据库设计阶段性能优化策略 通过对Oracle 数据库系统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分析,阐述了在Oralce数据库设计开发阶段性能优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Oracle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提高Oracle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高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影响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的因素很多,既有软件方面的因素,也包括数据运行的硬件环境、网络环境、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因素等。数据库系统设计开发阶段是Oracle应用优化的最佳阶段,也是主动优化阶段,能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性能增益的目的。通过对其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使之在满足需求条件下,时空开销性能最佳,可以解决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性能的渐进性下降或性能突降等问题,以保证系统运行的优良性能。 Oracle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Oracle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由一些数据库对象组成,如数据库表空间、表、索引、段、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数据库的逻辑存储结构(表空间等)决定了数据库的物理空间是如何被使用的,数据库对象如表、索引等分布在各个表空间中。 Oracle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从操作系统一级查看,是由一个个的文件组成,从物理上可划分为: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和参数文件。数据文件中存放了所有的数据信息;日志文件存放数据库运行期间产生的日志信息,它被重复覆盖使用,若不采用归档方式的话,已被覆盖的日志信息将无法恢复;控制文件记录了整个数据库的关键结构信息,它若被破坏,整个数据库将无法工作和恢复;参数文件中设置了很多Oracle 数据库的配置参数,当数据库启动时,会读取这些信息。 逻辑结构的优化 逻辑结构优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增加、减少或调整逻辑结构来提高应用的效率,下面通过对基本表的设计及索引、聚簇的讨论来分析ORACLE逻辑结构的优化。 1、基本表扩展: 数据库性能包括存储空间需求量的大小和查询响应时间的长短两个方面。为了优化数据库性能,需要对数据库中的表进行规范化。一般来说,逻辑数据库设计满足第三范式的表结构容易维护且基本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所以,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按照第三范式的标准进行规范化,从而保证了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设计人员往往会设计过多的表间关联,以尽可能地降低数据冗余。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做法有时不利于系统运行性能的优化:如过程从多表获取数据时引发大量的连接操作,在需要部分数据时要扫描整个表等,这都消耗了磁盘的I/O 和CPU 时间。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设计表时应同时考虑对某些表进行反规范化,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分割表。分割表可分为水平分割表和垂直分割表两种:水平分割是按照行将一个表分割为多个表,这可以提高每个表的查询速度,但查询、更新时要选择不同的表,统计时要汇总多个表,因此应用程序会更复杂。垂直分割是对于一个列很多的表,若某些列的访问频率

车辆调度与优化

中文摘要 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就是指:在给定运输任务的条件下,如何派车、组织循环运输,使空驶里程最少,运输成本最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运输资源分配不均、配送路线安排不合理、运力资源浪费严重,而缺乏完善的物流配送车辆调度优化方案就是造成此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单车场、封闭式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研究较多,而对多车场开放式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研究较少,但就是多车场开放式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有很强的应用背景。本文针对此问题,建立了一种灵活的多目标组合优化模型,设计了适合多车场开放式车辆路径问题的通用染色体编码方案,并对遗传算法中的交叉变异操作做了详细说明。此模型可以方便的增减优化目标值,并通过测试用例验证了本文设计的优化模型与遗传算法在解决多车场多目标开放式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中的可行性。 自动化立体仓库出库端车辆调度策略的设计就是物流配送车辆调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好的调度策略可以大大缩短出库端的配货时间。为此本文引入动态优先级理论,并利用该理论对大型AS/RS 出库口车辆调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基于动态优先级的AS/RS 出库端车辆调度策略,并开发了相应的AS/RS 出库口发货资源监控系统,即AS/RS 出库口车辆调度系统,优化了AS/RS 出库端车辆调度策略,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当中的配货效率。 本文建立的多目标组合优化模型以及设计的遗传算法求解方案,可以有效的缩减物流配送中的送货时间;设计的AS/RS 出库端车辆调度优化策略及开发的AS/RS出库端车辆调度系统,可以有效缩减车辆在出库端的配货时间。本文对以上两种物流配送中的车辆调度问题进行研究,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减少了物流配送成本。 关键词:物流配送;车辆调度;多目标组合优化;遗传算法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 物流(Logistics):指在合适时间,将合适的物品以适当的数量准确地送到顾客手中,它就是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意义上就是指在生产与生活中所

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的一种神经网络算法

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的一种神经网络算法 摘要:本文讨论了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问题的分类,建立了解决非满载车辆卸货路线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解决配送车辆优化调度问题的步骤,并进行了具体的调度试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配送,调度,神经网络 0 引言 据统计,美国2000年的运输费用为5900亿美元,占当年GDP总值99600亿美元的%,可见,减少运输费用是有效减少物流成本的重要方面。对于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物配送,运输车辆的调度是工作的重点,正确合理的调度可以有效减少车辆的空驶率,实现合理路径运输,从而有效减少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1 配送车辆调度优化问题分类 运输车辆的优化调度问题由Dantzig和Ramser于1959年首次提出,由于该问题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因此30多年来其研究得到很大重视,国外的Bodlin,Christofider,Golden,Assad, Ball 等人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 [2] [3]。 总体上看,车辆的优化调度问题一般可根据时间

特性和空间特性分为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和车辆调度问题。当不考虑时间要求,仅根据空间位置安排车辆的线路时称为车辆路径规划问题(VRP-Vehicle Routing Problem);考虑时间要求安排运输线路时称为车辆调度问题VSP(Vehicle Scheduling Problem)。某些学者将有时间要求的车辆调度问题称为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车辆优化调度问题可根据不同性质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按照运输任务分为纯装问题、纯卸问题以及装卸混合问题,所谓的装卸混合问题就是车辆在运输途中既有装货又有卸货。 按照车辆载货状况分为满载问题和非满载问题,满载问题是指货运量多于一辆车的容量,完成所有任务需要多辆运输车辆。非满载问题是指车的容量大于货运量,一辆车即可满足货运要求。 按照车辆类型分为单车型问题和多车型问题。 按照车辆是否返回车场划分为车辆开放问题和车辆封闭问题,车辆开放问题是指车辆不返回其出发地,车辆封闭问题是指车辆必须返回其发出车场。 按照优化的目标可分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和多目标优化问题,单目标优化是指某一项指标最优或较优,如运输路径最短。多目标优化则是指同时要求多个指标最优或较优。如同时要求运输路径最短和费用最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