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药物化学有关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盖聪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工作或者家庭等因素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而抑郁症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直线攀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1]然而,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说法认为与脑内单胺类的功能失调有关。由于缺乏脑内神经末梢突出前部释放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神经介质,造成精神失常,同时,当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时,机体会表现出抑郁症。因此,抗抑郁症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治疗抑郁症。现今,抗抑郁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四类: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②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③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④α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本文将若干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成果及市场调研情况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对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现今抗抑郁药的市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精神疾病,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构效关系,病理机制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被发现,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大多数为肼类,具体有异烟肼、苯乙肼、异卡波肼等。但由于此类药物都含有肼结构,毒性较强,有较大副作用,临床表现为急性肝脏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因而逐渐退出市场。苯乙肼与异卡波肼现今尚临

床用于恐惧症[2]

1.1代表药物

1.1.1吗氯贝胺

吗氯贝胺的化学名称为4-氯-N-[2-(4-吗啉基)乙基]苯甲酰胺,由异丙醇重结晶得到的白色结晶性粉末,mp.138~139℃。合成方法是以吗啉与丙烯酰胺反应,再经次氯酸钠降解得到4-(2-氨基)乙基吗啉。再用对氯苯甲酸和氯甲酸乙酯反应形成酸酐后,与4-(2-氨基)乙基吗啉酰胺反应所得。

吗氯贝胺是特异性MAO-A的可逆性抑制剂,临床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适用,对用TCA无效的抑郁症、非典型性抑郁症和伴焦虑的老年患者也有疗效,也能改善睡眠质量[3]。该药杜绝了肼类药物的肝脏毒性,且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4小时内即可恢复MAO活性。是MAO-A抑制剂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1.2.2托洛沙酮

托洛沙酮也是一类新型结构的特异性MAO-A

可逆性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

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代谢。。此药口服吸收快,

给药30min即可达到血液浓度高峰。

2、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

三环类抗抑郁剂是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药物之后的一类抗抑郁药物。此类药物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将二苯并氮?母核中的氮原子以碳原子取代,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形成二苯并环庚二烯类抗抑郁药,由于含有类似硫杂蒽类三环结构,故名三环类抗抑郁药。该药物起效慢,一般1~2周开始起效, 2~3周疗效达最佳。[4]三环类药物虽然减免了肼类抗抑郁药的肝脏毒性,却由于对胆碱能等神经递质也有作用而引起头晕、嗜睡、心动过速等其他临床副作用。

2.1代表药物

2.1.1氯米帕明

氯米帕明的化学名称为N,N-二甲基-10,11-二氢-3-氯-5H-

二苯并[b,f]氮杂卓-5-丙胺,常温下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mp. 189-190°C。无臭,味苦;遇光色渐变黄。通过抑制突触前膜

对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的再摄取而产生抗抑郁作用,同时还

有抗焦虑与镇静作用。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作用强于其他三环类药,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作用则小于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其抗胆碱作用中等度, 镇静作用低。口服吸收良好。

2.1.2阿米替林

阿米替林的化学名称为3-(10,11-二氢-5H-二苯并[a,d]环庚烯-5-

亚基)-N,N-二甲基-1-丙胺,常温下为无色油状物,盐酸盐为无色结晶,

mp.196~197℃。味苦,有烧灼感,随后有麻木感。由于阿米替林有

双苯并稠环共轭体系,侧链有脂肪族第三胺结构。光照易被氧化为

黄色,因此要避光保存。

阿米替林主要用于内源性外源性抑郁症状、更年期忧郁症、神经性抑郁症及器质性精神病的抑郁症状,也可用于儿童和少年的遗尿症。

3、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对5-羟色胺的重摄取,提高其在突触部位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症状。该类药物分为3 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 羟色胺和去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和选择性5- 羟色胺及去肾上腺素再摄取抑郁制(NaSSAS)[5]

3.1代表药物

3.1.1氟西汀

氟西汀的化学名称为N-甲基-3-苯基-3-(对三氟甲基苯氧基)

丙胺,临床常用其盐酸盐。盐酸氟西汀常温为白色至类白色结

晶性固体,mp.158.4~158.9℃。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对5-HT的再吸收而达到抗抑郁目的。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在长期用药后的半衰期达数天之久,并很少有其它直接药理作用,因而其毒副作用很小。可能对强迫症

也有效。用于伴有焦虑的各种抑郁症。

3.1.2帕罗西汀

帕罗西汀的化学名称为(-)-反式-4-(4-氟苯基)-3-{[(3',4'-亚甲二

氧基)苯氧基]甲基}-哌啶,常温为微小片状结晶,mp. 114-116℃。帕罗西汀有两个手性碳,合成方法应注意手性碳的筛选。

临床常用其盐酸盐,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突触体对5-羟色胺的重吸收达到抗抑郁目的,不直接干扰任何中枢神经递质受体。用于抑郁,特别是焦虑和强迫症。

4、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又称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此类药物不同于其他几类抑郁药会带来多种中枢及外周神经性副作用。而是通过阻断中枢A2-肾上腺素自受体和A2-肾上腺素异受体而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系统的神经传导。[6]陈晓岗等撰文提出瑞美隆具有抗抑郁作用,还有一定抗焦虑和改善睡眠的作用。[7]

4.1代表药物

4.1.1米氮平

米氮平的化学名称为1,2,3,4,10,14b-六氢-2-甲基吡嗪基-[2,1-a]吡

啶并[2,3-C]氮杂卓,mp. 114-116°C,商品名瑞美隆。常温为白色结晶。

米氮平的二种旋光对映体都具有抗抑郁活性,左旋体阻断α2和5-HT2

受体,右旋体阻断5-HT3受体。米氮平的抗组织胺受体(H1)特性起

着镇静作用。其代谢产物是N-脱甲基米氮平,仍有活性;另一种代谢

产物是氧化产物,无活性。

米氮平虽然也存在镇静等副作用,但是随着继续用药,镇静会逐渐消失,是对中重度抑郁及长期治疗患者的首选药物,也是目前唯一的NaSSAs抗抑郁药,是抗抑郁药最新研发的代表。

5、结语

目前最新的抗抑郁药物还有CRF受体拮抗剂、激肽受体拮抗剂(NK。受体拮抗剂和NK:受体拮抗剂)、mGluR受体拮抗剂、A VP受体拮抗剂(V1a和V1b)、MCH受体拮抗剂、GABA 受体拮抗剂[8],但仍然有起效慢、易复发等不足之处,因此非单胺靶标类药物成为抗抑郁新型药物的研究关注点。另外,2002年获得FDA批准的新型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化学名为(+)-(s)-Ⅳ甲基-1-(1-萘氧基)-2-噻吩基盐酸]通过对为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的双重抑制用于治疗抑郁症,同时还可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及疼痛等。[9]对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研究正在进行,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发也在继续。相信不远的明天,抑郁症将不再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也祝愿抑郁症患者能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抗抑郁药种类概述及发展趋势,赵会娟,1003-5095(2010)02-0024-03

[2] 抗抑郁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陈瑞玲,赵志刚,1001 -6821(2007)01 -0054 -04

[3] 抗抑郁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陈瑞玲,赵志刚,1001 -6821(2007)01 -0054 -04

[4] 抗抑郁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陈瑞玲,赵志刚,1001 -6821(2007)01 -0054 -04

[5] 抗抑郁药种类概述及发展趋势,赵会娟,1003-5095(2010)02-0024-03

[6] 抗抑郁药和抗抑郁治疗的进展,李林森,1672 -0369(2003)11 -0685 -03

[7] 中国临床康复,陈晓岗,赵靖平等1,2002,6(15):2300 -23071

[8] 非单胺靶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梅德盛,仲伯华,1003-3734(2008)23-2014-05

[9] 度洛西汀: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国效峰,赵靖平,陈晋东,]1007-7669(2006)07-0552-04

抗抑郁药物的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物的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抗抑郁药物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最主要方式。由于在抗抑郁药物基础上合理加用其他药物能显著提高抑郁症的治愈率,因此联合用药是目前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抗抑郁药物联合用药的现状,为合理选用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中国论文网/6/view-12955454.htm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联合用药;研究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4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c)-0040-04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ommon affective disorder disease,the application of antidepressants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significantly,which is the main way to treat depress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urrently. A reasonable addition of other drugs on the basis of antidepressa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depression,so the combination of drugs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ian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status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in combination,for the rational use of combined drug regimen provides new basis. [Key words] Antidepressants;Combination drugs;Research progress;Review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三个核心症状,并可伴有焦虑、自罪自责等心理症状群及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药学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病因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抗抑郁的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植物提取物及中成药。本文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which is high incidence a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life.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treat depression, and the previous main method i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Over the past 20 years,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pression etiology, pro- gressively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drug treatment.Antidepressant drugs include chemical s- ynthetic drugs, plant extracts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studies of antidepressan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depression;antidepressants;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1]。目前,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 亿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2]。抑郁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目前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或(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 近年来还发现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3],谷氨酸传导障碍[4],神经免疫异常[5]等因素有关,新发病机制的发现很大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产品主要由以下五大类构成。即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T)、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6]。目前,许多人又把目光

抗抑郁药市场热销品种分析展望

抗抑郁药市场热销品种分析展望 2010年05月25日 18:03:02 来源:医药经济报编辑:耿健【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抑郁症目前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指出:全球人口中基本上每20人就有1人患有抑郁症。西方医学界认为,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某一时段会患抑郁症。只不过症状有轻有重而已。患了抑郁症以后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人会产生自杀倾向并因此走上绝路。所以抑郁症并非小事而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种精神疾病。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抑郁症定为是世界第四大疾病,并预测到公元2020年时它将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疾病,但令人意想不到是,仅仅过了6~7年时间,抑郁症现已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由此可见,抑郁症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病率增长速度之快。 国内市场大有潜力 综合国外消息,目前全球约有3.4亿人患抑郁症。在国外,抗抑郁症与焦虑症药物销量合计已占中枢神经药物市场的45%份额,抗抑郁药与精神分裂症治疗剂合计占世界精神病药物的80%。据国外报道,去年全球抗抑郁药物总销售额已达190亿美元左右,比2002年纯增约90亿美元。已上市或正在研制中的抗抑郁药品种合计有50~60种之多。数量已超过精神分裂症治疗剂。据国外报道,8只畅销抗抑郁药销售额合计超过全球抗抑郁药物市场的80%。这8只全球最畅销抗抑郁药分别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文拉法辛、米氮平、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等。 我国抑郁症患者总数最保守估计有2600万人。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医学界无论在抑郁症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上均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诊断技术的落后于西方同行以及国内百姓对此病的认识不足,人们即使得了抑郁症也很少会主动去医院治疗,所以直至今天,国内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比例仍只有10%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抑郁症病人的治疗率。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人员才真正开始重视抑郁症的治疗。与此同时,我国抗抑郁药市场长期以来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如据国内医药商业部门的统计,2001年,我国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仅有10亿~12亿元人民币。经过8年时间,目前全国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仍只有不到5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抗抑郁药物百优解(氟西汀)最高年份的全球销售额曾一度达到28亿美元之多,即使现在此药已失去专利保护,世界各地仿制者众多,其市场规模仍有20亿~23亿美元。而我国的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不到美国氟西汀全球销售额的零头。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国民的抑郁症发病率并不比世界各国低,我国抗抑郁药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总而言之,相对其他药物市场(尤其抗生素之类)而言,我国抗抑郁药市场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市场。 帕罗西汀:销量上升 帕罗西汀也是一只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但起效比氟西汀更快。帕罗西汀于 1999年进入我国市场(商品名为“赛乐特”),但由于进口赛乐特价格比较昂贵, 当时每片赛乐特售价高达25元人民币,故国内市场销量并不大(此药尚未进入 我国医保药品目录中,这意味着病人必须自费)。 2008年,随着帕罗西汀专利的到期,世界各国出现多只帕罗西汀仿制药,故 赛乐特在我国市场售价随之下降,现在帕罗西汀的售价已降至每片10元左右。 由于帕罗西汀的副作用小于氟西汀且起效较快等因素,故此药在国内市场销量开 始上升,并有望取代百优解在我国抗抑郁药市场的地位。目前帕罗西汀在国内市 场销售额不到10亿元人民币。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药物化学有关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盖聪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工作或者家庭等因素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而抑郁症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直线攀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1]然而,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说法认为与脑内单胺类的功能失调有关。由于缺乏脑内神经末梢突出前部释放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神经介质,造成精神失常,同时,当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时,机体会表现出抑郁症。因此,抗抑郁症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治疗抑郁症。现今,抗抑郁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四类: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②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③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④α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本文将若干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成果及市场调研情况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对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现今抗抑郁药的市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精神疾病,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构效关系,病理机制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被发现,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大多数为肼类,具体有异烟肼、苯乙肼、异卡波肼等。但由于此类药物都含有肼结构,毒性较强,有较大副作用,临床表现为急性肝脏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因而逐渐退出市场。苯乙肼与异卡波肼现今尚临 床用于恐惧症[2] 1.1代表药物 1.1.1吗氯贝胺 吗氯贝胺的化学名称为4-氯-N-[2-(4-吗啉基)乙基]苯甲酰胺,由异丙醇重结晶得到的白色结晶性粉末,mp.138~139℃。合成方法是以吗啉与丙烯酰胺反应,再经次氯酸钠降解得到4-(2-氨基)乙基吗啉。再用对氯苯甲酸和氯甲酸乙酯反应形成酸酐后,与4-(2-氨基)乙基吗啉酰胺反应所得。 吗氯贝胺是特异性MAO-A的可逆性抑制剂,临床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适用,对用TCA无效的抑郁症、非典型性抑郁症和伴焦虑的老年患者也有疗效,也能改善睡眠质量[3]。该药杜绝了肼类药物的肝脏毒性,且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4小时内即可恢复MAO活性。是MAO-A抑制剂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1.2.2托洛沙酮 托洛沙酮也是一类新型结构的特异性MAO-A 可逆性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 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代谢。。此药口服吸收快, 给药30min即可达到血液浓度高峰。

几个药物中间体的市场前景分析

新型药物中间体地开发与应用 医药作为精细化工领域中重要地行业,成为近十年来发展与竞争地焦点,随着科学技术地进步,许多医药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造福人类,这些医药地合成依赖于新型地高质量地医药中间体地生产,新药受到专利保护,而与之配套地中间体却不存在那样地问题,因此新型医药中间体国内外市场和应用前景都十分看好.新型医药中间体品种众多,不可能完全介绍,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开始研究、非常值得关注地新型地医药中间体及一些重要医药中间体地新工艺. 1-(6-甲氧基-2-萘基)乙醇 非甾体消炎药物萘普生有多种合成方法,其中羰基化合成路线地高选择性、环境友好性,使得羰基化合成地非甾体消炎药优于传统地路线.羰基化合成萘普生地关键中间体就是1-(6-甲氧基-2-萘基)乙醇.国内湖南大学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采用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盐酸催化溴乙酰基化、乙酰基化和常压下钯多相催化加氢还原,经过1-溴-2-甲氧基萘、5-溴-6-甲氧基-2-乙酰基萘等中间产物最终得到产品. 4-丙硫基邻苯二胺 4-丙硫基邻苯二胺是高效广谱驱虫药物阿苯达唑地关键中间体,阿苯达唑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上市地新药,对人体和动物毒性低,是苯并咪唑类药物中药性最强地.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与硫氰酸钠在甲醇存在下,经过硫氰化、丙基溴取代得到4-丙硫基-2-硝基苯胺,

然后还原得到4-丙硫基邻苯二胺,由于4-丙硫基-2-硝基苯胺结构上含有丙硫基,因此其还原成4-丙硫基邻苯二胺是其中关键,国外研究采用镍或铂系金属催化加氢技术都因为催化剂易中毒或者丙硫基易破坏而难以工业化;而水合肼还原易爆炸;因此最适合工业化生产以硫化钠还原法来合成,尽管会产生一定含盐废水,但是技术可靠.另有报道国内外研究一氧化碳催化剂还原法,但是离工业化尚有距离. α-亚甲基环酮 α-亚甲基环酮是许多具有抗癌活性药物地活性中心,其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属于抗癌活性基团地隐蔽基团,成为合成很多重要环状抗癌药物地重要中间体.文献报道合成路线有三,1)是环酮和甲醛地羟醛缩合;2)由Mannich反应产生β-二烷基胺甲基环酮,产物胺或季铵盐地热分解产生α-亚甲基环酮;3)是环酮与草酸二乙酯缩合后,与甲醛反应得到α-亚甲基环酮.国内中科院广州药物研究所开发出分别以环戊酮、环已酮、异佛尔酮分别与草酸二乙酯反应后,反应产物再与甲醛一起反应得到相应地α-亚甲基环戊酮、α-亚甲基环已酮和α-亚甲基异佛尔酮等.其中第一步要在溶剂存在下反应,溶剂一般选用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等. 4,4'-二甲氧基乙酰乙酸甲酯 4,4'-二甲氧基乙酰乙酸甲酯是重要地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尼伐地平地中间体,尼伐地平是由日本藤泽药品公司开发,1989年上市地第二代钙拮抗剂,是目前国际市场上主导地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国内尚没有生产.以乙醛酸为原料与原甲酸三甲酯在浓硫酸存在下合

现有抗抑郁药的优缺点

现有抗抑郁药物的优缺点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单受氧化酶抑制剂、三环内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 摘要:①异丙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是指早期应用的经典药物,如地昔帕明、阿米替林、丙米嗪、多塞平等,主要阻断NA和5-羟色胺两种神经递 质的再摄取,保持突触间隙两种递质有较高的浓度而起到抗抑郁效果,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是本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 物。 ②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是指早期应用的经典药物,如地昔帕明、阿 米替林、丙米嗪、多塞平等,主要阻断NA和5-羟色胺两种神经递质 的再摄取,保持突触间隙两种递质有较高的浓度而起到抗抑郁效果,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正文:抗抑郁药系指具有提高情绪,增强活力的药物。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普遍公认的 两类药物: 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 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枢兴奋作用,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人并获得成功。动物实验证实其可逆转利血平引起的淡漠、少动,同时,脑单胺含量升高。推测其中枢兴奋和抗抑郁作用是因为大脑单受氧化酶受抑制单胺降解减少,使突解间隙单受含量升高的缘故。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经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惩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因有明显的毒副反应,已基本被三环类抗抑郁药所取代。研制新一代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主要目标应是作用时间短,可逆性及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A。此外,使用非选择性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如果使用含酪胺的食物,容易引起高血压、高烧和惊厥等危象。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作为最早的抗抑郁药物,作为二线抗抑郁药,即当患者对其它抗抑郁药物无反应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副作用是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引起高血压危象,表现为严重的枕部头痛,恶心,呕吐,血压聚升,瞳孔缩小及心律不齐等。因此,高血压患者要禁用此类药物,如果服药后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立即停药并迅速降压治疗。另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还可出现类似三环类的副作用。因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脏病患者禁用,老人需慎用。 8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一代半日受氧化酶抑制剂,即可逆性单胺氧化酶一个亚型(MAO-A)抑郁剂,它的特点是:1对MAO-A选择性高,对另一种同功酶MAO-B选择性小,故仍可降解食物中的酷胺,从而减少高血压危象风险。2对MAO-A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仅8-10小时即可恢复酶的活性,而老的半日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时间长达2周之久,因而也降低了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危险。

(整理)年美国医药市场分析.

2010年美国医药市场盘点 添加时间:2011-04-23 原文发表:2011-04-23 人气:10 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美国市场一直是医药业内的关注焦点。2011年4月19日,IMS Health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医药市场的最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美国医药市场2010年销售金额达到3074亿美元,处方张数达到39.95亿张。 美国医药市场的销售金额和处方量创下新高(如图1),然而增长趋势却进一步放缓。非专利药物的大量使用、品牌产品专利到期、民众医疗需求下降以及新疗法使用减少等因素均对美国医药市场的增长起到了削减作用。据统计,2010年美国医药市场的销售金额增长2.4%,明显低于2009年5.1%的增幅;全年处方量增长1.2%,也低于上年2.1%的增幅。 图1 近年美国医药市场变化趋势 下文将以销售金额和处方量两个统计指标对美国医药市场的治疗类别、畅销

品种、领先企业和销售渠道进行分析。 美国医药市场十大治疗类别 2010年,美国医药市场按销售金额排序的前十治疗类别产品如表1所示。抗肿瘤药物是美国医药市场销售金额最高的治疗类别产品,销售金额达到223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呼吸系统药物,销售金额达到193亿美元。调血脂药物以188亿美元的销售金额位列第三。然而从处方量来分析,调血脂药物是名列第一的治疗类别产品,2010年处方张数为2.55亿张。随后是抗抑郁药物产品,处方张数2.54亿张。 2010年美国医药市场处方量前十治疗类别如表2所示。前五大治疗类别产品与2009年相同(依然为降血脂药物、麻醉镇痛剂、抗抑郁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β-阻断剂),位次稍有调整。其中:调血脂药物、抗抑郁药物和麻醉镇痛剂的处方量均超过2亿张。据统计,前五大治疗类别处方量合计达11.14亿张,占美国医药市场总处方量的27.87%;十大治疗类别产品处方量合计达18.32亿张,占美国医药市场处方总量的45.85%。 表1 美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十大治疗类别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07T11:01:38.6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宋继丽丘国丽[导读]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510010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5- HT、NE、DA及Ach等)、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治疗抑郁症一般是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途径:心理治疗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这里仅介绍疗效确切,普遍公认的两类药物: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目前仍以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剂为主,临床应用这类药物也最多最广。本类药物还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多用于脑内5-HT减少所致的抑郁症。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5只第二代抗抑郁药为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以及氟西汀,被业界称为“五朵金花”。中药治疗中医药防治抑郁症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较西医具有疗效相当、起效较快、全面调理保护大脑、标本兼治,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现在已经阐明的具有抗抑郁活性的天然活性成分有:萘并二蒽酮类衍生物、藤黄酚类衍生物、黄酮类、苷类、有机酸类、低聚糖类等。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中药有:柴胡、贯叶连翘、石菖蒲、银杏叶、白芍、郁金、刺五加、甘草等,复方方剂有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温胆汤、白芍甘草汤等。 目前临床经常运用中西药联用的方法治疗抑郁症,中西药联用的方法治疗抑郁症都显示了这样的优势,中西药联合使用治疗抑郁症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并且副作用大大减少,西药用量可以逐渐减少。中药除有治疗抑郁症作用外,尚可对常规抗抑郁症西药产生的副作用有一定治疗作用。

四逆散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四逆散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姚春栉1张青萍2覃燕琼1颜凡棋1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文章从基于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分析,综述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靶向与可能机制,探讨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理法和方药,介绍了四逆散在临床的应用,为探索中医药防治抑郁症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四逆散;抑郁症;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3-00043-03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argeting and possible mechanism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ere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s and prescriptions of Sin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ini Powder was introduc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Sini Powder; depression;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且具有致残性的疾病,临床上以情绪明显持久低落为表现并伴随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种精神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二大负担[1]。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多为西药,再者西药基本都存在着副作用大、药效缓慢、疗效不佳等缺点[2],找到新型的抗抑郁药物是当前的主要目标。中草药历来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从中医药中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成为迫不及待的的需求。 1 病因病机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早在《黄帝内经》内就有记载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到了汉代张仲景在《金贵要略》记载了脏燥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郁证到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而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首倡“六郁”学说,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记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熄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化瘀、化痰涤饮等方法[3],且充分注意到精神调治对郁证具有重要意义。同一朝代的王清任进一步阐发了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特点,突出了活血化瘀法治疗郁证中的应用。纵览历代中医名家观点,该病的主要病机在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导致肝失输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由于该病多为情志所伤,始于肝失条达,气失输泄,故以气郁为先,病变部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治疗关键为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兼顾是否有淤血、化火、痰结、湿滞、食积等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虚证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而补之[4]。 2 四逆散的方药组成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是用于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千年古方,也是治疗肝脾不和的代表方,临床研究显示治疗抑郁症有确切的疗效。四逆散原方由柴胡6g、枳实6g、甘草6g、芍药6g四味中药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后世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将其应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各种疾病[5]。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近些年来,临床医师广泛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后用于治疗抑郁症,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3 四逆散抗抑郁机制研究 中药具有“多个靶点及多个层次”的调节模式和作用于机体多个病理环节的特点,因此从中药中开发抗抑郁药是非 总第21卷235期大众科技Vol.21 No.3 2019年3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March 2019 【收稿日期】2019-01-08 【作者简介】姚春栉(1992-),女,广西贺州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脑病防治。 【通信作者】张青萍(1969-),男,河北邯郸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二区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 究生导师,从事脑血管病研究工作。 - 43 -

[综述]巴戟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巴戟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李树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 摘要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为基础,综述了巴戟天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并展望采用现代化手段对巴戟天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阐明其补肾壮阳作用的物质基础,拓宽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药理作用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u)为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天属多年生攀缘木质藤本植物,属亚热带雨林植物,为四大南药之一[1]。其肉质根为中药材巴戟天,味甘、辛,性微温,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巴戟天进行了大量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工作,本文试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巴戟天的化学成分 据沈英超[2]等通过系统预实验对巴戟天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巴戟天含有糖类、蒽醌类、香豆素类、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黄酮类、挥发油、甾体、酚类,可能含有强心苷,不含生物碱、皂苷,并对其中几种重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水溶性总糖含量为69.12%,多糖含量为5.84%,多酚含量为0.28%。 1.1蒽醌类研究表明,巴戟天含有多种蒽醌类化合物,现已鉴定出的有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羟基蒽醌、1-羟基-2-甲基蒽醌、1,6-二羟基-2﹐4-二甲氧基蒽醌、1,6-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羟基-2-2甲氧基蒽醌、大黄素甲醚、2-羟基-3-羟甲基蒽醌、2-甲基蒽醌等[3-5]。日本学者Masayuki YOSHIKAWA等从巴戟天中还分离到2-羟基-1甲氧基蒽醌、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羟基-2,3-二甲基蒽醌、1-羟基-3-甲氧基蒽醌[6]。 1.2糖类糖类是巴戟天的主要有机成分之一。巴戟天中多糖含量普遍在10%~25%[7]。从巴戟天的甲醇提取物,确定其含有单糖混合物主要为葡萄糖和甘露糖[8]。对巴戟天水溶性部分的研究发现其中含有低聚糖类成分。崔承彬等[9]从巴戟天根中分离鉴定出4个水溶性低聚糖类单体:耐斯糖(nystose)、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1F-fructofuranosylnystose)、菊淀粉(即(2→1)果呋喃糖菇蔗糖)系列的六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班级:生物工程1311班姓名:张坤煌学号:201321042023 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可提取分离到具有各种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就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分别进行概述,概括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种类、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菌、抗病毒。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organism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medicines. Medicinal active compounds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new medicines.The environment of sea is changeable and complex,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m.In recent years,many uniqu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found in the research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The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thes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 new hope for the development to of new medicines and the cure of different diseases.Several kinds of important bio activity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such as anti-tumor,antibacterial,enzyme and enzyme inhibitor activity.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kinds,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ine organism were briefly expounded,and foreground of marine organism in near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Active material;Anti-bacteria;Anti-virus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生物种类20多万种,其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和无光照等条件,从而形成了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不同的生长方式和代谢系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许多具有新颖、特异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颖并具有多样性:有枯类、聚醚类、当醇类、皂昔类、生物碱、多糖、小分子肤、核酸及蛋白质等,并具有丰富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从中开发结构明确,疗效肯定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以用于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其中具有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海洋生物毒素备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1.1 国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美国是最早研究海洋生物抗菌肽物质的国家之一。随着“回归自然”浪潮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生态与污染、化学致癌物等的关系。天然产物的化学分离与化学分析的长足进步,使现在能以从前根本不可实现的速度进行分子的提取与鉴定。 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经费为

2014年全球主要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销售市场简况

2014年全球主要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销售市场简况 根据IMS health的统计数据,全球精神疾病用药已经超过360 亿美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5%。精神科药物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躁狂药和镇静催眠药等。抗抑郁药与抗精神病药占据精神科药物市场的80%。 抗抑郁药主要分为五类,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 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和其他类如植物药和中药类等。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主要有SSRI和SNRI类药物,SSRIs类主要抗抑郁六朵金花,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氟伏沙明(兰释)以及西酞普兰(喜普妙)和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等;SNRIs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比SSRIs类药物的更轻,逐渐成为抗抑郁药的主流产品,如度洛西汀(欣百达)和文拉法辛(怡诺思)等。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抗精神病药行业专项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指出:抗精神病药主要分为两类,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和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后者多为多巴胺受体阻断剂(SDAs),是目前市场主流的药物,如阿立哌唑(安律凡)、奥氮平(再普乐)、喹硫平(思瑞康)、利培酮(维思通)和齐拉西酮(卓乐定)等。 2006-2012年全球主要抗精神病药销售情况:亿美元 新药研发上,PhRMA最新发布的《2014全球精神疾病药物研发报告》称,目前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在研的精神疾病药物共有119种,其中抗精神病药物36 个,抑郁症药物29个,治疗药品滥用的药物20个,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症药物15个,抗焦虑药物15个,自闭症药物6个。这些药物分别处于临床前或者等待FDA审批的阶段,其中大约75%处于早期临床研究阶段。 由于精神疾病药物致病机理的复杂性,近十多年在新药开发依然没有弄清楚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机理,所以新药开发依然多是围绕5-HT、DA和NA等受体蛋白及亚型靶点开发新药,基本上都是小分子药物。 全球主要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在销售产品情况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18177515.html,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美霞 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30期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由常见的心境障碍,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癌症”,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来控制抑郁症,现将近年来抗抑郁药的研究做下综述。 【关键词】抗抑郁药;抑郁症;药物疗法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临床表现出多种情绪障碍,从对事物的冷淡到绝望,继而发生某些精神病症状[1]。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抑郁症已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而目前对于抑 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现将抗抑郁药的研究做下综述。 1 研究现状 现在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根据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同,主要分为五大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NE与DA再摄取抑制剂(NDRIs)及选择性去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NaRI)。 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MAOIs在临床上起初用于肺结核的治疗,后发现其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是临床上最早 的一类抗抑郁药。MAOIs分为三代,第一代是非选择性MAOIs,以苯乙肼为代表药;第二代是不可逆的选择性MAOIs,以雷沙吉兰为代表药;第三代是选择性的、可逆的MAOIs,以吗氯贝胺代表药[2]。 MAOIs尤其适用于重度抑郁症和焦虑惊恐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但由于本类药不良反应 严重,特别是第一代和第二代MAOIs使用过程中会诱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目前临床已经少用。第三代 MAOIs 的代表药吗氯贝胺,相对第一代和第二代MAOIs副作用比较少,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3]。 1.2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为TCAs的代表药,其中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 TCAs 是氯米帕明。 TCAs 的抗抑郁作用[4]是通过对突触前膜 NE 和 5-HT 再摄取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突触间隙中 NE 和 5-HT 浓度增加,达到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但是,TCAs 类药物通过阻断其他多种受體,从而产生多种不良反应。

抗病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动。另一方面是对外固定器设计理念的研究,骨折治疗的观 点从AO 到BO 的发展经历了20多年,自从AO 技术之始,在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了若干严重的不足。AO 所强调的早期恢复骨折解剖学连续性力学的完整性,既强调坚强的内固定,就是其生物力学片面性的表现。但人们也发现,如此应力下产生的无骨痂一期愈合,其骨折愈合质量并不理想。有鉴于此,一些学者提出“重点维护局部软组织血运”的生物学为主的骨折治疗概念,即BO (B i ol ogical Q steosynthesis )概念。为了更加全面合理地阐述其内涵,AO 学派的Pal m ar 提出“骨折治疗需着重寻求骨折稳定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一种平衡”。Gautier 等也曾于1994年提出将加压获得的坚强固定,改为“小而合理的固定”,为BO 理论作出了科学的注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称为中国接骨学(Chinese O steosynthesis )简 称CO [10] 。其“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十六字方针是当代CO 代表人物尚天裕学术思想的核心。其中动静结合之“动”,包括肌肉的生理性收缩运动和外力的作用。肌肉的生理性收缩运动传达到骨折端,产生轴向的生理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外力则是通过牵引使骨折断端获的合适的生理应力刺激。“静”即固定,有效合理地固定是骨折治疗的中心环节。中国接骨学的固定蕴含着弹性固定和有限固定的原则。过分强调“静”必然导致“绝对固定”,其结果是应力遮挡等不良反应。过分强调“动”,就丧失了骨折端愈合的基本条件。CO 学派一贯主张力争解剖复位,必须功能复位,绝对保证折端的骨膜软组织少受损伤,维持断端血运,促进骨折愈合。随着人们对骨折的进一步认识,外固定的设计原则也由原来的要求生物力学的固定转变为生物学固定。2 外固定治疗胫腓骨的前景 现在,临床上应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还仅限于开放性,严重软组织损伤等无法手术内固定的骨折,但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大家对外固定认识的改变,外固定治疗胫 腓骨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外固定器治疗手术创伤小,保护骨膜,保护断端的软组织,又可进行断端的加压,符合BO 的理论,也是CO 骨科工作者不断研究,不断改良的结果,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材料的改进、构型的更新、固定的合理已基本消除了使用者对骨外固定器的疑虑。现代骨外固定器已不是简单的外固定,而是可以与内固定相媲美的一种很好的治疗骨折的方法,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及普及意义。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79. [2]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 ].第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645-2646.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25. [4]明新杰.万向加压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 ].中医正骨,1999,11(9):9-10.[5]谭磊.自制T 形三维支架抗分离加压螺钉撬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 ].中国骨伤,2005,20(9):91-92.[6]邓杰林.SG D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148例报告 [J ].实用骨科杂志,2003,9(1):51-53.[7]Tied man JJ,L i pp iell o L,Connolly JF,et al .Quantitative r oent 2 genographic densit o mery f or assessing fracture healing [J ].Clin orthop,1990,253:279-286. [8]董福慧,关继超,赵勇,等.骨折愈合的应力适应性研究 [J ].中国骨伤,2001,14(1):14-16.[9]戴克尅戎,荣国威.骨折治疗的AO 原则[M ].北京:华夏 出版社,2003.242-244. [10]孟和.中西医结合骨科外固定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5.121-122. [收稿日期]2009-01-21 抗病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赵凤柱1,韩小敏 2 (1.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山东曲阜273100;2.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9)06-428-03 中草药抗病毒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或者直接杀灭病毒、保护正常的细胞和组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加强自身抗病毒能力等。现将抗病毒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综述如下。1 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 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草药 可分为两大类[1] 。①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常用的有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篙、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辛黄、虎杖、侧柏叶、金银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芍药、 艾叶、蜂胶和射干等[2-5] 。②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人体免 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作用。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2 抗病毒中草药的活性成分 甘草:大多数研究认为甘草中有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和甘草多糖。最近分离到甘草中抗病毒成分GX,GX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复制有明显的抑制效果,GX 抗RS V 作用是多途径的,不仅有直接灭活病毒的作用,而且对于进入细胞的病毒,无论是在病毒复制的早期,还是在病毒复制 的中晚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 。甘草酸能抗肝炎病毒、疱疹属病毒、H I V 病毒及S ARS 病毒。甘草酸抗病毒活性强,能抑制多种不相关的DNA 、RNA 病毒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但由于其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低,长期使用会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