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强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终极

最强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终极

最强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终极
最强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终极

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类型,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仍存在起效缓慢、治疗不彻底,易复发等不足之处,因此探索疗效更好的抗抑郁药物和治疗手段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就抑郁症治疗涉及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方法提供思路。

关键词:抑郁症西药治疗中药治疗非药物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对工作失去兴趣、负罪感以及自觉无用,患者常常有自杀倾向。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抑郁患者越来越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等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仅此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1],正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本文就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将来抑郁症的治疗起到提示作用。

—1—

1.西药治疗

1.1 传统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假说相关的抗抑郁剂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主要以“单胺学说”作为抑郁症发病机制。常用抗抑郁药有以下几类:(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不可逆性肼类药物异唑肼,苯乙肼,不可逆性非肼类,超苯环丙胺。由于这些药物与许多其它药物及特定食物(尤其是含酪胶丰富的食物)发生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苷肝萎的不良反应而淘汰[ 2 ]。可逆性肼类因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比非可逆性MAOI更优越。代表药物为吗氯贝胺和溴法罗明,其药理作用是选择性抑制MAOI,而且抑制是可逆的,既保留了抗抑郁作用,又摒弃了传统MAOI的不良反应[ 3 ],但大剂量时有恶心、口干、头痛、失眠、体位性低血压的副作用。(2)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米嗪类(丙米嗪、去甲丙米嗪、三甲丙米嗪,氯丙米嗪等),替林类(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普多替林),其他三环类(多虑平,咯非帕明(氯米帕明),丁替林,四甲蒽丙胺,dibenzepine)。其主要临床用药为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TCA属于第一代单胺再摄取抑制剂,不可逆抑制6-HT和NA突触前膜再摄取,而且具有抗胆碱作用,适用于各类抑郁症,此类商品不良反应主要来自抗胆碱作用,如口干、便秘、尿潴留、视视力模糊及眼内压升高,最严重的是心脏,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4]。(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具有对5-HT高度选择性,增加5-HT能神经传递,对其他受体无拮抗作用;SSRIs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较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2—

依从性佳。目前新药开发最多,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标志着抗抑郁药的新发展。其中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舍曲林五种药物称为抗抑郁的“五朵金花”。有研究证明舍曲林有可能通过对免疫系统调节产生抗抑郁作用[ 5 ]。研究表明,西酞普兰治疗PSD疗效可能从细胞因子角度肯定,而血浆COR,CRH,ACTH含量降低可能是西酞普兰治疗PSD的另一种机制[ 6-7 ]。新药艾司西酞普兰被喻为SSRI“第六朵金花”,为外消旋西酞普兰的左旋对映体,提高了对5-HT再摄取能力,进一步增强了脑内5-HT的传递[ 8 ]。(4)非典型抗抑郁药:5-HT受体拮抗剂和5-HT重吸收抑制剂(SARI):曲唑酮;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安非他酮,是目前唯一应用广泛的NDRI[9],而接受性好,安全性好,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是临床治疗单相抑郁症及双向抑郁症的首选药物[10]。;5-HT及NE 重吸收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和米那普仑,文拉法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如果以治愈率作为衡量抗抑郁药长期疗效标准,文拉法辛明显优于SSRI和安慰剂,而且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势[ 11-12 ]。米那普仑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疗效与三环类相似,可能优于选择性5-HT重吸收抑制剂,且耐受性好[ 13 ]。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米氮平,每日单次用药,具有镇静作用,有利于睡眠,特别适宜老年患者和心血管疾病者。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加速神经元摄取5-HT的噻奈普汀。

维拉佐酮是5-HT能双重作用的抗抑郁剂,它既有对5-HT有选择

—3—

性的再摄取抑制作用,又对5-HT1A受体有部分激活作用。维拉佐酮与安慰剂相比,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并且起效时间为一周。目前正作为抗抑郁剂进行二期临床研究。腹泻、恶心和头痛是其主要副反应[ 14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影响5-HT或NE活性的药物,但近来研究表明,DA也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能够同时有效抑制5-HT,NE和DA重摄取,既三重要摄取抑制剂,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三重重摄取抑制剂,化合物DOV216303,DOV21947,

JNJ-7925476,PRC200-SS,PRC050在临床上研究均显示出抗抑郁效应,临床研究表明,DOV21603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但抑制DA的重摄取易造成药物滥用和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价[ 15 ]。

很多研究发现5-HTRA受体与抑郁症发病机理分不开,作为抗抑郁药的研究热点,目前有多个药品正在进行研究。8-OH-DPAT是5-HTIA受体激动剂,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MKC-242和盐酸匹隆相似,既是突触神经元5-HTIA受体的完全激动剂,还是突触后神经元部分激动剂,具有抗抑郁作用。

5-HTIBR属于自调突触受体,调控突触前膜5-HT的释放,因此发展5-HTIB受体拮抗剂也是药学家发展抗抑郁的方向,目前在研究的拮抗剂有SB-616234-A和方向激动剂SB-236057-A。

抗抑郁剂米安色林和米尔扎平都有5-HT2A受体拮抗作用。它们都有可增加脑内单胺水平。在研究的有M100907和兼具有5-HT重吸收阻断作用的YM992。5-HT2C受体方向激动剂5D228357、—4—

5B-243213在动物模型上显示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16]。

1.2 非单胺能神经递质和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相关抗抑郁药

1.2.1 谷氨酸能神经递质的调节相关抗抑郁药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其受体主要包括2种亚型:离子型(NMDA,AMPA和海人藻酸受体)和促代谢型(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表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能够减轻应激造成的海马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元再生,具有抗抑郁效应。在大鼠强迫游泳试验中,NMDH受体拮抗剂美金刚能够剂量依赖性减少小鼠不动时间,与抗抑郁药合用还能增强抗抑郁药的疗效。与美金刚相比,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的临床有效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

床试验所证实,但氯胺酮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多疗效持续时间逐渐缩短,而且氯胺酮易致认知障碍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它的临床使用。

MPEP,MTEP,EMQ和MCM分别是GLUR1的拮抗剂,在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试验中显著缩短不动时间,显示出抗抑郁作用。多种AMPA受体增强剂如LY392098的减少小鼠在被迫游泳试验中的不动时间,LY451646可以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增殖,保护神经元细胞,产生抗抑郁效果。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调节剂是一类很有价值的新型抗抑郁症药物。

1.2.2 HPA轴相关抗抑郁药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HPA轴功能亢进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

—5—

作用。以CRH受体,GR为靶标的抗抑郁药能使HPA轴功能恢复。目前已成为抗抑郁新药的研究重点。目前研究的CRH受体拮抗剂有:antalarmin,R121919,R278995⒇⒇,CRA0450。GR的调节剂:地昔帕明、氯米帕明、帕罗西汀、米非司酮[17]。

1.2.3 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

中枢P物质1NK-1受体通路可能从递质或调质的方式介导情绪和应激反应,从而参与了情感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神经肽系统可能成为新的抗抑郁治疗靶点。目前研究药物有:NK-1受体拮抗剂

(L-759274,L-000760735,CP-122721和GR-205171),阿瑞匹坦(aprepitant,mk-869),马罗匹坦[18]。

1.3 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相关抗抑郁药

近年来提出的“神经营养系统”认为[19],抑郁症的发生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损害有关。目前正在以神经可塑性和海马神经元再生为靶点研究的药物包括: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磷酸二脂酯是CAMP降解的关键酶,抑制POE4能增加海马中cAMP反应元件给合蛋白(CREB),BDNF的表达,从而保护神经元免受应激损伤,其研究药物主要为咯利普兰、抗凋亡蛋白Bcl-2调节剂、刺激BDNF产生的药物和神经胶质细胞调节剂。神经发生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其潜力巨大,前景诱人[20]。

1.4 与抑郁症病因与治疗有关的物质

—6—

褪黑素对其昼夜节律具有调节作用,并对季节性情感障碍和双相抑郁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1]。褪黑素受体1和受体2激动剂兼5-HT2c 受体拮抗剂阿戈美拉汀,黑色素细胞抑制因子对抑郁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生长抑素、甲状腺素、G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22],突触素和维生素B12、NO及NOS[23],雌激素[24]、细胞因子[25],咪唑啉1受体(I1-R)[26]等物质已证明与抑郁症病因有关。

尽管西药抗抑郁剂应用于临床已近半个世纪,但仍然存在起效缓慢,不同程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对部分患者治疗无效等问题。

2.中药治疗

中药在防治抑郁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传统中医学认为抑郁症发病是由七情所伤,五脏功能失调导致。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将抑郁症分为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气滞血瘀,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等若干证型。临床上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分别配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等疗法。中药治疗抑郁症副毒作用小,价格合理,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

2.1 单味药

2.1.1贯叶连翘

贯叶连翘是一个具有清心明目,调经活血,止血生肌,解毒消炎多种疗效的药用植物。国外称圣〃约翰草,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抗抑郁单味

—7—

植物药。研究表明贯叶连翘是通过抑制5-HT的回收,抑制单胺氧化酶,作用于DA及NE来实现其抗抑郁作用。它的抗抑郁作用是各种药物有效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0-葡萄)综合作用的结果[27]。

2.1.2 柴胡

近期研究表明,柴胡主要有效成分是柴胡皂苷,可降低前额叶5-HT

和DA的含量,可能通过5-HT和NA能系统发挥其抗抑郁作用[28]。

2.1.3 合欢花

具有解郁安神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忧郁失眠。研究证明合欢花提取物可降低海马和皮质5-HT及DA的代谢,相对于升高海马5-HT,DA及皮质5-HT含量而挥发抗抑郁作用[29]。

2.1.4 巴戟天

崔承彬等[ 30 ]从巴戟天中分解出5中水溶性抗抑郁活性成分(琥珀酸、耐斯糖、I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及菊淀粉型六聚糖和七聚糖)。研究表明,其主要通过作用于5-HT神经系统来发挥抗抑郁作用,部分提取物对多巴胺神经系统也有作用。

2.1.5缬草

缬草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抑郁等作用。近年研究表明,一定剂量的缬草一方面通过易抑郁大鼠大脑海马5-HT水平,促进海马与神经发生;另一方面通过保护抑郁大鼠海马与受损伤神经元,阻止它们死亡,从而稳定海马结构,达到缓解及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31-32 ]。

—8—

2.1.6 其它单方中药

银杏、无毒棉籽、元宝草、黄连、槟榔、大叶蒟、积雪草、石菖蒲、万寿菊属植物、紫苏、人参、淫羊藿等药物均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33]。

2.2 复方中药

2.2.1 解郁丸

解郁丸是在逍遥散[ 34-35 ]和甘麦大枣汤等古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新制剂,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百合、郁金、合欢、小麦等10味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心安神、调理情志的功效。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脑区的5-HT,NE等神经递质有关[36]。

2.2.2 解郁1号

解郁1号又名加减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茯苓、柴胡、石菖蒲、合欢花等组成。武丽等[37]研究发现,加减温胆汤具有与阿米替林相似的抗抑郁效果,并且可能通过上调脑内海马皮质区5-HT,NE水平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2.2.3 柴胡舒肝丸

柴胡舒肝丸出自《景岳全书》,是在《伤寒论》四逆散基础上加陈皮、川芎,香附而成。陈彦林[38]对28例中医肝气郁结证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柴胡舒肝丸为主进行治疗,发现柴胡舒肝丸治疗肝气不舒症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2.2.4 越鞠丸

—9—

越鞠丸最早载入《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越鞠丸,解诸郁。”通治各郁之名方,但以行气开郁、疏肝理脾而治气郁为主。方由苍术、川芎、香附、神曲、栀子无味药组成。其主治气郁而兼治诸郁,清除血瘀、湿阻、食积、火郁等病理产物。

2.2.5 还少胶囊

还少胶囊源自宋代名医洪尊的《洪氏方集》,是补益脾肾之良方。陈宇红[39]的临床研究表明:还少胶囊具有良好临床抗抑郁作用,临床疗效优于氟西汀。

2.2.6 其他复方

加味四逆散、保神汤、酸枣仁汤、开心散、加味温胆汤、小补心汤、紫苏温胆汤、乌灵胶囊,醒脾开郁方、救肝开郁汤、小建中汤、清脑安神汤等皆有抗抑郁功效。

开展中药治疗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证一方,各个医家经验不同,故在关于抑郁症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面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在临床治疗方面,也缺乏统一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这都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非药物疗法

3.1电休克疗法(ECT)

ECT是在麻醉和肌肉松弛的状态下,使用短脉冲刺激技术诱发病人连—10—

续的癫痫发作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证明,ECT是缓解拒食拒饮和严重精神运动性阻滞症状最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重性抑郁症患者,如迟滞性抑郁症、抑郁症性木僵,对有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患者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ECT治疗抑郁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头痛、意识模糊和短期的记忆丧失。ECT治疗的致死率介于1:50000和1:25000之间,应特别注意发生率低于万分之一的严重并发症。[40] 3.2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经颅磁刺激技术(TMS)是在体外特定部位利用一定强度的时变磁场在生物体内诱发感应电流并以此刺激兴奋组织的技术。r-TMS是在TMS 基础上发展起来,采取的事重复刺激模式[41]。研究表明,r-TMS能改善人的情绪,治疗抑郁症,r-TMS的不同刺激频率轲对皮层代谢及脑血流产生不同影响,并对脑内神经递质及其传递,不同脑区多种受体及神经元兴奋性的表达有明显影响[42]。

3.3光疗

光疗就是指利用人工光源或自然光源防治疾病的方法。光疗作为一种无创性的物理治疗手段,其副作用轻微,目前光照疗法被推荐为季节性抑郁症病人的一线治疗,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抑郁症病人只能作为增效疗法治疗手段。光疗通过何种机制起到抗抑郁作用,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说法,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43]。

3.4 电针

—11—

电针按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督脉经穴为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质状态辨证论治,以刺激不同配穴为辅,综合整体调节抑郁症患者的不同症状,从而使得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与药物相也能够在治疗早期得到迅速较大的改善。有临床研究表明,电针和氟西汀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但两者疗效作用特点不同。另外,电针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因子的改善在2~4周时与药物相比显示一定的疗效优势[44]。

3.5 觉醒疗法

觉醒疗法分为完全睡眠剥夺(TSD)和部分睡眠剥夺(PSD)。睡眠疗法具有快速抗抑郁作用,但由于抑郁症病人的睡眠剥夺治疗后症状复发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临床实用性相当有限。国外研究表明,睡眠剥夺的抗抑郁作用与多种神经生化物质和多种神经通路有关,如单胺能、Y-氨基丁酸、谷氨酸能神经传递、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腺苷系统等[45]。

3.6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医务人员在密切医患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的头痛及其他心理学的技术改变患者的心里、情绪、思维和态度,以治疗疾病的过程。心理疗法分为一般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心理音乐治疗。心理治疗在减轻患者的症状、预防复发、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矫正心理病因、重建正常的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目前心理治疗普遍与药物治疗

—12—

或其他疗法联合使用。[46]

3.7 自然疗法

传统的自然疗法有:针灸、拔罐、气功、刮痧、按摩等。现代新兴的自然疗法有:运动、精神分析、暗示疗法、催眠疗法、空气、温泉、音乐、芳香、森田疗法等疗法。自然疗法用天然的方法去激发人体的自然活力以治愈疾病,强身健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很可能成为今后治疗抑郁症研究的热点。

结语

综上所述,抗抑郁药种类繁多,治疗抑郁症的手段多种多样,但临床上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仍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对于一些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易复发的抑郁症患者,需要全面考虑导致疾病的原因及其相关机制,充分运用以上所提及的治疗手段,必要时考虑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或药物与非药物疗法交叉使用,并做出合理系统的治疗方案,以达到增效治疗的作用。

抑郁症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尽管全世界医药专家对抑郁症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47],而且尚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够在疗效、副反应及预防复发方

—13—

面尽如人意,因此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进一步了解,对双重甚至三重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物的开发,将会有更多疗效可靠、起效迅速、耐受性好的新型抗抑郁药物问世,中医药疗法和非药物疗法治疗抑郁症也将成为新热点和发展趋势,从而较大质量地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关文献

【1】孟丽华.抗抑郁药临床应用品种变化趋势【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42-1143.

【2】李涛.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与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10.29(8):481-483.

【3】沈海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224-225.

【4】吴文蓓.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药物与临

床.2010.10(11):1260-1262.

【5】梁炜,张红梅,张红云.舍曲林对抗抑郁患者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21(18):1685-1686.

【6】李彩霞.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TNF-α与TL-6变化分析【J】.中外医疗.2010.11:99.

【7】卓建明.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的影响【J】.药物研究.2010.19(7):7-8.

【8】屈悦.抗抑郁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J】.蛇志.2010.22(2):142-144. 【9】张彦峰,孙红日,朱晨娇.抑郁症治疗药物及临床应用进展【J】.—14—

医学信息.2010.11:3159-3161.

【10】廖继武,潘集阳,杨惠超.安非他酮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新进展.2010.26(3):349-350.

【11】叶瑞繁.失眠的评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07.

【12】高丽,祁江,胡志.盐酸文拉法辛在抑郁症中应用和制剂开发【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1):62-63.

【13】王华阳,李华芳.新型抗抑郁药:米那普仑【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5):384-386.

【14】王佩青,焦玉梅,王立伟.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3):228-230.

【15】王真真,张有志,宫泽辉,李云峰.抑郁症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0.24(5):364-367.

【16】李玉倩,唐月荣.抗抑郁药物作用靶标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10.19(1):110-112.

【17】王巍巍,王春晓,高洪丽.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学.20083(17):211-212.

【19】颜海锋,林举达.抑郁症的神经营养假说新进展【J】海南医学,2010,37(3):203-207.

【18】岳发贵,孙薇等.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37(3):203-207.

【20】陈玉林,赵玉男,戴建国等.抗抑郁治疗与海马神经的发生【J】.

—15—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6):464-466.

【21】张红霞,黄荣清等.褪黑素在抑郁症中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1):160-163.

[22]钱志平,程容,何玉琪.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抑郁症患者的关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2):3510.

【23】李欣,周虹等.一氧化氮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性【J】.Joum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y.2010.37(4):352-355 【24】穆道周,申园明.雌激素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进【J】.Tianjin Med3.38(10):920-921.

【25】刘延辉,田博,齐文博.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研究新进展【J】.神经医学杂志.2010.23(5):397-400.

【26】李亮,苏瑞斌,李锦.咪唑啉1受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0.24(5):359-361.

【27】刘鹏,张虹,李榆梅.抗抑郁药的发展趋势【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4):78-79.

【28】蒋爱军,周威,包祖晓.抗抑郁药的研究概况.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25-28.

【29】赵振霞,赵振敏,石光灿.中医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86-2787.

【30】崔承彬,杨明,姚志伟等.中药巴戟天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36-39.

—16—

【31】周春春,曾园山等.缬草对慢性应激导致的抑郁大鼠大脑海马

P-CREB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影响.解剖学研究.2010.32(2):81-84. 【32】全恩爱,严余明.常用中医药对抑郁症大鼠海马区的作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06(3):120-122.

【33】窦昊,高志成,李薇.中药抗抑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中国药业.2010.19(21):88-90.

【34】魏平.逍遥散加味治疗抑郁症30例【J】.中医研究.1999.12(5):54-55.

【35】张美增,张秋英.逍遥散治疗抑郁性神经症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1):34-36.

【36】马荣,钱瑞琴,姚海燕,库宝善.解郁丸抗抑郁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0):168-172.

【37】武丽,张丽萍,叶庆莲,等.加减温胆汤的抗抑郁功效【J】.中国临床康复.2006.6(1):63-69.

【38】陈彦林.柴胡舒肝丸治疗肝气不疏之抑郁症28例.中国中医资讯.2010.2(3):145.

【39】陈宁江,王书礼,王钰.还少胶囊抗抑郁的临床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471-472.

【40】Norman Sartorius,Thomasc.Baghai,等.抑郁障碍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93. 【41】王莉,黄敏,余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抗癫痫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18(5):536-539.

—17—

【42】李俊玲,牟凯.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意义正的增效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805-2806.

【43】程明,张宏耕.光疗对抑郁症的治疗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37(3):191-192.

【44】王远征,淑沙尼克,宋萌,等.电针抗抑郁疗效作用特点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3):210-213.

【45】郑茂春.睡眠剥夺快速抗抑郁的机制探讨.中国医疗前沿.2010.5(3):13-15.

【46】张颜波.关于抑郁症的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3057-3060

【47】颜海锋.林举达.抗抑郁症的神经营养假说新进展【J】.海南医学.2010.21(10):108-110.

—18—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摘要本文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现况的基础上对发病原因中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讨论,并且对目前的常用疗法比如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作用以及新疗法比如意象对话技术的作用进行总结。最后评价当前青少年抑郁症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青少年抑郁症病因治疗方法 2015应用心理学杜雅楠107 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据研究统计,平均每年有%的人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公共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以及巨大的社会负担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目前已经居于心理问题的首位。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女性青少年的发病率显着上升。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 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一、 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因 1.素。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研究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生活居住地等。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普遍认为父母低温暖、低情感、低理解和高惩罚等不良教养方式与抑郁症发生关系密切。同时父母的过分保护与干涉也与抑郁症发存在正相关。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的研究包括学校类型、年级、班级管理方式、成绩等。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研究结果持有不同的意见,但都认同学校对青少年抑郁症有一定的影响。 2. 个体因素对青少年抑郁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有气质类型、人格、自我效能等。研究显示,低自尊和人际关系敏感是青少年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表明神经质人格倾向是抑郁障碍发病的强危险分子。 3.不同流派对抑郁症主要影响因素的看法不同 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儿童与其父母或重要他人互动的早期负面经验是 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抑郁症的产生不适源于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而是源于与父母互动过程中被拒绝或遭遇失落的经验。 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和人格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新精神分析流派既看到了环境因素,也看到了个体内在人格和自我因素在抑郁症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使我们在认识抑郁症的成因时视野比较开阔,看到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方法~~教你一套实用的抑郁症自我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方法 抑郁症如何自我治疗呢?日前,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李宏夫教授指出,除了到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治疗机构寻求专业治疗外,个人采用一些切实的自我调适方法也是可以有效缓解甚至消除抑郁症状,这其中主要是指轻度或中度的抑郁症状。以下便是一项抑郁症自我治疗的行动计划: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方法1坚持锻炼: 特别是早晨时期的锻炼,李宏夫教授指出很多抑郁症患者有行动迟缓、邋遢、懒惰的状况,长期这种状况不仅严重损害身体机能,更会加重抑郁症患者消极、负面情绪。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空气可以说是一天当中最清新的时刻,它可以充分调动人体潜能活化身体细胞,当身体放松了,内心也慢慢就会放松下来,情绪自然就会有一定的缓解。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方法2外出交际: 把自己关在家里,逃避与人接触,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而这首先是他们所需要改变的地方。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不如他人、什么都做不好等负面症状,这些感受导致他们兴趣匮乏、遇事退缩、减少社交活动、封闭自己,这使得抑郁症者处在恶性循环之中,不断的强化了自我症状。 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前提必须强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触朋友,参加社会活动或出去旅游,尽管开始内心会很痛苦,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负面的情绪感受就会被外部环境慢慢消融,你的自信心就会重燃起来。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方法3观息法: 观息法是心灵重塑疗法其中的一种净化内心的方法。呼吸的品质代表着生命的品质,呼吸伴随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呼和吸称为“息”。 心理学上讲,专注于呼吸是身心一体的练习,可以让分离以久的身心开始融合,消除内在思想的对抗,回归本真的自我。从医学上讲,呼吸、心跳、肠胃蠕动是受自律神经也就是植物神经的控制,专注于呼吸的训练可以修复高级神经系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以下属于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的是(E) A.焦虑 B.睡眠障碍 C.认知症状 D.食欲紊乱 E.情绪低落2-以下属于抑郁症的常用诊断标准的是() 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B.抑郁自评量表(SDS) C.《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D.《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五版》ICD-15 E.《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八版》DSM-VIII 3-以下不属于导致抑郁的药物因素的是() A.利血平 B.阿司匹林 C.苯二氮?类 D.黄体酮 E.β受体阻滞剂 4-以下关于氟西汀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5-HT2C拮抗作用 B.治疗作用常在治疗后2天出现 C.需要逐渐减量,降低戒断反应风险

D.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需停用氟西汀1周 E.激动CYP450 2D6 5-以下关于舍曲林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DA转运体激动作用 B.有R和S对映体 C.相互作用作用多 D.sigma 1受体结合 E.无激活效果 6-抑郁症:治疗作用常在治疗后2~4周出现;如果治疗后6~8周内无效,需要增加剂量或说明无效。() A.正确 B.错误 7-对于特别困难的患者停药的方法,几个月内缓慢减少,如每2日减少1%,将药片碾碎,溶于100ml的果汁中,然后去掉1ml,并服用剩余部分;3~7日后,去掉2ml,如法炮制。() A.正确 B.错误 8-抑郁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是() A.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 B.焦虑、自罪自责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策略

?健康教育?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策略 刘 波 王瑞文 [中图分类号] R749.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4719(2002)04-0232-02 作者单位:434000湖北省荆州市精神病医院 抑郁症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内源性抑郁、体因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对其做心理治疗的侧重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一、内源性抑郁 内源性抑郁包括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与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有关的抑郁状态。这种抑郁的发病往往缺乏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背景。因此,许多精神科医生认为这种抑郁与心理因素无关,在治疗上只强调药物的作用,心理治疗大多被忽略。从心理动力学观点来看,这种抑郁仍有其潜在的心理动力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存在于患者的早期生活经历和/或隐藏在现在的一些日常生活事件中,没有经过专门心理学训练的精神科医生很容易忽略这些因素的作用。例如某女患者被诊断为躁郁症,患病十多年来一直服药治疗,但几乎每年病情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反复。他的医生只是通过调整其药物来进行治疗,并声称该患者的抑郁属于“生物性”的,其父母和丈夫对她的关心和照顾几乎无可挑剔,找不到任何可被视为发病诱因的心理因素。后来该患者到心理科就诊,心理医生很快就发现该患者的心理问题;她的父母和丈夫都把她作为一个孩子来照料,不要她工作,不放心让她单独带自己的孩子,甚至她每天的穿戴都要由家人安排,完全忽视了她作为一个30多岁成年人的心理需求。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该患者开始意识自己内心的需要独立成长的欲望,取得家人的配合后,让患者学会处理自己的生活问题,并找了一份工作。她的病情也日趋稳定。 考虑到内源性抑郁症患者社会心理致病因素的隐蔽性和他们对心理治疗往往缺乏足够的动力,前期的治疗常常只能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只能在较浅的层面上进行。一般可给予一些心理健康知 识的辅导,理解和安慰性支持。 在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部分缓解后,就要对其进行认知性的治疗,激发患者对其产生抑郁的心理机制探讨的动力,使其意识到这是对获得远期疗效所必需的治疗过程。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技术,对其与产生抑郁情绪有关的行为模式(如退缩、社交困难等)进行行为矫正治疗。一般能够完成这一阶段的心理治疗的患者,其抵抗抑郁复发的能力明显增强。 大多抑郁症患者的内心都存在较强的心理动力冲突。他们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缺乏自信的矛盾的心理状态致使他们长期压抑自己的心理需求。抑郁症状只是他们对压抑的承受能力达到一定极限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此,解决他们心理动力上的冲突才是最根本的治疗。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治疗不仅对治疗师的治疗技术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患者有较强的求治愿望和一定的领悟能力,并且治疗时间长。临床上能够接受这一层次心理治疗的患者十分有限。许多心理医生相信,能够完成这一阶段治疗的患者,可望最终彻底摆脱对抗抑郁药物的依赖。 二、体因性抑郁体因性抑郁症包括各种由躯体、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的抑郁。对这类抑郁除积极治疗其原发疾病以外,心理治疗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体因性抑郁的心理治疗前期可采用认知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对其躯体疾病的认知,让患者了解不同情绪状态对躯体疾病的影响,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疾病。对部分有一定领悟能力和治疗要求的患者,也可对其做进一步的心理动力学治疗。 相当一部分体因性抑郁属于心身疾病范畴。对其社会心理因素的了解和治疗,矫正其不良的行为 (下转第234页)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5-27T16:21:13.0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梁裕婷1 莫韦皓2 [导读]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抑郁消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 梁裕婷1 莫韦皓2湖南长沙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410219;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410007)【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较易受到忽视的精神疾病。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本病治疗时间较长,多应用药物与精神疗法等方式共同治疗已达到控制病情,治愈疾病的目的。早期多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之后逐渐应用选择性5-HT冲摄取抑制剂等,该药物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逐渐取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成为治疗本病的主导药物。随着医学 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以及对抑郁症的基础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研制出多重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用于临床研究与治疗。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38-02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抑郁消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与5- 羟色胺神经递质失调有关[1]。治疗本病方法较多,既往多使用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药物治疗的疗效也日益显著并逐步确定其主导地位。相关研究指出,本病与遗传、心理、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或5- 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手提供能受体有关。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药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常规抗抑郁药物 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异丙烟肼作为第一个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氧化降解,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递质浓度以实现抗抑郁目的[2]。相关研究指出,尽管该类药物抗抑郁作用较明显,但较易引发肝损害、高血压危象等不良反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影响较大。之后新型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亚型抑制剂吗氯贝胺克服既往这类药物对肝脏产生的毒性等致命缺陷并不存在抗胆碱能副作用。同时,该药物目前尚没有对造血功能及心血管功能存在毒性的相关报告。但该药物经肝脏CYP酶代谢,与卡马西平、TCA 类药物及降糖药物可相互作用,使用时需谨慎选择。 1.2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该药物尽管疗效较好,但其对神经递质选择性较差,因此易造成不良反应较多,在使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丙咪嗪具有较强的振奋作用,一般多应用于治疗迟滞的抑郁症;阿米替林具有较强的镇静及抗焦虑作用,多用于焦虑症状明显的抑郁症。另外,新型三环类药物美利曲辛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近年来多余抗精神疾病药物三氟噻吨组成复合剂使用。相关研究指出,这两种药物共同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降低抗胆碱能作用及锥体外系副作用。该复合药物药物疗效发挥作用快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但因其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因此不利于长期服用。 1.3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物该药物是一类新型药物,对5- 羟色胺再摄取具有高选择性抑制作用[3]。该药物不对其他神经受体造成影响且不良反映较少,目前以作为应用最广的一线抗抑郁药物。但其缺点在于药物发挥作用时间较长,多在使用后4至6 周起效。主要包括舍曲林、帕罗西汀及氟西汀。氟西汀作为二环类化合物是第一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该药物对强迫症同样有较好疗效。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近卫恶心、头痛及皮疹等,症状轻微不对患者造成影响。因此多用于长期抗复发患者以及老年抑郁症患者。舍曲林对5-羟色胺再摄取作用最强且选择性较高。该药物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作为老年抑郁症患者首选药物。该药物还能够增加多巴胺释放,一般不引发帕金森、疲倦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能够对患者认知能力及注意力发挥改善作用,一半多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1.4 选择性5-羟色胺及NE再摄取抑制剂文法拉欣作为新一类苯乙胺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突出前膜对5-羟色胺及NE再摄取作用增强中枢5-羟色胺及NE 神经递质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4]。相关研究指出,服药后第二周开始发挥作用,而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物发挥时间在4周左右,因此该类药物抗抑郁速度较快。文法拉欣还具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可有效缓解出现的早期抑郁症状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5 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抗抑郁药物米氮平能够增加NE能及5-羟色胺能的神经功能,另外可阻滞5- 羟色胺2 及5- 羟色胺3 受体[5]。同时,该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 2 新药的研发 2.1 P物质专家指出,神经肽P物质与抑郁发生关系密切[6]。P物质拮抗剂CP96345化合物目前正在研发当中,该药物能够在抗焦虑已于同时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涉及情绪调节区域的神经活动以减轻焦虑、抑郁症状[7]。 3.2 CRH受体拮抗剂激素CRH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可通过广泛分布于中枢的CRH1 受体介导易调节机体对应急的自主神经及情绪行为反应。 CRH1受体拮抗剂可缓解CRH分泌增多而产生的抑郁症状。 3.3 COX-2抑制剂抑郁症发生多余免疫激活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有关。塞來西补作为COX-2 抑制剂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可产生较快的抗抑郁效应。可调节Th1/Th2平衡并保护神经可塑性。但该药物可能易引发心脏疾病或中风,因此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严重者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药物治疗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分类较多。 近年来,各类新型药物的开发与使用也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武器。 新型药物的特点在于,药物作用更显著且作用谱更加广泛。部分药物甚至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自杀企图,对难治性抑郁症及精神病性抑制有较好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鑫药业存在部分不良反应,如减少抗胆碱作用、心脏独行、过量中毒及狂燥等。随着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越来越多,对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与扩展,越___________来越多的抗抑郁药物与治疗方法也会应运而生,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孟秀君,曲蕾,马燕,等.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18(02):1766-1774.[2] 马丽娜,李耘.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24(3):3777-3779.[3] 曹莉莎,叶云,罗文,王继生.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13(02):1227-1231.[4] 季建林. 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起效与疗效评价[J]. 世界临床药物,2012,12(07):385-387+425.[5] 管晓波,陆峥.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2,13(07):395-400.[6] 王国华.抗抑郁药物的神经可塑性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摘要】现今社会日以加快的生活节奏,造成了人们心理压力明显加大,出现悲观厌世的思想,这就使得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过度的思想压力不断有自杀事件的出现,影响着一个又一个的家庭生活,而作为精神神经科的一种最常见疾病,如何采取准确有效的治疗对社会和家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病人采取贴心的心理治疗、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多种多样的物理疗法以及以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抑郁症,疗效满意,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抑郁症治疗进展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现今社会日以加快的生活节奏,造成了人们心理压力明显加大,出现悲观厌世的思想,这就使得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抑郁症病人的不断增多,难免出现一些社会和家庭关系以及经济问题。抑郁症治疗的疗程长,显效慢,已成为困扰医疗卫生事业的又一难题[1]。抑郁症的治疗至今仍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对病人采取贴心的心理治疗、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多种多样的物理疗法以及以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抑郁症,研究其治疗进展并作一综述,期盼能对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提供帮助。 1 针对心理原因的治疗 所谓心理治疗就是要从患者内心深处着手,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让患者熟知自己病情之所在,从而提高对自己所患疾患的认识,对于治疗初期的反复发作是自然的事实消除其焦虑情绪,同时要明确采用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扭转患者的消极思想,使患者能够真正做到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调整人际关系,回顾历史,自我剖析,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这样的精神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有时也能获得明显的效果。还有就是家庭治疗,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家庭教育的抑郁症患者,其症状缓解率要比没有采取家庭教育的患者高得多,且持续时间更长。针对大脑认知行为异常的治疗:抑郁症常常会有以下三种异常认知行为:(1)生活无望;(2)总是失败;(3)不及别人。对于大脑认知行为异常治疗宗旨是祛除错误认知行为同时采取恰当的行为干预方式。认知行为疗法对双相障碍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支持,而且认为该疗法更适用于双相抑郁的治疗[2]。 2 药物治疗 2.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包括帕罗西汀、氟西汀、西肽普兰、舍曲林、和氟伏沙明等。作用机制为选择性阻断5-HT的摄取而发挥作用,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浓度以传递信息,达到抗抑郁的目的,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同三环类抗抑郁药,因其具有高选择性,副作用显著减少。不会出现癫痫发作,青光眼,嗜睡及肥胖,也不会出现心脏毒性作用。不良反应仍有食欲下降,恶心及呕吐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为现今临床首选抗抑郁药。艾司西肽普兰是西肽普兰的左旋体,同样是SSRI。艾司西肽普兰动物实验表明对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有效[3]。艾司西肽普兰比西肽普兰的起效时间要更快,用药1周后即出现明显治疗效果。 2.2 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临床中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有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普罗替林、多塞平、阿莫沙平、地西帕明和米帕明等,马普替林属四环类。此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为通过阻断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入各自的神经末梢从而起到抗抑郁功效。它们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药学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病因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抗抑郁的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植物提取物及中成药。本文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which is high incidence a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life.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treat depression, and the previous main method i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Over the past 20 years,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pression etiology, pro- gressively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drug treatment.Antidepressant drugs include chemical s- ynthetic drugs, plant extracts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studies of antidepressan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depression;antidepressants;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1]。目前,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 亿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2]。抑郁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目前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或(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 近年来还发现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3],谷氨酸传导障碍[4],神经免疫异常[5]等因素有关,新发病机制的发现很大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产品主要由以下五大类构成。即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T)、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6]。目前,许多人又把目光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WHO 预测,到2020 年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1] 。并且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症期间会出现频繁自杀和频繁入院治疗[2] 。到目前为止,抗抑郁药可以根据结构或药物作用于中枢哪个神经递质系统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单胺氧 化酶抑制剂(MAOIS,以及目前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和其他新型抗抑郁药。 在抗抑郁的治疗研究中,药物治疗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 轻型抑郁症患者,不建议给予抗抑郁药治疗,但对于中到重度的抑郁症则首选药物治疗,并联合应用心理治疗。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 1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最早期世界范围抑郁症治疗一线用药,被称为典型抗抑郁药。目 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丙咪嗪、氯米帕明(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及马普替林。其药理机制是抑制突触前膜对 NA和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有效的NA和5-HT的水平,延 长NA和5-HT作用于相应受体的时间,发挥抗抑郁作用。目前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大已不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单胺氧化酶(MAO可分为A和B两型。MAOIs作用机制是

影响单胺神经递质的降解过程,使其蓄积在突触前膜,增加单胺神经递质的释放,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5-HT 与受体结合,又迅 速解离,这些5-HT大部分被突触前膜重新摄取。MAO-A抑制剂主要有吗氯贝胺、托洛沙酮等,该类药物几乎没有抗胆碱能副作用,目前为止也没有对造血功能及心血管功能有毒性作用的报告[3] 。 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SSRIs 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5-HT 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5-HT浓度,从而达到抗抑郁的目的。其代表药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等。SSRIs几乎无镇静作用,安全性高,且服用方便,临床应用较广泛。其具有下列特点:①起效快;② 镇静及自主神经系统副作用少;③过量时中毒症状轻。 3.1氟西汀氟西汀,与去甲肾上腺素比较,更优先抑制5- 羟色胺的再摄取,限制了对毒覃碱受体的直接作用。因此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它们的抗毒覃碱作用或镇静的不良反应都较轻,心脏毒性也较少,故适用患者长期抗复发治疗和老年抑郁症的治疗[4] 。氟西汀疗效肯定,耐受性较好[5] 。但是由于氟西汀起效较慢,且不宜与MAOIs合用,以防止出现5-HT综合征。 3.2氟伏沙明其特点是阻断5-HT回收最弱,通常需较高剂量(100 mg/d )才能起效,氟伏沙明可用于治疗多种焦虑障碍。 此外,氟伏沙明也可用于治疗强迫症,可有效预防自杀倾向,是 治疗有自杀倾向抑郁症的首选药物。另外该药激动DA神经元突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摘要本文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现况的基础上对发病原因中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讨论,并且对目前的常用疗法比如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作用以及新疗法比如意象对话技术的作用进行总结。最后评价当前青少年抑郁症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青少年抑郁症病因治疗方法 2015应用心理学杜雅楠107 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据研究统计,平均每年有%的人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公共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以及巨大的社会负担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目前已经居于心理问题的首位。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女性青少年的发病率显着上升。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 一、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 1.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因 素。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研究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生活居住地等。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普遍认为父母低温暖、低情感、低理解和高惩罚等不良教养方式与抑郁症发生关系密切。同时父母的过分保护与干涉也与抑郁症发存在正相关。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的研究包括学校类型、年级、班级管理方式、成绩等。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研究结果持有不同的意见,但都认同学校对青少年抑郁症有一定的影响。 2. 个体因素对青少年抑郁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有气质类型、人格、自我效能等。研究显示,低自尊和人际关系敏感是青少年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表明神经质人格倾向是抑郁障碍发病的强危险分子。 3.不同流派对抑郁症主要影响因素的看法不同 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儿童与其父母或重要他人互动的早期负面经验是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抑郁症的产生不适源于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而是源于与父母互动过程中被拒绝或遭遇失落的经验。 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和人格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新精神分析流派既看到了环境因素,也看到了个体内在人格和自我因素在抑郁症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使我们在认识抑郁症的成因时视野比较开阔,看到

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讲座? 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刘 静 孙 剑 马爱芹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1-6676(2005)04-0323-03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人群发病率为2%~3%。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在患者发病后直到康复期间,始终存在自杀的危险,然而人们对抑郁症的识别诊断率很低,大约只有20%~25%患者得到正确诊断,抑郁症的有效治疗率也很低,大约只有25%~33%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因此,认识并治疗抑郁症就成为很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抑郁症的分类、神经及生化基础、发病机制、病因等综述如下。 1 抑郁症的概念及分类分型 1.1 概念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 ood dis 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dis 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综合征或状态。 1.2 抑郁症的分类 1.2.1 原发性抑郁症(primary depression) 原发性抑郁症是指发病前无其他精神疾病及临床各科疾病的抑郁症。只有在排除了其他精神疾病及各科疾病之后,才能确定为原发性抑郁症。 1.2.2 继发性抑郁症(secondary depression) 继发性抑郁症是指先有其他精神疾病或临床各科疾病等原发疾病,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又出现的抑郁状态(depression state)或抑郁综合征(depressive syndrome)。抑郁状态只是原发疾病的整个症状中的一部分,且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症状是原发性各科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特有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阳性发现。其病程和预后一般随原发性精神疾病或各科原发疾病的好转、痊愈而好转、痊愈。 2 抑郁症的神经基础 神经系统是一个完整、复杂、高度统一的系统。神经元以神经化学物质作为递质而传递神经冲动,使神经系统功能统一完整;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并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维持机体的心理和生理的正常。神经系统功能或结构改变,或其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都可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出现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活动的障碍。参与情感活动的神经组织及联系: 2.1 颞叶与情绪 颞叶尤其是颞极具有评价、解释一个人自我情绪体验的功能和情绪反应的功能。当一个人感受到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时,颞叶颞极部分就会对该事件的性质做出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评价。并产生相应的愉快、欢乐或苦恼、忧愁、焦虑等的情绪体验,当颞叶前部皮质受到刺激,可出现忧郁、悲伤、孤独、恐惧、愤怒、兴奋等情感变化,还可出现思维困难、定向力障碍、记忆障碍、幻觉等。颞叶还与暴力犯罪行为有关。有学者对1250名暴力罪犯(排除了癫 作者单位:250031山东省济南市华夏医院痫、脑外伤、智力发育不全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1],结果颞叶有异常放电者占80%以上,初犯罪者有12%发生。关于情感障碍病人颞叶代谢率的研究有学者报道病人左侧颞叶代谢率低[2],有报道右侧颞叶葡萄糖利用率降低[3],显示情感障碍病人颞叶有功能性障碍。 2.2 额叶与情绪 额叶皮质具有自身躯体感觉、视听感觉及将各种感觉进行意识性整合的功能,从而产生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抑郁症的发生与额叶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有关。Hauser等指出[4],老年抑郁症病人比正常老年人的额叶体积小(220±31)ml∶(250± 3.1)ml,P<0.01,显示老年抑郁症病人有额叶萎缩的相对特异性,有人用核磁共振(MRI)研究抑郁症病人颅脑,发现额区较小,这可能是抑郁症病人认知操作能力差的原因。威斯康率分卡可用来检查额叶的功能情况。分卡能力下降,是额叶功能损害的一种标志,有人用分卡检查颞叶癫痫伴抑郁症的病人,结果发现病人分卡测验成绩下降,显示额叶功能有损害。 2.3 海马与情绪 有学者认为海马的功能是参与情绪的控制和反应。有学者认为它对情绪反应起非常特异性的抑制作用,是前脑(指大脑间脑)抑制系统中的一部分。有学者还认为海马还有抑制探究反射和惊奇状态的作用。损害猴子的海马,则出现强迫性探索拨弄行为。人的双侧海马损毁,则出现K iüver-Busy综合征即食欲亢进,性活动异常,饥饿时情绪反应强烈、性情温驯、记忆能力和辨认能力下降,有的出现时间、空间、定向力、注意力丧失、思考能力减退、痴呆、情绪衰减、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有学者发现抑郁症病人左侧海马体积减少。海马在应激应答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机制中有特殊作用,海马通过Ⅰ型受体与糖皮质激素联系。海马萎缩,突触数量下降,不能调节HPA轴和糖皮质激素。 2.4 基底节与情绪 Brown等(1986)[5]对原发性抑郁症病人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研究,结果发现情感障碍病人的症状比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病人要小。脑基底节器质性瘤变的病人,往往发生抑郁症。帕金森病病人约有50%患者患抑郁症,尾状核脑卒中病人约有90%患抑郁症,尾状核侧缘萎缩的亨廷顿病病人约有40%患抑郁症。 2.5 丘脑边缘系统与情绪 1937年Papez提出边缘结构情绪学说[6]。Papez认为脑的边缘结构是支配持久强烈的情绪内心体验的脑组织。Papez认为大脑半球内侧面一部分皮层、海马、隔区、杏仁核复合体、钩回、胼胝体下回、扣带回等脑组织结构与丘脑前核、丘脑中线核、下丘脑乳头核、下丘脑有相互联系,形成情感回路,称之为Papez回路或内侧边缘回路,这一回路参与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的发生。外侧边缘回路为额叶眶部、梨状区、杏仁核复合件、背侧丘脑背内侧核,隔区、海马、扣带回、下丘脑、中脑被盖内侧区。内外侧边缘回路合起来称为边缘系统。边缘系统5-HT

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

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 谈到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遗传因素导致抑郁症,只是一少部分人群有这样的引发因素,但并不是绝对的,这种说法并没有做过科学论证,只是一些数据推论而已。其实绝大多数抑郁症的起因都是和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从心理发展学的角度来说,不只抑郁 症是这样,像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 等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如此,简单 来说,都是性格因素所造成的。性格决 定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人看 待事物的方式,体现了他的性格,在心 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任何事 物都不会对人产生压力,令人产生压力的一定是人们对这个事物所持有的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令我们内心产生心理对抗的不是外部因素,而是来自我们的思想。 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的李宏夫教授指出,很多人认为性格是有遗传因素的,事实上,性格的形成是受是成长经历、教育环境、社会因素等方面所制约的。性格没有好与坏之分,内向或外向性格并不是抑郁症产生的真正起因,而是性格发展中存在的缺憾部分,它具体表

现在人的思想模式上,可以说人的性格不外乎在于人的思想模式,当思想改变了性格也就改变了,所以说彻底的根治抑郁症,重塑人格(性格)才是根本。 李宏夫教授说,要真正走出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问题,心理上的调整至关重要。太多的抑郁症患者吃过多年药物,特别是强迫症患者,不仅问题没有解决,有的反而症状更加严重,对患者及其家庭都造成严重影响。合理利用各种心理治疗技术相互结合,可稳定有效的帮助患者。可以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患者分析及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包括促成心情抑郁的可能心理因素,正确协调现实自我与“理想化自我”的矛盾,从根本上扭转错误认知思想。再利用心灵重塑疗法,逐步消除内心负面情绪,净化掉消极思想,循序渐进将问题挖掘和剔除,最终让患者走上康复的道路,恢复健康的身心状态。 目前,我国很多抑郁症患者都还处于采用药物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因为国内对心理健康和抑郁症相关知识的不普及,加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又很少,所以很多患有抑郁症的朋友通常会到医院去看,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接受药物的治疗。一般来说,大多到医院去看病的患者相对来说已比较严重,由于长期负面情绪的累积导致了脑内化学物质的不平衡,进而伴有躯体症状的出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时,才会到医院去看。抗抑郁的药物对一些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可以比较快的补充脑内的化学物质,使他们恢复到正常,但从根本上来说,吃药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不通过心理调节改变性格中导致抑郁的缺憾

2020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试题及答案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在线答题得分:90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以下属于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的是() A.焦虑 B.睡眠障碍 C.认知症状 D.食欲紊乱 E.情绪低落 2-以下属于抑郁症的常用诊断标准的是() 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B.抑郁自评量表(SDS) C.《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D.《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五版》ICD-15 E.《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八版》DSM-VIII 3-以下不属于导致抑郁的药物因素的是() A.利血平 B.阿司匹林 C.苯二氮?类 D.黄体酮 E.β受体阻滞剂 4-以下关于氟西汀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5-HT2C拮抗作用

B.治疗作用常在治疗后2天出现 C.需要逐渐减量,降低戒断反应风险 D.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需停用氟西汀1周 E.激动CYP450 2D6 5-以下关于舍曲林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DA转运体激动作用 B.有R和S对映体 C.相互作用作用多 D.sigma 1受体结合 E.无激活效果 6-抑郁症:治疗作用常在治疗后2~4周出现;如果治疗后6~8周内无 效,需要增加剂量或说明无效。() A.正确 B.错误 7-对于特别困难的患者停药的方法,几个月内缓慢减少,如每2日减少1%,将药片碾碎,溶于100ml的果汁中,然后去掉1ml,并服用剩余部分;3~7日后,去掉2ml,如法炮制。() A.正确 B.错误 8-抑郁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多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 1-下列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是()

抑郁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

2013 届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系部药学系 专业药学(药房方向) 班级D10药学(2)班 学号D1002040217 姓名娄名杨 指导教师姚晓敏 完成日期2012 年7月14日

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娄名杨 摘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综合症。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对工作失去兴趣等,是目前世界上最易致残的疾病之一。抑郁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精神疗法、社会疗法和行为疗法。本文对此疾病的药物治疗进行阐述,分别从第一、二、三代抗抑郁药以及新型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做相关研究说明。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临床应用 0 引言 抑郁症(depression)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统计,各种抑郁症的患病率约占全球人口的11%。国内有关资料报道,我国至少有3600万抑郁症患者,其中仅有5%的重度患者接受了相关治疗, 有62%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态后从未就医。我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50% ~ 70%。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除心血管疾病以外,抑郁症将成为影响寿命、增加经济负担的第二大疾病,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1, 2]。然而,抑郁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至今仍未引起人们(包括患者和非专科临床医师)足够的关注,患者疏于就诊,医生诊疗中漏诊和误诊率也相对较高,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现对该疾病临床相关药物研究进行综述。 1 第一代抗抑郁药 1.1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明显优于MAOI。代表药物有丙咪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和氯米帕明类似,抗抑郁作用强,镇静作用弱,不适于伴焦虑的抑郁,适于行为、思维均较迟钝的抑者。而阿米替林和多虑平相似,可改善睡眠,消除焦虑,适于伴焦虑的抑郁患者。其适应证为各种类型抑郁症,有效率约70%~80%,起效时间1~2周,剂量范围50~250 mg /d,缓慢加量,分次口服。因镇静作用较强,晚间剂量宜大些。TCA的不良反应主要来自抗胆碱作用[3],如口干、尿潴留、便秘、眼内压增高等。一般在药物治疗后不久出现,但2~3周后症状减轻。不良反应主要有抗胆碱作用(如口干、便秘、尿潴留、视力模糊及眼内压升高等),最严重的是心脏毒性,老年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1.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传统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苯乙肼、异卡波肼、苯环丙胺等多为非选择性抑制剂,对单胺氧化酶A和B产生不可逆性结合,一般疗效欠佳、

抑郁症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抑郁症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抑郁症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以下描述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F32.0)、中度(F32.l)、重度(F32.2)和(F32.3)]。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病人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也很常见的症状还有稍作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其他常见症状是: (a)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b)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C)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 (d)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e)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f)睡眠障碍; (g)食欲下降。 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一样,且一般不随环境而改变,但在一天内可显示出特征性的昼夜差异。与躁狂一样,临床表现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青少年病人中,非典型的表现尤为常见。某些病例中,焦虑、痛苦和运动性激越有时比抑郁更为突出。此外,心境分改变也可能被易激惹、过度饮酒、戏剧性行为、原有恐怖或强迫症状恶化等附加特征或疑病性先占观念所掩盖。对于三种不同严重程度抑郁的诊断均要求至少持续两周,但如果症状格外严重或起病急骤,时间标准适当缩短也是有道理的。 以上某些症状可以提出来构成被广泛认为具有特殊临床意义的特征性表现。这些“躯体”症状最典型的例子是: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早上较平时早醒2小时或更多;早晨抑郁加重;客观证据表明肯定有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为他人提及或报告);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通常定义为过去1个月里失去体重的5%或更多);性欲明显降低。一般只有肯定存在4条上述症状时,才被视为有躯体综合征。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轻度(F32.0)、中度(F32.1)、和重度(F32.2和F32.3)抑郁发作几个类别都仅用于单次(首次)抑郁发作,若再具有抑郁发作,则应归于复发性抑郁障碍(F33.-)的亚型中。 标出不同的严重程度旨在包括不同类型精神科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临床状态。轻度抑郁发作患者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而精神科住院部主要处理重度抑郁患者。 与心境〔情感〕障碍伴随的自杀行为最常见的是服用处方药自行导致中毒,对此应采用ICD-10第XX 章(X60-X84)的补充编码加以记录。这些编码不涉及自杀未遂与“准自杀”的区别,因为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自伤这一总类。 轻度、中度、重度抑郁之间的区分有赖于复杂的临床判断,包括症状的数量、类型、以及严重度。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的表现通常是帮助了解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但是,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使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之间并不呈现平行关系,这种影响很常见也很有力,因而将社会功能表现纳入严重程度的基本标准并非明智之举。 存在痴呆(F00-F03)或精神发育迟滞(F70-F79)并不排斥可治性抑郁发作的诊断。但由于交流的困难,诊断较平时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 客观可观察到的躯体症状,如:精神运动性迟滞,食欲及体重下降、睡眠障碍。 包含:抑郁性反应的单次发作;重症抑郁(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心因性抑郁或反应性抑郁(F32.0,F32.1,或F32.2) F32.0轻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 心境低落、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易疲劳这几条通常视为最典型的抑郁症状。要作出确定的诊断,应至少存在上述症状中的两条,再加上至少两条97页所描述的症状。所有症状都不应达到重度。整个发作持续至少2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