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抑郁中药研究进展

抗抑郁中药研究进展

抗抑郁中药研究进展
抗抑郁中药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物的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物的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抗抑郁药物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最主要方式。由于在抗抑郁药物基础上合理加用其他药物能显著提高抑郁症的治愈率,因此联合用药是目前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抗抑郁药物联合用药的现状,为合理选用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中国论文网/6/view-12955454.htm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联合用药;研究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4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c)-0040-04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ommon affective disorder disease,the application of antidepressants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significantly,which is the main way to treat depress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urrently. A reasonable addition of other drugs on the basis of antidepressa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depression,so the combination of drugs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ian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status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in combination,for the rational use of combined drug regimen provides new basis. [Key words] Antidepressants;Combination drugs;Research progress;Review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情感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三个核心症状,并可伴有焦虑、自罪自责等心理症状群及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摘要本文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现况的基础上对发病原因中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讨论,并且对目前的常用疗法比如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作用以及新疗法比如意象对话技术的作用进行总结。最后评价当前青少年抑郁症领域存在的冋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青少年抑郁症病因治疗方法 2015应用心理学杜雅楠107 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据研究统计,平均每年有%勺人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公共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以及巨大的社会负担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目前已经居于心理问题的首位。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女性青少年的发病率 显着上升。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 一、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 1.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因 素。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研究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生活居住地等。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普遍认为父母低温暖、低情感、低理解和高惩罚等不良教养方式与抑郁症发生关系密切。同时父母的过分保护与干涉也与抑郁症发存在正相关。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的研究包括学校类型、年级、班级管理方式、成绩等。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研究结果持有不同的意见,但都认同学校对青少年抑郁症有一定的影响。 2.个体因素对青少年抑郁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有气质类型、人格、自我效能等。研究显示,低自尊和人际关系敏感是青少年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 同时研究表明神经质人格倾向是抑郁障碍发病的强危险分子。 3.不同流派对抑郁症主要影响因素的看法不同 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儿童与其父母或重要他人互动的早期负面经 验是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抑郁症的产生不适源于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而是源于与父母互动过程中被拒绝或遭遇失落的经验。 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和人格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新精神分析流派既看到了环境因素,也看到了个体内在人格和自我因素在抑郁症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使我们在认识抑郁症的成因时视野比较幵阔,看到了个体和微观环境两个维度,但该学派忽略了对人与环境不良互动的宏观社会背景的关注。 行为学派强调儿童在人际交往和应激条件下,正强化的缺失所导致的习得性无助和低自我效能感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因素。学术界普遍认为抑郁症的发作和生

抗抑郁药市场热销品种分析展望

抗抑郁药市场热销品种分析展望 2010年05月25日 18:03:02 来源:医药经济报编辑:耿健【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抑郁症目前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指出:全球人口中基本上每20人就有1人患有抑郁症。西方医学界认为,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某一时段会患抑郁症。只不过症状有轻有重而已。患了抑郁症以后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人会产生自杀倾向并因此走上绝路。所以抑郁症并非小事而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种精神疾病。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抑郁症定为是世界第四大疾病,并预测到公元2020年时它将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疾病,但令人意想不到是,仅仅过了6~7年时间,抑郁症现已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由此可见,抑郁症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病率增长速度之快。 国内市场大有潜力 综合国外消息,目前全球约有3.4亿人患抑郁症。在国外,抗抑郁症与焦虑症药物销量合计已占中枢神经药物市场的45%份额,抗抑郁药与精神分裂症治疗剂合计占世界精神病药物的80%。据国外报道,去年全球抗抑郁药物总销售额已达190亿美元左右,比2002年纯增约90亿美元。已上市或正在研制中的抗抑郁药品种合计有50~60种之多。数量已超过精神分裂症治疗剂。据国外报道,8只畅销抗抑郁药销售额合计超过全球抗抑郁药物市场的80%。这8只全球最畅销抗抑郁药分别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文拉法辛、米氮平、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等。 我国抑郁症患者总数最保守估计有2600万人。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医学界无论在抑郁症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上均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诊断技术的落后于西方同行以及国内百姓对此病的认识不足,人们即使得了抑郁症也很少会主动去医院治疗,所以直至今天,国内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比例仍只有10%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抑郁症病人的治疗率。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人员才真正开始重视抑郁症的治疗。与此同时,我国抗抑郁药市场长期以来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如据国内医药商业部门的统计,2001年,我国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仅有10亿~12亿元人民币。经过8年时间,目前全国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仍只有不到5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抗抑郁药物百优解(氟西汀)最高年份的全球销售额曾一度达到28亿美元之多,即使现在此药已失去专利保护,世界各地仿制者众多,其市场规模仍有20亿~23亿美元。而我国的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不到美国氟西汀全球销售额的零头。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国民的抑郁症发病率并不比世界各国低,我国抗抑郁药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总而言之,相对其他药物市场(尤其抗生素之类)而言,我国抗抑郁药市场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市场。 帕罗西汀:销量上升 帕罗西汀也是一只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但起效比氟西汀更快。帕罗西汀于 1999年进入我国市场(商品名为“赛乐特”),但由于进口赛乐特价格比较昂贵, 当时每片赛乐特售价高达25元人民币,故国内市场销量并不大(此药尚未进入 我国医保药品目录中,这意味着病人必须自费)。 2008年,随着帕罗西汀专利的到期,世界各国出现多只帕罗西汀仿制药,故 赛乐特在我国市场售价随之下降,现在帕罗西汀的售价已降至每片10元左右。 由于帕罗西汀的副作用小于氟西汀且起效较快等因素,故此药在国内市场销量开 始上升,并有望取代百优解在我国抗抑郁药市场的地位。目前帕罗西汀在国内市 场销售额不到10亿元人民币。

哪些中药具有抗病毒

哪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消炎的作用? 一、抗病毒中药的分类 研究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在临床上防制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板蓝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解表药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一)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常用的有醋、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蒿、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 (二)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有些中草药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 二、临床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抗病毒中药的种类繁多,应用也极为广泛。很多单味中药有特异的抗病毒功能,但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就目前应用较多的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简单介绍。

(一)单味抗病毒中药 芍药芍药具有养血敛阴、养阴平肝及柔肝护肝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染所致的皮肤损伤,用药后次日即可生效,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痊愈时间长短不一,但效果十分显著。 人参人参对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病毒感染细胞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人参叶提取液(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对伪狂犬病病毒和狐狸脑炎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上还常用其治疗疱疹型口炎和口腔溃疡,有效率可达80%左右,其作用机理是直接杀伤病毒。 黄芪黄芪是家禽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可直接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 从而杀灭病毒;同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促进抗体的形成,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而杀灭病原体,作用迅速持久。因此,在养殖业中黄芪常被用于抗病毒,其机理在于通过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繁殖。 金银花金银花所含成分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化合物、芳樟醇、双花醇等。双花(金银花)喷雾剂体内抗病毒实验表明,其大小剂量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剂量(11. 4克/千克·天)对小鼠肺内流感病毒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可用于流感病毒性肺炎的防治。 连翘连翘是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为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是一味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连翘提取物——金丝桃素用于家禽病毒性疾病的防制效果较好。对禽流感病毒(H5N1、H9N2)以及其它RNA病毒, 如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鸭肝炎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所以该药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药物化学有关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盖聪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工作或者家庭等因素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而抑郁症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直线攀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1]然而,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说法认为与脑内单胺类的功能失调有关。由于缺乏脑内神经末梢突出前部释放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神经介质,造成精神失常,同时,当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时,机体会表现出抑郁症。因此,抗抑郁症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治疗抑郁症。现今,抗抑郁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四类: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②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③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④α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本文将若干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成果及市场调研情况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对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现今抗抑郁药的市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精神疾病,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构效关系,病理机制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被发现,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大多数为肼类,具体有异烟肼、苯乙肼、异卡波肼等。但由于此类药物都含有肼结构,毒性较强,有较大副作用,临床表现为急性肝脏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因而逐渐退出市场。苯乙肼与异卡波肼现今尚临 床用于恐惧症[2] 1.1代表药物 1.1.1吗氯贝胺 吗氯贝胺的化学名称为4-氯-N-[2-(4-吗啉基)乙基]苯甲酰胺,由异丙醇重结晶得到的白色结晶性粉末,mp.138~139℃。合成方法是以吗啉与丙烯酰胺反应,再经次氯酸钠降解得到4-(2-氨基)乙基吗啉。再用对氯苯甲酸和氯甲酸乙酯反应形成酸酐后,与4-(2-氨基)乙基吗啉酰胺反应所得。 吗氯贝胺是特异性MAO-A的可逆性抑制剂,临床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适用,对用TCA无效的抑郁症、非典型性抑郁症和伴焦虑的老年患者也有疗效,也能改善睡眠质量[3]。该药杜绝了肼类药物的肝脏毒性,且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4小时内即可恢复MAO活性。是MAO-A抑制剂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1.2.2托洛沙酮 托洛沙酮也是一类新型结构的特异性MAO-A 可逆性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 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代谢。。此药口服吸收快, 给药30min即可达到血液浓度高峰。

抑郁症现状研究

抑郁症现状研究 一、前言: 抑郁症是严重精神疾病之一,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死亡率。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情境为中心的临床症状。它包括多种症状与体征,其中躯体方面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丧失自尊、有自罪感,注意力不集中,有自杀自伤[3]想法等。虽然抑郁症的病因未完全清楚,但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承受不住来自各方的压力而导致抑郁症,如产前抑郁、产后抑郁、青少年抑郁、老年抑郁以及各种疾病原因引起的抑郁症。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也间接影响其家人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因此对于抑郁症现状与治疗方式研究,对保证人们健康,正常,高水平的生活质量(物质、精神)有重大意义。 二、现状 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估计,到2020年重性抑郁所导致的功能残疾将仅次于缺血性心肌病,位居第二,因此,应该重视抑郁症的治疗。心理干预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中国继心血管病后的第二大疾病。全球处方量最多的10种药品中,抗抑郁药占了3种。 三、基本症状 抑郁症最基本的症状为:悲伤,焦虑,兴趣缺乏(通常最值得高兴的事情在患者看来都是没有愉快感),失眠(早醒),食欲下降,过度自责,精力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每天情绪波动,其中早上感觉最糟是本病特点。 抑郁心境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特征,轻者自卑、心情不佳、自觉身体疲倦、力不从心、回避社交活。重者情绪低沉、有自杀倾向闭门独居、甚至连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兴趣减退等心理行为症状,睡眠障碍、疼痛、心悸、胸闷、胃肠不适及性功能障碍等躯体症状,以及便秘、食欲下降及体重减轻等表现。其中,睡眠障碍是最为普遍、也是最容易被病人和家属忽视的症状。 四、治疗方法 1 、心理干预方法 1.1 工娱治疗除了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外,联合采用辅助治疗方法会使疗效事半功倍,工娱治疗就起着显著作用。工娱治疗不仅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还可以使患者很快融人集体活动中,从而改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常用的工娱治疗有下围棋、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牌、跑步等,如果患者不喜欢这些活动,还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药学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病因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抗抑郁的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植物提取物及中成药。本文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which is high incidence a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life.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treat depression, and the previous main method i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Over the past 20 years,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pression etiology, pro- gressively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drug treatment.Antidepressant drugs include chemical s- ynthetic drugs, plant extracts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studies of antidepressan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depression;antidepressants;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1]。目前,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 亿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2]。抑郁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目前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或(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 近年来还发现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3],谷氨酸传导障碍[4],神经免疫异常[5]等因素有关,新发病机制的发现很大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产品主要由以下五大类构成。即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T)、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6]。目前,许多人又把目光

中药可多靶点调节突触可塑及神经再生及多途径抗抑郁

中药可多靶点调节突触可塑及神经再生及多途径抗抑郁 来自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的胡园和刘屏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治疗中医情志病的经典中药复方开心散,可通过调节抑郁大鼠海马区神经发生发育及突触可塑性信号网络,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是全球主要疾病负担之一。目前,抑郁症影响了全世界3亿多人,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尽管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抗抑郁药物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大多数都以单胺类系统为治疗靶点,然而,这些药物的起效延迟,缓解率较低,甚至耐药。因此,在中药复方中探索多靶点的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可以克服迟发性临床症状及耐药的影响。 此次,胡园和刘屏等公布一项令人欣喜的发现,开心散可通过调节海马区神经发生发育及突触可塑性信号网络,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首先发现开心散治疗2周能显著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紧接着,他们发现抑郁大鼠海马区多个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变化,而开心散对其中33个与神经再生和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蛋白的异常表达有显著的逆转作用;且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文献分析,证实开心散中多个活性成分对神经突触信号网络中关键节点有重要调控作用,并得出开心散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新靶点。 文章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0年2期。 文章摘要:开心散是一种由由人参、远志、茯苓和石菖蒲按3:3:2:2制备传统复方中药制剂,在中国被用于治疗情绪方面的疾病,但对其治疗机制中关键蛋白尚不可知。此次实验通过28d以不同应激 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大鼠模型,在在应激刺激14d后每天灌胃600mg/kg开心散。以蔗糖偏好测试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以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组学分析海马组织中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开心散治疗2周能显著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且海马组织中有7种蛋白表达下调,26种蛋白表达上调。经蛋白组学功能分析见,这些蛋白可参与突触 可塑性、神经发育和神经发生。实验结果显示,中药开心散对神经突触信号网络中关键节点蛋白有重要调控作用,这有助于了解中药开心散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理论支持。 文章关键词: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组学分析;开心散;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蛋白网络;抑郁中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信号通路;神经再生 文章来源:Dong XZ, Wang DX, Zhang TY, Liu X, Liu P, Hu Y (2020)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targets for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Kai-Xin-San in Chinese medicine using 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Neural Regen Res 15(2):302-310. doi:10.4103/1673-5374.265555

中医中药抗病毒更有优势

中医中药抗病毒,更有优势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号脉中医之防治病毒西药已经滞后) 对于真正的抗病毒中药来说,我民族医药有许多良方能干扰病毒DNA、RNA的复制,从而抑制病毒增殖,起到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损害的作用。这些中药方剂不但对流感病毒、新型流感变异病毒等十几种病毒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而且还可为正常细胞提供一层保护膜而免受病毒攻击。 甲型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传染性,不但可以在禽鸟之间传播,而且还可以传染到人类身上。但对于防治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这种病毒的变异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迪克·汤普森曾在日内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常用于治疗流感的一些抗病毒西药对人体内禽流感病毒不起作用。而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病毒的杀灭作用机制多样,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中药对多种病毒有效,对病毒的防治作用明显。

我多年来对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使用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我认为中药抗病毒可应用于人类所有的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而且对病毒具有多重作用,很少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部分药物还兼有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我认为在使用抗病毒中药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抗病毒与整体调节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SARS及禽流感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警觉性。但是,已有的病毒被征服了,还会出现新的病毒。人类与病毒的较量,将是永远的话题,人们与各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争,也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中医药有两千多年防治传染病的宝贵经验,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中的优势,并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下面我就对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使用原则和方法,以及宜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谈一点见解。 一、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 (1) 中医在抗病毒中药临床应用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属于中医温疫病范畴。中医药治疗瘟疫病,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治疗瘟疫病之大家,如张仲景、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如麻杏石甘汤、清瘟解毒丸、银翘散、桑菊饮等。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抗病毒方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应用,不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医治疗温疫病的现代科学内涵。据近几年有关文献资料报道,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几乎已经遍及国内目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1957年,北京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请近代名医蒲辅周会诊,按暑温、暑湿辨病,按卫气营血论治,分别施以清暑解表、通腑泻热、清热化湿、清营凉血等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对当时医学界振动很大。1998年冬末春初,北方地区流行性感冒流行,有关中医医疗单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为表寒里热,即所谓的“寒包火”,并以此拟定了具有一定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制剂“感冒合剂”,用于防治北京及周边地区患者17万人,取得了良好效果。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低血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患。中药研究治疗出血热812例,病死率为1.1%,而西药对照组病死率为5.08%,表明用中医药治疗出血热比单纯使用西药有较好的疗效。2003年初春,波及全国24个省市的“非典”,给我国人民带来一场灾难,共使5 327人患病。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由于中医药积极参与了“非典”的治疗过程,大量使用了具有抗病毒的中药,使我国治疗“非典”的疗效显著提高。据统计,全世界治疗“非典”的病死率为9.6%,而我国治疗“非典”的病死率为6.5%,明显低于世界平均病死率。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很多医疗单位使用具有抗肝炎病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并用于预防,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艾滋病作为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和临床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可喜苗头。近年来,中医又在手足口病防治中收效奇特。有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优于西药,并且中药的副作用发生率比西药要低很多;临床观察证明导赤散加减方、银翘散加减,湿邪偏重用新加香薷饮加味,中成药选连花清瘟颗粒等,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优于西医常规药物;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达到缩短病程,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效果。中医药参与手足口病治疗,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其他方面中医中药也取得优异成果,比如用抗病毒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单纯性疱疹等等,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 中医在使用中药抗病毒处方的特点与优势是中药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但疗效显著,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组方特色与药物特性,必然表现出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不同于西药的一些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抗病毒同时,许多方剂兼有解热、抗炎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多重作用,如缩短发热的时间,控制炎症的扩散,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即对病毒以及病毒引起的病理反应能多途径、多方位起作用,如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药科学配伍,君臣佐使相亙协作,精妙得当;二是在抗病毒同时,部分处方兼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组织,如配伍黄芪、灵芝、西洋参等;三是在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5-27T16:21:13.0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梁裕婷1 莫韦皓2 [导读]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抑郁消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 梁裕婷1 莫韦皓2湖南长沙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410219;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410007)【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较易受到忽视的精神疾病。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本病治疗时间较长,多应用药物与精神疗法等方式共同治疗已达到控制病情,治愈疾病的目的。早期多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之后逐渐应用选择性5-HT冲摄取抑制剂等,该药物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逐渐取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成为治疗本病的主导药物。随着医学 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以及对抑郁症的基础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研制出多重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用于临床研究与治疗。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38-02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抑郁消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与5- 羟色胺神经递质失调有关[1]。治疗本病方法较多,既往多使用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药物治疗的疗效也日益显著并逐步确定其主导地位。相关研究指出,本病与遗传、心理、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或5- 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手提供能受体有关。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药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常规抗抑郁药物 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异丙烟肼作为第一个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氧化降解,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递质浓度以实现抗抑郁目的[2]。相关研究指出,尽管该类药物抗抑郁作用较明显,但较易引发肝损害、高血压危象等不良反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影响较大。之后新型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亚型抑制剂吗氯贝胺克服既往这类药物对肝脏产生的毒性等致命缺陷并不存在抗胆碱能副作用。同时,该药物目前尚没有对造血功能及心血管功能存在毒性的相关报告。但该药物经肝脏CYP酶代谢,与卡马西平、TCA 类药物及降糖药物可相互作用,使用时需谨慎选择。 1.2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该药物尽管疗效较好,但其对神经递质选择性较差,因此易造成不良反应较多,在使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丙咪嗪具有较强的振奋作用,一般多应用于治疗迟滞的抑郁症;阿米替林具有较强的镇静及抗焦虑作用,多用于焦虑症状明显的抑郁症。另外,新型三环类药物美利曲辛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近年来多余抗精神疾病药物三氟噻吨组成复合剂使用。相关研究指出,这两种药物共同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降低抗胆碱能作用及锥体外系副作用。该复合药物药物疗效发挥作用快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但因其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因此不利于长期服用。 1.3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物该药物是一类新型药物,对5- 羟色胺再摄取具有高选择性抑制作用[3]。该药物不对其他神经受体造成影响且不良反映较少,目前以作为应用最广的一线抗抑郁药物。但其缺点在于药物发挥作用时间较长,多在使用后4至6 周起效。主要包括舍曲林、帕罗西汀及氟西汀。氟西汀作为二环类化合物是第一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该药物对强迫症同样有较好疗效。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近卫恶心、头痛及皮疹等,症状轻微不对患者造成影响。因此多用于长期抗复发患者以及老年抑郁症患者。舍曲林对5-羟色胺再摄取作用最强且选择性较高。该药物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作为老年抑郁症患者首选药物。该药物还能够增加多巴胺释放,一般不引发帕金森、疲倦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能够对患者认知能力及注意力发挥改善作用,一半多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1.4 选择性5-羟色胺及NE再摄取抑制剂文法拉欣作为新一类苯乙胺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突出前膜对5-羟色胺及NE再摄取作用增强中枢5-羟色胺及NE 神经递质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4]。相关研究指出,服药后第二周开始发挥作用,而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物发挥时间在4周左右,因此该类药物抗抑郁速度较快。文法拉欣还具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可有效缓解出现的早期抑郁症状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5 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抗抑郁药物米氮平能够增加NE能及5-羟色胺能的神经功能,另外可阻滞5- 羟色胺2 及5- 羟色胺3 受体[5]。同时,该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 2 新药的研发 2.1 P物质专家指出,神经肽P物质与抑郁发生关系密切[6]。P物质拮抗剂CP96345化合物目前正在研发当中,该药物能够在抗焦虑已于同时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涉及情绪调节区域的神经活动以减轻焦虑、抑郁症状[7]。 3.2 CRH受体拮抗剂激素CRH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可通过广泛分布于中枢的CRH1 受体介导易调节机体对应急的自主神经及情绪行为反应。 CRH1受体拮抗剂可缓解CRH分泌增多而产生的抑郁症状。 3.3 COX-2抑制剂抑郁症发生多余免疫激活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有关。塞來西补作为COX-2 抑制剂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可产生较快的抗抑郁效应。可调节Th1/Th2平衡并保护神经可塑性。但该药物可能易引发心脏疾病或中风,因此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严重者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药物治疗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分类较多。 近年来,各类新型药物的开发与使用也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武器。 新型药物的特点在于,药物作用更显著且作用谱更加广泛。部分药物甚至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自杀企图,对难治性抑郁症及精神病性抑制有较好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鑫药业存在部分不良反应,如减少抗胆碱作用、心脏独行、过量中毒及狂燥等。随着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越来越多,对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与扩展,越___________来越多的抗抑郁药物与治疗方法也会应运而生,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孟秀君,曲蕾,马燕,等.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18(02):1766-1774.[2] 马丽娜,李耘.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24(3):3777-3779.[3] 曹莉莎,叶云,罗文,王继生.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13(02):1227-1231.[4] 季建林. 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起效与疗效评价[J]. 世界临床药物,2012,12(07):385-387+425.[5] 管晓波,陆峥.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2,13(07):395-400.[6] 王国华.抗抑郁药物的神经可塑性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班级:生物工程1311班姓名:张坤煌学号:201321042023 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可提取分离到具有各种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就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分别进行概述,概括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种类、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菌、抗病毒。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organism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medicines. Medicinal active compounds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new medicines.The environment of sea is changeable and complex,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m.In recent years,many uniqu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found in the research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The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thes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 new hope for the development to of new medicines and the cure of different diseases.Several kinds of important bio activity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such as anti-tumor,antibacterial,enzyme and enzyme inhibitor activity.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kinds,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ine organism were briefly expounded,and foreground of marine organism in near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Active material;Anti-bacteria;Anti-virus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生物种类20多万种,其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和无光照等条件,从而形成了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不同的生长方式和代谢系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许多具有新颖、特异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颖并具有多样性:有枯类、聚醚类、当醇类、皂昔类、生物碱、多糖、小分子肤、核酸及蛋白质等,并具有丰富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从中开发结构明确,疗效肯定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以用于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其中具有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海洋生物毒素备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1.1 国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美国是最早研究海洋生物抗菌肽物质的国家之一。随着“回归自然”浪潮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生态与污染、化学致癌物等的关系。天然产物的化学分离与化学分析的长足进步,使现在能以从前根本不可实现的速度进行分子的提取与鉴定。 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经费为

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指南!抑郁症常识

同志们,吃药吧! 我是13岁得的抑郁症和强迫症,20岁时才去医院看医生,今年29了,就我个人16年的得病经验,最简单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两个字:吃药。中药没用,不要浪费时间了。如果说副作用,中药得副作用要比西药大,为什么?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太多了,有效的没效的一股脑全喝下去,没必要;你可能又要说中药是天然的,乌头草、毒箭树、蓖麻都是天然的,你敢吃吗?西药化学成份单一,比中药更安全有效。当然药物都会有副作用,抗抑郁西药说明书上往往连篇累牍的列举很多,吓得一般人都不敢吃,好象吃下去就会死一样。药厂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对患者负责,另一方面是为了尽到法律上的告知义务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说明书上那么多副作用实际发生的只有很少几种,至于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会有什么副作用因人而异,如果你运气好,可能什么副作用都没有。 我曾经吃过的药有以下几种,抗抑郁效果都很好,只是副作用各不相同:1、帕罗西汀-乏力腹泻;2、氟西汀-嗜睡性功能障碍;3、西酞普兰-轻度恶心感;4、舍曲林-吃了半年,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副作用。不管哪种药完全起效都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每种药至少连续足量服用半年以上,才能全面了解该药的疗效和副作用。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副作用因人而异,同一种药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副作用,只有亲自试过才知道。轻度抑郁症可以治愈,重度、反复发作的抑郁症需要终身服药,药是有副作用,但和抑郁症对人的精神、肉体的摧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说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可能又有很多人说西药无法根治,哈哈,笑死人了!重型反复发作型抑郁症本来就无法根治,把罪怪到西药头上完全是本末倒置。西药不能根治,中药就能吗?单纯的心理疗法就能吗?都不能,那么在都不能的情况下,谁的疗效最确切?西药! 再拿糖尿病打个比方。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乏型)患者要想活着就得打一辈子胰岛素,胰岛素并不能根治1型糖尿病,所以按照那些人的逻辑,胰岛素就是有害的有毒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抑郁症也可称为:脑细胞5-HT递质紊乱/缺乏综合症,如果你的神经系统已经丧失了制造5-HT的功能,或5-HT再吸收功能过于强大,那就和1型糖尿病一样,无法治愈且终生用药。 我现在每天一粒舍曲林,活得很好。希望大家早日走出抑郁的泥潭。 8楼 再补充一点所谓“药物上瘾”的问题,这就更扯了。人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离不开氧气,同样的大脑调节情绪也离不开5-HT(必须要有足够的浓度)。如果你说人会对抗抑郁药上瘾,那就相当于说人会对5-HT上瘾,也就相当于说人对氧气、对呼吸上瘾,如果你从此就要戒掉呼吸,那我也没办法…… 另外我觉得对于严重的抑郁症,心理疗法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请注意我没有说无效),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光做思想工作就把感冒治好的,过几天是好了,那是它自己好的,不是你说好的。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b6490566.html,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美霞 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30期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由常见的心境障碍,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癌症”,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来控制抑郁症,现将近年来抗抑郁药的研究做下综述。 【关键词】抗抑郁药;抑郁症;药物疗法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临床表现出多种情绪障碍,从对事物的冷淡到绝望,继而发生某些精神病症状[1]。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抑郁症已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而目前对于抑 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现将抗抑郁药的研究做下综述。 1 研究现状 现在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根据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同,主要分为五大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NE与DA再摄取抑制剂(NDRIs)及选择性去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NaRI)。 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MAOIs在临床上起初用于肺结核的治疗,后发现其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是临床上最早 的一类抗抑郁药。MAOIs分为三代,第一代是非选择性MAOIs,以苯乙肼为代表药;第二代是不可逆的选择性MAOIs,以雷沙吉兰为代表药;第三代是选择性的、可逆的MAOIs,以吗氯贝胺代表药[2]。 MAOIs尤其适用于重度抑郁症和焦虑惊恐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但由于本类药不良反应 严重,特别是第一代和第二代MAOIs使用过程中会诱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目前临床已经少用。第三代 MAOIs 的代表药吗氯贝胺,相对第一代和第二代MAOIs副作用比较少,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3]。 1.2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为TCAs的代表药,其中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 TCAs 是氯米帕明。 TCAs 的抗抑郁作用[4]是通过对突触前膜 NE 和 5-HT 再摄取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突触间隙中 NE 和 5-HT 浓度增加,达到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但是,TCAs 类药物通过阻断其他多种受體,从而产生多种不良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