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复习

一、绪论

城市空间系统可以从各要素的空间位置、聚集程度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几个方面分析。(P1)在评估一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时机、开发规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时,通常以经济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经济指标来衡量。

1、节约土地资源;

2、节约城市能源、水资源;

3、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

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发展综述

影响后发优势的现实因素及对策:1、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2、为过去埋单式的成本增长—密集建成区的问题;3、避免“后发劣势”。

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与编制程序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管理关系。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协调地上与地下的建设活动,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我国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开发强度用一步到位;对地下空间资源要有个长远的考虑,为远期开发项目留有余地;尽肯能将能开发的地下空间尽量开发,弹性原则)2、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原则;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原则;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现状,预测需求规模;调查地质状况,分析发展条件;提出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提出发展规模;确定开发功能;规定主要技术指标和控制要求;规划开发层次、内容、期限;确定空间布局,综合平面和竖向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实施措施和步骤。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地下城市规划是系统性工作;地下空间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作具有专业性。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调查研究的三个方面: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基础资料包括:城市勘探资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城市测量资料;气象资料;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城市人防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交通资料;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城市公共设施资料;城市环境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的确定;2、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规模预测;3、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确定;4、城市地下空间的近期建设安排。

四、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评估的依据和参考:区域地质构造;地下空间开发区域的岩石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对地下建筑空间的影响;地下开发深度的影响。

地下空间资源数量包括:可合理开发量;可有效开发量和世纪开发量。

地下空间资源根据开发深度可以分成一下三个方面:

①浅层空间:地表至-30m深度开发的空间,用于商业空间、文娱空间及部分业务空间;

②中层空间:由-30m至-100m深度内开发利用的空间,用于地下交通、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水、电、气、通信等公用设施。

③深层空间:指-100m以下的地下空间,用作快速地下交通线路、危险品仓库、冷库、贮热库、油库等。

五、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

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有利于构筑资源节约型和谐城市;有利于打造布局紧凑型立体城市;有利于创建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

需求预测的目的:改变城市发展模式,扩展城市空间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活力与品质;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规模和理论规划量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与预测,引导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有序开发。

功能需求预测法(地铁隧道及车站、地下社会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与居住区地下空间);建设强度预测法(上位规划和建设要素影响和制约着地下空间发展);

人均需求预测法(地下开发的人均指标与人均规划用地指标);

综合需求预测法(区位性要求、系统性要求与设施性要求)

层次分析法:1、需求概念分析;2、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内部与外部);3、需求要素分析(区位、土地利用性质、地面建设强度、轨道交通、人口密度、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地下空间现状)(需求性质和数量、需求发生的空间位置以及需求程度);4、需求模型的建立;5、需求预测的计算;6、对需求模型进行校准,得出科学合理的地下空间需求规模。

六、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与形态

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用以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并为下阶段的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途径:

①充分利用地面建筑的地下空间;

②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功能常同地面建筑使用性质及环境相关;

③地下综合体的规划在城市中心地段:城市中心区广场、车站、商业中心等;

④通过地下轻轨交通建设,大规模改造旧城,并与新城建设相结合。

地下空间功能、结构、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动力;结构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体;形态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的特征。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标志。

地下空间功能确定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适应原则;对应原则;协调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布局的原则:低碳、可持续发展原则;系统综合原则——上下部空间协调;集聚原则;等高线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阶段:初始化阶段(散点分布,单体建设、功能单一、规模较小)

规模化阶段(聚点分布,以重点项目为聚点,以综合利用为标志)

网络化阶段(网络延伸,以地铁为骨架,以地铁站点综合开发为节点的地下网络)

地下城阶段(立体城市,交通、市政、物流等实现西夏系统化构成的城市生命线系统)

著名的法国建筑师欧仁.艾纳尔是倡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布局理论:

环岛式交叉口系统、多层交通干道系统。

汉斯.阿斯普伦德的“双层城市”理论:

“双层城市”理论所寻求的是一种新的城市模式,以使城市中心、建筑、交通三者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人与非机动车交通在同一平面上,机动车交通则在人行平面以下。

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形态:

点状: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功能最为灵活的要素,由城市中占据较小

平面范围的各种地下空间形成。,一般偏重于城市中心、站前广场、集会广场、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城市矛盾的聚合处(解决人车分流和动静态交通拥挤等问题)。

线状:呈线状分布的地下空间主要指地铁、地下道路,以及沿着街道下方建设的地下设施如市政管线、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地下排洪(水)暗沟、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街等,另外相邻点状地下空间的连通空间也可成为线状空间。

线状地下空间设施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它将地下分散的空间连成系统

面状:多个较大规模的地下空间相互连通,形成面域。这种形态主要出现在城市中心区等地面开发强度相对较大的地区,主要由大型建筑地下室、地铁(换乘)站、地下商业街以及其他地下公共空间组成。

辐射状:以大型地下空间设施为核心,通过与周围其他地下空间的连通,形成辐射状。这种形态多以地铁(换乘)站、中心广场地下空间为核心形成。

脊状:以一定规模的线状地下空间为轴线,向两侧辐射,便形成脊状地下空间形态。这种形态在没有地铁车站的城市中比较常见,主要是沿着街道下方建设的地下街或地下停车库,与两侧建筑下的地下商业空间或停车库连通。

网格状:以多个较大规模的地下空间为基础,并将它们连通,形成网格状。交汇点多是大型地下室、地铁换乘站、地下商业街,并将它们连通。它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间形成系统,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网络状:以城市地下交通为骨架,将整个城市的地下空间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连通,使整个城市形成地下空间的网络系统。一般以地铁线路为骨架,换乘站为结点,将地下空间按照功能、地域、建设时序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地下空间。

立体形: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建设目标,将地上、地下空间综合考虑,形成地上地下一体的完整的空间系统。

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方法:以城市形态为发展方向;以城市地下空间功能为基础;以撑死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以大型地下空间为节点。

七、城市地下交通规则

地下交通按城市功能的分类

①地下步行系统空间——地下步行街、地下行人过街道;

②地下机动车交通系统空间——地下快速路、地下停车系统;

③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空间——地铁、城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设施。

也可以分为地下动态交通设施与静态交通设施(地下停车库)

地下交通规划遵循的原则:适应性原则;适度超前原则;公交优先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地下交通的优缺点:

优点:①避开地面交通和地形的干扰:提高车速、地形起伏;②不受城市布局的影响:选择最短距离、提高运输效率;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④节省交通用地,可节约土地购置费用;⑤便于与其它交通设施的连接;⑥发挥防灾作用。

缺点:造价高、工期长,内部发生事故时危险性大。

地铁线路规划的一般要求:1、地铁的线路在中心城区宜设在地下;2、地铁线路的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应该根据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构筑物的现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3、每条线路应该独立运行进行设计;车站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和地铁线路交汇处。车站间距离市区为1.0KM,郊区不宜大于2.0KM。

地铁线网的基本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①单线单环式(用于城市人口不多,对运输量要求不高的中小城市。)

②放射形(当多条线路汇集在市中心且集中在一点时,易造成客流组织混乱,并增加施工难

度和工程造价;到相邻区域去的乘客增加了绕行距离,从而增加了乘行时间,并且不必要地增大了市中心的过境客流量。)

③放射加环线形(其运输能力大,是大多数城市地铁的主要形式。它既具备放射形线网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之处,方便了环线上的直达乘客和相邻区域间需要换乘的乘客,并能起到疏解市中心客流的作用)。

③棋盘形(客流量分散、增加换乘次数、车站设备复杂。)

④棋盘加环线形(提高环线上乘客的直达性,减轻了市中心区的线路负荷)⑤棋盘环线加对角线形(弥补棋盘形非直线系数大的缺点,当对角线方向上的客流量确实较大,并且有布置线路的适宜条件时,才能采用这种形式的线网。)

⑥混合型 (它能充分适应城市的特点,比较机动灵活,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地铁车站规划的一般要求:

设置在地铁线路交会处的车站,

换乘客流量的需要;

物之间的关系;

:建筑物外,建筑侧,建筑下,建筑内。

地下步行系统的四个特点:中介性:公共性;系统性;便捷性。

地下步行系统布局要点:以地铁站为节点;以地下商业为中心;力求便捷;环境舒适宜人;经济适用。

地下步行系统布局模式:

双棋盘式;地下步道位于街区内,形成与地面道路错位的棋盘形格局。

单棋盘式:地下步道位于街道下,形成与地面道路重叠的单棋盘格局。

地下停车系统按建造方式分类:

①单建式:选择在城市具有大量停车需求而地面空间不足或地价高昂、地面景观需要保护的地段(市中心广场、公园、绿地或空地等)。对地面城市空间和建筑物基本上没有影响,除少量出入口和通风口外,顶部覆土可以为城市保留开敞空间。

②附建式:利用地面上高层建筑及其裙楼的地下室布置地下专用停车库,使用方便,节省用地,规模适中;选择合适的柱网。

地下停车场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以停放一台车平均需要的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柱网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

②适应一定的车型的停放方式、通道布局,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③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遮挡和碰撞;

④尽量做到充分利用面积;

⑤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⑥尽可能减少柱网尺寸,结构完整同意。

地下停车系统四种布局形态:

网状结构(与网状道路系统相适应)

辐射状布局(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

环状布局(环行独立系统,减少出入口)

脊状布局(步行街两侧的停车场)

八、地下公共服务空间规划

地下类型空间分类:地下商业服务空间;地下行政办公空间;地下医疗卫生空间;地下体育健身空间;地下文化娱乐空间;地下教育科研空间等。

地下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特征与原则:与地面公共服务中心相对应;与地面、地下交通集散枢纽相结合;与特殊的使用需要相对应;建设规模有一定的限制。

城市地下商业服务空间按照开发形式与聚集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地下综合体、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商场。

地下综合体的类型及特点:

街道型:多处在城市中心区较宽阔的主干道下,平面为狭长形,较多兼做地下步行通道,也有与过街横道结合,一般有地铁线路通过,停车量较大。

广场型:多在站前广场下,与车站或在地下连通,或出站后再进入地下街。平面接近矩形,客流量大,停车量大,主要是分流地面上人与车。

网络型:街道型与广场型的复合,规模庞大,内部布置较复杂。

九、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城市地下市政管线综合管廊(共同沟)的概念:

即在地下建造管线隧道,专门收容电力、通讯、给水、热力、燃气、排水等两种以上市政管线于一体,同时设置专门的人员出入口、检修口、材料吊装口、管线分支口、进排风口、以及防灾监测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市政综合设施。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合理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地下综合管沟的经济效益;综合管沟的环境和社会效益;综合管沟的防灾效益。

综合管沟的组成:综合管沟的本体;管线;监控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通信系统;防灾标识系统;地面设施。

综合管沟的规划原则:综合原则;长远原则;相结合原则。

综合管沟的规划策略:

1、明确规定综合管沟的主管单位,统一管理运营;

2、研究规划期内城区市政管线地下化发展阶段,制规划期内中远期地下化建设目标;

3、拟定不同城市功能区综合管沟建设策略;

4、建立市政管线信息数据平台,增强城市防灾能力;

5、统筹规划与分期实施。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平面布置形式:

①树枝状

地下综合管廊以树枝状向其服务区延伸,其管径随着管廊逐渐变小。

管廊总长度短、管路简单、投资少,但当管网某处发生故障时,其以下部分受到的影响大,可靠性相对较差。而且,越到管网末端,质量越下降。

这种形态适于在城市局部区域内的支干地下综合管廊或综合电缆沟的布局。

②环状

环状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的干管相互联通,形成闭合的环状管网。

在环状管网内,任何一条管道都可以由两个方向提供服务,因而提高了服务的可靠性。环状管网线路长、投资大,但系统阻力小、动力损耗少。

③鱼骨状(脊状)

鱼骨状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以干线地下综合管廊为主骨,向两侧辐射出许多支线地下综合管廊。

这种布局分级明确,服务质量高,且管网路线短,投资小,管线间相互影响小。

综合管沟规划设计基本要求:进入管线的确定;断面的确定;竖向布置。

综合管沟与其他地下设施的交叉:合理地统一规划地下各类设施的标高;整体平面布局;整合建设;与隧道或地下道路整合建设。

市政站规划布局原则:协调原则;就近原则;适度原则;优先原则。

十、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规划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构成:管道形式的地下物流系统;隧道形式地下物流系统。

地下物流系统的功能:稳定快捷的运输功能;仓库保管功能;分拣配送功能;流通行销功能;信息提供功能。

地下物流系统按动力分为三类:以气和水为动力;以电为动力;低压的管线运输(处于研究阶段)。

地下物流的特点:

1、主要以集装箱和货盘为运输的基本单元,能够进行常规的装卸作业;

2、使用两辆卡车(DMT)、自动导向车(AGV)等作为运输承载工具,通过自动导航系统使用各种设备和设施的控制和管理具有极高的的精确性和自动化水平,可节省人力;

3、因有独立的运输环境而受外界的影响小,可保证货物运输的稳定性;

4、防止道路沿线的噪音污染;

5、运输工具使用清洁能源,无污染。

地下物流的防灾作用:缓解交通压力;改善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和直接配送的发展;防灾能力得到提高。

十一、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

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益:完善小区服务功能;改善居住的生态环境;丰富居住区的建筑环境艺术;减少居住区的环境污染;改善居住区的交通环境;增强居住区的防灾能力。居住区地下空间的主要功能:停车功能;休憩娱乐功能;购物服务功能;公用设施;市政管道地下集中排布;通道及商业功能;平战结合地下民防设施。

居住区地下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和梳理人与自然的和谐。

居住区地下空间设计要点应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性、生态性、超前性与灵活性。

附建式地下空间,单建式地下空间,系统式地下空间。

十二、历史文化保护下的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空间开发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作用体现:

1、扩展城市空间容量;

2、更新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

3、确保文物的安全,增强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完整性级展示性。

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策略: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上位规划,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的地下空间开发“三区”属性(地下空间开发禁建区、地下空间开发可建区和地下空间开发宜建区);

2、根据文化保护类型,区别保护特性,明确“三限”控制(整体保护,控制开发;重点保护,“三限”控制;分级保护,适度开发);

3、根据文化保护与地下开发特性,提出引导措施与内容。

1、地下空间开发“三建”控制(地下空间开发禁建区、地下空间开发可建区和地下空间开发宜建区);

2、地下空间开发“三限”控制(开发规模控制、开发功能控制和开发深度控制);

3、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引导:环境设计指引;外部设施规划指引;防灾规划指引。十三、城市地下综合防灾

城市综合防护体系包括:

1、防灾工作:前期防灾减灾工作;应急性防灾工作;抗灾救灾工作;灾后工作;

2、防灾机构:灾后工作;研究机构;指挥机构;社会救援与保险机构;

3、防灾工程:区域性防灾工程;城市防灾工程;单位设施防灾工程。

地下空间按其灾时的用途分为:避难空间;疏散空间;救援空间;仓储空间。

地下空间的抗爆特性;地下空间的抗震特性;地下空间对火灾的防护能力;地下空间的防毒性能;地下空间对风灾、洪灾的减灾作用;地下空间的防空性能。

地下防护空间规划布局要求:与城市建设相协调;与功能分布相适应;与地下开发相配合。

从现状来看,目前世界上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主要存在哪四种网络系统?试结合简图说明它们的特点。

1)“中心联结;中心联结是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整体贯通的地下城,并通过地铁放射到城市各地区。下部空间的开发表现为上部空间的功能与结构全面地向地下扩展,因此,城市中心的下部空间体系几乎涵盖了市中心的所有功能,如商业、文化娱乐、服务及金融贸易等,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地下城市中心。在这种模式中,地下交通系统由较疏的地铁主网与较大范围的步道副网组成,各地下功能聚集点相互扩展,形成整体发展,达到彼此带动的目的。

2 ) “整体网络;整体网络是一种较小范围内更高强度开发的城市模式,因此,更讲求集散效率,以地铁网取代了大部分地下步道网,交通系统表现为较密的地铁网和较小的地下步道网,建筑物与地铁站之间距离更短、联系更密切。在这一方式中,地面建筑的高层化是上部空间的显著特征,地铁车站与高层建筑群体下部结合,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从地铁车站到工作地点的步行距离。

3)“轴向滚动;轴向滚动则是一种全面立体化的表现。地下空间以地铁线为发展轴,随着

轴向滚动发展,在地铁网的交点上,建设星罗棋布的地下活动中心。在这一方式中,地下空间不仅仅集中于单一城市中心处,而是广泛分布于城市各个级别的中心处,特别适合于人多地少的城市。

4)“次聚集点;前三种模式,主要发生在城市中心的改造更新上,这种模式则主要发生在新区开发上。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对大城市中心职能的疏解,在郊区新建“反磁力中心”,综合处理人、车、物流、建筑的关系。由于新区拥有统一规划、建设的便利,地下公共空间拥有有序建设的最好条件。

按用途地下空间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一类地下空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交通空间——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时速,减少对城市空间污染和环境干扰;

2、商业文娱空间——改善生活居住环境,不受地面噪音、灰尘及气候的影响;

3、业务空间-对于不需要光线的活动内容,又具备空调条件时,在地下较合适;

4、物流空间——城市的公用设施的处理设施放在地下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厂等;

5、生产空间——轻工业手工业及精密生产工业,地下空间更为有利;

6、仓贮空间——地下适宜贮存物质,成本低,质量高,经济效益好,节约大量地上仓库用地;

7、其他如防空空间、居住空间、埋葬空间等。

简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问题一:缺乏整体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和全面规划。

问题二:管理机构条块分割,形不成合力。

问题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无法可依。

问题四:固有观念和认识误区影响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积极性。

问题五:没有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问题六:平战结合处理不当,影响了地下空间开发的积极性。

问题七:已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功能较为单一,不同类型设施的开发比例不平衡。

问题八;地下空间的开发缺乏建筑师的参与。

趋势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必将大规模、有序化地推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趋势二:城市综合防灾建设必将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趋势三: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地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将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动向。

趋势四:小汽车的发展必将带动城市地下车库的建设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趋势五: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必将会推动共同沟的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趋势六: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必将加快相关政策、法规建设的步伐。

趋势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相关科学将会得到飞速发展。

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空间规划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是什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重点需要解决哪 四个问题?(Y)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2、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原则。 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原则。 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原则。 1、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的确定; 2、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规模预测; 3、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确定; 4、城市地下空间的近期建设安排。 2. 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深度地下空间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 地下空间的主要用途是 什么?(Y ) ①浅层空间:地表至-30m深度开发的空间,用于商业空间、文娱空间及部分业务空间;②中层空间:由-30m至-100m深度内开发利用的空间,用于地下交通、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水、电、气、通信等公用设施。 ③深层空间:指-100m以下的地下空间,用作快速地下交通线路、危险品仓库、冷库、贮热库、油库等。 3、著名的法国建筑师欧仁.艾纳尔是倡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驱,试简要说明他在 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上的设想?(Y)

环岛式交叉口系统、多层交通干道系统。 4、简要说明地铁车站规划的一般要求。(Y) 1. 2. 的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需要 3. 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 4. 5. 5、说明它们的特点 。 1)“中心联结;中心联结是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整体贯通的地下城,并通过地铁放射到 城市各地区。下部空间的开发表现为上部空间的功能与结构全面地向地下扩展,因此,城市中心的下部空间体系几乎涵盖了市中心的所有功能,如商业、文化娱乐、服务及金融贸易等,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地下城市中心。在这种模式中,地下交通系统由较疏的地铁主网与较大范围的步道副网组成,各地下功能聚集点相互扩展,形成整体发展,达到彼此带动的目的。 2) “整体网络;整体网络是一种较小范围内更高强度开发的城市模式,因此,更讲求集散 效率,以地铁网取代了大部分地下步道网,交通系统表现为较密的地铁网和较小的地下步道网,建筑物与地铁站之间距离更短、联系更密切。在这一方式中,地面建筑的高层化是上部空间的显著特征,地铁车站与高层建筑群体下部结合,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从地铁车站到工作地点的步行距离。

上海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征求意见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二零零七年五月

编制说明 近年来,随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的新领域、新热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趋复杂,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和谐城市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城市规划的衔接和统一管理。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主要是针对我国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及重点规划建设地区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科技,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的成功积累与经验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并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层次、内容、方法、深度、成果文件、以及编制与审批的程序等提出要求,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2007-05-18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联合编制研究单位: 一.主编单位与负责人 同济大学束昱 二.参编单位与负责人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国强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陈志龙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瑶玲 6.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顾新 7.清华大学童林旭、祝文君 2007-05-18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一、地下空间开发深度可分为 浅层区域(0~10m); 次浅层区域(10~30m); 次深层(30~100m); 深层区域(≥100m)。 二、地下空间分类:按使用功能: 1、地下民用建筑:覆土建筑单建、附建式,窑洞等; 2、地下工业建筑:地下厂房 3、地下交通建筑:地铁和地下公路 4、地下防灾防护空间:人防工程 5、地下公共设施空间工程:管线廊道、电站、油气站等 6、其他特殊地下空间建筑:墓葬、特殊出库等 7、地下综合体:地下街群 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特点: 1、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受到原有城市规划的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有地面建筑基础的限制。 2、地下空间规划应结合地面建筑的地下室开发利用进行; 3、次浅层以内的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常结合地面道路进行; 4、次浅层以内的地下公共空间建筑常结合城市的广场、绿地、公园、庭院进行规划。 5、地下空间开发成本高,居住和使用条件及舒适性较地面状况差; 6、地下空间规划受地质条件影响大,技术条件要求地下空间建筑必须认真对待土层等地质条件影响; 7、地下空间工程范围较广泛,类型多,技术条件复杂,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8、地下空间建筑规划可以减少城市建设占用的耕地,降低对地下水、大气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9、地下空间规划反映不出城市的景观艺术。 四、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关键问题 1)城市中地下空间规划应为点、线、面的结合; 2)规划中以地下交通工程为依托,连接各个中心的地下综合体; 3)地下空间规划中应尽可能考虑市政管线廊道建设的可能性; 4)城市繁华区地下空间规划主要单体建筑内容为地下商业街、停车场、下沉式休闲广场等等。 5)在城市非繁华区建设,如条件允许可考虑规划地下居住建筑(地下室),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应考虑采光、通风和绿化。 6)地下空间建筑规划要考虑到室内外环境以及特殊时期的功能。 五、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定义):基于城市性质和规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方针、策略、相对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规模等要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各组成部分统一安排、合理布局、有机联系,是地下空间开发的总体发展方向,为下阶段的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六、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由平面形态和竖向形态构成,在水平方向是指城市地下各个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式,竖向形态是平面形态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 七、地下空间布局形态:点状,线状,辐射状,鱼刺状(脊状),网格状(面状),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广州市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目录 一、珠江新城的概况 (4) 1、珠江新城的定位 (4) 2、珠江新城的分区 (4) 二、珠江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指导思想 (5) 三、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设构想和地下缆车构想 (6) 1、城市中轴线构想 (6) 2、地下缆车构想 (7) 四、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分析 (7) 五、珠江新城地下交通规划 (8) 1、地下交通规划基本原则 (8) 2、地铁规划 (8) 3、过境交通规划 (9) 4、内部车行系统规划 (9) 5、地下快速交通干线APM 线规划 (10) 6、地下步行系统规划 (11) 7、地下公路交通规划 (11) 8、地下停车系统规划 (12) 9、地下公交及旅游大巴系统规划 (13) 10、地下空间静态交通规划 (14) 六、地下商业街规划 (14)

七、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16) 1、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16) 2、地下真空管道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16) 3、共同沟 (17) 4、共同沟投资与运营管理规划 (18) 5、地下雨水收集和中水处理系统 (19) 6、地下变电站 (20) 八、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 (20) 1、地下防空系统规划 (20) 2、地下防灾系统规划 (21) 九、地下空间综合体规划 (22) 1、地下综合体建设意义 (22) 2、地下综合体功能组织形式 (23) 3、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分层功能规划 (24) 4、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建筑设计 (24) 5、地下综合体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图 (25) 十、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新技术研究及运用 (25)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班级序号: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1.总体说明 (1) 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 (1) 1.2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 (2) 1.3地下空间规划的总体构思 (2) 1.4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3) 2. 地下交通规划 (3) 2.1地下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3) 2.2地下铁路规划 (4) 2.3地下公路交通 (10) 2.4地下停车系统 (12) 2.5地下步行系统 (13) 3.主要节点规划 (14) 3.1市民广场地下空间规划 (14) 3.2地下商业街规划 (24) 4.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29) 4.1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29) 4.2共同沟规划 (29) 4.3共同沟的布置 (31) 4. 4雨水收集系统规划 (36) 4.5地下变电站和煤气站规划 (37) 5.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 (37) 5.1防空体系规划 (37) 5.2城市灾害预防 (39) 6.环境规划 (40) 6.1人文环境规划 (40)

6.2生态环境规划 (41) 7.参考文献 (43) 8.图 (44)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1.总体说明: 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杭州CBD)位于市城区的东南部,钱塘江北岸,距离西湖风景区约4.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约18公里。所辖范围为:东临钱塘江,南靠复兴地区,西依秋涛路,北至钱塘江二桥、艮山西路,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它将平行于钱塘江的富春江路作为核心区商务发展轴,将是钱江新城最长、最繁华的景观道路;新城核心区以市民中心为核心,向江形成中轴线,两侧将建设杭州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新城规划具有低密度、高容积率和高绿化率的特点,将集中杭州的现代化建筑群,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杭州钱江新城的大部分地区位于老海塘——钱江路和航海路以外,曾是杭州的城郊结合过渡地带,因此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村镇用地和村办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沿江地区大部分为水塘和农田,且地势低洼,平均地面标高在7米左右。核心区块即中央商务区占地面积3.29平方公里, 可建建筑面积约为650万平方米,包括八个功能区,即行政办公区、金融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商贸会展区、文化休闲区、商业娱乐综合区、办公园区和滨江休闲游游憩区。 规划区域四周围合道路除庆春东路延伸段未形成外,其余已基本按照规划红线要求建设,现状道路主要有快速路秋涛路,主干道庆春东路(西段)、清江路、钱江路、之江路和灵江路,新安江路和富春江路也在建设之中,钱江新城核心区的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过江通道:现状西兴大桥和规划庆春东路过江大桥(或隧道)。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有220KV城南变电站及其高压走廊、杭州煤气储配站用地,它们对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新中心视觉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总复习知识点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首先通过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介绍了全世界城市经过四个阶段实现了城市化,丰富和发展着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功能。 城市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全世界城市化的过程中按照发展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初期吸纳劳动力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容量外延扩大,完成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城市通过再开发市中心,内涵式扩展完成了城市化第二阶段。城市郊区化和再城市化发展了,外延式和内涵式并存过程完成了城市化第三阶段。目前的泛城市化现象,使世界进入城市化过程的第四阶段。 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都面临“城市化病”现象。但是不同的发展历史呈现不同的现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面临逆城市化现象,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和泛城市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滞后城市化和超前城市化。前者表现为城市人口负增长和出现城市群;后者表现为城市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不协调。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展动力;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现代化的技术、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城市容量又称城市空间容量或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和各种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理论容量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根据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和经济地位、发展远景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实际容量是一个城市某个阶段实际存在的城市空间容量。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一般以人口密度衡量;土地容量,表现为各种用地指标。城市容量的计算方法。 理论容量与实际容量间的关系:理论容量大于实际容量,城市发展不充分、有发展潜力或空间。理论容量等于实际容量,城市处于发挥其机能的最佳状态,具有良好的发展活力。理论容量小于实际容量,城市出现恶性膨胀,城市病出现。 城市规划要解决城市的四大功能布局和协调: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规划的期限: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基数。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有产值推算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统计分析递推法,数理统计法,城市性质类比法。一般都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校核,再根据城市环境、最佳经济效益规模决定。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在某一时段的空间分布效应、外在形态和演化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上分为内部空间(城市各功能区)、外部空间(卫星城、郊区、飞地)、群体空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空间结构内涵用密度、布局和形态评价。 城市密度表现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的强度,反映城市不同地段经济活动聚集程

某地产公司地下空间设计的18个关键

万科地下空间设计的18个关键(控成本妙招) 地下空间由于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存在失误,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因此,在设计阶段做好地下空间的经济性控制就非常关键了。 一、指标设定 1.机动车停放数量 控制点:机动车车户比 分别按《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 理技术规定》所规定的不同方法计算:既定项目方案设计的总车位数,可得出两 个结论数据。比较这两个数据,按较低数据结论跟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总 量上对车位加以控制。 2.非机动车停放数量 控制点:非机动车车户比数。 按《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计算既定项目所需非机动车 位数,再按1.5m2/车位核定总的非机动车停车面积。 3.人防建设面积 控制点:计算规则。 (1)谨慎对待地上面积统计,9层以下建筑控制基础埋深尽量小于3米,以此 控制应建人防的总量。 (2)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减少人防总量,如:应该将高层和多层裙房分开计算。 (3)在设计人防部分时,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多算已建的人防面积。 二、开发决策 步骤一:在既定指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设置地下空间 4.地下机动车停车数量 控制点:地面停车率、绿地率、道路。

(1)尽可能多的利用地面及架空层公共停车; (2)尽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减少除停车以外的地面占地,以扩大地面停车的面积: a.准确计算绿地率; b.减少集中硬景面积; c.避免8m宽以内的绿地; d.设计中尽量将人行道计入绿化面积内; e.按最小值设定道路宽度; f.尽可能在双车道边设置停车位; g.需增加道路宽度时,可仅在停车位区域增加,以减少道路面积。 (3)还可以在地面上采用双层机械停车架的方式,尽可能多的解决车位数量。 5.地下非机动车停车数量 控制点:地面停车率、绿地率、道路。 尽可能利用地上停放,如:不计容的架空层,可不计面积的自行车棚架等。 步骤二:考虑采用经济性最好的地下空间 在既定地下空间量的情况下,在已经得出必须要放在地下空间中总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利用结构专业本身已经产生的地下空间,在利用完已有的地下空间的前提下再考虑采用经济性(结构、水、电、暖专业的角度)最好的地下空间。 6.住宅地下室空间的利用 (1)地上建筑层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1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河南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 2013 年 12 月23日 完成时间: 2014 年 01 月0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7) 一、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根据所分配的大致区域和具体方案参数情况特别是周围地面道路和建筑情况,设计地下停车场的总图设计,布置停车场的功能区划分。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1)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3)周围环境状况;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 5)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6)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7)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2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根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 ⑴、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

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表4.1.7中规定,小型车坡度选用15%左右,高长比值约为1:6.67,并且采用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170m2左右。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⑵、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 此次设计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场,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1800m2。 ⑶、管理区:门卫、高度、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 门卫、调度、办公、防灾中心在所提供的原始条件中找不到,可能设置在地面,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30m2左右,楼梯二处。(见附图) ⑷、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 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54 m2,送风机房:55m2,排风机房:47.5 m2,低压配电室:43 m2。 1.3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此次设计的停车场的地面建筑的形状基本上是直角梯形,建筑方位台附图所示,停车场的建筑面积2841.1m2,坡道面积170m2,停车区面积1800m2左右,辅助区总面积800m2(包括行人通道) 1.4 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表3.0.1

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思考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城市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大量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分析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认识过程,明确了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主要目的,解析了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难点和关键,提出了处理好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是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最后从政策、规范、控制与引导等方面提出了7点建议。【关键词】城市规划;地下空间;一体化 世界上的一些科学预言: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三分之一生活在地下,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 1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为可持续 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12020年我国城市面临的问题1.1.1城市拥挤。到202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 到9亿左右,城市将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1.1.2城市用地紧张。到2020年城市 建筑面积将达到300多亿平方米,城市将面临无地可用的状况。近年来,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呈几乎级数增长的趋势,预示着我国城市将面临土地紧张的实际。我国城市开发区的建设 情况,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对城市用地紧张的认知程度的提高,1992年,我国城市开发区新上项目占用耕地1.6万平方公里;1993年,县级以上的开发区达6000多个,占地1.5万平方公里,比当时城市用地面积总量1.34万平方公里多出0.16万平方公里;2004年,开发区达到近7000个,新上项目占用地面积达 3.13万平方公里;2006年12月,全国各类开 发区由6866个核减至1568个,有近77.16%的开发区被撤销。全国开发区规划总面积由3.86万平方公里缩减至9949平方公里,面积减少 74.23%。目前已退出开发区土地2617平方公 里,复耕1324平方公里。 1.1.3城市交通问题突出。到2020年我国 汽车将达到1亿多辆,城市交通将面临瘫痪。(图1、图2) 如何解决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的任务,而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2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作用 1.2.1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美国波士顿 通过拆除穿过市中心的六车道高架路,建设 8-10车道的地下高速路,原有的地面变成林 荫路和街心公园。这样做的结果:市区空气的一氧化碳浓度降低了12%;市中心栽植了 2400棵乔木树,7000多棵灌木树;在海湾的 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思考 陈志龙 图1全国汽车年产量变化情况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PlanningofUrbanUndergroundSpaceUtilization

(完整版)同济大学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

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 一.绪论 1.1 城市空间与城市地下空间 1.2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节约化的发展模式。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经验:把一切可以转移到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城市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地下空间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 1.3.2 节约城市能源和水资源 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隔热性,热稳定性和封闭性,可用来贮热贮冷,贮藏水资源、电能和工厂精密生产。 1.3.3 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地下停车库容量大,用地少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建筑杂密,绿地减少(3)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抵御战争空袭,地震,风暴,火灾。地下救灾物资(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二.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2.1 国内外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2.2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需求量研究 2.2.1 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 2.2.2 国内研究成果和实践 2.3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后发优势 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3.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3.1.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 根本作用: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核心任务: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管理关系。 主要任务: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协调地下与地上、地下与地下的建设活动,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基本任务: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3.1.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地下空间开发不可逆,一次到位,长远考虑,留有余 地 (2)地上地下相互协调的原则:地下和地上空间形成整体 (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落到实处,切合实际 (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原则:平时防灾和战时防护相结合 3.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2.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地下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步骤如下: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掌握开发利用的现状,勘查地质状况和分析发展条件 (2)研究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提出发展规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进行空间布局,综合确定平面和竖向规划 (4)提出各专业的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和控制要求 (5)安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6)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老城区以解决城市问题为主, 新城区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为主。 3.2.2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特点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系统性的工作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二、设计主要内容 徐州是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进行徐州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总体说明 1.1 徐州基本情况 1.2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 人口、经济及轨道交通线路客流规模等指标 1.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 设计考虑的年限(近期、中期、远期),编制的依据。 1.4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1.5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安排 规划几条线,何时开始实施,施工顺序,具体年限。 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 2.1城市社会现状与发展预测 目前的经济情况、(近期、中期、远期)预测 2.2.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及规划发展目标 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 空间结构规划 2.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概况 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 交通发展规划 3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3.1线网规划范围和年限 3.2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3.3主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 线路基本走向、线路平面设计、线路纵断面设计 4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

4.1主要设计原则 4.2车站设计方案 车站组成与功能分析、车站型式与规模、换乘设计、不同类型车站设计 4.3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车辆的选型及运行指标等。 5其他 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规划和设计。 三、设计依据 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2《徐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年) 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1年) 4《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5徐州市《统计年鉴》(2009) 6其他相关资料及轨道交通有关规范。 7相关论文和资料 四、设计要求 1通过设计,熟悉所学过的知识。 2学会利用网络,获取需要的知识和资料。 3提交的成果包括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提交的成果全部使用A4打印纸打印并装订成册,基本格式参照学院课程设计相关要求。 4规划设计说明要求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规划要说明具体的依据,和选择考虑的具体因素,需要有方案的比选。 5规划设计图包括但不限于: (1)地下铁路规划图。标明线路、车站、换乘站等 (2)典型地铁车站设计图。车站平面详图,标明车站内各种设施及出入口。 (3) 地铁车站防灾系统图。标明人流疏散通道,防灾疏散点。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格式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课程设计 学号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第 1 页 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2 2.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f f f C ?στtan ?+= 式中 τf ——土的剪切强度,MPa ; C f ——土的粘聚力,MPa ; φf ——土的内摩擦角,(°)。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3 标题名称(一级标题) 3.1 标题名称(二级标题)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计算结果见表1。 页眉和页码,五号宋体。

广州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研究

是“城市财政蓝海”还是“短期财政工具”? ——广州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研究 徐辰袁奇峰 【摘要】随着城市土地租金的提升,地下空间价值逐步显现。珠江新城地下空间项目是亚运时期广州重要的形象工程”,但其建成后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回顾了地下空间由“建设”到“开发”的制度变迁;对广州地下空间开发制度创新进行了解析,将其核心内容分为寻利型制度创新与寻租型制度创新。并指出在寻租型体制的基础上,地下空间开发成为了政府和城投公司的短期财政工具。“城投所有,城投开发”体制导致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缺乏可经营性,是其失败的核心原因。对此,进一步提出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体制应转向具备“审慎商业原则”的“城投所有,市场开发”及“市场所有,市场开发”的路径。 【关键词】珠江新城 ;地下空间;开发体制;制度创新 1. 引言 1.1 珠江新城 1993年,广州市政府提出建设广州新的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自此开始了漫长的18年建设征程。2000年的《GCBD21——珠江新城规划调整》,政府明确把珠江新城作为广州CBD 的建设项目。2010年亚运会,珠江新城中轴线两侧的世界级建筑群,四大标志性公共设施及南岸广州电视塔成为展示广州现代化水平和形象的重要代表之一。 1.2 珠江新城地下商业空间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项目由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市城投公司)于2006年启动,2010年初步完成建设。政府及社会对地下商业项目寄予厚望,期待能够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高端地下商业区,弥补珠江新城商务区“无商业”的缺陷。然而项目建成至今,商业经营仍未走上正轨,反倒是一系列质量问题的暴露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中央广场及地下空间方案缺乏创意。中央广场方案重点在于两个层面:一是中央广场景观设计,二是地下空间与广场的连接。在目前的方案中,中央广场景观设计方案较为平庸,地下商业项目与地面的连接方式局限于“孔洞状”阶梯,在地面完全感受不到大型地下商业空间的存在;(2)地下空间质量问题。自2011年开始,陆续有媒体报道珠江新城APM线漏水和渗水现象严重,地下空间在广州几次大暴雨中“水漫金山”。[1,2](3)地下空间缺乏维护。行走在珠江新城地下商业广场“花城汇”,经常可以看到落满枯叶的电动扶梯,长满锈迹的铁质扶手,贴面瓷砖脱落的墙壁,阻止前行的围栏标识。(4)地下商业经营堪忧。2011年9月花城汇北区试营业,UV影院、大创百货等商家相继开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调研背景 (1) 1.2调研围 (1) 1.3调研方法 (1) 1. 4 CBD专题研究 (2) 1.4.1 CBD概念理解 (2) 1.4.2 CBD类型 (2) 1.4.3 CBD结构布局 (2) 第二章调研容 (3) 2.1用地性质 (3) 2.1.1规划历史与对比 (3) 2.1.2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4) 2.1.3现状用地构成 (5) 2.1.4分析 (5) 2.2空间形态结构 (6) 2.2.1空间形态布局 (6) 2.2.2天际轮廓 (8) 2.3建筑现状 (10) 2.3.1建筑质量分析 (10) 2.3.2建筑高度分析 (10) 2.3.3建筑风貌分析 (11) 2.3.4综合评价 (11) 2.4交通分析 (12) 2.4.1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12) 2.4.2车行系统分析 (13) 2.4.3人行系统分析 (13) 2.5.公共空间体系 (14) 2.5.1公共空间结构 (14) 2.5.2公共空间类型 (15) 2.5.3公共空间尺度 (16) 2.5.4行为活动 (16) 2.5.5地下公共空间 (18) 2.5.6小结 (18) 2.6景观、视线及绿化植被分析 (19) 2.6.1景观分析 (19) 2.6.2视线分析 (20) 2.6.3绿化植被 (21) 2.7公共服务设施 (22) 第三章综合评价 (23) 附件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

第一章调研背景 1.1调研背景 作为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 一、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明确了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全长12公里的城市新中轴围。新中轴线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东至以林和中路-体育东路-冼村路向东拓展200米,西至林和西路-体育西路-华夏路向西拓展200米,总用地面积5.88平方公里。 珠江新城区段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的核心区段,是城市主要景观轴线珠江与城市新中轴线交汇的城市景观中心。地处繁荣的天商务区的南面,连接西边毗邻的传统商务区域越秀区和待发展的东部区域,贯通隔江相对的南部组团,位于未来三大城市组团交汇的城市地理中心,区位得天独厚;在功能上,珠江新城承载了金融办公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三大城市功能;而“GCBD21 确立了珠江新城作为中央商务区的最新定位,是天河CBD硬核的主要组成部分。珠江新城的区位优势城市景观优势,保证了其作为市新城市中心与地区级CBD建设能够恰当地结合起来。 1.2调研围 珠江新城总用地面积约6.48平方千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92万平方米,整体开发容积率为2.46。城市主次干道将珠江新城划分为14个街区,本次新中轴线调研我们主要选取了位于中轴线区域的B、F、J三个区,围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东西以冼村路、华夏路,为界,面积约103.3公顷。 1.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和两种调研方法。 1. 4 CBD专题研究 东 站 广 场 段 体 育 中 心 段 天 河 城 段 珠 江 新 城 段 海 心 沙 电 视 塔 南 段图1-1,新城市中轴线平面图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复习 一、绪论 城市空间系统可以从各要素的空间位置、聚集程度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几个方面分析。(P1)在评估一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时机、开发规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时,通常以经济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经济指标来衡量。 1、节约土地资源; 2、节约城市能源、水资源; 3、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 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发展综述 影响后发优势的现实因素及对策:1、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2、为过去埋单式的成本增长—密集建成区的问题;3、避免“后发劣势”。 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与编制程序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管理关系。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协调地上与地下的建设活动,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我国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开发强度用一步到位;对地下空间资源要有个长远的考虑,为远期开发项目留有余地;尽肯能将能开发的地下空间尽量开发,弹性原则)2、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原则;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原则;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现状,预测需求规模;调查地质状况,分析发展条件;提出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提出发展规模;确定开发功能;规定主要技术指标和控制要求;规划开发层次、内容、期限;确定空间布局,综合平面和竖向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实施措施和步骤。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地下城市规划是系统性工作;地下空间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作具有专业性。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调查研究的三个方面: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基础资料包括:城市勘探资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城市测量资料;气象资料;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城市人防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交通资料;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城市公共设施资料;城市环境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的确定;2、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规模预测;3、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确定;4、城市地下空间的近期建设安排。 四、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评估的依据和参考:区域地质构造;地下空间开发区域的岩石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对地下建筑空间的影响;地下开发深度的影响。 地下空间资源数量包括:可合理开发量;可有效开发量和世纪开发量。 地下空间资源根据开发深度可以分成一下三个方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城市的实质1)坡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2)城市是一定区城的中心3)城市是人数明的摇篮和砚库4)城市是一种桂会的活动方式 2. 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3.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4. 城市的性质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5. 城市化和现代城市空间的形成城市化是指在一定时期中,在特定地域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逐渐增多,而同时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的一种现象,又称城市化运动。城市化同时是种经济发展过程,是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产业到现代产业之间的转换,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或全世界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日比例日益增大;(2)城市数目日益增加3)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扩大 6. 城市化过程有两特征1)城市人口的增加(绝对数量,相对数量)2)城市数且的增加(绝对数量,城市密度) 7.城市化水平评价体系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指标1.)以城市人占地域总人口的比例(相对数量)2)当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基本实现现代化3)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高度城市化

8.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年为第一阶段,英国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年是第二阶段,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人口总数从4000万增加到亿,城市化水平达到% 3. 1950一1990年为第三阶段,全世界基本实现 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水平由1950年的%上升到1990年的50% 9.<<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将新中国的城市化大致分为6个阶段,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 )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2)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3)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4)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5)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 10.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历史短、.速度快.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可纳为三种模式: 1)控制型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如中国、南非和伊朗.(2)过度城市化.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3)城乡高迁移率和低城市化攀并存的城市化,如印度 11. 所谓城市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建成区空间。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空间包括开敞空间(如街道、广场、绿地等)和封闭空间(即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是一种封闭的建筑空间. 12. 城市地面空间分布早期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核心以宗祠、宫室、广场、市场等为中心..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以社会活动中心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中世纪初期,西方城市都以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教学考核大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50455001学分:3 总学时:54 说明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为从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任务】 1、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原理、方法。 2、各类地下工程的规划:能够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掌握各类地下工程的规划原理、方法。 3、各类地下工程的建筑设计:能进行各类地下工程的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为主要内容,涉及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与形态;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城市下沉广场规划与设计;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以及城市地下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等内容。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城市地下去空间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能力为出发点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本门课程与实践的相结合,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参观地下街、地铁、共同沟及人防工程,增强学生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 【先修课程要求】 第四学期专业课程。 【学时分配】 序号内容 学时安排 小计理论 课时 实验 课时 习题 课时 实践 课时 1 第一章序言 3 3 2 第二章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基础资料和现 状调查 3 3

3 第三章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与形态 4 4 4 第四章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6 6 5 第五章城市下沉广场规划与设计 8 8 6 第六章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6 6 7 第七章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10 10 8 第八章城市地下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 2 6 9 第九章其他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形式简介 4 8 总学时数54 54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设计,代朋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1 参考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陈志龙,王玉北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规划,童林旭,祝文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1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王文卿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6,1 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内容提要】 第一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 一、地下空间与缓解生存空间危机 二、地下空间与应对城市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 三、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 第二节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道路 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与用地状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