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湿疼痛秘方7则

风湿疼痛秘方7则

风湿疼痛秘方7则
风湿疼痛秘方7则

风湿疼痛秘方

秘方1

主治:风湿热痹痛或痹痛(急性膝关节红肿痛)。

处方:黄槿30克,金银花叶30克,金针30克,冰糖9克。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饭前服。

外敷:金针3克,地丁9克,地龙干10克,马齿苋15克,加红糖适量,共捣烂外敷(贴于膝部)。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如有腹泻应即停药。

方源:福州市吴云钦献。

秘方2

主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四肢麻疼。

处方:马钱子(去皮)30克,血竭花120克,(血竭花是血竭的上品,即麒麟竭之别称)。

服法:马钱子用香油炸焦黄色(别过黑、也别过火,以捞出来仁上不带油为度,挂油是还嫩,吃了有危险,过火就失效了),捞出来同血竭共研为细面。分六十次白水送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服一料或半料即愈。

注意事项:服后如有头晕感觉,即须减量服之。

方源:祖传秘方,河北某大夫介绍。

秘方3

主治:风湿骨痛半身不遂。

处方:当归15克,台参30克,防风15克,焦白术18克,寄生30克,白芍30克,木瓜30克,牛膝18克,苍术18克,川芎15克,茯苓30克,桂尖15克,秦艽15克,熟地60克,钩藤30克,元肉30克,炙甘草15克,红枣30克。

服法:三花酒泡一月,早晚每服30~60克。

疗效:有特效。

来源:祖传秘方,广西易新献

秘方4

主治:风湿,筋骨疼痛,麻木。

处方:川乌9克,防风9克,白芷9克,细辛6克,穿山甲(炒)9克,麝香0.9克,陈艾绒30克。

服法:共研极细末,用纸卷成条,点燃,隔布炙痛麻木处。

来源:祖传秘方,沔县张子述献。

秘方5

主治:风湿(冷瘫风)。

处方:棉花子、九头松、石菖蒲、樟树姜、七星剑、槐树皮、万年霜、艾叶、枫木树皮各30克。

用法:合酒捣烂炒热包敷患处。

方源:苏云梯师传秘方

秘方6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鲜透骨草叶,捣如泥状,涂患处,1~2小时。

注意事项:局部反映皮肤红肿起泡,烧灼疼痛(似二度烫伤)。严密消毒,刺破水泡,纱布包裹7~10天痊愈。

方源:石家庄市高辅汉祖传秘方。

秘方7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白花子、川乌、草乌、江子霜、蟾酥、透骨草、杜仲炭各等份为细末。

用法:以人乳调和成膏,摊布上,敷患处,约20小时内,患处奇痒,或出现水泡时即去药。俟泡消失后,再敷之,五六次即可痊愈。急慢性风湿性疼痛皆可适用。

疗效:治疗千例,均治愈。

方源:石家庄市董阴庭祖传秘方。

36 风湿病科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由风寒湿等邪气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类风湿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10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 - 1个大关节(0分) - 2~10大关节(1分) -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 超过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 RF和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0分) - RF和CCP,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 RF和CCP,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 CRP和ESR均正常(0分) - CRP或ESR异常(1分) D:滑膜炎持续时间 - <6周(0分) -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总分≥6分者可诊断为RA。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重者,或有肿胀,风邪偏盛者痛处游走不定,寒邪胜者关节冷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滑或弦紧。 2.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4.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畏寒喜暖,临床常伴气血亏虚可有乏力,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1)推荐方药:风湿偏盛者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川芎、秦艽、桂枝、青风藤等。寒湿偏盛者可选用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制川乌(或制附片)、桂枝、赤芍、生黄芪、白术、当归、生薏仁、羌活、防己、生甘草等。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2)中药泡洗: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200ml,使用中医泡脚桶,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小于42度,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 (3)穴位贴敷:选用具有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药物,并用胶布固定,一般贴敷6h取下,注意预防皮肤过敏反应。 (4)对于寒湿偏盛者,可使用中药全身浸浴:适用于四肢多关节疼痛、怕风、怕凉者。具体操作:根据患者临床证候特点,选择川乌、桂枝、细辛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1000ml,然后使用专门全身浸浴桶,然以泡洗下肢,若无心慌胸闷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保持颈部以下部位泡洗于药液中,一般保

风湿5病例

患者金某某,女性,47岁。公务员,北京宣武区欢乐家园25-2-501。2009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1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手足关节疼痛,未系统治疗,渐出现双膝、双肘、双肩等关节疼痛,晨起后加重,伴晨僵,持续超过1小时,至我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后于我院、中日友好等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口服中药,消炎镇痛药为主治疗,曾服用甲氨蝶呤片(10mg qw)三年,疗效不佳,6年前出现双手、足关节畸形,膝关节强直,多关节活动受限。05年5月曾因双手、双肩关节疼痛加重于我院风湿科住院,以中医为主治疗症状减轻后出院。出院后病情尚稳定。今年初因受凉后出现发热(39℃),咳嗽、咳痰,关节疼痛加重,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治,诊断为:1. 类风湿性关节炎,2. 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强的松(35mg qd)口服,症状缓解,此后约两周减药半片,目前口服强的松8.75mg,4天前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9℃,为求系统治疗,遂于今日再入我院,刻下症见:全身关节疼痛,以双手近指、掌指、腕、肘、肩等关节疼痛明显,伴发热、咳嗽、咽痒,无畏寒,无咯痰,饮食夜眠可,头发脱落明显,皮肤无光过敏现象,大小便正常。患者既往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外伤、输血史,03年5月份曾于我院骨科行第一跖趾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第2-5跖骨头切除术、第1-5近趾间关节成形术,03年底于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双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体格检查:T38 ℃P 94次/分R 20 次/分BP 120/80 mmHg神志清晰,精神正常,营养稍差,发育良好,扶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舌质红,苔黄,脉数。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部对称,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9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查体:左手第2指呈天鹅颈样畸形,右手第2、3、5指呈天鹅颈样畸形,有第4指呈纽扣花样畸形,腕关节伸约50,屈约250,双肘屈约1000,伸约-300,两侧髋关节屈曲外展、双膝关节屈伸受限,双膝关节伸侧可见一长约10cm手术疤痕,各关节局部无红肿。脊柱生理屈度可,无压痛、叩击痛。辅助检查:2009年5月18日查:RF92.4IU/ml今日急查血常规示:WBC 4.08×109 /L RBC 3.75×1012/L HGB 101 g/L NEU % 81.60 % L YM% 15 % 白虎桂枝汤宣痹汤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定义 “风湿病”的特点: 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b、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c、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个体差异甚大 d、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e、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延长 “风湿病”的范围 风湿: 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行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风 “痹证”: 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肿胀,活动不利,甚或灼热的疾患。 “风湿病”的病因: 正气不足邪气侵袭 风――》行痹寒――》痛痹湿――》着痹热――》热痹 感染,环境因素,遗传 “风湿病”的辨证(诊断)

辨证要点: 1、区分阴(风寒湿)痹与阳(热)痹 2、辨别风,寒,湿之偏盛,偏衰 3、辨别有无痰,瘀阻滞经脉 4、辨别虚实 辨证标准: 行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症: 恶风,发热,或自觉关节冒风,关节屈伸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痛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缓,遇寒则剧。兼症: 关节僵硬,不可屈伸,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着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肿胀,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 兼症: 周身酸痛,倦怠,手足沉重,活动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甚拒按,得冷稍缓。兼症: 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宁1舌脉: 舌红,苔xx,脉滑数 尪痹 主症: 痹证久治不愈,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强直 兼症: xx僵+脏腑虚弱症 舌脉: 舌脉变化明显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常用中成药说明书

安神补心片 [药品成分]: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女贞子(蒸)、首乌藤、地黄、珍珠母。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显示棕褐色;味涩、微酸。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八珍颗粒 【规格】每袋装 (l)8g (2)3.5g(无糖型) 【贮藏】密封,防潮,避热。 党参 60g 白芍(炒) 60g 白术(炒) 60g 熟地黄 908 茯苓 60g 当归 90g 川芎 45g 甘草(炙) 30g 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亏,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八正胶囊 【功效】八正胶囊;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 【主要成分】栀子、车前子(炒)、瞿麦、匾蓄、滑石、大黄、川木通、灯心草、甘草。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气微,味苦。 【适应症】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抗炎试验显示,本品可一直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肿胀;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利尿试验显示,本品可增加正常大鼠和家兔的

排尿量。 百乐眠胶囊 【成份】百合、刺五加(生)、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生)、麦冬、五味子、灯心草、丹参、辅料为淀粉【作用类别】本品为内科不寐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于肝郁阴虚型失眠症,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14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哺乳期妇女慎用。 2、不宜与葱、姜、大蒜、辣椒、海腥发物及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同服。 柏子养心丸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 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药理作用,主要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 板蓝根颗粒 成份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半袋~1袋(含蔗糖),一日3~4次。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风湿病疼痛要怎么办

风湿病疼痛要怎么办 众所周知风湿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风湿病的出现不但会给我们带来了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会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心 理压力,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做好对于风湿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出现了风湿病的症状,我们要及时去治疗,避免风湿病出现恶化,下文我们介绍一下风湿病疼痛要怎么办。 1.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为解热,消炎和镇痛,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最早为阿司匹林(乙 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主要对胃肠,肾,肝和血液系统,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因为这类药物 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较强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所以对各种风湿性疾

病,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物。临床上应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长效等制剂。用法有口服,肌肉或关节腔内注射,静脉注射,可根据病种,病情作不同的选择。但由于其并非根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精神异常等;且如停药过快易产生病情反跳现象,故应注意根据病种和病情,调节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则上以小剂量,短疗程为宜。 3.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此类药物包括许多种类结构不同,作用各异的药物。它们的共性是起效比较慢,有一定蓄积作用,故停药后,作用消失也较慢,仍可维持一段时间。它们并无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过不同的机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制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僵直和减轻系统性症状,降低急性期反应蛋白,血沉。如使用时间较长,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标,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类的药物包括有抗疟药-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氨,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来氟米特。 以上各种药物对人体重要的脏器(肝,肾,膀胱,肺,胃肠,生殖腺)和组织(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风湿科用药

1、解热镇痛药: (乐松)洛索洛芬钠片60mg*20 (莫比可)美洛昔康片7.5mg*10 (瑞普乐)尼美舒利分散片0.1g*20 (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0.2g*6 (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10 2、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片2.5mg*40 硫唑嘌呤片50mg*60 沙利度胺片25mg*20 (纷乐)硫酸羟氯喹0.1g*14 0.1 bid (赛能)硫酸羟氯喹0.2g 0.2 bid 硫酸氯喹片0.25g*40 0.25g/d*5d/7d (雷公藤多苷片)10mg*100 1# tid (新山地明、新赛斯平)环孢素软胶囊25mg*50 (普乐可复)他克莫司胶囊1mg*50 0.5mg*50 (赛可平)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0.25g*40 (骁悉)吗替麦考酚酯胶囊250mg*40 0.5-0.75 bid (艾得辛)艾拉莫德片25mg*14 ○自 (爱若华)来氟米特片10mg*16 10mg bid (帕夫林)白芍总苷胶囊0.3g*36 秋水仙碱0.5mg bid 3、生物制剂: (益赛普) 依那西普12.5mg 25mg H biw (类克)英夫利西单抗100mg RA 3mg/kg 1→2→6→14;AS 5mg/kg 1→2→6→12(美罗华)利妥昔单抗100mg 500mg (修美乐)阿达木单抗40mgH q2w (雅美罗)托珠单抗80mgIL-6 8mg/kg+ NS100ml,q4w一次,>1h (舒莱)巴利昔单抗20mgCD25分别于d1、d4+NS100ml静滴,冲管 (云克)锝亚甲基二磷酸盐NS250ml+云克3套ivgtt*7天,不用冲管。 4、增强免疫力 (康司艾)胸腺肽肠溶胶囊5mg*24 1# tid○自(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 2支Mqod 5、PAH (波生坦)62.5mg bid→125mg bid (艾力达)伐地那非片20mg*1 ○自?#qd (希爱力)他达拉非片20mg*2 ○自 (万艾可)枸橼酸西地那非片100mg*1 ○自 6、化痰止咳 (富露施)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0.6g*4 ○自1# tid (吉诺通)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300mg*10 1# tid (沐舒坦)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0.6g 100ml10ml bid&盐酸氨溴索片30mg*50 1# tid (阿斯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Co*60 2# tid 7、补钙 (阿法迪三)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25μg*20 1# qd (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0.25μg*10 1# qd (福善美)阿仑膦酸钠片70mg*1 1# qw (福美加)阿仑膦酸钠维D3片70mg+2800IU 1# qw (密盖息)鲑鱼降钙素注射液50u:1ml 8、护肾 (百令胶囊)0.5g*42 4# tid (开同)复方α-酮酸片0.63g*100 9、保肝 (优思弗)熊去氧胆酸胶囊250mg*25 1# tid (贺普丁)拉米夫定片0.1g*14 (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0.228g*24 2# tid&易善复3支+ 5% GS 250ml igtttqd (阿拓莫兰)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0.6g TAD1.2~1.8+5%GS 250ml/ivgttqd (天晴甘平)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50mg*24 (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50mg:10ml○自 (美能)复方甘草酸苷片Co*100 2# tid (瑞甘)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2.5g 5g+5%GS 100ml/ivgttqd 10、胃肠类 (信法丁)法莫替丁片20mg*30 (达喜)铝碳酸镁片0.5g*20 1-2# tid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定义 “风湿病”的特点: a 、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b 、 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c 、病变累及多个系统, 临床个体差异甚大 d 、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e 、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延长 “风湿病”的范围 风湿: 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行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风 “痹证”: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肿胀,活动不利,甚或灼热的疾患。 风湿病”的病因: 正气不足 邪气侵袭 风——》行痹 寒——》痛痹 感染,环境因素,遗传 风湿病”的辨证(诊 断) 辨证要点: 1、区分阴(风寒湿)痹与阳(热)痹 3、辨别有无痰,瘀阻滞经脉 辨证标准: 行痹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症:恶风,发热,或自觉关节冒风,关节屈伸不利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痛痹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缓,遇寒则剧。 兼症:关节僵硬,不可屈伸,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着痹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肿胀,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 兼症:周身酸痛,倦怠,手足沉重,活动不 利。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甚拒按,得冷稍缓。 兼症: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宁 湿——》着痹 热——》热痹 2 、辨别风,寒,湿之偏盛,偏衰 4 、辨别虚实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尪痹主症:痹证久治不愈,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强直 兼症:晨僵+脏腑虚弱症 舌脉:舌脉变化明显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经活络为主,佐以补虚 行痹 治疗原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佐以养血活血 方:防风汤加减 药:防风10g,秦九10g,羌活10g,独活10g,赤芍12g 当归10g,威灵仙15g桂枝6g 麻黄5g 桑枝30g 地龙10g 痛痹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乌头汤加减 药:制川乌5g,制草乌5g,麻黄5g,赤芍10g,生甘草10g,桂枝10g,生黄芪30g,生姜 3 片,大枣7 枚 着痹 治疗原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薏苡仁汤加减 药:薏苡仁30g,卑薢10g,苍术10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防己10g,麻黄5g, 桂枝10g,当归10g,川芎10g, 热痹 治疗原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白虎桂枝汤加减 药: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紫草10g,连翘10g,金银花藤30g,桂枝10g,赤芍12g, 白芍12g,木通6g,生甘草10g,生薏苡仁30g,梗米10g,10g,10g, 尪痹 治疗原则:补肾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养肝荣筋,通经活络。 方:尪痹汤加减 药:熟地12g,补故纸10g,骨碎补10g,川断麻黄5g,炙山甲10g,威灵仙12g,独活10g,单一病的治疗 治疗方法: 内服中药+针刺内服中药+针灸 内服中药+外用内服中药+按摩 内服中药+体疗内服中药+外用药15g,桂枝10g,制附子6g,赤芍5g,白芍5g,防风10g,生薏苡仁15g,牛膝15g炙甘草6g, 内服中药+理疗 内服中药+蜂针 内服中药+刺络拔罐

古方治风湿

古方治风湿中医特色疗法 2010-01-27 13:12:00 来源:39健康网 随着寒流来袭,冬季气温突然降低,越来越多的腰腿痛关节炎患者又叫苦不迭,痛苦袭击着“痹症”患者,特别是许多的中老年“痹症”患者。痹症,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说的风湿。很多网友疑问,除了日服一日的服用抗免疫抗风湿药。 随着寒流来袭,冬季气温突然降低,越来越多的腰腿痛关节炎患者又叫苦不迭,痛苦袭击着“痹症”患者,特别是许多的中老年“痹症”患者。痹症,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说的风湿。很多网友疑问,除了日服一日的服用抗免疫抗风湿药,传统中医在治疗“痹症”方面的有什么特色和优势?素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老中医人,致力于中医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数十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数十载研究锻造的中医神奇特色到底为何?39健康网中医频道特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 任林昌松教授为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什么叫“痹症”,中医的“痹症”相当于我们平常西医的哪些疾病 林昌松教授:“痹者,闭也”,它主要是指邪气闭阻,造成人体的气机不通畅所引起的疾病。痹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就是指所有的气机不通畅,邪气闭阻的这种情况都叫做“痹”。比如说胸痹。狭义的“痹症”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疾病,是以肢体关节肿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它包括一大类疾病。痹症的临床命名,经过了痹症→痹证→痹病→风湿病的过程。以往使用“痹症”,这个“症”是症状的意思。“痹证”中的“证”使用言字边的就是“证候”,表明“痹证”为一组证候的意思。随着学科的发展,现在很多专家觉得用“痹证”也不准确,“痹”已经越来越独立地成为一个“病”,既然是疾病就不单只是证型的问题,临床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是一个病下分证,辨证论治这个模式,辩证辩的也是证候,疾病下面还有很多证型,所以现在的话很多专家主张用“痹病”来命名。这样就更准确一点。但是随着这二十年来的中医风湿学科发展,一些老中医,中西结合的老专家又提出,为了跟现代医学接轨,建议用“中医风湿病”来命名,来代替以前的“痹证”,或者“痹病”这个命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讲“痹症”,老百姓不明白。但是老百姓对风湿这个词很熟悉。我们出去与西医同行交流时,我们讲“痹病”,西医也不懂。用风湿病命名,通用易懂。我本人也觉得用风湿病比较好一点。风湿病学已经越来越独立地形成一门学科。中医风湿病所涉及的病种跟西医的风湿免疫病大致是类同的。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系统性血管炎等。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 39健康网:为什么冬季痹症高复发?特别是广东地带。 林昌松教授:老祖宗在《内经》中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从中医角度说,痹症是因肝肾不足,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痹阻关节引起关节肿痛的疾病。我们说风湿风湿,顾名思义,风湿中最主要的就是湿邪。湿盛则肿,风湿病人的一个常见的症状就是关节肿胀。中医认为湿邪与痹证的发生最为密切,痹症一般多在湿邪较重的阴雨天发作或复发。另外,为什么广东的痹症病人冬季高复发呢?这与广东的地理气候密切相关。广东地处岭南,湿气很盛,风湿病人往往容易高发。痹症的发生,除了湿邪还有风

风湿病的形成原因

风湿病的形成原因 风湿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了,主要认为与受风、寒冷、潮湿等环境因素,感染、免疫、代谢、内分泌、退行性变、遗传、肿瘤、地理等因素。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关节、肌肉、肌腱等处的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根据疾病的不同,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也有不同,表现有热痛、冷痛、酸痛、胀痛、游走性疼痛,以四肢为主。活动障碍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及脊柱等的活动受限,屈伸困难,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治疗目的是改善疾病愈后,保持其关节、脏器的功能,解除有关症状。 1.药物治疗:(1)非淄体抗炎药:临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2)慢作用抗风湿药:常用的有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3)细胞毒药物: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4)肾上腺皮质激素本类药物是强的抗炎、抗过敏药物。 2.外科疗法: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手术不能治愈疾病只能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 3.其他治疗:包括物理、康复、职业训练、心理等治疗。 综上所述,我们所提及的常规药物治疗中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并发症,那么是否有更好的治疗途径呢?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得回到常规医学上来,即传统中医疗法,目前中医对强直性治疗有其独到之处,武汉天仁中医医院采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风湿病,十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罗永焱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诊断,独创羊踯躅根治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奇效,已经为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在这里欢迎正在为强直性脊柱炎痛苦的患者们早日前来就诊,也预祝您早日告别病痛的折磨! 武汉天仁中医门诊 医院地址:武汉市江汉区青年路机场河269号质量监督管理局旁 公交站:550 208 506 621

风湿科常用药

风湿科常用药(2010年10月) 1.非甾体抗炎药 (1)双氯芬酸钠(扶他林)75mg/片,75mg,po,qd~bid (2)美洛昔康(莫比可)7.5mg/片,7.5mg~15mg,po,qd~bid (3)塞来昔布(西乐葆)100mg/粒,100mg~200mg,po,qd~bid (4)洛索洛芬(乐松)60mg/片,60mg,po,qd~bid 2.慢作用抗风湿药 (1)甲氨蝶呤(MTX) 2.5mg/片 用法:5~15mg,口服,每周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w,用药3~12w 起效。 药理作用:本药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细胞增殖和复制,修复骨破坏,是目前治疗RA的首选药物之一。MTX具有抑制白细胞趋化作用,因而有直接抗炎作用。小剂量叶酸或亚叶酸与MTX同时使用,可减少MTX的毒副作用而不影响疗效。 (2)柳氮磺吡啶(维柳芬)(SSZ/SASP)0.25g/片,0.25g,po,qd (3)来氟米特(爱若华、妥抒)(LEF)10mg/片,10mg~20mg,po,qd (4)羟氯喹(纷乐)(HCQ)0.1g/片,0.1g~0.2g,po,bid (5)沙利度胺(反应停)25mg/片 用法:自身免疫性疾病:75mg~100mg,po,qn,从小剂量开始;用于其嗜睡的副作用,可用于改善患者由于使用激素后导致的兴奋失眠。 (6)硫唑嘌呤(依木兰)(AZA)50mg/片 用法:起始剂量2~2.5mg/(kg。d),起效后减至50mg,qd维持。 (7)环磷酰胺(CTX)50mg/片 用法:一般50mg~100mg,po,qd;针剂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静脉冲击疗法0.75~1.0g/m2体表面积。 (8)环孢素A(新赛斯平)(C S A)25mg/粒 用法:剂量依病人情况而定,一般可按照2.5~5mg/(kg.d) (9)吗替麦考酚酯(骁悉、赛可平)(MMF)0.25g/片 适应证:主要用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用法:诱导期:1.5~2.0g/d,东方人耐受量较西方人低,一般选用小剂量,使用至少3个月;维持期:0.5g/d,使用3年。注意监测血药浓度,过低则达不到疗效,过高则易诱发不良反应。 3.生物制剂 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12.5mg/支 适应证:本品适用于2种以上慢作用抗风湿药无效的中、重度RA,儿童特发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及炎症性肠病患者。 用法:推荐剂量25mg,ih,每周2次。注射前用1ml注射用水溶解,溶解后可冷藏72h 英夫利西单抗(类克)100mg/支 用法:静脉给药,起始剂量3mg/kg,推荐在第1、2、6w给药,以后每8w 给药一次。疗效不好可增至10mg/kg,或每4w给药一次。 4.植物提取药 (1)雷公藤多苷片10mg/片,20mg,po,tid,平均7d起效。 (2)白芍总苷片(帕夫林)0.3g/粒,0.6g,po,bid~tid。

风湿病最佳治疗方法

风湿病最佳治疗方法 对于风湿这种疾病而言我们该如何进行治疗呢?风湿病最佳治疗方法又是什么呢? 风湿病最佳治疗方法: 一、患者可以进行中医治疗。中医的辩证治疗方法,目前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对症治疗,系统综合治疗,调理身体,预后复发率也低。这也属于类风湿的治疗方法之一。 二、患者可以进行封闭疗法:也就是俗称打封闭针,方法是在患者出现症状时,把药物注射到椎管内,或神经根周围,局部麻醉神经,

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在药效过后症状马上,又重新浮现出来,对类风湿的治疗帮助不大。 三、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适应症的要求非常严格,通常临床上,适合做手术的患者寥寥无几,并且手术所需费用高,对身体的创伤很大,类风湿患者需要很长一段时期,才能恢复身体,在治疗后也容易复发,因此,此种类风湿的治疗,目前并不推广应用。 风湿病不仅要治疗,还要进行护理: 一、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必须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的活动,以免对关节造成伤害,但是病情稳定后,就需要适当进行一些运动,一方面可以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还能恢复关节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二、风湿病患者需要保持平常心态,过大的情绪波动或强烈精神刺激,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家人应当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理解,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患者居住的环境应该通风、向阳,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夜里睡觉时要注意保暖,不要在风口长时间站立或者睡觉。 四、风湿病患者经常出汗,此时需要及时用毛巾擦干,不要穿湿衣服,避免淋雨和受寒,冬季外出时应戴围巾口罩等保护,必要时可以戴护膝等。 五、风湿病患者饮食上,应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不要吃辣椒、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调味品,也不要喝浓咖啡、浓茶等饮料,可以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 患者朋友们一定要认真的进行风湿病的治疗,争取让自己早日可以恢复健康问题。

治疗风湿疼痛的中成药物列表

治疗风湿疼痛得药品列表 分类查瞧 本药品列表被可按中成药与西药分类查瞧:治疗风湿疼痛得中成药物列表 治疗风湿疼痛得西药列表治疗风湿疼痛得药品列表伤湿止痛膏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痛,关节、肌肉痛,扭伤。 六经头痛片疏风活络,止痛利窍。用于全头痛、偏头痛及局部头痛。 加味天麻胶囊强筋骨,祛风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用于中风经络引起得风湿痹痛,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等症。 卡洛芬(卡布洛芬、氯咔唑丙酸、炎易妥)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急性痛风及其她风湿病。也可用于手术后或外伤引起得急性疼痛。 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戴芬)急性关节炎症与痛风发作,慢性关节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关节与脊柱得其她炎性风湿性疾病、与关节与脊柱得退行性疾病有关得疼痛、软组织风湿病、创伤或手术后得肿痛或炎症。 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斯克)本药中得双氯芬酸用于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其症状;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诱发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史国公药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四肢麻木。 塞隆风湿胶囊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用于风寒湿痹引起得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肌肤麻木,腰膝酸软。 壮腰健肾丸壮腰健肾,养血,祛风湿。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 壮腰消痛液壮腰益肾,疏风祛湿,活络止痛。用于肾虚腰痛,风湿骨质增生引起得疼痛。 壮骨伸筋胶囊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活络止痛。用于肝肾两虚,寒湿阻络所致得神经根型颈椎病。 壮骨追风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膝无力。 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联邦正通高)风湿疼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扭伤、挫伤、肩膀酸痛、腰痛。对感冒引起得头痛、鼻塞,用之起提神醒脑得作用、

常用药品说明书集锦

【修改日期】2012年06月05日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消瘀康胶囊 汉语拼音:XiaoYuKangJiaoNang 【成份】当归、苏木、木香、赤芍、泽兰、乳香、地黄、泽泻、没药、川穹、川木通、川牛膝、桃仁、续断、甘草、红花、香附。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褐色的粉末;味甘、苦。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治疗颅内血肿吸收期。 【规格】每粒装0.4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 【包装】药用PYC硬片、药品匹装用铝箔。 12粒x3板/盒 【有效期】36个月。 【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晶标准 WS-10766 (20-0766) -2102-20122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 20026074 【生产企业】

【修改日期】2013年12月17日 【警示语】本品含附子(炙)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金匮肾气丸 汉语拼音:Jinkui Shenqi Wan 【成份】地黄、山药、酒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盐车前子。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味酸,微甘、苦。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规格】每丸重6g 【用法用量】口服。1次1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房欲,气恼。忌食生冷食物。 【贮藏】密封。 【包装】药用PVC/铝箔,每盒装10丸。 【有效期】36个月 【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3892-98-2011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2020046 【生产企业】

治疗风湿疼痛的中成药物列表

治疗风湿疼痛的药品列表 分类查看 本药品列表被可按中成药和西药分类查看:治疗风湿疼痛的中成药物列表治疗风湿疼痛的西药列表治疗风湿疼痛的药品列表伤湿止痛膏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痛,关节、肌肉痛,扭伤。 六经头痛片疏风活络,止痛利窍。用于全头痛、偏头痛及局部头痛。 加味天麻胶囊强筋骨,祛风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用于中风经络引起的风湿痹痛,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等症。 卡洛芬(卡布洛芬、氯咔唑丙酸、炎易妥)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急性痛风及其他风湿病。也可用于手术后或外伤引起的急性疼痛。 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戴芬)急性关节炎症和痛风发作,慢性关节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关节和脊柱的其他炎性风湿性疾病、与关节和脊柱的退行性疾病有关的疼痛、软组织风湿病、创伤或手术后的肿痛或炎症。 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斯克)本药中的双氯芬酸用于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其症状;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诱发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史国公药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四肢麻木。 塞隆风湿胶囊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肌肤麻木,腰膝酸软。 壮腰健肾丸壮腰健肾,养血,祛风湿。用于肾亏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神经衰弱。 壮腰消痛液壮腰益肾,疏风祛湿,活络止痛。用于肾虚腰痛,风湿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 壮骨伸筋胶囊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活络止痛。用于肝肾两虚,寒湿阻络所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壮骨追风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膝无力。 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联邦正通高)风湿疼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扭伤、挫伤、肩膀酸痛、腰痛。对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用之起提神醒脑的作

风湿科常用药品说明书

麦考酚酸酯胶囊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名称】 麦考酚酸酯胶囊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粉末。 【药理毒理】 霉酚酸酯(简称MMF)是霉酚酸(MPA)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MPA是高效、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的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抑制剂,可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MPA对淋巴细胞具有高度选择作用。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所需的MPA浓度,对大多数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MPA还能通过直接抑制B细胞的增殖来抑制抗体的形成。治疗量的MMF并不抑制多糖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I,也不抑制有丝分裂原激活的外周淋巴细胞合成白介素-Ⅱ和其受体表达,这点也不同于环孢霉素、FK-506。此外,MPA介导的体外淋巴细胞三磷酸鸟苷的耗竭可抑制甘露糖和岩藻糖转化成糖蛋白。通过这种机制,MPA可降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慢性炎症部位的聚集。 【药代学】 口服后迅速大量吸收,并代谢为活性成份MPA。口服平均生物利用度为静脉注射的94%(根据MPA曲线下面积),口服后在循环中测不出MMF。肾移植病人口服MMF,其吸收不受食物影响,但进食后血MPA峰值将降低40%。由于肠肝循环作用,服药后6-12hr将出现第二个血浆MPA高峰,与消胆胺同时服用将使MPA曲线下面积减少约40%,表明MPA通过肠肝循环的量很多。在临床有效浓度下,97%的MPA与血浆蛋白结合。MPA主要通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代谢成MPA的的酚化葡萄糖苷糖(MPAG),MPAG无药理活性。MMF代谢成的MPA有极少量(<1%)从尿液排出,多数(87%)以MPAG的形式从尿液排出。移植后近期内(<40日),平均曲线下面积(AUG)和血峰值(Cmax)比正常志愿者和移植肾功能稳定的病人约低50%。单剂研究显示,严重的慢性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25mL/分/1.73m2)。MPA曲线下面积比正常志愿者和轻度肾功能损害病人高25-75%。同样情况下,MPAG曲线下面积高3-6倍,与MPAG 主要由肾脏排出一致。尚未进行严重慢性肾功能损害病人的MMF多次剂量药物动力学研究。移植手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MPA0-12hr曲线下面积与无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无显著差异。但无活性成分的MPAG,其0-12hr曲线下面积比肾功能正常恢复病人高2-3倍。在酒精性肝硬化志愿者,肝脏实质疾病对MPA的糖苷酸化过程相对无影响,严重的胆道损害,如原发性胆性肝硬化,可能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 【适应症】 预防同种肾移植病人的排斥反应及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可与环孢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应用。 【用法用量】 预防排斥剂量应于移植72hr内开始服用。肾移植病人服用推荐剂量为1g,1日2次。口服2g/日比口服3g/日安全性更高。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在临床试验中,治疗难治性排斥的推荐剂量为1.5g/次,2次/日。如果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小于1300/mL),应停药或减量。对有严重慢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人(肾小球滤过率小于25mL/分/1.73m2),应避免超过1g/次,每日2次的剂量(移植后即刻使用除外)。对这些病人应仔细观察。对移植后肾功能延期恢复的病人不需要作剂量调整。 【不良反应】 服用本药后,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症,败血症,尿频以及某些类型的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偶见血尿酸升高、高血钾、肌痛或嗜睡。 【禁忌症】 对MMF或MPA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不能使用本药。 【注意事项】 服用本药的病人在第一个月每周1次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第二和第三个月每月2次,余下的一年中每月1次,如果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1300/μL)时,应停止或减量使用本药,并对这些病人密切观察。 严重慢性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小于25mL/分/1.73m2)的病人服用单剂量后,血浆MPA和MPAG的曲线下面积比轻度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及健康人高。应避免使用超过1g/次,每日2次的剂量,并且应对这些病人密切观察。 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的病人,平均0-12hrMPA曲线下面积与正常恢复病人相仿。但MPAG的0-12hr曲线下面积前者比后者高2-3倍。对这些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人无须作剂量调整,但应密切观察。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病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优势 风湿病是以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韧带、神经等部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因其与自身免疫有关,多数疾病缠绵难愈,有的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此类疾病的药物,西医治疗主要为非甾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其长期用药的副作用与其治疗作用一样不应被忽视。中医中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上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1.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中医治疗疾病的的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根据病人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是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湿痹?如体质偏虚,当判断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抑或脾肾亏虚?继而综合辨证,整体调节。如外有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关节,内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关节肌肉重着麻木、腿足屈伸不利等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寒滞经脉见四肢关节冷痛、面色少华者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阴虚夹湿热者,用左归饮合四妙散;阳虚夹寒湿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味等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治疗方法,既抓住疾病的本质,又重视疾病的表象,注重标本同治,邪正兼顾,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能迅速减轻症状,有效减缓疾病进程 许多患者早期阶段可能局限于关节疼痛、腰痛、身痛等几个症状,化验指标正常或轻度异常,没达到某些风湿病的诊断标准,西药选择治疗有困难时,可选择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已确诊的慢性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可根据病情采取以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疏风祛湿、温经散寒、温寒祛湿、清热凉血、活血通络、补肾壮骨等不同治疗方法。或散风寒于外,或清热除湿于内,或活血以祛瘀,或温经以通络,邪去络通,“通则不痛”,故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研究表明,临床常用祛风除湿类中药,大多具有与西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样的抗炎镇痛作用,其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之力虽稍逊于西药,但副作用很少,临床可结合辨证酌情选用。若属寒者,可选用桂枝、麻黄、乌头、附子、羌活、独活、细辛等;属热者,可选用忍冬藤、青风藤、海桐皮、秦艽、牛膝、黄柏、丹皮等;属瘀者,可选用桃仁、红花、乳香、三七、丹参、蒲黄、血竭;属虚者,可选用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鸡血藤、淫羊藿、巴戟天、杜仲、骨碎补、肉苁蓉等。 中药还能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体质,减少激素撤减过程中复发的危险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严重程度,从而能有效地减缓

中医风湿病讲义

中医风湿病概论 中医风湿病(原称为“痹症”或“弊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淤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根据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中医风湿病包括的疾病范围很广,更加符合实际。 西医学所指的风湿病,全称应是“风湿类疾病”(rheumatic diseases rheumatism)。反侵犯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均属风湿病范畴。 一、按病因分类 (一)风痹 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以其性走窜,疼痛游走不定为症状特点。因风为阳邪,“上线受之”,故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腠理空虚,故有恶风、汗出之表现。也称“行痹”。 (二)寒痹 因阳气不固,感受寒邪为主,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内经》所谓“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因阳气不足,又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其症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也称“痛痹”。 (三)湿痹 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肉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重着麻木为特征。因脾主湿,而湿性粘滞,阻碍气机,故一般湿痹多兼有脾湿不运或湿困脾土及气机不畅等症状,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濡缓等。也称“著痹”、“着痹”。 (四)热痹 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相滑数为特点。因火热阳邪,色赤入心,且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这种风湿病疼痛显著,关节不能屈伸,医家多称之为“疼烦”。 (五)燥痹 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的一类痹症。《内经》即已论及:“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对于燥邪致痹,虽未展开论述,但以意在其中。“燥痹”之表现,因“燥胜则干”,以阴血津液不足,筋骨关节失于濡养,出现肌肉瘦削,关节不利,口鼻干燥,目干而涩等症为主要特点。 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很少独伤人,多兼夹而至。故上述风、寒、燥、热、湿诸痹,是以某一外邪为主致病,并非不兼夹他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