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试卷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试卷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试卷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 A )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最早发明60进制计算系统的国家是( D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3、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的《几何原本》作者是(B) A、阿喀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国医圣( A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5、《人体的构造》一书的作者( A ) A.维萨里 B.哈维 C.塞尔维特 D.达芬奇

6、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 B )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泰勒斯

7、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是( B ) A.伏打 B.法拉第 C.奥斯特 D.伽伐尼

8、英国医生( B )首先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A.施莱登 B. 布朗 C. 艾弗里 D.施旺

9、生物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 A.林耐 B.拉马克 C.施莱登 D.达尔文

10、最先把机体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还是能够保持恒定的学者是( B ) A.马让迪B.贝尔纳C.桑克托留斯D.格列森

11、《海陆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A )

A.魏格纳B.达尔文C.丹纳D.博蒙

12、发现了遗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科学家是( B )A.艾弗里B.摩尔根C.孟德尔D.德佛里斯

13、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B )

A.用进废退学说B.自然选择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D.生存斗争学说

14、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时间是( B )A.1950 B.1953 C.1956 D.1948

15、生物技术的核心是(D )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基因工程

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10分,多选、错选、漏选都不给分

1、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包括( ABCDE ) A.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 B.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C.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模型 E.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

2、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 A.中介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解释性 E.探索性

3、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说道:“只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的指是什么?( A B ) A.黑体辐射问题 B.以太问题 C.万有引力问题 D.太阳黑洞问题 E.物质波问题

4、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 ABC ) A.德佛里斯 B.柯灵斯 C.丘敬马克 D. 魏斯曼 E.摩尔根

5、19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有( ACD ) A.能量守恒原理 B. 元素周期律 C.细胞学说 D.达尔文的进化论 E. 孟德尔定律

三、判断题

1、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科学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3、纳米材料是指粒子平均粒径在1000纳米以下的材料(×)

4、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开始了养蚕和丝织。(√)

5、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6、波义耳为元素概念提出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为化学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7、细胞学说最终是由胡克完成的(×)

8、太阳是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表面温度约6000℃(√)

9、居里夫人是历史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唯一同时获得物理和化学两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10、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或假设: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四、术语解释题

1、生物修复:是利用特定的生物、(植物、微生物或原生动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

2、空间技术:亦称航天技术、它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同样也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

3、细胞工程: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使细胞的某些生物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殖动植物个体以获得有用物质的过程。

4、黑箱方法:就是在尚未了解物质系统内部结构和运动细节的情况下、通过人为地对黑箱系统施加作用(即输入)、观察和记录其输出、找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由此研究黑箱的整体功能和特性、并推断其内部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

五、简答题

1、什么叫技术?简述现代技术的三大体系?(6分)技术: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物质变化技术体系:物质变化包括物质的组分变化、物态和物性变化、外形和色泽变化。能量转换技术体系:能量转换包括诸多能量形式的转换信息控制技术体系:信息的本质是控制。信息技术就是形成信息控制系统,对信息过程(产生、采集、存储、交换、处理等)能动地加以利用。

2、近代物理学三次大的综合(6分) 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用微积分作为数学工具来描述的完整的、普遍的、严密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之中,实现了物理学史上也是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热、力学、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说明了自然界物质间能量转化的规律性。这是牛顿建立力学体系以来物理学上的第二次理论大综合。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光学、电学和磁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的第三次大综合。

3、20世纪以来,人们对元素的认识经历了哪几次变革?(6分)1902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进一步发现,放射性是由于元素的原子蜕变而引起的,提出了元素蜕变的假说,打破了从波义耳以来的元素不变的传统观念,在元素思想上发生了第一次变革。 1910年,英国科学家索迪基于对大量实验事实的分析而认识到,一种元素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子的元素变种存在,提出了同位素假说,并得到了证实,这就打破了从道尔顿以来的关于一种元素一种原子的传统观念,在元素思想上出现了第二次变革。 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斯莱在研究各种元素的X射线时发现元素的原子序数,实质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是原子序数,而不是原子量,解决了长期以来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中,原来有几对按原子量排列位置颠倒的矛盾(如碘和碲等),将周期律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在元素思想上引起了第三次变革。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时,氮变成了氧,第一次实现了人工核反应,使一种元素变成了另一种元素,从而导致了元素思想的第四次变革。 1939年,德国科学家哈恩等人,在用中子轰击重元素铀原子核的实验中,发现了核裂变反应,开辟了原子能的新时代,出现了元素思想上的第五次变革。

4、简述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8) (一)机器思维(二)自然语言处理(三)数据库的智能检索(四)专家系统(五)智能机器人(六)自动程序设计(七)模式识别(八)人工神经网络

5、简述氢作为能源的优点?(7分)(1)重量轻;(2)热值高;(3)“爆发力”强;(4)来源广;(5)品质最纯洁;(6)能量形式多;(7)储运方便

六、综合论述题

1、试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我国在其中的作用(参考要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于1990年正式启动,于2005年全部完成,总投资30亿美元。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

来最为伟大的认识自身的世纪工程,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此项计划的实现,将对全人类的健康,生命的繁衍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5分)

“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以后,欧洲、日本、前苏联、巴西、印度、中国迅速跟进,纷纷加入到此项意义重大的研究中。我国于1999年7月在国际人类基因组注册,得到完成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一个约30Mb 区域的测序任务。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简称“1%项目”。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生命科学领域中最前沿的大片段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开发和利用宝贵的基因资源上已处于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的地位,在结构基因组学中占了一席之地。(5分)

2、试述现代科学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参考要点)

(1)现代科学各分支学科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表现出综合化和整体化(1分)

(2)现代科学的抽象化、数学化(1分)

(3)现代科学的多元化(0.5分)

(4)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0.5分)

(5)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加速化(0.5分)

(6)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0.5分)

(7)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的趋势(1分)

一、填空题 1、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2、复合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增强剂)。与第一、二代复合材料相比,第三代复合材料主要是在(基体)方面作了改进。

3、激光器主要由(工作物质)、(泵浦源)和谐振腔构成,它主要是解决(粒子反转)问题。

4、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外界微小的扰动都将导致解的巨大变化,有时甚至会面目全非,即洛伦兹提出所谓(蝴蝶)效应。

5、19世纪末由物理学领域所谓“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最终产生了(相对论)和(量子论)两大理论。

6、按是否随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减少来划分,能源可分为(再生)和(非再生)。

7、(集成度)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指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元件的(数量)。

8、2005年10月我国的(神州6)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9、以光谱或温度为横坐标,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的图谱叫(赫罗)图。处在该图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狭窄带区内的恒星为(主序系)星。

10、在距地面约36000千米的赤道上空等间隔放置(3)颗(同步(静止))卫星就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

11、在系统实现空间、时间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如果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扰,仅是依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来达到,这种系统称之为(自组织)。

12、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殊片段。

1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还原论到(统论);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从决定论思维方式到非决定论思维;从精确思维到(模糊)思维。

二、关联题 1物质波(德布罗意) 2能量子假说(普朗克) 3宇宙大爆炸(伽莫夫) 4星系红移定律(哈勃) 5阿基米德《论杠杆》 6赖尔《地质学原理》 7林耐《自然系统》 8哥白尼《天体运行论》9维纳(控制论) 10贝塔朗菲(系统论) 11道尔顿(原子论) 12申农(信息论) 13 STM(扫描隧道显微镜) 14 GPS(全球定位系统) 15 ES(胚胎干细胞) 16 HGP(人类基因组计划)

三、单项选择题 1、分形与混沌是( A )的。 A、内在一致B、实质不同 C、外在相似 D、完全不同

2、下列( D )不能作为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工具。 A、对撞机B、回旋加速器 C、空间探测 D、显微镜

3、下列属于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是( C )。 A、河外星系 B、超新星爆炸 C、脉冲星

D、黑洞

4、迄今为止人类认识到自然界共有四种相互作用,即( B )。 A、电力、磁力、弱力、强力 B、弱力、强力、引力、电磁力 C、电力、磁力、引力、排斥力 D、引力、排斥力、弱力、强力

5、酸雨是pH值( C )的降水。 A、等于5.6 B、大于5.6 C、小于5.6 D、小于7

6、下列( D )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蛋白质工程

7、科学研究表明木星上的大红斑是一种( D )。 A、蝴蝶效应 B、分形现象 C、线性叠加 D、相干结构

8、直觉和顿悟属于一般科学方法中的( A )。 A、非逻辑思维方法 B、理论性科学方法 C、横向科学方法 D、经验性科学方法

9、关于哈勃下列说法( D )是不正确的。 A、哈勃发现星系光谱的红移现象 B、哈勃发现河外星系 C、哈勃提出星系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比例公式 D、哈勃设计和制造了太空望远镜

10、下列( A )不属于激光器谐振腔的作用。 A、产生受激发射物质 B、提供光学反馈放大 C、保证激光高方向性 D、增强受激辐射强度

11、摩尔根的基因理论指出了( B )。 A、蛋白质是基因的载体 B、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C、脱氧核糖核酸是基因的载体 D、核糖核酸是基因的载体

12、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齐名的另一项发明是( A )。 A、激光器 B、宇宙飞船 C、光导纤维 D、纳米材料

13、阿拉伯数字的是( D )创造的。 A、埃及人 B、希腊人 C、罗马人

D、印度人

14、原子和夸克的直径大小分别为( B )米。 A、10-14、10-15 B、10-10、10-19 C、 10-10、10-15 D、 10-14、10-10

15、1985年哈雷彗星飞临地球时美国提出了一个以科学教育为核心的国家计划,以彗星再度光临地球的时间命名的,它叫( C )。 A、星球大战计划 B、曼哈顿计划 C、2061计划 D、双子星计划

16、氢聚变主要发生在恒星演化的( C )过程。 A、引力收缩阶段 B、红巨星阶段 C、主星序阶段 D、红巨星后阶段

17、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叫( B )。 A、星火计划 B、火炬计划 C、燎原计划

D、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18、“多莉羊”所携带的遗传基因与( C )相同。 A、提供卵细胞的母羊 B、怀孕并产下它的母羊 C、提供体细胞的母羊

19、下列既属于一次能源又属于非再生能源的是( C )。 A、水能和风能 B、电和太阳能 C、煤炭和天然气 D、氢气和核能

20、我国1988年建成的北京正一负电子对撞机是( B ) A、材料实验装置 B、高能物理实验装置 C、高分子化学实验装置 D、激光实验装置

四、多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已有的航天器是( DF ) A、火箭 B、导弹 C、空间站 D、人造卫星 E、航天飞机 F、宇宙飞船

2、“以太”是( BDE ) A、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媒介 B、古希腊人提出的一种元素 C、万有引力在真空中传播的承担者 D、牛顿力学中的绝对参照系 E、被实验否定了的虚构概念

3、美国的登月计划包含哪些子计划( BDE ) A、木星计划 B、水星计划 C、火星计划 D、土星计划 E、双子星计划 F、阿波罗计划

4、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重大的科技事件有( BE ) A、建立第一座核电站 B、人类登上月球 C、克隆哺乳动物 D、建立DNA分子模型 E、激光器的发明

5、下列关于航天飞机说法正确的是( ABCE ) A、往返地面与太空之间 B、可用来发送卫星 C、可重复使用 D、起飞像飞机 E、降落像飞机 F、主体部分也叫轨道器

五、是非题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

2、空间站是太空实验室它属于航天器。(√)

3、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受到封建贵族严格控制和禁锢科技发展非常缓慢。(×)

4、计算机的字长越长运算的精度越高,但计算的速度越慢。(×)

5、太阳通过臭氧层空洞辐射到地球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6、光速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极限速度。(√)

7、激发态的电子自发地跃迁到基态,多余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这个过程叫自发辐射。(√)

8、高温超导材料一般是指在液氮温度(-196℃)以上电阻为零的材料。(√)

六、简述题 1、简答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推论。

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相对性原理:物理学定律在所有的惯性参照系中都相同,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特殊的惯性参照系(如所谓“以太”);(2)、光速不变原理,光束在真空中传播是常数。推论:运动中的尺子缩短,运动中的时钟变慢,光速是极限速度,同时性的相对性。

2、简介科技史上某一重大事件及其意义。列举的科学技术事件要重大,如日心说的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可控核能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扼要介绍过程,并指出它的意义所在

3、阐述空间资源以及人类进入空间需克服的障碍

宇宙空间的主要资源有:高真空、超洁净、高位置、微重力、太阳能及其他资源。

人类进入空间需克服的障碍:1、地球引力2、高度真空3、环境温差剧烈变化4、强辐射环境。

4、谈谈你对下列名句的理解:“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太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爱因斯坦(对爱因斯坦的名句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是一种先进文化的角度出发,阐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卷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 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诞生。 2.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 为重 要标志 3. 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所容晶体管个数。 4. 控制论中老鹰捉兔子是利用反馈中的 反馈。 5.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 。 6.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奥地利的生物学家 ,摩尔根系统阐述了基因理 论,指出 是基因的载体。 7. 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致力于公平性建立,公平包括 和 . 8.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有: 和 技术开发。 9.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是物体的长度随运动速度的增大 ,运 动时钟变 10. 恒星的结局由其质量决定,对于小于1.44 倍太阳质量的所谓钱德拉塞卡极限 的恒星,其结局为 ;质量大于它小于 2.4倍太阳的恒星最终结局 是 ,再大的恒星变成 。 11. 空间技术分三大部分 , , 。 12. 混沌具有三个具体特征:① ,② ,③ 13. 目前较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有: 和 和 和 和反渗透法。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答案写在每题前的括号里) ( )1、下列能源中属于再生能源的是 等。 A 、石油 B 、太阳能 C 、电能 D 、柴油 ( )2、超导材料属于 。 A 、无机非金属材料 B 、高分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光电材料 ( )3、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 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A 、劳动 B 、资本 C 、技术 D 、资源

()4、传统材料靠大规模生产维持其竞争力,而新材料靠___ ___求生存发展。 A、低价格 B、高质量、高性能 C、高利润 D、低成本()5、又称微生物技术。即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获得所需物质 A、酶工程 B、发酵工程 C、细胞工程 D、基因工程 ()6、细胞工程是一门在______上改良生物和创造新生物的技术。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细胞融合、克隆技术等等。 A、分子水平 B、大分子水平 C、细胞水平 D、微观层次 ()7、_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 A、强子 B、轻子 C、传播子 D、基本粒子 ()8、生产力=_ _×(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A、科学技术 B、文明 C、精神 D、道德 ()9、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标志了____的诞生。 A、分子生物学 B、遗传学 C、基因理论 D、生态学 ()10、二十世纪40年代末,维纳创立了。 A、混沌理论 B、信息论 C、耗散结构理论 D、控制论 ()11、轻子是指______作用的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 A、只有弱 B、只有引力 C、只参与电弱 D、不参与强()12、19世纪未物理学上的“三大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它们是___。 A、射线、天然放射性、电子 B、电子、中子、质子 C、X射线、α粒子、电子 D、电子、光子、反粒子 ()13、中国在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1950 B、1957 C、1960 D、1970 ()14、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 A、加加林B格林C、阿姆斯特朗D、奥尔德林 ()15、于1803年提出原子论 A、阿伏加德罗 B、麦克斯韦 C、道尔顿 D、李比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人类生存的四大环境分别是什么?人类进入太空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2、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的三大目标是什么? 4、造成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和酸雨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哪些气体?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卷及答案教学文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 卷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二、 1. 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的建立标志着现代 高新技术的诞生。 2.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 为重要标志 3. 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所容晶体管个数。 4. 控制论中老鹰捉兔子是利用反馈中的反馈。 5.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 6.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奥地利的生物学家,摩尔根系统阐述了 基因理论,指出是基因的载体。 7. 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致力于公平性建立,公平包括和 . 8.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有:和技术开发。 9.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是物体的长度随运动速度的增 大,运动时钟变 10. 恒星的结局由其质量决定,对于小于1.44 倍太阳质量的所谓钱德拉 塞卡极限的恒星,其结局为;质量大于它小于2.4倍太阳的恒星最终结局是,再大的恒星变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1. 空间技术分三大部分,,。 12. 混沌具有三个具体特征:①,②,③ 13. 目前较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有:和和和 和反渗透法。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答案写在 每题前的括号里) ()1、下列能源中属于再生能源的是等。 A、石油 B、太阳能 C、电能 D、柴油 ()2、超导材料属于。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高分子材料 C、金属材料 D、光 电材料 ()3、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资源 ()4、传统材料靠大规模生产维持其竞争力,而新材料靠___ ___求生存发展。 A、低价格 B、高质量、高性能 C、高利润 D、低成本()5、又称微生物技术。即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获得所需物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15.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明代时的李时珍著有_____________一书,记载有1892种药物,方剂11000个。 16.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技术是指陶瓷技术、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牛顿是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______________,使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近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18. 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_________学说,牛顿和___________发明了微积分。 19. __________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意大利的___________发明了电池。 20. 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___________。第一个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法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 21. 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他提出种质选择论,19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的科学家_________发现了遗传定律。 22. 突变理论主要以_________和奇点理论为工具,通过对稳定性和_________的研究,提出系列数学模型,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 23. 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共价键和_________。 24.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 25. 生殖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开大]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记分作业三)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记分作业三 一、单选题 、纳米材料是一种性能独特地新型材料,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等于()米. .一千万分之一.一亿分之一.十亿分之一.一百亿分之一 、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新型固体能源“可燃冰”,它地主要成分是(). .甲烷和水.甲醇和水.丁烷和水.硫化氢和水 、、原子能和平利用地关键在于(). .自然界核燃料地储藏量.核辐射地控制 .链式反应地实现.可控链式反应地实现 、、参与“神舟七号”海上测控任务地“远望六号”是一艘(). .地质勘察船.海洋监测船.极地考察船.航天测量船 、卫星通信所用地载波是().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 、目前世界上用得最多地半导体材料是(). .硅.锗.砷化镓.磷化稼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地(). 、原子是由()所组成. .质子和中子.质子和电子.原子核和电子.中子和电子 、以下哪一波段地电磁波会穿透电离层()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 、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地人造卫星种类是(). .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卫星.物理探测卫星 、微波通信使用地电磁波波长一般为(). .小于—————— 、下列人物中提出宇宙大爆炸模型地是() .牛顿.爱因斯坦.伽莫夫.哈勃 、运用距地面左右地飞艇或气球作为基站进行通信地方式,叫做(). .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平流层通信.对流层通信 、生命活动地最小单位是(). .病毒.细胞.细胞核.线粒体 、原始生命地化学演化过程中,最神秘和复杂地阶段是(). .从无机物分子到有机物小分子.从有机物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物质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通信地数学理论》地作者是() .笛卡儿.欧几里德.牛顿.申农 、以下航天器中,往返于地面和太空,并能重复使用地载人航天器是(). .深空探测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航天站 、我国农村常用地沼气发酵池,采用地是().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生化转换技术.热解制油技术.干馏技术 、病毒是目前已发现地最小生物,其结构通常只由核酸和()组成. .蛋白质.酶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 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C)相互作用。A.地磁力B.分子力C强力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D)的最小功能单位。 A .细胞 B .蛋白质 C .氨基酸 D .遗传物质 3.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 是世界上首次利用(A)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 细胞核移植 B .细胞融合C.细胞培养 D .细胞膜嫁 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A) 。 A.星系 B .星空 C .星云 D .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C),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 .声 C .光 D .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 .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 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 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 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 差转化来的能量。 12.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 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 +??) 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 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 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 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 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 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 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3分) 18世纪中叶产 生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汇总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 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 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 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 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

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

现代科技与人文

现代科技与人文 摘要:自有科技以来,科技与人文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科技再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又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技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是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物质和解放,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危机: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人口爆炸问题,和平问题......信息技术的挑战,基因工程的挑战等。现代科技又一次受到了人文的诘责,但是人类发展又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把握处理好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现代科技人文危机关系 一、关于现代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 (1)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 1945年研制出的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5代的发展,性能提

高了100万倍。目前研制的光学计算机,其信息处理速度又将提高上万倍。新技术及其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据统计,大约10年左右,工业新技术就有30%被淘汰。在电子技术领域中,这一比率更大,超过了50%。现代工程师在5年内,就有一半知识已过时,即知识的半衰期为5年。科技信息的增长速度更为惊人。有人估测,世界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l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今是3到5年增加1倍。1665年出版了世界第一本科技杂志,1865年增加到1000种,而到1965年已经突破了10万种。 研究表明,不仅是现代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以加速度发展,而且任何一项计量指标(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科学家人数、科技论文数量等)的计算,都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从进入20世纪后的60年以来,世界各国用于科研经费的总和,增加了约400倍。到21世纪末,全世界科学家的人数,预计占总人口的20%左右。 (2)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而且分化反成为综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紧密联系的辩证发展,使现代科学日益结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使每一学科只有在整个科学体系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导致现代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 随着自然科学分支学科大量涌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断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姓名:王城佳 专业:12机设3班 学号:201214240326 日期:2013/5/25

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已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最本质的含义是”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教育,经济和文化前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反之,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的革新,同时促进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接下来对科技对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具体的论述。 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

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

电大作业-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在古代,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出现在()。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印度 D.中国 2、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律,最早出现在()数学著作中。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数学九章》 D.《黄帝九章算法细草》 3、最早运用公理化方法演绎数学体系,代表了古希腊数学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A.《算术》 B.《九章算术》 C.《几何原本》 D.《周髀算经》 4、提出科学的氧化燃烧理论,完成划时代“化学革命”的法国化学家是()。 A.拉普拉斯 B.李比希 C.维勒 D.拉瓦锡 5、著名的“丝绸之路”形成于()代。 A.秦 B.汉 C.唐 D.宋 6、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A.牛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麦克斯韦 7、最早把实验引入力学研究,并通过望远镜进行天文学研究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阿基米德 D.伽利略

8、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的古希腊物理学家是()。 A.阿基米德 B.朗开米基罗 C.亚里士多德 D.欧几里得 9、近代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欧几里得 D.爱因斯坦 10、提出光量子理论的是() A.普朗克 B.爱因斯坦 C.海森堡 D.德布罗意 11、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是()。 A.阿基米德 B.朗开米基罗 C.亚里士多德 D.欧几里得 12、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巴比伦 13、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勇敢提出“日心说”观点的科学家是()。 A.布鲁诺 B.哥白尼 C.拉普拉斯 D.伽利略 14、近代欧洲第一个科技强国是16世纪的()。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5、中医采用的望色、闻声、问病、切脉四诊法,最早是()所采用的。 A.华佗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练习试卷(精)(新)

《自然科学基础》练习题2005。12。17。 第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填空题 1.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在社会总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文明方面,即认识世界是科学的认识功能;二是物质文明方面,即改造世界,是科学的生产力功能。 2.科学研究的类型,一般最常用的科学研究分类,按过程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3.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 4.人类进入“科学实验时代”,其代表人物是:哥白尼和伽利略。 5.在电力技术革命期间,1866年,维·西门子发明电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 6.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19世纪是每50 年增加1倍;20世纪是每10 年增加1倍;当前则是世纪是每 3 年至 5 年增加1倍。 7.当代科技发展有两种形式:一是突破;二是融合;前者是线性的,即以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科技成果取代原有的一代科技成果;后者是非线性的,即是组合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技术。两者是互补和合作的。 8.对于“科学技术是产生力”的思想,马克思从历史的眼光进一步作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而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和实践最为丰富、深刻和卓有成效,把握时代脉搏,最新提出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产生力”的论断。 9.无线电技术,起源于欧洲,发展于美国;飞行技术起源于美国。

二、简答题 1、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科学所要研究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它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自然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它所要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的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科学产生技术;技术也产生科学。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2、四大发明的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有段行动的描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3、简述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历史进程? (1)17世纪到19世纪30年代,经蒸汽机为标志的机器和工具技术,产生了世界第二次产生力的高潮----产业革命。 (2)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三次生产力的高潮------化工技术革命。 (3)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第四次生产力高潮-----电力技术革命。 (4)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世界进入第五次生产力发展的高潮-----技术综合创新的高科技时代。 4、简要回答在第五次生产力发展高峰时期,日本“科技起飞”的具体做法? (1)以优化经济结构为导向,向重点工业倾斜 (2)着眼于技术引进,立足改进,以利于队伍成长为目的确定发展技术政策 (3)改变科研体制,适应大量引进技术的需要 (4)让“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在企业生根 (5)技术要在离产品最近的地方下功夫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选择题练习

1.(C)发现了星系红移。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现代科学四大基本理论是(ABCD) A.相对论 B.量子力学 C.基因理论 D.系统理论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D) A、原子论和分子论 B、热力学和相对论 C、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4.近代科学技术泛指(B) A、15-19世纪的科技 B、16-19世纪的科技 C、17-19世纪的科技 D、18-19世纪的科技 5.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l年确定为365天的国家是(B) A.中国B.埃及C.印度D.古巴比伦 6.浮力原理的创立者是(C)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7.(D)誉为药王,著《千金方》,主张医生要博学、要有高尚的品德。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8.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C) A.《论杠杆》 B.《几何原本》 C. 《天文学大成》 D. 《希波克拉底文集》 9.《论浮体》的作者是(A) A.阿基米德 B.欧几里德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10.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与科学的诞生条件有(ABC) A.惊异 B .闲暇 C .自由D .平等 11.《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 C ) A.开普勒 B.牛顿 C. 哥白尼 D. 亚里士多德 12.《心血循环运动论》一书的作者( B ) A.维萨里B.哈维C.塞尔维特D.达芬奇 13.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 ) A.伽利略B.牛顿C.哥白尼 D. 开普勒 14.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者是( A ) A.开普勒B.伽利略C.牛顿 D. 哥白尼

现代制造技术--试题(含答案)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A卷 一、填空题20 1.现代制造技术,其内涵就是“_________+_________+管理科学”而形成的制造技术。 2.CIMS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是柔性制造系统。 3.切削液主要有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作用、排屑作用。 4.数控机床按伺服系统的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控机床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反馈装置、控制介质五部 分组成。 6.机械手按驱动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气动式和机械式机械手。 7.三维几何建模的方式有线框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 8.柔性制造系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 9.广义的产品质量概念,除了包括狭义的产品本身质量概念外,还涵盖了__________,服 务质量,工作质量。 10.MRP基本原理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物料和__________。 二:概念解释15 柔性(2`): 高速加工(3`): 加工中心(3`): 三坐标测量仪(3`): 并行设计(4`): 三.简答题30 1.列举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主要五种方法。5 2.简述FMS的组成及其功能。6 3.激光加工的装置由哪些部分组成?激光有哪些作用?5 4.机床夹具按其使用范围主要可分为哪几种?5 5.APT语言的源程序有哪几种类型的语句组成?4 6.请简单阐述一下PDM的含义。5 四.分析理解35 1、超声波加工18 (1)将下超声加工原理图中的各部分(1~7)写出答案。14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简答题 1、简述五次生产力高潮的形成 (1)第一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中国,时间:3~13世纪,特点:以农业生产为主。 (2)、第二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英国,时间:17世纪~1830年,特点:以纺织工业为主,迎来了工业化新时代。(3)、第三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德国,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以化工工业为主,迎来了化学合成时代。 (4)、第四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美国,时间:1879年~1930年,特点:以电气化生产为主,迎来了电气化时代。(5)、第五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日本,时间:开始于20世纪中叶,特点:技术综合创新,产业结构现代化。 2、简述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技术革命 又称蒸汽动力技术革命,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要技术,以蒸汽动力取代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组成了机器生产系统。 (2)、第二次技术革命 又称为电力技术革命,以电气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完成于实验室,由科学家自己实现,不仅解决了生产文明,还发展了生活文明。 (3)、第三次技术革命 又称现代技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六大高技术成为现代技术革命的主战场,其中信息技术是先导,用电脑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3、简述经典物理学的三次大综合。 ①牛顿力学把天上和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与牛顿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物体运动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 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二次综合。 ③麦克斯韦总结的经典电磁理论,揭示了电、磁、光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三次综合。 1、简述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和五个结论。 ①两条基本原理:一为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即一切自然规律对一切相对地作匀速运动的惯性参照系都是相同的;二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与光源和观测者的运动无关。 ②五个结论:1.光速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2.运动的尺缩短。3.运动的钟变慢。 2、简述原子的组成 ①原子由带正电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②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③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

现代科学技术试题

信息技术 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的工程技术,又称信息工程。 激光 是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系统在实现了粒子数反转的条件下通过受激发射所产生的强光束。 新型陶瓷 新型陶瓷是采用高度精选的不含硅酸盐的天然材料,通过一般的高温烧结成型工艺制成的陶瓷。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更加优异性能的新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 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复合成一体,形成一种具有多种功能或新功能的材料,称之为功能复合材料。 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能对材料的工作环境进行判断,并产生相应的反应,从而使材料继续不断地工作。 二次能源 需要依靠其他能源来制取或转换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原子能 原子能又称核能,是由原子核结合的变化而释放出的一种能量。 碱基互补配对 在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A)与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T)或一条链上的鸟嘌呤(G)与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C)总是通过氢键结合,组成碱基对,这种A—T或G—C的配对方式,称为碱基互补配对。

半保留复制 新合成的子DNA分子总是以母链DNA分子为模板,且两条链中有一条链为母链所遗传,保留母链DNA遗传信息(碱基排列顺序),这种合成DNA 的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解旋 复制时,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扭成螺旋的长链逐渐解开的过程,称解旋。 海洋牧业化 海洋牧业化就是在一定的海域中大量放养优质鱼苗,使之在海洋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以便集中捕捞,稳产高产。 水声技术 研究和开发海洋所用的声学技术叫水声技术,包括回声探测、被动探测、声纳重人系统和水声通信等。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是指蕴藏海底可供开采的石油、天然气、矿砂、煤炭、锰结核和多金属软泥等。 航天科学技术 航天科学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其他天体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包括由地面至太空的一切运载工具的研制,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宇宙探测器、空间站等飞行器的研制,以及飞行器的发射跟踪、控制、通信,遥测等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地球同步静止轨道 指同步卫星运行的轨道,在赤道上空距地面高度为3.58万公里的圆形轨道。 航天器 航天器也叫空间飞行器。一般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类飞行器。 空间工业化 空间工业化是一种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宇宙空间进行工业生产的设想。

现代科技知识要点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现代新科技知识要 点 发布时间:2010-06-13 (来源: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一、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与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一)遗传工程 遗传工程的研究发展,为器官移植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新手段——利用动物的器官代替人的器官。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猪较为合适。首先猪器官的大小与人的相当,生理上也比较接近;其次猪在无病原体条件下比较容易饲养和容易保证无病的供体;此外猪的繁殖率高,每窝可产十几只猪崽,存活率也较高。为了保证植入的器官不被排斥,生物学者正在培养具有人的基因的新型猪,这种猪叫转基因猪。 (二)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又一个热点。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导入人体内并在体内(器官、组织、细胞等)表达,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基因治疗开辟了医学预防和治疗的崭新领域。自从1990年临床上首次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白细胞,治疗遗传病——重度联合免疫缺损病以来,利用基因治疗的手段治疗囊性纤维化(cf)、血友病,还扩大用于治疗肿瘤和艾滋病的临床试验已数以百计,基因治疗将引起临床医学的一场革命,将为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手段的大部分遗传病、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如各型肝炎、艾滋病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病等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可以比较乐观地认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即将到来,人类23对染色体大约6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被测定,人类基因组所包含的约3万个基因中与人的重要生命功能和重要疾病相关的基因将不断被发现,6000多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和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基因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将有可能由此得到预防、诊断和治疗。基因治疗的研究将从过去的盲目阶段进人理性阶段。基因治疗有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以前,成为临床医学上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人类很多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将通过基因治疗手段而获康复。 (三)农业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