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学考试各章综合练习3(完整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学考试各章综合练习3(完整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学考试各章综合练习3(完整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学考试各章综合练习3(完整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各章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基础科学(P1)

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及规律的学科。担负着探索新领域,发现新现象、新物质、新原理、新规律的任务。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表现为由概念、定理、定律或规律构成的理论体系。

2、技术科学(P2)

是在基础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某类技术的特殊规律,并解决工程技术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科学。技术科学的任务是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技术科学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中介性,技术科学是基础科学的应用,以基础科学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是工程科学的基础。是将基础科学知识转向实际应用的中间环节,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二是应用性,技术科学着重研究应用的基础理论。其研究成果对于工程科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3、工程科学(P2)

研究把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

●三者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基础科学是技术科学和工程

科学的基础,起着指导作用,其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技术可续起着中间环节、承上启下的作用,工程科学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同时又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工程科学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4、实验技术(P2)

是科学实验中采用的技术。或是说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客体而采用的技术。包括力学实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技术等。

5、基本技术(P2)

与基本运动形态(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相应的技术。主要有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也可以说是在技术科学研究中大量采用的最基本的技术。

6、产业技术(P3)

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不同技术所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一定产业一般与某一类的劳动过程中的技术相关或以其中的某一类的技术为主。简单地说,产业技术就是某一产业或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的技术。比如建筑业中的建筑技术,通信产业中的通信技术等等。

●产业的分类(书P6-P7)

一般我们把产业分为三类:第一产业(农、林、牧、渔、采掘业,一般是最艰苦、最原始的行业,这些人基本上属于灰领阶层,以体力活为主,如农民、渔民等。不

需要太多的知识和技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某些东西而不是制造新产品),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加工业,稍微有些技术的行业,对一些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新的东西,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大多属于蓝领阶层如工人)。第三产业(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设计业、金融保险业、文化教育业、商业与服务业等,大多数以智力话为主,体力活为辅,从事第三产业的人以白领居多)。

从技术与产业或经济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将产业技术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

7、小科学(书上P21)

指在科学史上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以认识自然,增长知识为目的,以个人的自由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科学。

8、大科学(P6)

是指在按照指数规律增长基础上的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的事业。基本特点是:科研规模巨大,创造性的集体研究、巨额的科研投资、科研设备庞大复杂、社会化高效的科研组织管理。实施大科学战略应当:树立大科学观念、建立大科学体制、实行大科学管理、加速大科学流通、培养大科学文化、实施大科学教育、营造大科学环境。

9、高技术(P7)

一般认为:1942.12.2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运行标志着高技术的产生。高技术首先是一个科技概念,它与基础科学理论的前沿紧密相连,以最新科学成就作为技术理论的基础;其次高技术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与产品、企业和产业紧密相连,总是时最快的速度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本质上讲,高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都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技术群。

10高技术体制(P9)

高技术体制是关于高技术活动的体系结构和制度系统的总称,一般包括高技术活动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高技术活动主要由高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构成的完整过程,与此相应,高技术体制也是由高技术的研究体制、开发体制、生产体制、销售体制和服务体制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11、高技术管理(P9)

高技术管理是对高技术工作进行管辖和处理的活动,它是按照高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眼里方法和手段对高技术工作进行的决策,实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合理地、经济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确保高技术发展的预定目标的实现。

12、高技术产业(P9)

是指把生产过程和产品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产业,它是一种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资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辐射效果的新型产业。

高技术产业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投入比例高,这是高技术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其次是技术密集度高,这是保证高技术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因

素。第三、技术创新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第四、市场国际化程度高。

13科教兴国(P12-13)

提出科教兴国的背景: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原因。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各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给人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到21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科教兴国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石。它首先强调的是加快科技进步,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握好五个结合: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市场经济和宏观管理相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

其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第一是要坚持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使得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第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实施科教兴国的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的培养、社会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

14、环境问题(P15)

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的活动引起环境的结构与状况的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造成各种影响和破坏问题。其核心是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质量恶化、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的流失、生态危机等。

15、资源问题(15)

是指人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求与资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资源匮乏和枯竭的情况。科学技术应当在扩大资源利用范围和效率的同时,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目标。

16、可持续发展(16)

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

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利用科技,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扩大对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17、人文精神

是指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文文化的作用,强调依靠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推动社会发展。

18、科学精神

主要指尊重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强调依靠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

19、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践过程。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20、技术

技术是改造自然的手段与方法(加工手段,工艺流程和方法),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技术回答做什么?怎么做?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技术讲发明,讲创造。

21、863计划

我国的863计划是1986年3月由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家墀等四位科学家提出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列入该纲要的有八个技术群,它们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63等各类计划简介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攀登计划

为了加强国家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推动基础性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国家从1992年起设立“攀登计划”。

“攀登计划”项目的遴选,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1)属于学科前沿性研究,预测在本世纪末可能取得重大突破;(2)具有重要应用背景,为我国经济建设所急需,国际上很活跃;(3)能发挥中国地理、资源和研究工作特点,可望取得中国特色的成果;(4)已在国际上具有优势,居世界先进水平,将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的研究。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第一个国家科技计划,也是20世纪中国最大的科技计划,1982年开始实施。这项计划是要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有方向性、关键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农业、电子信息、能源、交通、材料、资

源勘探、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

●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宗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星火计划

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中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誉名为“星火计划”,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农村大地。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

二、简答题

1、对于构成现代科技体系的各个方面,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现代科学和技术分别由三个层次组成,现代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现代技术包括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P1-3)

其关系参阅书上第八页图1-1以及辅导材料2-3

其要点是:1、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三者既互相独立,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基础科学是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起着指导作用。技术科学是将基础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中间环节。它是工程科学的基础,又为基础科学提供研究课题和手段,推动基础科学的发展。工程科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原则,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产生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与此相对应,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也是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实验技术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的基础。基本技术为实验技术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推动实验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产业技术的巨大进步,产业技术与经济部们密切相关。实验技术和基本技术代表了技术水平,而产生技术则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延伸。基础科学代表科学水平,技术科学代表生产力。

三个技术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2、在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对现代科技发展的三化,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形成对现代科技发展特征的总体认识。

答: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三化:高速化、综合化、社会化。(书上9)

●科技发展的高速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自身的加速发展。科研规模

不断扩大,国际或国际规模的科技项目日益增多(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核聚变等等)科研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加(1800年不到1000人到现在占人口的1%,预计未来100年为20%);现代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以前科学知识是50年增加一倍,而现在是3-5年),技术和技术产品的老化速度加快(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的元件数每18个翻一番)

二是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周期缩短(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100年,内燃机80年,电动机65年,原子能40年,集成电路3年,激光1年)。

●综合化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技自身发展的综合;二是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

的科学化;三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四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

●社会化表现在:

(1)科技活动主体的社会化;大体经历了由科学家的个人研究→研究所集体研究→国家组织的协调研究→国际间的合作研究。现代科技活动是社会化活动,只有把科技活动主体的自觉性和社会性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才能对科技有所推动,活动才有意义。

(2)科技活动过程的社会化:由于科技与生产的一体化,科技研究活动从选题的目的,研究开展的步骤,研究中各方面的协调都体现了社会化;科技成果的确认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社会性的学术内部规范,成果转化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如科研产生联合体。成果的推广需要采取科技的社会化传播和教育形式。成果的管理包括奖励制度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管理等也具有社会化性质。

(3)科技功能的社会化。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重大进展推动社会的发展。二是科技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是通过物质生活,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从思维的主体和客体,思维的工具对社会思维方式生产影响。

3、大科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发展大科学的战略有哪些?促进大科学发展的措施?

大科学形成的原因:首先是大科学形成的理论前提确立;其次是先进的生产和实验技术为大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大科学的发展成为可能。第三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和各种社会条件的形成。

发展大科学的战略有七个:树立大科学观念;建立大科学体制;实行大科学管理;加速大科学流通;培养大科学文化;实施大科学教育;营造大科学环境。

4、高技术的主要特征及社会发展趋势

答案:高技术的主要特征有七个:高智力;高渗透;高投入;高风险;高竞争;高效益;高战略;包括六个方面: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8)

高技术的社会发展趋势是:高技术体制,高技术管理,高技术产业。

5、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基本观点和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哪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马克思的观点:第一马克思从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第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科技在生产力中的特点。第三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

●邓小平的观点:1988年9月邓小平首次突破马克思100年前的说法,提出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

首先从科学技术的功能角度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中起第一位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指出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已经不再是生产力的外在力量,而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内在的重要因素。其次,阐明了现代科技构成了生产力的超前性因素,科技研究是第一生产过程;第三指明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动力和源泉。第四是对传统生产力观念的突破,确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观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赋予生产力以新的内涵,是对传统生产力概念的重大突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确立了现代生产力的新观念,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推向一个新的阶段。(12)

●科教兴国:提出科教兴国的背景: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原因。从国际发展形势来

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各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给人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到21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科教兴国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石。它首先强调的是加快科技进步,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握好五个结合: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市场经济和宏观管理相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

其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第一是要坚持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使得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第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实施科教兴国的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的培养、社会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

7、高技术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和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3-16),理解可持续发展对促进高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答: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社会生活方式的进步;引起价值观念和

思维方式的提升;负面影响有: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高科技战争问题;法律和社会伦理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利用科技,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扩大对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也可以避免高科技的负面影响,保证高科技健康发展。

8、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对立的根源?如何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进行高科技时代人文精神的培养?(16-17)

由于近代机械论世界观的影响,理性在科学中的作用被过分强调,一切非理性的因素都被排除出科学而被归属于人文,才出现了科学和人文两个对立的领域,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出现了对立。

现代科技的发展无论从科学发展内部还是时代的要求,都呼吁两种文化、两种精神的融合。

高技术时代的人文精神包括:一是对人类的文明传统和文化教养的认同和珍视,用健全的理性去观照人的终极价值,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和生活质量进行关注,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投入与奉献;二是在“高科技-人-社会-自然”这个大系统中体现出人之为人的素质与品格,把真、善、美作为科技发展的自觉和永恒的追求,既注重高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又强调科技文明对道德进步的影响,在人类从自然界获得利益的同时,特别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

第二章 现代物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伽利略变换:是关于两个(相互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照系之间的时空坐标的变换:

具体关系为: ''

'

'x x vt

y y z z t t =+===

上式中带撇的时空坐标(',',',')x y z t 为运动参照系中的坐标,而不带撇的时空坐标

(,,,)x y z t 为静止参照系中的坐标。伽利略变换是牛顿绝对时空观的一种数学表现形式。

2、以太危机:“以太”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愿意是指高空,笛卡尔最早把它用在科

学上,表示一种充满宇宙的能传递相互作用的无质量的物质。因为这个以太并不妨碍大多数物体的运动,所以它的密度一定无限小,但是因为光速很大,所以以太必须具有极其巨大的张力或刚性,以太有弹性,可压缩,无引力,对沉浸在以太海洋

中的天体运动有阻滞作用。这个以太是绝对静止的。光速c=3×108m/s 就是相对于

这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而言的.

如果太阳和以太是相对静止的,那么由于地球的公转,它相对于太阳或以太运动时,地面上的人会测量到以太风对光速的影响,但是19世纪的许多实验,特别是1876-1887年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表明,以太风根本不存在,这样也就证明了绝对静止的以太坐标系是不存在的,所有的参照系都处于相对运动中。这样牛顿提出的存在着一个“充满以太介质的绝对静止的参照系”的假设和实验事实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所谓的以太危机。

3、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有两条:第一条叫做狭义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即惯性系)内都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第二条为光速不变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恒定不变,它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对任意惯性系的观察者来说都是C 。

4、尺缩、钟慢效应:尺缩是指运动的尺(或物体的长度)要比静止的尺(或物体的长度)要短,缩短的程度与它的运动速度有关,并且这种缩短只是发生在运动方向上,其他方向没有发生变化。这种缩短是一种测量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或视觉上的一种错觉,其根本原因在于测量两端的长度时必须是同时的,而同时具有相对性。 钟慢是指运动的时钟(或任意事件所经历的过程)走得(进行得)比静止的钟(或事件)要慢。这种变慢并非观察的结果或错觉,而是实际测量所获得的结果。这种变慢是所有的一切过程都变慢,包括人的新陈代谢等。

5

、爱因斯坦质能关系:2

2E mc ==E 为物体的能量,m 为物体的

动质量,

0m 为静止时的质量,c 为真空中的光速。它表明: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内部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质量和能量是相当的,成比例的。它表明了量度物质多少或惯性大小的质量与量度运动的能量之间有一种等价的关系。也表明了宏观上静止的物体内部实际上蕴含着剧烈的运动(因为静止的物体也有能量)。

6、紫外灾难

所谓紫外灾难是指,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和琼斯根据长波段的辐射实验得出了一个经验公式(瑞利-琼斯公式):238(,)T kT c

πρνν=, 【式中的(,)T ρν表示在某一个特定温度T 下,(黑体辐射出的电磁波中)频率为ν的电磁波(在单位频率间隔内)的辐射功率密度。231.3810k -=?(焦耳/开) 为波尔兹曼常数。】,这一公式在波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级本科《计算机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B卷及其评分标准

级本科《计算机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B卷 一、选择题, 1~30题每题1分,31~55题每题2分,共80分 【1】微型计算机的主机是由_______ A) 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的 B) 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组成的 C) 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以及键盘和显示器组成的 D) CPU和外设组成的 【2】操作系统是一种_______ A) 系统软件B) 应用软件C) 字处理软件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3】下列四条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 A) 微机内部的数据用二进制表示,而程序用ASCII码字符表示 B) 把数据写入存储器或从存储器中读出数据的过程称为访问或存取 C) 汇编程序的功能是把用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 D) 计算机中使用的汉字编码和ASCII码是一样的 【4】一个系统、一个部件、一个软件等,在不改变原来已有部分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新的部件、新的处理功能或增加新的容量的功能,称为_______ A) 可运行性 B) 可移植性 C) 可视性 D) 可扩充性 【5】下面四条关于显示器的叙述中,有错误的一条是______ A) 显示器是由监视器和显示卡两部分组成的 B) 显示卡是用来将主机输出的信号转换成监视器所能接受的形式 C) 显示卡是决定显示器类型和性能的一个重要部件 D) 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广泛使用的显示卡是CGA和EGA 【6】下列四条关于激光打印机的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__ A) 激光打印机是激光技术和静电复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常见的硬拷贝设备 B) 激光打印机可以使用连续打印纸 C) 激光打印机可以进行复写打印 D) 激光打印机可以使用普通稿纸进行打印 【7】十进制数625对应的二进制数是_______ A) 101011001 B) 1001100011 C) 1001110001 D) 1011110001 【8】100个24×24点阵汉字字形库所需要的存储容量是______ A) 2400B B) 4800B C) 7200B D) 9600B 【9】下列字符中,ASCII码最小的是_____ A) K B) a C) h D) H 【10】应用软件是指______ A) 利用计算机本身的逻辑功能,合理地组织、协调硬件与相关软件高效工作的软件 B) 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为某种应用目的,由用户所开发的软件 C) 为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合理使用资源,方便用户而设计的一整套程序 D) 能为各应用单位共同使用的那种软件 【11】Windows 98操作系统是一个_____ A) 交互式多道程序系统 B) 多道批处理系统 C) 单道批处理系统 D) 实时系统 【12】 Windows 98中的窗口______ A) 既不能移动,也不能改变大小 B) 仅可以移动,不能改变大小 C) 仅可以改变大小,不能移动 D) 既能移动,也能改变大小 【13】在Windows 98中,下列操作中不能关闭对话框的是_______ A) 用鼠标左键单击“确定”按钮 B) 用鼠标左键单击“取消”按钮 C) 用鼠标左键单击“应用”按钮 D) 用鼠标左键单击“关闭”按钮 1

现代科技概论复习题带填空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20分,) 1.宇宙大爆炸理论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__ _____。 2.19世纪末由物理学领域所谓“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最终产生了和两大理论。 3.光年是一个量度宇宙恒星之间距离的单位,记作LY。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走过真空的路程,约为万亿km。 4.人类基因组计划于年开始实施,中国科学家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 5.火星密度与地球差不多,但其赤道半径差不多是地球赤道半径的倍,它要比地球小许多,引力也小许多,因此这是它大气稀薄的重要原因。6.2005年10月我国的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7.基因是分子上具有效应的特殊片段。 8.达尔文于年出版了划时代的着作《物种起源》。 9.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统称为。 10.地核又分为外核E层和内核G层,其中E层是态,中间是一个过渡的F层。海底扩张的速率大约是每年。 11.复合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另一种材料作为。与第一、二代复合材料相比,第三代复合材料主要是在方面作了改进。12.一纳米(nanometer)等于米。 13.通常用于测定年代方法的放射性同位素是。 14、以光谱或温度为横坐标,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的图谱叫图。处在该图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狭窄带区内的恒星为星。 15、核反应有和两种方式,都能产生巨大的原子能。 16、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指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元件的。 17、2005年10月我国的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18、从DNA上取出单个基因所使用的特殊“手术刀”叫。 19、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所预言的,他们因此而获得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α粒子就是带有电荷的核。1911年卢瑟福曾用它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的原子模型。 21、初始质量在~倍太阳质量之间的恒星最终将演化成。 22、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技术既有属性,又有属性。 23、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中提出日心说,把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4、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奠基者是,他倡导了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15.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明代时的李时珍著有_____________一书,记载有1892种药物,方剂11000个。 16.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技术是指陶瓷技术、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牛顿是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______________,使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近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18. 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_________学说,牛顿和___________发明了微积分。 19. __________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意大利的___________发明了电池。 20. 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___________。第一个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法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 21. 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他提出种质选择论,19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的科学家_________发现了遗传定律。 22. 突变理论主要以_________和奇点理论为工具,通过对稳定性和_________的研究,提出系列数学模型,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 23. 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共价键和_________。 24.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 25. 生殖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计算机科学导论试卷A

黄河科技学院2010 -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试题(A卷) 适用类别普招层次专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年级 10级试 卷代码: 注意事项: 1、本卷采用了分卷制,已将试题纸与答题纸分开。请考生将答案按原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纸上书写答案,一律无效。交卷时,应分别交验试题纸、答题纸和草稿纸。 2、请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书写姓名、座号、学号等信息。 3、请自觉遵守考场纪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组成计算机主机的主要是_____。 A 运算器和控制器 B 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 C 运算器和外设 D 运算器和存储器 2.下面各组设备中,同时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的是_____。 A CRT、CPU、ROM B 绘图仪、鼠标器、键盘 C 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D 磁带、打印机、激光印字机3.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_____。 A 代数和逻辑运算 B 代数和四则运算 C 算术和逻辑运算 D 算术和代数运算 4.在微机中,I/O的中文意思是_____。 A 读写存储器 B 操作系统 C 输入输出 D 接口电路 5.若要将数字作为文字输入到单元格,需先输入一个_____。 A 单引号 B 双引号 C 0 D 半角空格 6.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称为_____。 A 文档 B 语言 C 系统 D 程序 7.通常所说的“裸机”是指计算机仅有_____。 A 硬件系统 B 软件 C 指令系统 D CPU 8.某单位的人事管理程序属于_____。 A 系统程序 B 系统软件 C 应用软件 D 目标软件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 有--------------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资料(终审稿)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 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复习资料 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 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 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1.4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 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 答:细胞。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答:玻尔。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 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 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 答: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

答:太阳。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 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3.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生物的生长和死亡。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2.火山活动。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3.系统性。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 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 答:A=T、G C、T=A、C G。 第二篇 第一章生物技术 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P99第二段) 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

现代科技概论与知识产权

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主体的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客体复杂性,传承的持续性等特点。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一些传统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消失的危险。近年来国家抢救和保护了大批的传统文化,制定了一批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体系,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法律体系对其进行保护,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必须多层次的,综合各部门法来保护传统文化,从而建立一个综合性,完善性的法律保护架构。 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 1.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农耕文明造成巨大冲击,导致传统文化逐渐衰落。 由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大多属于农耕或游牧文明的产物,它们的产生与发展都源于生产或生活的实用性需要,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形式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已经消亡或正在削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随之改变。一些民族民间歌谣、曲艺和传说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民间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大量富有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迅速消亡。 2.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的排斥,导致居民失去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传统文化因其处于“公有领域”而不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自由使用,因而出现了这种情况: 他人未经许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完成新的发明并获取知识产权,而没有给持有这些资源的群体以任何利益分享。这导致他们对本民族或社区的传统文化失去保持和发展的动力。 (二)传统文化面临的发展机遇 1.国际社会确立的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给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希望。 人们越来越强调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2001年11月2日,该组织第31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要求充分保障各社会群体及个人继承和利用其文化遗产的权利。各个国家应制定文化政策或法律,对非 1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计算机科学导论试卷

试题纸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适用专业年级:2005级 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第四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是()。 (A)晶体管(B)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D)微处理集成电路 2.在计算机系统中,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位数为()。 (A)16 (B)8 (C)4 (D)由CPU型号决定 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A)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B)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C)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D)主机、键盘、显示器 4.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控制计算机的运行(B)负责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 (C)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D)分析指令并执行 5.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是()。 (A)工具软件(B)数据库管理软件 (C)语言处理软件(D)操作系统 6.下列计算机语言中,CPU能直接识别的是()。 (A)自然语言(B)高级语言(C)汇编语言(D)机器语言 7.某单位自行开发的工资管理系统,按计算机应用的类型划分,它属于()。 A)应用程序B)工具软件C)系统程序D)文字处理程序 8.CPU包括()。 (A)内存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运算器 (C)高速缓存和运算器(D)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 9.十进制数(-123)的补码表示为()。 (A)11111011 (B)10000100 (C)10000101 (D)01111011 10.在下列4个不同进制的数中,最小的数是()。 (A)(11011101)2(B)(98)10(C)(147)8(D)(6A)16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姓名:王城佳 专业:12机设3班 学号:201214240326 日期:2013/5/25

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已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最本质的含义是”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教育,经济和文化前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反之,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的革新,同时促进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接下来对科技对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具体的论述。 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

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

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在线作业和答案

17秋学期(1709)《计算机科学导论》在线作业和答案一、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ROM的主要类型包括ABC A. ROM B. PROM C. EPROM D. CDROM 满分:2 分 2. 布尔函数最小化的作用有ABCD A. 降低成本 B. 提高电路可靠性 C. 在一块芯片上设计更合适的电路 D. 减少电路计算时间 满分:2 分 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ABCD A. 星型拓扑 B. 网状拓扑 C. 树状拓扑 D. 环状拓扑 满分:2 分 4. 鼠标的主要部件有ABC A. 位置采样机构

B. 传感器 C. 专用处理芯片 D. 电荷耦合器件 满分:2 分 5. Internet的主要应用有ABCD A. 电子邮件 B. 文件传输 C. 远程登录 D. 万维网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有形的装置和设备的总称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实体是指某种抽象事物的集合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编译器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码的程序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关系是元组的集合而不是元组的列表因此元组的出现顺序无关紧要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软件仅指与计算机有关的程序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网络协议就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门是对电信号执行基础运算的设备,用于接受一个输入信号,生成一个输出信号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软件危机完全是由软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视频中的一幅图像叫做一帧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最新科学技术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资料

(第一章)一、填空题 1. 14 ——15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手工业的兴起,远洋航海与地理大发现和东方文明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 1543 年出版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维萨留斯《人体结构》,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 3.开普勒通过长期从观测和计算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他们分别是等面积定律、椭圆轨道定律和公转的周期定律。 4. 伽利略对科学做出了许多贡献,最主要的贡献是对地面物体的研究。 5. 牛顿力学包括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整个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6. 17 世纪上半叶,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7. 英国的化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化学元素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法国的拉瓦锡否定了“燃素说”,建立燃烧的氧化理论。 8. 荷兰人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1785 年法国人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使静电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9. 林耐创立了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并用双名命名法为植物命名。 10. 在科学方法上,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笛卡尔推崇理论思维。伽利略提出理想实验方法。惠更斯阐述了假说的作用。牛顿提出分析和综合方法。 二、简答题 1. 哥白尼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是什么? (1)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科学的天文学诞生的标志,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 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成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 (3)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不在于强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于指出了地球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特殊地位。这正是宇宙论原理的精神,也称为哥白尼精神。 2. 简述培根关于运用归纳法必须记住两条规则。 ①放弃所有先入为主的概念而重新开始; ②暂时不要企图上升到一般的结论。 3. 简述笛卡尔的演绎法要遵守的几个原则。 ①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放在我的判断中; ②把难题尽可能分解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为止; ③按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复杂对象的认识; ④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以保证没有遗漏。 (第二章)一、填空题 1. 18 世纪60 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飞梭,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重要标志。 2. 英国产业革命的源头是纺织业机械化,技术变革的原因是垄断地位的传统毛纺织业的排挤而产生的;另一产业是钢铁产业,冶金工业的变革是因化学发明而推动的。 3. 1709 年,英国的达比父子发明了用焦炭炼铁的方法。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4. 18 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 二、简述题答案 1. 蒸汽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大规模地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推动了科学、热力学和能量转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动了纺织、采矿、冶金、机械等各类技术科学;也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简述法国的科学之所以能超过英国成为近代科学的中心,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 ①任命一大批科学家为革命政府的重要官员,提高了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 ②发展科学教育。创办了一系列的新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包括巴黎综合工艺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③改造旧的皇家科学机构使之从宫廷走向社会。 (第三章)一、填空题 1. 19 世纪下半叶,康德, 拉普拉斯先后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英国人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和太阳的自行,并把人们对天空的认识扩展到了银河系。 2. 19 世纪初,地质学之父史密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化石层序律。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地质变动的灾变论。 3. 能量守恒定律有不同国籍的10 多个科学家的工作有关。其中有突出贡献的3 位科学家是迈尔、焦耳、亥姆霍兹。

计算机科学导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数据总线,地址控制总线 答:(1)数据总线:用于微处理器与内存、微处理器与输入输出借口之间传送信息。 数据总线的宽度(根数)决定着每次能传输信息的位数,因此数据总线的宽度是决定 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微型计算机的数据总线大多是32位或64位。 (2)地址总线:从内存单元或输入输出端口中读出数据或写入数据, 首先要知道内存单元或输入输出端口的地址,地址总线就是用来传送这些地址信息的。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微处理器能访问的内存空间的大小,若某款微处理器有32位根地址线,则最多能访问4GB的内存空间。 (3)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息,进而控制对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的访问。 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1.无损压缩:是指压缩后不损失任何信息,解压缩后的信息与压缩之前的信息完全相同。无损压缩的压缩比较小,一般在2:1到5:1之间,主要用于文本文件,指纹图像,医学图像的压缩等。 2,有损压缩是指压缩后有信息的损失,但解压缩后的信息使用户感觉不出有信息的损失,或虽有感觉但不影响信息的使用,有损压缩的压缩比较高,可以达到几十比一甚至上百比一。主要用于蚃,视频和音频的压缩 网格计算,云计算 网格计算: 网格的三要素:动态的资源共享;协调的利用在不同地点的资源;对于不同地点,不同单位的资源、人员等等按需要动态地组成“虚拟机构” 网格式一种技术为了达到多种类型的分布资源共享和协作,网格计算技术必须解决多个层次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技术,制定网格的标准,将internet从 通信和信息交互的平台提升到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云计算: 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 (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平台及服务(Paas)和软件及服务(Saas)。 数字鸿沟 又称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2.5虚拟内存虚拟设备 虚拟内存:虚拟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 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割成多个物理内存的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挖补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 虚拟设备:指通过某种方法把一台独占物理设备改造成能提供多个用户共享使用的逻辑设备,这种逻辑设备称为虚拟设备。 通常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虚拟成多台逻辑设备,供多个用户进程同时使用,通常把

现代科学技术 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 A )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最早发明60进制计算系统的国家是( D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3、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的《几何原本》作者是(B) A、阿喀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国医圣( A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5、《人体的构造》一书的作者( A ) A.维萨里 B.哈维 C.塞尔维特 D.达芬奇 6、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 B )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泰勒斯 7、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是( B ) A.伏打 B.法拉第 C.奥斯特 D.伽伐尼 8、英国医生( B )首先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A.施莱登 B. 布朗 C. 艾弗里 D.施旺 9、生物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 A.林耐 B.拉马克 C.施莱登 D.达尔文 10、最先把机体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还是能够保持恒定的学者是( B ) A.马让迪B.贝尔纳C.桑克托留斯D.格列森 11、《海陆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A ) A.魏格纳B.达尔文C.丹纳D.博蒙 12、发现了遗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科学家是( B )A.艾弗里B.摩尔根C.孟德尔D.德佛里斯 13、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B ) A.用进废退学说B.自然选择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D.生存斗争学说 14、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时间是( B )A.1950 B.1953 C.1956 D.1948 15、生物技术的核心是(D )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基因工程 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10分,多选、错选、漏选都不给分 1、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包括( ABCDE ) A.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 B.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C.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模型 E.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 2、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 A.中介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解释性 E.探索性 3、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说道:“只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的指是什么?( A B ) A.黑体辐射问题 B.以太问题 C.万有引力问题 D.太阳黑洞问题 E.物质波问题 4、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 ABC ) A.德佛里斯 B.柯灵斯 C.丘敬马克 D. 魏斯曼 E.摩尔根 5、19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有( ACD ) A.能量守恒原理 B. 元素周期律 C.细胞学说 D.达尔文的进化论 E. 孟德尔定律 三、判断题 1、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科学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3、纳米材料是指粒子平均粒径在1000纳米以下的材料(×) 4、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开始了养蚕和丝织。(√) 5、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6、波义耳为元素概念提出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为化学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7、细胞学说最终是由胡克完成的(×) 8、太阳是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表面温度约6000℃(√) 9、居里夫人是历史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唯一同时获得物理和化学两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计算机科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计算机科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B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1. 用一个字节表示无符号整数,其最大值是十进制数()。 A. 256 B. 255 C. 127 D. 128 2.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A. 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B. 主机和应用程序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主机和外部设备 3. 微机中的CPU是指()。 A. 内存和运算器 B.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 存储器和控制器 D. 控制器和运算器 4. 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A. 字长、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 B. 磁盘容量和打印机质量 C. 操作系统和外部设备 D. 机器价格和所配置的操作系统 5. 磁盘上的磁道是()。 A. 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 B. 一组记录密度相同的同心圆 C. 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阿基米德螺旋线 D. 一组记录密度相同的阿基米德螺旋线 6. 下列E–mail地址正确的是()。 A. wangfang/https://www.doczj.com/doc/df1782755.html, B. https://www.doczj.com/doc/df1782755.html, C. wangfang#https://www.doczj.com/doc/df1782755.html, D. wangfang@https://www.doczj.com/doc/df1782755.html, 7. UNIX操作系统是一种()。 A. 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B. 实时操作系统 C. 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D. 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8.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A. 潜伏性 B. 免疫性 C. 传染性 D. 激发性 9. 电子计算机主存内的ROM是指()。 A. 不能改变其内的数据 B. 只能读出数据,不能写入数据 C. 通常用来存储系统程序 D. 以上都是 10. 市场上出售的微机中,常看到CPU标注为“Pentium 4/1.2G”,其中的1.2G表示()。 A. CPU的时钟主频是1.2GMHz B. CPU的运算速度是1.2Gb/s C. 处理器的产品系列号 D. CPU与内存的数据交换率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论文

浅谈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