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综述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综述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综述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综述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

科学研究是创新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过程。

科学研究工作可按其性质、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一般按过程分为

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是比较纯粹的科学研究,是国家科学潜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新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是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开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计划性和保密性,成功率高,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标志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考点三、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指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

一、物质对象

二、1、实物对象与非实物对象

2、天然对象与人造对象:

3、现实对象与潜在对象:

二、物质运动

物理运动-----------物理学

化学运动-----------化学

生命运动-----------生命科学

地球运动-地学

宇宙天体运动-------- --天文学

考点四、自然科学的特征与属性

一、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客体的结构和运动形式。

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达到真理性的认识。科学必

须从事实出发,按世界的本来面貌反映世界,不允许毫无根据的臆造和

假设。

二、科学认识形式的抽象性

科学虽然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并不停留在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阶段。它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进而发现

规律。为此,就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

抽象过程,并以概念、范畴、原理等形式确定下来。

三、科学内容的无阶级性

自然科学是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产物,它的内容与社会经济基础

的要求没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劳动的探索性

既然科学是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反映,而自然界又处于永不休止的变化之中,所以,科学活动总是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之中。科学大厦的建设,是一项永远不会完结的工程,人类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会穷尽“终极真理”。

五、科学理论的解释性

科学来源于实践,再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科学要对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解释。科学理论的目标就是提供系统的、严密的、有根据的解释。

六、科学理论的预见性

人们一旦掌握了客观规律,就能够预见它的发展进程和结局。科学预见是人们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前提。

考点四、三大发现

X射线的发现(1895 伦琴):原子有着复杂的结构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贝克勒尔):原子也存在内部结构,原子可变电子的发现(1897年汤姆孙):明确地揭示了原子是可分割的

考点五、原子结构模型

1661年英玻意耳提出元素概念

1803年道尔顿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

1811年意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1860年意化学家康尼确立原子分子论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1903年汤姆逊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

1911 卢瑟福模型轨道模型

1913 玻尔分层排布模型行星模型

1916年索末菲电子云模型

(1)电子的发现

J.J.汤姆孙 (1856-1940):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家,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7年4月30日,汤姆孙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时宣布发现了电子。

1899年汤姆生正式把这种微粒叫做“电子”。电子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为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之一,汤姆生被誉为“电子之父”。

发现电子的意义是:

1. 肯定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

2. 揭示出原子内部含有带正电的部分和带负电的部分;

(2)原子结构探索

A 葡萄干蛋糕模型

“电子浸浮于均匀连续正电球体中”模型( 1904 )

原子是一个小球体,内部充满均匀分布的带正电的流体,球内液体中掺杂有若干电子,这些电子等间隔地排列在与正电球同心的圆周上,并以一定的角速度作圆周运动而发出电磁辐射。原子光谱反映的即是这些电子的辐射频率。电子的总电量与液体的总电量等值反号,原子对外显电中性。

模型成功之处在于: 解释了原子电中性;

解释了原子为什么会发光;

据此模型可以估计原子的大小为10-8cm

得出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结论

讨论了电子在原子内的分布

模型缺陷所在: 关于正电荷在原子内的分布情况的猜测

B 原子有核模型

此模型建立在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

原子内部并非是充满的,它的大部分空间是空虚的,它的中间有一个体积很小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它99%以上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则以某种方式分布于核外的空间中。

模型成功之处在于:解释了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带正电的原子核的存在。

模型缺陷所在: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无法解释原子的线状光谱;对电子

位置、核外电子云之谜所引起的佯谬束手无策。

C 玻尔模型

N-玻尔(Niels Bohr 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因发展量子理论并用于原子结构、原子辐射研究的成果获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3年玻尔建立在原子有核模型基础上

核外电子只能在原子内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行,并且在这些轨道上运行时,电子不辐射能量,一个轨道对应一个能量值

模型成功之处在于: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说明了原子的线性光谱。

模型缺陷所在:不能说明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和氢光谱的精细结构;对能级的描述很能粗略,只有一个量子数;不能解释原子核形成分子化学键的本质。

玻尔理论虽引入了量子概念,但没有摆脱经典物理学的束缚,是经典理论加上量子条件的混合物。

D 电子云(Electron Cloud)索末菲(1916年)

1. 电子轨道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的,核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电子运动的轨道不应当在同一平面上,应推广到三维空间;

3. 提出空间量子化的概念。

波粒二象性与电子云

1. 玻尔理论提出十年后,人们认识到原子里面的电子就其运动的基本特征来讲,完全不同于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电子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2. 微观粒子的运动轨道我们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只能知道它们在核外某区域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电子像“云”一样地存在于核外的空间中形成“电子云”,根本没有“轨道”的概念。

考点六等离子态和超导态

1、等离子态---物质的第四态。

1)组成:电离的气体,由大量自由电子和离子以及中性离子组成的物质状态.

特性:超气体,能流动,无确定形状、导电率高、电磁场耦合作用强。

分布:自然界中的等离子体:高空的电离层、闪电、极光等等。

人造的等离子体:日光灯、水银灯里的电离气体

应用:导体;制造光源显示器;高分子材料;军事规避、探测系统,武器飞机隐形

2、超导态

超导态是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电阻等于零的物态。(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

特性: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低温)下失去电阻;完全抗磁性;约瑟夫效应----在两块超导体中夹入薄绝缘体而形成低电阻,绝缘体会变成超导体。

应用:输电;受控热核聚变;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电子计算机

考点七、核反应

1、重核聚变------把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时,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核裂变.

(1)发现

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

(2)、自持式链式反应---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3)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和核电站、核动力

2、轻核裂变-------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

受控热核反应---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

应用----氢弹

考点八、生命的基本特征

(1)生命表现为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和复杂有序的物质结构

构成的基本物质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以游离态或化合态的形式构成了具有生命的生物体,而这些成分单独存在时并不具有生命,只有建立了有序的结构,形成细胞,才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2)生命能自我繁殖

生物能通过繁殖产生出新的一代,繁殖使不能长存的生物得以延续。每个生物物种都能把种的特征代代相传,生物具有遗传性。

(3)生命繁殖存在遗传和变异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现代科技概论复习题带填空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20分,) 1.宇宙大爆炸理论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__ _____。 2.19世纪末由物理学领域所谓“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最终产生了和两大理论。 3.光年是一个量度宇宙恒星之间距离的单位,记作LY。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走过真空的路程,约为万亿km。 4.人类基因组计划于年开始实施,中国科学家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 5.火星密度与地球差不多,但其赤道半径差不多是地球赤道半径的倍,它要比地球小许多,引力也小许多,因此这是它大气稀薄的重要原因。6.2005年10月我国的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7.基因是分子上具有效应的特殊片段。 8.达尔文于年出版了划时代的着作《物种起源》。 9.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统称为。 10.地核又分为外核E层和内核G层,其中E层是态,中间是一个过渡的F层。海底扩张的速率大约是每年。 11.复合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另一种材料作为。与第一、二代复合材料相比,第三代复合材料主要是在方面作了改进。12.一纳米(nanometer)等于米。 13.通常用于测定年代方法的放射性同位素是。 14、以光谱或温度为横坐标,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的图谱叫图。处在该图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狭窄带区内的恒星为星。 15、核反应有和两种方式,都能产生巨大的原子能。 16、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指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元件的。 17、2005年10月我国的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18、从DNA上取出单个基因所使用的特殊“手术刀”叫。 19、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所预言的,他们因此而获得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α粒子就是带有电荷的核。1911年卢瑟福曾用它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的原子模型。 21、初始质量在~倍太阳质量之间的恒星最终将演化成。 22、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技术既有属性,又有属性。 23、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中提出日心说,把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4、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奠基者是,他倡导了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15.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明代时的李时珍著有_____________一书,记载有1892种药物,方剂11000个。 16.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技术是指陶瓷技术、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牛顿是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______________,使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近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18. 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_________学说,牛顿和___________发明了微积分。 19. __________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意大利的___________发明了电池。 20. 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___________。第一个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法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 21. 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他提出种质选择论,19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的科学家_________发现了遗传定律。 22. 突变理论主要以_________和奇点理论为工具,通过对稳定性和_________的研究,提出系列数学模型,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 23. 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共价键和_________。 24.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 25. 生殖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资料(终审稿)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 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复习资料 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 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 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1.4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 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 答:细胞。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答:玻尔。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 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 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 答: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

答:太阳。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 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3.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生物的生长和死亡。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2.火山活动。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3.系统性。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 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 答:A=T、G C、T=A、C G。 第二篇 第一章生物技术 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P99第二段) 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

现代科技概论与知识产权

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主体的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客体复杂性,传承的持续性等特点。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一些传统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消失的危险。近年来国家抢救和保护了大批的传统文化,制定了一批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体系,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法律体系对其进行保护,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必须多层次的,综合各部门法来保护传统文化,从而建立一个综合性,完善性的法律保护架构。 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 1.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农耕文明造成巨大冲击,导致传统文化逐渐衰落。 由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大多属于农耕或游牧文明的产物,它们的产生与发展都源于生产或生活的实用性需要,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形式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已经消亡或正在削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随之改变。一些民族民间歌谣、曲艺和传说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民间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大量富有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迅速消亡。 2.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的排斥,导致居民失去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传统文化因其处于“公有领域”而不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自由使用,因而出现了这种情况: 他人未经许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完成新的发明并获取知识产权,而没有给持有这些资源的群体以任何利益分享。这导致他们对本民族或社区的传统文化失去保持和发展的动力。 (二)传统文化面临的发展机遇 1.国际社会确立的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给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希望。 人们越来越强调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2001年11月2日,该组织第31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要求充分保障各社会群体及个人继承和利用其文化遗产的权利。各个国家应制定文化政策或法律,对非 1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汇总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 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 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 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 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

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姓名:王城佳 专业:12机设3班 学号:201214240326 日期:2013/5/25

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已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最本质的含义是”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教育,经济和文化前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反之,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的革新,同时促进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接下来对科技对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具体的论述。 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

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选择题练习

1.(C)发现了星系红移。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现代科学四大基本理论是(ABCD) A.相对论 B.量子力学 C.基因理论 D.系统理论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D) A、原子论和分子论 B、热力学和相对论 C、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4.近代科学技术泛指(B) A、15-19世纪的科技 B、16-19世纪的科技 C、17-19世纪的科技 D、18-19世纪的科技 5.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l年确定为365天的国家是(B) A.中国B.埃及C.印度D.古巴比伦 6.浮力原理的创立者是(C)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7.(D)誉为药王,著《千金方》,主张医生要博学、要有高尚的品德。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8.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C) A.《论杠杆》 B.《几何原本》 C. 《天文学大成》 D. 《希波克拉底文集》 9.《论浮体》的作者是(A) A.阿基米德 B.欧几里德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10.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与科学的诞生条件有(ABC) A.惊异 B .闲暇 C .自由D .平等 11.《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 C ) A.开普勒 B.牛顿 C. 哥白尼 D. 亚里士多德 12.《心血循环运动论》一书的作者( B ) A.维萨里B.哈维C.塞尔维特D.达芬奇 13.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 ) A.伽利略B.牛顿C.哥白尼 D. 开普勒 14.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者是( A ) A.开普勒B.伽利略C.牛顿 D. 哥白尼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论文

浅谈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

现代科学科技概论试题汇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一、填空题 1、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2、复合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增强剂。与第一、二代复合材料相比,第三代复合材料主要是在基体方面作了改进。 3、激光器主要由工作物质、泵浦源和谐振腔构成,它主要是解决粒子反转问题。 4、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外界微小的扰动都将导致解的巨大变化,有时甚至会面目全非,即洛伦兹提出所谓蝴蝶效应。 5、19世纪末由物理学领域所谓“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最终产生了相对论和量子论两大理论。 6、按是否随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减少来划分,能源可分为 再生 和非再生 。 7、集成度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指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元件的数量。 8、2005年10月我国的神舟6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9、以光谱或温度为横坐标,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的图谱叫赫罗图图。处在该图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狭窄带区内的恒星为主序系星。 10、在距地面约36000千米的赤道上空等间隔放置3颗静止(同步)卫星就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 11、在系统实现空间、时间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如果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扰,仅是依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来达到,这种系统称之为自组织。 12、基因是 DNA 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殊片段。 1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还原论到统论;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从决定论思维方式到非决定论思维;从精确思维到模糊思维。 二、关联题 1物质波d a 普朗克5阿基米德d a《天体运行伦》 2能量子假说b伽莫夫6赖尔 b b《地质学原理》a 3宇宙大爆炸c哈勃7 林耐c c《自然系统》b 4星系红移定律 d 德布罗意8哥白尼a d 《论杠杆》 c 9 维纳c a 系统论13 STM b a全球定位系统 10 贝塔朗菲a b 原子论14 GPS a b 扫描隧道显微镜 11道尔顿b c 控制论15 ES c c胚胎干细胞 12申农 d d信息论16 HGP d d人类基因组计划 三、单项选择题 1、分形与混沌是(A)的。 A、内在一致 B、实质不同 C、外在相似 D、完全不同 2、下列(D)不能作为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工具。 A、对撞机 B、回旋加速器 C、空间探测仪 D、显微镜 3、下列属于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是(C)。 A、河外星系 B、超新星爆炸 C、脉冲星 D、黑洞 4、迄今为止人类认识到自然界共有四种相互作用,即( B )。 A、电力、磁力、弱力、强力 B、弱力、强力、引力、电磁力 C、电力、磁力、引力、排斥力 D、引力、排斥力、弱力、强力 5、酸雨是pH值( C )的降水。 A、等于5.6 B、大于5.6 C、小于5.6 D、小于7 6、下列(D)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蛋白质工程 7、科学研究表明木星上的大红斑是一种(D)。 A、蝴蝶效应 B、分形现象A C、线性叠加 D、相干结构 8、直觉和顿悟属于一般科学方法中的()。 A、非逻辑思维方法 B、理论性科学方法 C、横向科学方法 D、经验性科学方法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复习题

—、填空题 1. 在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信号也会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应在适 当的距离采用 再生中继器 的方法除去噪声,从而实现长距离高质量传输。 2. TCP/IP _______ 协议是In ternet 的基础与核心。 3. 智能网的基本思想 交换与控制相分离 。 4. 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取决于 地球表面的曲率 ________ 。 5. ATM 传递方式以 信元 为单位,采用 异步时分 复用方式。 6. 微波是频率在 300MHZ-300GHZ _________ 范围内的电磁波。 7. 在30/32路的PCM 中, 一复帧有 16 帧,一帧有 _32 ____ 路时隙,其中话路时隙有 30 路。 8、PCM 通信系统D/A 变换包括 解码 、 平滑滤波 二个部分。 9、抽样是把 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的 过程。量化是将模拟信号的 幅度 值离散化的过程。 信宿 等6个部分构成。 12. 数字信号的特点:信号幅度取值 理想化 量指标具体用 传输速率 和 误码率 表述。 14. 光纤的传输特性主要包括 损耗 、 色散 和 非线形效应 。 15.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点的信号一般是直射波、 折射波 、 放射波 、 _____________ 散 射波和地表面波的合成波。 16?通信方式按照传输媒质分类可以分为 有线 、无线通信两大类。 17 ? 幅度 调制技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 频率 调制技 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频率; 相位 调制技术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 的相位。 18. 模拟调制技术分为 线性 和非线性调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键控方法分为 _ ASK 、 FSK ____________ 、 PSK __________ 。 19. 数字基带信号经过 载波 调制,这种传输成为数字频带传输。 20.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技术包括 3个过程: 抽样 、量化、编码。 21. PCM 通信系统D/A 变换包括 解码 、 平滑滤波 二个部 分。 22. 抽样是把 时间 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的 过程。量化是将模拟信号的 幅度 值离散化的过程。 23.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 限制 并起波形形成 作用。 24. 一般通信系统包括五部分:信源、 _发送设备、信道、接受设备和 信宿_。 25. 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了两类数字速率系列和数字复接等级,即北美和日本采用的 1.544Mbit/s 和中国、欧洲采用的 2.048 Mbit/s 作一次群的数字速率系列。 26. 在电话通信的 A/D 转化中,经过一次抽样、量化、编码得到的是一组 8 位的二进 制码,此信号称为 脉冲编码信号或PCM 信号。 27.3G 主流技术标准包括 _WCDMA 丄_ CDMA2000』「TD-SCDMA _ 28. PCM30/32系统中,每帧的时间为 10.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 作用。 11. 通信系统模型由 信源 、变换器、 限制信号频带 并起波形形成 信道、 噪声源、反变换器和 13.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 有效性 和 可靠性 两种。数字通信系统的质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试卷 07-08 A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 A )卷答案 2007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15分) 1、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 A )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最早发明60进制计算系统的国家是( D )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3、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的《几何原本》作者是(B) A、阿喀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国医圣( A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5、《人体的构造》一书的作者( A ) A.维萨里 B.哈维 C.塞尔维特 D.达芬奇 6、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 B )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泰勒斯 7、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是( B ) A.伏打 B.法拉第 C.奥斯特 D.伽伐尼 8、英国医生( B )首先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A.施莱登 B. 布朗 C. 艾弗里 D.施旺 9、生物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 A.林耐 B.拉马克 C.施莱登 D.达尔文 10、最先把机体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还是能够保持恒定的学者是( B ) A.马让迪 B.贝尔纳 C.桑克托留斯 D.格列森 11、《海陆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A ) A.魏格纳 B.达尔文 C.丹纳 D.博蒙 12、发现了遗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科学家是( B ) A.艾弗里B.摩尔根C.孟德尔D.德佛里斯 13、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B ) A.用进废退学说 B.自然选择学说 C.过度繁殖学说 D.生存斗争学说 14、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时间是( B )

学习《现代科技概论》后的收获

学习《现代科技概论》后的收获 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都在不断上升中,现今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在上个世纪中,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宇宙学模型的建立、因特网的产生与发展等一系列的科学计划成功,使得人类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海洋等高科技领域迅速发展,将人类带进一个崭新的21世纪。在这个充满紧张气氛的世纪里,知识能力、科学技术能力关系着一个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前途和命运。 随着社会各阶层对于科学技术的依赖,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现代科技高度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例如科技在学生学习中的运用已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鉴于科技的重要性,各院校也普遍开展了现代科技概论这门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当中,我们可以由《现代科技概论》这本教材看到此课程内容范围广,涉及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介绍了几千年的科技发展史,从微观、宏观研究物质,还包括了对于生命、宇宙、科技等许多方面的探索。教材把握了总体,突出重点,从内容上进行选择,选取典型的、能涵盖的要素问题展开,并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神奇力量,也知道了科技并不仅仅是一些高科技产品的代名词。 在学习这门课程当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宇宙、对于星空、对于古老文化的探究。在一次课堂中,老师播放了一张由微观到宏观的图片,使我懂得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信息。但是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无法探究神秘的大宇宙,就是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个人,甚至一个十分简单的事物,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的无穷性质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无论研究多么深也不能彻底认识。如此看来,这个世界不是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简单,因而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永远是神秘的。我们所看到的大千世界终归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角,可见宇宙的浩瀚。至今为止,人们已观测到的星系数目就达到十多亿个,而每个星系都是由无数个恒星、双星、星团组成。究竟有多少颗恒星、多少颗行星,谁也说不清。而对于宇宙的边界,人们已经能观测到距离我们150亿光年左右的河外星系,但这还远远不是宇宙的边界。从时间上,美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和劳林两人推测宇宙的整个寿命约为10200年。他们在宇宙大爆论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并融合了最新的天文学成果,认为宇宙从开始到最后毁灭将经历繁星期、衰落期、黑洞期和黑暗期。因此,在我们有限的认识范围内,无论是从物质、空间,还是时间方面上,我们只能说宇宙是无限的。 除了神秘的宇宙,我对于天空中的星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空中繁星璀璨,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星星大约就有6000多颗,倘若不根据一定的规律,恐怕难以辨认那么多的星星。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星座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发展。公元前13世纪,古巴比伦人吧黄道附近的星座确定为12个,依次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和双鱼座。而在1928年,天文学家以传统的星座为基础,将整个天空统一划分为88个区域,每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内部有许多的星星,这个办法沿用至今。在生活中,关于星座的神话传了千年,人类对于星座的想象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星座的研究是乐此不疲。在这场星座的游戏中,有些人深信它可以告诉自己自身的性格、预测桃花运何时来临、预测自己明天乃至未来的命运。当然,我个人的想法是,星座对人命运的预测,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的,是不能信的,但是把它当作紧张生活中的调剂品也未尝不可。关于星座,我也常惊叹地把它与金字塔联系在一起。金字塔的建造年代遥远,经历漫长岁月依然巍峨矗立。建造时曾用民夫十万,用一块块重二砘半至十六砘的巨石,借用河流才建成这巧夺天工的金字塔,这让人不禁惊叹当时埃及人的智慧。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 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 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1.4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 答:细胞。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答:玻尔。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 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 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 答: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 答:太阳。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 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3.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生物的生长和死亡。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2.火山活动。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3.系统性。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 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 答:A=T、G C、T=A、C G。 第二篇 第一章生物技术 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P99第二段) 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样卷(A)及答案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连云港师专《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样卷( A )卷 200 ——200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考试时间 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成绩 1.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是() A.爱因斯坦 B.拉普拉斯 C.开普勒 D.魏格纳 2.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的提出者是( ) A.弗里德曼 B.哈勃 C.伽莫夫 D.爱因斯坦 3.维萨里于()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 A.1514 B.1534 C.1543 D.1553 4.最早创造了零的概念及其数字符号的国家是() A.中国 B.巴比伦 C.印度 D.埃及 5.克隆羊多利是属生物技术中的()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6.提出人体血液小循环理论的是() A.塞尔维特 B.维萨里 C.哈维 D.盖伦 7. 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是()

A.伏打 B.法拉第 C.奥斯特 D.伽伐尼 8.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 ) A.电力技术 B.能源技术 C.计算机技术 D.蒸气机技术9.科学燃烧理论的创立者( ) A.玻义耳 B.拉瓦锡 C.舍勒 D.普利斯特列10.()的人工合成突破了有机物和生物高分子的界限。 A.尿素 B.RNA C.胰岛素 D.DNA 1.现代量子理论的创立者( ) A.普朗克 B.海森堡 C.爱因斯坦 D.薛定谔2.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者( ) A.克里克 B.维尔金斯 C.沃森 D.查哥夫 3.星云假说的提出者( ) A.拉普拉斯 B.康德 C.孙思邈 D.李时珍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 A.能量守恒 B.细胞学说 C.牛顿定律 D.达尔文的进化论5. 近代原子-分子学说的提出者() A.阿佛加德罗 B.道尔顿 C.赫舍尔 D.哥白尼 6.以下技术中古巴比伦的科学技术成就() A.阴历历法 B.冶铁技术 C.空中花园 D.创造零的概念 7.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