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

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院前急救机构与院内急救系统组成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并承担三个部门功能:①院前急救;②医院急诊科急救;③院内ICU(加强监护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救护。从发挥总体的急救功能方面来看,三方面紧密配合,构成了EMSS 的一个急救链,作为整个急救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在急救工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窗口,是社会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急诊医学的首要和重要环节,其技术与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急诊服务的最终效果。院前急救的服务过程包括: 1.目击者或患者行为(包括自救、互救、按急救电话指导要求行动等)。 2.呼救受理与调度、咨询指导、联络指挥(包括记录患者必要信息、按原则和程序分流调度、必要的技术指导与精神支持、必要的联络/上传下达/协调指挥等)。 3.现场急救(指在患者发病/呼救场所,按医疗原则、急救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救治措施)。4.搬运途中救护(指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中的监护、急救、处理)。5.急救车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

6.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

7.其他(指完成单次急救任务后的一系列工作)。

三、院前院内紧密联系,急救一体化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与互助互补,表现在如下多方面:①通信调度: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接收医院急诊科预报,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②病人转送与安置:病人送达医院急诊科时的快捷、准确、正确转运与安置必要位置,并实行进一步救治等医疗护理操作;③病情交接:院前急救医生将患者的必要病史信息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④器材、设备交接。 1.通信、调度院前院内信息互通; 急救病人病情通报; 甲医院-急救中心/救护车-乙医院的“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相关人员/功能保证:指接收医院的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等工作。院内转送工具保证:指接收医院的接诊护士、护工将担架(车)、推床、轮椅等转送工具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高楼电梯等的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通常流程为:救护车-急诊科/室-抢救室-(ICU/CCU/手术室)留观室/(急诊或住院部等)病房。3.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送达医院后,院前医生将病人病情病史等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和要求分为如下两方面: (l)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得知急救车到达-准备推床并接诊、(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2)院前工作要求:确定生命体征,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要处理,并作出“拟诊” ,做好到院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迅速地将病人转至院内(推)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病人和病情

交接。 4.器材、设备交接所交接的内容有:骨折等固定器材(颈托、固定气垫、夹板等); 机械通气和/或胸外按压自动设备;担架(车);氧气袋/瓶;其他。

四、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的有关因素影响院前院内急救链结构与功能完善的因素很多,概括如下: (l)区域急诊医疗服务的基础条件与特点。如:区域内急救中心和医院的硬件基础与院前急救模式等。(2)院前急救服务半径与反应时间。如:半径长、反应时间慢,对院前和院内的相应要求会有些不同。(3)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综合技术素质水平与急救医疗相关设备条件如:人员技术水平高、设备条件好,可在院前阶段对患者进行较全面、深入的诊疗、处理,并对到院时的进一步诊治创造更好的条件,使急病发展为危重病的比例减少,使院内接收时更有时间按步骤有条不紊地处理。(4)院前和院内相关的组织管理与综合协调、指挥如:针对相应区域情况的有效管理和协调、指挥,使急诊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有相对统一的管理、指挥,有一法定的权力机构发挥实效,是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乃至整个“链”的功能的必要保证。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协调机制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协调机制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院前急救: 1. 120救护车出诊快捷(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按规范执行、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 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中,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监护、急救、处置,途中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 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通过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以便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 1.保证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急救病人病情通报; 急诊科/救护车—医院。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基层卫生院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联系;急诊科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救护车进行患者转运工作。急诊科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3.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等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 流程为:救护车—急诊科/室-抢救室—(ICU/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 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送达医院后,院前医生将病人病情病史等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和要求分为如下两方面: 1. 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得知急救车到达-准备

抢救工作制度(精选)

抢救工作制度(精选) 第一篇:急诊抢救工作 急诊抢救工作制度 1.急诊抢救工作必须组织健全,分工周密,做到随时能投入抢救工作。院、科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并完善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程序。 2.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分秒必争,工作紧张而有序。由 在场的最高职称医生组织抢救,必要时科主任、院有关人员共同组织抢救。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当抢救需要有关科室支持时,有关科室必须积极、及时地给予配合。病人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治,严禁推诿。 3.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 医师,迅速予以解决。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 并及时记录。凡经抢救的患者,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抢救工作告一段 落时,应作小结。 4.抢救室是危重病人急救的场所,设备要齐全,制度要严格,一切急 救用品必须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定期检查、消毒及 维修,保证各类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值班护士要详细交接班,并作好记录。 5.抢救中急救药物的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要集中存放,以 便统计与核对。 6.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稳定或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房、监护 室或手术室继续治疗。假设需继续抢救或进行手术者,应预先通知病房或 手术室做好准备。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原地抢救治疗。

7.抢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复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 【监督检查】 1.负责抢救室工作的护士每日清查各种急救药品、器材、抢救设备, 确保完好、齐全。 2.急诊科主任、护士长需经常到抢救室巡视,检查、了解抢救工作的 开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建立检查登记制度。 3.科主任每周,科护士长每日检查抢救室人员到位及工作情况,经常 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及建议,不断改良急救工作。 4.主管院领导每月一次进行实地检查、指导急救工作 第二篇:医院抢救工作制度 1.各临床科室必须设有专为抢救患者的抢救室,抢救室不得专为他用。 2.参加抢救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严格执 行有关制度与操作规程。医生到来之前,护理人员可以根据病情采取及时氧、吸痰、测量血压、输液、配血、止血、徒手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措施。 3.抢救室内必须备有齐全抢救器材、仪器、药品等。各项物品做到 “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 〔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一般不外借。 4.各类抢救仪器功能良好,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6.抢救室有护士长统一管理。责任护士应及时、全面、客观、准确书 写重症护理记录,紧急情况下可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

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协作机制

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协作机制 1. 引言 在医疗急救领域,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关键的工作。为了提高救治效果,实现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合作,建立一个高效的抢救协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介绍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协作机制,包括机制的组成、作用和执行过程等内容。 2. 抢救协作机制的组成 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协作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医护人员:包括急诊医生、重症医生、护士等,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2. 抢救团队:由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组成,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组合。常见的抢救团队包括心脏复苏团队、外伤抢救团队等。 3. 抢救装备:包括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用于监测患者状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4. 抢救指南和流程: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规范和指导文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抢救指南和流程。 3. 抢救协作机制的作用

抢救协作机制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通过合理组织医护人员和装备,能够 提供高效、及时的抢救服务,降低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2. 实现分工协作: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需要各专业医护人员的 分工协作,协作机制能够明确各个抢救角色的职责和协作流程,提 高工作效率。 3. 优化资源利用:通过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和装备,可以最大限 度地利用有限资源,确保抢救任务的顺利进行。 4. 保障患者安全:抢救协作机制能够将医护人员的知识和经验 进行有效整合,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4. 抢救协作机制的执行过程 抢救协作机制的执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警报和呼叫:医护人员对患者危急状况的观察和判断到达一 定指标时,需要及时发出警报和呼叫抢救团队。 2. 快速响应和到达:抢救团队接到呼叫后,迅速到达患者身边,开展急救工作。 3. 分工合作:抢救团队根据抢救指南和流程,进行任务分工, 各司其职,协同合作。

急诊手术绿色通道保障措施及协调机制

急诊手术绿色通道保障措施及协调机制 目的: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确保急诊手术及时顺畅开展。 一、凡急危重病人病情紧迫需要急诊手术者,都应该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的手术。 二、特急手术是指由于病情危重累及生命而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的手术,如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 三、急诊手术绿色通道中的病人,任何科室都应予以优先原则,任何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检查和抢救。 四、在病人的医疗费用暂时无法落实的情况下,要发挥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先抢救后收费以免耽误抢救时机。 五、保障措施 1、保留一间手术室为急诊手术专用,择期手术不得占用。 2、同时有二台以上急诊手术,对于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应立即以最短的时间安排接台,由手术室护士长全权负责调配安排。是否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的判定,由当日最高值班医生负责确定,经治医生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 3、非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根据情况安排接台,原则上由本科室接台、病人等待手术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急诊手术应提前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进行术前准备。特殊情况下 如需立即手术时,手术室可先接收患者,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5、对不服从手术室安排,拒不让手术台,造成后果由该主刀医生承担全责。手术室立即报告医教部,由医教部负责协调。 六、及时请示医教部或总值班组织协调,确保绿色通道畅通,下列情况下必须汇报。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法定传染病或灾情病人。 2、病情危重需开通绿色通道,但是又无家属,单位领导、无钱病人。 3、重大损毁手术、重大脏器切除,截肢病人。 七、注意事项: 1、抢救患者的特急手术,必须争分夺秒。 2、对特急手术患者应立即开通绿色通道。 3、急诊手术应提前通知手术室进行术前准备。特殊情况下如需立即手术 ,手术室可先接受患者,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教患者生命。 4、是否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的判定,由当日最高值班医师负责确定经治医师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 5、对不服从手术室安排,拒不让手术台,造成后果由该主刀医师承担全责。 6、医技科室等相关科室无条件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八、协调机制: 1、临床科室:负责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签署手术同意书、做好相关术前准备、实施手术。 2、麻醉科:负责麻醉前访视、麻醉风险评估、手术间安排、实施麻

急危重症抢救制度

精选文档 急危重患者急救制度 1、急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急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 高的医师主持急救工作,但一定实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 医师,特别病人或需多学科共同急救的病人,应实时报告医务 科、护理部和主管院长,以便组织相关科室共同进行急救工作。 2、对急危重患者严格履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延急救,一定倾尽全力,争分夺秒,各样记录实时全面,对有他科病情由主诊科负责邀请相关科室参加急救。 3、参加危重患者急救的医护人员一定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固守岗位,要无条件听从主持急救人员的指挥及医嘱,但 对急救病人有利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急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急救病人。 4、参加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履行主持急救医师的医嘱,并严 实察看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履行状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急救医 师;履行口头医嘱时应复颂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履行,防备 发生差错事故。 5、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和核对制度,各班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急救经过及各样用药要详尽换班,所用药品的空安培经二人核对方可离 开,各样急救药品,器材用后应实时清理,清毒,增补,物归原处, 以备再用。 6、需多学科协作急救的危重患者,原则上由医务科或医疗副院长等组织急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急救人员、参加多学科急救病人的 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专业专长,团结协作致力于病人的急救工作。 7、病危、病大病人要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放入病历中,一份交病人家眷。要实时、仔细向病人家眷讲明病情及预后,填 写病情见告书,以期获得家眷的配合。 8、因纠葛、殴斗、交通或生产事故、自杀、他杀等原由致伤的病员及踪迹可疑的伤病员,除应踊跃进行急救工作外,同时履行特别状况 报告制度,应向医务科和捍卫科报告,必需时报告公安部门。 9、不参加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一般不进入急救现场,但须做好急救的后勤工作。 10、急救工作中,药房、查验或其余辅科室及后勤部门,应 知足临床急救工作的需要,要赐予充足的支持和保证。 .

急危重症患者救制度下的团队合作与协调

急危重症患者救制度下的团队合作与协调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制度下的团队合作与协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制度下,团队合作和协调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制度下团队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制度概述 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制度旨在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降低病情的恶化风险。该制度下,涉及到多个医疗机构、科室和医务人员。因此,团队合作和协调成为了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资源优化: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多个医疗专业的协同工作,如急诊医生、重症监护科医生、外科医生等。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各个专业人员的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提高救治效果:团队合作可以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全程关注和全方位的救治。通过医患之间的互动和良好的协作,可以提高救治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3.减少误诊误治: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准确的判断和迅速的 行动。团队合作可以减少因个人判断错误或行动不及时而导致的误诊 误治情况,提高救治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团队协调的关键因素 1.信息共享: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信息 传递和共享,可以实现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救治效率和准确性。 2.明确分工: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不同的团队成员拥有 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各个成员的分工,合理安排工作流程, 可以避免人员之间的冲突和交叉,提高工作效率。 3.权责明确:团队协作需要明确每个成员的权责,确保各个成员能 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 团队成员进行激励和奖惩,保持团队的协调和稳定。 四、团队合作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沟通障碍:由于各个成员的专业性和术语的差异,沟通障碍是团 队合作的一个主要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时间紧迫: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尽快进行,时间紧迫是团队 合作中的一个常见挑战。建立起快速响应机制,将不同成员的行动进 行时间上的协调,可以提高救治的及时性。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 为了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根据《二级综合医院 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2 版)》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 情况制定本机制。 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 现场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 或正(副)主任医师。特殊患者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患者应 及时报请医教部、护理部、非工作时间为总值班,必要时上 报分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各科室接到抢救急会诊通知,应由值班医师在10 分钟内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如因其他医疗工作需要无法及 时会诊,应由二线医师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不得以任何借 口拒绝、延误抢救。 3、危重患者收治原则上应以主要病情责任科室为主, 出现两个及以上重要脏器衰竭或损伤,危及患者生命的,原 则上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进一步救治。 4、患者入院后病情发生变化,涉及多个专业难以确定 转诊科室时,由医教部组织相关科室讨论确定。确定原则:(1)首先考虑危及患者生命首要病症所属专业。

(2)内科危重患者需要手术时,如病情允许则转入相应手术科室进行手术治疗,如涉及多个手术科室,原则上应首先考虑危及患者生命首要病症所属专业。如病情危重不允许转科的,仍在内科科室保守治疗。 (3)经会诊讨论仍难以确定转入科室的,由医教部根据专家会诊意见决定收治科室,任何科室不得推诿、拒绝。 (4)确定转诊科室后,如转入科室以各种理由拒绝收治患者,将视情节严重,按相关规定纳入考核。 (5)凡遇重大抢救、群死群伤、集体中毒、涉外抢救、特殊人物的抢救及传染病疫情暴发或省卫计委、市、县卫生局的紧急通知时,医院全体职工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安排,准备待命,随叫随到。院内急诊接收的突发群体损害危重患者,科室应严格按照医院临时安排进行收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与抢救和收治患者。

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方案

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方案 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方案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开展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应急救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医院日常急诊综合救治能力,合理调配床位资源。 (二)本工作方案在执行中必须服从上级部门的指挥和安排懈” (三)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的方针、组织领导医院建立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小组,工作小组及相关临床科室必须服从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领导小组调度,积极参与现场抢救或处理。(-)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 2、全面领导本院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 2、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督查落实和指导工作。 3、负责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 (二)工作组织1医疗救治小组 (1)急危重症救治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负责全院应急医疗救治工作,负责组建现场医疗救护分队,接受领导小组的派遣;负责本院内的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情况的信息收集、汇

总、报告工作;负责落实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2、后勤供应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生参加负责对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的所需物品设备、药品、卫材料的供应;负责车辆和各种急救物资的调配和应急;负责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的生活、饮食等后勤服务。 三、工作方案及具体措施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启动后,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对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定急危重症救治联动工作的相关情况。(-)强化沟通机制,协调急危重症转运救治工作根据文件要求,安排相应人员加入“海南省院前急救转运协调交流平台”和“海南省急危重症救治交流平台”,用于协调院前急救转运工作以及各专业急危重症救治工作。 (二)落实预留床位机制,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医院各临床科室按上级部门要求预留不少于1张床位,用于应急救治、收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级医院转院和120转送的急危重症患者。预留床位由医务科同意调配使用,科室临时使用预留床位应提前报告医务科并征得医务科负责人同意,并在12小时内重新调配出预留床位。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以没有床位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否则将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三)落实首诊负责制,规范转诊流程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对接诊的急危重症患者要立即给予诊治。超出救治范围的,科室上报医务科后由医务科联系上级或专科医疗机构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一)定义 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抢救资源配置与紧急调配的机制,确保各单元抢救设备和药品可用。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确保急危重患者优先救治。医疗机构应当为非本机构诊疗范围内的急、危、重患者的转诊提供必要的帮助。 3.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4.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三)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实施细则 1.急、危、重症患者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2.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或三级医师负责组

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三级医师不在时,由级别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三级医师,特殊患者或需多学科协同抢救的患者,应及时上报医疗管理部门,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抢救。 3.对急、危、重患者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借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各种记录及时全面,对有他科病情由主诊科室负责邀请有关科室参加抢救。 4.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坚守岗位,要服从主持抢救人员的指挥及医嘱,对抢救患者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患者。 5.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执行主持抢救人员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并与医师核对无误后执行,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用,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6.需多学科协作抢救的危重患者,必要时由医疗管理部门或医疗副院长等组织抢救,并指定主持抢救人员。参加多学科抢救患者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专业特长,团结协作致力于患者抢救。 7.对于病情危重患者要填写病危(病重)通知单,及时、认真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及预后,取得家属的配合并签字。病危通知单要一式两份,一份放入病历中,一份交患者家属。 8.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或特殊人群的急危重症患者,除积极进行抢救以外,要执行特殊情况报告制度,工作时间应向医疗管理部门或保卫部门报告,非工作时间向医院总值班报告,医疗机构根据情况必要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 一、急诊医疗效劳体系(EMSS) 院前急救机构与院内急救系统组成了急诊医疗效劳体系,并承当三个部门功能:①院前急救;②医院急诊科急救;③院内ICU(加强监护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救护。从发挥总体的急救功能方面来看,三方面严密配合,构成了EMSS 的一个急救链,作为整个急救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在急救工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窗口,是社会平安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急救急诊医学的首要和重要环节,其技术与效劳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急诊效劳的最终效果。院前急救的效劳过程包括: 1.目击者或患者行为(包括自救、互救、按急救指导要求行动等)。 2.呼救受理与调度、咨询指导、联络指挥(包括记录患者必要信息、按原那么和程序分流调度、必要的技术指导与精神支持、必要的联络/上传下达/协调指挥等)。 3.现场急救(指在患者发病/呼救场所,按医疗原那么、急救标准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救治措施)。4.搬运途中救护(指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中的监护、急救、处理)。5.急救车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6.院前院内严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7.其他(指完成单次急救任务后的一系列工作)。 三、院前院内严密联系,急救一体化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

配合,形成严密的链式连接与互助互补,表现在如下多方面:①通信调度: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接收医院急诊科预报,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②病人转送与安置:病人送达医院急诊科时的快捷、准确、正确转运与安置必要位置,并实行进一步救治等医疗护理操作;③病情交接:院前急救医生将患者的必要病史信息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④器材、设备交接。 1.通信、调度院前院内信息互通; 急救病人病情通报; 甲医院-急救中心/救护车-乙医院的“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相关人员/功能保证:指接收医院的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等工作。院内转送工具保证:指接收医院的接诊护士、护工将担架(车)、推床、轮椅等转送工具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高楼电梯等的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通常流程为:救护车-急诊科/室-抢救室-(ICU/CCU/手术室)留观室/(急诊或住院部等)病房。 3.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送达医院后,院前医生将病人病情病史等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和要求分为如下两方面: (l)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得知急救车到达-准备推床并接诊、(按信息)进展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2)院前工作要求:确定生命体征,按院前急救标准进展必要处理,并作出“拟诊〞,做好到院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迅速地将病人转至院内(推)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展病人和病情交接。4.器材、设备交接所交接的内容有:骨折等固定器材(颈托、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一、急危重患者抢救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二、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或)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同时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及主管医生,特殊患者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患者按照急会诊的要求请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并向医务部、护理部和分管副院长汇报。 三、参加急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要明确分工,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嘱示。抢救过程中可下达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诵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执行口头医嘱应及时记录执行时间、药名、剂量、给予方法等。 四、心脏停止跳动后的抢救,抢救30分钟仍未恢复,生还无望时,经直系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停止抢救。 五、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由参加抢救的医师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并记录在抢救现场的患者亲属姓名、关系、对抢救工作的态度等。如患者死亡,应记录患者家属及代理人对尸检的态度和意见等。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

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六、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确保急危重患者优先救治,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涉及到医疗纠纷的,要报告医疗安全部。 七、抢救所用药物的安瓿及包装,均需经过两人核对后封存。抢救结束后,各种抢救物品、器械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八、如急危重患者的情形超出我院诊疗范围或抢救能力的,应及时拨打120急救,转院治疗。 九、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积极配合,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十、临床科室抢救设备和药品应保持可用状态。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献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解决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解决,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伤病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内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解决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告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顿: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规定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教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

他救设备已启动,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统各相关多门做好了必要在备。 3、医疗机构阁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感者时,应提前与危诊科或通度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数组转运感者;会诊科与调变室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调度室在初步了解毫者伤痛情、相关专业来位情况拟定允许接纹后,立邮告知完前急数细选行老者转运工作:院前急教组在接受此类患省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装,如目前病售与特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解决清能等情况,同到做 好登记。 4、院内通通的通畅保证:涉及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抢救通道、紧急手术通道以及必要的备用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院前急救组将伤者转运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和抢救。 流程为:院前急救组一一急诊科一一抢救室一—(ICU/CCU/导管室/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 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组送达医院后,院前急救组医护人员与急诊科或医院相关住院科室进行病人交接(伤病者基本信息、病情及相关病史、解决措施、药物等)。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规定如下: 1、院内工作规定:接到急救信息一—(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预计提前20分钟等待——急救车到达—推床并接诊——抢救解决。 2、院前工作规定:拟定并记录生命体征一—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要解决——作出“拟诊”——转运并监测病人—历来院内通报患者信息急需作相应准备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