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型肺吸虫病65例的诊断与治疗

脑型肺吸虫病65例的诊断与治疗

脑型肺吸虫病65例的诊断与治疗
脑型肺吸虫病65例的诊断与治疗

脑血管病教案

河北北方学院教案编号 3 一、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1.血管壁病变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3血 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4其他病因。 三、诊断与治疗原则 脑血管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1.挽救生命2.降低残疾3.预防复发4.提高生活质量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述: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 碍;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 病因与发病机制: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 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有关,主要的发病 机制有:血流动力学说微栓子学说 诊断及鉴别诊断:癫痫的部分性发作梅尼埃病阿-斯综合征 治疗:TIA是急症TIA发病后2~7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对患者进 行紧急评估与干预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1. TIA短期卒中风险评估 2.药物治疗 五、脑梗死。 1.定义: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 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 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2.脑梗死的病因分型目前主要采用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 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型、其他病因型、不明原因型 3.辅助检查 1) CT检查:多数病例发病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发病后 2~15日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 2)核磁共振(MRI):MRI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小脑梗死、 静脉窦血栓形成等,梗死灶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出血性梗死时T1相有 高信号混杂 3)TCD:对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痉挛或血管侧枝循环建立情况 有帮助,目前也有用于溶栓治疗监测 4.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中年以上的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

寄生虫复习资料

?一、总论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疫源性 2.机会致病 3.消除性免疫 4.带虫免疫 5.世代交替 6.异位寄生 7.寄生 8.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 9.寄生虫 10.转续宿主 11.储蓄宿主(保虫宿主) 12.伴随免疫 ?(二)问答题 1. 研究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有何意义? 2. 什么叫寄生虫生活史?其生活史分哪两种类型?举例说明。 3. 寄生虫能对人体造成哪些损害? 4. 寄生虫病传播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举例说明。 5. 寄生虫病的流行应具备哪些基本环节?举例说明。 6. 阐述寄生虫病的地方性和季节性流行特点,举例说明 7. 阐述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二、医学原虫学 (一)名词解释 1. 医学原虫 2. 滋养体 3. 阿米巴肝脓肿 4.棘阿米巴脑膜脑炎 4. 旅游者腹泻 5. Chagas’ disease

6. African sleeping sickness 7.疟疾脾肿大 8.凶险型疟疾 10. 红内期 11. 红外期 12. 休眠子 13. 潜伏期 14. 再燃 15. 复发 (二)问答题 1. 举例说明医学原虫的生殖方式。 2. 医学原虫对人的致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医学原虫的致病有哪些特点? 4. 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的类型有哪些? 5. 溶组织内阿米巴对肠道的致病过程如何? 6.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如何正确地选择进行诊断? 7.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防治原则如何? 8. 简述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9.黑热病患者免疫有何主要特点? 10.简述黑热病患者贫血机理。 11.黑热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12.简述蓝氏贾第鞭毛虫对人体危害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13.阐述阴道毛滴虫对宿主致病机理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14.阐述疟疾发作及发作周期性原因. 15.疟疾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6.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阐述其优缺点。 17.如何防治疟疾? 18.阐述刚地弓形虫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及其要点。 19.阐述刚地弓形虫隐性感染转为急性弓形虫病的原因。 20.刚地弓形虫感染广泛的原因有哪些?

2020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答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A .ABCD评分系统 B .Essen量表 C .SPI-II量表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 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A .≥3分 B .≥4分 C .≥5分 D .≥6分

3 . (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 .24~48 h B .48~72 h C .72~96 h D .96~120 h 4 . (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 .以上都不是 5 . (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 .以上都不是 6 . (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A .12h B .24h C .36h D .48h 7 . (单选题)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处理选择哪些药物() A .PPI B .H2受体拮抗剂 C .黏膜保护剂 D .以上都是

8 . (单选题)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先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A .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 B .消化道出血史 C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 D .以上都是 9 . (单选题)《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哪个年龄段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A .40-50岁 B .40-60岁 C .40-70岁 D .40-80 10 . (单选题)不建议下列哪些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 的一级预防() A .年龄>70 岁或<40 岁的人群

16例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与治疗

16例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3-08-01T09:59:44.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孙瑜[导读] 血吸虫病的防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近年来血吸虫病在疫区又有抬头的趋势。 孙瑜(安庆市血防所专科医院安徽安庆 246003)【摘要】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脑型血吸虫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诊断为慢性脑型血吸虫病,1例诊断为急性脑型血吸虫病。全部病例均行内科治疗,8例治愈,3例临床治愈,5例好转。结论脑型血吸虫病以慢性多见, 主要采用吡喹酮治疗。 【关键词】脑型血吸虫病诊断治疗吡喹酮血吸虫病的防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近年来血吸虫病在疫区又有抬头的趋势。血吸虫通常寄生于门静脉系统, 若成虫寄居或虫卵肉芽肿病变发生于门静脉系统以外,称为异位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异位损害中以脑部损害较为常见,称为脑型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CSM) 。脑型血吸虫病临床并不少见,各家报道约占血吸虫病发生率的2%—4%[1-3],由于以脑部为突出表现,故易造成误诊,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09年收治的16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它们诊断和治疗方法,归纳总结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选择相应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这16例患者中有15名生活在流行区,从事渔业或因生活长期、频繁接触疫水,1例患者为非疫区居民,因工作关系曾大量、频繁接触疫水。16例患者中男性11名,女性5名,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42岁。 1.2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症状呈间断性发作,阵发性加剧;偏瘫1例;偏身感觉异常4例;癫痫样发作7例,部分发作5例,强制发作2例;昏迷2例;言语障碍3例;双眼复视1例。 1.3 免疫学检查 16例病例全部有血吸虫病诊断依据,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对患者血清进行免疫学检测,血清血吸虫抗体为阳性的有2例;采用间接血凝法对患者血清进行免疫学检测,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的有12例。 1.4 病理活检有4例患者行开颅术并行病理活检,均示:脑血吸虫卵。 1.5 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CT检查的9例,病灶分别为;右侧顶叶软化灶1例;左侧顶叶占位2例;右侧额叶占位2例;两侧颞叶、顶叶结节占位2例;多发性占位2例。MRI检查的7例,病灶分别为;右侧颞叶占位1例;右侧额叶、顶叶及枕叶异常信号1例;左侧颞叶及顶叶异常信号3例;两侧颞叶及右侧额叶占位1例;两侧颞叶及顶叶1例。 1.6 疗效评价标准症状消失,影像学复查病灶完全消失即为治愈:症状消失,无影像学复查结果或病灶缩小为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好转,影像学复查病灶缩小为好转。 2 治疗过程 本组病例有1例因合并肝癌转院治疗,1例诊断“脑型血吸虫病治疗后遗症”未进行病原治疗,其余病例在经过营养脑细胞、活血化瘀、脱水、支持及对症治疗的前提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吡喹酮(120或180mg/kg六日疗法)1~2个疗程的抗病原治疗。治疗过程中5例中枢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突发加重,其余11例无反应。经用鲁米那钠、苯妥因钠、甘露醇、地塞米松等抗癫痫、降颅压治疗,所有病例均安全足量完成吡喹酮疗程。诱发的脑部症状最长5天消失,最短当天消失,平均2.5天。7名患者在病原治疗结束后复查头部CT或MRI,病灶缩小或完全消失。 3 随访 本组病例有3例在2010年入我院复治后临床治愈,1例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入我院复治后好转,其余8例治愈,4例行开颅术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遗留症状,在随访中有不同程度发作,但发作程度较治疗前大为减轻。 4 讨论 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在南方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脑型血吸虫病是常见的异位血吸虫病之一,好发于疫区青壮年,一般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例男性11例,女性5例,患者来自疫区或者曾经到过疫区,都是高度怀疑本病的重要线索。本组病例有15例生活在疫区,1例曾经多次到过疫区。 脑型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卵异位沉积于脑组织所致,可见于大脑、小脑、脑干、软脑膜及脉络膜丛。脑型血吸虫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由于虫卵分泌毒素和代谢产物, 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虫卵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细胞。慢性期大量虫卵沉积和异物反应, 形成虫卵性肉芽肿, 虫卵栓塞血管形成脉管炎可引起脑卒中[4]。其中慢性脑型血吸虫病多在感染数月至数年后发病,临床表现可分为癫痫型、脑瘤型、脑卒中型和脊髓压迫症型。按《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5]脑型血吸虫病诊断参考标准可分为可疑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本组病例中有15名是慢性型(其中病程最长的为13年),1名为急性型(急性初发病例)。其中有3名患者怀疑或拟诊“脑瘤或转移瘤”。 头颅MRI在脑血吸虫病的诊断上有重要的价值, 其特征性的表现:病灶多位于皮层或皮层下, 以枕叶、颞叶、额顶叶多见,增强扫描可见小斑点状,大小不等结节样强化( 直径< 3 mm) ,数目不定,大部分有集结倾向( 中心浓、边缘淡) 之特点,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区。本组病例中7例均行头颅MRI检查,病灶多位于大脑一侧或双侧大脑半球的皮层及皮层下单发或多发,见枕叶、颞叶、额顶叶小斑点状强化,大部分有集结倾向( 中心浓边缘淡) ( 图A,B)。

寄生虫简答

1说明蛔虫病的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的病因。 其原因是由于似蚓蛔虫线虫产卵量大,每天每条雌虫可产卵24万个,对外界环境污染严重。生活史简单,虫卵在外界环境中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发育为感染期虫卵,经口感染,感染机会多。受精卵卵壳蛔 层可防止外界水溶性化合物渗入卵内,又可保持卵内液体不外漏,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另外,由于粪便管理不当,用人粪施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和卫生习惯等,导致蛔虫病的广泛流行。 2 试述旋毛形虫对人的致病过程及主要症状。 根据旋毛形线虫的生活史,将其对人致病过程分为三期(1)侵入期 脱囊的幼虫和成虫侵入肠黏膜,引起炎症、充血水肿甚至溃疡。持续约一周左右。(2)幼虫移行期 发生感染后2-6周,幼虫经血循环移行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危害。a 幼虫在血管内移行引起血管炎,幼虫的机械性刺激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组织炎症反应,病人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眼见及面部浮肿b 幼虫移行至全身肌肉,引起肌炎和肌纤维肿胀,排列紊乱,横纹消失, C 幼虫移行至肺,损伤毛细血管,引起肺出血水肿。 D 幼虫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导致心衰。(3)成囊期 感染后一个月,虫体周围形成梭形囊包,轻者急性症状消退,重症者出现恶病质、虚脱水肿,、毒血症,甚至死亡。 3 简述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对机体的利弊关系。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宿主对虫体抗原的一种免疫应答。一方面通过对肉芽肿反应将虫卵破坏清除,并能隔离、局限虫卵释放抗原,减少抗原复合体的形成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肉芽肿的形成破坏了宿主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 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干线性肝硬化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 4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终宿主的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为什么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产卵, 所产的虫卵部分沉积于肠壁小血管中,约经11天卵内的卵细胞 逐渐发育成毛蚴,,由于毛蚴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可透过卵壳 破坏血管壁,并使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坏死,由于肠蠕动、腹内 压增加,致使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虫卵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 随粪便排出体外。 5 为什么日本血吸虫感染时,肝细胞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不 严重,但门静脉高症出现较早? 血吸虫产卵量大,卵多成簇的沉积在肝脏和结肠壁。在肝脏, 虫卵肉芽肿多在门静脉分支末端堵塞血管,致使门静脉压力增 加,因此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不严重。 6 何谓脑型肺吸虫? 肺吸虫成虫常移行至肺以外的组织,称异位寄生。如移行的 虫体眼沿纵隔上行,顺颈动脉周围的疏松组织,经颅底孔入脑 组织造成脑的病变,危害大称脑型肺吸虫病。此型儿童多于成 人,虫体在脑组织游走,破坏脑组织,并可形成多发性囊肿, 为颅内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常见有阵发性剧烈头痛、 瘫痪癫痫视力障碍等。 7 吸虫纲虫体的形态及生活史特点。 (1)形态学特点 成虫 外观多成叶状或长舌状,两侧对称, 背腹扁平;大小不一,活时肉红色,死后灰白色,有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不完整,无肛门,生殖系统发达,多数雌雄同体,排 泄系统为原肾单位型。虫卵多有卵盖。(2)生活史特征 吸虫 属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都要经历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 有多个发育阶段,有幼虫增殖现象,需要终宿主和1-2个中间 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多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多种动物。 发育离不开水环境。 8 简述华支睾吸虫的发育过程。 ((1)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虫 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粪便排出体外.(2)卵入水后被第一中间 宿主沼螺类吞食后,在螺体内消化道孵出毛蚴,穿过肠壁在螺 体内发育,经历包蚴雷蚴和尾蚴三个发育阶段(3)成熟尾蚴 自螺体内逸出,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或虾类,侵入鱼虾 肌肉等组织发育为囊蚴。(4)囊蚴为感染阶段,终宿主因食入 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成后尾蚴,沿胆 汁流动逆行经胆总管至肝总管或穿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 通常感染后一个月发育为成虫。 9说明蛲虫病的感染及流行特点,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感染特点(1)自体重复感染 主要是由于蠕形住肠线虫卵发 育较快,虫卵在肛周6时即可发育为感染性虫卵(2)逆行感 染 幼虫也可经肛门逆行入肠并发育为成虫(3)吸入咽下感染 虫卵较轻,可经扫地,床单被褥而漂浮于空气中,随空气吸入 咽下而感染(4)相互感染 流行特点(1)蛲虫病感染率儿童高于成人,主要是由于儿童 个人卫生差或不良习惯易感染。(2)群居性 家庭群居和集体 生活儿童的感染率高,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而相互感染。 10 试述似蚓蛔线虫与钩虫生活史的不同点及其在致病上的 差别。 (1)感染阶段不同 前者是感染性虫卵,易污染食物蔬菜水 源,感染机会多,感染普遍,感染率高;后者为幼虫,人因赤 手赤足劳动感染。(2)感染方式不同 前者感染性虫卵经口感 染;后者幼虫经皮肤钻入感染,引起钩虫幼性皮炎(3)幼虫 在体内移行途径不同 前者经肝脏引起损伤;后者不经肝脏(4) 成虫寄生方式不同 前者多游离于肠腔,对肠黏膜的机械性损 伤较钩虫小;后者以其口囊钩齿或板齿咬附于肠黏膜,造成机 械性损伤(5)营养来源不同 前者以肠道半消化食物为食引起 营养不良;后者成虫吸血引起患者慢性失血性贫血。 11 试述似蚓蛔线虫对人体危害及防治措施。 似蚓蛔线虫对人体的危害由幼虫和成虫所致,但主要是成虫。 (1)幼虫移行致病 幼虫在肝肺等组织移行,可引起机械性损 伤,移行至肺部导致肺泡毛细血管破裂和许多小出血点,以及 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幼虫蜕皮液、代谢物和分解产物引起宿主 全身及局部变态反应。(2)成虫致病 虫体代谢物和分解产物 所致的变态反应;掠夺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虫体唇齿机械 性损伤及代谢物刺激导致肠黏膜损伤;合并症 成虫引起人胆 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等造成严重后果。 防治措施 治 疗病人及带虫者;加强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卫生宣传 注意个人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等机械习惯传播媒介。 12 阐明钩虫导致人体贫血的机理? ① 钩虫有口囊,咬附在肠黏膜吸血,吸血时分泌抗凝素,使 血液不易凝固。②吸咬部位粘膜伤口渗血,钩虫经常更换咬附 部位,造成新旧伤口失血。偶尔,由于过敏反应造成肠大出血。 ③钩虫寄生造成肠黏膜出血点、溃疡,导致营养吸收功能障碍, 体内铁和蛋白质不断丢失,造血原料不足。④贫血还与宿主的 健康和营养状况有关。 13 评价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①直接涂片法,此法简 便,但 轻度感染者易漏诊。 ②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率 较直接涂片法高,操作较复杂,但不能鉴定虫种。 ③钩蚴培 养法,此法检出率较高,阳性率比直接涂片法高7.2倍,且能 鉴定虫种,但需时长,3~5天才能出结果。 14 请说明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机制。 ①发育中的童虫可以摄取宿主的成分,结合于虫体表面,掩 盖了虫体表面的抗原决定簇,逃避宿主的免疫识别,即免疫伪装。② 血吸虫有合成类似宿主抗原的能力,即分子模拟,从而降低了虫体的免疫原性。③虫体的免疫调节作用,血吸虫随着发育进行性的对宿主免疫攻击的易感性降低,被认为是虫体表面抗原表达缺失。此外,虫体还可分泌一些抑制宿主免疫效应的物质,抑制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功能。 15 列举人兽共患的常见吸虫病,指出其常见的保虫宿主。 (1)人兽共患的常见吸虫病: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斯氏狸殖吸虫等引起的寄生虫病是人兽共患的常见吸虫病。 (2)保虫宿主: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有犬,猫,猪,鼠等;布氏姜片吸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猪;卫氏并殖吸虫的保虫宿主较多,家畜中有犬,猫,猪,野生动物有虎,豹,狐,貂,野猫等;日本血吸虫保虫宿主有多种哺乳动物,如黄牛,水牛,犬,猫,猪,羊,兔,鹿,猴,鼠类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答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答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 分) 1。(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 A 。ABCD评分系统 B .Essen量表 C 。SPI-II量表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A。≥3分 B .≥4分 C 。≥5分 D .≥6分 3 .(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 。24~48h B .48~72 h C .72~96 h D .96~120 h 4 。(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A 。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 .以上都不是 5 . (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 。以上都不是 6 .(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A 。12h B .24h C。36h D 。48h 7 . (单选题)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处理选择哪些药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A .ABCD评分系统 B .Essen量表 C .SPI-II量表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A .≥3分 B .≥4分 C .≥5分 D .≥6分 3 . (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 .24~48 h B .48~72 h C .72~96 h D .96~120 h 4 . (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 .以上都不是 5 . (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 .以上都不是 6 . (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A .12h B .24h C .36h D .48h 7 . (单选题)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处理选择哪些药物() A .PPI B .H2受体拮抗剂 C .黏膜保护剂 D .以上都是 8 . (单选题)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先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A .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 B .消化道出血史 C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 D .以上都是 9 . (单选题)《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哪个年龄段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A .40-50岁 B .40-60岁 C .40-70岁 D .40-80 10 . (单选题)不建议下列哪些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 的一级预防() A .年龄>70 岁或<40 岁的人群 B .高出血风险人群 C .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D .以上都是

浅谈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

浅谈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脑型血吸虫病患者;护理 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是由于人体反复或严重感染血吸虫病后,虫卵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颅内,沉积于软脑膜及脑组织而形成虫卵肉芽肿所致[1],是较为常见的虫卵异位损害,同时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反应。我所近几年收治8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现就护理谈一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1—2005年经过临床诊断的脑型血吸虫病患者共计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5岁。临床表现,除有发热等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外,还表现为头昏、头痛、四肢无力或瘫痪、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甚至失语等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经吡喹酮2次抗病原治疗后,8例患者中有7例症状均在1~2个月内获得控制,直至消失,最后治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语言轻度障碍(主要表现为吐词不清),经过1年的康复训练,基本恢复正常,随访无复发。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脑型血吸虫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后,由于年纪轻,病情重,变化大,因此,心理压力较大,患者往往出现一种恐惧状态,此时,心理护理应放在首位。应迅速热情地接待患者,以体贴关怀、热情诚恳的同情态度获得患者的信赖,并做好耐心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消除恐慌等不安情绪,正确对待疾病,通过护理措施调节病员的情绪,通过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提高治疗效果[2]。 2.2 高热护理急性脑型血吸虫患者提示伴有急性血吸虫患者的典型症状,此患者一般在发热前有冷感,但很少寒颤,体温从午后逐渐升高,傍晚到达高峰,午夜骤降,相差可达5℃,午夜热度下降时多伴有周身大汗。此时应鼓励患者多喝水,注意保暖。 如配合抗虫药物治疗,应酌情考虑物理降温或激素退热。同时,由于患者出现瘫痪等系列临床表现,为避免发热出汗引起的皮肤受损,所以必须做好皮肤病护理,可用温水擦身,勤换衣服被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3 病原治疗的护理吡喹酮常见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泄和阵发性肌肉痉挛,一般程度较轻,无需特殊处理,但也有的患者出现头昏、乏力、腰腿酸痛、颤动、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心悸、胸闷和早搏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因此在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嘱患者卧床休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 恢复期的护理在恢复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加强语言练习和肢体功能锻炼,早期为了预防因长期卧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肢体畸形、挛缩等现象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应每日按摩肢体1~

大脑寄生虫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脑寄生虫有哪些 导语:大脑是我们人体的以及所有生物的控制中心,是指挥全身协调动作的控制中枢,所以,没有了大脑的生物是完全不能生存的,然而大脑虽然功能强大 大脑是我们人体的以及所有生物的控制中心,是指挥全身协调动作的控制中枢,所以,没有了大脑的生物是完全不能生存的,然而大脑虽然功能强大,但是大脑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产生一些病变,大脑寄生虫就是影响大脑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而大脑寄生虫有哪些呢?下面来看看介绍吧。 由寄生虫虫体、虫卵或幼虫侵入脑内引起过敏炎症、内芽肿形成或脑血管阻塞的脑病。原为寄生虫病病人,病程中出现脑病症状。有:①脑血管吸虫病,虫卵随血行入脑而起。②脑蘘虫病,猪绦虫幼虫蘘尾蚴寄生于脑引起。③颅内包虫病犬绦虫幼虫蚴寄生于颅内所致。④脑肺吸虫病,成虫侵入脑内并在脑内移行引起。⑤脑型疝疾,疝原虫阻塞脑内毛细血管引起。临床表现:可为急性脑膜脑炎,或为局限性癫痫发作或伴有定位体征的颅内高压症,亦可为智能衰退或精神障碍。建国前本病呈地区流行,现已少见。诊断依据疫区感染史及脑外该寄生虫病病史、血和脑脊液酸性细胞增多,抗原皮内试验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脑血管造影或颅脑CT可发现病灶。按各该寄生虫病治疗,必要时外科手术。 脑寄生虫病容易产生颅内多发病变,极易误诊为颅内多发血肿及转移瘤。对于颅内多发病变者在诊断时要考虑脑寄生虫病。 大脑寄生虫是非常多的,这看起来非常的可怕,而且大脑寄生虫能够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让大脑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预防大脑寄生虫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在生活中少吃一些生鲜食物,多吃煮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肺吸虫病诊疗指南

肺吸虫病诊疗指南 【概述】 肺吸虫病(distomatosis pulmonum)是因肺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因吃生的、醃腌制、半生不熟含囊蚴的蟹或螯虾(蝲蛄)或饮含囊蚴的溪水感染。卫氏肺吸虫在人体内发育为雌雄同体的成虫,主要寄生于肺部,也可移行至其它脏器,引起咳嗽、咯血或寄生部位受损的相应症状,成虫的寿命可长达20~25年。四川肺吸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幼虫常移行至皮下、肝脏、胸腔、心包腔、颅内、脊髓等处,形成蚴虫移行症(如:皮下包块、胸膜炎、心包炎、脑损害等,肺部症状轻微或缺如。牲畜、兽类为肺吸虫传染源和保虫宿主。人只是卫氏肺吸虫的传染源。 【病史要点】 1.询问患儿是否到过或来自疫区,是否经常去溪沟玩耍、捕捉溪蟹、鳌虾等。 2.是否饮用溪水、吃生的、腌制或半生不熟的蟹或螯虾(蝲蛄)。 3.询问起病急缓,有无长期咳嗽、咯痰(痰量、气味、痰中是否带血、是否为铁锈色痰)。 4.有无胸痛、气急,有无皮下游走性包块(出现时间、

大小、部位等);有无头痛(发作时间、性质、部位、程度等)、是否伴有呕吐;有无癫痫或惊厥发作;有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5.有无气急、紫绀、不能平卧、心前区疼痛、浮肿等。 6.有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 【体检要点】 1.注意神志、意识,注意呼吸频率,瞳孔大小。 2.注意有无皮下包块(质地、有无压痛、活动度、表面皮温、包块间有无条索状块物)。 3.注意患儿体位、有无颈静脉充盈;注意心界、心音,有无心包摩擦音或摩擦感;双肺呼吸音有无减低、有无胸膜摩擦音(感)或叩诊浊音。 4.注意有无腹部压痛、肌紧张或腹块;注意肝脏大小;注意有无腹水,阴囊有无包块。 5.有无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征、各种神经反射有无异常,有无肢体运动障碍等。 【辅助检查】 1.血常规WBC可有不同程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普遍增高(5% ~80%)。血沉增快。 2.有肺部症状者做痰、胃液、大便查虫卵(卫氏肺吸虫)、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雷登氏结晶。

脑血管常用药物一览表

脑血管常用药物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导致脑部动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各种临床疾病。 简述 急性发作时即通常所指的脑中风(称脑卒中),临床上以意识改变、口眼歪斜、肢体偏瘫、言语困难、大小便失禁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一直列于前三位之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药须知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外伤、脑手术后遗症等脑损伤性疾病。对这些疾病的治疗还无特效办法,有些经治疗后遗留下来一些后遗症。此次介绍的脑血管病用药,目的是在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氧供应,以便帮助恢复或缓解脑血流障碍所造成的症状,如头昏、头痛、耳鸣、血管性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紊乱、记忆力减退、失眠等。这类用药通常用量大、疗程长、见效慢,患者及其家庭应有耐心地坚持用药,但是,这些用药毕竟是辅助治疗,因此为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用药外,患者还要注意生活规律,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保持情绪稳定,戒除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如嗜烟酒等。 相关药品 甘露醇注射液、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注射液、曲克芦丁、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血栓通注射液、疏血通、舒血宁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脉络宁、天麻素、长春西丁、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脑苷肌肽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注射液)、丁苯酞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吡拉西坦注射液、胞磷胆碱钠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题

?一、总论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疫源性 2.机会致病 3.消除性免疫 4.带虫免疫 5.世代交替 6.异位寄生 7.寄生8.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 9.寄生虫10.转续宿主 11.储蓄宿主(保虫宿主)12.伴随免疫 ?(二)问答题 1. 研究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有何意义? 2. 什么叫寄生虫生活史?其生活史分哪两 种类型?举例说明。 3. 寄生虫能对人体造成哪些损害? 4. 寄生虫病传播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举例说明。 5. 寄生虫病的流行应具备哪些基本环节? 举例说明。 6. 阐述寄生虫病的地方性和季节性流行特 点,举例说明 7. 阐述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二、医学原虫学 (一)名词解释 1. 医学原虫 2. 滋养体 3. 阿米巴肝脓肿 4.棘阿米巴脑膜脑炎 4. 旅游者腹泻 5. Chagas’ disease 6. African sleeping sickness 7.疟疾脾肿大 8.凶险型疟疾 10. 红内期 11. 红外期 12. 休眠子 13. 潜伏期 14. 再燃 15. 复发 (二)问答题 1. 举例说明医学原虫的生殖方式。 2. 医学原虫对人的致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医学原虫的致病有哪些特点? 4. 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的类型有哪些? 5. 溶组织内阿米巴对肠道的致病过程如何? 6.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 些? 如何正确地选择进行诊断? 7.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防治原则如何? 8. 简述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9.黑热病患者免疫有何主要特点? 10.简述黑热病患者贫血机理。 11.黑热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12.简述蓝氏贾第鞭毛虫对人体危害及病原 学诊断方法。 13.阐述阴道毛滴虫对宿主致病机理及病原 学诊断方法。 14.阐述疟疾发作及发作周期性原因. 15.疟疾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6.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阐述其 优缺点。 17.如何防治疟疾? 18.阐述刚地弓形虫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及 其要点。 19.阐述刚地弓形虫隐性感染转为急性弓形 虫病的原因。 20.刚地弓形虫感染广泛的原因有哪些? 21.隐孢子虫为什么能引起宿主(人)腹泻? 22.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主要可引起哪些急 性寄生虫病?严重程度如何?如何作病原 学诊断? ?三、医学蠕虫学 (一)名词解释 1.蠕虫 2.蠕虫病 3.干线型肝硬化 4.血吸虫循环抗原 5.童虫 6.肠相关抗原(GAA) 7.膜相关抗原(MAA) 8.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9.尾蚴性皮炎 10.伴随免疫 11.囊尾蚴 12.棘球蚴砂 13.囊虫病 14.裂头蚴 15.继发性棘球蚴病 16.中绦期 17.土源性线虫 18.生物源性线虫 19.蠕形住肠线虫的自体感染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 李蕾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李蕾 发表时间:2016-08-07T11:42:37.7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李蕾 [导读] 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使用脑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实施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中,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5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3例,实施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2例,实施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1例。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使用脑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脑血管造影术;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在临床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者突然关闭而导致脑血管支配区域脑组织的功能障碍[1]。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等,或称之为脑卒中或脑中风。病情较轻的患者常常要经过3~6个月的治疗方可逐渐恢复,实现生活自理;病情较重的往往导致患者昏迷、死亡或产生严重后遗症[2]。目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人口因致残或死亡原因中占据首位,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700万,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本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及介入治疗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经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21例,年龄21~78岁,平均(49.8±1.6)岁。主要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动眼神经麻痹11例,脑室出血8例,缺血性卒中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8例,海绵窦动静脉瘘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修订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 1.2 脑血管造影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术前均向患者及其家属明确告知手术目的、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可能产生的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双方签署医患知情同意书;(2)脑血管造影纳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外血管出血性和缺血性病变、自发性脑内血肿、CT或者MRI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变;(3)脑血管造影排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碘过敏、心、肝或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SA诊断,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实施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中,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5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3例,实施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2例,实施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的1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类,主要是由于一系列的病变使得管腔变窄、血栓闭塞,进而导致脑局部缺氧缺血和软化坏死[5]。该疾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要积极加强对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6-8]。目前,血管内的干预治疗因其具有传统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优势而逐渐在临床中获得广泛的应用[9]。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类,主要是由于一系列的病变使得管腔变窄、血栓闭塞,进而导致脑局部缺氧缺血和软化坏死[10]。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最佳标准,脑血管造影是各种介入治疗的基础。然而脑血管造影容易带来其他的并发症,因此要加强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主要可以从造影的步骤、完整性、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造影时使用生理盐水持续灌注动脉鞘等方面出发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11-12]。近年来,我国脑血管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对中年以上人群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研究中采用DSA诊断,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技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尚未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必将为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本研究对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技术均获成功。 综上所述,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严格刷选合适的病症,对其适应病例、材料和方法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结合严谨而成熟的操作技术,对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妥善处理和观察随访,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一定会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带来质的飞跃。这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且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进而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志明,周广怡,卢婷媳,等.后循环缺血患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评价[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2(6):986-988. [2]喻茂杰,刘晓华,刘甲辰,等.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92-93. [3]刘武,罗伟良,陈伟奇.48例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8(5):456-457. [4]王鹏,陈波,陆陪松.脑血管造影DSA术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5(12):1947-1948. [5]宋涛,龙丽华,李辉萍,等.40例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04-105.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

血吸虫病的简介及治疗

日本血吸虫病 简称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导致的疾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建国后被一度扑灭。现又有抬头趋势。 目录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病原学 症状体征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二)流行环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1 结肠 2 肝 3 脾 4 异位损害 并发症 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 用药安全 展开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病原学 症状体征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二)流行环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1 结肠 2 肝 3 脾 4 异位损害 并发症 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 用药安全 展开 疾病名称 日本血吸虫病 【拉丁学名】 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 疾病分类 感染科 疾病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籍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痛、腹泻、便血等,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与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有关,临床上有巨脾、腹水等。有时可发生血吸虫病异位损伤。本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和保虫宿主。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和接触疫水是本病传播的三个重要环节。 治疗:病原治疗:吡喹酮;对症治疗。 预后:急性和慢性早期患者接受病原治疗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体重、体力明显增进和恢复,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侏儒症患者治疗后常能恢复生长发育,获得生育能力。晚期患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以及并发结肠癌者预后较差。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牙肿。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免刑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编辑本段病原学 成虫:雌雄异体,雄虫大小为(10-22)mm×(0.5-0.55)mm,雌虫细长,大小为(12-28)mm×(0.1-0.3)mm。成虫在血管内交配产卵,一条雌虫每日课产卵的1000个左右。 虫卵:成熟虫卵呈椭圆形或类圆形,淡黄色,大小平均为82μm×62μm,内含一毛蚴。卵壳无卵盖,侧位有一逗点状棘突。 日本血吸虫生活始中,人是终末宿主,钉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除人外,尚有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