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3.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降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

1. 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 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 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

快长大,快快长大!”

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

二、新课教学

1. 降水的概念

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

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承转)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讨论另一种现象。

活动2:冬天的清晨,当你的父亲开车送你去上学的路上,车厢内必须开暖风,否则过一会儿,玻璃就模糊而看不清窗外了,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玻璃为什么会模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归纳:车厢内的水汽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教师:如果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会凝结成小水滴吗?那就是雨吗?(学生讨论)活动3: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气温降低也会凝结产生降水: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相关资料,找出降水的概念及其降水的各种形式。

学生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教师归纳: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如:雨)和固态水(如:雪、冰雹等),除了有雨、雪、冰雹外,还有霰等,一般把近地气层中水汽直接凝于物体上的霜(如:秋末冬初时草叶上有一层白色的物质)、露(如:夏季的清晨植物叶子上的小水滴)也作为降水物统计于降水量中。(强调加点字的内容)

教师:在一年中,我们通常感觉到降水以哪一种形式为主?

学生: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 降雨的等级

教师:在炎热的夏季,我们经常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里经历不同的雨,你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描述一次你经历过的雨吗?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等级24小时降

水量

降雨状况

小雨0.1~9.9毫

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10.0~24.9

毫米

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25.0~49.9

毫米

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

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50.0以上

毫米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

声干扰而听不清;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

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3. 降水量的观测

教师:每一次降水的形式不同,降水的多少也不同,人们是怎样进行观测的呢?活动1:阅读教科书提供的资料“降水量的测量”,完成下列表格。

观测的

地点

气象台站

观测的

时间

有降水时观测

观测的仪器

雨量器(盛水器、漏斗、储水筒、储水瓶、筒盖、盛雪口)、量杯

降水量

的单位

毫米(计算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活动2:课前(后)进行一次实地观测降雨或降雪,让学生亲身感受降水量的测量。

具体要求:(1)请同学们关注每一天和近期的天气预报,及时作好测量准备;(2)下雨(雪)时,用雨量器和量杯及时记录降水量。

4. 降水的季节变化(年内时间变化)

活动1:与同学讨论后,简单地分析:学校所在地在一年之中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多,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能简单地说一说为什么吗?

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教师: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盛行偏南季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教师:怎样表示降水?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我们把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图叫做降水量柱状图(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

活动2:读图3.22,说一说不同的地方一年内的降水季节分布情况有差异。

师生:A地:降水多,季节变化不大;B地: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5.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阅读

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9页“活动”,按照要求绘制“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然后请学生讨论归纳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主要步骤。

归纳: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0页,完成活动2中的问题。

明晰:

(1)7、8、9月份降水较多;

(2)12、1、2月降水较少;

(3)年降水量大概700毫米;

(4)该地降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雨热同期。

三、课堂小结

1. 降水的概念和等级;

2. 降水量的测量;

3. 降水的季节变化;

4.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阅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2. 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

1. 能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2. 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准备

动画《地形雨》、《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教科书“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找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阅读扩展资料“世界的雨极与干极”,说一说世界降水的分布的特点。

教师:上述资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乞拉朋齐降水多,阿塔卡马沙漠降水量少,说明了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是不均衡。

教师:世界降水究竟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规律呢?学过“降水的分布”,我们就可以知道了!

二、新课教学

1.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

教师: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等温线都是等值线,具有相类似的特点,那么什么叫等降水量线呢?

学生:在地图上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点连成的光滑曲线,叫等降水量线。

教师强调: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教科书的“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就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2.影响降水的因素

教师:阅读教科书的“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发现:为什么有的地方降水量大,有的地方降水量少?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说一说世界降水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怎样的?

学生: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少。

教师归纳:赤道附近降水多,由赤道向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越来越少。

活动2:在教科书“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找到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和西岸,找到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东部、内部、西部,并结合《七年级地图册》(上册)的“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图,说一说它们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异?

学生: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较少。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陆降水较少,沿海多。

教师归纳: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降水较多。

活动3: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地形雨》,说一说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学生:向坡上吹的湿润的风,遇到山脉的阻挡,上升冷却凝结降水;而在另一坡,空气下沉增温,比较干燥。

教师归纳:山地迎着风吹来的一坡叫迎风坡,另一坡叫背风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们通常把这种雨叫做地形雨。

教师:乞拉朋齐就是大量地形雨形成的“雨极”。可参照教科书第61页的“阅读资料”。实际上,影响降水的因素还有洋流,洋流是怎样影响降水的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探究。

3.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师: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世界各地的降水量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找出世界降水的分布。

活动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降水多,大多在2 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年降水量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降水有什么差别?(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它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即迎风坡,属于地形雨);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即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三、课堂小结

降水与人类息息相关。我国最早的人工增雨试验是在1958年。现在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开展了人工增雨试验和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在电脑上打印的降雨、降雪、冰雹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 【生答】 【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雨和下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的定义: 【图片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另一组图片:下雨了人们打伞出行、小孩在雪地里堆雪人、农田因缺水干旱、道路因洪水被淹、农田因风调雨顺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师总】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过渡】降水的几种形式我们最常见的是哪种呢? 【生答】 【板书】2、降水的主要形式: 【师总】所以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在古代诗词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降雨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 【过渡】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请同学们自学《降水量的测量》. 【学生看书】 【板书】3、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单位: 【师总】气象部门用一种仪器来测量一个地方一天中的降水,它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毫米.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的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的降水量相加.测量出降水量,气象部门把日降水量小雨20毫米的称为小雨,日降水量为10-25毫米为中雨,日降水量25-50毫米为大雨,日降水量大雨50毫米为暴雨. 【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指导读图】请同学们看到图3.22,这是两个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的是A、B两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从A图我们可以看出该地一年内各月降水都比较均匀,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难点: 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课前准备 制作PPT。 相关资源 降雨的形成过程视频。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 (2)白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雪)。 (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新知讲解】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与形式 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教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雾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 教师:观看视频,了解了降雨的形成过程,降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降温等。 2.降水的等级 提问:水汽的多少和降温的幅度决定了降雨的不同级别,降雨分为哪些等级? 学生: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承转:我们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等级。那么降水量又是怎么测量的呢? 3.降水量的测量 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并思考: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单位、及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1:认识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测量,通过观看课件,认识雨量器的构成和降水量的测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体验描述降水的几种形式;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 降水的分布规律。3.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 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图 等降水量线是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通常用等降 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注重新旧 知识的联 系和迁 移。 二、合作探究:读图并分析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教师提示:由于都属于等值线,让学生自己类比等高线、等 温线图的概念,可加深对等降水量线的理解。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活动:根据课本上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 列学习任务。 通过 小组学习, 能够学会 合作,交 往,不断促 进自我发 展的基本

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 区的降水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下?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有什么 差异?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学生讨论,教师带着分析: ①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 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 超过2 000毫米。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1000毫米 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③在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于沿海地区,体现了降水 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观看视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1861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的乞拉朋 齐,一年里雨量达到了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 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 朋齐,可望而不可及!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 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 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素质。 三、知识小结总结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较 再次 巩固知识 点,加深对 知识点的 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3.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降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 1. 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 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 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出示不同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 两幅景观主要区别在哪?原因是什么? 两地的降水差异非常大,一起探究降水。

点拨: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追问:雾、霜、露是降水吗? 2.材料引入:2020年中国南方洪涝灾害指的是2020年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的多地发生较重洪涝灾害。 提问:降雨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3.互动交流:24小时降水量(mm) 4.温故而知新:你还认识这些天气符号吗? 5.提问:这些等级的雨是怎样测量的呢?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盛水器口径成比例的量筒。 降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筒内。从量筒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 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盛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雪。测量降水量时,把储水思考交流:雾、霜、露不是降水。 2.阅读材料,思考降水强度的大小比较: 3.画一画,说一说:降雨的等级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结合雨的分级认识学到的天气符号: 5.认识测量工具,了解降水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筒里,再读取数字就可得知降水量的多少。 现在常使用具有自动记录降水量功能的测量仪器,使得降水的测量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6.怎样来表示降雨的多少? 展示降水量柱状图: 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地的降水季节上有什么不同? 7.怎样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出示某地降水资料,提示绘制步骤: 8.如何阅读降水量柱状图6.互动交流: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分析归纳: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 7.读一读,画一画: 8.读图分析: (1)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2)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3)年降水量大约多少毫米? (4)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3.3降水和降水分布处理

3.3降水和降水分布处理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影响降水的因素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世界降水分布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世界降水分布及其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谈话法 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 复习:学以致用:让学生分析以下现象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分小组进行抢答。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山腰百花山上雪,河谷炎热穿单衣。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4.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 青藏高原“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为什么 比较南极和赤道地区的图片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差异 一降水与生活 观看一组图片:近两个月没有下雨,连续24小时的暴雨,某城市下了大雪, 风调雨顺,降水过多,江南水乡的砖墙斜顶屋,吐鲁番晾制葡萄干的晾房 新疆北部雪灾,西南旱灾,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南方水灾 讨论: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多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人类的活动能否影响降水呢?请举例说明。 降水影响人类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以及衣、食、住、行、游等活动。 观看一组图片:向云中施放碘化银或碘化铅等催化剂消雹可以利用飞机、高射炮、火箭等,分别向云体播撒致冷剂(如干冰、丙烷等);人工增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降水异常。 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是在小学六年学习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因此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微课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强,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探究,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课件及时展示直观醒目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提高学生读图、归纳知识等综合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第三节。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最后了解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本节内容是在第二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展开,也是为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学习的前提。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介绍降水的时间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本节与第二节的气温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为学习第四节全球气候作铺垫,在本章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出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单位。 (2)观察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明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学习生活中地理的习惯,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锻炼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能力。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3、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特点。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 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判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展示、设问、启发 2、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的三大目标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人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能力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分布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

3.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案3 (人教版七年级上)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同一纬度,气温随地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 6 ℃度。) 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 (5)世界气温之最 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 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 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2.降水 (1)形成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测量降水量:用雨量器测量 (3)主要类型: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叫锋面雨。 (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3.气候资料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图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二、友情提醒 气温分布往往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时要抓住决定性因素。比如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很多,但纬度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 1. 测量气温和降水分别用: A.气温计、风速仪B.气温计、雨量器C.温度计、百叶箱D.风速仪、雨量器 2.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33℃B.17℃C.20℃D.23℃ 答案:D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3-4题: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为“新授课”:共计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雨量器。 二、说教法 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总之,本节课力图表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因此,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们的地球地理与经济概况复杂,奥妙无穷。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

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 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 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板书:降水量的测量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画面1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画面2用降水动画,并配以降水声,雨水通过漏斗进入储水瓶,再倒入雨量杯,从而测出降水量。并依次显示某天上午8时的降水量知晚上20时的降水量,指导学生会测、会记录、会计算日降水量。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6.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 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 (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书:三、降水量的测定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3.18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课本第54页。 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一、展标导入 【活动一】播放钢琴曲《雨的印记》视频,学生欣赏视频 【师生活动】:通过今天天气预报符号读出今天的天气预报,(生读),我们迎来了2011年的第一场雪。教师提问,在我们生活中天气我们最关注的除了气温之外,还有降水,引入降水的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感受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清下面内容: 【师生活动】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清下面内容: 降水主要形式: 学生答后,教师紧接着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其它的降水形式? 学生说出来的就对应点击出图片(将雾、霜、露的图片设置成热键形式,以便学生提到哪一个就能够对应出现哪一张的图片) 补充后教师:以上这些是自然降水,在实际生活中根据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人工降水,这张图片就是人工降水的现场图片。 展示各种大小雨的符号 (承接)这些雨的大小是怎么知道的呢? 3、展示雨量器,(实物展示) 大、中、小雨的标准界定 利用现有仪器,装有不同量的雨请学生来读。 拓展:降水量的测量,老师还想强调一点就是:通常气象部门在每天的8时和20时各测一次降水里,把两次测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这一天的降水量,那么请问:我想计算一个月的降水量该怎么做? (承接)通过测量我们能得到一年内的降水资料。 展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的降水资料。回答问题 该地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该地哪个季节降水较多? 4、哪个季节降水较少? (承接)同学想象有没有更形象的资料来展示一地年降水的变化情况呢? 降水量柱状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免一言堂,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让学生学会自学教材,练习自主学习的技能

最新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 布》教案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课标要求】 1.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会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3.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绘图;分析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水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富贵的自然资源。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水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的水体都要通过降水的形式完成水循环。降水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降水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定义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拓展延伸:观看视频-----降雨的形成 2.降水的影响 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影响:一、降水可以调节气候,二、可以灌溉农作物,三、可以促进海陆间大循环等。不利影响:

泥石流,暴雨导致山洪、洪水等自然灾害。 3.降雨的等级 读表格,了解降雨的等级 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 雨大暴雨特大 暴雨 24小时降水量(mm)<10. 10.0 ~ 24.9 25.0 ~ 49.9 50 ~ 99. 9 100.0 ~ 249.9 >250. 回顾旧知识:降雨的天气符号 4.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 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单位:毫米(mm) 5.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不同月份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降水的年际变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I)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 新人教版 (II)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 操作演示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图画图话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 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降水的五种变化类型。 2.初步学会阅读并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以及世界范围内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用一段视频材料,依次展示“降雨、降雪、降冰雹"三种天气现象,激发兴趣,使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与降水的关系【归纳总结】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统称为降水,且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讨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归纳总结】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将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四个等级,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对不同等级雨的感触。 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课件展示】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并简单介绍测量原理及方法。 一个地区一年内不同季节的降水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种变化叫做降水的季节变化。 通常我们用一幅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的季节变化.

【课件展示】动态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让同学读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并进一步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降水的变化. 【归纳总结】降水的五种变化类型: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全年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雨 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归纳总结】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爱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

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索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依据生活阅历说一说) 2.课件展现,熟悉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状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现: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毕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洁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沟通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二)降水的级别 想一想,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有哪些涉及降水? 课件展现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涉及降水的。 三、降水变化的表示与判读 (一)降水变化的表示 我们已经知道,栖霞一年中各月降水差异很大,那么,其他地区的降水差异也大吗? 试比拟一下以下两地的降水: 甲地各月降水量 时间/月份 虽然可以知道两地各月降水量是不同的,但需要认真分析,比拟麻烦,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在小学数学里,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各月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认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认识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教学重难点】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变化。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认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自主探究】认识降水的变化 1.学生读课本P58页内容。 思考:(1)什么是降水?(2)“降雨”就是“降水”的说法对不对? 学生归纳: ①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②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学生完成P59页活动,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技巧。 教师点拨:判读降水柱状图时,要注意获取以下信息: (1)判读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最少的月份;(2)估算年降水总量;(3)归纳降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4)结合气温曲线图,衡量水热配置状况。 3.教师小结: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将降水的变化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合作探究】 1.学生结合等高线、等温线特征,讨论等降水量线的特征。 教师点拨:由于都属于等值线,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学生分组合作,解读课本P60页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读图要求了解以下信息: (1)从图中表示降水量多少的颜色渐变规律看,降水随纬度变化的情况怎样? (2)从降水的海陆分布看,降水分布有什么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