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寻种子的力量破解成长的密码

探寻种子的力量破解成长的密码

探寻种子的力量破解成长的密码

第一遍:读文章,拿来用!

第一遍阅读,我们更多的是被文中的观点和案例所吸引、叹服!

俞老师把数学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源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何谓“种子课”,俞老师没有直接下定义,而进行了一番生动的描述: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那么,一定有一些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俞老师在《种子课:生长的力量》一文中以《厘米的认识》为例,通过对不同教学片段的比较,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和“米和毫米的认识”三个课时学习样式,不仅从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分析,更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学习,让我们明白在这个系列中,第一节课“厘米的认识”具有种子的特质。其一,让学生体会单位是一种规定,不论是什么尺子,不论在哪里,单位都是一样的,并一次感悟“标准”的意义。其二,让学生体会单位与整体的关系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这节种子课的意义在于将数学知识根植于学生的经验中,这样,学生的所有经

验就会支撑种子的芽进行生长。因此,种子课的特点是深耕细作,舍得花时间。

边阅读着边实践!每当上到俞老师文中提到的这些课例时,我翻书温习,并结合班级实际大胆尝试,让我又明晰一些问题,催生一些思考。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当我提问:“你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师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咱们金华的1厘米和北京的1厘米一样长吗”结果让我吃了一惊,很多学生都认为不是一样长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俞老师怎么会想到问这一问题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看了俞老师的分析,深感惭愧,原来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仍是一知半解。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才是王道。

第二遍:读结构,学思考!

宋朝大学者程颐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俞老师的“种子课”正是基于他的教育实践后的诗意表达。

读第二遍时,我通过看俞老师文章的结构,学习俞老师怎么写文章,怎么思考问题。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俞老师通过“学生的一种错误与教材的一份素材”,仔细分析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意义和教学重点、教材的缺陷在哪里提出了“用字母表示”和“用字母表示数”之间有何不同的问题作者以为,在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是一种方便,其落脚点在“表示”,在数学中,“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对特定数状况的描述,其落脚点在“数”。因此,

要让学生体会“数”在变化——从确定的已知到不确定的未知的变化。

俞老师为什么会这么思考俞老师这些思考从哪里来我想首先是俞老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困惑。记得俞老师曾对我们说,我们要多和孩子混在一起,多和他们聊天,关注他们,观察他们,包括课堂上和课外。是的,混多了,我们就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其次是俞老师会思考。知识是有类型的,我们上一节课首先要想明白它是什么东西,它从哪里来,学生在哪里,带学生到哪里去。

在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时,努力像俞老师这样去思考、实践。首先,明确这节课是什么东西。是直接呈现各种速度进而引入“速度”概念,开展教学合适还是以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来认识速度的概念合适我们通过搜索百度,查看书籍,明白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它离不开路程、时间。而速度概念与路程、时间概念是不一样的。生活中,路程就是跑多远,时间就是跑多久。跑多远、跑多久都是可以看的,通过工具可以测量。而速度是不可看、不可测量,只是可感知、能计算。由此可见,从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出速度,更符合速度本质。

其次,我们要了解学生在哪里。我们对四年级一个班的部分学生进行课前访谈。我们设计了四个问题,请学生回答。题目如下:⒈你在哪里用到或听到过“速度”,请你写下来。⒉你觉得什么是“路程”,请举个例子。⒊你觉得什么是“速度”,请举个例子。

从前测得到的:⒈95%的学生在生活中比快慢时用到或听到“速度”,在跑步、汽车、写作业中用到或听到“速度”最多。⒉“路程”这一概念,95%的学生已达到清晰层次,大多数学生这样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⒊“速度”概念则相对模糊,有60%的学生都说到快慢,如骑车骑得很快。看来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比快慢经验。尽管这些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浅的、零散的,但却是十分可贵的。因而,这些生活经验将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学时,基于经验,再现、激活学生“比快慢”的生活经验,再结合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实现对经验的改造。因而课始我通过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快慢唤醒学生已有的“比快慢”经验。接着提问“两个同学跑步要比快慢,怎么比才能知道谁快谁慢”“要比跑得快慢一定离不开什么”这里将“比快慢”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深化,让学生们认识比快慢与路程、时间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经验与数学的有效对接,呈生长状态。

第三遍:读其人,学做人!

在俞老师的书中,他带领我们一起思考:如何体会课堂上的童言童智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如何让学生亲近数学课堂,等等。俞老师是一位智者,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俞老师对教学深刻的思索。在《如何上好种子课》导语中这么说,上好种子课的前提,是能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老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思考,哪些课需要“莳之”,哪些课可以“弃之”,由此而把握课的先后与轻重。是的,

我们要根据知识脉络和学生发展规律,把握课的先后与轻重。不是说:“知有先后,则近道矣。”数学教学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定要打好关键的几仗,关键的几仗打好了,就形成了势,其他仗就会势如破竹般地获胜。这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思索、实践,丰富自己,修养自己。俞老师是一位仁者,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对学生那深深的爱。在《体会童言童智》中,学生冷不丁冒出充满童稚的语言:这是个破圆,我只是估准了,俞老师透过童言体悟本质的童智。这后面蕴藏着一颗仁爱之心。要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须聆听学生的声音,其中冷不丁冒出的童言,是学生最真实思想的显现。它不是对成人世界的翻版与重复,而是来自地底的涌泉。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不能信手涂鸦。他是带着太阳的能量,带着生长收藏的密码,带着春夏秋冬的记忆而来,需要我们去尊重、去体会、去感悟、去唤醒、去呵护。俞老师在《化蝶而飞: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因素》一文中说到,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类:教师基本功、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生成能力、教师品德。不同因素在专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作用不同,从而形成了四个显现阶段:基本功阶段、教学设计阶段、教学生成阶段、教师品德阶段。而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老师:他们的基本功不见得如何好,他们的教学设计很一般,他们的课堂生成少得很,可他们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书读得很好,学生们乐意为老师读书,家长们配合起来不遗余力。这样的老师,他们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第四层次了。

他们吸引学生的是他们的人格、师品,他们改善教学的力量来自执着的关怀与爱。因此,关怀与爱可以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跨越到第四层次,从而享受教学。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每一篇文章都是俞老師内心的真实表达,都源于俞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对万物的慈悲。幸哉,我们能跟随着这样一位智者快乐成长!美哉,我们能追随着这样一位仁者幸福修行!

探寻种子的力量破解成长的密码

探寻种子的力量破解成长的密码 第一遍:读文章,拿来用! 第一遍阅读,我们更多的是被文中的观点和案例所吸引、叹服! 俞老师把数学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源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何谓“种子课”,俞老师没有直接下定义,而进行了一番生动的描述: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那么,一定有一些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俞老师在《种子课:生长的力量》一文中以《厘米的认识》为例,通过对不同教学片段的比较,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和“米和毫米的认识”三个课时学习样式,不仅从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分析,更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学习,让我们明白在这个系列中,第一节课“厘米的认识”具有种子的特质。其一,让学生体会单位是一种规定,不论是什么尺子,不论在哪里,单位都是一样的,并一次感悟“标准”的意义。其二,让学生体会单位与整体的关系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这节种子课的意义在于将数学知识根植于学生的经验中,这样,学生的所有经

验就会支撑种子的芽进行生长。因此,种子课的特点是深耕细作,舍得花时间。 边阅读着边实践!每当上到俞老师文中提到的这些课例时,我翻书温习,并结合班级实际大胆尝试,让我又明晰一些问题,催生一些思考。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当我提问:“你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师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咱们金华的1厘米和北京的1厘米一样长吗”结果让我吃了一惊,很多学生都认为不是一样长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俞老师怎么会想到问这一问题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看了俞老师的分析,深感惭愧,原来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仍是一知半解。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才是王道。 第二遍:读结构,学思考! 宋朝大学者程颐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俞老师的“种子课”正是基于他的教育实践后的诗意表达。 读第二遍时,我通过看俞老师文章的结构,学习俞老师怎么写文章,怎么思考问题。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俞老师通过“学生的一种错误与教材的一份素材”,仔细分析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意义和教学重点、教材的缺陷在哪里提出了“用字母表示”和“用字母表示数”之间有何不同的问题作者以为,在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是一种方便,其落脚点在“表示”,在数学中,“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对特定数状况的描述,其落脚点在“数”。因此,

校长金句:相信种子的力量

相信种子的力量 扬州市四季园小学王兴伟 四季园小学,是我区一所有着特殊因子的学校。 说它特殊,其一是位置特殊,学校是扬州市目前唯一的一所在小区内的学校,周边被四季园小区紧紧包围,办学空间受限;其二是学校发展历程特殊,学校先后经历了广陵、郊区、维扬、邗江四次区划调整,并先后合并了两所村小;其三是学生特殊,学校八百多名学子中,外来务工人员竟占到七成。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校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坚持“打造精彩四季之园”的办学思路,提出了“让每颗四季园的种子都萌发”的办学理念。 我们尊重这颗种子。每一颗种子都有生长的美好愿望,都有向上的积极追求,每一颗种子都是一个美丽的生命,应当得到尊重。 我们相信这颗种子。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生命的密码,都收藏着生命的能量,一定会在某个时刻绽放出耀目的光芒,我们应该相信种子的力量。 我们关爱这颗种子。将老师心中诚挚的爱化作阳光、雨露,温暖、滋润每一颗种子,让春风的轻吟唤醒每一颗种子,朝着希望努力生长。 我们引导这颗种子。教会每一颗种子在风中挺立,在雨中向上,让每一颗种子在四季园快乐地生根、发芽、生长,能长成大树的我们决不能让他成为小草。 如果说每个四季园的孩子都是一颗颗独特的种子,那么核心素养便是种子得以健康成长的DNA。四季园小学以儿童视野办学,努力让教育更贴近孩子的起点,确立了培养“行为习惯好,兴趣特长好,综合素养好”的教育目标。我们开展个别化教育,推进百草园儿童学堂,精准帮扶困难生,关注每一个,努力打造“爱之园”;我们狠抓童子功建设,推行每月一事,建设完美教室,奠基每一项,倾

力打造“乐之园”;我们营造书香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百+x”课程服务,教好每一门,着力打造“学之园”;我们还高品位建设校园文化,加快学校硬件改造步伐,建好每一块,奋力打造“家之园”。在双新实验旗帜的引领下,学校的每个园丁懂得欣赏与守望,引领着每一颗种子在实践的土壤中生长,孩子们在校园里自主、积极、向光、向上,每一天都在静悄悄地成长……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四季园的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他们不管强大还是弱小,都是美丽的天使,都有萌发在世界上的理由和价值。相信种子的力量,总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相信种子的的力量,终有一天,它会四处生长;相信种子的力量,会有一天,他们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去享受盛夏的热情,收获金秋的辉煌! 个人简介 王兴伟,扬州市四季园小学校长。从教以来,三十余次在全国、省内外开示范课、观摩课。他先后获区基本功大奖赛一等奖、市名师师能展示一等奖、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等二十多项市级以上奖项,先后主持四项省级课题,在省级以上媒体、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被聘为扬州市同步课程优秀授课老师,邗江区名师工作室导师。曾荣获全国教科研先进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新课改先进个人、扬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扬州市十佳辅导员、邗江区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蔬菜经验交流材料标题大全

蔬菜经验交流材料标题大全 1. “丰收的喜悦——我的蔬菜种植经验分享” 2. “从种子到餐桌——我家蔬菜园的营养之旅” 3. “与土地共成长——蔬菜种植的感悟与心得” 4. “耕耘的乐趣——探索蔬菜种植的乐趣与技巧” 5. “大地的馈赠——蔬菜园的丰盈收获与收藏” 6. “雨露滋润的绿色天堂——我与蔬菜的爱恋故事” 7. “种植看似简单——蔬菜种植中的细节与困惑” 8. “美食的艺术——用心种植的丰美蔬菜的烹饪心得” 9. “阳光下的希望——蔬菜种植中的成功与失败” 10. “爱的味道——蔬菜种植中的喜怒哀乐” 11. “亲手种植,心灵收获——我的蔬菜园经验分享与反思” 12. “蔬菜种植小百科——技巧分享与问题解答” 13. “蔬菜栽培与环境保护——我家蔬菜园的绿色之旅” 14. “与蔬菜共舞——我家蔬菜园的健康与快乐” 15. “菜园传统与现代——蔬菜种植的文化之旅” 16. “种一棵菜,撑起一片天——我与蔬菜之间的情感纠葛” 17. “小菜苗的成长——蔬菜种植中的耐心与坚持” 18. “探寻蔬菜的奥秘——我家菜园的学习之旅” 19. “蔬菜种植,你也来试试——初学者的种植心得分享” 20. “种植的喜悦——蔬菜种植中的自我成长与收获” 21. “蔬菜园的纪事——一年四季的美好回忆” 22. “拥抱大自然——蔬菜种植中的环保意识与实践” 23. “别致的菜园设计——打造独特的蔬菜种植之地” 24. “土地的馈赠——蔬菜种植中的感恩与回报”

25. “与家人共建乐园——蔬菜种植中的家庭互动与快乐” 26. “生活的滋味——蔬菜种植中的健康饮食与幸福生活” 27. “掌握技艺,探寻人生——我与蔬菜种植的成长之路” 28. “蔬菜种植中的疑惑与解答——我的经验与建议” 29. “蔬菜园的美丽时刻——蔬菜种植中的摄影分享” 30. “心灵的花园——蔬菜种植中的宁静与喜悦” 31. “蔬菜园艺大集合——综合资料分享与交流” 32. “追求绿色生活的开始——蔬菜种植的意义与实践” 33. “种植的艺术——打造多彩蔬菜园的技巧与经验” 34. “蔬菜种植大揭秘——种植问题解析与解决” 35. “绿色种子,绿色生活——蔬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36. “种子的力量——蔬菜种植中的选种与储存经验” 37. “逃离城市喧嚣的去处——蔬菜种植的乡村风光” 38. “家庭蔬菜种植指南——分享我的种植技巧和经验” 39. “健康与美味的源泉——蔬菜种植带给我的幸福” 40. “破解种植难题——蔬菜种植的实用技巧与方法” 41. “与蔬菜共舞的季节——我家菜园的四季经验分享” 42. “种一片绿草地——蔬菜种植中的生活与激情” 43. “进军城市蔬菜市场——我的产销经验与启示” 44. “细节中的美——蔬菜种植中的小秘密与灵感” 45. “走进有机蔬菜的世界——有机种植的实践与体验” 46. “蔬菜种植的欢乐——与伙伴共享种植的快乐” 47. “喜爱蔬菜背后的故事——为什么我热爱种植?” 48. “摇曳的蔬菜世界——蔬菜种植的美与挑战” 49. “种植为乐——蔬菜种植中的创意与乐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