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版)

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版)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间:100分钟,在答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4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2.欲为圣朝除弊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4 ,盖以诱敌。(《狼》)

5.《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公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答案】

1.谁家新燕啄春泥

2.肯将衰朽惜残年

3.晨兴理荒秽

4.乃悟前狼假寐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6.甲诗作者为代诗人;乙文作者为文学家。(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

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

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现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

9.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对此,我

们要、地面对。(3分)

【答案】【答案】

6.唐李白北宋欧阳修(4分)

7.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3分)

8.B(2分)

9.挫折(困难或不如意等)豁达(乐观)积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①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②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益著。(焦《玉堂丛语》)

【注释】

①刘公宣:即刘宣。②卫使:人名。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0.解释加点字(4分)

(1)为卫使畜马为()(2)而文恭知人之益著()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12.“谓必山林老儒之作”一句中“必”字用得好,请简析。(3分)

13.一介马夫竟然成为进士,请你说说刘宣成功的主客观原因。(3分)

①;②;

③;

【答案】

10.(1)替(2分)(2)更加(2分)

11.私塾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于是优厚地对待(款待)刘宣。(2分)

12.“必”即必定。表明刘铉判定刘宣的文章为饱读诗书的老儒生所做十分肯定这和后面

结果形成反差,从侧面表现刘宣的学识渊博。(3分)

13、①刘宣自身的勤奋刻苦;②主人卫使爱惜人才,优厚对待;③主考官刘铉的

慧眼识才(3分)

二、现代文(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石狮为什么不像石狮

①行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我们常常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石狮,有的面目狰狞,龇牙咧嘴;有的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在很多旧时的宅院、园林、寺庙前,石狮是必不可少的镇宅之物。可是,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往往都不敢确定它们是“狮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②这需要从狮子的来源讲起。狮子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狮子是外来之物。中原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狮子化石,传世文献中也没有任何关于狮子诞生于古代中原地区的记载。

③目前最早能见到“狮子”身影的文献为《汉书》,那时它作为贡品传入中国。“明珠、文甲、通厚、翠洞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从《汉书中可大致看出,在张骞通西域之后,狮子开始传入中国。当然,在西汉之前没有关于狮子的文献记载也不能说明狮子没有出现过。

④先秦时期有关于“狻麑”这种动物的记载,《穆天子传》中提道:“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尔雅》也描述了这种动物“狻麑,如貓,食虎豹”。从这些描述我们可发现,狻麑与狮子有很多相似之处:跑得很快、凶猛异常。但是狻麑又是传说中的

“龙生九子”之一,所以难以分辨狻麑到底存在于现实中还是只存在于神话中。

⑤我们可想象的是,即便有狮子作为贡品进入中原,那么数量也不会很多。因为古代虽然开通了丝绸之路,但交通仍然极为不便。要远程运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避开粮草问题不说,路上需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就是一大难题。

⑥可见,这样的进贡很难发展其规模,再加上这样的猛兽抵达京城之后,民间的工匠、艺术家很少有机会见到一面,所以这与它们存在于传说中,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区别。

⑦除上述原因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狮在外形上更像传说中众多神兽的结合,反而不像狮子之外,随着朝代变迁,石狮的神韵与狮子有所出入也是一大原因。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雕匠们在艺术风格的追求上更注重石狮的神似,于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尽一切可能赋予狮子威武、凶猛的形象。从四川雅安高颐阙前石狮身上的翅膀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⑧隋唐时期,虽然狮子除了看守陵墓之外,还用来镇守宫殿、大门,但造型上仍然继承了前代的许多特点。宋元时期,石狮的形象虽然仍有唐之遗风,但是唐代狮子那种昂扬雄浑的神韵和狞厉威严的宗教意趣大大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温驯柔情的世俗意味。造型中的狮子挂铃铛,悬带,飘彩巾,吊红缨,体积也日渐缩小,不再使人望而生畏。

⑨到了元明清时期,石狮的雕刻从宫廷走向民间,发展出很多的风格,地方特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这段时期雕刻出来的石狮更加精致,一些细节(比如颈部的项饰)也开始变得多样。尤其是清代与唐宋狮子相比,神韵不足,精细有余。

⑩清代晚期之后,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石狮开始批量生产,失去了它作为工艺品的一些特点,地方特色渐渐消退,神韵大减。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些石狮甚至像一种宠物,失去了威风凛凛的感觉。

⑪,导致石狮从外形上与狮子相去甚远,,导致石狮在神韵上与狮子的相似之处也有所消减,这些都使得现在看到的石狮与狮子形象差别非常之大。

选自《读写月报》(有删改)

14.请从简析标题“石狮为什么不像石狮”的妙处。(3分)

15.(1)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2)请根据文意,将下列石狮的艺术风格信息与相关朝代连线。(4分)

体积缩小,温驯柔情魏晋南北朝

地方特色,精细有余隋唐时期

富有想象,威武凶猛宋元时期

昂扬雄浑,狞厉威严明清时期

16.联系全文,请在第⑪段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以总结全文。(4分)

①,导致石狮从外形上与狮子相去甚远;

②,导致石狮在神韵上与狮子的相似之处也有所消减,这些都使得现在看到的石狮与狮子形象差别非常之大。

17.有人认为本文第④段不必放入文中,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交代了本文主要说明内容——石狮不像真狮子的原因:以两个表面相同内涵

不同的“石狮”有意造成矛盾,引发读者认知冲突,激发阅读兴趣;疑问句形式

引发读者思考。(3分)

15、(1)以四川雅安有翅石狮为例,具体清楚地说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雕匠

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尽力追求表现狮子威武凶猛的特点。(3分)

(2)体积缩小,温驯柔情魏晋南北朝

地方特色,精细有余隋唐时期

富有想象,威武凶猛宋元时期

昂扬雄浑,狞厉威严明清时期

16、①狮子本不诞生在中原,再加上早期传入中国时数量较少,难得一见;

②各朝代在石狮雕刻的艺术风格追求上,有较大的不同和变化(4分)

17、我认为应删去。因为本段主要介绍了先秦时期关于“狻麑”这种动物的记载,但从这些描述中发现,狻麑与狮子尽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还是难以分辨狻麂到底是不是狮子。而本段的上下文为说明石狮为何从外形上不像狮子,主要分析说明了狮子是非中原原产物,加上进贡少,在中原极为罕见,表述非常明晰,本段的说明对此并无很大的帮助,所以应删去。

我认为不应删去,因为本段是紧承第③段最后一句“当然,在西汉之前没有关于狮子的文

献记载也不能说明卿子漫有出现过”而展开说明的,主要介绍先秦时期关于“狻麑”这种动物的记载,表明狻麂与狮子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还是难以分辨狻麑到底是不是狮子。这段说明是对第③段“在张骞通西城之后,狮子才开始传入中国”的说明的有效补充和回应,体现说明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所以不宜删去。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陪母亲过年

①前些年,母亲身体还棒的时候,我们兄弟zǐmèi也都正值意气风发。为生意,为理想,为工作,为这为了那,我们全国各地四处跑,总是很难凑到一起。而今年,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几个已约定,过年时一定回家。

②母亲年轻时守寡,也是一个寡言的女人。而今老了我们兄妹几个却都不在她身边,她一个人寂寞又孤苦。我们心里都很内疚。

③大姐又来电话了,问我:“妹,吃饭了没?”我说还没呢。大姐说:“你猜我做了什么?我做了母亲最爱吃的花生米炖猪脚,给你也留着呢。”临了,大姐又加了一句:“我已给母亲盛了一碗饭了。”

④大姐总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像母亲。

⑤我们兄妹几个陆续到家了。聚在大哥的老房子里,加上几个各自的新家庭成员,足足坐了两桌。对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话匣子便拉开了。

⑥不知谁将话题扯到了母亲最疼谁这个问题上去了大家一致认为,母亲最疼的人是我。原因是:那时,每逢家里来客带来了礼物,母亲给我们分食时,我总能多分一些。还有,每逢我与哥哥姐姐们玩耍时,只要一拉哭腔,母亲就握着鸡毛掸子追得他们满院子跑。

⑦我不服气地说:“谁叫大哥那时候太倔强,每次母亲追打他,他总要梗着脖子、涨红着脸不服气;谁叫二姐跟大姐偷着说,老么才是亲生的还联合起来对付我”说到这里,我回头看看母亲,母亲正笑得一脸灿烂。我们几个也都笑了

⑧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手心里的宝。可母亲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她只能把重点放

在弱小的孩子身上。那时,我总爱生病,一生病,母亲就会格外照顾我。

⑨另外,还要听母亲的话。家有家规,母亲喜欢讲规矩在家里,她有很高的威望。母亲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得去做什么。这个是难题可家庭就像一艘大船,总得有协助又听指挥的人,船才能往前走不是?所以,勤快好使唤的孩子,母亲最喜欢。

⑩一阵得意后,我调皮地说:“如果不是长大了,我绝对不会把这些秘密泄露出来的。”哥哥姐姐及孩子们都送上了热烈的掌声。说到这里,我们都不由得抬头去看母亲,母亲正开心地笑着。我们几个也跟着笑了起来。

⑪一直没吭声的大哥终于说话了。他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去年,母亲到我家过年时。她跟我聊天,说的都是你们的事情。母亲说,我们家里,付出最多的就是大姐,而得到最少的也是大姐。因为,那时家里穷,大姐读书最少,只能留在农村。”我们一下子都愣住了。是啊,我怎么就从没注意这个细节呢?其实,母亲到我家时,跟我聊得最多的也是大姐呀!因为,我们的大姐,正如母亲所说的那样: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

⑫我们① 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一向不上桌的大姐一脸的② 。我们将酒杯举到大姐面前,大声地说:“姐,我们敬你了。”

⑬此时,门外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冲天的烟花映红了窗外的半个天空。

⑭我们都起身,一起跪在母亲的面前。一个月前,母亲离开了我们。在这个大年夜,她的相框被我们这些儿女们安顿在桌上一堆丰富的水果菜肴后面,她正笑望着我们,那眉目、那神情要从前一模一样。

18.请在第⑩段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zǐ mèi(2分)

19.(1)请在第(12)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我们① 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大姐一脸的② 。

A.三三两两

B.惶恐不安

C.激动感慨

D.不约而同

(2)“母亲”的儿女中,本文对“大姐”着墨很多,细读第(3)(4)(11)(12)段,请说说用意。(3分)

20.本文第(7)(10)(14)段描写了母亲笑,细读(7)(10)两处,说说笑的寓意。(4分)

21.下列对第(13)段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从听觉视觉角度描绘除夕夜热闹场景。

B.表达全家人对母亲的无限爱与思念。

C.烘托了一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

D.隐喻母亲面对孩子的孝顺的欣慰满足。

22.请简述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姊妹(2分)

19、①D ②B (2分)

(2)本文表现了大姐如母亲般地对弟妹无微不至的照顾,富有牺牲精神。表现了母亲的

美德对子女的影响及传承,也从侧面赞美了母亲的教育有方和对子女一视同仁的爱。(3分)

20、第(7)(10)段描写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嬉戏说笑的场景,表现了家庭的和睦欢乐,这

是母亲希望看到的,如果母亲在,一定会率福欣慰地笑,这表明了在我们心中母亲一直没有离开,永远在我们中间。体现我们对母亲的怀念。(4分)

21、D(3分)

22、结尾揭晓母亲已然去世的谜底,揭示了“陪母亲过年”原来是面对母亲遗像的追思和缅怀。结构上和文章的标题和开头形成照应,也回应了文中母亲笑而不言的原因,给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感。对母亲眉眼微笑的描写,表现了母亲一直活在子女们的心中,体现了子女们对母亲的怀念和母亲身前未能多多陪件的遗憾和负疚。(6分)

三、综合运用(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题(12分)

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杨浦滨江,对杨浦滨江建设表示肯定。杨浦是“近代上海工业的摇篮”,上世纪三十年代,300多家纺织、造船、造纸等不同工业企业在此集聚,杨浦滨江是上海乃至近代中国百年工业的先行。如今,昔日的工业遗址变成了生活秀带,年长者常来怀旧,年轻人寻找时尚,某校学生小明周日也慕名前来“最美滨江”游览。

23.下了公交后,小明准备向一位老爷爷问路,请为小明选一句最得体的问法。()(3分)

A.嗨,您好呀!请问到杨浦滨江的渔人码头怎么走?

B.爷爷,打扰了!我想去杨浦滨江的渔人码头游玩,请问怎么走?

C.爷爷,打扰了!您这个年纪,总该知道渔人码头吧?请问怎么走?

D.嗨,早上好!请您告诉我杨浦滨江的渔人码头怎么走。

24.小明一路流连忘返,参观了杨浦滨江的多个景点,如:

卡其乐园:曾是以生产卡其布闻名的十二棉所在,现被改造成儿童乐园。紧扣“编织”主题,孩子们喜爱的攀爬架用棉绳编织,喷水池边的金属纺机一摇,十几个喷口就会涌出喷泉。西厂驿站:滨江的党建驿站之一,前身是电站辅机厂西厂的一个仓库。蓝色外框架是原来仓库的钢结构,里面套着一个木结构的精致小屋,路过的市民可随时进来坐坐,看书休闲。雨水花园:原怡和纱厂防汛墙后的低洼地,现利用原来厂区已有野生植物,再配置如芦苇、水杉等。新建的钢构廊桥穿越其中,不同长度的圆形钢管顶部的LED灯亮起来就像萤火虫闪烁明灭在树林草丛之中。

24.请根据上述滨江景观,替小明选出不符杨浦滨江设计理念的一项()。(3分)

A.生态性

B.高科技

C.生活化

D.历史感

25.有人认为,那些废弃的旧厂房严重影响杨浦滨江的时尚风貌,应全部拆除。请根据在“综合运用”部分筛选到的信息,帮助小明写一段话,驳斥这种错误看法。(50字左右)(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3、B(3分)

24、B(3分)

25、观点1分,语言1分,说理4分(理由:旧厂房的历史价值和创新设计带来的新特色;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影响等:)(6分)

四、写作(60分)

26.请以“我喜欢,”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

3.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答案】略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精校word打印版)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21.1 [考生注意:本卷共26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6分) 1.芊芊擢素手,。(《迢迢牵牛星》) 2.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3.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 5.天色已晚,班级黑板报还有些收尾工作未能完成,小明此时就用《曹列论战》中“, ,。”来劝导鼓励大家抓紧完成。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谜,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B.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C.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 D.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 B.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令人回味。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 9.作者借甲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3分)

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版)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间:100分钟,在答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4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2.欲为圣朝除弊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4 ,盖以诱敌。(《狼》) 5.《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公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答案】 1.谁家新燕啄春泥 2.肯将衰朽惜残年 3.晨兴理荒秽 4.乃悟前狼假寐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6.甲诗作者为代诗人;乙文作者为文学家。(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 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 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现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 9.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对此,我 们要、地面对。(3分) 【答案】【答案】 6.唐李白北宋欧阳修(4分) 7.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3分) 8.B(2分) 9.挫折(困难或不如意等)豁达(乐观)积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①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②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益著。(焦《玉堂丛语》) 【注释】 ①刘公宣:即刘宣。②卫使:人名。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0.解释加点字(4分) (1)为卫使畜马为()(2)而文恭知人之益著()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有答案)

杨浦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当年万里觅封侯,。(《诉衷情》) 2.,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3.,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一狼洞其中,。(《狼》)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 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秋” 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 本曲描写景物由远及近,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铺排秋意。 D. 本曲一扫传统诗词悲秋格局,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 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主要从桃花源的、物质富足、等来表现其美好。(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 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 丘曰:“尔颇有所识③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 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3月线下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杨浦区一模考 2023.2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13分)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夜来城外一尺雪,。(白居易《卖炭翁》) 3.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春夏之际,漫步林间,看到野花竞放,树木葱郁,不由得想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大自然的美使人陶醉。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何陋轩记 ①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②,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予尝圃于丛棘,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⑤,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言。 (选自王守仁⑧《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释]①九夷: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③上国:指京城。④莳:栽种。⑤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⑥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⑦信:通“伸”,伸张。⑧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5.甲诗乙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人名)。(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谈笑有鸿儒 ..()(2)人皆以.予自上国往()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人们来到我的轩中,好像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景象,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区。 B.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区。 C.于是人们来到我的轩中,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们都忘了是住在边远山区。 D.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景象,而我们都忘了是住在边远山区。 9.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丙文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以下具体原因:(1);(2);

2021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1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1年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昨夜江边春水生,。(《观书有感(其二)》) 2、,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3、,雪尽马蹄轻。(《观猎》) 4、六十而耳顺,,。(《孔孟论学》)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的“卷”字,既写出了出猎场面的,更表现了出猎者的精神面貌。(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词开篇“聊”“狂”两字,虽隐有怨愤之情,但更多见作者豪迈气概。 B.本词中词人以孙权、冯唐自比,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 C. 本词结句卒章显志,传神描绘了作者驰骋于沙场,为国杀敌的英雄形象。 D. 本词表面写的是一次秋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黔之驴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了黔之驴的由来及虎初见驴时的反应。 B.第②段描绘了虎惧驴、察驴、戏驴、吃驴的经过。 C.标题直指写作意图,讽刺了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本文启示我们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必将陷入困境。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孙子荆与王武子 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①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 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②似真声,宾 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①雅:向来。②体:贴近。 1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临.尸恸哭临()(2)卿常好.我作驴鸣好()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 模)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 在新一届“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学校筹划举办“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下图是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性阅读方式的调查数据统计,以下对图中主要信息概括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我国成年国民喜欢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阅读。 B. 我国成年国民倾向于以纸质书籍或手机进行阅读。 C.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于以多种阅读形式进行阅读。 D.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主要通过纸质书籍或手机进行阅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2. 默写与运用。

(1) 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十二章》中其弟子子夏所说的话,告诉了世人要从学习、立志、提问、思考等方面来提升个人修养:“______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3. 阅读《傅雷家书》后,班级就“如果可以,你是否愿意做傅雷的孩子”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结合以下选段或作品内容表达你的见解。(100 字左右)ㅤㅤ你出国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难,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对所在国的语言程度太浅。过去我再三再四强调你在京赶学理论,便是为了这个缘故。倘若你对理论有了一个基本概念,那末日后在国外念书的时候,不至于语言的困难加上乐理的困难,使你对乐理格外觉得难学。换句话说:理论上先略有门径之后,在国外念起来可以比较方便些。可是你自始至终没有和我提过在京学习理论的情形,连是否已开始亦未提过。我只知道你初到时国罗君患病而搁置,以后如何,虽经我屡次在信中问你,你也没复过一个字。——现在我再和你说一遍:我的意思最好把俄文学习的时间分出一部分,移作学习乐理之用。 ㅤㅤ提早出国,我很赞成。你以前觉得俄文程度太差,应多多准备后再走。其实像你这样学俄文,即使用最大的努力,再学一年也未必能说准备充分,——除非你在北京不与中国人来往,而整天生活在俄国人堆里。 ㅤㅤ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一摘自《傅雷家书●一九五四年四月七日》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4.0分) 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中国灯文化 ㅤㅤ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 代高科 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当时引发了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ㅤㅤ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

上海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1年上海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试题预览: 2021年上海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含1-6题,共25分〕 1、用课文原文填空: 〔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愤?〕〔2〕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书湖阴先生壁?〕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那么殆。〔?孔孟论学?〕〔6〕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7〕悍吏之来吾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蛇者说?〕 2.以下词语中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琐屑〔xiè〕兑现〔duì〕狡黠 〔xié〕偃旗息鼓〔yǎn〕 B.阔绰〔chuò〕魁梧〔kuí〕粗暴〔guǎng〕相形见绌〔chù〕 C.差使〔chāi〕寻觅〔mì〕提防〔tí〕随声附和〔hè〕

D.塑造〔sù〕害怕〔què〕懦弱〔nuò〕不偏不倚〔yǐ〕 3.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道难题消耗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未解答出。 B.衷心祝愿我们的体育健儿能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C.春风沉醉的夜晚,一派和平安祥的景象,多么让任心驰神往啊! D.演员们优美的舞姿搏得了观众得阵阵掌声。 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人说:民捕畏我严而畏我廉,民捕敬我能而敬我公。短短十几个字,深入提醒了为官者道德水准的重要性。 B.自然美有两种: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因柔美。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如今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之情,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5.以下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伤仲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作者依次是王安石,范仲淹和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 B.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卖油翁??小石潭记??捕蛇者

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2022答案

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2022答案 1、棘手、机遇、极乐鸟、集腋成裘此组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的读音相同。[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2、1《卖白菜》作者莫言,当代作家,原名管谟业,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蛙》《生死疲劳》等。[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3、关联词: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单选题] *以及(正确答案) 甚至 特别 特殊 4、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5、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下列对《动物游戏之谜》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演习说”认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排演或演习以后可能出现的生活,使动物从小就能熟悉将来要掌握的“技能”和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正确答案) “自娱说”认为,因为动物需要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所以会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某种调剂和补偿。 汉斯·特贝等认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游戏对动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6、1学习老舍写的《我的母亲》一文,我们会由衷敬佩母亲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的品性,也会为儿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感动不已。[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7、关联词选择:在北平()不出门去吧,()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单选题] *虽然只要就 虽然但也 即使就是也(正确答案) 即使只要就 8、关于《故都的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文章标题“故都的秋”,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答案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答案 1.(3分)箫鼓追随春社近 2.(3分)晓驾炭车辗冰辙 3.(3分)学而不思则罔 4.(4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陋室铭】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课外文言文】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的地方)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从国都到这里,一定会嫌弃这里偏僻,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并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老百姓纷纷砍伐木材,就在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用来伸张孔子的话。 5.(2分)刘禹锡 6.(4分)博学的人;认为 7.(3分)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8.(3分)B 9.(10分)惟吾德馨(1分) (1)龙场百姓的热情相助(2分) (2)居室外环境清雅,居室内的陈设适合读书讲学(2分) (3)来往客人都是文人雅士(2分)被贬谪(1分)豁达积极(2分)(写安贫乐道给1分)

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2022.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4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6分) (一)默写(12分) 1.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____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参观“一大”会址后,同学们更加了解了革命先驱的生平事迹,因此对《岳阳楼记》中仁人志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追求有了更深的领悟。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6—11题。(24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去宥①(节选)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②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③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④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2023年2月上海杨浦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2月上海杨浦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13分) 1.,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夜来城外一尺雪,。(白居易《卖炭翁》) 3.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春夏之际,漫步林间,看到野花竞放,树木葱郁,不由得想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大自然的美使人陶醉。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何陋轩记 ①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②,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予尝圃于丛棘,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⑤,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言。 (选自王守仁⑧《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九夷: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③上国:指京城。④莳:栽种。⑤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⑥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⑦信:通“伸”,伸张。⑧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5.甲诗乙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人名)。(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谈笑有鸿儒()(2)人皆以予自上国往()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3届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13分)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夜来城外一尺雪,。(白居易《卖炭翁》) 3.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春夏之际,漫步林间,看到野花竞放,树木葱郁,不由得想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大自然的美使人陶醉。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何陋轩记 ①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 场②,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予尝圃于丛棘,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⑤,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言。 (选自王守仁⑧《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九夷: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③上国:

2021上海市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杨浦区2021年度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2021-1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一、本卷共28题。二、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概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一、昔时万里觅封侯,。(《诉衷情》) 二、,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3、,带月荷锄归。(《归田园居》) 4、舜发于畎亩当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甲】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乙】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六、以上两首词曲,都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2分) 7、下面对两首词曲的理解不得当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词曲都景中含情,包含了词人的愁绪。

B、两首词曲都借春景抒发了主人公心里的感受。 C、两首词曲都先绘景后抒情,做到了情景融合。 D、两首词曲都描摹了凭栏远眺的主人公的形象。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八、选文的作者是,他是时期的思想家。(2分)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选文设喻说理,告知咱们深刻的道理,下列观点不是出自选文的一项是()(3分) A、为人处世贵在向善有恒,半途而废必将远善失道。 B、即便对待小技艺(小数)也应加以重视,认真研究。 C、为学必需杜绝三心二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成绩。 D、研究学问或历练品格,都应坚持不懈,自觉上进。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①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②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③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2023年上海杨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上海杨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古诗文(35 分)(一)默写(1-3题每空3分,第4题每空2分。共13 分)1、,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2、夜来城外一尺雪,。(白居易《卖炭翁》)3、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春夏之际,漫步林间,看到野花竞放,树木葱郁,不由得想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 子:“, ”大自然的美使人醉。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 5-9 题。(22 分)(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丙)何陋轩记①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②,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予尝圃于丛棘,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⑤,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十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 言。 (选自王守仁⑧《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释】①九夷: 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龙场: 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③上国: 指京城。④莳: 栽种。⑤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⑥通都: 指四通八达的都市。⑦信: 通“伸”,伸张。⑧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5、甲诗乙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 家(人名)。(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谈笑有鸿儒(2)人皆以予自上国 往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于是人们来到我的轩中, 好像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景象, 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区。B.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区。C.于是人们来到我的轩中,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们都忘了是住在边远山区。D.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景象,而我们都忘了是住在边远山区。9、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丙文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以下具体原 因:(1) ,(2) ,(3) (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处 于的人生境遇,但都抱有的人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