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

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搜

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

曲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

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2、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共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地球的形状》。

二、简单交流,了解进程

(一)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知识)(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如今人类通过科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是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

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展示。

3、填空练习,教师小结。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形状。

(4)、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结论: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三、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1、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2、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4、结论:地球是球形。

四、观察图片,科学了解

1、伟大的实践,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的确证形状,地球卫星照片。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出示地球形状的图片。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4、展示地球仪。

地球仪(globe):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地球的模型。

5、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模拟走一走。

五、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通过互问互答方式巩固本科知识。

2、思考:(1)地球是个球形,古代人为什么没有认识到呢?

(2)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何收获?

【作业设计】:

小实验:自主选择伙伴,合作探究完成地球形状的实验。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认识历程科学验证思考结论

【教学评价设计】:

按时间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船进出满港时人们看到的现象不一样,佐证了地形的形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了解麦哲伦真正实践的愿望,在课上通过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走一走,极大地引发了的兴趣,边找边讲,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与理解。

【设计特色简述】: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模拟船的航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分析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师生互动,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学生记录单设计】:

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记录卡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美丽的地球是我们的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美丽 的地球是我们的家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家”的含义,萌发热爱家园的情感。 2.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动物的生活地区和活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创编诗句,发展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曲磁带,森林、沙漠、海洋、池塘、北极、天空、花园等背景图,三种不同的图画纸(一种贴有小动物,一种画有背景,一种空白),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 (结合音乐欣赏诗歌《家》。) 师:这首诗歌里介绍了谁的家?它的家在哪里? 幼:我听到鲸鱼的家在大海。 师:对了,鲸鱼的家在广阔的大海里。 幼:企鹅的家在冰冷的南极。 师:你说得真好,不但把企鹅的家在哪里说清楚了,还说出了南极寒冷的特点。 幼:骆驼的家在沙漠。

师:很好,沙漠是什么样的呢? 幼:很大,很大。 师:对,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 幼:什么叫“一望无际”? 师:一眼望不到边的地方,都可以说“一望无际”。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也是“一望无际”的呢? 幼:一望无际的大海。 幼:一望无际的草原。 幼:一望无际的田野。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诗歌。听完后请你们说说为什么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 幼:因为鲸鱼离开大海就会死,所以大海就是鲸鱼的家。 师:对,适合动物生存的地方可以说是它们的家。 幼:因为小松鼠爱吃的东西都在森林里。 师:是啊,家里有丰富的食物。 幼:企鹅生在南极,长在南极。 师: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幼:骆驼总是呆在沙漠里的。 师:它喜欢沙漠吗? 幼:喜欢。 师:对,动物最喜欢活动的地方也能给它家的感觉。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 你怎么知道它是球形的?你见过地球吗?在哪里见过?亲眼见过吗? 2.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你们所见到的地球是宇航员从太空中拍下来的图片。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谈话: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知道他们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①古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②古代中国人认为,天象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这就是“盖天说”的观点,也称为“天圆地方说”。但是,有人就设想,如果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地怎样连接起来呢?于是,又改为天与地并不相接,而是像一把伞高悬在大地上空,中间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四周有八根柱子撑着。但是,八根柱子又在哪里呢?所以这种观点无法自圆其说。 ③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他开始提出地球是球形的。 ④因为条件限制,古代人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比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下面我们也来看一看。 ⑤课件播放“月食过程”,提问: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你有什么疑问?演示月食的过程。 ⑥提问: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学生讨论交流。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不断用来检验猜想和探究。

三维实体建模与设计

三维实体建模与设计 课程编码:202561课程英文译名:3D Soli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 开课对象:机械工程机自动化专业开课学期:5 学分:2学分;总学时:328学时;理论课学时:16学时; 上机学时:16学时 先修课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教材:Solid Works 2005机械设计及实例解析.胡仁喜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龚溎义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第三版.【2】SolidWorks 原厂培训手册实威科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机械工程等各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学习利用三维CAD软件进行零部件造型设计及制图的实践性课程。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用Solid Works软件进行产品的零件造型设计、部件装配设计以及工程图绘制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习基于三维的产品开发设计,掌握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以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设计过程。 课程的主要任务: 1.学习掌握三维CAD的特征造型方法; 2.学习掌握三维CAD下的零件造型与部件装配方法; 3.初步掌握三维CAD下基于装配的设计方法; 4.学习掌握三维CAD的二维工程图绘制方法; 5.初步学习利用三维CAD软件Solid Works进行产品设计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使学生: 1.了解三维CAD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软硬件配置条件; 2.了解三维CAD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软硬件配置条件; 3.了解利用三维CAD软件进行设计、制图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4.掌握利用Solid Works进行三维立体造型设计的实现方法; 5.掌握利用Solid Works下的零件造型与部件装配方法; 6.初步掌握Solid Works下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以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 的方法; 7.掌握Solid Works的二维工程图绘制技术; 8.具有一定的实践体会和相关的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Solid Works 2005 概述(1学时) 1.工作窗口 2.菜单简介 3.工具栏简介 第二章零件建模的特征分类(2学时) 1.基于特征的零件建模的基本过程 2.Solid Works的设计思想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1 美丽的地球》教案_16

《美丽的地球》教案 一、课前互动 师:这是我们2018年第一次见面,送你们一份见面礼——三句话。 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并同时轻拍他的肩膀) 第三句:“我们真的真的很棒!”(咱们一起来大声说) 过渡:同学们,听到你们这么响亮的声音,我想用大拇指来夸夸你们! 好,下面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二、谜语激趣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生:地球(并出示图片) 师:对,这就是地球,在我们的地球上有深邃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河流,茂密的森林等,它是美丽又可爱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你们肯定会增长见识,了解更多有关地球的知识。 板书课题:美丽的地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一: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说说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写的? 1、学生交流。 2、师适时总结板书:颜色

年龄 地表有大量的水 万有引力 自转和公转 过渡:师再总结,那么我们地球究竟美丽在哪呢? 四、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自学提示二: 默读课文3—7自然段,完成: 1、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地球的美丽,选你自己喜欢的方面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 写在旁边,再试着把感受带进文字里读出来。 2、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小组内交流) 反馈: (一)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 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当宇航员从太空中俯瞰我们这颗云蒸霞蔚、生机勃勃的行星时,当月球上的摄影机拍下一轮巨大的地球从月平线上升起时,我们都会为眼前的景象怦然心动。这就是我们地球母亲美丽的容颜,这就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故乡。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地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 a、指名读,适时指导。 b、结合本段中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师范读,引导学生再有感情朗读,加深学生 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小结: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啊! 请大家用我们精彩的朗读再来读一读! 过渡:多美丽的地球母亲啊! 板书:美丽无比 她不仅美丽,还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 板书:得天独厚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3、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教学难点: 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导入: 七年级语文《带上她的眼睛》里这样描述:“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这里所说的“地球”,大家了解它的形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

阅读:“盖天说”与“浑天说” 提问:1、什么是“盖天说”与“浑天说”? 2、你认为古人是怎样证明他们的.学说的?小结:盖天说认为地在下面,天在上面,自然就是认为地是平的,天像罩子一样罩在上面;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绕着地在转,所以地就是蛋黄,天是蛋壳。你相信他们说的吗?你能推翻他们的说法吗?我们来看看后人又是怎样推翻他们的说法的。 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什么?小结:证明地球是圆的。 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在海边看远处的帆船,首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才是船体;人造地球卫星拍的地球照片。至此,人类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终于确认地球是一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吗? 阅读:地球的真是形状 讲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所以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类认识地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除了要学习古人为了探索科学的真理而不畏艰险的精神外,更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有怀疑才有创新。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初一地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中,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和录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学会联系实际感受地球的形状,寻找生活中不易被人发现的证明地球真正形状的蛛丝马迹。 【课程标准要求】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大小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方法】 用事实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地理现象,了解和探索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CATIA三维实体设计实例的造型基本流程

CATIA三维实体设计实例的造型基本流程 【3D动力网】CATIA三维实体设计实例的造型基本流程,(Part Design)实体设计造型盖子的基本步骤!主要应用了拉伸、抽壳、倒圆角,建立平面等命令完成! (Part Design)实体设计 1.盖子的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选择三点画圆(Three Point Arc)画四根圆弧,要捕捉正方形的两个端点(1),(3),其它的三根圆弧的操作方法和它一样。离开草图。尺寸如图。 (2)建立一个拉伸体(Pad)

3.点击OK (3)建立拔模角度(Draft Angle)

1.点击(Draft Angle) 2.点击四个侧面做拔模角度,角度(Angle)为25deg,拔模的面(Faces to draft)为4Faces,中型面为xy平面,(Selection)为1Plane。 3.点击OK (4)建立变圆角(Variable Fillet) 和恒定的圆角(Edge Fillet)

在(R)上用鼠标的左键双击它,会弹出一个复选框可以改变(R)的尺寸。 (1)点击(Variable Fillet) (2)选择四个侧面的边,在(Edges to fillet)会显示4Edges,(Points)显示8个顶点(8Vereices), ( Variation)选择线性的(Linear)。圆角由10变化到5。 (3)点击OK

(1)点击(Edge Fillet) (2)选择上面的一条边,半径(Radius),为(5mm),Propagation选择相切(Tangency)。 (3)点击ok (5)建立一个去壳(Shell) (1)点击(Shell) (2)选择低面,Default Inside thickness(是指由外表向里增厚)2mm。Faces to remove (是指要去掉的面),1Face。 (3)点击ok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 (3)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播放视频) 2、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名字叫什么吗?(对,地球)(板书: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3、谈感受 我们刚才看了视频,请你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地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生1:地球是动物的美丽家园。 生2:地球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 生3:地球是的一切都是和谐、美丽的。 生4:地球上的动物非常可爱。 生5:地球是伟大的,它养育了许多动物。 4、面对这美丽的地球,同学们发出这么多的感叹,那么飞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美丽的地球,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4、同学们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5、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三、探究地球的可爱 1、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生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是很美丽的,我从纱衣这个词体会到地球是很美丽的, 生2:我从晶莹这个词看出地球十分漂亮,像珠宝店的水晶球一样。 生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从摇篮这个词看到了地球的温暖。 2、大家找的都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美美地齐读一遍。 3、除了第一自然段,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从无私可以看出地球是可爱的。 四、学习地球的渺小 1、师:地球这么美丽、这么无私、这么慷慨,那地球有多大呢? 生: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017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

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 教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6课时地球的形状 【教材简析】 《地球的形状》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六课。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知道两者的形状都是球形,同时也建立起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科学概念。而本节课学生将经历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来推理出地球的形状。 聚焦板块,通过情景设置,重回古人探究时代,设问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思考。 探索板块,环节一从“天方地圆”说的猜测入手,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环节二尝试用模拟实验证明“球形”说的猜想,通过实验来寻求证据。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船模在球面上和平面上移动进行观察,收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环节三通过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实地测试,学生尝试“航海”一周,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环节四,通过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证明“地球的影子”,推理地球的形状。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的模拟实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论证,通过寻求能够验证猜想的证据,根据证据推理出地球是球形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初步建立地球也是球形的前概念。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比较迷信书本,不善于提出质疑,缺少通过寻求证据支撑猜想的能力。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猜想、验证、实践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求真的过程。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推理,尝试用证据来验证猜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理解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推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2.用图示符号整理记录实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时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乐于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3.倾听不同的观点,收集证据,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让人们更好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2.感受自然规律的发展需要经历人们的不断探究。 【教学重难点】 模拟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理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总是圆形”。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船模、手电筒、乒乓球,地球仪。 小组:地球模型、船模、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地球是太阳系当中的一颗行星。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2.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我们的高科技(天文望远镜、卫星技术等),更得益于古人对地球形状不断探究过程。 3.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种知识。但是对古人来讲,它仅仅是一种猜想? 4.古人是如何不走出地球探究地球形状呢?与我们现在相比,他们受限于哪些条件?(预设:从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5.今天我们走近古人,和他们共探地球的形状。(板书:地球的形状) 二、探索:地球的形状 (一)猜想:天圆地方

第十二章-参数化三维实体造型系统

第十二章参数化三维实体造型系统 在传统的三维产品造型设计中,产品实体模型是设计者利用固定的尺寸值得到的。零件的结构形状不能灵活地改变,一旦零件尺寸发生改变,必须重新绘制其对应的几何模型,这样往往给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参数化设计是一种使用参数快速构造和修改几何模型的造型方法。利用参数化技术进行设计时,图形的修改变得非常容易,用户构造几何模型时,可以集中于概念和整体设计,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提高设计效率。 参数化建模是指在参数化造型过程中记录建模过程和其中的变量以及用户执行的CAD 功能操作。因此,参数化建模通过捕捉模型中的参数化关系记录了设计过程,其本质就是设计过程的记录和回放。这种记录过程与次序有关(是顺序化的),同时它利用一系列定义好的参数对模型进行顺序计算。参数化建模的优势在于速度快,其缺点是用户必须提供几何元素的全部尺寸、位置信息,即只有完全定义前一元素才能定义下一个元素。 参数化的设计技术是一种面向产品制造全过程的描述信息和信息关系的产品数字建模方法,Pro/E、I-DEAS、MDT、Solidworks等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以参数化、变量化、特征设计为特点的新一代实体造型软件产品。 齿轮减速器是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的机械装置,其中包含多种通用零件,如齿轮、轴、轴承、螺纹紧固件、润滑装置、密封元件等。本章主要以齿轮减速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Solidworks环境下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实现减速器零件的参数化建模、虚拟装配及工程图设计等。 12.1 Solidworks简介 Solidworks是一种智能型的高级CAD/CAE/CAM组合软件,它集设计、加工、分析功能于一身,能方便地进行三维实体设计、加工制造以及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各项分析。它包括Solidworks本身的CAD模块、CAM Work的加工模块以及Design work的分析模块等。Solidworks的智能化程度高,参数化功能强,并且操作起来非常简便,是最容易学习的高级绘图分析软件之一。图12-1是Solidworks的标准工作界面。 工具栏 下拉菜单 特征管理 器设计树 图12-1 Solidworks的标准工作界面

美丽的地球教学设计

美丽的地球教学设计 一 、 情境激趣、 谜语导入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出示地球图片) 你对我们的家园有多少了解呢?(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相机鼓励、表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学完后,你会增长见识,了解更多有关地球 的知识。 齐读课题:美丽的地球 二 . 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 3-7 自然段, 想一想,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1 、学生交流。 2 、师适时总结板书:颜色 年龄 地表有大量的水 自转和公转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2 出示课件 : 自主阅读提示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自己喜欢的方面,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旁边,个性表达。 1 、学生边读边批,师巡回检查。 2 、交流个性见解,师及时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总结归纳使用的说明方法。 3 、适时指导有感情朗读,相机点评。 (一)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

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当宇航员从太空中俯瞰我们这颗云蒸霞蔚、生机勃勃的行星时,当月球上的摄影机拍下一轮巨大的地球从月平线上升起时,我们都会为眼前的景象怦然心动。这就是我们地球母亲美丽的容颜,这就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故乡。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地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 a 、指名读,适时指导。 b 、配乐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练读。 c 、结合本段中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师范读,引导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有感情朗读, 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小结: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啊! ( 1 )想和宇航员一道去太空看看我们这位母亲么?(播放课件) ( 2 )你想说什么? ( 3 )谁能用朗读再次让我们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配乐朗读) (二)认识地球的大小 过渡:多可爱的地球母亲啊!你知道她有多大么? ( 1 ) 学生回答。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

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3、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4、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 重点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形状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 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与表达交流的学 习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 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2、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就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课时】: 共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地球的形状》。 二、简单交流,了解进程 (一)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就是什么形状的呢? 2、您就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知识) (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如今人类通过科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就是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 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展示。 3、填空练习,教师小结。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就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就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1 美丽的地球》教案_3

11美丽的地球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资料: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说起地球,我们就会想起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情感。因为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来对它做更深入地了解。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美丽的地球》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 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1、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三、教师对照学生学习目标,逐项检查指导。(展学)(教) (1)老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读,强调要点。 读准字音: 沧(cānɡ)粟(sù)怦(pēnɡ)陨(yǔn)纬(wěi)蚀(shí)秤(ch ènɡ)轴(zhóu) 提示:“粟”字与“栗”不要弄混。“怦”字不要与“抨”混淆。“蚀”的左面是“饣”字旁,不要与“独”混淆。“秤”字注意与“秆”字区别开。 理解词语: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想不出,一点办法也没有。筹,计策。展,施展。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粟,谷子,即小米。 怦然心动:心蓬蓬的跳动。指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起了波动。 得天独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的环境特别好。天,天然,自然。厚,优厚。

(2)提问学生: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整理归纳后,小结如下: 第一,地球的颜色——梦幻般的蔚蓝。 第二,地球的年龄——46亿岁。 第三,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可称之为“水球”。 第四,地球有万有引力。 第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师生交流:课文一、二自然段写了什么?最后一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反馈,评价指导:一二自然段提问我们,作为地球的儿女,生活在地球上,应该了解地球什么呢?最后一自然段写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情况,认为它是得天独厚的。我们应该为生活在地球上而感到幸运,人类应该爱护地球。一二自然段是设问置疑,最后一自然段是总结回答。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课文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对于这颗养育我们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面对有关地球的问题,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接着具体从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方面展开了介绍;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认识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球只有一个,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课堂作业新设计】(练) 1.规范书写词语。 yún zhēnɡ xiá wèi línɡ lónɡ tī tòu yī chóu mò zh ǎn ()()() dé tiān dú hòu () 2.辨字组词 怦()秤()晨 ( ) 损()抨()称()辰()陨() 3.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1)沧海一(): (2)一()莫展: (3)()天()厚: 答案:1.云蒸霞蔚玲珑剔透一筹莫展得天独厚 2.怦然—抨击杆秤—称呼损坏—陨石早晨—星辰 3.(1)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2)筹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来。

逆向教学设计(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 1.学会逆向思维方法 2.掌握逆向思维技巧 【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竞赛法、训练法 【教学过程】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案例一: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案例二: 有一道趣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 案例三: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他们十分崇尚节俭。当复印机大量吞噬纸张的时候,他们一张白纸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一张顶两张,节约了一半。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通过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 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不仅创造了财富,节约了资源,而且使人们树立起新的价值观:节俭固然重要,创新更为可贵。智力思维训练题: abcde所代表的省份 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地图。其中的一个同学在地图上标上了标号a、b、c、d、e,让其他的同学说出他所标的地方都是哪些城市。 甲说:b是陕西。e是甘肃;乙说:b是湖北,d是山东;丙说:a 是山东,e是吉林; 丁说:c是湖北,d是吉林;戊说:b是甘肃,c是陕西。这五个人每人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个人答对。你知道abcde分别是哪几个省吗? 答案:假设甲说的第一句话正确,那么b是陕西,戊的第一句话就是错误的,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就不符合条件。甲说的第二句话正确。那么e就是甘肃。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同理可推出a是山东,b是湖北,c是陕西,d是吉林,e是甘肃。篇二: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附: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1.学会逆向思维方法 2.掌握逆向思维技巧 教学设想:分五步:第一步明理示向,第二步示例明样,第三步现演树样,第四步示范促壮, 教学过程:

《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案

《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 要性。 重点难点分析 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 利用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的例子生动的教育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及对未来地球和宇宙发展的展望。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 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 3、……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拍到了第一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但如果你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那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

全班分两大组讨论,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 模拟篮球实验:老师演示,全班一起观察,讨论: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而木板上的铅笔则不会消失,这个和帆船消失远去的原理一样,证明地球是圆的。 2、看地球外貌,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地球。 可以每一排派一个代表,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通过各种从太空拍摄的图片进行讨论) 3、现在认识的地球的形状: 经过精密的计算,我们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实验:弄一个木杆,然后在上面装上两个像纸风车一样的纸片,然后旋转,发现上下两端变扁。地球的形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理形成。 二、地球的大小 但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想必,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所以,肉眼看不出。)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理解4万千米的长度:课后练习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0天——环游地球80天。) 三、人类了解地球的历程 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和麦哲伦,以及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对地球的认识做了很大的贡献。(课后通过网络或书籍更详细的了解) 四、我们的地球家园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已经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虽然已经开始探索外太空(插入我们载人航天的事例和对外太空探索的简单计划),但毕竟这个探索的时间是相当长的。 外星人来到地球,在进入大气层前,会看到什么呢? 伊拉克油田上空的黑烟;洪水冲过留下的黑色痕迹;沙漠化留下的一片黄色土地——这就是我们的绿色地球吗?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基于proe的挖掘机的三维实体造型及装配设计

优秀设计 07机制专业《三维设计技术》期末考核大作业 ——挖掘机的三维实体造型及装配 班级: 姓名: 学号:

挖掘机的装配 (一)绘制挖掘机挖斗 (1)创建新文件 单击工具栏里的【新建文件】图标,出现对话框,在【类型】栏中选择【零件】, 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dig_scratch,再在【子类型】栏中选择【实体】,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件创建。如图1-1所示。 图1-1 (2).绘制挖斗 1.从特征操作按钮区中选取【拉伸】工具,单击显示区的【草绘】按钮,选取FRONT 平面作为绘图平面,接受参照基准和方向,单击【草绘】完成设置。 绘制如图1-2所示的草绘图,单击按钮区的【确定】完成草绘。 图1-2 2.选取双向拉伸,厚度均设为 3.55,如图1-3所示。

图1-3 3.单击信息显示区的【完成】按钮,完成绘制。完成后实体如图1-4所示。 图1-4 (3).绘制边缘 1.选取【拉伸】工具,再单击【放置】、【定义】,选取FRONT作为绘图平面,单击【草绘】完成草绘设置。 2.选取【通过边创建图元】工具按钮,系统将自动弹出对话框,选取【单个】选取边,完成【关闭】。如图1-5所示。

图1-5 3.采用双向拉伸,厚度均设定为3.9,最后单击信息栏右边的【完成】按钮如图1-6所示,完成边缘绘制。 图1-6 (4)倒圆角 在挖斗毛坯与突缘相交处绘制半径为0.16的圆角,完成圆角后的模型如图1-7所示。 图1-7

(5)抽壳 从特征操作按钮区中选取【抽壳】工具按钮,在信息显示区中输入抽壳壁厚0.12.如图1-8所示。接着从模型中选取图所示的抽壳挖去曲面,最后单击显示区右边的【完成】按钮,完成抽壳后的实体效果图见(图1-9)。 图1-8 图1-9 (6)创建挖齿 1.绘制单个挖齿从特征操作按钮区中选取【拉伸】工具,再单击【定义】按钮,选取挖斗中的一个端面作为绘图平面,接受系统所默认的基准和方向,单击对话框中的【草绘】按钮完成绘图前的设置。绘制如图1-10所示,草绘完成后单击【确定】。 图1-10 2.输入挖斗厚度为0.6,单击右边的【完成】按钮,完成挖齿的绘制,如图1-11。 图1-11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