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 教案

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 教案

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  教案
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  教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6课时地球的形状

【教材简析】

《地球的形状》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六课。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知道两者的形状都是球形,同时也建立起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科学概念。而本节课学生将经历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来推理出地球的形状。

聚焦板块,通过情景设置,重回古人探究时代,设问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思考。

探索板块,环节一从“天方地圆”说的猜测入手,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环节二尝试用模拟实验证明“球形”说的猜想,通过实验来寻求证据。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船模在球面上和平面上移动进行观察,收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环节三通过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实地测试,学生尝试“航海”一周,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环节四,通过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证明“地球的影子”,推理地球的形状。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的模拟实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论证,通过寻求能够验证猜想的证据,根据证据推理出地球是球形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初步建立地球也是球形的前概念。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比较迷信书本,不善于提出质疑,缺少通过寻求证据支撑猜想的能力。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猜想、验证、实践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求真的过程。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推理,尝试用证据来验证猜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理解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推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2.用图示符号整理记录实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时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乐于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3.倾听不同的观点,收集证据,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让人们更好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2.感受自然规律的发展需要经历人们的不断探究。

【教学重难点】

模拟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理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总是圆形”。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船模、手电筒、乒乓球,地球仪。

小组:地球模型、船模、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地球是太阳系当中的一颗行星。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2.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我们的高科技(天文望远镜、卫星技术等),更得益于古人对地球形状不断探究过程。

3.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种知识。但是对古人来讲,它仅仅是一种猜想?

4.古人是如何不走出地球探究地球形状呢?与我们现在相比,他们受限于哪些条件?(预设:从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5.今天我们走近古人,和他们共探地球的形状。(板书:地球的形状)

二、探索:地球的形状

(一)猜想:天圆地方

1.教师出示“天圆地方”图片。一开始古人猜测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你觉得他们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呢?

2. 观察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天空有弧度,似乎是圆的,大地是平的。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为猜想的证据,那么地球真的就成了“天圆地方”了吗?

(预设: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为猜想的一种证据。)

1.学生学会质疑,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要验证猜想,我们需要寻求更多的证据来支撑。(预设:学会质疑,主动寻求证据。)

(二)验证猜想1:模拟并观察远处驶来的帆船

[材料准备:帆船模型,泡沫块,地球仪]

1.人们在猜测地球是“天方地圆”的同时,不断观察和思考,去寻找探究地球形状的方法。在海边的人们发现,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你们觉得这种现象会支持哪种猜想呢?(预设:学生预测支持的猜想。)

2.学生讨论支持的猜想,引导学生需要用模拟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出示准备材料:(预设:船模模拟船只,地球仪模拟地球,桌面模拟平面。)

3.小组活动,合作实验。学会用平视的方法观察。

观察后讨论:通过模拟实验你们发现了哪种现象符合我们生活实际。(预设: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推理地球是球形的。)

(三)验证猜想2:月食的成因

[材料准备:手电,乒乓球,泡沫块]

1.引导: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人还在继续寻找证明猜想的证据,在观察月相的时候,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

2.出示月食动图,教师讲解月食的形成原理。是谁的影子挡住了太阳的光线?(预设:地球的影子)。

3.引导:到底是什么样形状的地球能产生圆弧形的影子?(预设:球形)

4.教师演示实验,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乒乓球模拟地球,白色平板模拟月球表面。

(四)实践证据:麦哲伦环球航海

1.导语:人们根据生活现象找到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接受这个观点。只有不断寻求证据,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2.不走出地球,古人还是找到了地球是球形的有力证据。(预设:引入麦哲伦环球航海图。)

3.如果地球是球形,那么沿着一个方向走,绕着地球一周就能回到原点。出示航海图,学生利用地球仪“环球”一周。

(五)更多证据:

随着人类科技的的发展,走出地球,寻找到更多的证据。(预设:出示图片)

三、研讨

1.学生反馈交流:你能用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服“天圆地方”说的古人,哪些信息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提问: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是球形的?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猜想球体天圆地方

证据观察

帆船

月食

麦哲伦航海

……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模拟实验1完成后,直接记录海边观察船的现象。教师可以在板书上体现观察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写字和画画的形式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尝试填写结论。

【作业设计】

(1)在研究“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实验时,一开始就观

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他是在()上移动;先观察到船模帆的顶部,之后又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他是在()上移动。

A.球面

B.平面

C. 两个面都可以的

(2)他用手电筒照射一球形物体,得到该物体的投影是()。

A.圆的

B.方的

C.都有可能

(3)通过阅读了解到,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是()。

A.球形的

B.方的

C.无法判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