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伦坡短篇小说赏析

爱伦坡短篇小说赏析

爱伦坡短篇小说赏析
爱伦坡短篇小说赏析

一声梧叶一声秋

——由《人群中的人》浅析爱伦坡笔下的现代社会版权所有:快绿斋主人浙江大学

内容梗概

“我”大病初愈坐在伦敦D咖啡馆的窗前,掌灯时分,观察咖啡馆里和街上的人群。一开始“我”只是总体看,后来开始关注细节,从他们的服饰和举止来判断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我”先观察上流社会的人。他们中有“志得意满”“虚伪夸张”的世袭贵族、有闲阶级和生意人;也有“傲慢”、追逐时髦的低级职员和“体面”的高级职员;还有“假作诚实”的扒手,“印堂发黑”的赌徒,“耍小聪明”的“绅士。

接着“我”观察下层社会的人:小贩、醉汉、乞丐、女工、妓女……随着夜深,他们越来越多。“我”转而观察每个人的面孔。

这是“我”观察到一个老人,他有着极为特殊的表情,充满了矛盾,那表情“包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包含着小心谨慎,包含着吝啬小气,包含着贪婪,包含着冷酷,包含着恶毒,包含着渴血,包含着得意,包含着快活,包含着极度的恐惧,也包含着无比的绝望”。“我”想进一步观察他,于是就开始跟踪他。

老人的衣着也充满矛盾,又脏又破的衣服下竟有一把镶钻的短剑。“我”跟随老人来到一条条街,如果人少,老人就痛苦不安;如果人多,老人就快活紧张。从街巷到集市,从广场到大剧院,最后甚至到了贫民区。当人们渐渐散去,老人脸上是“比绝望还强烈的表情”。

然而他并不停止,又回到市中心,像昨天一样又开始追逐人群。

“我”最终不再追踪,而是径直来到老人面前,但他对“我”视而不见。“我”得出结

论:老人是人群中的人,“我”无法了解他。

作家简介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_1849)是美国19世纪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假。在诗歌方面,爱伦坡可以与弗罗斯特和惠特曼等大诗人一比高下,吟哦他创作了一批以音韵美和悲恸美著称于世的诗篇。在小说方面,他也能与马克吐温和福克纳等大小说家相提并论,因为他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和现代科幻小数的先河,用演绎心灵恐怖的创作手法提升了哥特小数的艺术地位,并以夸张怪诞的方式渲染了讽刺的效果。至于在文学评论方面,他又可以与亨利詹姆斯等文学评论家相比较,因为他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和易“激荡读者心灵”为目标的效果理论,从而成为美国批评界独树一帜的人物。

《人群中的人》一文是在1840年写作并发表的。当时爱伦坡供职于《格雷姆杂志》,1839年他写出了著名的《厄舍古屋的崩塌》和《威廉威尔逊》两部哥特小说。这一时期是成年后爱伦坡第一次过上了经济相对宽裕的生活。在《人群中的人》后,同年,他又写出了《摩格街谋杀案》,1841年,他写了《大漩涡底余生记》、仙女岛》和《艾蕾奥瑙拉》。【1】

摘要:

本文基于对爱伦坡《人群中的人》细致赏析,结合爱伦坡在这一时期的生活背景,分析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对现代社会的态度和深刻见解及预见性。并联系现实评定这篇文章在现在的意义。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环境、人物两方面分析《人群中的人》;第二部分,结合爱伦坡的世界观和文艺理论归纳出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并通过比较几篇爱伦坡相近主题的诗歌进一步体会《人群中的人》想要表达的深刻思想

关键字:现代社会 孤独 爱伦坡

从作家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爱伦坡在这一时期开始尝试新的文体。他刚刚攀到哥特小说的顶峰,就迫不及待地朝着其他高峰进发,比如说科幻小说等。这篇文章在《爱伦坡小说全解》中将其归入道德自省类,是比较合适的。他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读者对他笔下人物的内心进行解读。虽然,《人群中的人》仍带有与哥特小说类似的文章布局,比如先渲染氛围,着重表达心理的感受,但却没有哥特小说最大的特点:惊悚、恐怖、悬疑。所以说这篇小说无疑是爱伦坡的一个新的尝试。

爱伦坡不仅在哥特小说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其他小说中也体现出他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和对社会的思考。在本文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紧密回应了19世纪的文化危机,表达了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和发展危机的深刻焦虑和严肃使命感。

第一部分

第一节 氛围——浮世绘

爱伦坡在文章开头,用2300多字的篇幅描绘各种各样的人,从上流社会到下流社会,每一类人都被他刻画的栩栩如生。从那些人的动作、表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虽然有着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职业,但却有着相同的特点:虚伪、冷漠、精神空虚、表面浮华。而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些人的共同特点也就是这个社会的特点。爱伦坡未加一字点评,仅仅通过白描,让一幅现代社会的浮世绘跃然纸上。

这部分背景文字看似冗长,但其实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对现代社会的总括,并营造出小说主人公——一个人群中的老人——出现的氛围。下文对老人的描述事实上是对社会中个体的剖析。

第二节 人物——人群中的老人

作者第一次提到老人用了一连串的形容词: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心谨慎,吝啬小气,贪婪,冷酷,恶毒,渴血,得意,包含着快活,极度的恐惧,无比的绝望。这种表情与老人的充满矛盾的衣着相互呼应。我们会关注到老人有一把镶钻的短剑,而短剑在英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含义:

左手短剑体型较小,一般不超过50厘米,所以隐蔽性较强;而且左手短剑一般装饰很好,像一件艺术品,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在机会来临时,也可以成为一件致命的武器,被称为“隐蔽的杀手”。【2】

这个评价与老人的内心十分相符。他对人群有一种矛盾情感——渴望而又害怕。渴望是因为他害怕孤独,害怕被抛弃,害怕与人有隔阂的感觉,害怕审视自己空虚的内心,不敢正视自己,剖析自己,只想把自己淹没在人群中。因为人是有群性的。只有与人群在一起时,一个人往往才会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但这其实是对自己责任和内心的逃避。当老人觉得自己被注意到时,他“浑身颤抖”“匆匆走进街里,焦虑地回头看了一眼,然后撒腿就跑”,就是这种心理下特有的行为。作者说,“这个老家伙是个极会隐藏自己的高明罪犯。他不甘孤独。他是人群中的人。”,因为正像一滴水进入大海就很难把它再分出来,一个人进入人群后,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别人都很难再将它区分出来。他的内心会受人群的影响而被同化,在追逐人群的过程中会迷失自己。老人就像行尸走肉一般,对他而言,生活只有一个状态,就是日复一日、毫无目的地追逐人群,逃避孤独。所以作者说“跟踪他是没有用的。我无法了解他,无法了解他的行为”,因为他本来就没有自己的踪迹,没有自己的想法,跟踪他、了解他都是无意义的。

他对人群的逃避心理可以从他每次处于最热闹的人群中时的表现看出来。“陌生人又恢复了原来的神态。他低着头,皱着眉,一对眼睛东张西望,打量着四周的人”“极度的恐惧”“小心谨慎,吝啬小气,贪婪,冷酷,恶毒,渴血”,他为什么在自己一直想方设法追逐的人群中反而会有“恐惧”、“谨慎”的心理?这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空虚、冷漠的社会,人是虚伪的,他害怕被伤害,虽然身处人群中,但并不被人们了解和认识,因而会陷入更大的的孤独。并且他仇视那些尽情在人群中享受的人,而他只能追逐他们,间接感受那种空洞的热闹,并以此来麻醉自己,暂时摆脱孤独。

他害怕有朝一日连这种虚假的热闹浮华也会消失,他会沉沦在挥之不去的孤独中。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追无可追时,他“脸上流露出一种比绝望还要强烈的表情”。因为他无可逃避地、暂时意识到他追逐的一切都会逝去,孤独仍是孤独。

分析完文章的主体内容,重新阅读文本我们会对题记和开篇谜一样的语言有更深的认识。

题记“无法孤独的人是痛苦的”,为本文表现人类的精神困境的主题埋下伏笔。这不仅仅是老人心灵的概括,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人们无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孤独,这是由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后果。所谓“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也正是对这种社会形态的刻画。

作者在开头说,“据说,有一本德文书是不准人阅读的。书中有一些不得讲出的秘密。世界上每天夜里都有许多人在病榻上死去,他们痛苦地抓着临终忏悔牧师的手,神色凄凄,心情绝望,喉咙里噜噜作响,不敢把心中的秘密一吐为快。”。这里,人们心中的秘密我认为就是“我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句话。我们要意识到,“老人”不是一个人,而是社会中任意一个人的代表。老人没有姓名,没有职业,他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孤独。进一步说,人群中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也同样是孤独的,他们在人群中寻找慰藉,但每个人都拒绝被了解,因此他们永远是孤独的。

第二部分 爱伦坡对现代社会的态度

第一节 爱伦坡的时代与他的文艺理论

爱伦坡生活在美国物质蒸蒸日上的时期,但他并不像其他作家那样去刻意地歌颂它,以迎合当时的文学批评家,而是按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理论进行创作。人类的生存状态,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然而,“工业化、现代化这些所谓的人类文明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精神压力似乎就越大,也越来越空虚,形成精神上的荒原。”现代读者往往能从爱伦坡的小说中找到孤独和异化的自我。“他在一百多年前就敏锐地察觉到现代社会的弊病,睿智地预见到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困境,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人的启示者”。【3】爱伦坡的“效果美学”在本文中也有所体现。效果理论的核心是产生“搅动读者心灵的效应”,他说,“人们谈论美的时候,不是指一种性质……而是一种效果。”这里的“效果”指的是文章的“整体效果”。【4】虽然本文并不像心里哥特小说那样对读者心灵的搅动那样大,但这篇文章的确引起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现代主义作家关心的是怎么写,写什么并不重要,他们“往往都是有机形式主义者,认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离开了形式便无所谓内容。”从这个角度说,爱伦坡的效果美学是现代主义的先声。但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主张又是继承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思想。【5】而现代主义文学可以看作是19世纪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向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转变,王尔德的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就明显受到爱伦坡《椭圆形画像》的影响。所以爱伦坡的“效果美学”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节孤独——爱伦坡作品永恒的主题

爱伦坡在1848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的敌人与其把我的酗酒归因于神智错乱,倒不如把我的神智错乱归因于酗酒……那是一种介乎于希望与绝望之间的漫无尽头的可怕的彷徨,我要不一醉方休就没法再承受那种煎熬。从那正是我自己生命的死亡中,我感觉得了一种新的,可是——上帝啊!一种多么悲惨的存在。【6】

这段表白,也正是爱伦坡投入到“老人”身上的情感。虽然在写作《人群里的人》时爱伦坡内心并没有如此悲伤,但从小到大的生活阴影在他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爱伦坡一生都“在商业经济的洪流中颠簸沉浮,在出版行业的竞争中奋力打拼,在理想与现实中

挣扎取舍,在多重身份中游走穿梭。”【7】老人似乎是他的内心写照。

他在诗歌《孤独》中写道:

从童年其我就与其他人不一样:

我看不见他们眼中所见,

我从寻常的春天中找不到激情;

也对同样的事感觉不到忧伤。

我的心,

无法被同样的声音唤醒而愉快。

孤独,是我爱的全部。

从我的童年到风雨飘摇的人生的黄昏,

那些深藏的善与恶,

他们的神秘将我吸引:

从湍流到泉水;

从红色的山崖;

从小时候嬉戏时的金秋的太阳;

从空中的闪电,划过我的身边;

从雷、暴雨和阴云……

而在另一篇《湖》中,他也写到“孤独是如此可爱”“是哪一个寂寞的灵魂创造出这个伊甸园般朦胧的湖”。

孤独在社会中无处不在。当人们从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不到人生的真谛,就只有孤独伴随其左右。而与孤独相伴的,往往就是空虚、焦虑和浮华。而盲目地追求感官享乐与精神麻痹又会使人进入更深的孤独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现代人的悲哀。

结语

通过对爱伦坡《人群中的人》进行分析,不仅让我对爱伦坡和他的小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现代社会也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身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一方面对我们祖国在社会各方面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另一方面也有着深深的隐忧。随着资讯的越来越发达,越来越讲求时效性,产生了很多文化泡沫和“速食文化”,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阅读爱伦坡或是像他一样思考呢?而文化的“速食”必然会使我们的精神“挨饿”,盲目地追赶潮流又与《人群中的人》里的那个老人有什么区别?越来越“爆炸性”的新闻充斥着我们的视线,可在一瞬间的刺激后只剩下空虚和无聊。对于这个社会性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只有从自身做起,阅读有灵魂的书籍,让它们照亮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去呼吁身边更多的人去阅读,去思考,去感动。

参考文献:【1】【3】【5】【7】朱振武编,《爱伦坡小说全解》,学林出版社,2008。

【4】爱伦坡著,肖明翰译,《爱伦坡哥特小说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网络资源:【2】https://www.doczj.com/doc/5d4937668.html,

【6】https://www.doczj.com/doc/5d4937668.html,

【8】https://www.doczj.com/doc/5d4937668.html,/poets/poe/poe.html

附:自译文《孤独》《湖》原文【8】

Alone

From childhood's hour I have not been As others were; I have not seen

As others saw; I could not bring

My passions from a common spring.

From the same source I have not taken My sorrow; I could not awaken

My heart to joy at the same tone;

And all I loved, I loved alone.

Then- in my childhood, in the dawn

Of a most stormy life- was drawn

From every depth of good and ill

The mystery which binds me still:

From the torrent, or the fountain,

From the red cliff of the mountain,

From the sun that round me rolled

In its autumn tint of gold,

From the lightning in the sky

As it passed me flying by,

From the thunder and the storm,

And the cloud that took the form

(When the rest of Heaven was blue)

Of a demon in my view.

The Lake

In spring of youth it was my lot

To haunt of the wide world a spot

The which I could not love the less-

So lovely was the loneliness

Of a wild lake, with black rock bound, And the tall pines that towered around.

But when the Night had thrown her pall Upon that spot, as upon all,

And the mystic wind went by

Murmuring in melody-

Then- ah then I would awake

To the terror of the lone lake.

Yet that terror was not fright,

But a tremulous delight-

A feeling not the jewelled mine

Could teach or bribe me to define-

Nor Love- although the Love were thine.

Death was in that poisonous wave,

And in its gulf a fitting grave

For him who thence could solace bring To his lone imagining-

Whose solitary soul could make

An Eden of that dim lake.

美国文学之爱伦坡

读爱伦·坡的短篇小说 上课时,听到老师讲起萧伯纳曾声称:“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 因自己对爱伦·坡的陌生而深感惭愧,于是拜读了他的部分作品。 《黑猫》作为丝丝入扣、让人不寒而栗的“心理小说先驱”,读来毛骨悚然而又欲罢不能。明明《黑猫》中没有什么强烈的血腥恐怖场面甚至仅是以第一人称絮絮叨叨的讲述一个人杀了一只黑猫,后来另一只黑猫以奇特的方式复仇的故事。全文一字不及幽灵鬼怪,但在描述人內心邪恶的念头时,却令人不寒而栗。《黑猫》具有强烈的哥特式传奇色彩,以绚烂精致的文笔塑造出人内心的恶,以及人内心强烈的矛盾冲突,带给人窒息的紧张感。 爱伦·坡一生写了六七十篇短篇小说,虽然只写了四五篇推理小说,但是举世公认为推理小说的鼻祖。他的代表作《莫格街血案》、《玛丽·罗杰疑案》、《窃信案》和《金甲虫》都被奉为这类小说的先河,对后世起了很大影响。如今很多人认为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柯南·道尔才是推理小说之父。我也不例外是先拜读的《福尔摩斯侦探集》,并且崇拜着那位睿智的近乎万能的福尔摩斯。然而,当我读了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却发现只需要粗略地对比一下柯南·道尔的首部作品《血字的研究》与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就能发现福尔摩斯的形象简直就是爱德加笔下那位西·奥古斯特·杜宾的翻版,甚至连福尔摩斯的助手华生,也跟杜宾的朋友,也就是那个以第一人称描述故事的人称惊人地相似——他们都是以自己的平庸反衬出那位让他们相形见绌的主角是多么的明察秋毫,多么的了不起。更惊人的是,福尔摩斯连出场方式都似乎是照搬杜宾的。甚至这形成了一种侦探小说的模式,即侦探多是具有超人智力、观察入微、料事如神的理想人物,为了衬托他的了不起,又借一个对他无限钦佩、相形见绌的朋友来叙述他的事迹,此外还写了一个头脑愚钝、动机虽好而屡犯错误的警探作为对比,而作案地点一般安排在锁得严严密密的暗室,埋藏赃物罪证则用明显得出人意外的方法,破案过程则用逻辑严谨、设身处地的推理,然后有条不紊的迫使罪犯就范归案,在读者陷入种种谜团时再由主人公洋洋自得、滔滔不绝的解释其全过程。而这一模式在一百四十年来已为全世界各国侦探小说家竞相师法,不少这类作品都是步他後尘,脱不了这个窠臼。没有纠缠烂俗的爱情故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抽丝剥茧般严密的纯粹的逻辑推理,这就是爱伦坡的推理小说。而在他的推理小说中,他描写心理和制造诡异气氛的能力也是无与伦比的。让我每每不寒而栗,却又执意的看到最后直至谜题的揭晓。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试题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试题班级:初二(111)姓名:孙良宇 1、《我的叔叔于勒》揭示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A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B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C社会和谐融洽 2、《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最终我们见到于勒了吗?见到了,但在躲避他。 A没有,一直在期望着B见到了,但在躲避他C一直在寻找于勒,好亲人团聚 3、《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我们一家人在轮船见到于勒。 A轮船B火车C飞机场 4、《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我们见到的于勒在卖牡蛎。 A卖牡蛎B经商,是个暴发户C驾驶轮船,是个老船长 5、在《皮埃罗》中,皮埃罗是一条狗的名字。 A一个地名B对佣人的称呼C一条狗的名字 6、在《皮埃罗》中,勒费弗尔太太决定养狗的直接原因是一天夜里,有人偷走了十几颗洋葱。A一天夜里,有人偷走了十几颗洋葱。B闲着无聊,打发时间。C政府规定每家必须养狗。 7、在《皮埃罗》中,皮埃罗最终的结局是下泥灰岩坑。 A被枪毙了B下泥灰岩坑C作为礼物送人了 8、在《皮埃罗》中,勒费弗尔太太是一个吝啬且精明的人。 A吝啬且精明B慷慨又大方C真诚又善解人意 9、《月光》里,马里尼昂长老是个神父,具有狂热信仰但为人正直的人。A神父,具有狂热信仰但为人正直B在战场上英勇杀敌、顽强拼搏C医生,医术高明 10、《月光》里,马里尼昂长老最憎恨女人。 A女人B战争C金钱 11、《小酒桶》里,希科老板是个阴险狡猾的人。 A阴险狡猾B诚实守信C勤劳善良 12、《小酒桶》里,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的最终结局是喝得烂醉。 A喝得烂醉,跌在雪地里死了。B被人暗杀了。C远走高飞了。 13、《小酒桶》里,希科老板的阴谋得逞了吗?得逞了,继承了农庄。 A没有,一直在寻找机会。B得逞了,继承了农庄。C放弃这个计划了。14、《老人》这篇小说里,那个奄奄一息的老人是农妇的父亲。 A舅舅B父亲C爷爷 15、《老人》这篇小说里,希科夫妇请客人吃的是烤苹果。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书笔记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书 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读书笔记 2010级语言与传媒系 新闻一班 蔡秀秀 2011年11月28日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书笔记 莫泊桑是19世纪末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短篇小说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与契珂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写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还3篇游记,莫泊桑在短篇小说方面的艺术成就尤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称。 他的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及纯粹的语言,成为展现法语美丽的典范之作,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经典名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享誉世界。他的多篇短篇小说被选入我国中学语文课本、英语课本,并被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定为学生必读作品。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描绘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物形象。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面前的不同表现,《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两个朋友》中宁死也不肯将通行口令告诉敌人一对友人,《莫兰这只公猪》中好色而愚蠢的服装店老板…… 讲故事,讲俗人俗事,表现人生百态,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是世俗文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就是体现这种文学传统的典范。所谓喜也人生,悲也人生;莫泊桑的故事,就是在讲人生。而我们也能从他叙述的这些日常故事和人的寻常行为中,看到其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和深刻的事物法则。莫泊桑用虚构的故事记叙了真实的情感,展现了真实的人性,描绘了真实的时代面貌;他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愤怒,和对时代的嘲讽与感叹从遭遇悲惨的羊脂球到命运坎坷的于勒叔叔,从《项链》中可怜的玛蒂尔德到《巴蒂斯特太太》中饱受歧视的小丰塔内尔,从《等待》中满心愧疚的垂死妇人到《橄榄园》中逃避现实的长老,“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他最贴近人性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遭遇不寻常的人物,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个悲剧年代的缩影和写照。 羊脂球牺牲了自己的身体为那些她当做朋友的上流社会贵族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之后,那些虚伪的人对她的牺牲的报答却只是无尽的鄙夷和无情的抛弃,这是人性的堕落和良心的泯灭,在那个毫无人情的时代里,我们所能听到的只有羊脂球的悲啼……

100部最佳英语小说推荐

偶尔也做一回善事。。。 嗯。。我都下过的。这边的情况是教育网加迅雷。所以一般大学里都能下吧。。。 评选人是《时代》评论家Lev Grossman和Richard Lacayo,评选时限为1923年(《时代杂志》创刊的年份)至今,范围是全世界,语种是英语。100部小说名单如下(依篇名字母排序):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by Saul Bellow 下载pdf All the King’s Menby Robert Penn Warren American Pastoral[美国牧歌]by Philip Roth 下载doc An American Tragedy[美国悲剧]by Theodore Dreiser 下载pdf Animal Farm[动物农庄]by George Orwell 下载pdf Appointment in Samarraby John O’Hara Are You There God? It’s Me, Margaretby Judy Blume The Assistantby Bernard Malamud At Swim-Two-Birdsby Flann O’Brien Atonementby Ian McEwan Beloved[宠儿]by Toni Morrison 下载doc,pdf The Berlin Storiesby Christopher Isherwood The Big Sleep[夜长梦多]by Raymond Chandler 下载pdf The Blind Assassin[盲人杀手]by Margaret Atwood 下载pdf Blood Meridian[血色子午线]by Cormac McCarthy 下载pdf Brideshead Revisitedby Evelyn Waugh TheBridgeofSan LuisReybyThorntonWilder Call It Sleepby Henry Roth Catch-22[第二十二条军规]by Joseph Heller 下载doc 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里的守望者]by J.D. Salinger 下载Ebook

浅析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ison between Tess and Hester’s Tragic Destiny 2 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 3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 4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 5 公共标识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 6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7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 8 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生成语境与基本特征 9 文化背景下英文电影名称的中译 10 浅析狄更斯小说中匹克威克的性格特点 11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2 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3 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分析 14 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 15 《嘉莉妹妹》和《名利场》中的女性的性格及命运对比分析 16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 17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人物形象的特点探析 18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 19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20 简析班纳特太太的婚恋观 21 从异化和归化角度对《爱玛》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22 (英语系经贸英语)成本领先战略与英国易捷航空 23 A Contrast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 24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 25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写作技巧剖析 26 An Analysis of Snobbery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Mansfield Park 27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28 A Discussion of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9 我国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30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旅游手册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3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 32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33 人力资源管理浅谈 34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35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36 《当幸福来敲门》和《肖申克的救赎》两部电影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37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 38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39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40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阅读题及阅读答案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阅读试题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作者:(法)莫泊桑浙江文艺出版社 一、填空题 1、居伊·德·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作家。 2、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3、大文学家是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他们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徒关系。 4、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发表,它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读者称他是文坛上的一颗新星。 5、莫泊桑的故乡是在法国的。 6、1876年左拉、莫泊桑、阿莱克西等人成立了集团,文学史是称其为。 7、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和软骨头的。 8、在莫泊桑的名篇中,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可言,所写的只是一个公务员家庭里从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惟一可称为情节的仅仅是老太太的休克,但小说却绝妙地表现了公务员家庭生活的情景与他们的精神状态。 9、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10、《项链》的女主人公是。 二、选择题 1、莫泊桑关于普法战争的著名短篇有() A、《珠宝》 B、《一家人》 C、《骑马》 D、《羊脂球》 2、在法国文学中,描写莫泊桑是公务员、小职员这一小资产阶层出色的短篇有()。 A、《一场决斗》 B、《米隆老爹》 C、《我的叔叔于勒》 D、《俘虏》 3、莫泊桑关于诺曼底题材的短篇为数甚多,重要的有()。 A、《烧伞记》 B、《小狗皮埃罗》 C、《项链》 D、《遗产》、 4、( )描写的是法国妇女机智擒敌的故事。 A、《俘虏》 B、《我的叔叔于勒》 C、《米隆老爹》 D、《一场决斗》5莫泊桑是19世纪末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短篇小说家、

100部最佳推理小说排行榜

100部最佳推理小说排行榜 1 ―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Arthur Conan Doyle.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英】阿瑟?柯南?道尔群众出版社 推理小说中的《圣经》,也是每一个推理迷必备的案头书籍。从《血字的研究》诞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福尔摩斯影响力早已越过推理一隅,成为人们心中神探的代名词,无数人凭它跨入推理之海,排名第一,名至实归。 2 ―The Maltese Falcon‖, Dashiell Hammett. 《马耳他之鹰》【美】达希尔?哈米特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理小说流派众多,旁支横斜,但解谜本格始终占据着正统主流的地位,唯一有能力和它分庭抗礼的大概也只有汉密特和钱德勒撑起的硬汉派了。哈米特不是第一个写硬汉小说的作家,但他是第一个给硬汉小说注入文学素质和心理深度的作家,为推理小说开辟了另一块战场。哈米特一生创作五部长篇小说,竟有四部作品入选百大榜(《戴恩家的祸崇》除外)。《马耳他之鹰》是号称‖胜过海明威任何一部小说‖的冷硬派经典,有人说即便你不喜欢也应该读一下,体会一下另一种风格的侦探小说。在兰登书屋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上也排名第56位;另三部进入百大推理的为《瘦子》(31)、《血腥的收获》(39)和《玻璃钥匙》(88)。本书电影版由亨弗莱?鲍嘉主演,名列美国二十世纪百部最佳影片第23位。 3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Edgar Allan Poe.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集》【美】爱伦?坡人民文学出版社 侦探小说鼻祖的作品,推理小说的开山之作,几部短篇就算在今天看来也颇有特色,五篇短篇侦探小说开创了后世侦探小说的五种常见形式。文学大家爱伦?坡利用短小的篇幅制造出缕缕不绝的悬疑之感,在严谨的逻辑推理之中融入奇幻情节,并用诡谲的文笔锦上添花,迄今也没几个短篇作家办得到,从这个意义上说,爱伦?坡永不过时。 4 ―The Daughter of Time‖, Josephine Tey. 《时间的女儿》【英】约瑟芬?铁伊华夏出版社 铁伊是1930年代以后,推理史上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另二位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萝西?塞耶斯)。她一生只写有八部推理小说,部部精彩,是推理史上极少数一生没有任何失败作品的大师。这其中有三部入选百大榜:《时间的女儿》、《法兰柴思事件》(81)和《博拉?法拉先生》(90)。本书即是铁伊最著名的作品,属历史侦探小说范畴,曾在英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票选中荣膺史上第一名。名侦探格兰特探长因为脚伤住院,偶然看到一张英王理查三世的画像,激起了他的兴趣,他要探究四百年前的案件,寻求塔中王子的被杀真相……

爱伦_坡短篇小说的精神心理分析

令批评家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爱伦·坡对活埋题材和对活埋他人的有罪之人感兴趣。为什么作家早在他妻子逝世之前就那么热中于描写美女之死?为什么在他的有些短篇小说不是写某人折磨某人,就是写某人被某人折磨。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回顾他的早期生活经历,这对其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 爱伦·坡于1809年19日生在波士顿的一个流浪艺人的家庭里。艾德加是第二个儿子。由于父母关系不和,母亲携子出走,在1811年,她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就此凄然与世长辞。当时,爱伦·坡只有3岁。一位叫约翰·爱伦的商人收养了他。对他关怀备至,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和其他孩子一样读书上学。我们并不完全知道他少年时代的恋爱经历,中学时代居然爱上一个玩伴的母亲简·斯蒂恩·斯塔那德,未几,她就病故。他伤心之余,写了一首悼诗:《致海伦》,流传至今。17岁时,坡进弗吉尼亚大学,就此结束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时代。他在大学里还没念满一年,就回到里奇蒙,当发现少年时代的恋人莎拉·爱弥拉·罗埃丝特已经准备另嫁他人,受的刺激就更大了。原来他俩早就相爱并私订终身,坡上大学后,两人不断有情书来往,但都被养父扣留,双方产生误会,才酿成悲剧。在他20岁左右时,爱上了表妹伊丽莎白·海尔林,还为之写过好些诗。他3岁时,母亲死了,他的受挫开始了;15岁时,他心目中的“第一个纯洁而理想的女人”斯塔那德,即他朋友的母亲死了;20岁时,他从小依恋养母爱伦夫人也死了。“而到23岁,他又先后被三个情人抛弃。这三个情人既然都弃他而去,他便觉得她们也死了”[1]。这一切无不表明,是早年生活的强烈影响导致爱伦·坡“里比多”受阻。所以说,他对死亡题材感兴趣并不是像众多的评论家所说的是因为弗吉尼亚的生病和去世,而是因为他在22岁之前就失去了六个女人。他对这一题材的兴趣继而又使他能克服或延迟死亡。“20世纪30年代波拿巴特(Marie Bonarparte,弗洛依德的学生)的心理分析以及60年代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者认为坡的作品意义在于,它是作者本人心理作用的外化,而这一心理活动又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坡在作品中以情节、人物等置换了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应经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坡的小说作为‘心理自传’来解读”[2] 爱伦·坡对活埋题材和对活埋他人的有罪之人感兴趣。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的一条注释里说:“我知道评价有关子宫内生活的幻想和潜意识的重要性还为时不久。它们包括了许多人对活埋感到极度恐惧的解释。也成了深刻信仰死后复生的基础。这不过是对出生前这种奇怪生活的未来的揣测。此外分娩行为是焦虑的第一次体验,因此,也是焦虑的来源和原型。”[3]王齐建先生在《试论爱伦·坡》一文中说:“坡几乎是兴信奉弗洛依德主义的人可拒以引证的最好例子:他的‘俄狄浦斯情欲综合体’所引起的仇父倾向和恋母情结,他的纵饮和吸毒所导致的性行为的不可能,他的被压抑的性力升华为文艺作品等等,无一不‘印证了’弗洛依德的理论。”[4]“认为坡是患了‘尸体恐怖症’、‘异性虐待狂症’者有之;认为《捧名士》里那不同凡响的鼻子是‘阴茎’的标记者有之;就连坡为赚钱而写的而且自己承认是‘一本愚蠢透顶的书’的海上冒险故事《亚瑟·戈登·皮姆》,竟也被人发现了灵性,认定是‘对自我的本性和自我达到认识的依赖方式的探讨’”[4]。变态恐惧或焦虑在爱伦·坡笔下—— —特别是在其《鄂榭府崩溃记》里—— —被描述的淋漓尽致。根据精神分析学,我们知道,变态恐惧即受阻的性欲;这是对“里比多”的一种抵制。一个人的性欲冲动不可能在受到压抑的同时而不以某些变化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变化形式如果相互不协调,相互冲突,便产生恐惧。变态恐惧和一般恐惧不同,它是持续不断的,而非一时一事的,因为它的真正起因是一个人的无意识,而非现实生活中的某人某事。爱伦·坡从小饱受“里比多”受阻之苦,他就是《鄂榭府崩溃记》中的劳德立克·鄂榭,而且是在描写他自己的变态恐惧。读者不免觉得,小说里的故事叙述者“我”就是个神经错乱的人,因为他看见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想象的那栋房子被一股致命的毒气围绕着。他告诉我们说,劳德立克的状态影响了他,因而劳德立克那些胡思乱想也慢慢地出现在他心里。他当时肯定是神经错乱了,因为劳德立克的妹妹玛德琳死后已被钉进棺材,他却说他看见她从地窖里爬出来,还死死地拖住劳德立克。他还说他后来看见那房子裂成了碎片,并沉入水池。他的叙述,不说通篇都是幻觉,就是这些,也够虚玄了。 不过,真正的变态恐惧症患者是劳德立克。他生来脾气古怪,而且显得精神抑郁。他把自己的病因归之于他妹妹玛德琳,因为她生病而使他忧虑。其实,病因在他的无意识里。熟悉精神分析学和爱伦·坡生平的人都会觉得劳德立克肯定有和爱伦·坡一样的生活经历;早年失去母亲,后来又失去一个朋友的母亲,后来又失去养母。毫无疑问,他也和爱伦·坡一样失恋过三次,也可能酗过酒。同样,他始终生活在恐惧中,而且总觉得自己很快就会在恐惧的挣扎中死去;他惧怕未来,读一些希奇古怪的书,同时想象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他妹妹死了,他竟然要“我”帮他一起把他葬在家里的地窖里。随后,他又陷入幻想,觉得他妹妹是被他活埋的,因而极度害怕,担心她会报复。所以,当“我”为他朗诵一个传奇故事时,就他把故事中的有些事情和他妹妹玛德琳联系在一起,说他听到她的棺材裂开来了,棺材上的铁链还在嘎嘎作响。他仿佛觉得她从地窖里爬了出来,然后又抓住他不放,还拼命掐他的脖子。就这样,他在恐惧中死去。显然,这一切是劳德立克和“我”的想象,因为玛德琳小姐是不可能从从上了钉的棺材和地窖里逃出来的,再说她躺在那里已有好几天没进食了,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掐死她哥哥。劳德立克·鄂榭是死于他自己制造的变态恐惧。 爱伦·坡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虐待癖。这可以解释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如《陷坑与钟摆》和《一桶白葡萄酒》等,不是写某人折磨某人,就是写某人被某人折磨。此外,任何人都能从另一方 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精神心理分析 张永怀 (黄山学院外语系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结合精神分析学方法,以爱伦·坡的生活为依据,通过研读其作品,我们发现爱伦·坡的有些短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常常经历恐怖的死亡,她们或被活埋,或被损毁,或遭受精神吞噬;男主人公都经历了变态恐惧和焦虑,其作品中充分展现了爱伦·坡的虐待癖和受虐癖。 关键词:爱伦·坡精神分析变态恐惧焦虑虐待癖受虐癖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0-0057-02

谈《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感

谈《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谈《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感 文/刘然 莫泊桑的小说也颇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风味,而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项链》了。 人性有一个很大的弱点——永远想得到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在古代,只要一幅名画若是出现在一个人家中,那么这个家没多久就会败了,不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人的贪婪,或是为了讨好上级。皇帝拿到好字画时,也是绝不可能想象到别人为了取得它多少人丧了命的。 《项链》这个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爱打扮,家里却很穷,而且一直渴望的是金钱。她有个富有的朋友,但每次看望她后都会因羡慕而痛哭。当她问朋友借项链去参加舞会,结束后却弄丢了,积攒了所有钱或是借钱才买来一串真的。最后,她朋友告诉她,她给她的项链是假的。 造成这样悲剧的,无非是那个女人的不满足。她不满足于当下生活的方式,不满足于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满足于自己的一切。其实改变那样的看法就可以活得很幸福,可是在那样的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普法战争中,很多人精神上不说,连自己的衣食都处理不好,何谈幸福?因此,那时好的东西很少,以此类推,像那女人的态度的

人肯定不少。在精神上,如果接受了正常的教育,穷人也可能过上好生活,但在战争中想搞好教育也是难的,所以女人的感受可以理解。《项链》中的朋友真的是“朋友”吗?文中有提及,女人的朋友常向她“展示”自己的首饰,而最后说出真相时,是不愿再把真项链还给女人的,而且还感到一种正以自豪的、天真的快乐。 第一次,读完这个故事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恶心”,感到害怕。起初感觉这种事不会在现代发生,而如今才意识到,同样的故事完全可以发生在当下。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2013年度最值得收藏的推理小说排行榜

最值得收藏的推理小说排行榜(2009) 《X的悲剧》《恶意》《剪刀男》《魍魉之匣》《向日葵不开的夏天》《异邦骑士》《荒野猎人》《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火车》《铁鼠 之槛》《Y的悲剧》《放学后》

分享:@每日好书推荐 (微博| 博客) 关注微博 @每日好书推荐 好书微盘其他文件: 香港大学推荐的十本好书书目 木心先生简介,作品,书摘 《都市快报—独立书评》2009年20本好书2011凤凰网年度十大好书及入选理由 到台北,逛诚品书店 纪念三毛逝世21周年 一百部最佳推理小说排行榜 豆瓣2010最受关注图书20本 连岳:推荐给70年代人的70本书 《泰晤士报》六十年六十书 100本最棒的幼儿绘本推荐 亚洲周刊20世纪100部中文小说 125位英美名作家评出200年来最伟大的书

来源:豆瓣 藤堂非的日记 【榜单公布致词】 可以说2009年的Top10结果,是最难以预测的一次。 如果还有人记得2008年的投票结果,那么说实话,其实最后的冠军之争会在哪几本书中间得出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去年的第一名《占星术杀人魔法》和第二名《嫌疑人X的献身》相差8票,这也是去年关注度最高的两本书) 但是09年大不相同。 虽然从参与人数上说,08年的434人,增加到09年的482人,也就增加了五十来个人而已。而被纳入投票的图书,从88到91,增幅也并不明显。 然而对于推理小说本身而言,09年却是一个重要的拐点。 这一年里,推理小说从单纯的推理圈渐渐扩宽到更为广大的读者群,而“推理小说年”的概念则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翻开09年的报纸和杂志,从推理这个关键词的出镜率就可以对今年推理小说的出版量略见一斑。从百度的“推理”新闻搜索来看,2009年间,关于推理小说的搜索结果,是1480篇。尽管部分媒体对于推理小说“大年”的说法颇为质疑,提出这或许是推理小说出版的一个“伪高潮”,然而岛田庄司到访京沪,东野圭吾的版权越炒越高,国内的原创推理的争议的声音愈演愈烈——当关于推理的舆论渐渐拥有了更多的话语空间,我们不能不看到推理小说的潜流已经朝着主流化的方向渐渐伸展。 推理小说的水有多深?推理小说的未来会变得更为光彩照人还是悄无声息的走向落幕? 或许,我们可以从09年这份充满悬念的榜单开始一一窥探……

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变态心理因素

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变态心理”因 素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注重挖掘人类心灵和感情最隐蔽的角落,故事大都发生在诡秘恐惧的所在,如寂静的僧院、古老的城堡、幽闭的密室,甚至是潮湿的地下墓室,[1]如《黑猫》中,我在地窖里杀死了妻子并把其尸首砌在了地窖的墙中;《一桶白葡萄酒》中,蒙特里索把福特把福图纳托活活困死在家族墓穴中;《鄂榭府崩溃记》中,鄂榭与其妹妹随着古老、幽暗、于世隔绝的家族府邸的毁灭而结束了他们年轻的生命等等。爱伦坡的创作多涉及病态或变态的人类情感,他的短篇小说多伴随疯狂与忏悔﹑复仇与凶杀﹑走火入魔﹑死而复生的旋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如果在我的许多作品中恐怖一直是主题,那我坚持认为那种恐怖不是日耳曼式的,而是心灵式的,我一直仅仅是从这种恐怖合理的源头将其演绎,并仅仅是将其驱向合理的结果。 [2]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按题材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即死亡恐怖小说﹑推理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和幽默小说,其中死亡恐怖小说又可以依据主人公的心理变态状况而分成不同的类,下面就举一例进行分析。 这一类包括《黑猫》《一桶白葡萄酒》《泄密的心》等,首先,这一类故事的主人公都看似是正常的人,但内心的真实想法却不像外表那样光鲜亮丽﹑经得起推敲,如《黑猫》中的主人公我,从小就性情温良,软得出奇的心肠并且特别喜欢动物,从我的表现来看,看常理说我应该不会做出后文中所写的事情来:把我最心爱的猫普路托的一只

眼珠剜下来的事情;在地窖里我竟然失手杀死了妻子,并把她的尸首砌在墙里,我感觉到心安理得,并未有人发现此事而沾沾自喜;《一桶白葡萄酒》的主人公蒙特里索的家族可以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平时他的举动也没有什么异常,但他有一个无法打开的心结,他认为福图那托对他百般伤害,最后甚至侮辱他,他以及他的家族报复心很强,这一点从蒙特里索家族的徽章图案以及箴言就可以看出,于是蒙特里索本着这个原则预谋杀死了福图那托;在《泄密的心》中,我杀死老头亦如此。其次,故事中的主人公所伤害或杀害的动物或人都不是对其造成巨大人身或财产伤亡的,就算是《一桶白葡萄酒》中的福图那托也只是蒙特里索认为他曾经多次伤害或侮辱过自己,并没有讲清楚是一种怎样的伤害也没有尝试用别的方式去解决,仅仅以一条家族箴言为信仰而残忍地杀害了他;《黑猫》中的我因为酗酒而对普路托加以迫害,后因某种原因对第二只黑猫产生了厌恶心理从而对其产生了杀念;《泄密的心》由于我对老头眼睛的敏感而对老头下了毒手。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所刻画的主人公都具有一种病态的心理,作者并没有说明这种心理的造成因素,只是展示了巨大的潜意识能量推动主人公去干违法犯罪的事情,作者在描写主人公杀人与虐待动物之前以及之中的时候,主人公被一个完全的本我所控制好像完全生活在一个超脱理性制约的世界,把一时的仇恨与自我急剧放大,完全被仇恨与深刻的自我感觉冲昏了头脑。爱伦坡突出了主人公的反常心态,人类心灵原始冲动的一种,由于它的驱使,我们为了我们不应该为的理由而行动。最后,这一类作品的主人公在施虐或杀人之后都会对自己所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检测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居伊?德?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____________作家。 2、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____________”,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3、大文学家____________是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他们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徒关系。 4、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____________》发表,它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读者称他是文坛上的一颗新星。 5、莫泊桑的故乡是在法国的____________。 6、1876年左拉、莫泊桑、阿莱克西等人成立了____________集团,文学史是称其为____________。 7、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____________,《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____________和软骨头的____________ 。 8、在莫泊桑的名篇____________中,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可言,所写的只是一个公务员家庭里从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惟一可称为情节的仅仅是老太太的休克,但小说却绝妙地表现了公务员家庭生活的情景与他们的精神状态。 9、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____________,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____________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____________,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10、《项链》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莫泊桑关于普法战争的著名短篇有() A、《珠宝》 B、《一家人》 C、《骑马》 D、《羊脂球》 2、在法国文学中,描写莫泊桑是公务员、小职员这一小资产阶层出色的短篇有()。 A、《一场决斗》 B、《米隆老爹》 C、《我的叔叔于勒》 D、《俘虏》 3、莫泊桑关于诺曼底题材的短篇为数甚多,重要的有()。 A、《烧伞记》 B、《小狗皮埃罗》 C、《项链》 D、《遗产》、 4、( )描写的是法国妇女机智擒敌的故事。

一生必读的100部世界名著

一生必读的100部世界名著 阅读:73782011-09-09 11:14 标签:育儿 1、《伊利亚特》——人类历史开篇的第一首歌2 2.《奥德赛》——人类征服大自然无数奇险的交响诗3 3.《伊索寓言》——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5 4.《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7 5.《俄狄浦斯王》——“十全十美”的悲剧8 6.《罗摩衍那》——世界文学史中最长的史诗 7.《一千零一夜》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8.《源氏物语》——日本宫廷版的《红楼梦》 9.《神曲》——中世纪的史诗 10.《十日谈》——100篇“醒世小说” 11.《坎特伯雷故事》——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典范 12.《堂吉诃德》——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 13.《巨人传》——人的力量.智慧和品德的赞歌 14.《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充满诗意的爱情悲剧 15.《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16.《蒙田随笔》——常识与哲学的完美统一 17.《伪君子》——一部思想深刻的“政治喜剧” 18.《失乐园》——英国诗歌中一座令人仰视的高峰 19.《鲁滨逊漂流记》——一曲原始积暴时期资产者的颂歌 20.《格列佛游记》——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21.《老实人》——一部宣传启蒙思想的最重要的哲理小说 22.《忏悔录》——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23.《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24.《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件玲珑剔透、美不胜收的艺术品 25.《浮士德》——一部“名著”中的名著 26.《傲慢与偏见》——一部社会风俗喜剧佳作 27.《格林童话集》——流传甚广的浪漫主义童话集 28.《唐璜》——一部彻底的天才的作品 29.《巴黎圣母院》——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 30.《红与黑》——一部政治爱情小说 31.《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32.《高老头》——《人间喜剧》的序幕 33.《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一篇诗体的旅行记 34.《名利场》——一部逗趣而又启人深思的小说 35.《筒.爱》——一位灰姑娘式人物的奋斗史 36.《呼啸山庄》——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 37.《汤姆叔叔的小屋》——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38.《神秘岛》——一部启迪人们想象力的科幻小说 39.《大卫。科波菲尔》——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生活的巨幅风情画卷 40.《双城记》——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悲剧杰作

爱伦_坡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

2009年11月第32卷第6期 外国语 J ou rna l of F oreign L anguages Nove mber2009 Vol.32No.6 文章编号:1004-5139(2009)06-0064-08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爱伦?坡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 朱振武1,吴 妍2 (1.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200444;2.沈阳化工学院外语系, 辽宁沈阳110142) 摘 要:科幻小说作为工业文明崛起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的笔下得到了诠释。本文试图把爱伦?坡的科幻小说放回到其所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阐明他在开创现代科幻小说过程中所具有的严肃性和高尚精神。爱伦?坡秉承传统,在其科幻的文学想象中不但以科学的严谨性和预见性洞察19世纪初期人们的生存困境和发展危机,还试图在更广阔的时空中为人类寻觅摆脱困境的路径,为其小说的经典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其作品具有当下意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爱伦?坡;科幻小说;人文关怀;和谐 Hu man isti c Concern of Edgar All an Poe’s Sc i ence F i cti on ZHU Zhenw u1,WU Yan2 (1.Co ll ege o f Fo re i gn Language s,Sha ngha iU n i ve rsity,S ha ngha i200444,C h i na;2.D ep a rt m en t o f Fo re i gn Langua ge s,Shenya ng U n i ve rs ity o f C hem i ca l Te chno l o gy,Shenya ng110142,C h i na) Abstract∶A s a particular cultural phenomenon arising fr om I ndustrial Revoluti on,science ficti on came out as a genre of popular st ories by the nineteenth2century American writer Edgar A llan Poe.This paper atte mp ts t o inter p ret Poe’s science ficti on in relati on t o his cultural m ilieu,thereby demonstrating his seri ousness and high2m indedness in creating modern science ficti on.Foll owing the hu manistic traditi on,Poe in his science ficti on not only penetrates Americans’living p redica ments earl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but als o endeavors t o find the way out for mankind in a capaci ous ti m e and s pace.Theref ore,the paper supp lies an access t o the classicalizati on of Poe’s popular st ories. Key words∶Edgar A llan Poe;science ficti on;hu manistic concern;har mony 19世纪美国著名文学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 llan Poe,1809-1848)凭借惊人的创造力、文学禀赋和少有的勤奋奠定了自己在世界文学中的显赫地位,并被公认为侦探小说、恐怖小说乃至科幻小说①(science ficti on)之父。同其他几种小说样式一样,学界对于爱伦?坡的科幻小说的认识和肯定,主要是基于其开拓性的创作、模式化的初步形成和对后来小说的深远影响,而对其作品何以如此深入人心且渐趋经典化的另一重要因素,也就是其人文关怀则鲜有论及。正如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曾说,“自爱伦?坡以来,再也没有一位美国作家是如此的让人不可回避,而 46 ①关于科幻小说的界定,时下中国的科幻小说界一般比较认同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观点:科学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发展的性质和程度。科幻小说的关键在于幻想,是以科学为对象,以科学为线索,而不是以科学问题为小说的主旨,这样就与“神魔小说”的幻想和社会小说的幻想区别开来。另外,把science ficti on翻译为“科学小说”的缺点在于容易与其他科普读物混淆,而翻译成“科幻小说”则突出了作品的特性(参见范伯群、孔庆东主编《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8-259页)。至于爱伦?坡能否称为科幻小说之父,这一点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早在1818年(是年爱伦?坡9岁,还没有任何文学创作)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就已经出版了以人造人为小说题材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玛丽?雪莱堪称“科幻小说之母”。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作品的选集。书中,社会上那些巧取豪夺,坑蒙拐骗,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们的丑恶行径,被揭露无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喜欢。 心得体会一 人心总是得不到满足,它充满着虚荣、贪婪。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就批判了这样的人情世态,它耐人寻味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 第一篇《羊脂球》就给我带来了震撼。主人公羊脂球屡次拒绝侵略者的无耻要求,但最终她还是为了同行的人们牺牲了自己的尊严。而那些旅伴们,在度过困难之后,却无情地嘲笑她,抛弃她。读到这里,我气愤极了,羊脂球曾经无私地救了他们,到最后却被他们歧视,这不是活脱脱的过河拆桥吗?他们不配得到别人的关爱。而羊脂球是一个面对敌人有着顽强不屈的意志,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英雄。 小说《项链》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体现。玛蒂尔徳并不富裕,她向朋友借了条项链参加舞会,在她丢失项链后为赔给朋友而开始了十年艰辛的生活,葬送了她的青春。这一切都是虚荣心带来的。为了一时的虚荣,而付出了更高的代价,得不偿失。其实,一个人的外表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是最美的。 从小说中,我还了解到普法战争的历史。侵略者普鲁士人真是心狠手辣。他们烧杀抢掠,但是法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这让我想起了日

本的侵华战争,我们面对他们的残暴,坚持与敌人抗争,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爱国的! 读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看到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人性的善恶美丑。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美好的世界。 心得体会二 莫泊桑的小说大都短小精致,你会吃惊,在仅仅几页的篇幅里,他就能给你展现一个精彩的故事或者人物,就像他的一生,也是短而精致,他只活了43岁,但给我们留下了6部长篇小说,306篇中短篇小说和3部游记。 莫泊桑写到一个弃婴,他十几岁的时候被一辆大车碾断了双腿,从此就只能拄着双拐求乞,而且除了周围的三四个村庄,他不敢走远。他害怕外面陌生的世界,尤其害怕大路上成队走着的宪兵。于是他老是在周围这几个村庄乞讨,人们已经厌烦他了。12月的一天,天气阴冷,大家的心情都不好,他已经两天没有讨到任何食物下肚,又奔波了许久,再也走不动了,就出溜到一个农家院子的一角,像是要等候一种神秘的援助。但什么也没有。突然,他看见了一群鸡,他的手还很灵活,丢出一块石头打死了一只。他想用火来烤,这时被鸡的主人发现了,于是被众人一顿殴打。他流着血,饿得要命,而宪兵也被叫来了,把他带到镇上。他一句话也不说,因为他已经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思想已经混乱,况且已经有那么多年没跟人说过话。他被丢到牢里,第二天当宪兵要来审讯他时,看见他已经死了了。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