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河子大学《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含

实验)考试大纲

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化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学生对有机化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内容应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认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反应及其应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来源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有机化合物重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能够运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来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 初步掌握逆向合成分析的基本要点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 了解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

二、考试方式与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有机化学》(含实验)考试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饱和烃(烷烃)

1、考试内容

(1)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2)烷烃的命名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烷烃的构象;(3)卤代反应历程和游离基反应历程;(4)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和性质;(5)环己烷的构象。

2、考试要求

(1)掌握烷烃的同分异构、命名方法、烷烃的构象;(2)掌握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掌握卤代反应历程、游离基反应的历程;(4)掌握脂环烃的分类、命名、化学性质和异构现象;(5)掌握环己烷的构象。

(二)不饱和烃

1、考试内容

(1)烯烃的结构、同分异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炔烃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1,3-丁二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4)亲电加成;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2、考试要求

(1)掌握不饱和烃的分子结构;(2)掌握不饱和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构型异构,顺反异构,Z、E命名法;(3)掌握不饱和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掌握亲电加成反应及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氏规则、诱导效应,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5)掌握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的知识。

(三)芳烃

1、考试内容

(1)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2)单环芳烃的性质;(3)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和定位规律;(4)多环芳烃。

2、考试要求

(1)掌握单环芳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2)掌握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以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3)了解多环芳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四)旋光异构

1、考试内容

(1)物质的旋光性;(2)对映异构现象和分子结构的关系;(3)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4)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5)构型R,S的命名规则;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2、考试要求

(1)了解物质产生旋光的原因;(2)掌握手性、不对称碳原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的概念;(3)掌握对映异构和分子结构的关系;(4)掌握构型的表示方法。

(五)卤代烃

1、考试内容

(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2)卤代烷物理性质、光谱性质和化学性质;(3)亲核取代反应;(4)消除反应;(5)SN1和SN2的立体化学。

2、考试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2)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熟悉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历程;(3)掌握卤代烃的制法,了解其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六)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1、考试内容

(1)红外光谱;(2)紫外光谱;(3)核磁共振谱;(4)质谱。

2、考试要求

(1)了解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2)掌握应用四种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并能认识和分析典型的图谱。

(七)醇、酚、醚

1、考试内容

(1)醇结构和性质;(2)酚结构和性质;(3)醚结构和性质;(4)消除反应。

2、考试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2)掌握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光谱性质、化学性质;(3)掌握消除反应及消除反应的历程。

(八)醛、酮、醌

1、考试内容

(1)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及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化学性质;(2)亲核加成反应;(3)醌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2、考试要求

(1)掌握醛、酮、醌的结构、命名;(2)掌握醛、酮、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九)羧酸及其衍生物

1、考试内容

(1)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4)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取代酸结构、化

学性质。

2、考试要求

(1)握羧酸的结构、化学性质;(2)掌握羧酸衍生物的主要类型:酯、酰卤、酸酐、酰胺;(3)了解羧酸各类衍生物的制法、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4)掌握羧酸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的历程;(5)掌握取代酸的结构、化学性质;(6)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十)含氮化合物

1、考试内容

(1)硝基化合物;(2)胺;(3)偶氮化合物及染料。

2、考试要求

(1)熟悉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性质和重要的代表物;(2)掌握胺的分类、命名、结构和立体化学;(3)掌握胺的性质和重要的胺;(4)了解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十一)含氮化合物

1、考试内容

(1)单糖;(2)双糖(还原性双糖、非还原性双糖);(3)多糖(纤维素及其应用、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2、考试要求

(1)掌握单糖的结构、分类、性质和命名;(2)掌握单糖的环状结构、对映异构和构象等立体化学知识;(3)掌握双糖的结构和性质;(4)熟悉淀粉、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

(十二)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1、考试内容

(1)氨基酸;(2)多肽;(3)蛋白质。

2、考试要求

(1)掌握α-氨基酸的结构、性质;(2)了解多肽的结构、命名、结构测定和合成;(3)掌握蛋白质的性质;

(十三)杂环化合物

1、考试内容

(1)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吡咯、糠醛、噻唑、咪唑、吲哚;(2)六

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和性质,嘧啶;(3)稠环杂环化合物:喹啉、嘌呤。

2、考试要求

(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掌握重要的五元、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法;(3)了解生物碱的性质、提取方法和结构测定。

(十四)实验部分

1、考试内容

(1)熔点的测定;(2)蒸馏和沸点的测定、折光率的测定;(3)薄层色谱分析、柱色谱;(4)减压蒸馏;(5)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6)正溴丁烷的制备;(7)正丁醚的制备;(8)乙酰苯胺的制备;(9)环己烯的制备;(10)生物碱的提取—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11)内型降冰片烯-顺-5,6-二羧酸酐的制备;(12)食物抗氧化剂TBHQ的合成。

2、考试要求

了解实验目的和内容,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四、试卷题型及比例

(1)试题包括两部分:有机化学理论和有机化学实验部分。理论部分为命名或写出结构式、选择题、完成反应式、鉴别题及合成题;实验部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理论部分占100分,实验部分占50分。

(2)题型(参考比例)

理论部分:命名或写出结构式(15%)、选择题(15%)、完成反应式(40%)、鉴别题(15%)、合成题(15%);实验部分:判断题(30%)、选择题(30%)、简答题(40%)。

(3)试卷满分为:150分。

五、参考教材

《有机化学》(第五版),上、下册. 李景宁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

编制单位: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编制日期:2018年9月7日

南方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考纲

有机化学考纲 1.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烷烃的碳原子为sp3杂化,烯烃为sp2杂化,炔烃为sp杂化;伯仲 叔季四类碳原子 2.正碳离子和负碳离子为sp2杂化,正碳离子p轨道上没有电子,负碳离子p轨道上有俩 个电子,用于休克尔规则的判定 3.端炔与非端炔的鉴别 4.烯烃的顺反异构,亲电加成反应,正碳离子稳定性的比较,正碳离子与双键共轭;烯烃 的鉴别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三、四、五、六元环烷烃的稳定性比较。环丙烷可使溴水褪色,却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 6.环己烷的优势构象,命名,顺反命名(同侧和异侧) 7.芳香烃四大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定位效应,重点是一类定位基和二类定位基的排 列顺序 8.由定位基的差别和定位基的位置导致的芳香酸和芳香胺的酸性和碱性的大小差异 9.比较碱性,主要利用共轭酸碱对 10.伯仲叔卤代烃的活性大小,叔卤代烃最强;同时烯丙式>烷式>乙烯式 11.伯仲叔卤代烃的鉴别用硝酸银的醇溶液,伯卤代烃混合后直接可生成沉淀,仲卤代烃加 热后可生成沉淀,叔卤代烃一般不生成沉淀 12.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多卤素卤代烃中与苯相连的碳原子即α碳原子上的卤素优先反 应;合成题中有和HCN反映先生成腈类,再酸性水解生成羧酸 13.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卤代烃形成格式试剂的反应包括条件(无水乙醚),然后格式试剂 的反应(和醛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14.含n个手性碳原子的空间异构体有2n个,会用R、S标记分子结构,会根据名称写出结 构式即Fischer投影式,最大基团写在上面;D/L糖的结构 15.醇与金属钠的反应现象,酯化反应 16.醇的非对称消除反应考虑共轭效应和扎依采夫规则 17.二巯基硫醇可作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 18.酚酸性的强弱比较,主要为电子效应;酚的亲电取代反应;苯胺比苯酚的活性更强,苯 胺也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且反应速度更快 19.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环丙烷、烯烃、炔烃、含烯醇式机构化学物质,醛糖等 20.烯醇和酚的鉴别用三氯化铁溶液 21.醚可与浓强酸反应生成钅羊盐 22.醚键断裂的特点 23.醛酮(含碳碳双键)的命名,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和难以程度的影响因素,和格式试剂 的加成反应,与氨衍生物(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 24.α-H的反应,主要是醇醛缩合反应;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 25.甲基酮或乙醇式结构的碘仿反应,可用于鉴别 26.醛的Tollens和Fehling反应 27.缩醛反应和酮与乙二醇的反应 28.羧酸的命名和其化学性质(酸性强弱比较),鉴别羧酸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羧酸生成 酰卤的反应 29.取代羧酸的命名,取代羧酸的氧化和脱水反应 30.β羰基酸更容易脱羧

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 学分:3 总学时:50 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3学时)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 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 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天然气和石油。

污染气象学整理

污染气象学 1. 普兰德(Prandtl )混合长理论 将分子运动学的平均自由路程概念引申到湍流运动中,假设流体中的湍涡(结构紧密的流体微团)类似于一个个分子,在其与周围流体完全混合之前所经过的距离为混合长,基于此点,普兰德提出了半经验的混合长理论。 (1).湍涡的某物理属性(量)具有被动性,即此属性(量)值的大小不影响空气的运动情况。 (2).属性(量)被湍涡输送时,具有保守性,即在运行微距离l (混合长)的过程中,其值保持不变。 1.优点:将复杂的脉动输送用扩散系数及属性值垂直梯度表示。(在水平方向应用较少) 2.假设条件:属性值S(Z)具有被动性和保守性。 3.交换系数与分子运动学粘滞系数很相似,但实际上有很大不同。 4.混合长不像分子平均自由路程一样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因为湍涡在运动过程中,不停地与周围流体产生物理属性值的交换,实际上不存在一个明确的“混合长”。 5.因为表达简单方便,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现仍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理查孙数 对均匀不可压缩流体,其从层流状态转变为湍流状态的判断依据是其雷诺数,但对于非均匀可压缩状态的大气来说,以雷诺数来判定则不是很合适了。对于大气来说,判定其湍流强弱的参数用理查孙数,其定义为:如右 理查孙数意义: 大气中一切运动都是能量的参与、转化而形成的。大气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通过下垫面的吸收,再经过辐射(长波)、对流、湍流、水汽凝结蒸发等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转变为大气的内能、位能,这种传递是不均匀的,因此,造成大气的内能、位能的不均匀,最终造成大气的运动,即将内能、位能转变为动能。而由于摩擦作用,动能又转变成湍能,由大湍涡的湍能转变成小湍涡的湍能,最后通过分子的粘性将湍能消耗成热能。 由动能转变成湍能、再转变成热能的过程称为能量的耗散。 因此,大气中湍流运动的强弱取决于动能转变成湍能及湍能消耗的速率,理查孙数就是根据二者的比值而得来的。 以空气只在x 方向运动为例 湍能消耗率为: 湍能补充率为: 二者的比值为: 四、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分布 大气的边界层一般可以分为两层:近地层及摩擦层上层。从地面以上到高度约100米左右的一层大气称近地层,该层具有一下 一些特点: 1. 因受下垫面影响巨大,气象要素日变化明显; 2. 各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较大,尤其是温度,其垂直梯度往往是自由大气中的十多倍甚至几十倍; 3. 相比湍流应力,其气压梯度力、科氏力、分子应力等小得多,通常可将它们省略掉; 4.该层中湍流切应力可近似地看成不随高度改变,称为常数应力层。 对于中性层结的空气层来说,其层结稳定,没有热力对流,湍流完全取决于动力因素。 以地面作为参照,可设定地面的湍流脉动为0,离地面(边界)距离增加,其脉动增强。假定湍涡的普兰德混合长与其离边界层(地面)的距离成正比,即: l =χz χ称卡门常数,通过风洞实验等测得其数值介于0.3~0.4。根据混合长理论,有: 22) () ()(z u z T T g z u z g Ri d ?+??? =????=γθθz g K H z ??? ? θθ 2 )( z u K Mz ??Ri K K z u z g K K R Mz H z Mz H z ?=??????= 2)(θθ2 2)( z u l ??=ρτ

气象学习题(有答案)

.学习帮手 . 第一章 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 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 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

管理学专业分类

02 经济学 0201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 020204 金融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专业名称: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丁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学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国际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 12 管理学 1201 120101 120102 120103 120104 工程管理 120105 120106 产品质量工程 120107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20108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09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工商管理

120202 市场营销 会计学120203 财务管理120204 人力资源管理120205 旅游管理120206 商品学120207 审计学120208 电子商务120209 物流管理120210 国际商务120211 物业管理120212 特许经营管理120213 连锁经营管理120214 资产评估120215 电子商务及法律120216 商务策划管理120217 行政管理120251 公共事业管理120252 120253 劳动与社会保障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基础知识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的基本知识)一、地球大气成分由三个部分组成Clean Air【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①干洁大气(即干空气)Moisture 水汽(滴)② Impurity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③ 二、低层大气的各种主要成分N2):氮气(①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氧气(O2②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臭氧(O3③ 时空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水 ,含量极少。~60km 垂直:55 ,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25km 20 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12 ~ 10km向上,逐渐增加;从 近地面,含量很少; 臭氧的作用: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a.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 b. 温作用。 CO2) 二氧化碳(④ 空间变化:水平:城市大于农村;

垂直:0~20km,含 量最高;20km 以上,含量显 著减少。 作用: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b.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三、水汽来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① ②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③作用: a.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四、大气中的杂质 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的作用: ①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②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 ③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④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五、气温、 ①定义: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一定条件下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 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②单位:摄氏度(℃)温标;绝对温标,以K表示;华氏温标:℉,水的沸点为212℉ ③单位换算:

气象学名词解释

二、选择与填空题整理 1.对流层中温度的变化是:【随海拔高度的降低温度升高,湿度加大。】 2. 光合辐射的有效波长:【0.4~0.7um】 3.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上升运动时,当r > rd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r相对湿度,rd饱和差,r越大越不稳定) 4.在一天中,土壤表层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将出的是时候】 5.夏热冬冷,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是:【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6.在北半球吹地砖风时,背风而立,则低气压在:【左边】 7.暖锋过境,降水区一般出现在:【锋前】 8.在北半球海洋航行,遇到台风威胁时,应驾船驶往风向的【右边】才能脱离危险。 9.昆明四季如春的主要原因【受滇黔准静止锋的影响】 10.每年3月21日前后出现的节气是【春分】 11.根据温度、水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可将大气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1.空气的饱和差也是反映空气湿度的物理量,当饱和差【小】,空气湿润,当饱和差【大】,空气干燥。 13.气温日较差表示【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14.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把植物分为【喜光】【耐阴】 15.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引起气候变化的现象称【季风】 16.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17.根据冷锋移动数度的快慢,可将其分为【急行冷锋】和【缓行冷锋】 18.中国气候的特征有【季风明显、大陆性很强、气候类型多样性】 19.贵州气候的三大特征是【季风性】【高原性】【多样性】 20.小气候的改善主要措施:【灌溉】【翻耕】【镇压】【垄作】及【间作】 21.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短波的蓝紫光散射的结果】 22.我国新疆的瓜果甘甜可口,最主要的人原因是【光照强度强】 23.“十雾九晴”或“雾兆晴天”主要指的是【辐射雾】 24.相对降水率变大说明【旱涝可能性大】 25.逆温出现说明大气是【稳定】 26.随着绝对湿度的增加,露点温度【增大】27.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28.世界有名的大沙漠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 29.水分凝结的两个条件是【有凝结核存在】【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 30.气压场的基本形式有【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槽】 31.根据气团的移动,可把锋分为【暖锋】【冷锋】【准静止锋】【锢囚锋】 32.表示季节变化的节气有【立春】【夏至】【秋分】【冬至】 33.季风气候的特点【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富有大陆性】 34.影响我国的主要起团有【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变性的下降气团】【变性的热带海洋气团】【热带大陆气团】【赤道海洋气团】 35.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下垫面因素】【大气环流因素】【人类活动因素】 35.作用于风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 3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夏季多余,冬季干燥,东南多雨,西北干旱】 37.我国属于【亚热带草原湿润季风气候】 38.大气中的O3主要集中在【平流层,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39.大气中的水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40.反射率的日变化是早晚大,中午小,其原因是【太阳高度角决定的】 41.露点温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42.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百帕。 43.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地带称为【锋面】 44.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45.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北部】 46.贵州辐射能以【西部】最多。 47.干燥疏松的土壤其表土【升温和降温都快】 48.空气中的CO2和H2O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所以称作【温室气体】 49.导热率大的土壤,其热量传递【快】,地面温度日较差【小】 50.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 5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工业地区和大都市局部地区作用更加显著,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52.水面蒸发与气温和【饱和差】成正比,与【气压差】成反比。

湘潭大学 化学学院 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71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及有机化合物性质等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各类链状和环状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顺反异构体的命名,含1-3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的命名,单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杂环化合物的命名,包括立体结构的命名。 1. 命名原则: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次序规则,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命名法和Z/E命名法),旋光异构体的命名(R/S命名法和D/L命名法; 2. 正、异、新、伯、仲、叔、季等词头的涵义; 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包括俗名、系统名)与结构; 4. 根据所给出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或英文缩写)写出相应的结构式,以及由所给出的结构写出相应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 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互变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等概念; 2.环己烷的船式和椅式构象,环己烷椅式构象的a键和e键及其性质; 3.外消旋体,内消旋体,非对映异构,分子手性,更迭对称轴S4,旋光性,传荷络合物; 4. 透视式,Newman投影式,Fischer投影式,共振式; 5. 定域键和离域键,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共振论,杂化轨道,分子轨道,前线轨道理论,空间效应,小环化合物的张力和分子的稳定性,醛酮水合物的稳定性,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反应的活性,α-氢的活泼性; 6. 碳原子杂化状态(sp3,sp2,sp)与成键的键长、键角、键能,离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自由基的稳定性; 7. 芳香性的判别与非苯芳烃(4n+2规则); 8. 烯烃、炔烃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多环芳烃的相对稳定性; 9. 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卡宾和乃春的结构和稳定性; 10. 运用有关理论解释和判断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如炔、醇、酚、羧酸、β-二羰基化合物中亚甲基氢的酸性强弱,胺和其他含N化合物的碱性强弱,α-氢原子活泼性,1,3-丁二烯的亲电加成,一元取代苯和萘的定位规则、顺反异构体和环状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环己烷的一元和二元取代物两种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分子内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共振能,键离解能,非键张力,Baeyer张力,跨环张力,分子之间的色散力(范德华力),分子内与分子间的氢键;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热、生成热、氢化热、燃烧热,变旋现象,偶极矩,酸性,碱性,外消旋体、内消旋体、对映体的物理性质;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反应:取代、加成、聚合、消除、氧化、还原、重排、重氮化、脱水、脱羧、开环、关环等; 各类化学反应的规律: 1. 不对称烯烃加成的Markovnikov规律、反Markovnikov规律、过氧化物效应; 2. 消除反应的Saytzeff规则,季铵碱的Hofmann热消除及Hofmann规律(反Saytzeff 规则); 3. 频哪醇重排及其规律;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2110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考核目的 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受到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养,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并满足目前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144(36周,周课时4),其中课堂教学128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考核8学时。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主要参考书 1、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莫里森等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 3、胡宏文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有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有机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极性和偶极矩、碳原子轨道的杂化(SP 3、SP2、SP)、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断裂方式、过渡状态和中间体); 3、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检验纯度、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实验式的计算、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考核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

天津大学2018年《718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天津大学2018年《718有机化学》考研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有机化学"入学考试是为招收化学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的有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实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8~ 10%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4-6%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4-6%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卤甲酰基、氨甲酰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羟基酸、羟基酸、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元素(Mg、Zn、Cu、Li)有机化合物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30-35%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脂环烃、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l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Wagner-Meerwein重排、烯丙位重排、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0-25%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6-8% 9.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及基本合成实验操作及产物的后处理。8-12%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管理学专业分类

管理学专业分类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02经济学 0201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020101政治经济学 020102经济思想史 020103经济史 020104西方经济学 020105世界经济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020201国民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020203财政学 020204金融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020207劳动经济学 020208统计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020210国防经济 专业名称:会计学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丁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学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国际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 12管理学 1201 120101 120102 120103 120104工程管理 120105 120106 120107 产品质量工程 120108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20109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2工商管理 120201 工商管理 120202 市场营销

120203 会计学 120204 财务管理 120205 人力资源管理 120206 旅游管理 120207 商品学 120208 审计学 120209 电子商务 120210 物流管理 120211 国际商务 120212 物业管理 120213 特许经营管理 120214 连锁经营管理 120215 资产评估 120216 电子商务及法律 120217 商务策划管理 120251 行政管理 120252 公共事业管理 12025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0254 土地资源管理 1203农林经济管理 120305 公共关系学 120306 高等教育管理 120307 公共政策学 120308 城市管理 120309 公共管理 120310 文化产业管理 120311 会展经济与管理 120312 国防教育,与管理 120313 航运管理 120314 劳动关系 120315 公共安全管理 120316 体育产业管理 1204公共管理 120401 农林经济管理 120402 农村区域发展 1205,,类 120501 图书馆学 120502 档案学 120503 信息资源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教学管理简介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石河子农学院农经系,1996年9月石河子大学成立后更名为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学科不断完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10年正式更名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分解

集训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2014.09.12) 1、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支配。 2、影响大气运动的真实力有(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影响大气运动的视示力有(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3、(1)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叫气压梯度力,由表达式可知,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P 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2)摩擦力:单位质量气块所受到的净粘滞力 (3)惯性离心力:R C 2Ω= (4)地转偏向力: V 2 ?Ω-=A ,地转偏向力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①.地转偏向力A 与Ω 相垂直,而Ω 与赤道平面垂直,所以A 在(纬圈)平面内; ②.地转偏向力A 与V 相垂直,因而地转偏向力对运动气块(不做功),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而不 能改变其(速度大小)。 ③.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A 在V 的(右侧),南半球,地转偏向力A 在V 的(左侧)。 ④.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当V=0时,地转偏向力消失。 (5)重力是(地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但是地球是椭圆的,任何地方重力都(垂直于水平面)。重力在赤道(最小),极地(最大)。 4、温度平流变化:气块在温度水平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内保持原有的温度作水平运动而对局地温度变化所提供的贡献。 温度对流变化:空气垂直运动所引起的局地温度变化。 局地温度变化=个别变化+平流变化+对流变化 5、连续方程的表达式: 0)(=??+??V t ρρ 表示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连续方程)。其中)(V ρ??称为质量散度(单位体积内流体的净流出量,净流出时散度为正,净流入时为负)。 6、(尺度分析)是针对某种类型的运动估计基本方程各项量级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尺度分析,保留大项,略去小项,可以使方程得到简化。(零级简化方程),就是只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略去其他各项。一级简化方程,是除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外,还保留比最大项小一个量级的各项。 7、重力位势: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高度Z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位势的单位是(焦耳/千克)。 8、地转风:对中纬度天气尺度运动而言,在水平方向上(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平衡的风称为地转风,ρp G ?-=

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doc

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气象学实习报告 ****大学***学院 气象学实习专题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实习成绩: 年月 一、实习目的 该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性质所引起的小气候变化进行观测,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农林业生产活动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反过来也引起的局部小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的影响,如砍伐森林、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对城市小气候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释放热量对小气候的影响等,掌握各种小气候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及可能对农林业和城市生活的影响。要求掌握常规气象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了解气象观测基本环节和原

理,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打好基础,也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实习,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 1.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新的知识; 2.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习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气象学实习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 3.通过实习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1)通过观测各种气象要素,了解和掌握各种气象仪器的构造原理,安装规范,观测方法 和观测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表的制作以及各种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 (2)气象观测要求: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3)要求正确读数,规范做记录,要制作适当的数据处理图表,然后分析和比较观测数据, 并将分析结果与要素原来特有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进行比较; (4)了解并掌握不同森林类型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比较产生差异的原因; (5)了解掌握地形在水热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比较不同地形产生不同小气候的原因。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查总目标 《有机化学》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填空题 完成方程式 简答题 合成题 结构推断题 三、《有机化学》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1、掌握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理 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新成就。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 化规律,运用有机化学原理、方法解决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 (二)考核要求 第一章烷烃 1、了解烷烃的氧化、热裂、异构化反应及其用途,理解原子轨道杂化理论;

2、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σ键的结构特点及特性,构象式(纽曼式或透视式)的写法; 3、烷烃卤化反应的自由基反应机理以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单烯烃 1、了解烯烃的来源及其重要用途; 2、理解SP2杂化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 3、掌握烯烃的命名法、次序规则的要点及Z / E命名法; 4、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第三章炔烃和二烯烃 1、了解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的制法及应用; 2、理解SP杂化的特点,共轭效应及其相对强弱; 3、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第四章脂环烃 1、了解脂环烃的制法,理解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及张力学说; 2、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小环烷烃的性质,环己烷及一取代、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章对映异构 1、理解对映异构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方法,掌握构型的R、S标记法,掌握判断分子手性的方法。 第六章芳烃 1、掌握芳香烃的命名; 2、理解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3、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4、掌握休克尔规则及芳香性的判断。 第七章卤代烃 1、理解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掌握卤代烃的重要反应及其应用; 3、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 N 1和S N 2)及影响因素; 4、掌握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和几种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第八章醇、酚、醚 1、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制备方法及用途; 2、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差异; 3、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及影响因素。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气团与锋 1. 气团气团性质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气团是空气在气团源地经过对流、湍流、辐射、蒸发等物质和热量交换作用后,取得与下垫面相同的物理属性而形成的,当它离开源地移至与源地性质不同的下垫面时,二者之间又会产生水汽与热量交换,气团的物理属性发生变化,即发生气团变性。老气团的变性亦是新气团形成的过程。 2. 锋附近要素场的分布特征 T(温度)场:水平温度梯度大(等温线密集);垂直温度梯度小(因下面是冷气团,上为暖气团,会出现温度垂直减率很小的情况甚至出现逆温);等位温线密集(锋区内,特别大,强稳定层)。 P(气压)场: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呈气旋式弯折,且折角指向高压;锋线一般位于地面气压槽内;锋区内等压线( 等高线) 的气旋式曲率大。 变压场:暖锋前负变压明显;冷锋后正变压明显。(地面变压与温度平流的关系:冷平流使地面气压增加,暖平流使地面气压减小) 风场:(前提:不考虑摩擦,认为满足地转关系)锋线附近的风 场具有气旋式切变,这种现象在有摩擦的地方更为明显。 3. 锋的强度的变化 (1)补充一些: 如何确定锋的强度(简单的说:锋的强度可用锋面两侧的温度差与水平距离(多用纬距)的比值来表示) 850hPa 锋区内温度梯度判断,等温线越密集,锋区越强;剖面 图上锋区内等位温线越密集、等假相当位温线折角越明显对流运动越强烈,锋区越强;各高度层对比,锋面坡度越小,锋面两侧温度差则 越大,锋区越强。 (2)锋强度的变化 锋强度的增强、减弱可以用锋生锋消的条件来判断。

锋生函数可以表示为:F T n v n n (r r) d w n 1 c p n ( dQ dt ) F = 水平运动(f1 )+ 垂直运动(f2 )+ 非绝热加热项(f3 )F>0:锋生;F<0: 锋消。 影响锋生锋消的因素(影响锋强度变化的因子) i .水平运动f1 若水平气流沿着温度升度方向是辐合的,当f1>0 ,有锋生作用。 若水平气流沿着温度升度方向是辐散的,当f1<0 ,有锋消作用。 有锋生作用并不一定有锋生成,还要求在相当广阔区域内,温度梯度或速度梯度都不能呈线 性分面。 ii .垂直运动的影响f2 若大气层结稳定( d ),w 表示xyz 坐标下的垂直速度,当暖气团 w n 中下沉w 0 ,冷气团中上升w 0 ,即时,F2〉0,有锋生作用,反之有锋消作用;若大气层结不稳定( d ) ,当暖气团中上升w 0 , w n 冷气团中下沉w 0 ,即 时,F2〈0,有锋生作用,反之有锋消 作用。 iii .非绝热加热f3 冷空气冷却,暖空气加热最为有利于锋生。非绝热过程的凝结潜 热释放多在锋区暖空气一侧,因而有助于锋的生成及加强。 4. 地面图上锋移动速度的判断 p 1 p 2 C t p 1 t p 2 i .根据锋面移动速度公式x x ,地面图上锋的移动速度与附近变压梯度成正比,与附近气压槽深度成反比; ii .地面锋的移动与锋线两侧风场的分布情况有关,即决定于锋两侧垂直于锋线的风速分量,锋沿着垂直于锋的气流方向移动,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前提下,风速越大移动越快;

卫星气象学期末复习重点

精心整理倾角:这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单位度。 轨道周期:指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 星下点:?指卫星与地球中心的连线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点,用地理坐标的经纬度表示。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由于这一种卫星 或辐射温度。 空间分辨率:指卫星在某一时刻观测地球的最小面积。 相函数:综合方向上每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散射能量与粒子所有方向平均的每单位立体角内的散射能量之比,记为p(θ),θ为散射角。 云带:带状云系宽度大于一个纬距称做云带。

纹理:纹理是指云顶表面或其它物像表面光滑程度的判据。 涡旋云系:涡旋云系是一条或多条不同云量和云类的螺旋云带朝着一个公共中心辐合形成的,与大尺度涡旋相联系。 色调:也称亮度或灰度,指卫星云图上物像的明暗程度。 结构形式:指目标物对光的不同强弱的反射或其辐射的发射所形成的不同明暗程度 雹暴云团与暴雨云团的特点: 雹暴云团特点: 1.云团初生时表现为边界十分光滑的具有明显的长轴椭圆型,表明出现在强风垂直 切变下,长轴与风垂直切变走向基本一致;在雹暴云团成熟时,云团的上风边界十分整齐光滑,下风边界出现长的卷云砧,拉长的卷云砧从活跃的风暴核的前部

流出,强天气通常出现于云团西南方向的上风一侧,可见光云图上出现穿透云顶区(风暴核),红外云图上有一个伴有下风方增暖的冷v型。出现大风的边界常呈出现大风的边界长呈现出弧形,这时整个云型可以为椭圆型,有事表现为逗点状云型。 2.飑线云团按其尺度可以再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云团尺度较大时(约2个纬距), (约1 3. 4. 1. 2. 孤立,四周很少有中低云相伴。 3.暴雨云团一般出现于急流云系的右侧,源源不断暖湿气流头部、脊线处,而且在靠赤道一侧不存有急流;暴雨云团也可出现于急流左侧,但云团远离急流轴,无强风垂直切变。

上海交通大学有机化学考纲

有机化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 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 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 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 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 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 科中的根基地位及其相互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一)、结构与性质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2.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 4.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 熔点、比重的影响。 (二)、饱和脂肪烃 1.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 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 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烷烃的物理性质; 4.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 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7.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单环烷烃、螺环和桥环化合物); 8.环烷烃的结构,张力学说; 9.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开环反应、取代反应 10.环烷烃的构象:环己烷的椅式和船式构象;直立键、平伏键;优势构 象;纽曼投影式; 11.构象分析:顺-十氢萘、反-十氢萘;顺、反-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性。 (三)、不饱和脂肪烃 1.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异构现象(结构异构和位置异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