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上饶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上饶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1010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

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考核目的

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检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情况;检验学生分析解决一般实际问题和进一步自学有机化学书刊的能力。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并满足目前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144(36周,周课时4)。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主要参考书

1、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莫里森等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

3、胡宏文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有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有机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极性和偶极矩、碳原子轨道的杂化(SP

3、SP2、SP)、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断裂方式、过渡状态和中间体);

3、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检验纯度、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实验式的计算、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考核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

4、熟悉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

点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能够应用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定性地理解、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5、掌握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偶极矩等概念的函义;能够区别键能和键的离解能以及根据元素电负性判断键矩的方向;

6、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以及掌握均裂、异裂、游离基型反应、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亲电试剂、亲核试剂、过渡状态和中间体等概念的涵义;

7、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烷烃

考核知识点

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现象;

2、烷烃的命名: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烷基、烷烃的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3、烷烃的分子结构:甲烷的结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构型和SP3杂化轨道、烷烃分子的形成和σ键的特征、烷烃的构象(锯架式、楔形式和Nenman式)及构象异构;

4、烷烃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熔点、比重、溶解度;

5、烷烃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裂化反应(热裂化、催化裂化)、磺化和硝、卤代反应;

6、卤代反应历程:甲烷的氯代反应历程——游离基反应历程、甲烷氯代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其它烷烃的氯代反应和烷基游离基的结构及其稳定性;

7、烷烃的来源和制备:石油的精制、烷烃的制备(烯烃的氢化、Wurtz合成法、Kolbe 电解法、Gringnard试剂法、Corey—House反应;

8、烷烃的代表物——甲烷。

考核要求

1、掌握烃、烷烃、通式、同系列、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或碳链异构、构造式、构造异构体、构象和构象体等概念的涵义以及用构象式(Newman投影式、锯架式或楔形式)表示烷烃典型构象的书写方法;

2、掌握烷烃的命名方法;

3、理解烷烃的分子结构特点,掌握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概念和σ键的特征;

4、理解烷烃的沸点、溶点、比重、溶解度与相对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关系,并能用分子间力的观点说明其规律性的变化;

5、理解烷烃的化学性质和各种氢原子的相对活泼性;

6、掌握烷烃的光卤化反应历程,并能够运用过渡状态理论解释甲烷氯代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活化能和反应热;

7、理解不同卤素对同一种烷烃的反应活性以及烷基游离基的结构和相对稳定;

8、了解烷烃的来源及其主要用途。

第三章烯烃

考核知识点

1、烯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和C=C双键的形成、C=C双键的特点;

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位置异构和顺反异构;

烯烃的命名;烯烃的系统命名法;烯烃的Z、E命名法(次序规则);

3、烯烃的物理性质;

4、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催化加氢——氢化热和烯烃的稳定性、离子型加成反应(加卤化氢——Markovnikov规则、加硫酸——烯烃的间接水合法、加水的加成——烯烃的

直接水合法、加卤素——化学特性试验、加次卤酸——羟卤化反应、硼氢化—氧化反应——烯烃的间接水合法、羟汞化反应、加碳烯、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碳正离子和环状鎓离子中间体、Markovnikov规则的理论解释——诱导效应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亲电加成反应过程的碳正离子的重排、亲电加成反应的活性、游离基加成反应——过氧化物效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Baeyer试验、臭氧化、四氧化锇氧化、过氧酸氧化、催化氧化);聚合反应;α-氢原子的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

5、烯烃的工业来源和实验室制法:醇脱水、卤代烷脱卤化氢、邻二卤代物脱卤;

6、重要的烯烃及用途:乙烯、丙烯。

考核要求

1、掌握SP2和SP3杂化碳原子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定性理解乙烯的分子轨道;

2、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系统命名方法以及次序规则的要点,并能用Z、E标记法标记顺反异构体的构型;

3、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烯烃加卤化氢、加硫酸、加水、加次卤酸、加卤素、硼氢化反应、羟汞化反应、加碳烯反应以及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掌握Markovnikov规则(区域选择性)以及运用Markovnikov规则来判断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进行亲电加成的主要产物的方法;

5、理解根据带电体系的稳定性随着所带电荷的分散而增大的原理来判断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并能够运用烷基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解释Markovnikov规则;

6、掌握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在过氧化物存在时所表现的过氧化物效应现象即加成产物反Markovnikov规则,并能用游离基加成反应历程解释其原因;能够用电子效应解释α—H 的活泼性;

7、掌握实验室制取烯烃的方法和原理。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考核知识点

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2、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结构(共轭体系、离域π键、丁二烯的分子轨道)、共振论简介和丁二烯的共振结构式、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

3、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加成和1,4-加成——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环加成反应、聚合反应;

4、重要的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环戊二烯;

5、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和C三C叁键的形成、C三C叁键的特征;

6、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7、炔烃的物理性质;

8、炔烃的化学性质:还原氢化反应(生成烷烃、生成烯烃——立体选择性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加卤素、加卤化氢、炔烃的水合、硼氢化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加醇、加氢氰酸、加羧酸);炔烃酸性氢的取代反应;炔烃的氧化反应(高猛酸钾氧化、臭氧化);炔烃的聚合反应(二聚、三聚、四聚);

9、炔烃的制法:邻二卤代烷脱卤化氢、炔烃的烷基化;

10、乙炔的工业来源及应用。

考核要求

1、掌握炔烃、二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方法;

2、及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

3、理解二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Diels-Alder反应和聚合反应;

5、初步掌握亲核试剂、亲核加成反应的涵义和能够用电子效应解释碳负离子的稳定性。第五章脂环烃

考核知识点

1、环烃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2、环烃典型构象的表示方法;

3、环烷烃的分子结构和稳定性;

4、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5、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加卤素、加卤化氢)、氧化反应;

6、环烷烃的顺反异构、构象及构象分析:环烷烃的顺反异构、环丁烷和环戊烷的构象、环己烷的构象、取代环己烷衍生物的构象、十氢化茶的构象;

7、环烷烃的工业来源和一般制法。

考核要求

1、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

2、掌握脂环烃典型构象的表示方法;

3、掌握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了解Baeyer张力学说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解释小环比大环不稳定的原因;

4、掌握脂环烃产生顺反异构现象的原因和条件,以及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

5、了解脂环烃的一般制法。

第六章对映异构

考核知识点

1、分子的手性和对映体;

2、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平面偏振光、物质的旋光性和旋光度、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3、对映异构现象和分子结构的关系:对称面、对称轴、对称中心、更替对称轴;

4、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外消旋体、构型的表示方法和标记(三维表示式和Fischer投影表示式、D、L和R、S标记法);

5、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非对映体、内消旋体);

6、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环丙烷和环已烷衍生物);

7、不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类化合物、螺并苯类化合物;

8、外消旋体的拆分和外消旋化:机械分离法、微生物拆解法生成非对映体法(化学法);外消旋化;

9、手性合成;

10、立体化学在研究反应历程中的应用:烷烃的光卤化反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立体专一性反应和立体选择性反应、溴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考核要求

1、掌握手性、镜象、对映体、立体异构、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平面偏振光、偏振面、旋光度、比旋光度、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相对构型、绝对构型、手性合成等概念的涵义;

2、理解对称因素及对称操作;

3、掌握Fischer投影规则以及Fischer投影式与Newmann式、锯架式、楔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掌握用R、S法标记旋光性化合物的构型的方法;

4、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原理;

5、了解手性合成的方法和手性合成一般原理;

6、理解应用立体化学现象解释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第三学期期末考试考核内容

第七章芳香烃

考核知识点

1、苯的结构:Kekule构造式、苯分子构造的近代观点(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苯的共振结构、芳香性——共振能;

2、单环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3、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4、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历程(硝化反应、卤化反应、磺化反应、Friedel—Crafts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加成反应(加氢、加氯);氧化反应(苯环氧化和侧链氧化);

5、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两类定位基、定位效应的理论解释和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二元取代苯的定位效应;

6、单环芳烃的来源和制法;

7、重要的单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

8、稠环芳烃:茶(结构(共振结构和芳香性)、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氢反应;蒽、菲、其它稠环芳烃;

9、多环芳烃:联苯、三苯甲烷(三苯甲基正离子和三苯甲基游离基);

10、非苯芳烃:Hiickel规则、非苯芳烃(环丙基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环辛四烯二价负离子、[18]轮烯;

11、Fullerene(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

1、掌握苯分子的结构,了解用轨道杂化理论和分子轨道法定性解释π电子的离域作用;

2、掌握烷基苯存在烷基的碳链异构和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异构以及单环芳烃的命名方法;了解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3、掌握单环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历程(离子型亲电取代反应);

4、掌握取代基的定位效应、邻对位定位基、间位定位基等概念的涵义,掌握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了解荼的结构及其重要反应(磺化反应的动力学控制),了解葸、菲和致癌烃;

6、了解三苯甲烷的一般性质和三苯甲基游离基、三苯甲基碳正离子及负离子的结构;

7、了解非苯芳烃的涵义;掌握Hückel 4n+2规则及判断非苯芳烃的方法;

8、了解Fullerene的结构(芳香性)、性质(卤化、Friedel—Crafts反应、Diels-Alder反应、还原反应)、制备(石墨放光汽化法、石墨电孤放电法、苯火焰燃烧法)及应用。

第八章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波谱方法

考核知识点

1、电磁波谱与吸收光谱;

2、紫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电子跃迁、Lamber—Beer定律和紫外光谱图、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3、红外光谱:分子振动的类型和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红外光谱的应用(官能团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化合物的鉴定、分离操作和反应进程的检查)、红外光谱图的分析;

4、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自旋偶合、裂分、偶合常数;

5、质谱简介:质谱仪的简单原理、质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1、了解波长、频率、波数、电磁辐射等概念的涵义,掌握波长与频率、波数与频率的相互换算以及根据波长的不同所划分的电磁波谱区域;

2、了解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及质谱的基本原理和表示方法;

3、掌握有机分子重要官能团、苯环及某些化学键的红外特征吸收以及NMR化学位移

概念;

4、理解紫外吸收的K带、R带、B带和E带,红移、蓝移;

5、理解质谱的分子离子峰和同位素峰;

6、能识别简单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四种图谱。

第九章卤代烃

考核知识点

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异构现象;

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氰化、氨解、与AgN03反应等,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l)、(SN2),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因素(烃基结构、离去基团、亲核试剂、溶剂;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和苯炔中间体;消除反应(消除反应历程(E1)、(E2),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竞争,消除反应取向——Saytzefff规则,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与金属的反应(Gringnard试剂、有机锂化合物);还原反应(LiAlH4还原、NaBH

4、还原、Zn+HCl还原);

4、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活泼性;

5、卤代烃的制法:烃的卤代、卤化氢对烯烃的加成、卤素对烯烃和炔烃的加成从醇制备、卤离子的交换、氯甲基化反应;

6、重要的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苯、四氯乙烯、有机氟化物。

考核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异构现象和系统命名方法;

2、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和亲核试剂的涵义以及S N l和S N2反应的涵义及其历程;能够描绘典型S N l和S N2反应进程的位能曲线以及过渡状态轨道图;

3、理解S N l和S 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以及烃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亲核试剂的亲核性能强弱、离去基团碱性强弱和可极化性的大小、溶剂的极性对S N l和S N2反应活性的影响;

4、掌握El和E2反应的涵义和消除反应的取向(Saytzeff规则);理解消除反应历程和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区别与联系;

5、掌握消除反应(E2)的立体化学特征(反式消除);了解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往往是同时进行并且相互竞争的原因,以及能够说明烃基的结构、试剂的碱性、溶剂的极性和温度等对竞争反应的影响;

6、了解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涵义,掌握Grignard试剂的生成、结构、特性及应用;了解卤代烷与金属Li、Na的反应及应用;

7、掌握烃基不同而卤素相同的卤代烃的化学反应活性,并能够从结构上给以解释。此外,还要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

8、掌握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苯、氯乙烯等的某些特殊性质及其用途,了解有机氟化物的特点,四氟乙烯、氟氯烃的应。

第十章醇、酚、醚

考核知识点

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的物理性质(沸点、熔点、溶解度、结晶醇)和光谱性质;

3、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与氢卤酸的反应、脱水反应(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与无机含氧酸的反应、与三卤代磷、亚硫酰氯(氯化亚砜)的反应、氧化和脱氢、邻二醇的特殊反应(被高碘酸氧化、与氢氧化铜作用、Pinacol重排);

4、一元醇的制法:烯烃的水合、卤代烃的水解、醛、酮的还原、Grignard试剂合成法;

5、重要的醇: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甲醇;

6、酚的结构和命名;

7、酚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8、酚的化学性质:酚的酸性、酚醚的生成、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与氯仿的反应、Kolbe—Schmitt反应;

9、重要的酚及其制法:苯酚(氯苯水解法、磺酸盐碱熔法、异丙苯氧化法、重氮盐水解)、甲苯酚、苯二酚、五氯酚、萘酚;

10、醚的结构和命名;

11、醚的物理性质;

12、醚的化学性质:与冷的浓酸反应——详盐的生成、醚链被热酸断裂、苯基烯丙基醚的重排反应(Claisen重排);

13、醚的制法:醇脱水、Williamson合成法;

14、环氧化合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结构及其酸碱催化下的亲核取代反应、冠醚及相转移催化技术、β-环糊精及超分子化学简介;

15、硫醇、溜酚、硫醚、砜和磺酸衍生物(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简介)。

考核要求

1、掌握醇的分类和命名法;

2、理解用分子间力(分子间氢键)的观点解释低级醇的沸点比相应的烃类和卤代烃高并能与水混溶的原因;理解醇的光谱性质;

3、理解从电负性的角度来解释醇羟基氢具有一定酸性的原因,以及用电子效应来解释烷氧负离子的碱度和醇的酸度顺序;

4、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5、了解Pinacol重排和Claisen重排反应;

6、掌握乙醚和环氧乙烷的重要反应、工业制法和用途;

7、了解冠醚的结构特征、命名方法、制备及其在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作用原理。

第十一章醛和酮

考核知识点

1、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醛、酮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3、醛、酮的化学性质:羰基上的加成反应(与氢氰酸的加成、与Grignard试剂的、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与醇的加成、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与Wittig试剂加成、影响羰基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电子因素、空间因素、亲核试剂因素)、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Cram 规则)、α-氢的反应(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σ-氢的卤代——卤仿反应、醇醛缩合反应、安息香缩合反应)、氧化反应(与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过氧酸的作用)、还原反应(催化氢化、硼氢化钠还原——选择性反应、氢化铝锂还原——选择性反、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法、Clemmensen还原法、Wolff-Kishner-黄呜龙还原法)、歧化——Cannizzaro反应、Schiff试验、Beckmann重排、Perkin反应;

4、醛、酮的制备:伯醇和仲醇的氧化、醇的催化脱氢、炔烃的水合、烯烃的羰基化、

5、Friedel-Crafts酰基化、同碳二卤代物的水解、Gatermann-Koch合成法、

Vilsmeler-Haack;

6、合成法、Rosenmund还原法;重要的醛、酮: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环已酮;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乙烯酮、α,β-不饱和醛酮、醌。

考核要求

1、要求能够运用原子轨道理论和元素的电负性来解释羰基的结构特征,了解醛、酮的分类方法和醛、酮的系统命名方法;

2、能够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观点解释醛、酮的沸点比相应的醇低,但比醚高,以及低级醛、酮易溶于水的原因;理解醛、酮的光谱性质;

3、掌握亲核加成反应和亲核试剂等概念的涵义,掌握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反应立体化学(Cram规则)和影响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及其原因;能够运用超共轭效应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解释醛、酮中α-氢具有活泼性(酸性)的原因,并懂得这是醛、酮进行α-H反应的内在因素;能够运用醛、酮的结构特征说明醛比酮更容易被氧化的原因;掌握醛、酮被还原成醇的三种方法即催经氢化法、硼氢化钠还原法、氢化铝锂还原法和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法以及醛、酮被还原成烃的两种方法即Clemmensen还原法(在酸性介质中)和Wolff-Kishner-黄呜龙还原法(在碱性介质中),并懂得不同的还原剂对羰基及C=C双键具有不同的选择性;了解Cannizzaro反应是在同种不具α-H的醛分子间同时进行的氧化还原反(歧化反应)及其反应历程;了解Schiff试剂的组成以及在鉴别醛、酮中的应用;了解Beckmann重排反应的历程及应用;

4、归纳各章有关醛、酮的制法,并了解这些制法的适用范围和反应条件;

5、了解乙醛、苯甲醛、丙酮、环已酮等的性质、工业制法和它们在工业上的用途;

6、掌握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特点及其所表现的特殊性质。

第四学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

第十二、十三章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考核知识点

1、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结构、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2、羧酸的物理性质:羧酸的状态、羧酸的沸点和熔点、羧酸的水溶性和氢键;

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基中羟基氢的反应(酸性)、羧基中羟基的取代反应(被氯原子取代生成酰氯、被酰氧基取代生成酸酐、被烃氧基取代生成酯、酸和碱催化的酯化反应历程、被氨基取代生成酰胺)、脱羧反应、α-氢原子的卤代反应羧基中羰基的还原反应、元羧酸的特征反应;

4、取代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5、羧酸的来源和制备:伯醇或醛氧化、芳烃侧链氧化、Grignard试剂合成法、羧酸衍生物和氰的水解反应;

6、重要的羧酸:甲酸、乙酸、乙二酸、苯甲酸、丁烯二酸、邻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已二酸;

7、羟基酸:羟基酸的命名、羟基酸的物理性质、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脱水反应、α-羟基酸的脱羧反应)、羟基酸的制法(卤代酸水解、氰醇水解、RefOrmatsky反应)、重要的羟基酸(乳酸、酒石酸、柠檬酸、水扬酸、没食子酸);

8、羰基酸:丙酮酸、β-丁酮酸;

9、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0、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和水溶性;

11、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醇解反应、氨解反应、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还原反应、酯的Claisen缩合反应、酰胺的脱水和Hofmann降解反应(Hofmann重排)、

羧酸酯的热解(热消除)反应;

12、重要的羧酸衍生物: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乙酰乙酸乙酯(互变异构现象、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13、油脂、蜡和合成洗涤剂:油脂的存在和组成、油脂的性质(皂化,碘值、氢化、酸败)、肥皂的去污原理和合成洗涤剂、蜡和磷脂、生物膜;

14、碳酸衍生物:光气、尿素、氨基甲酸酯;

15、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碳—碳键的形成,官能团的引入,立体构型的要求,合成路线的选择)。

考核要求

1、了解羧酸中羧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并能用原子轨道杂化理论和共轭效应加以解;

2、掌握羧酸的系统命名规则和常见羧酸的天然来源及其俗名名称;

3、能够运用分子间氢键和电子效应解释羧酸比相应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沸点和水溶性都高的原因;

4、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以及酰氯、酸酐、酯和酰胺形成的条件;重点掌握酯化反应历程以及影响酯化反应速率的因素;

5、掌握用电子效应和氧负离子的稳定性解释羧酸的酸性大于苯酚更大于醇的原因,以及区别羧酸、苯酚和醇的酸性的方法;

6、掌握取代基的性质对羧酸酸性的影响,并能运用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和溶剂化效应解释其原因;

7、能够运用电子效应解释羧酸中α-H具有一定的活泼性,但不及醛、酮中α-H活泼的原因;

8、归纳各章有关羧酸的制法,并了解这些制法的范围和反应条件;

9、了解甲酸、乙酸、乙二酸、苯甲酸、丁烯二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已二酸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工业制法和应用;掌握甲酸和乙二酸具有还原性的特点及其原因;

10、用电子效应解释由于羟基酸分子中的羧基和羟基间的相互影响所表现的特性反应;掌握羟基酸的制法;

11、用电子效应解释由于羟基酸分子中的羧基和羟基间的相互影响所表现的特性反应;掌握羟基酸的制法;

12、其结构特征,了解丙酮酸、β-丁酮酸容易脱羧的性质;

13、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并能运用电子效应(诱导效应或共轭效应)加以解说;

14、据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写出其名称,或根据羧酸衍生物的名称写出其结构;

15、酸衍生物发生水解、醇解、氨解反应的产物结构,并能用电子效应的观点解释各类羧酸衍生物发生上述反应的反应活性次序以及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要求重点掌握酯在酸或碱催化下的水解反应历程及其异同点,必须明确羧酸衍生物发生上述反应的产物均是由羰基发生加成—消除反应的结果;同时,要注意空间效应对酯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nmund反应、酯的Bouvealt-Blanc反应和酯的Claisen缩合反应(及其历程),酰胺的脱水和Hofmann降解反应及其产物;

17、酸酯的热消除反应;

18、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的性质和用途;

19、掌握乙酰乙酸乙酯产生互变异构现象的原因以及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20、脂的组成及油脂的性质;

21、解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考核知识点

1、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现象、与羰基化合物的缩合、与亚硝酸的反应、还原、硝基对苯环上取代基活泼性的影响)、重要的硝基化合物(硝基苯、2,4,6-三硝基苯酚、2,4,6-三硝基甲苯);

2、胺: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磺酰化——Hinsber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芳胺的特殊反应、联苯胺重排反应)、胺的制法(氨的烃基化、Gabriel合成法、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和肟的还原、酰胺的还原、还原氨化、Curtius反应)、重要的胺(苯胺、二甲胺、乙二胺、已二胺);

3、季铵盐和季铵碱及相转移催化技术:季铵盐、季铵碱及其热消除规律(Hofmann规则)、相转移催化技术;

4、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芳香族重氮盐[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结构、重氮盐的取代反应(被卤素取代、被氰基取代、被羟基取代、被氢原子取代)、重氮盐偶联反应(与芳胺偶联、与酚偶联)、重氮盐还原反应]、重氮甲烷的结构和性质(与醇、酚、羧酸、酰氯、醛、酮的反应及偶极加成反应)、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考核要求

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方法、性质、制法及其代表物;

2、运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解释硝基使苯环上氯原子的亲核取代活性增加和使酚羟基的酸性增强的原因;

3、胺的结构、分类、命名和氮原子的杂化状态;了解胺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胺的化

学性质;要掌握通过官能团相互转变制备胺的方法以及伯胺的特殊制法;一般了解联苯胺的重排反应;了解苯胺、二甲胺、乙二胺和已二胺的性质、工业制法和用途;

4、季铵盐和季铵碱的性质以及季铵碱的热消除规律(Hofmann规则)以及季铵盐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5、重氮盐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6、重氮甲烷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偶极加成反应;

7、偶氮化合物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以及染料的显色原理。

第十五、六章含硫含磷有机物和元素有机化合物

考核知识点

1、醇、硫酚、硫醚、亚砜和砜的结构和命名;

2、叶立德及其反应;

3、有机硫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含磷有机物及其主要反应(Wittig试剂);有机锂化合物、有机硼化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简介。

考核要求

1、了解硫醇、硫酚、硫醚、亚砜和砜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硫叶立德及其反应;

3、掌握有机硫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掌握含磷有机物及其主要反应(Wittig试剂);

5、了解有机锂、有机硼、有机硅的性质。

第四学期期末考试考核内容

第十七章周环反应

考核知识点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503442E(2-3) 学时/学分:64/2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基础实践/必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课程目标: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又与相应的理论课—工程化学有紧密的联系。课程目标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运用它们指导实验。学会正确的使用常用的有机实验仪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掌握有机物的制备、提纯方法;并学会运用误差理论正确处理数据。 课程定位: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相关专业的第一门实验必修课,课程的教育内容是专业教育,隶属于专业教育实践训练体系,定位于专业实践训练体系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后续课程: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知识培养目标 (1)电热套、恒温水浴锅、循环水泵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常用有机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3)蒸馏、回流、萃取、洗涤、过滤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查阅、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3.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通过分工协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化学工程师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曾玿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高占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李兆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查,成绩为五级分制,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成绩按照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出勤、组织纪律等)及实习报告综合考评给定。

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 学分:3 总学时:50 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3学时)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 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 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天然气和石油。

82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82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察目标 该考试的主要目标是考察考生对于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有机反应及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思路、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运用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内容和方法来准确分析、解释和科学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了解有机化学发展历史及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学习任务及研究方法; 1.2 理解化学键理论及共价键的形成和属性; 1.3 掌握基本概念:原子轨道、分子结构、构造、均裂、异裂、自由基、中间体、诱导效应、官能团; 1.4 了解有机化合物元素分析及结构测定方法。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2.1 熟练掌握烷烃的同系列、异构及烷烃的命名; 2.3 掌握烷烃的构象:构象的定义,交叉式与重叠式,构象 表示法(透视式与Newman投影式),构象与能量关系; 2.3 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沸点、熔点、溶解度、密度及变 化规律,分子间力; 2.4掌握烷烃的反应,重点掌握烷烃的卤化反应及自由基反应

历程; 2.5了解烷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 2.6 掌握环烷烃的异构和命名; 2.7了解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来源和应用; 2.8 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的 关系; 2.9 掌握环己烷的构象、理解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了解 其它单环及多环环烷烃的构象。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3.1 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3.2 理解烯烃的相对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 3.3 掌握烯烃、炔烃的制法; 3.4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 3.5 重点掌握烯烃的反应: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 卤化氢、水、次卤酸、硫酸);自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硼氢化反应;氧化,臭氧化;聚合反应;α-氢的反应(高温卤代,氧化,氨氧化);掌握炔烃的反应。 3.6 掌握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熟练应用马氏规则,了解区域 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概念。掌握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重排及烯丙位重排; 3.7 了解烯烃、炔烃的来源和工业制法。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和材料化学等工科相关专业 开课学期:3,4 学分:2 总学时:68学时讲课: 0学时实验:68学时 一、说明 【目的任务】 有机化学实验是是医药化工等工科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科学地安排各项实验项目,训练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印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安排在第3,4学期完成,总学时数68学时。 二、学时分配

注:必开实验45学时,选开实验23学时。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教育(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做有机化学实验时要达到目的和实验要求;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3、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4、熟悉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内容】 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教育; 2、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认识和查验; 4、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实验二重结晶提纯法(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会重结晶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和过滤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折叠滤纸的方法。【实验内容】 1、抽滤和过滤装置的使用; 2、用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物(水重结晶苯甲酸)。 实验三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3课时)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代码:ZBB091003-04 适用专业: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96学时/ 6学分 先修要求:无机化学 大纲执笔人:黄国保大纲审核人:杨黄根 教材信息:李景宁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课程概述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的应用为重点,研究有机化学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特点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有机化学》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具有无机化学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有机化合物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有机化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强,是化学专业本科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由基础到专业的特殊使命。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观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开发学生智能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学教育、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学教育、医药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化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1)【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立体异构、有机合成等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2)【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以基本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3)【学科教学育人】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201409修改) 一、考试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规律的科学。通过考试,使同学们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相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具有基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1.4.1 共价键的形成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1.4.2 共价键的属性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1.4.3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 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1.6.1 Br? nsted 酸碱理论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1.6.2 Lewis 酸碱理论 Lewis 酸、Lewis 碱 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1 按碳架分类 脂肪族化合物、脂环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1.7.2 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烃、脂肪烃、脂环烃、饱和烃 2.1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烷烃:CnH2n+2 环烷烃:CnH2n 构造异构体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氢原子;烷基、环烷基烷烃的命名、单环环烃的命名 2.3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2.3.1 σ键的形成及其特征 2.3.2 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 角张力 2.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6.1 自由基取代反应 卤化反应、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卤素的活性次序 2.6.2 氧化反应 2.6.5 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加氢、加溴、加溴化氢 第三章不饱和烃: 烯烃和炔烃 3.1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碳碳双键的组成、碳碳叁键的组成、π键的特性 3.2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32023 课程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修。 2.教学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卓越工程师发展计划,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脂环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芳香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卤代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掌握醇,醚、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合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师在讲授时,应联系实验及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观。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门课应在学生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习题的要求 适量、适当的习题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对下一步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具有直接作用。同时,还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建议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学习中应包含2-3次习题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开卷或论文。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适当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2110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考核目的 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受到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养,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并满足目前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144(36周,周课时4),其中课堂教学128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考核8学时。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主要参考书 1、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莫里森等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 3、胡宏文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有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有机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极性和偶极矩、碳原子轨道的杂化(SP 3、SP2、SP)、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断裂方式、过渡状态和中间体); 3、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检验纯度、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实验式的计算、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考核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

新版曲阜师范大学化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又是一年考研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考验的重要时刻,我是从大三上学 期学习开始备考的,也跟大家一样,复习的时候除了学习,还经常看一些学姐 学长们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在他们的经验里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今年成功上岸啦,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 我的经历里找到对你们学习有帮助的信息! 其实一开始,关于考研我还是有一些抗拒的,感觉考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可是后来慢慢的我发现考研真的算是一门修行,需要我用很多时间才能够深入 的理解它,所谓风雨之后方见才害怕难过,所以在室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 们一起踏上了考研之路。 虽然当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但是既然选择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平白 的付出,说什么都要坚持下去! 因为是这一路的所思所想,所以这篇经验贴稍微有一些长,字数上有一些多,分为英语和政治以及专业课备考经验。 看书确实是需要方法的,不然也不会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在借鉴别人的 方法时候,一定要融合自己特点。 注:文章结尾有彩蛋,内附详细资料及下载,还劳烦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53)无机化学 (853)有机化学

参考书目为: 1、《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三版; 2、《有机化学》(上、下册)曾昭晾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 一.词汇 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考研要求掌握5500 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 是所谓的分级词汇或分频词汇,我使用的是木糖的单词和真题,很精练,适合 后期重点巩固使用,工作量也不是很大。为什么要使用分级词汇书呢,因为我 们掌握词汇是服务于阅读的,题做多了就会发现,考研阅读考来考去大部分也 就是那2000多个词,到后期一定要发现规律,把握重点。还有一点就是在做 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归纳形近词,有些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很容易混淆,必须分 清楚。 二.阅读理解 都说考研最难的是英语,英语最难的是阅读。那这阅读究竟难在哪里呢? 以四六级作为比较,攻克四六级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只要一篇文章传达的意思 你基本清楚,考题对应的细节你能找到,看得懂,基本上就没太大问题了。但 考研英语还不止于此,它还要求就是我在最开始提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什 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研究生是要查阅很多文献的,很多甚至是国外文献,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 (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学分:6.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 (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

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 (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 (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doc -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有机化学》 前言 一、指导思想与大纲依据 1、指导思想 为了正确、客观、真实地选拔出高等工科院校生物专业和化工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保障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质量,提高有机化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促进有机化学教学、研究的发展,采用标准化考试对考生进行有机化学知识水平测试。 2、大纲依据 主要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 (1)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二、考试对象 参加攻读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三、考试目标及题型 1、本考试是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医学工程、疾病诊 断、治疗关键技术、新药创制工程等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考试目标分为:A、认识与记忆;B、理解与判断;C、掌握与应用;D、分析与综合四个 由低到高层次。 A、认识与记忆 1)、对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人名反应的重现与复述。 2)、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反应规律的重现与复述。 3)、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重现与复述。 4)、对有机化学的实验基础及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实了解。 B、理解与判断 1)、准确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机理 3)、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基本原理 4)、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C、掌握与应用 1)、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解决给定条件下的有机化学问题 2)、熟练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 3)、能解释有机反应机理 4)、能进行有机合成设计 D、分析与综合 1)、从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出发,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分析、论证具体问题。 2)、能应用有机化学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于解决某些问题。 四、出题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所需时间、改卷方式 出题方式:人工命题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所需时间:180分钟 改卷方式:密封改卷 五、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全国有机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及所需考的专业课

全国有机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及所需考的专业课 以下为全国所有招收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学校(不包括中科院),对其考试科目进行分类,分为要考:物化和无机、物化和分析、物化和综合化学、有机和无机、有机和物化、有机和分析、有机和综合化学、综合化学Ⅰ和综合化学Ⅱ,以及其他等。 注意:1、“985”代表“985”工程大学,“211”代表“211”工程大学 郑重声明:本文几乎全部信息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要考数学的学校: 1、大连理工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数学二②有机(含有机实验)} 2、南京理工大学{211、考试科目:①高等数学②有机或①高等数学②分析或①高等数学②无机} 3、江苏工业学院{考试科目:①理学数学②有机或①综合化学②有机} 4、陕西科技大学{考试科目:①数学二②有机或①有机②物化或①有机②无机与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5、沈阳药科大学{考试科目:①高等数学②无机或①高等数学②物化或①生物化学②无机或①生物化学②物化或①有机②无机或①分析②无机或①分析②物化} 要考物化和分析的学校: 1、南京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仪器分析} 2、东北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 3、南昌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 4、河北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 5、中南民族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 6、沈阳药科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 要考物化和无机的学校: 1、厦门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基础化学} 2、南京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大学化学}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4、南京师范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5、南昌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6、华南师范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7、中南民族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8、云南师范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 注意:由于基础化学和大学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内容几乎一样,故把基础化学和大学化学归为无机化学!!! 要考物化和综合化学的学校: 1、复旦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含结构化学)②无机和分析} 2、华中科技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及分析} 3、安徽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综合化学} 4、西北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普通大学(无机和化学分析)} 5、宁夏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综合化学(有机、《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6、河南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和有机} 7、浙江师范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普通化学(有机、分析、仪器分析)} 8、烟台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化学综合(分析、无机、有机)} 9、黑龙江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综合化学(无机、有机、分析)} 注意:《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为参考书。 要考有机和分析的学校:

有机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类别:必修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4 总学分:1.5学分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 适用专业:药学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实验课的学习是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必要环节。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理论,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学会有机物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性质鉴别、基本制备方法和分离技术。主要分为基本操作技术、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性质鉴别、有机物制备和提取四个部分。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并能通过客观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课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药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培训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加强的重要环节。属于基本操作包括: 1、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磨口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3、常用仪器的选择及安装; 4、熔点的测定; 5、回流、蒸馏、分馏; 6、分液滴斗的使用; 7、各种过滤方法; 8、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的干燥; 9、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10、机械搅拌; 11、加热和冷却; 合成实验是训练、巩固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与分离、鉴定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有机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 性质实验是检定有机化合物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有机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性质实验的选择联系有机化学讲授内容进行,从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向学生介绍有关参考资料(手册、辞典、实验技术书、实验书)及科学文献的查阅方法。最后阶段安排文献实验,这是全面考核学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实验报告与考核 1、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书写使用统一实验报告本。 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 要明确,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仪器或器材的使用技能技巧。 (3)实验原理 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4)仪器和材料 选择主要的仪器和材料填写。 (5)操作步骤 要写明经过哪几个具体实验操作步骤,也可用流程图说明;实验报告要简明扼要、字迹整洁。 (6)实验结果 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图表及计算结果,或从图像中观察实验结果。 (7)分析与讨论 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讨论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实验(设计)后的心得体会、改进建议等等。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学与化工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08学时(54?2) 课程学分:6学分(3?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等 大纲制定人:田来进 大纲审定:有机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3-06-26 二、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满足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4学时,共计36周(两学期),108学时 (2)学分:6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结合运用分子模型,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四大谱的原理和计算、对称守恒原理,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谱学、物质结构等后续课程完成。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内容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 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 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 二、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2.完成反应(由反应物、条件和产物之H写出条件、产物或反应物之一)25-30% 3.选择题(涉及中间体的稳定性、芳香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构象与构象分析、官能团的鉴定等)10~12% 4.反应历程:典型反应的历程6~10%

曲阜师范大学(已有测试试题)

曲阜师范大学(已有10试题)

————————————————————————————————作者:————————————————————————————————日期: 2

曲阜师范大学 2010所有试卷已经到货,以下清单没有更新,购买前 请先联系店主 文学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2007——2009(2007——2009试题有答案)古代汉语2005——2009 现代汉语2007——2009 语言理论2005——2009 美学基本原理2005——2009 外国文学史2007——2009 中国古代文学2003——2009 中国现当代文学2005——2009 文学理论2004——2009 文学理论与古代汉语2003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2007——2009 邓小平理论概论2005——2009 伦理学原理2005——20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07——200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含中国哲学史)2005——2009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07——2009 行政管理学2005 行政学原理2006——2009 政治学原理2005——2009 中共党史2005——2009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007——2009 中国哲学史2007——2009 历史文化学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2007——2009(2007——2009试题有答案)历史学专业基础(全国统考)2007——2009(2007——2009试题有答案) 孔子文化学院 历史学专业基础(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9 外国语学院 二外日语2003,2005 基础英语2000,2003——2009 英语语言文学基础2007——2009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徐寿昌)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60 学分:4.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了解有机化学烷、烯、炔、脂环烃、醇、酚、醚、醛、酮、醌、卤代烃、芳香烃、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和胺、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来源和制备、物理及化学性质及种类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代表,以及立体化学、波谱分析等基本内容;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为以后学习食品专业中的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食品化学等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二、本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反映机理。 2.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来源与制备、物理性质及重要代表物;初步学习阅读课外参考书,逐步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实验技能,为专业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总60学时,理论学时)

四、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有机化学》,徐寿昌编。 主要参考书:《有机化学》,天津大学、华东石油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编。 《有机化学》,吉林师大等五所院校编。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编。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 实验课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 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化合物种类多,化学反应繁杂,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本课程的重点,教师可通过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首先总结其应有特性,然后逐一讲解化学性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对本课程的难点,可采取多次重复的讲授方法,在绪论中,首先集中介绍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在C—C、C=C、C≡C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在每章中再重复讲解,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可从化合物所具结构(官能团)入手介绍分析,并进行各类化合物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对烷烃的自由基取代、烯烃的亲电加成、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和醛和酮的亲核加成等几大类主要的反应机理有初步了解和掌握。 六、与有关课程的衔接和分工 有机化学可在学完无机化学课程后学,也可与无机化学并列学习。它以中学化学课程和部分无机化学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等专业课程相衔接,与食品工艺、营养与卫生、食品添加剂、仪器分析等课程联系也比较紧密,是多门专业课的基础,尤其是高分子有机化学更是与食品密切相关。因此打好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多门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查总目标 《有机化学》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填空题 完成方程式 简答题 合成题 结构推断题 三、《有机化学》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1、掌握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理 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新成就。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 化规律,运用有机化学原理、方法解决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 (二)考核要求 第一章烷烃 1、了解烷烃的氧化、热裂、异构化反应及其用途,理解原子轨道杂化理论;

2、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σ键的结构特点及特性,构象式(纽曼式或透视式)的写法; 3、烷烃卤化反应的自由基反应机理以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单烯烃 1、了解烯烃的来源及其重要用途; 2、理解SP2杂化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 3、掌握烯烃的命名法、次序规则的要点及Z / E命名法; 4、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第三章炔烃和二烯烃 1、了解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的制法及应用; 2、理解SP杂化的特点,共轭效应及其相对强弱; 3、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第四章脂环烃 1、了解脂环烃的制法,理解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及张力学说; 2、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小环烷烃的性质,环己烷及一取代、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章对映异构 1、理解对映异构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方法,掌握构型的R、S标记法,掌握判断分子手性的方法。 第六章芳烃 1、掌握芳香烃的命名; 2、理解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3、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4、掌握休克尔规则及芳香性的判断。 第七章卤代烃 1、理解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掌握卤代烃的重要反应及其应用; 3、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 N 1和S N 2)及影响因素; 4、掌握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和几种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第八章醇、酚、醚 1、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制备方法及用途; 2、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差异; 3、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及影响因素。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中文名:有机化学实验(上、下) 英文名: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独立设课 三、开放实验项目数:无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1、化学师范专业二年级 2、应用化学专业二年级 五、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一)教科书 曾昭琼、曾和平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二)参考书 薛思佳、季萍编,《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双语)》,科学出版社,2007年8 月第一版 六、学时学分: (1)课程总学时:108;实验学时:108 (2)课程总学分:6;实验学分:6 七、实验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目的: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能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分离和鉴定;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培养初步查阅文献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习惯,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2.掌握熔点的测定,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洗涤、重结晶和过滤,折光 率测定和薄层色谱法等基本操作; 3.学习13种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制备方法;能按要求制备出上述13种化合物,掌握有机 合成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4.能正确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学习实验工作的方法,能设计简单的有机实验方案。 八、实验课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操作考试 2、实验课考核成绩的确定和占总评分的比例 (1)平时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每一实验按5分制记分。预习:0.75分,装置:0.75分,操作:2分,结果:0.75分,实 验报告:0.75分。各项内容按完成情况酌情给分后总分为本次实验的成绩。 (2)实验操作考试评定方法: 操作考试以百分制记。包括两部分内容:(1)装置及操作占70%,回答问题占30%。各项按完成情况酌情给分后总分为本次实验考试成绩。 (3)总评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占7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30%。 平时成绩是一学期所做实验成绩的总评成绩。 九、实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