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骂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

打骂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

打骂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
打骂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老话实际上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打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要遏止打孩子的现象,必须充分认识到打骂孩子的危害: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打的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别人的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这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经常遭父母的打骂,孩子会感到人世间没有温暖,活着没有意思,于是悲观厌世。现实中,由于遭受父母打骂,出走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难以言状的。

再者,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比如,因为物理没考好而挨打,他便会憎恨物理知识、物理老师,甚至憎恨学校。一旦有机会,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报复性的事情来。

导致孩子说谎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为了逃避挨打,往往迫使孩子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但是孩子说的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避免再被父母暴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促使孩子陷入孤独的深渊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

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父母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而且,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成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破坏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造成孩子人格畸形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善良、上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格。然而,经常打骂孩子,肯定会使孩子走向这种希望的反面。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等等,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分页*/.pagebox{overflow:hidden; zoom:1;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overflow:hidden; zoom:1; _float:left;}.pagebox 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agebox 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_pre a,.pagebox _pre a:visited,.pagebox _next a,.pagebox _next a:visited{border:1px #f0c8c8 solid; color:#b40202;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_pre a:hover,.pagebox _pre a:active,.pagebox _next a:hover,.pagebox _next a:active{color:#b40202; border:1px #b40202 solid;}.pagebox 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b40202; font-weight:bold;}.pagebox _num{color:#b40202; height:23px;}.pagebox _num a,.pagebox _num a:visited{border:1px #f0c8c8 solid; color:#b40202;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_num a:hover,.pagebox _num a:active{border:1px #b40202 solid;color:#b40202;}.pagebox _num_ellipsis{color:#b40202;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pagebox 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上一页123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你知道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吗_家庭教育

你知道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影响吗_家庭教育目录: 1.打骂孩子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2.这六类孩子万万不能打

打骂孩子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1、危害孩子身体 打骂体罚孩子会使孩子体力智力发展受到不良影响,特别是打到要害部位的话,还会造成孩子身体上的伤害。 2、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打的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3、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别人的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这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经常遭父母的打骂,孩子会感到人世间没有温暖,活着没有意思,于是悲观厌世。现实中,由于遭受父母打骂,出走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难以言状的。 4、孩子变得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时间一长,孩子见到父母就会立刻产生恐惧心理,继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5、孩子感到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难以接近。 6、孩子逐渐学会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骂。孩子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会对父母说谎,避免受到责罚。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这种强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说谎变得习

父母打骂孩子对成长有什么影响

父母打骂孩子对成长有什么影响 文章目录*一、父母打骂孩子对成长有什么影响*二、教育孩子的禁忌*三、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打骂孩子对成长有什么影响1、父母打骂孩子对成长有什么影响 1.1、打孩子会让孩子认为打他们所爱的人是对的。这种认知会对孩子未来的亲密关系造成潜在影响,并且会增大孩子成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或施暴者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从小遭受殴打和家庭暴力的孩子更有可能去攻击他们的父母,在长大以后,有这样遭遇的男孩子更有可能去殴打自己的女朋友。 1.2、打孩子是一种具攻击性和反社会性的行为。 1.3、打孩子会让孩子更容易焦虑和恐惧。 1.4、打孩子会使孩子在成年之后,更容易进行无保护及危险性行为。 1.5、打孩子更有可能导致家长对儿童的虐待行为。预防伤害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指出:在不打孩子的母亲中,只有2%被举报有虐待儿童的行为,而在曾经打过孩子的母亲中,发生过虐待儿童行为的则有6%。打孩子会使虐待儿童的发生率提高12%。 2、打骂孩子的原因 传统教养观念。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

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 自我情绪管理不佳。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 3、父母有权打骂孩子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和监护人不得虐待和遗弃未成年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既然法律都倡导家长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那打骂教育还是不可取的。 教育孩子的禁忌 1、忌一对一答。父母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避免一问一答的方式,也就是父母提问,孩子回答,这样的沟通会让孩子觉得烦躁。这种公事公办的态度会让孩子不想回答,而且这种方式会让孩子疏远,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会远离,并不利于无距离的 沟通交流。 2、忌一直沉默。很多家长并不经常和孩子沟通,而是沉默着

常被家长打骂易导致孩子心理疾病

常被家长打骂易导致孩子心理疾病 老人常说:不打不成材。对于家长认为不听话的孩子,常会用棍棒伺候,认为打完了孩子就会害怕,害怕了就不会再不听话。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调皮或是不听家长劝告时,都会暴力的打孩子。殊不知,被家长打的孩子会出现心理疾病,产生心理偏差。 家长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还会产生反作用和对孩子心里造成严重的影响。表现为一下几点: 1、有暴力倾向。经调查显示,喜欢打架的孩子,多半都在家里经常被父母打骂。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在家里挨打的他们就出去模仿父母,出去打别人。实际上,父母打骂孩子并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 2、性格怪异。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自尊心收到严重的伤害,感到孤独,导致常常怀疑自己,产生自卑感,思想有排他倾向。不愿意与人交流,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性格缺陷,思想和行为与同龄孩子异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阴奉阳违。长期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逆反心理较强,由于害怕父母的打骂,不管父母提出什么要求嘴上都会无条件的答应,实际行动上却往往与之相反。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说谎的习惯,还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固执难以琢磨。

4、喜怒无常。很多时候家长打骂孩子只是一时冲动,过后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抱着孩子痛哭流涕病诉说自己的悔意。这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分辨不清对错,不理解家长的举动。但是时间长了,孩子慢慢的习惯了,也会被家长感染,变得也喜怒无常。 人生在世,孰能无过,更何况是还没有完全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何必非要选择打骂。打骂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不能指正孩子的错误,还会给孩子的心里带来很大的伤害。据研究调查表明,在出现心理疾病的儿童中,在家被父母经常打骂的占80%,可见父母打骂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多么的恶劣。

打骂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

打骂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老话实际上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打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要遏止打孩子的现象,必须充分理解到打骂孩子的危害: 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打的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别人的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这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经常遭父母的打骂,孩子会感到人世间没有温暖,活着没有意思,于是悲观厌世。现实中,因为遭受父母打骂,出走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难以言状的。 再者,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比如,因为物理没考好而挨打,他便会憎恨物理知识、物理老师,甚至憎恨学校。一旦有机会,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报复性的事情来。导致孩子说谎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为了逃避挨打,往往迫使孩子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但是孩子说的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增强硬。为了避免再被父母暴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促使孩子陷入孤独的深渊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

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水平,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 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父母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能够解决问题。而且,因为孩子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成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破坏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造成孩子人格畸形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善良、上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格。不过,经常打骂孩子,肯定会使孩子走向这种希望的反面。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等等,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打骂教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危害

打骂教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危害 打骂教育对孩子的危害 1. 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案例,他从小被父亲打到大以至于封闭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严重到有了抑郁症,最后还有自杀倾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千万不能光靠打。 2. 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我小时候经常被我妈打,当时和她的感情很微妙,几乎有什么事都不会主动和她交流,甚至很害怕她。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暴打谩骂孩子都属于极端的做法,伤害孩子还让彼此之间有距离感。 3. 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现在很多的孩子都缺乏自信,不爱交流,封闭自己。很有可能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里,所以他不敢主动去和别人说话,看到别人靠近会有不适感。家长要言传身教,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 4. 会造成孩子恐惧感三岁内的孩子神经发育都为完善,家长过度恐吓和粗暴会让孩子过度紧张,产生恐惧感。看到家长离开会抱着不放,会突然焦虑不安,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希望家长纠正自己的言行举止,打孩子有害无利。 5. 会让孩子有仇恨心理 幼小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打骂会加剧孩子的不良行为。长期施暴不仅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日后很有可能孩子会带着仇恨的心理成长,以至于报复别人,祸害社会。建议父母不要用权威压制孩

子服从,采用适当的方法,循循善诱。 6. 会让孩子养成说谎话的坏习惯 家长总希望靠打骂的手段能让孩子服软,认错,可其实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出于保护自己的心理很可能会违心的认错,长期以往会养成爱说谎的坏习惯。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吧。 家长在处罚孩子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其他人在场,谁都有自尊,不希望被当众责备。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就该打,自己的孩子怎么管教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是这样吗?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尊严,有权利说不。打骂不是教育孩子最佳的方法,甚至会导致孩子敏感,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待孩子犯错我们不要一味地埋怨压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真正信服。 不打骂孩子教育十准则 1、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

不要打骂孩子

不要打骂孩子 我国老祖宗教育孩子的理念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材”。多数父母沿用着这套陈旧的、没有人性的教育方法,摧残着我们花朵般娇嫩、宝贝的孩子,甚至把孩子往死路上迫。无数的父母堂而皇之的高举“爱”的旗号,尽情的棒打孩子,让我们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至今还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最可怕的是这些父母还不知道自己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为什么我这样说?因为过去无知的我就是用这种打孩子的教育方法差点把孩子迫上了绝路。 在95年10月1日的早上,我期盼着的最最宝贝的儿子出生了,他娇嫩、顽皮的小脸就象猴子一样可爱、迷人。我给他取了一个名利双收的名字,这样一个漂亮宝贝当然得到我们的万般宠爱,然而在他两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打了他,原因是他动手打妈妈,我已经说他好几次了,他还是不听,于是我就教训他了。当时我把他拧到睡房,狠狠的打了他,他拚命的哭,声音都撕哑了。从此,他真的不再打人,但看我的眼神不再象以前的清澈,有很多的不解和恐惧,他变得小心翼翼,诚惶诚恐,甚至躲着我。而我却还以为很了不起,沾沾自喜,心想:看,我多有办法,一下手儿子就乖乖听话了。

平时,儿子很怕我,很服从我,直到他上小学,我对他的学习抓得很紧,对他很严格,每个星期只有星期六晚上才能看电视,做作业没有用尺子划线被我责骂,字写错了橡皮胶擦得不干净被我骂,越骂越错,越错越骂。有一次他考试考了80多分,我气不过就打了他,没多久,家教老师告诉我:他要毕业了,不能教名利了,但名利知道他要走,就拿着剪刀对他说,姐姐:你不能走,如果你走了,我就自杀。当时我听了,我呆了,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事情?我开始反省自己。我每天晚上夜不能眠,我知道自己错了,却不知道错在哪里? 我开始怀疑自己培养孩子的方法是否正确?于是我翻阅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书籍,上了很多著名的教育专家的课程,通过学习,我看到了、听到了无数震撼的、触目惊心的关于孩子的故事和案例,让我深刻了解到打孩子的危害性,打孩子给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是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打孩子所产生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我把多年的所见所闻,以及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把打骂孩子的后果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打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胆怯、懦弱。 其实父母为什么要打骂孩子?就是因为孩子没有听我们做父母的话,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或规则去行动而激怒了父母,受到了父母的体罚。

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会很笨吗

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会很笨吗 文章目录*一、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会变笨*二、父母打骂孩子的原因*三、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 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会变笨1、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会变笨心理学研究发现,外界言语和行为暗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巨大。一些父母的口头禅就是说孩子“真笨”,有时是火冒三丈地批评、责骂;有时是发扬谦虚的优良传统,比如说“我儿子就是没脑子”;还有时不是批评,而是昵称,比如说“小笨蛋,不能这样做”。但无论本意如何,孩子接受到的都是“自己很笨”的信息,久而久之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开始自我怀疑,潜意识会拒绝新的知识进入记忆库,从而真的“变笨”。 2、经常打骂孩子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恐惧感: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自暴自弃: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3、打骂孩子的其他危害 打骂教育的危害最明显的就是造成父母和孩子的严重隔阂,

孩子在遭打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也是十分的抑郁的,孩子遭受皮 肉之苦之后,自己的身体上和心态上面的折磨会让孩子的心里面发生怨恨、畏惧、悲观等心理。打骂孩子的结果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薄,隔阂越来越深。 导致孩子说谎,孩子们是很聪明的,如果经常不分缘由的打 骂孩子的话,孩子面对挨打,会想出各种各样的谎言,通过谎言来逃避挨打的命运。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但是孩子说的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避免再被父母暴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父母打骂孩子的原因传统教养观念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 自我情绪管理不佳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熟悉的成长经验。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

家庭教育 不要打骂孩子

Robin 赵2011-10-14 11:07:00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一生 进化腐朽文化2011-10-14 11:33:14 爹虽然没文化,打你爹也心疼,骂你爹也难受,但是爹的心是好的,只是爹只会打骂,不会别的,你还是应该对爹感恩! Robin 赵2011-10-14 11:35:33 要记住,凡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态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Robin 赵2011-10-14 11:36:46 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 Robin 赵2011-10-14 11:49:45 要记住,凡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态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我的观点 Robin 赵2011-10-14 11:56:34 因为——凡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态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日期:2011-10-21 coney小桔灯 10:38:24 有些老师也是欠方法的 Robin 赵 10:38:33 桑笛—13,说到了毅力等方面的问题,也很重要! coney小桔灯 10:38:57 比喻说吧,我家小孩觉得老师老拖堂影响上课的兴趣了,她回家告诉我不开心。 coney小桔灯 10:40:15 后来,我想打个电话说一下,小孩又怕这样不好。结果有一天,学校搞调查问卷,这时小孩就按要求填了,说老师经常拖堂。结果学校找老师谈话了,老师跑班上一问,谁说我拖堂啊?!结果我家小孩很讲求实效的,举手说是自己说的。 风飞 10:41:03 很棒的孩子!

我怕这个问题导致老师对我家小孩有成见哦。打电话向老师说明,反过来老师向我说明。我觉得老师知道这样拖堂不好,改了就是了嘛,何必跑到班上去问孩子呢。哎 coney小桔灯 10:42:10 全班只有我家小孩一个说了这个问题。一调查,这个老师是天天拖堂的,基本小孩课间没有的玩,所以反感啊。 coney小桔灯 10:42:54 现在这个老师不敢拖堂了,我家小孩说很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了。到时间就下课,有孩子没完成,个别留下啦,别耽误全班课间休息。 coney小桔灯 10:43:36 孩子遇到很小的问题,家长要重视一下。要不,会造成孩子的困惑,又会延续到兴趣的问题出现。对吗 Robin 赵 10:44:30 对的,另外,大人看起来的“小问题”,对孩子可是“天大的事儿” coney小桔灯 10:44:44 对对 风飞 10:44:47 就是啊, 向日葵 10:44:48 向日葵 10:45:00 说得很对 coney小桔灯 10:45:02 就是这样的,小孩的视角就是这样。所以要重视孩子们的小小问题 向日葵 10:45:03 贴切 Robin 赵 10:45:39 很多孩子是因为这些“小问题”没处理好,而导致不喜欢学习。 coney小桔灯 10:45:53 孩子带在身边一点点成长,我们家长要及时帮孩子们答疑解惑。

打骂孩子会产生不良影响

打骂孩子会产生不良影响 自古以来家长对孩子最拿手的传统教育方法就是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都是历史上相传的教子经验。孩子犯了错,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在恨铁不成钢的恼火下,失去理智地对孩子进行打骂,想以此来促使孩子改正错误。然而,打骂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达到家长的教育目的,而且会使孩子形成说谎、冷漠、孤僻、仇视、攻击等心理问题,而这,往往会成为日后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也会造成孩子离家出走、上吊自杀等终生遗憾事情的发生。 一、粗暴教育,百害而无一益。 1、使孩子形成畸形性格。 邓颖超曾经说过:“打骂孩子,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心里反感,甚至也学着对待别人。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养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的性格。”家长打骂孩子,其目的是想使孩子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明确努力的方向。但是,打骂本身并没有指明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应该的,起不了教育作用,随之而来的却常常是儿童的消极情绪。 在父母的打骂下,性格倔强的孩子容易产生抵抗意识,产生对父母的对立、怨恨情绪,也容易在家长的影响下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对同学和伙伴也常以拳脚相向;性格怯弱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胆小怕事,没有主见,只有服从;而灵活的孩子常用欺骗、说谎的办法来逃避父母的训斥、责打。 2、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挨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打的结果,使家长失去了在家庭中的威信,使孩子觉得父母不可亲,对父母疏远、冷漠,甚至看不起、仇视家长,怀疑自己是否父母亲生。有一个学生第一次给父亲写信时,这样写道:“记得小时候,我曾把您当做一位朋友,一位伙伴,一位慈父。可这在我的成长中却是如梦一般。您那阴云般的怒脸和厉声的怒喝,使我几次产生轻生之念。我暗恨自己,您为什么是我的父亲,而我又偏是您的儿子呢?……我真希望没有您这样的父亲才好。”这位同学的信,说出了经常遭受粗暴教育的孩子的心声,不能不引起以打施教的家长的深思。由于家长的打骂,这些孩子不可能对父母说心理话,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相信人间有真情了。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就会到社会上寻求寄托,这时,就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教唆利用,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位法院的同志对5年来审结的176名少年罪犯的调查表明:因离家出走走上犯罪道路的4人,因受坏人利用,被胁迫走上犯罪道路的14人,因逃避家长的粗暴教育,有家不想归,却与社会上不法之徒混得火热,走上犯罪道路的4人。 二、粗暴教育的原因。

打骂孩子的危害及注意事项教案资料

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原因 中国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曾经经历过父母打骂的家长,沿袭了上一辈的教育方式,也会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些家长也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就理所应当。然而,教育孩子还是需要讲求方式、方法。打骂教育不可取! 以下归纳总结了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几方面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一、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 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 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

打骂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老话实际上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打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要遏止打孩子的现象,必须充分认识到打骂孩子的危害: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打的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别人的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这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经常遭父母的打骂,孩子会感到人世间没有温暖,活着没有意思,于是悲观厌世。现实中,由于遭受父母打骂,出走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难以言状的。 再者,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比如,因为物理没考好而挨打,他便会憎恨物理知识、物理老师,甚至憎恨学校。一旦有机会,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报复性的事情来。 导致孩子说谎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为了逃避挨打,往往迫使孩子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但是孩子说的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避免再被父母暴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促使孩子陷入孤独的深渊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 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父母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而且,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成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破坏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造成孩子人格畸形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善良、上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格。然而,经常打骂孩子,肯定会使孩子走向这种希望的反面。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等等,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分页*/.pagebox{overflow:hidden; zoom:1;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overflow:hidden; zoom:1; _float:left;}.pagebox 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打骂孩子的心理影响

打骂孩子的心理影响 心理上的创伤: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 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 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 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 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 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 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 不能享受权利。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尊重熊孩子,不管是什么年龄的孩子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们要给熊孩子足够的选择权,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当然也不能然他们为所欲为,这里面的成度的拿捏就要好好把握(家长如何尊重孩子)。 侦查熊孩子的真实意图,熊孩子们在家里经常喝家长唱反调,要收服这些熊孩子,就要用爱来溶解他们。孩子为什么进行反抗,是因为您好久没有抱过孩子,还是很久没和他一起玩耍了?要明白孩子的真实意图,才能最好的解决熊孩子的问题。 杜绝不择手段的斥责,有些家长天生脾气暴躁,有些家长是想展示威严,于是他们就会采用不择手段的斥责来吓退孩子。您不择手段的制止,有时候会伤害到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只要和孩子耐心的互动,熊孩子就会自动被您收服的。 看过“打骂孩子的心理影响”的人还看了:

爱打骂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思考这3条对孩子伤害,否则后悔

爱打骂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思考这3条对孩 子伤害,否则后悔 2016-12-23 A分享:看了文章之后,心理特别难受,但是不知道为何如此这样难受,后来去探索内在的创伤,终于想到一句话,欠打。我也是小时候被打大的。童年太多的事情,都淡化了,有时候一个小事情无意就会激发记忆,才能记得被隐藏的过去。所以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对欠打这个词很敏感。 B分享:我才是最惨的,我被打的时候,哭了,就会叫我别哭,越哭打的越重。不哭呢,我爸又会说是不是打的轻了,居然不哭,老子打到你哭为止。唉,做人真的难。 C分享:小时候看我爸爸拿鞭子了就跑,被抓到了打的要死。还说下次再跑,打的更惨,后来打不跑了,打的更惨。事后爸爸说蠢的要死,打都不知道跑,现在想想,我也是醉了。 D分享:哈哈,太像了,我妈边打还边问“知道错了没有?”如果不回答,她就说“还不知道错,打到你知错为止”,如果回答知错了,她又会说,你以为你承认错了我就不打你了?然后就继续打…… 一个人的成长是由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期待构成,父母对孩子打骂留下的记忆不会抹去,当下忘记了,成年后,某一件事都会触发童年的记忆。 打骂会给孩子造成那些影响? 1.给孩子传递恐惧。 上周有妈妈看了胡老师的文章,说他也打孩子,不过他是先处理情绪,后打孩子。我特意去看了那篇文章。 文章提到爸爸的三点原则,不能撒谎,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要尊重别人。 孩子去爷爷家玩了,没做完作业,结果和爸爸说谎,触犯了爸爸的底线。孩子知道自己犯错了,所以内在肯定愧疚和恐惧,所以回来的时候,叫上爷爷保护他。 爸爸见到孩子描述:见到他的时候,我心里蛮生气的,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所以我没有立刻去处理这件事。从早上开始,我就一直在处理自己的情绪,花了一整天时间做心理建设。 如果我任由自己的情绪去愤怒地揍他一顿,那这不是教育,是虐待。如果我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再去应对这件事,给他做一个惩罚,这就是教育。 爸爸做了一个解释,虐待和教育的区别。 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不管你有没有情绪,你的巴掌落到我屁股上,这就是事实,你打了我,你惩罚了我。虽然事后,爸爸和孩子解释了打孩子内心的难过。我相信这个孩子也不会留下什么创伤,因为爸爸是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能给孩子做心理建设。 但是,我们很多普通人,没有这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去抚平孩子的伤口。就像我上边分享的几位父母一样,童年的记忆不会消失,只是被隐藏起来了,不代表不存在。 如果被打骂过的孩子变得老实了,那是因为他们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而并不是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打骂孩子不如刺激孩子

打骂孩子不如刺激孩子 文/知心老师钟科 现实当中,很多中国父母打骂孩子,按传统的说法,就是“严师出高徒,严父出才子”,严格之下就有处罚和打骂,很多第一次做家长的年轻人,面对孩子的问题简直是不知所措,当孩子出现问题,就一顿打骂,使得孩子变得麻木,对于孩子是否要有打骂呢?这句话很难回答,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是会出现很多成功和失败,错误和成绩并存,作为家长应当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这些是很多家长所肯定的观点,但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需要刺激孩子。 (一)对于相对比较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出现错误时,可以讲道理,以灌输他的思想;或者按照先前制定的规章制度,合适的处罚;或者适当打骂一下,但必须有分寸。这样的孩子打骂一下,还可以“征服”得住。分寸就是有个度,不能凭自己的感情用事,或者凭自己的脾气,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给孩子“来一顿美餐”。 (二)对于脾气很倔强的孩子,不能轻易打骂,否则他与你对着干,当他出现错误时候,打骂是不行,否则他会离家出走,或者与你大闹一场。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当出现问题时,就冷静下来,当双方缓和下来后,再来讲道理;或者实施处罚或经济处罚。 小明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平常脾气很好,当父母说他的时候,就有脾气,与父母对着干,父母惹他没办法,甚至离家出走过,到同学家生活了几天,就是不回家,也不接家里来的电话,父母给他定性为“倔强的孩子”,在与他父母沟通后,让他们对孩子冷处理,具体就是,当小明出现问题时,由脾气好的母亲出面,给孩子讲道理,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就再由父亲来主导,父亲实施经济处罚,不改正就没零用钱,这样以后父母和孩子出现矛盾的情况很少,家庭堪称和谐家庭。 对于小孩子实施“积分制”也可以,比如:建议家长给孩子教育的时候,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受欢迎的“积分制”训练方式。该方式能有效提高孩子积极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 具体方法如下:

经常打骂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经常打骂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妈妈最好想别的办法来管孩子,打孩子后会后悔的。 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常常打其屁股以示教训。打屁股用力较轻时,虽然不会直接造成肌肉、肢体的损伤,但是疼痛的感觉会通过神经中枢的传导,使大脑受到刺激,精神上处于紧张、恐惧和压抑状态。同时,还会使孩子智力发育迟缓,身高受到影响。若经常打孩子屁股,会使孩子产生不良性格,如孤独、胆怯等。 打孩子的屁股还容易损伤他们的肾脏。儿童的身体组织比较柔软娇嫩,如果臀部遭受重力打击,造成臀部血管破裂,出现皮下淤血。皮下淤血和坏死的血液经机体吸收代谢后,必须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这不仅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且受伤的肌肉还会分解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不仅可以引起微循环障碍,而且还会影响肾小管的吸收和排泄作用,有的还会出现肾功能异常,甚至发生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继发性外伤性休克。 你家宝宝的屁股,挨不挨打?在不少家庭中,爸爸妈妈对能不能打孩子的屁股各执己见。大多数专家都反对,甚至称之为虐待儿童,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孩子经常被打屁股,他的今后的性格可能会趋向内向和孤僻。 但是,有一些比较“另类”的专家却声称,这算得上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惩罚手段,如果只是适当地轻轻地“教训”一下孩子,是没有害处的。 调查发现,有些孩子的确比其它孩子更“招打”。一个脾气比较倔强的孩子和一个性格温和的孩子相比,前者就比较难带,小屁股也更可能挨打。特别告诫—— 打孩子的屁股,其实常常是父母内心不满和怒火的一种发泄:你吵得我头都痛了,现在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在这种情况下,打屁股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爸爸妈妈常常着急地来询问:为什么我的孩子越打越不听话?孩子的屁股到底能不能打? 回答之前,先请爸爸妈妈们思考一个问题:这是因为他对打屁股的反抗呢,还是因为他对控制自己的行为有困难? 妈妈们烦与忧—— 家长1:我家那个真的太皮了!每天都会被我吼!要不就拿手掌来打几下,每次打过后就后悔的!但往往就会控制不住自己! 家长2:我家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我家的小倔牛有时候打了也没什么改进! 家长3:我家孩子也是个活泼开心的小孩,但是她的要求总是那么的多,她的手脚也好麻利,有时候你怎么也跟不上她的想法,又要工作那么辛苦又要做家务又要处理和婆婆老公因为教育孩子方式不同的矛盾,因此,耐心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被她缠的筋疲力尽时,真的好想躲开,但躲也躲不了,孩子一天没见我,我一下班,她就时刻粘着我,即使躲厕所里,也能被揪出来。 家长4:她长到两岁,我都没打过她一下,可能被唠叨的太久了,婆婆和老公都因为孩子的娇纵对我很不满意,说都是我惯的,虽然我一再解释这只是个阶段,大点就好了,但没有人愿意认同我。 家长5:我家孩子是个精力极旺盛的小家伙,我的体质就比较虚弱,根本紧不起她折腾,很多时候,我都想躺床上好好睡一觉的,但往往我连眯眼的时间都没有,都要陪着她玩,她还不停地捣乱,把家里闹腾的一团糟。 大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有统一的观念才行,不然会很累,不光要对付孩子,还要耗费精力去和持另一个观点的人解释,你的说服教育快见成效的时候,那边吼着要打,真真是头疼死人。 “捣蛋鬼”们能老老实实留给你耳朵来听道理吗? 家长6:果果小时候,打过几下,人家哭着找妈妈.居然还不知道是谁打的?真是小笨虫。现在,彻彻底底讲道理——坚决不打孩子。 声明:我家果果现在16个半月,目前还是很懂事的。关键是,我这个做妈妈的,要知道他想干什么。 家长7:我宝宝刚刚一岁,做了坏事,一听到要“骂”或“打”就拼命的哭。哭得满脸都是泪,两个小手擦呀擦。声音有多大就多大。一直往我怀里撞。真是可怜。如果不制止,又怕大了叫不住。唉。烦…… 当情绪失控时,狠狠打了孩子,像青藤紫英一样你很少能够不受到内疚与自责的困扰。当一时怒火平息,孩子重又可爱地环绕膝前,你开始强烈地怀疑自已“能否做一个好(称职)母亲与父亲”…… 打,也许“效果”会来得很快,但并非是惩罚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寻找一种适度的教育方法与适时的反省同等重要,那么惩罚孩子的艺术是什么呢? 艺术的实施惩罚 不要动辄施罚:惩罚忌滥孩子动辄得咎,不仅容易变得退缩,惩罚本身也会失去意义。专家建议,在下面四种情况才考虑施与“惩罚”:当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当孩子对温和的说教不敏感的时候;当孩子听不进道理的时候; 不同情况,不同方式:惩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要学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性格、不同的事件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 年龄:2岁以下的孩子接近家长不想他们接近的“禁区“时,说“不好”常产生不了效果,这时可转移其注意力,对他说“快过来,看这个”;年龄稍大些了,可以通过语言批评、皱眉、减少买玩具、停讲故事、暂时隔离等对其进行惩罚;到了学龄期,则可以采用减少零用钱、写信或便条、取消他喜欢的活动、保持沉默、打手势或竖小指等进行惩罚。 性格:对淘气、外向、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惩罚可以稍重;对胆小、内向及有某种神经质的孩子,惩罚则要多加小心,应多采用注视、打手势等动作表情或写信、留便条、沉默等方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环境:人多的场合,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最好采用皱眉、打手势等暗示性的动作或表情,这会使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也就较易接受家长的要求。当众批评、责骂孩子应绝对避免。 多变的方式,不变的原则 罚得及时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

打骂对孩子心理的伤害

常被打骂的孩子易出现哪些心理偏差?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这一点,迄今尚未引起广大家长的广泛重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①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一做错事就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②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家长的拳打脚踢,时间一久,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种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③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独。 ④固执。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也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认错,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逃夜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⑤粗暴。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作用。 ⑥怪僻。有的孩子在被打之后,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会变得越来越怪僻。也有的家长打过孩子以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即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变得喜怒无常了。 ⑦焦虑不安。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就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焦虑不安。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不是细心帮助孩子找原因,而是简单地痛打一顿,使孩子总担心自己不能使父母满意而又要挨打,异常紧张,焦虑不安。结果,离父母的要求反而更远。 总之,家长期望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这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好的效果。恳切希望每一位家长再也不要打自己的孩子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