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临界二氧化碳-定义描述

超临界二氧化碳-定义描述

超临界二氧化碳-定义描述

-------------精选文档-----------------

异常原因分析:

1.试井曲线出现异常

2.原因分析:假设井下液面波动导致

3.液面波动对曲线产生影响

4.模拟影响

超临界流体既不同于气体,也不同于液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超临界CO2具有接近于液体的密度,同时,其黏度与气体接近,扩散系数比液体大,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另外,超临界CO2的表面张力为零,因此它们可以进入到任何大于超临界CO2分子的空间。在临界温度以下,不断压缩CO2气体会有液相出现,然而压缩超临界CO2仅仅导致其密度的增加,不会形成液相。在临界点附近,CO2流体的性质有突变性和可调性,即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会显著影响CO2流体的性质,如密度、黏度、扩散系数和溶剂化能力等。

可编辑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分析1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与氦动力循环的比较 目前,世界上正在建设和研究的高温气冷堆都是使用He作为工质,这是因为He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化学相容性及热传导性。但是,He作为工质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动力循环需要较高的温度、难于压缩等,给反应堆和换热部件的结构材料、叶轮机械的设计带来很多困难。出于降低反应堆结构材料要求、减少技术难度、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等各方面的考虑,有学者进行了选取CO2作为循环工质的研究。CO2虽然在稳定性、热传导性方面比He稍差,但CO2具有合适的临界参数,不需要很高的循环温度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率,且具有压缩性好、储量丰富等优点。采用CO2作为循环工质可以降低循环温度和压缩功,从而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同时降低反应堆造价。超临界CO2的闭式布雷顿循环被推荐在铅冷快堆及钠冷快堆中使用。 1. 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分析 (1)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 CO2与He在动力循环中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气体性质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表1-1)。高压(7.5 MPa)环境中,CO2的导热系数λ、定压比热容c p 和压缩因子z均与低压(0.1 MPa)下的参数有很大差异;在循环工况下,He循环可以视为理想气体循环,除密度外,其余参数变化不大。动力循环的工况,CO2的工作参数在其临界点(7.377 MPa,31℃)附近;因此,CO2动力循环除与He循环有相同的决定因素外,还取决于动力循环的不同实际工况,即超临界压力、跨临界压力及亚临界压力3种循环工况(图1-1)。超临界循环:循环压力及温度均在临界参数以上;跨临界循环:循环高压侧压力高于临界压力,低压侧压力低于临界压力;亚临界压力循环:循环压力均低于临界压力,工作于气相区。 表1-1 CO2和He热物性比较(35℃) 工质P/MPa ρ/kg·m-3 λ/W·(m·K)-1 C P/kJ·(kg·K)-1z CO2 7.5 277.6 0.03532 5.9306 0.463 0.1 1.95 0.01497 0.828 0.879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分析2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特性 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候选堆型,超高温气冷堆和气冷快堆具有高安全性、高效率、用途广等特点,且均拟采用氦气作为反应堆直接循环工质。由于氦气具有稳定、无毒、无感生放射性、热容大等特点,因此,目前世界上的气冷堆广泛使用氦气作为直接闭式Brayton循环的工质及反应堆的冷却剂。但氦气循环需较高的循环最高温度(堆芯出口温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率,因此,对反应堆的结构材料、燃料元件材料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氦气密度低、可压缩系数小等缺点,氦气循环叶轮机械的制造也产生了一定困难。 与氦气相比,CO2因其密度大,且易于压缩,CO2的临界温度为304.19K,比环境温度略高,临界压力为7.3773MPa,在运行工况下,可利用其实际气体的性质减少压缩功等,采用CO2作为工质的循环所需的温度不需太高即可与氦气循环具有相当的效率,因此,使用CO2作为气冷堆循环的工质具有广阔的潜力。同时,CO2循环也被推荐使用于第4代核能系统中的钠冷快堆(SFR)和铅冷快堆(LFR)。 1. 二氧化碳动力循环 (1)简单超临界Brayton循环 与理想气体的Brayton循环类似,CO2的简单超临界Brayton循环如图1-1所示,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至2为CO2在压缩机中被压缩至循环最高压力的过程;2至3为CO2在回热器中的吸热过程;3至4为CO2在中间换热器从反应堆堆芯或热源的吸热过程;4至5为CO2在透平中的膨胀做功过程;5至6为CO2回热器中的回热过程;6至1为CO2的预冷过程。其中,2至3及5至6的回热器的回热过程是Brayton循环的关键。回热器的存在使得Brayton循环的热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从而提高了循环的效率。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李会峰陈秀芝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100081) E-mail. lhf9898@https://www.doczj.com/doc/5c15970610.html, 摘要 超临界CO2 具有气体的低粘度、高扩散系数和液体的高密度,且化学惰性,无毒无腐蚀,临界状态容易实现,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溶剂。本文在超临界CO2 的萃取、超临界流体沉淀技术、以及化学反应等方面就目前的现状做了简介,指出了目前超临界CO2 的研究进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沉淀化学反应 1. 前言 自1822年Cagniard首次报道了物质的临界现象以来,超临界流体的研究被广泛关注。1869年Andrew测定了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和压力均高于其临界值(T=31.1℃ P=7.38MPa)的二氧化碳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二氧化碳具有类似液体的高密度和接近气体的低粘度,并且对人体和动植物无害、不燃、没有腐蚀性、对环境友好、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和处理方便等优点,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二氧化碳主要应用于热敏性物质和高沸点组分的萃取分离,超细特殊材料的制备,特殊化学反应的溶媒等方面。 2.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1)超临界流体的萃取能力随其密度增大而提高,因而很容易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加以控制;(2)溶剂回收简单方便,不易产生溶剂残留或污染;(3)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和无腐蚀,临界温度接近常温,所以特别适合食品及医药中的生理活性成分和热敏组分的分离[1]。因此,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在医药、食品、化妆品、香料、化学工业及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主要应用于去处有害物质、分离有毒污染、提取有效成分以及回收有用物质[2]。 食品工业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主要用于从天然中提取各种脂溶有效成分,其提取率优于有机溶剂萃取,且无溶剂残留,为纯天然产品。现已成功提取的物质有啤酒花浸膏、咖啡因、亚麻酸、农副产品植物油脂(如小麦胚芽油、米糠油、玉 - 1 -

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院选课读书报告 (2012~2013下学期) 题目:SC—CO2流体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前景系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SC—CO2流体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 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处于极其临界的温度和压强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流体,它的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并且兼具二者的有点。现研究较多的流体包括:二氧化碳等。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液态的二氧化碳,在一定的条件,如果达到临界点或者以上,会形成一种新的状态,兼顾气态和液态的部分性质,而且拥有新的性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是采用CO2作为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密度和介电常数较大,对物质溶解度很大,并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因此,不仅对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有选择性,且溶剂和萃取物非常容易分离。超临界CO2萃取特别适用于脂溶性,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提取,同时也适用于不同组分的精细分离,即超临界精镏。超流体流体应用前景目前应用十分的广泛,目前已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妆品香料工业、医药工业、化工工业等方面,超临界流体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于各个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超临界流体应用前景” 一、SC—CO2流体技术基本原理 (一)SC—CO2超流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概述 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处于临界温度和压强的情况下,它的物理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⑴这种流体同时据有气态和液态的特点,它既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其优良的溶解性。溶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剂的密度相关,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也与其类似。因此,通过改变超临界流体的压强和温度,改变其密度,便可以溶解许多不同类型的物质。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力和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强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其拥有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引言:近年一些中药提取新技木以及一些新技术在中药制剂提取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其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就是一个相当先进且极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木利用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高.流动及传递性能好、溶解能力强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等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摘要: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优点,并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中草药除杂两方面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指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萃取; 中药; 应用; 研究方向 Abstract: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 on ( SFE) is a new and high efficiency separati on technol ogy,which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Chinesemedicinemodernizati on . The princi and advantages of SFE in the extracti on of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fromChinese herbalmedicine were si mp ly intr oduced, and the app licati on in the extracting of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removing theimpurity from herbalmedicine were als o introduced . Based on that, the main advanced research trends of SFE were pointed out . Key words: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 on; Chinese herbalmedicine; App licati on; Advanced research trends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及设备教学教材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及设备

3.2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设计与开发 除了在一些食品提取工业中实现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业化外,其在高附加值产品分离中也展现出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制药工业中,其重要性也日显增加。尤其是随着有关毒性物质排放越来越受到严格限制,SCFE的使用范围也会日渐扩大。但是SCFE的使用可行性是与过程的规模、产品的价值、是否需用无毒溶剂的一些因素有关。因此,只有进行周密的设计后,才能定量权衡上面提出的种种因素。一旦得出具有可行性的设计,便会吸引到企业界和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 当前,不仅仅是国外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作了扼要而实用的综述[1],而且在国内召开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上有多篇论文专门讨论了SCFE 的工艺与设备设计。早八十年代就出现了SCFE过程设计和开发的报告,近30年间,有关SCFE的设计研究还在不断进展,逐渐完善。有些产品,如真菌脂质的提取,不仅要作SCFE的过程设计,而且还要作其他单元操作,如对液液萃取的设计进行比较,从经济上确定何种过程有优势,从而便于在进一步的投资中作出判断。可以说,目前SCFE已如其他比较成熟的单元操作一样,设计、仿真和优化(design,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的工作已全面开展,这也从-个侧面表明SCFE的实用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的关注。 3.2.1 超临界流体萃取工业装置的开发步骤 图3-16示出了任一扩散分离过程科学开发的流程示意图。在步骤2中确定所涉及物料的特征后,一般情况下,若选用传统的分离单元操作,如蒸馏、液液萃取等,往往是凭设计者的经验来选定,较少采用预设计的方法。在开发过程中直接进行实验研究。但SCFE是新技术,对其了解不多。为了能和其他分

描述性研究

1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原始数据一般是定性的。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2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组织描述性调研主要有如下内容: (1)描述有关群体的特证。例如,给出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经常购物者)的轮廓。 (2)估算在某一具体总体中显示某种行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例如,估算既是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同时又光顾减价商店的顾客比例。 (3)确定产品特征的概念。例如,不同家庭是如何按照选择准则的一些重要因子来认识各百货商店的。 (4)确定变量间的联系程度。例如,在百货商店购物与外出就餐之间有什么程度的关联。(5)进行具体的预测。例如,某地区的时装(某特定类别的产品)的零售销量会是多少?描述性调研假定调研者事先已对问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探索性与描述性调研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事先购制了具体的假设。因此,所需的信息是很清楚地定义了的。典型的描述性调研都是以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一般在600人以上)为基础的。正式的调研方案的设计规定选择信息来源的方法,以及从这些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 3其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包括下述内容: (1)了解哪些变量是起因(独立变量或自变量),哪些变量是结果(因变量或响应)。 (2)确定起因变量与要预测的结果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 和描述性研究一样,解释性研究也需要有方案和结构的设计。描述性研究虽然也可以确定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但是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要考察因果关系必须将有些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控制起来,这样,起因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才能测量出来。研究因果关系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当然还有些高级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检验因果关系的模型。例如为了检验包装(自变量)对销售量(因变量)的影响,可将同类商店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出售新包装的商品和原包装的同种商品,最后再进行比较。 虽然解释性研究的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不太相同,但也不应将其孤立起来看。事实上,在许多调研中,探索性的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设计都是相互补充的。 4三种类型的研究设计并不是绝对互相独立进行的。有些调研项目需要涉及一种以上研究类型的方案设计。如何将不同类型的方案相结合完全取决于调研问题的性质。选择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如下几点: (1)如果对调研问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那么调查研究就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下述的

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应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应用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临界点时,二氧化碳就进入了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出现为一种即非气体又非液体的状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特殊性质:粘度低、密度高,对高聚物具有很强的溶胀和扩散能力,安全非易燃易爆,无毒无腐蚀性。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直接促成它在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其在能源领域获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为环境友好型工质,CO2有着诱人的物理和输运特性,将超临界CO2用于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通过消耗较低的压缩功,能够实现较高的系统热效率,在新一代核能、太阳能、地热、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模式包括取热器、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冷却器等换热器。换热器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是数量最多、体积最大、成本最高的设备,其综合性能对系统效率提升与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承担的我国首座“双回路全温全压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综合试验测试平台”在廊坊中试基地建成。其高效紧凑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可在极端环境下运行(温度高于900℃,压力高于60MPa),且比表面积大于2500m2/m3。相同热负荷条件下,PCHE体积大约为壳管式换热器的1/5。而且,换热器热侧出口温度和冷侧入口温度的差值能够接近1K,而壳管式换热器一般在12K以上。

图1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综合试验测试平台 在相同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尺寸大约是蒸汽涡轮的1/10,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投资成本低。但由于整个系统运行压力高,且占地面积小,因而传统换热器,如壳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等,均不再适用。 2020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二五所联合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台液态金属钠-超临界二氧化碳印刷板式换热器(PCHE)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CHE作为一种颠覆性的紧凑高效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耐低温高温、耐高压、可靠性高等优势。 近年来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高效紧凑式微通道换热器,具有高完整性扩散结合结构的高效换热器。扩散结合成就了换热器耐高低温和出色的机械性能,使其成为唯一可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循环中的最佳换热器。 图2高效紧凑式微通道换热器 特点:超耐高温高压,适用于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换热面积大,可达1000m2/m3;采用扩散焊接技术,焊接强度大,机械性能出色;且耐腐蚀,可靠性高,体积小。适用于高温高压下的发电循环;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微通道紧凑式换热器,适用于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在新一代核能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氢能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及其特点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概念 任何物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都会相应的呈现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状态,称为物质的三态。三态之间互相转化的温度和压力值叫做三相点,每种分子量不太大的稳定的物质都具有一个固有的临界点,严格意义上,临界点由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密度构成。在临界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加压,气态物质绝不会被液化。当温度和压力超过了临界点时,该物质就进入了超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下的物质既非气体又非液体的状态,叫做超临界流体[11],SCF是气体和液体状态以外的第三流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及其特点 所谓超临界流体萃取[12],是指利用超临界条件下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特定成分,以达到某种分离目的。SCF的密度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很敏感,而其溶解能力在一定压力范围内与其密度成比例,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来改变物质在SCF中的溶解度,特别是在临界点附近,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致溶质溶解度发生几个数量级的突变,这就是SFE的依据。 与其它常规分离方法相比,SFE具有以下特点[13]: 1)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全部或选择性地提取有效成分或脱除有害物质; 可在较低温度和无氧环境下操作,分离、精制热敏 2)选择适宜的溶剂如CO 2 性物质和易氧化物质; 3)临界流体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溶解性,能从固体或粘稠的原料中快速提 取有效成分; 4)降低超临界相的密度,很容易使溶剂从产品中分离,无溶剂污染,且回 收溶剂无相变过程,能耗低; 5)兼有蒸馏和萃取双重功能,可用于有机物的分离、精制。 SFE存在的不足有[14]: 1) 高压下萃取,相平衡较复杂,物性数据缺乏; 2) 高压装置与高压操作,投资费用高,安全要求亦高; 3) 超临界流体中溶质浓度相对还是较低,故需大量溶剂循环; 4)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固体物料居多,连续化生产较困难。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

超临界co2流体的应用

超临界CO2流体的应用 随着环境的温度和压力变化,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三相成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液,气两相成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超临界流体(Super Critical fluid,简称SCF)是指温度和压力均高于其临界点的流体,常用来制备成的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氨,乙烯,丙烷,丙烯,水等.物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由于气液两相性质非常相近,以致无法清楚分别,所以称之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扩散性及液体的溶解能力,同时兼具低黏度,低表面张力的特性,如表1所示,使得超临界流体能够迅速渗透进入微孔隙的物质.因此用于萃取时萃取速率比液体快速而有效,尤其是溶解能力可随温度,压力和极性而变化.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当物质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黏度虽高于气体但明显低于液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因此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能够将物料中某些成分提取出来.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依次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萃取出来.同时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极性和介电常数随着密闭体系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利用预定程序的升压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分步提取.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通过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降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或液体,被萃取物质则自动完全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并将萃取与分离两过程合为一体,这就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关于CO2超临界体 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31.26℃,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72.9atm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用它可溶解多种物质,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CO2临界温度为31.26℃,临界压力为72.9atm,临界条件容易达到. (2)CO2化学性质不活泼,无色无味无毒,安全性好. (3)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获得. 所谓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是将已经压温加压成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作为溶剂,以其极高的溶解力萃取平时不易萃取的物质,以下有几项关于萃取的说明: (1)溶解作用 在超临界状态下,CO2对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差别很大,这与溶质的极性,沸点和分子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有以下规律: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104KPa(约1大气压)以下萃取,如挥发油,烃,酯,醚,环氧化合物,以及天然植物和果实中的香气成分,如桉树脑,麝香草酚,酒花中的低沸点酯类等;化合物的极性基团( 如-OH,-COOH等)愈多,则愈难萃取.强极性物质如糖,氨基酸的萃取压力则要在4×104KPa以上.另外化合物的分子量愈大,愈难萃取;分子量在200~400范围内的成分容易萃取,有些低分子量,易挥发成分甚至可直接用CO2液体提取;高分子量物质(如蛋白质,树胶和蜡等)则很难以二氧化碳萃取. (2)特点 将超临界二氧化碳大量地拿来做萃取之用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萃取技术上的特点 A.超临界CO2流体常态下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与萃取成分分离后,完 分子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密度分子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密度 完全没有溶剂的残留,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溶剂萃取条件下溶剂毒性的残留.同时也防止了提取过程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天然且环保的萃取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

摘要: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简单说明了该技术在香料、医药、食品等工业上的应用。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技术基本原理 前言 超临界流体萃取,又称超临界萃取、压力流体萃取、超临界气体萃取。它是以高压、高密度的超临界状态流体为溶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所需要的组分,然后采用升温、降压或二者兼用和吸收(吸附)等手段将溶剂与所萃取的组分分离。 早在1897年,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超临界萃取这一概念。当时发现超临界状态的压缩气体对于固体具有特殊的溶解作用。例如再高于临界点的条件下,金属卤化物可以溶解再在乙醇或四氯化碳中,当压力降低后又可以析出。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了其工业应用的研究。目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已成为一种新型萃取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能源、香精香料的工业的生产部门。 1 超临界萃取的原理 当液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它的临界状态。 如图1是纯流体的典型压力—温度图。图中, AT表示气—固平衡的升华曲线,BT表示液— 固平衡的熔融曲线,CT表示气-液平衡的饱 和液体的蒸汽压曲线,点T是气-液-固三相 共存的三相点。按照相率,当纯物的气-液- 固三相共存时,确定系统状态的自由度为零, 即每个纯物质都有自己确定的三相点。将纯物 质沿气-液饱和线升温,当达到图中的C时, 气-液的分界面消失,体系的性质变得均一, 不再分为气体和液体,称点C为临界点。与该点相对应的临界温度和压力分别称 为临界温度T 0和临界压力P 。图中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有影阴的区域属 于超临界流体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它既不完全与一般气相相同,又不是液相,故称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有气、液相的特点,它既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渗透力和低粘度,又兼有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优良的溶解能力。这种溶解能力能随体系参数的变化而连续的改变,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体系的温度和压力,方便的调节组分的溶解度和萃取的选择性。利用上述特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原理流程即恒温降压流程和恒压升温流程。前者萃取相经减压,后者萃取相经升温。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率先开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循环的研究,通过实验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循环存在的包括压缩、轴承、密封、摩擦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循环实验装置获得了接近50%的发电效率。2011年3月4日桑迪亚实验室在其网站上正式宣布已经掌握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循环的关键技术。 该试验台在早期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特性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添加涡轮、浸入式电加热器和回热器等装置而成,其中电加热器的功率为260kW,压气机压比为1.8。 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先进能源科技专辑” 2、麻省理工(MIT)提出了3 种热力循环参数方案: ①基本设计方案:最高压力20 MPa、堆芯出口温度550℃、净效率达43%; ②先进设计方案:最高压力20 MPa、堆芯出口温度650℃、净效率达47%; ③高性能设计方案:最高压力20 MPa、堆芯出口温度700℃、净效率可达49%。 S-CO2冷却快堆(GFR)的总体方案。 反应堆热功率为2400 MW,电功率约1200 MW,采用2 环路或4环路设置,设计寿命60 a;系统热效率51%,净效率47%;堆芯进、出口温度分别为485.5、650℃,运行压力20 MPa。 3、东京工业大学(TIT)——气冷堆:反应堆热功率为600MW,堆芯出口温度为650℃,反应堆出口运行压力约为7 MPa,系统效率为45.8%。 以S-CO2作为二回路能量转换工质的核反应堆一般采用液态金属或气体冷却,以达到较高的堆芯出口温度。美国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S-CO2动力系统高效率、设备简化紧凑等特点开发多功能模块化中小型核反应堆。

超临界流体技术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超临界流体技术提取天然药物 张莲莲 目录 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技术 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正文 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就是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简称SCF。超临界流体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有与液体接近的密度,同时有与气体接近的黏度极高的扩散系数,故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良好的流动、传递性能。例如,水的密度、离子、介电常数等以临界温度374℃为分界,发生急剧的变化。特别是在常温状态下极性溶剂-水的介电常数到了临界点以上会急剧减小,超临界水的介电常数减小到与有机溶剂相同的水平。由于这种特性,水在超临界状态,便具有与有机溶剂相同的特性,变成了可以与有机物完全混合的状态。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扩散性,从而减小了传质阻力,这对多孔疏松的固态物质和细胞材料中的化合物的萃取特别有利;超临界流体对改变操作条件(如压力、温度)特别敏感,这就提供了操作上的灵活性和可调性;超临界流体可在低温下进行,对分离热敏性物料尤为有利;超临界流体具有低的化学活泼性和毒性。 超临界流体技术 由于超临界流体以上良好的性能,超临界流体被广泛应用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在高压条件下,使超临界流体与物料接触,使物料中的有效成分溶于超临界流体中,与物料分离,然后通过降低溶有溶质的超临界流体的压力或升温的方法,使溶质析出,这样的技术称为超临界流体技术,简称SFE技术。能够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物质应具有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惰性、低毒性及低价格、来源广等特点。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萃取效率高、分离工艺简单、不需要溶剂回收设备、工作条件温和、无毒、无残留、绿色生产等特点,在我国中医药工业上,尤其是在天然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上,已开始广泛应用,而且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临界二氧化碳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传统水染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印染行业水环境污染严重及资源消耗、浪费大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清洁生产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过程。文章综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应用于染整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其在前处理的应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介质染合技术的一般流程,染合成纤维及天然纤维相关内容等,并讨论了其利弊。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染整; 前沿: 进入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任何工业的发展都必须符合这一主题的要求。同时全球水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尖锐,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污染使资源短缺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工业污染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而在纺织品染整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污染环境和对人体有害的染整剂,这些助剂生物降解性差,毒性大,游离甲醛含量高,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超标。这些助剂大多以气体、液体、固体的形态排放而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而,绿色染整加工技术成了近年来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16]。 近二十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倍受青睐,它是采用二氧化碳来代替以水为介质的染整加工技术,工艺中无需清洗,无需烘干,二氧化碳可循环再利用。该技术可避免大量废水对环保带来严重污染问题。保护了水资源,省去还原清洗和烘干工序,降低了能源消耗,染色过程无有害气体排放,残余染料可循环使用,提高了染料利用率。它不仅无毒、无污染,不易燃烧,而且价格便宜,要求的操作温度和压力都较低,具有许多奇特的性能,以前较多地应用于食品及医药工业上。近几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加工以及纺织工业上的应用成为科技界关注的热点。下面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在染整加工领域的一些应用。 1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 常压下,物质在液相和气相间成平衡时,两相的物理性质如粘度、密度、导电度和介电常数等存在显著差别。当压力提高时,这种差别逐渐缩小,当达到某一温度和压力时,两相密度相等,气相和液相之间无明显的界限,而且仅有一相,称为临界状态。此时的温度和压力均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超临界流体本身具有如下特性[17]:①其扩散系数比气体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

超临界CO2萃取装置 该装置主要由萃取釜、分离釜、精镏柱、CO2高压泵、副泵、制冷系统、CO2贮罐、换热系统、净化系统、流量计、温度、压力控制(保护)系统等组成。 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 萃取釜:0.5L、1L、2L、5L/50Mpa;10L、24L/40Mpa;50-200L/32Mpa,固态两用。配水夹套循环加热,温度可调。 分离釜:0.3-10L/30Mpa;50-100L/16-22Mpa。配水夹套循环加热,温度可调。 精镏柱:内径ф25×2-3m/30Mpa;ф35×2-3m/30Mpa;ф48×4-6m/30Mpa;ф78×4-6m/30Mpa,根据工艺要求可分4节、6节、8节梯度控温;柱内根据工艺要求由用户选相关填料。 CO2高压泵:20L/40Mpa·h双柱塞,50L/50Mpa·h双柱塞调频,400L/40Mpa·h三柱塞调频,800L/40Mpa·h三柱塞调频,泵头带冷却系统。 携带剂泵:用于萃取过程中,夹带溶剂来改变CO2极性,扩大应用范围。 制冷系统:配半封式、全封式压缩机,制冷量满足工艺要求。 换热及温度的控制系统:根据工艺要求,萃取釜、分离釜、精镏柱分别配置换热和温控系统,温度控制-85℃水循环、室温-150℃油循环,温度控制数显双屏控制水浴温度,测试CO2流体温度,控温±1℃ 压力控制(保护):高压泵出口配电接点压力表,设定工作压力,超压自动保护停泵。高压泵、萃取釜、分离釜、精镏柱,根据最高工作压力,分别配安全阀,超压自动泄压保护。萃取釜出口配背压阀系统,压力稳定,易于调整,压控制精度(动态)±0.1Mpa 流量显示:金属转子流量计,数显远传,分别显示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 管路:接触流体的容器、阀门、管件、管线均采用不锈钢制作。 其他:电源三相四线制380V/50Hz,CO2食品级≥99.5,用户自备 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基本流程 1、CO2→萃取釜→分离Ⅰ→分离Ⅱ→回路; 2、CO2→萃取釜→分离Ⅰ→分离Ⅱ→精镏柱→回路; 3、CO2→萃取釜→精镏柱→分离Ⅰ→分离Ⅱ→回路; 4、CO2→萃取釜→分离Ⅰ→精镏柱→分离Ⅱ→回路。 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特点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工业上的应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工业上的应用 摘要: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其他超临界流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本文简单的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优点,如具有两极性、良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等。综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降低高分子聚合物粘度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微孔塑料中应用、原理和研究进展,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绿色的介质,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增塑性发泡剂粘度 在最近几年来,超临界流体因对高分子聚合物的优异增塑作用、优良的传递性能和参数可调节性,使超临界流体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在众多超临界流体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其他超临界流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我们就与二氧化碳接触,其无毒、无味、非可燃性物质,并且二氧化碳的超临界条件比较低,工业上易于达到,并且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当超临界二氧化碳参与反应时,体现了优异的溶解速率和传质速率。超临界二氧化碳即可以与极性物质相容也可与非极性物质相容,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优良的特征,因此引起了的许多化学科研工作者地兴趣,到目前为止,超临界二氧化碳主要以优良的增塑性和发泡性应用于挤出成型中。 一、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改变高分子聚合物粘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高分子聚合物的粘度的高时,加工高分子聚合物成型是不利的,因此,需要改变高分子聚合物的粘度,首先我们先到的是增加温度来降低高分子聚合物的粘度,但这是往往也会增加成本,增大能耗,如果向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低粘度塑化剂来降低其粘度,但很难分离出低粘度塑化剂,这将成品的性能和质量,使成品存在许多缺陷[1]。但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够降低高分子聚合物的粘度,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超临界条件比较低,很容易达到,在二氧化碳变为超临界流体,使高分子聚合物的粘度降低,同时在低温度下达到熔融状态,并具有等量的流体性质,从而提高熔体流动特性,使挤出速度增加[2]。在二氧化碳气体变为超临界流体时,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是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熔体温度降低,挤出速度和热能吸收率都将增大,从而使挤出物的物理性能提高,并且还能降低能量损失。二氧化碳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可从成品中逸出,保证了产品的优良性能和质量。 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高分子聚合物粘度的降低主要是两个机理:第一个机理是,高分子聚合物吸收二氧化碳,使链缠结降低,从而自由体积增加;第二个机理是,二氧化碳担任“分子润滑剂”角色,将这两个机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使高分子聚合物的粘度降低[1]。据数据表统计,超临界二氧化碳与超粘的高分子聚合物相溶成单一相时,对高分子聚合物粘度的降低可达到60%[3]。 Elkovitch M.D.[1]、Hung Y.L.[4]、Siobhan O.M.[5]、Will Strauss[6]、Jian X.Z.[7]等人都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都有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聚合物与超临界二氧化碳之间同时存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在较高的剪切速率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高分子聚合物的影响将会消失,粘度趋于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增塑剂,得到的致密的产品。 二、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微孔塑料制中的应用 二氧化碳对压力非常敏感,当降低压力时,二氧化碳将从高分子聚合物中逸出,高分子聚合物处于过饱和状态,使系统的热力学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有固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 术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超临界CO2萃取装置 ??? 该装置主要由萃取釜、分离釜、精镏柱、CO2高压泵、副泵、制冷系统、CO2贮罐、换热系统、净化系统、流量计、温度、压力控制(保护)系统等组成。 ?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 ??? 萃取釜:、1L、2L、5L/50Mpa;10L、24L/40Mpa;50-200L/32Mpa,固态两用。配水夹套循环加热,温度可调。 ??? 分离釜:30Mpa;50-100L/16-22Mpa。配水夹套循环加热,温度可调。 ??? 精镏柱:内径ф25×2-3m/30Mpa;ф35×2-3m/30Mpa;ф48×4-6m/30Mpa;ф78×4-6m/30Mpa,根据工艺要求可分4节、6节、8节梯度控温;柱内根据工艺要求由用户选相关填料。 ??? CO2高压泵:20L/40Mpa·h双柱塞,50L/50Mpa·h双柱塞调频,400L/40Mpa·h三柱塞调频,800L/40Mpa·h三柱塞调频,泵头带冷却系统。 ??? 携带剂泵:用于萃取过程中,夹带溶剂来改变CO2极性,扩大应用范围。 ??? 制冷系统:配半封式、全封式压缩机,制冷量满足工艺要求。 ??? 换热及温度的控制系统:根据工艺要求,萃取釜、分离釜、精镏柱分别配置换热和温控系统,温度控制-85℃水循环、室温-150℃油循环,温度控制数显双屏控制水浴温度,测试CO2流体温度,控温±1℃??? 压力控制(保护):高压泵出口配电接点压力表,设定工作压力,超压自动保护停泵。高压泵、萃取釜、分离釜、精镏柱,根据最高工作压力,分别配安全阀,超压自动泄压保护。萃取釜出口配背压阀系统,压力稳定,易于调整,压控制精度(动态)±??? 流量显示:金属转子流量计,数显远传,分别显示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 管路:接触流体的容器、阀门、管件、管线均采用不锈钢制作。??? 其他:电源三相四线制380V/50Hz,CO2食品级≥,用户自备 ?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基本流程 ??? 1、CO2→萃取釜→分离Ⅰ→分离Ⅱ→回路; ??? 2、CO2→萃取釜→分离Ⅰ→分离Ⅱ→精镏柱→回路; ??? 3、CO2→萃取釜→精镏柱→分离Ⅰ→分离Ⅱ→回路; ??? 4、CO2→萃取釜→分离Ⅰ→精镏柱→分离Ⅱ→回路。 ?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特点

超临界CO2溶剂

超临界CO2溶剂 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 一.正文 一,超临界流体(Super Critical fluid) 1.概述 随着环境的温度和压力变化,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三相成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液,气两相成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如图1所示,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超临界流体(Super Critical fluid,简称SCF)是指温度和压力均高于其临界点的流体,常用来制备成的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氨,乙烯,丙烷,丙烯,水等.物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由于气液两相性质非常相近,以致无法清楚分别,所以称之为「超临界流体」 2.超临界流体的发展史 超临界流体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特殊能力,1822年法国医生Cagniard首次发表物质的临界现象,并在1879即被Hannay和Hogarth二位学者研究发现无机盐类能迅速在超临界乙醇中溶解,减压后又能立刻结晶析出.但由于技术,装备等原因,时至 图1.物体之三相图以及临界点图自工研院环安中心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绿色溶剂-超临界二氧化碳 3 20世纪30年代,Pilat和Gadlewicz两位科学家才有了用液化气体提取「大分子化合物」的构想.1950年代,美,苏等国即进行以超临界丙烷去除重油中的柏油精及金属,如镍,钒等,降低后段炼解过程中触媒中毒的失活程度,但因涉及成本考量,并未全面实用化.1954年Zosol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可以萃取油料中的油脂.此后,利用超临界流体进行分离的方法沉寂了一段时间,70年代的后期,德国的Stahl等人首先在高压实验装置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这一新的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才有实质性进展;1973及1978年第一次和第二次能源危机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特殊溶解能力,才又重新受到工业界的重视.1978年后,欧洲陆续建立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的萃取提纯技术,

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及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及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课内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选修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试 大纲执笔人:赵锁奇主讲教师:赵锁奇 师资队伍:赵锁奇、许志明、孙学文 一、课程内容简介 讲授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基本热力学原理,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制备及超临界流体中化学反应等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及规律,介绍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动向。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掌握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基本热力学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制备及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中化学反应等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动向。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超临界流体的高压流体相平衡基本行为规律。 2.掌握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热力学和传递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规律。 3.掌握超临界流体中均相及非均相化学反应的特性。 4.掌握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材料制备中几种基本过程的热力学原理 5.了解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天然物质萃取,化学反应,印染、材料制备及半导体清洗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介绍超临界流体基本概念,超临界流体技术的起源发展及现状,超临界流体的参考书及信息源;讲解课程重点内容纲要 第一章纯流体近临界相行为及物理化学性质(2学时) 讲解纯流体相图及临界点的定义和临界参数与分子结构关系,纯流体的临界性质及临界参数的估算方法,临界点的经典和非经典描述,纯流体的传递性质。 第二章超临界流体混合物相行为(4学时) 讲授混合物的临界点热力学判据,详细分析含超临界流体的二元系六类高压流体相特性及其间的变化规律,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指导意义,讲授三元系相图的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