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箭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

火箭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

火箭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
火箭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

火箭发动机复习提纲

1、火箭发动机主要组成?工作过程?优、缺点?

2、掌握表征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各主要参数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如推力(真空推力、特征推力、等效喷气速度)、推力系数、比冲、总冲、特征速度、工作时间、燃烧时间、点火延迟时间、冲量系数等。

1

3、按照推进剂的细微结构分类,双基推进剂和复合推进剂各属于什么推进剂?各自的基本组元?它们稳态燃烧过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推进剂的燃速?常用的燃速公式?推进剂的燃速特性?确定燃速特性的主要方法?燃速与哪些因素有关?何谓燃速的温度敏感系数?

2

5、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供应系统的分类?泵压式的开式和闭式循环?各循环的工作原理图?

6、何谓固体推进剂“几何燃烧规律”(或称“平行层燃烧规律”)?

7、试证明喷管工作在完全膨胀(

P=a P)状态时产

e

生的推力最大。而为什么高空工作的二、三级喷管采用欠膨胀?

3

8、掌握固体推进剂中双基推进剂的多阶段燃烧模型和复合推进剂的多火焰燃烧模型,以及固体推进剂的侵蚀燃烧现象和产生侵蚀燃烧的机理、判断准则、预防措施等。

9、喷管流动中的主要损失有哪些?产生二相流损失的主要原因?

4

10、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热力计算(包括燃烧室热力计算和喷管热力计算)的主要任务、计算模型和主要的计算步骤等。

11、何谓平衡压强?试用图解法讨论平衡压强的稳定性条件?为了满足这个稳定性条件,对推进剂燃速特性(如n

r=)应有什么要求?

ap

12、计算题,以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参数和内弹道

5

性能计算为主,注意以下几点:

(1) 熟记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参数计算的一些简单公式(见P28,图2-13)。

(2) 熟记内弹道计算的平衡压强公式,并掌握影响平衡压强的主要因素

(3) 计算中注意公式中各参量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6

7 例题

名词解释:

液体推进剂的混合比:是氧化剂质量流率与燃烧

剂质量流率之比,即f o m /m

k =。 相对比冲损失系数:发动机的比冲损失值与理论比冲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理实理s s s I I I ?=

ζ

8

发动机的后效冲量:发动机熄火后形成推力-时间曲线的拖尾段,在拖尾段中推力所产生的冲量,叫做发动机的后效冲量。

燃烧室的特征长度L*:燃烧室内的自由容积c V 与喷管喉部截面积t A 之比,即:t c *A /V L =。

简答题:

1. 何谓推进剂的燃速?常用的推进剂的燃速公式是什么?何谓推进剂的燃速特性?确定推进剂燃速特性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在燃烧过程中,推进剂装药燃烧表面沿其法线方向向推进剂里面连续推进的速度就是燃速。

9

常用的推进剂的燃速公式为:n

r=。

ap

推进剂的燃速随工作条件变化的规律叫做固体推进剂的燃速特性。

主要用试验的方法来确定推进剂的燃速特性。

2.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的稳态燃烧流动过

程,根据气动力学观点,可定性的分成哪几个无明显边界的流动区域?并图示各区域在推力室内的

10

11

位置。

答: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的稳态燃烧流动过程,根据气动力学观点,可定性的分成4个无明显边界的流动区域,即:雾化混合区、混合气回流区、燃烧区和燃烧产物区。各

区的位置如图所示:

12

3. 在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点火实验过程中,实测的参数有:喷管喉径t d 、装药质量p M 以及发动机的内弹道曲线:t ~p 和t ~F ,如何求得该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系数、特征速度和比冲的实际值(要求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 答: ∫=a t c p t dt P M A c 0*实∫=ta p s dt

F M I 01实*实实实c I C s F =

论述题:

1. 按照推进剂的细微结构分类,双基推进剂和复合推进剂各属于什么推进剂?它们稳态燃烧过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试论述复合推进剂的多火焰燃烧模型(给出模型图、各火焰位置、和火焰名称)。

答:按照推进剂的细微结构分类,双基推进剂属于均质推进剂,而复合推进剂属于异质推进剂。

它们稳态燃烧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双基推进剂是预

13

14

混燃烧过程,而复合推进剂是扩散混合燃烧过程。 复合推进剂的多火焰燃烧模型如下图所示。

2. 简述喷管热力计算的任务、计算的已知条件、理论计算模型及计算模型的不同形式。

答:发动机喷管热力计算的任务:计算喷管指定截面上(尤其是出口截面上)燃烧产物的组分、燃烧产物的热力学参数、燃烧产物的流速和理论比冲。

计算的已知条件:(1)喷管进口截面上燃烧产物的组分摩尔数及其热力学参数(或燃烧室热力计算的结

15

果);(2)表示喷管计算截面的参数(如给定的压强、马赫数、面积比等)。

理论计算模型:等熵流动模型。

具体的模型有:平衡流动模型、化学组分冻结的流动模型、化学组分突然冻结的流动模型。

16

3.何谓侵蚀燃烧?发生侵蚀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有哪些?试论述产生侵蚀燃烧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 答:推进剂燃速受平行于燃烧表面的横向气流影响的现象称为侵蚀燃烧。

发生侵蚀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有:燃速增大、在装药燃烧的初期会形成初始压强峰。

17

产生侵蚀燃烧的机理:

侵蚀燃烧是流动过程和燃烧过程相互耦合影响产生的。根据有关粘流附面层的理论,随着燃气流速增加,雷诺数增大,燃烧表面附近的燃气流动要逐渐由层流流动过渡到湍流流动。如果湍流流动侵入到燃烧的气相反应区中去,就会导致气相反应区热传导系数改变,加大了气相火焰对固相表面的热反馈,使推进

18

剂燃速增加。对复合推进剂来说,湍流进入气相反应区,加速氧化气体和燃料之间的扩散混合,使火焰更加靠近燃烧表面,增加热反馈,提高燃速,产生侵蚀燃烧。

影响侵蚀燃烧的主要因素:

通道内的燃气流速、推进剂的基本燃速、装药几何形状和尺寸等。

19

20

4. 何谓平衡的喷管二相流?何谓恒定比例滞后的喷管二相流?产生喷管二相流损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平衡的喷管二相流是指二相混合物在喷管流动过程中保持气相速度和温度与微粒相速度和温度相等(即:p g u u =及p g T T =)的流动。

恒定比例滞后的喷管二相流是指微粒相速度与气相速度之比在流动过程中保持不变,并且二者的温度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一填空 1. 评定实际循环的指标称为指示指标它以工质对活塞所做之工为基础。 2.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输出功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的整机性能,通常称为有效指标。 3.发动机的主要指示指标有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指示燃烧消耗率和指示热效率。 4.发动机的主要有效指标有有效功率、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和有效转矩。 5.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进气过程和排气过程。 6.发动机进气管的动态效应分为(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两类。 7.在汽油的性能指标中,影响汽油机性能的关键指标主要是【】和馏程;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是【十六烷值】;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辛烷值】。 8、使可燃混合气着火的方法有【高温单阶段着火】和【低温单阶段着火】两种,汽油机的着火方式是【高温单阶段着火】。柴油机的着火方式是【低温单阶段着火】。 9.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按检测进气量的方式分为【质量流量控制】和【速度密度控制】【节流速度控制】两类,按喷嘴数量和喷嘴安装位置分为【缸内喷射】和【进气管喷射】两类。 10、汽油机产生紊流的主要方式有【挤流】和【近期涡流】两种。 11、最佳点火提前角应使最高燃烧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 5 】度曲

轴转角。柴油机喷油器有【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类,前者用于直喷式(统一式)燃烧室中,后者用于分隔式燃烧室中。 12,油束的雾化质量一般是指油束中液滴的【细度】和【均匀度】。 13.柴油机分隔式燃烧室包括【涡流式】式燃烧室和【预燃式】式燃烧室两类:直喷式燃烧室分为【开】式燃烧室和【半开】式燃烧室两类。 14.柴油机上所用的调速器分【全程式】式和【两极】式两类。一般【全程式】式调速器用于汽车柴油机,【两极】式调速器用于拖拉机柴油机。 15.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等容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三种标准循环形式。 16、理论循环的评定指标有【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前者用于评定循环的经济性,后者用于评定循环的做工能力。 17,评定实际循环动力性的指标有【平均指示压力】和指示功率;评定实际循环经济性的指标有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18.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的。 19、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率、【有效功】、【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和活塞平均速度。 20、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气门叠开四个阶段。

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部分》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指标 1.为何要分析发动机的理想循环? 答:确定影响性能的某些重要因素,从而找到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基本途径。 2.试分析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3.说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功率的原因? 答:提高压缩比,可提高压缩行程终了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加快火焰传播速度,选择合适的点火提前角,可使燃烧在更小的容积下进行,使燃烧终了的温度、压力高。 且燃气膨胀充分,热效率提高,发动机功率、扭矩大,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4.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没有柴油机的高? 答:汽油机压缩比的增加受到结构强度,机械效率和燃烧条件的限制增加 ①将Pz急剧上升,对承载零件要求更高,增加发动机的质量,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 命和可靠性。 ②增加将导致摩擦副间的摩擦力增加,及运动件惯性力的增加,从而导致机械效率 下降。 ③增加将导致终点压力和温度的升高,容易使汽油机不正常燃烧即爆震。 5.何为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答: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计算基础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简称指示指标。包括:指示功、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动力性);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经济性) 6.何为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答: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输出功率为计算基础的性能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简称有效指标。包括: 发动机动力性指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m) 发动机经济性指标(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 发动机强化程度(升功率、比质量、强化系数) 7.在发动机性能指标分析中,为什么将泵气损失功归到机械损失中考虑? 答:泵气损失是进`排气过程所消耗的功。因为活塞环和缸套的磨损过大(机械磨损),从而泵气不足。 8.试做出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p-V图,并标明各部分损失。

汽车发动机理论与构造复习重点

《内燃机理论与结构》复习参考题 1、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分类的? 2、发动机功率是根据什么标定的? 3、什么叫发动机排量?如何计算?它有什么意义? 4、怎样计算发动机压缩比? 5、什么是发动机的特性曲线?什么是速度特性?什么是外特性?外特性有什么重 要意义? 6、从工作冲程角度,化油器式汽油机与柴油机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7、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8、二冲程发动机与四冲程发动机(化油器式)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9、汽车发动机由哪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 10、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是什么?由哪些部件组成?工作特点如何? 11、汽缸体结构形式?缸套的形式? 12、汽缸衬垫的作用是什么? 13、气环的断面形状有哪些(主要的三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14、活塞环间隙有哪些?过大或过小有什么不好? 15、扭曲环优点是什么? 16、活塞分哪几部分?活塞常用什么材料? 17、活塞销与活塞销座孔、连杆小头的连接配合为什么常采用全浮式? 18、常用连杆材料? 19、曲轴的作用是什么?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材料? 20、曲轴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21、曲轴的形状除了与承受的载荷有关,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22、曲轴轴承有哪两种? 23、飞轮的作用? 24、配气机构的作用是什么?配气机构的分类有哪些? 25、在配气机构中凸轮轴的结构与什么因素有关? 26、凸轮轴上置与凸轮轴下置相比较有何优点? 27、什么是充气效率?什么叫配气相位?什么是发动机配气相位图? 28、发动机进排气门为什么要早开、晚关? 29、液压挺柱工作原理? 30、何谓气门间隙?为什么要留有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引发什么问题? 31、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什么?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 32、爆震是怎样产生的?产生爆震的原因有哪些? 33、什么是汽油的抗爆性?汽油的辛烷值怎么得到? 34、国产汽油有哪些牌号?怎样合理选择发动机所用汽油? 35、化油器的作用是什么?对化油器有什么要求? 36、什么是过量空气系数?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 一、解释术语 1、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消耗燃料的热量的比值. 2、压缩比:气功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4、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是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说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曲轴的输出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2、示功图:发动机实际循环常用气缸内工质压力P随气缸容积V(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曲线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精品】汽车发动机原理知识点+试题

最全复习资料知识点+考试真题 不过都难! 知识点部分 第一章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 2画出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示功图,它与理论示功图有什么不同?说明指示功的概念和意义。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随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变大,而且实际循环中还存在泄露损失.换气损失燃烧损失等,这些损失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循环放热率低于理论循环。指示功是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有用功的数量.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meCm. 第二章 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排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弃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同样的自由排气时间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使气缸内废气及时排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 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 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打开这段时期. 3。影响充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进气门关闭时气缸内压力Pa’,其值愈高,фc值愈大。 进气门关闭时气缸内气体温度Ta',其值愈高,фc愈低.

2013级《航空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复习

《航空发动机原理》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个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性能参数( A )。 A EPR B FF C SFC D EGT 2.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是( D )。 A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B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外涵的空气流量之比 C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D流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3.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是指涵道比大于等于( C ). A 2 B 3 C 4 D 5 4.涵道比为4的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外涵产生的推力约占总(C )。 A20% B40% C80% D90% 5.涡桨发动机的喷管产生的推力约占总推力的( B ) A.85-90% B.10-15% C.25% D. 0 6.涡桨发动机使用减速器的主要优点是:( C ) A能够增加螺旋桨转速而不增加发动机转速 B螺旋桨的直径和桨叶面积可以增加 C可以提高发动机转速而增大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又能使螺旋桨保持在较低转速而效率较高 D在增大螺旋桨转速情况下,能增大发动机转速 7.双转子发动机高压转子转速N2与低压转子转速Nl之间有( C ) A N2<Nl B N2=Nl C N2>Nl D设计者确定哪个大 8.亚音速进气道是一个( A )的管道。 A扩张形B收敛形 C先收敛后扩张形 D圆柱形 9.亚音速进气道的气流通道面积是( D )的。 A扩张形 B收敛形 C先收敛后扩张形 D先扩张后收敛形10.气流流过亚音速进气道时,( D )。 A速度增加,温度和压力减小 B速度增加,压力增加,温度不变 C速度增加,压力减小,温度增加 D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增加11.在离心式压气机里两个起扩压作用的部件是( D )。 A涡轮与压气机B压气机与歧管C叶片与膨胀器D叶轮与扩压器12.轴流式压气机的一级由( C )组成。 A转子和静子 B扩压器和导气管 C工作叶轮和整流环 D工作叶轮和导向器 13. 空气流过压气机工作叶轮时, 气流的( C )。 A相对速度增加, 压力下降B绝对速度增加, 压力下降

发动机原理试题与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2002年)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一、解释下列概念(本题30分) 1)平均有效压力 2)预混燃烧 3)有效燃油消耗率 4)机械效率 5)残余废气系数 6)火焰传播速度 7)爆燃 8)柴油机滞燃期 9)表面点火 10)理论空气量 11)过量空气系数 12)外特性 13)扫气系数 14)喷油规律 15)挤流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本题25分) 1.何谓内燃机的充气效率?简述提高汽油机充气效率的主要途径。(5分) 2.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包括哪几部分?常用哪几种方法测量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简述其原理。(10分) 3.对于电控柴油机何谓时间控制,高压共轨系统主要的优缺点?(10分) 三、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 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b、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c、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2、一般汽油机和柴油机标定工况相比最高燃烧压力Pz和最高燃烧温度Tz是 a、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b、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c、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d、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3、当发动机燃料的自燃温度增加时 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b、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c、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4、当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或喷油提前角增加时 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也增加 b、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c、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5、对于汽油机来说,最佳点火提前角如下变化 a、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不变, b、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c、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 d、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6、柴油机比汽油机经济性好的主要原因是 a、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 b、柴油机机械效率高 c、柴油机转速低 d、柴油机功率大 7、我国柴油的标号是指 a、闪点 b、凝固点 c、十六烷值 d、10%馏出温度 8、汽车选配内燃机时,如果后备功率大,那么汽车在运行时 a、动力性好,使用经济性差 b、动力性好,使用经济性也好 c、动力性差,经济性差 d、动力性差,经济性好 9、当发动机转速不变,负荷增大时 a、汽油机α基本不变,柴油机α减小 b、汽油机α减小,柴油机α基本不变 c、汽油机α基本不变,柴油机α增加 d、汽油机α减小,柴油机α增加 10、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 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 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 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 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 四、判断对错简述理由(本题10分) 1.内燃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增加。 2.当汽油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3.增压柴油机比非增压柴油机气门叠开角大。 4.汽油机是量调节,柴油机是质调节。 5.内燃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指外特性上最大扭矩与标定扭矩之比。 6.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a基本不变。 7.当汽油机在使用中出现爆震,常用的消除办法是增加点火提前角。 8.内燃机的换气损失包括:进气损失、排气损失和泵气损失三部分。 9.为了减少柴油机燃烧噪声,应尽量减少其滞燃期中的喷油量。 10.高速小型柴油机通常采用浅盆型燃烧室。

发动机原理复习复习总结讲义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 2画出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示功图,它与理论示功图有什么不同?说明指示功的概念和意义。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随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变大,而且实际循环中还存在泄露损失.换气损失燃烧损失等,这些损失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循环放热率低于理论循环。指示功时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有用功的数量。 4 .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 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meCm. 第二章 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排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弃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同样的自由排气时间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使气缸内废气及时排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 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打开这段时期。 3.影响充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进气门关闭时气缸内压力Pa',其值愈高,фc值愈大。 进气门关闭时气缸内气体温度Ta',其值愈高,фc愈低。残余废气系数γ,其值增大会使фc下降。进排气相位角:合适的配气相位应使Pa'具有最大值。 压缩比:压缩比εc增加,фc会有所增加。 近期状态:其对фc影响不大。 4提高发动机工作转速,从换气方面会遇到哪些阻碍因素?该如何克服? 答:发动机转速提高,气体流速增大,?Pa显著增加,(?Pa=λ·ρν2/2),使迅速下降(Pa'=Ps -?Pa),从而使充量系数фc下降。同时,进气门进气阻力、排气门排气终了废气压力增大,降低了充量系数,增加了排气损失。可适当加大进气门迟闭角,利用废气再循环系统,降低进排气系统的阻力,减少对进气充量的加热,合理选择进、排气相位角。 5.什么是进气管动力效应?怎样利用它来提高充量系数? 答:进气管具有较长的长度时,由于管内气体具有相当惯性和可压缩性,所以在活塞变速运动以及进气过程间歇而又周期性的作用下,进气管内的气体压力、流速、密度、声速、温度等物理量做周期性的变动叫进气管动力效应。利用:如果进气管长度适当,使从膨胀波发出到压缩波回到气缸处所经过的时间,正好与进气门从开启到关闭所需的时间配合,即压缩波到达气缸时,进气门正好处于关闭前夕,则能把较高压力的空气关在气缸内,得到增压效果。 6.什么叫进气马赫数?它对充量系数有什么影响?

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1.发动机的定义。 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的机械设备。 2.发动机发展历经的三个阶段。 ①20世纪70年代之前(提高生产力) 目标:追求良好的动力性能。 措施:提高压缩比,提高转速。 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能力。三个指标均取决于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 ②20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 目标:追求良好的经济性能。 措施:降低油耗、增大升功率、减轻比重量。 指标:百公里油耗。 ③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污染) 目标:追求良好的环保性能。主要解决排放与噪声问题。 3.常规汽车能源和新型替代能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①汽油机:汽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由火花塞点燃。 ②柴油机:柴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自行着火燃烧。 ③天然气发动机LNG ④液化石油气发动机LPG ⑤酒精发动机 ⑥双燃料、多燃料发动机 4.热力系统基本概念; 在热力学中,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构成一个热力系统。 系统以外的一切物质,称为外界,热力系统和外界的分界面,称为界面。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能量守衡。吸收的能量-散失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量 6.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 ①定容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的过程。 ②定压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 ③定温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 ④绝热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传递 7.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排气过程 8.发动机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条件; ①忽略进、排气过程(r-a,b-r),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 ②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绝热过程; ③把燃料燃烧加热燃气的过程简化成工质从高温热源的吸热过程,分为定容 加热过程(c~z’)和定压加热过程(z’~z); ④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发动机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评价柴油和各种燃料的自燃性的指标是()。 2、常规汽油机燃烧是预制混合气()点火,点燃后火焰传播。 3、发动机燃料抗爆性能一般用()来评价。 4、国内常用()值作为汽油的标号。 5、评价燃料蒸发性的主要指标有()和蒸气压。 6、T90和EP反映汽油中()组分的多少。 7、常用动力黏度和()黏度来表示燃料的黏度。 8、燃料和混合气的()直接影响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是燃料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9、()过程和内可逆过程的两种理想化假设,使得发动机的缸内工作过程可以用热力学中分析理想气体可逆平衡状态的公式和曲线进行处理。 10、我国从2000年起停止()汽油的生产。 11、φa>1为()混合气。 12、比质量是指单位()功率所占的质量。 13、增压发动机的净指示功一般()动力过程功。(大于、小于、等于) 14、压缩与燃烧膨胀冲程所作功称为()功,又叫动力循环功。 15、s/D小于1的发动机称为()。(其中s-活塞冲程,D-缸径)。 16、燃料燃烧时,燃烧产物H2O以气态排出,其汽化潜热未能释放时的热值叫()。 17、化学安定性一般用燃料含有的实际胶质、燃料的碘值和()表示。 18、H/C比大的气体燃料通常被称为()燃料,纯H2是最清洁的燃料。 19、常规汽油机缸外形成()混合气。 20、汽油缸内直喷分层稀燃模式,既通过( )和负荷质调节方式来灵活控制空燃比分布以实现整机的稀薄燃烧,降低燃料消耗率。 21、多原子气体的κ值()比单原子气体的。(大于,小于,等于) 22、灭缸法测量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只适用于()发动机。 23、油耗线法不适用于()。 24、增压发动机是利用压气机提高进气压力,增大进气充量来提高()。 25、二冲程发动机是利用()方式完成换气过程的,以减少不作功的冲程数。 26、发动机排气过程细分为()排气和强制排气两个阶段。 27、发动机的运行工况用()和输出功率两个参数表示。

发动机原理试题以及参考答案答案1

选择题: 1.曲轴后端的回油螺纹的旋向应该是(与曲轴转动方向相反) 2.四冲程发动机曲轴,当其转速为3000r/min时,则同一气缸的进气门,在一分钟时间内开闭的次数应该是(1500次) 3.四冲程六缸发动机。各同名凸轮的相对夹角应当是(120度) 4.获最低耗油率的混合气体成分应是(α=1.05-1.15) 5.柱塞式喷油泵的柱塞在向上运动的全行程中,真正供油的行程是(有效行程) 6.旋进喷油器端部的调压螺钉,喷油器喷油开启压力(升高) 7.装置喷油泵联轴器,除可弥补主从动轴之间的同轴度外还可以改变喷油泵的(每循环喷油量) 8.以下燃烧室中属于分开式燃烧室的是(涡流室燃烧式) 填空题: 1.柴油机燃烧室按结构分为统一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类 2.喷油泵供油量的调节机构有齿杆式油量调节机构和钢球式油量调节机构两种 3.在怠速和小负荷工况时化油器提供的混合气必须教浓过量空气系数为0.7-0.9 4.闭式喷油器主要由孔式喷油器和轴式喷油器两种 5.曲轴的支撑方式可分为全支承轴和非全支承轴两种 6.排气消声器的作用是降低从排气管排出废气的能量。以消除废气中的火焰和火星和减少噪声 7.配气机构的组成包括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份 8.曲柄连杆机构工作中受力有气体作用力运动质量惯性力离心力和摩擦力 9.凸轮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齿形带传动三种 10.柴油机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备然期速燃期缓燃期后燃期 名词解释: 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 配气相位:配气相位就是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通常用相对于上下点曲拐位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这种图形称为配气相位图。 过量空气系数: 发动机转速特性:发动机转速特性系指发动机的功率,转矩和燃油消耗率三者随曲轴转速变化的规律 压缩比: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体积之比称为压缩比 简答题: 1.柴油机燃烧室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答:可分为两大类: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统一式燃烧室有分为ω形燃烧室和球形燃烧室分隔式燃烧室有分为涡流式燃烧室和预燃式燃烧室 2.柴油机为什么要装调速器? 答:柴油机经常在怠速的工况下工作此时供入气缸的燃油量很少,发动机的动力仅用以克服发动机本身内部各机构运转阻力,而这阻力测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加,这时,主要问题在于发动机能否保持最低转速稳定运转而不熄火。对此驾驶员几乎不可能事先估计到并且及时操纵油量调节拉杆加以适当的调节。因此,汽车柴油机一般都装有两速调速器,以限制发动机最高转速和稳定怠速而自动进行供油量调节。汽车柴油机多采用全速调速器来对供油量作自动的调节。全速调节器不仅限制超速和稳定怠速,而且能使发动机在其工作转速范围内的任一选定的转速下稳定地工作。有些在城市内或公路上行驶的柴油机汽车,为适应车辆多,人流大,减速,加速,停车频繁的情况,也采用全速调速器. 3.传统铅蓄电池点火系统有哪些缺点? 答:断电器触点分开时在触点出形成的火花使触点逐渐烧蚀,因而断电器的使用寿命短,在火花塞积炭时因火花塞间隙漏电,使次级电升不上去,不可能靠地点火,次级电压的大小随发动机的转速的增高和气缸数的增多而下降,因此在高速时易出现缺火等现象。尤其是近年来,一方面汽车发动机向多缸高速化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力图通过改善混合气的燃烧状况,以减少空气污染,以及燃用稀混合气以达到节约燃油的目的,这些都要求点火装置能够提供足够的次级电压和火花能量,保证最佳点火时刻,现行传统点火装置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 4.汽油机经济混合气范围一般是多少?为什么过浓或过稀燃油消耗增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15X 2= 30分) 1、汽车的动力源是_____ 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活塞行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曲柄连杆机构的零件分为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三部分。 4、活塞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类。 5、配气机构由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 6 凸轮轴靠曲轴来驱动,传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三种。 7、按冷却介质不同,发动机冷却系统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种类型 8、润滑系一般采用_____ 、 ____ 和_____ 、三种润滑方式。 9、电控发动机的三大组成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 10、飞轮边缘一侧有指示气缸活塞位于上止点的标志,用以作为调整和检查_ ___正时和____ 正时的依据。 11、四缸四冲程的发动机工作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12、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 13、机油泵常见的结构形式有_______ 和 ________ 油泵。 14、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有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15、发动机装配的一般原贝卩: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10X 2 = 20分) 1、活塞每走一个行程,相应于曲轴转角()。 A.180 ° B.360 ° C.540 ° D.720 °

发动机原理期末复习题n

第一章工程热力学基础 4、用来描述气体热力状态的物理量是 A. 膨胀功B. 容积功C. 内能 D. 热量 8、对于理想气体,内能是的单值函数。 A. 压力B. 熵C. 温度 D. 比容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比容ν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温度T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 B. 压力P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温度T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 C. 压力P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熵s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 D. 比容ν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做功,熵s的变化量标志着有无传热。 13、关于内能的说法,哪一个不正确?。 A. 内能是一过程量 B. 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C. 内能是微观能量 D.内能与热力过程无关 18、在定温过程中,温度T=常数,则热力系统。 A. 无功量变化B. 无热量变化C. 无内能变化 D. 热量和作功不等19、关于定容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B.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C.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 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 20、关于定温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B.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C.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 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 21、关于定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B.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C.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 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 22、关于绝热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转换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B.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 C. 系统的比容与绝对温度之比为常数。 D. 加入工质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工质的内能。 23、绝热过程中,热力系统的多变指数n= 。 A. 1 B. 0 C. k D. ∞ 24、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多变指数n=k(k为绝热指数),这个过程称为 A. 定容过程B. 定温过程C. 定压过程D. 绝热过程 25、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多变指数n=0,这个过程称为 A. 定容过程B. 定温过程C. 定压过程D. 绝热过程 26、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多变指数n=∞,这个过程称为 A. 定容过程B. 定温过程C. 定压过程D. 绝热过程 27、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多变指数n=1,这个过程称为 A. 定容过程B. 定温过程C. 定压过程D. 绝热过程 35、热力系统中,熵的变化与否标志着系统有无 A. 做功B. 传热C. 温度变化D. 内能变化 36、热力系统经历一个膨胀、压力降低、吸收热量、温度下降的过程,则多变指数n的范围是。(k为绝热指数) A. 0<n<1 B. 1<n<K C. n>1 D. n>k 第二章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

级航空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复习

级航空发动机原理期末 考试复习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航空发动机原理》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个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性能参数( A )。 A EPR B FF C SFC D EGT 2.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是( D )。 A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B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外涵的空气流量之比 C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D流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3.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是指涵道比大于等于( C ). A 2 B 3 C 4 D 5 4.涵道比为4的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外涵产生的推力约占总(C )。 A20% B40% C80% D90% 5.涡桨发动机的喷管产生的推力约占总推力的( B ) %% % D. 0 6.涡桨发动机使用减速器的主要优点是:( C ) A能够增加螺旋桨转速而不增加发动机转速 B螺旋桨的直径和桨叶面积可以增加 C可以提高发动机转速而增大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又能使螺旋桨保持在较低转速而效率较高 D在增大螺旋桨转速情况下,能增大发动机转速 7.双转子发动机高压转子转速N2与低压转子转速Nl之间有( C ) A N2<Nl B N2=Nl C N2>Nl D设计者确定哪个大 8.亚音速进气道是一个( A )的管道。 A扩张形 B收敛形 C先收敛后扩张形 D圆柱形 9.亚音速进气道的气流通道面积是( D )的。 A扩张形 B收敛形 C先收敛后扩张形 D先扩张后收敛形 10.气流流过亚音速进气道时,(D )。 A速度增加,温度和压力减小 B速度增加,压力增加,温度不变 C速度增加,压力减小,温度增加 D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增加 11.在离心式压气机里两个起扩压作用的部件是( D )。 A涡轮与压气机B压气机与歧管C叶片与膨胀器D叶轮与扩压器 12.轴流式压气机的一级由(C )组成。 A转子和静子 B扩压器和导气管 C工作叶轮和整流环 D工作叶轮和导向器 13. 空气流过压气机工作叶轮时, 气流的(C )。 A相对速度增加, 压力下降 B绝对速度增加, 压力下降 C相对速度下降, 压力增加 D绝对速度下降, 压力增加 14.空气流过压气机整流环时, 气流的( C )。 A速度增加, 压力下降 B速度增加, 压力增加 C速度下降, 压力增加 D速度下降, 压力下降 15.压气机出口处的总压与压气机进口处的总压之比称为(A )。

汽车构造期末考试知识点下归纳

第十一章汽车传动系统 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将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车轮,按能量传递方式的不同分为机械式、液力式、电力式传动系统,均具有减速增矩、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 货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传统布置方式,简称FR式,其技术特点是前排车轮负责转向,后排车轮承担整个车辆的驱动工作,它能有效利用载荷重量产生驱动力。它将发动机纵向放置在汽车前部,通过一线展开的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和传动轴)将动力传给后部的驱动桥,经驱动桥内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带动后轮,推着汽车前进。 轮间差速 汽车转向时,外侧车轮滚过的路程长,内侧车轮滚过的路程短,要求外侧车轮转速快于内侧车轮。通过驱动桥中的差速器,可以使两驱动轮能以不同转速转动,实现差速功能。

分时四轮驱动系统有前后两个驱动桥,前置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变速器将动力传给分动器,再经传动轴分别传递到前后驱动桥,驾驶员一般通过操纵杆或按钮控制分动器在两驱与四驱之间进行切换。分动器一般配有H2、H4及L4等档位,H2是高速两轮驱动,H4用于雨雪天和沙石路面,L4适宜于拖曳重物或越野攀坡。 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用来分离或接合前后两者之间动力联系。汽车离合器有摩擦式离合器、液力偶合器、电磁离合器等几种。目前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用弹簧压紧的摩擦式离合器(简称为摩擦离合器)。功用:平稳起步,平顺换档,防止过载。 一、摩擦离合器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操纵机构组成 二、螺旋弹簧离合器采用螺旋弹簧作为压紧元件的离合器,称为螺旋弹簧离合器。将若干个螺旋弹簧沿压盘圆周分布的称为周布弹簧离合器,将一个大螺旋弹簧置于离合器中央的称为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期末复习题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以及排放净化等。并且正向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迅速发展。 2汽车电器装置:供电系统、用电设备、检测装置和配电装置四部分组成。 3用电设备:1起动系统 2 点火系统 3 照明与显示系统 4 信号系统 5 配属电器设备 4根据汽车总体结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分为:1发动机控制系统 2 地盘控制系统 3 车身控制系统。 5底盘控制系统:1 防抱死制动控制(ABS)2 驱动防滑控制(ASR)3 变速器电子控制 4 悬架系统控制 5 动力转向控制 6 四轮转向控制 6车身控制系统:1 车用空调 2 车辆信息显示 3 风窗玻璃的刮水器控制 4 灯光控制 5 汽车门锁控制 6 顶棚传动控制 7 电动车窗与电动后视镜控制 8 电动座椅控制 9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控制 10 防盗与防撞安全系统 11 巡航控制系统 12 汽车音响系统控制 13 车内噪声与通风控制 14 多信息传输、汽车导航、蜂窝式移动电话等。 7汽车电器系统特点:低压、直流、单线制、负极搭铁。 8蓄电池定义:是一种可逆低压直流电源,既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也能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目前车用蓄电池以铅酸蓄电池为主起辅助供电作用。 9蓄电池的工作特性:静止电动势Ej和内阻R n、充放电特性和容量 10蓄电池放电特性:1电解液密度下降至最小的许可值(1.11g/cm3);2 单格电池电压下降至放电终止电压。放电电流越大,放电时间就越短,允许放电的终止电压也越低。 11蓄电池的充电特性:以恒流Ie充电时,蓄电池充电电压Uc、电动势E及电解液密度p等随充电时间的变化规律 10整流原理: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整流器作用:交流~~~~直流 11电子调节器是利用晶体管的开关特性,来控制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使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保持恒定。 12交流发电机的特性:空载特性、负载特性(原因:1.电枢反应2.阻抗变化)、外特性 13起动机的工作特性:转矩特性、机械特性、功率特性 14起动发动机所必须的功率,决定于发动机的最低起动转速和发动机的起动阻力矩。起动阻力矩:在最低起动转速时的发动机阻力矩。 15点火系统的功用:将汽车电源供给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并按发动机的作功顺序和点火时间要求,配送至各缸的火花塞,在其间隙处产生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16传统分电器式点火系: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 17点火系统的工作特性:点火系统所能产生的最大二次电压U2max随发动机转速n变化的规律。即U2max=f(n). 18点火线圈:开磁路式点火线圈(磁阻大,漏磁较多,能量损失多)和闭磁路式点火线圈(漏磁少、磁路的磁阻小,因而能量损失小,能量变换率高) 19无分电器点火系统:1 同时点火方式:两个气缸合用一个点火线圈,即一个点火线圈有两个高压输出端,分别与一个火花塞相连,负责对两个气缸进行点火。2 单独点火方式每个气缸的火花塞上配用一个点火线圈,单独对本缸进行点火。 20前照灯一般由配光镜、灯泡、反射镜、插座及灯壳等组成

发动机原理试题

1.工质对活塞作功: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汽缸内工质压力对活塞所作功之和就是循环功。 2.四冲程增压发动机的理论泵气功大于实际泵气功,均为正功。而自然吸气发动机,则理论泵气功为零,而实际泵气为负功,理论泵气功与实际泵气功之差就是泵气损失功。 4.由示功图直接求出一个循环的功就是循环指示功Wi。而每循环由曲轴输出的单缸功量We,叫循环有效功。指示功与有效功之差。则为循环的实际机械损失功Wm。Wm=Wi - We 5.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循环指示功被定义为平均指示压力Pmi。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循环有效功称为平均有效压力Pme。 6.发动机转速、转矩和功率的关系: 7.单位质量的燃料在指定状态下,定压或定容完全燃烧所能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H。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中的C 全变为CO2 , H 变为H2O 。燃烧时,燃烧产物的H2O 以气态排出,其气化潜热未能释放之热值叫低热值Hu。 8.可燃混合气热值Hum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可燃混合气的低热值。它取决于燃料热值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 10.空燃比a指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之比。 11. 燃料的能量转换总效率—有效效率ηet为燃烧效率ηc、循环热效率ηt、机械效率ηm之乘积。 13.传统汽油机、柴油机工作模式的差异:1)混合气形成方式的差异,2)着火、燃烧模式的差异,3)负荷调节方式的差异。 14.热力循环的三种模型:1)理想循环与理想工质的理论循环模型。2)理想循环与真实工质的理想循环模型。3)真实循环加真实工质的真实循环模型。 15.压缩比ε对循环热效率ηt的影响是压缩比ε增加,循环热效率ηt增大。 16.不论何种循环,工质的等熵指数κ值越大,循环热效率ηt越高。 18.柴油机负荷下降,喷油时间缩短,ρ减小,ηt将较大提高。汽油机负荷下降,进入汽缸中的混合气数量少,实际压缩比减小,废气稀释作用加强,燃烧速度降低,ρ上升,ηt降低。19.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有三个主要的实施方向。1) 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2)提高循环加热的“等容度”。3)保持工质具有较高的绝热指数κ。 21.汽油机高负荷时,混合气φa=0.9,燃料未能充分燃烧,最高燃烧温度比柴油机高,κ值比柴油机小,高温热分解加剧。因此,汽油机的ηt下降的幅度大于柴油机。 22.真实循环导致热效率从下降的因素有:1)工质向外传热的损失,2)燃烧提前损失及后燃损失3)换气损失,4)不完全燃烧损失,5)缸内流动损失,6)工质泄漏的损失。23.机械损失功由摩擦功Wmf 、附件消耗功Wme ,和泵气损失功Wp 三部分组成。24.活塞组件的摩擦损失主要包括活塞环面、活塞裙部以及活塞销的摩擦损失,达到整个发动机机械摩擦损失的50%左右。 27.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1)发动机的机械效率ηm都随转速上升而下降。2)负荷Pe 愈高,ηm愈高,负荷Pe=0,ηm=0。3)润滑油的粘度的影响:粘度过高、过低,机械效率ηm都会下降。 29.高温高压的废气通过废气涡轮增压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压力,增加进气量,提高输出功率。产生泵气正功,提高机械效率ηm。 30.排气过程分自由排气阶段和强制排气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