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书本重点整理汇总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书本重点整理汇总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书本重点整理汇总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书本重点整理汇总

1、热量与功的异同:1.都是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2.都是过程量;3.功传递由压力差

推动,比体积变化是作功标志;热量传递由温度差推动,比熵变化是传热的标志;4.功是物系间通过宏观运动发生相互作用传递的能量;热是物系间通过紊乱的微粒运动发生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

2、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可以描述为:热能和机械能

可以相互转换,且在相互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守恒。

(加入热力系统的能量的总和)-(离开热力系统能量的总和)=(热力系统总能量的增量)闭口系统:能量方程:Q-W=U2-U1

3、一切热动力装置都只能将从热源得到的热量中的一部分转化成为功,这是热动力循环根

本特性。

4、克劳修斯叙述——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不花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开尔文—普朗克叙述——不可能制造循环热机,只从一个热源吸热,将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在外界留下任何影响。

5、实际循环不可能实现卡诺循环,原因:a)一切过程不可逆;

b)气体实施等温吸热,等温放热困难,必须有温差

c)气体卡诺循环wnet太小,若考虑摩擦,输出净功极微。

6、三种基本循环

1. 定容加热循环--类似汽油机,上止点附近快速燃烧,容积变化很小--容积接近不变-----定容

2. 定压加热循环--类似低速柴油机,柴油混合气扩散燃烧速度慢,持续时间长,容积增大但热量也增------压力接近不变----定压

3. 混合加热循环--类似高速柴油机,上止点附近有部分柴油混合气燃烧(定容),后面边喷边燃(定压)-----混合加热循环

7、

1、实际工质的影响Wk

理论循环:工质是空气,比热容假定不变

实际循环:工质是实际气体,比热容随温度提高而增大,并有泄漏,引起效率降低-----Wk 2、换气损失

理论循环:工质不更换

实际循环:提前排气损失W+泵气损失Wr

3、燃烧损失Wz

1)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点火提前角)

2)不完全燃烧损失(缺氧)

4、传热损失Wb

5、缸内流动损失----压缩气流损失+排气阻力损失

6、其他几项损失

1)节流损失---分隔式燃烧室

2)泄漏损失---活塞环泄漏

8、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1.气缸内的最高燃烧压力;2.发动机转速或活塞平均速度; 3.发动机负荷;4.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5.发动机的技术状况

9、机械损失的组成:1.摩擦损失(50%~80%) 2.驱动附件损失(10%) 3.泵气损失(5%~40%)

10、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1.示功图法(示功器)--所有发动机(高增压)2.倒拖法(电力测功机)---汽油机、小型柴油机;3.灭缸法(断缸法)---柴油机;4.油耗线法—负荷特性曲线

11、进气门早开:增大进气行程开始时气门的开启高度,减小进气阻力,增加进气量。

进气门晚关:延长了进气时间,在大气压和气体惯性力的作用下,增加进气量。

排气门早开:借助气缸内的高压自行排气,大大减小了排气阻力,使排气干净。

排气门晚关:延长了排气时间,在废气压力和废气惯性力的作用下,使排气干净。

12、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一.降低进气系统的阻力

(一)增大气门的流通能力

角面值--气门开启截面积对曲轴转角的积分

时面值--气门开启截面积对时间的积分

(二)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1.进气马赫数Ma

进气马赫数Ma:进气门处的气流平均速度Vm与该处音速a之比。

4.配气定时:由于进气门迟闭,进气终了压力因气流惯性作用而增加, 即pa↑,所以充气效率ηv↑

5.压缩比ε:ε增加,Vc ↓,废气↓,ηv ↑

6.进气(或大气)状态:增压,压力↑,进气↑,pa ↑,充气效率ηv ↑

13、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

添加剂:四乙基铅Pb(C2H5)4

导出剂:二溴已烷C2H4Br2,汽油呈粉红色以防中毒。

14、燃料特性引起的发动机工作模式上的差异

1.混合气形成方式的差异

汽油蒸发性好------常采用缸外喷射雾化混合

柴油蒸发性差------常采用缸内高压喷射雾化混合

2.着火燃烧模式的差异

汽油机实行预混燃烧,适用单点点火,不能多点同时着火,防止出现爆炸式燃烧。

柴油机实行扩散燃烧,初期自燃,紧接边喷边气化混合的扩散燃烧。

3.负荷调节方式的差异

汽油机实行量调节,油门踏板开度变化,油量和气量同时变化

柴油机实行质调节,油门踏板开度变化,只改变柱塞的供油量

15、与化油器相比,汽油喷射具有的优点(第135页)

(1)空燃比精确控制,使任何工况下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特别是对过渡工况的动态控制

(2)没有喉管,减小进气阻力,不需要对进气管加热来促进燃油的蒸发,充气效率高

(3)进气温度低,爆燃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可能采取较高的压缩比(4)混合均匀性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5)冷起动性能和加速性能良好,过渡圆滑

16、爆燃的机理是什么?如何避免发动机出现爆燃?

答:爆燃着火方式类似于柴油机,同时在较大面积上多点着火,所以放热速率极快,局部区域的温度压力急剧增加,这种类似阶越的压力变化,形成燃烧室内往复传播的激波,猛烈撞击燃烧室壁面,使壁面产生振动,发出高频振音(即敲缸声)。

避免方法:适当提高燃料的辛烷值;适当降低压缩比,控制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调整燃烧室形状,缩短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如提高火焰传播速度、缩短火焰传播距离。

17 、何谓汽油机表面点火?防止表面点火有什么主要措施?

答: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烧室内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统称为表面点火。

防止措施:

1)适当降低压缩比。

2)选用沸点低的汽油和成焦性小的润滑油。

3)要避免长时间的低负荷运行和汽车频繁加减速行驶。

4)应用磷化合物为燃油添加剂使沉积物中的铅化物成为磷酸铅从而使碳的着火温度提高到560℃且氧化缓慢,放出热量少,从而减少表面点火的产生。

18、柴油机的喷油提前的调节规律是:要求转速高及负荷大时都提前:转速高时,滞燃期所占的曲轴转角大于低速所以喷油必须要提前;负荷大时,喷油量增多,喷油持续角和燃烧持续角都增多,所以喷油必须要提前。

19、a线:先快后慢,初期放热多,压力升高

率大,最高压力8MP,热效率52.9%

粗暴,污染(直喷式,空间混合动力性好)

b,c线介于中间;

d线:先慢后快,初期放热少,压力升高率小,

5.5MP最低,热效率45.4%,降噪减振减污

较好,但动力性差—分隔式。

20、柴油混合气形成的特点:1、混合气形成时间极短,仅为汽油机的(相同n)1/45-1/70,加之柴油不易蒸发。

2、对空气利用较差(燃烧室各处不均匀,喷射延续)

3、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交错进行。

改善措施:

1.适当增加空气的涡流运动

2.柴油采用高压雾状准时喷射

3.采用合理的燃烧室

21、

22、

23、

24、

5、过渡工况25、

第九章:

10、采用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活性碳

罐)

25、

第九章柴油机的速度特性:

汽油机的速度特性:(一)转矩曲线:

随n上升,转矩Ttq 明显下降。

原因:汽油机Ttq主要决定

于ηvηmηi的乘积,

与柴

油机相似,ηv在某中间转速时最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知识点整理(2019最新编订)

六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 一、拼音: ㈠多音字:第1课P2缴;第9课P37吭 ㈡容易读错的字 边鼻音;平翘舌;前后鼻韵;其他 ㈢声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韵母表、字母表(大小写) 二、汉字 1、要求会写的80个字(教材后生字表)能辨别其音、形、意并能运用 2、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 三、词语 1、要求掌握“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了解“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积累下列词语: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第10课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P51 (2)、关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精神方面四字词语:回顾与拓展(五)日积月累P120 (4)、邯郸学步:回顾与拓展(一)“成语故事”P21 (5)、舍本逐末:回顾与拓展(五)“成语故事”P121 3、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第3课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第14课课后第3题的第2小题P71;第20课课后第3题的第2小题P113(理解词语的方法: a、运用工具书; b、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c、联系生活实际; d、联系上下文………) 四、句子: 积累佳句 ⑴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抄写课文中喜欢的句子:第1课课后第4题P6;第18课课后第3题P103;抄写课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第3课课后第3题P10;第20课课后练习第4题P113 ⑵有关人生哲理的格言:回顾与拓展(一)“日积月累”P21 ⑶富有人生哲理的隽语:回顾与拓展(四)“日积月累”P96——P97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重点词语体会等) ⑴联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第1课课后练习第3题P3 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课课后练习第2题P6 ⑶结合生活事例理解:第12课课后练习第2题P57 ⑷联系上文理解:第14课课后练习第3题的第1小题P71 ⑸结合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P3 五、阅读: 训练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读课文,要学会浏览;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弄清文章的详写与略写;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1、要求朗读的:⑴第1课P3;第2课P6;第3课P10;第5课P14;第9课P37;第8课P30;第9课P43;第10课P50;第11课P52;第12课P57;第13课P59;第18课P103; ⑵古诗: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P43;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P64—65;古诗词背诵P144—153 ⑶综合复习阅读材料P154—172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题目

环境监测复习题 一、问答题 ①环境污染物作用于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使之发生突变,导致先天性畸形。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性, 环境污染物作用于体细胞,引起体细胞突变也可引起畸形,但无遗传性。 ②生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现染色体不离开现象,即在细胞分裂中期成对染色体彼此不分开,以致一个子细胞 多一个染色休,而另一个子细胞少一个染色体,从而造成发育缺陷。 ③核酸的合成过程受破坏而引起畸形。 ④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使子代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缺乏必需的物质,影响正常发育等等。 ①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水、噪声; 污染源监督监测: ②特定目的监测,也叫特例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排污收费、数据仲裁等; 考核验证监测:业务考核、上岗培训、验收监测等; 咨询服务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 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 研制监测环境标准物质、制订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优化布点、采样等的研究; 国家标准是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相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地方标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环境质量基准:是由污染物(或因素)与人或生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随时间而变化,不具有法律效力。 环境质量标准:以环境质量基准为基础,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而制定的。她既有法律强制性,又可以根据技术、经济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变化而不断修改、补充。标准要定在最佳实用点上,既不能强调技术先进而使大多数企业难以达到,也不能强调可能迁就现有的落后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总结-奚旦立第四版.doc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的过程(不同角度)( P1)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 评价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对象(P1) 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 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特点(P5) 1综合性:表现在手段、对象、数据统计及分析 2连续性 3追溯性 环境优先污染物(概念)( P8) 1、经过优先选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 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priority pollutants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 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 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水体污染分类(P34) 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物质造成的污染。 水质监测方案(地面水、水污染源)( P41-47)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河流断面布设、监测垂线布设、采样点位确定)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 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 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 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 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 2画出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示功图,它与理论示功图有什么不同?说明指示功的概念和意义。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随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变大,而且实际循环中还存在泄露损失.换气损失燃烧损失等,这些损失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循环放热率低于理论循环。指示功时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有用功的数量。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meCm. 第二章

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排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弃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同样的自由排气时间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使气缸内废气及时排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 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 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 (一)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 (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 (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 (3)KMnO4法(高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氯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二)高锰酸盐指数(I Mn)CODMn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示。其中碱性高锰酸钾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三)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硝化阶段在5~7d,甚至10d以后才显著进行,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日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 (1)测定意义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重点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因子-----热、声、功、电磁辐射、振动及其放射性等的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和出现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状况,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 对区域,种群,群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的目的:(1)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5环境监测的发展:1被动监测,2主动检测,3自动监测。 6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7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8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9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检测10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

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1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关系在执行方面,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12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13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14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较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将监测项目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第二类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16污染物形态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呈现的化学状态、价态和异构状态。 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端面和削减断面。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17. 18水样类型:(一)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二)混合水样: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和等比例混合水样。前者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在同一采样点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后者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 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 (三)综合水样: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水样 19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冷藏和冷冻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率。2:加入化学试剂保护法:(1)加入生物抑制剂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 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 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 A A 。分贝符号为“d 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 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 11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12遥感监测:是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其变化,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检测手段。 13 突发事件:是指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害。或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计划或者认识范围以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的一切事件。 14 环炉检测技术:是将样品滴于圆形滤纸的中央,以适当的溶剂冲洗滤纸中央的微量样品,借助于滤纸的毛细管效应,利用冲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淀、萃取或离子交换等作用,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选择性地洗出,并通过环炉加热而浓集在外圈,然后用适当的显色剂进行显色,从而达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 15 质量控制图: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重点整理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论述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四.论述普遍联系主要内容。(分析题) 1.联系是指事物内容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五.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3.运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六.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达。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是共性,中国特色是个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 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 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 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

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 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 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 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分隔式燃烧室,工质在主副燃烧室之间流进、流出引起节流损失 5.泄露损失活塞环处的泄漏无法避免 5.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减少工质比热容、燃烧不完全及热分解、传热损失、提前排气等带来的损失。措施:提高压缩比、稀释混合气等 6.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 柴油机拥有更高的压缩比, 7.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质量的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共50 题) 1、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由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分析三部分组成。(“ ) 2、空白试验是指除用纯水代替样品外,其它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空白试验应与样品测定分开进行。 (X ) 3、配制溶液时为了安全,水要缓慢地加入浓酸或浓碱中,并不断搅拌,待溶液温度冷却到室温后,才能稀释到规定的体积。(X ) 4、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X ) 5、测定PH 值的样品可放臵数天后进行测定,对其测定值无任何影响。(X ) 6、甲醛法测定大气中SO2时,当显色温度在20 °C±2 °C,比 色皿为lcm 时,要求试剂空白 液不应超过0.03 吸光度。(X ) 7、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砷时,所用锌粒的规格不需严格控制。(X ) 8、对含悬浮物的水样应分别单独定容采样,并全部用于测 定。(“) 9、风罩用于减少风致噪声的影响和保护传声器,故户外测 量时传声器应加戴风罩。(“) 10、在K2Cr2O7 法测定COD 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COD 适中,可继续进行实验。(X ) 11、水样采集后,立即经0.45卩m滤膜过滤,其滤液消解供

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 12、在冬天气温较低,一般采集的较清洁地面水的溶解氧, 往往是过饱和的,这时无须处理就可立即进行BOD5 测定。(X ) 13、如果水样中不存在干扰物时,测定挥发性酚的预蒸馏操作可以省略。( X ) 14、测定挥发酚的NH3-NH4Cl 缓冲液的pH 值不在10.0 ± 0.2 范围内,可用HCl 或NaOH 调节。( X ) 15 、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带回实验室再固定。( X ) 16、一类污染物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V ) 17 、pH 标准溶液在冷暗处可长期保存。( X ) 18、总不可过滤固体物质通常在100 °C度下烘干。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5g 。( X ) 19、测定水中悬浮物,通常采用滤膜的孔径为0.45卩m ( V ) 20、水样为淡粉色时,可使用铂钴比色法测定色度。( X ) 21 、测定水样浊度超过100 度时,可酌情少取,用水稀释到50.0ml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V ) 22、硫酸肼有毒、致癌! 使用时应注意。( V ) 23 、测定水中砷时,在加酸消解破坏有机物的过程中,溶液如变黑产生正干扰。( X ) 24、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时,锌粒的规格对测定无影响。( X ) 25、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时,硫酸浓度一般控制在 0.5?0.3mol/L(1/2H2S04) ,酸度高时,显色快,但不稳定。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本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 一、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且燃烧后生成CO2、H2O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又大于空气,这些原因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循环还存在泄漏,使工质数量减少。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如图中Wk所示。这些影响使得发动机实际循环效率比理论循环低。 2.换气损失 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必须更换工质,由此而消耗的功率为换气损失。如图中Wr所示。其中,因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成为泵气损失,如图中曲线rab’r 包围的面积所示。因排气门在下止点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如图中面积W所示。 3.燃烧损失 (1)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喷油或点火在上止点前,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2)不完全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空气混合不良,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 (3)在高温下,如不考虑化学不平衡过程,燃料与氧的燃烧化学反应在每一瞬间都处在化学动平衡状态,如2H2O=2H2+O2等,由左向右反应为高温热分解,吸收热量。但在膨胀后期及排气温度较低时,以上各反应向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上述过程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等容度而降低了热效率。 (4)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汽缸壁和工质之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使压缩、膨胀线均脱离理论循环的绝热压缩、膨胀线而造成的损失。 (5)缸内流动损失。指压缩及燃烧膨胀过程中,由于缸内气流所形成的损失。体现为,在压缩过程中,多消耗压缩功;燃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气流阻力,使作用于活塞上做功的压力减小。 二、充量系数 衡量不同发动机动力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 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Pa 2.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Ta 3.残余废气系数 4.进排气相位角 5.压缩比 6.进气状状态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1.降低进气系统阻力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所组成。减少各段通路对气流的阻力可有效提高充量系数。(1)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1)进气马赫数M 不超过0.5受气门大小、形状、升程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2)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增大气门相对通过面积,提高气门处流量系数以及合理的配气相位是限制M值、提高充量系数的主要方法。增大进气门直径可以扩大气流通路面积;增加气门数目;改进配气凸轮型线,适当增加气门升程,在惯性力容许条件下,使气门开闭尽可能快;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2)减少进气道、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

最新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分析》期末考试试卷(B卷) 学院: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10分) 1.综合水样; 2. 等速采样; 3.硫酸盐化速率; 4.土壤单项污染指数 二、问答题(共50分) 1.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有什么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9分) 2.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实用于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9分) 3.比较重量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三种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原理和优缺点。(9分) 4. 常用哪些方法提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脂肪提取器提取法有何优点?(8分) 5. 有一地势平坦的田块,由于用污水灌溉,土壤被铅、汞和苯并(a)芘污染,试设计一个监测方案,包括布设监测点、采集土样、土样制备和预处理,以及选择分析测定方法。(15分)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监测某水样的BOD5时,采用稀释法测定数据为:水样在培养前溶解氧浓度是4.73mg/L;水样在培养后溶解氧浓度是 2.16mg/L;取原水样100mL加稀释水至1000mL。稀释水在培养前溶解氧浓度是0.12mg/L;稀释水样在培养后溶解氧浓度是0.04mg/L,求水样的BOD5为多少? 2. 监测某采样点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时,用装有5 mL吸收液的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流量为0.30 L/min,采样时间为60 min,采样后用光度法测定并计算得知全部吸收液中含2.0μg NO2,已知采样点的温度为5℃,大气压为100 Kpa,求大气中二氧化氮的浓度。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终极版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代表环境 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 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监视性监测即常规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监测。是为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 状况 监督性监测,由其所辖监测部门依法对所辖地区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 定期监测的行为 特定目的监测:是为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分为:污染事故应急 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 环境监测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监测方法要求的特点:监测数据的特点: 优先监测是指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国家级标准和地方性标准2个级别 我国环境标准依据其性质和功能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 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全部技术和管理的活动和措 施 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其采样断面一般分为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 背景断面: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若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若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对照断面,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 控制断面:为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的采

样断面。排污口下游 500?1000m处。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 在各控制断面下游,若河段长度超过10km,还应设消减断面 消减断面:最后一排污口1500m以外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应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要求如下:⑴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口断面。⑵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监测 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置1个监测断面⑶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排污口处⑷监 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断面一致⑸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 需要⑹监测断面的设置数量,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⑺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置监测垂线 在一条宽80m、平均水深8m的主河道的控制断面上设置采样点,按要求至少设4个 水面宽垂线数水深采样点数水深分层情况采样点数 地下水监测项目:对不同用途的地下水还要选测一些特殊项目 水样采集注意事项:1)地表水质监测通常采集瞬时水样2)测DO、BOD和有机污染物等 项目时,水样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用水封口3)测定油类、BOD、DO、硫化物、 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 4 )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 3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并且采集瓶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5)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6 )采集水样时,为防止金属沉淀,需要在水样中加入硝酸试 剂 污水水样的采集:当水深 >1m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当水深<=1m 时,在水深的1/2处采 样。注意事项:1 )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 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能清洗2)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3)用 于测定悬浮物、油类、BOD、硫化物、余氯等项目,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环境监测实验期末考试试卷(8)

关于印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的通知 页脚内容1 德州学院期末考试试题 ( 至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环境监测实验 考试对象: 环工本科 试卷类型: 8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填空(本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 测定浊度的方法有 法、 法和 法。 2. 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必须在现场于水样中加入 和 固定,如果得到的沉淀为白色,则说明水样没有 存在;如果发现沉淀为棕色,则表示 存在。 3. 根据污染物质及其形成污染的性质,可将水体污染分为: ; ; 三种主要类型。 4.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样中的氟离子时, 、外参比电极、 组成一个原电池,作标准曲线时,横坐标是 ,纵坐标是 。 5. 水样常见的保存方法有 、 、 。 6. 对于溶解氧含量 ,有机物含量 的地面水,可不经稀释,而直接以 将20℃的混合水样转移至两个溶解氧瓶内,转移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其产生 。以同样的操作使两个溶解氧瓶充满水样后溢出少许,加塞水封。立即测定其中一瓶溶解氧,将另一瓶放入培养箱中,在 ℃培养 后,测其溶解氧。 7. 水质监测可分为 、 两种。 二、判断(本题共5道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10分) 1. 测定噪声时,如遇到五级以上的风力应停止测量。( ) 2. 当干扰物质具有与被测物质相同反应时,会使结果偏高。( ) 3. 高锰酸盐指数是以每毫升样品消耗高锰酸钾的毫克数来表示。( ) 4. 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时,用分析天平称量采样滤膜时应精确到0.01mg 。( ) 5. 氟离子选择电极在使用之前应在蒸馏水中充分浸泡。( ) 三、选择题(本题共5道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10分) 1. 每升水中含有( )时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作为标准色度单位。 A. 0.5mg 铂和0.5mg 钴 B. 0.5mg 铂和1mg 钴 C. 1mg 铂和0.5mg 钴 D. 1mg 铂和1mg 钴 2. 用不同颜色表示噪声污染强度时,强度最高的是( ) A.蓝色 B. 红色 C.黄色 D.绿色 3. 在测定CODcr 中,硫酸亚铁铵滴定溶液保存多日而未重新标定会使结果 (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确定 4. 在水质监测中,所测河段的对照断面一般设几个(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5. 氨氮的测定,水样预处理时,取250 mL 进行蒸馏,至溜出液达( )时,停止蒸馏。 A. 准确到200mL B. 准确到250mL C. 200mL 左右 D. 250mL 左右 四、简答题(本题共6道小题,第一小题5分,其余各小题6分,共35分) 1. 测定水样氨氮时,为什么要先对200ml 无氨水? 2. 简述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3. 在氨氮测定时,水样中若含钙、铁、镁等金属离子会干扰测定,用什么方法来消除干扰? 4. COD Cr 的测定中,加入硫酸银和硫酸汞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 什么是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 6. 什么是酚酞碱度和甲基橙碱度?总碱度指的是哪个碱度?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分别取10ml ,5ml 废水于A 、B 两比色管中,其中向B 管加入KMnO 4氧化氧化水样中的Cr (Ⅲ),然后再加入NaNO 2,尿素等分解过量试剂,其余操作同制作标准曲线的溶液一并进行,在L=1cm 、λ=540nm 处测吸光度,结果如下: 求:(1)绘制工作曲线;(2)求水样中Cr (Ⅲ)、Cr (Ⅵ)、总Cr 的浓度。 2. 测定污水的BOD5,水样稀释倍数为40倍,稀释水的DO 值当天为9.35mg/L, 五天后为8.86mg/L ;稀释水样的DO 值当天为9.22mg/L,五天后为3.20mg/L ,求该污水的BOD 5(精确到0.1)。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重点短语】1、have a fever 发烧2、have a cough 咳嗽 3、have a toothache 牙疼 4、talk too much 说得太多 5、drink enough water 喝足够的水 6、have a cold 受凉;感冒 7、have a stomachache 胃疼8、have a sore back 背疼 9、have a sore throat 喉咙痛10、take risks 冒险 11、hot tea with honey 加蜂蜜的热茶12、see a dentist 瞧牙医 13、get an X-ray 拍X 光片14、take one’s temperature 量体温 15、put some medicine on sth、在……上面敷药16、give up 放弃17、sound like 听起来像18、all weekend 整个周末 19、in the same way 以同样的方式20、go to a doctor 瞧医生 21、go along 沿着……走22、on the side of the road 在马路边23、shout for help 大声呼救24、without thinking twice 没有多想 25、get off 下车26、have a heart problem 有心脏病 27、to one’s surprise 另某人惊讶的就是28、thanks to 多亏了;由于29、in time 及时30、make a decision 做出决定 31、get into trouble 造成麻烦32、right away 立刻;马上 33、because of 由于34、get out of 离开;从……出来 35、keep on doing sth、继续或坚持做某事37、fall down 摔倒 36、put a bandage on sth、用绷带包扎38、feel sick 感到恶心 39、have a nosebleed 流鼻血40、cut his knee 割伤她的膝盖 41、put her head back 把她的头向后仰45、run out (of) 用完;用尽 42、have problems breathing 呼吸困难43、mountain climbing 登山运动44、be used to doing sth、习惯做某事46、so that 以便 47、so、、、that、、、如此……以至于、、、…48、be in control of 掌管;管理 49、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在闲境中 【重点句型】 1、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What'the trouble with you? = What's wrong with you? 您怎么了? 2、What should she do? 她该怎么办呢? 3、Should I take my temperature? 我应该量一下体温不? 4、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您应该躺下休息一会儿。 5、Do you think it comes from a newspaper or a book? 认为它就是来自报纸还就是书呢? 6、I think I sat in the same way for too long without moving、 我想我以同样的姿势一动不动地坐得太久了。 7、She said that the man had a heart problem and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她说这个人有心脏病应该去医院。 Unit 2 I ’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重点短语】 1、Clean-Up Day 清洁日 2、an old people’s home 养老院 3、help out with sth、帮助解决困难 4、used to 过去常常、、、、、、 5、care for 关心;照顾 6、the look of joy 快乐的表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