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

《两小儿辩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而日中

..时远也()及.日中则如盘盂()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日初出沧沧

..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6、孔子不能决.也()

7、孰为汝

...多知.乎()()()()

⒉一词多义:

⑴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

②孰为汝多知乎为:

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为:

⑵其①问其故其: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

③未有其比其:

二、句子翻译: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

三、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相传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所撰

2、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⑴日中如探汤.汤:古义:今义: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今义:

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6、文学常识填空。

⑴《两小儿辩日》选自《》,据说是____时期____所作。

⑵《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他们的可贵精神。

7、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8、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9、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10、“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11、两小儿“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参考答案:

⒈⑴认为;距离⑵到⑶寒冷⑷判断⑸为,以为;汝,你;知,通“智”智慧、聪明

⒉⑴①为:动词,是②动词:说、认为③作⑵①其:那②它③他的或他们的

⒊⑴孔子不能做出判断。⑵谁说你多智慧呢。⑶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⑷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伸<向>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⒋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⑵去:古义:为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⒌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⒍⑴《列子·汤问》周列御寇⑵视觉触觉知识无尽学无止境独立思考探索真理⒎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

⒏例如: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⒐孔子不能决也

⒑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1)辩斗:辩论,争论。(2)故:原因,缘故。(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5)去:离。(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8)及:到了。(9)则: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11)为:是。(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15)孰:谁,哪个。(16)汝:你。(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

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9)则: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15)孰:谁,哪个。

(16)汝:你。(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潼川二小勾小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潼川二小勾小玉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就连象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渗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课文动画朗读,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起学生辩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说出理由。 2、导入: 教师:大家刚才辩论得真激烈,不过答案老师会在下课时告诉大家,而且要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辩论有关的文章-----《两小儿辩日》。(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 二、质疑: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过渡: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相信聪明、

爱动脑筋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环节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辩论,自然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后,文中除了写了两个小孩,还有谁?(教师板书:一儿、一儿、孔子) 3、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孔子生平、言论等。) 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5、教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6、教师:大家在学习中能善于发现问题,很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想不想听。(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教师: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7、教师:有收获吗?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8、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2.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 始出时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 )谁是谁非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孔子不能决也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 (5)孰为汝多知乎? (6)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7、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我以日)孔)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 11、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个问题的? 答: 1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答: 参考答案: 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 4、孔子不能决也。 5、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6、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1、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12、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对比练习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枭逢鸠()②我将东徙()③子能更()鸣④犹恶()子之声⑤溉()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我将东徙徙:②子将安之安: ③乡人皆恶我鸣皆:④子能更鸣更: ⑤犹恶子之声犹:⑥吾穿井得一人得: ⑦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道:闻:

优质课教案《两小儿辩日》

优质课教案 《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语文 李立峰 淮滨县王店二中 2017-3

《两小儿辩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 猜一猜:——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请同学给大家补充介绍有关他的文学常识。孔子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可这位以博学多闻而著称的伟大哲人在往东方各国游历的路上却被两个小孩的争执给难倒了。到底是什么难题难倒了这位对中国历史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去看个究竟。。 二、温故知新 1.(出示幻灯片2 温故知新)辨析“辩、辨、辫”并简释文题中的“辩”。 2. “日”与“曰”区分,你能背诵有“日”的诗句吗?。 3.释题:两小儿辩日(出示幻灯片3常识简介) 4.质疑: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4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二)有韵味地朗读课文。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出示要求:出示幻灯片5读对、读通、读懂.。(出示幻灯片6课文)(三)小组合作,理解重点词语。 1.结合课下注释,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S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洛阳伊滨区诸葛镇司马小学张秀丽 10.《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1、板书“辩”字,学生组词。 争辩辩论辩斗辩驳等 2、出示课件图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辩斗”的人是谁?辩斗的话题是什么? 3、适时补充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明确目标,回顾方法。 讲述:这是一篇文言文,之前学习《夸父逐日》时我们总结过文言文的

学习方法,谁来说一下?出示课件 1、读通全文 2、读懂意思 3、明晰道理 三、检查预习,读通全文。 1、指名朗读 2、正音; 孰为汝多知乎 3、听范读,注意断句、停顿。 4、学生试着练习读 5、同桌互读,评价。 6、齐读 四、深入理解,读懂意思。 1、提出学习要求: 讲述:课文你们读得真好,现在看书,结合书下注释和你自己查阅的资料,想想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3、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学生:交流方法。(如结合课后注释,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已有知识、多读等。) 4、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谁来帮帮他?(让学生知识资源互补。) (学生回答时,教师课件出示“车盖”、“盘盂”图片、“汤”的拓展词语“赴汤蹈火”) 5、增加难度、讲述故事。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1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 ..时远也()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 ...多知.乎()()()() 2.一词多义: ⑴为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 ②孰为汝多知乎为: 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为: ⑵其 ①问其故其: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 ③未有其比其: 3.句子翻译: ⑴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⑴日中如探汤汤:古义:今义: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今义: 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6、文学常识填空。 ⑴《两小儿辩日》选自《》,据说是____时期____所作。 ⑵《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他们的可贵精神。 7、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8、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9、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10、“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三个生字盂、沧、汤。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每句话及全文的意思。重点了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4、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好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每句话及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课前准备: 学生: 1、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 2、收集有关资料,试着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们对他了解有多少? 2、的确是这样,(幻灯片出示)孔子不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而且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成就者就有七十二人;他是“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他先进的教育思想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直到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圣贤名早已飞出国门,扬名世界。除此之外,他说的一些话,也被后人广为传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还说过:“听其言,关其行”也就是说评价一个不但要看他是怎样说的,更要看他是怎样做的,也就是说做人要言行一致,我们的万事之表孔子,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呢?刚好,<列子>中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预习检查: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并且完成了导学稿中预习检测部分的练习题,题做的怎么样呢!老师来检查一下,我们来看预习检测第一题?(幻灯片出示预习检测部分的两个问题。)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三个生字(盘盂、沧沧凉凉、 探汤)。 过渡:字词掌握的这么好,课文读的怎么样呢?我们来接着看第二题吧。 2、师(小黑板)出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请同学们用斜线划出 这句话的停顿、节奏. A、指名画节奏,读出来。 B、大家认为应该这样停顿吗?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课文精讲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辩斗()()车盖()盘盂()探汤() 沧沧凉凉()孰()汝()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见两小儿辩斗辩斗: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去: ③及日中如探汤汤: ④孔子不能决也决: ⑤孰为汝多知乎孰:汝: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该书相传为战国时的______所作。 5、《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点击思维〗 1、注意“斗”是多音字,此处不要读成了三声;“汝”不要误读为“nǚ”。 2、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不能混为一谈。如:“去”现在一般指到某个地方,而在本文中却是“距离”的意思。 3、第一句注意“日初远”“日中时近”翻译要具体;第二句注意“为”的意思;第三句注意“探汤”的翻译方式。 4、你知道吗?《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寓言。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都出自该书。 5、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两小儿辩日 日初:车盖→近者大日初近 孔子日中:盘盂→远者小日中远孰为汝 不能日初:沧沧凉凉→远者凉日初远多知乎 决也日中:如探汤→近者热日中近 〖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把握重点〗 一、重点文言词语 (1)辩斗:辩论,争论。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

《两小儿辩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见两小儿辩斗() ? ? 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 () 3、而日中时远也() ? ? 及日中则如盘盂()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日初出沧沧凉凉() ? ? 及其日中如探汤.()

6、孔子不能决也( 7、孰为汝多知乎()( ) ? ? ? ? ()() 2 ?—词多义: ⑴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_ ②孰为汝多知乎为:—

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为:

⑵其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____ ③未有其比其:_______________ 2 ?⑴①为:动词,是②动词:说、认为 ③作 ⑵①其:那②它③他的或他们的 句子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内容理解: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相传是_____________ 时期__________________ 所撰。 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⑴日中如探汤汤:古义:_______ 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_____________ 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26课 二、设计理念 1、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构建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以文言文特点为根本,构建目的要求和能力结构 三、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根据注释理解文章。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与地球之间关系方面的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感知大家风范,激发学习热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古代有哪些有名的人物?是的,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为圣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圣人,有一次竟被两个小孩的问题所难倒。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在他的《列子》这本书中,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说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导入和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作为一代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的大家风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下文。 (二)以读为本,目的明确,层次清楚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2、大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句子的停顿。(出示课文课件,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记号,练读。)

3、读准字音停顿后,边读课文边看后面的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以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4、请几位同学将课文读一下,学生评议。 5、教师把诗文范读一遍,学生评议。 6、出示课件,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读课文,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 A、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儿在争论() ①、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②、太阳在不同的时候的大小问题。 ③、太阳在不同的时候的冷热问题。 B、对这一问题,两小儿的看法截然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 C、两个小孩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标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7、已做好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8、第三四小节是这篇课文的重点,着重阐述

《(学弈)(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文言文两则 《学弈》、《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学习准备: 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以根据学情适当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杨氏之子》、《伯牙绝弦》这两篇文言文吗?课文短小精悍,却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深刻的启发。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曾经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两则新的文言文,看看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明白怎样的道理呢? 基础达标 1、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学弈.()惟.()鸿鹄.()缴.()弗.()矣.()与.()盘盂()沧.()沧凉凉 孰.()为汝.()多知乎?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再回答问题。 弈.( )秋,通国 ..(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 ) 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 )俱.( )学,弗(f ú)若之矣(yǐ)。为是其.( )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3、联系课文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③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4、我知道《学弈》写了 《两小儿辩日》写了 。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疑惑要和同学、老师探讨: 疑惑一: 疑惑二: 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下面内容。 1、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一)郑人买履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总第课时) 任课教师:张利娟授课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2011年元月审核签名: 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能流利、正确诵读、背诵文言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故事寓意。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探究理解本文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资源 1、学生搜集《列子》及孔子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整体设计 突出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理解故事寓意题。通过学生诵读、自主合作探究来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突破难点: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提示来突破教学难点。 整体设计: 1、《两小儿辩日》故事生动,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因此,教学以目标解析为依托,教师预设课堂核心问题,通过自读、圈点勾画、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分析与点拨,完成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课后辅以一定作业予以强化。 2、本节课拟设计以下教学环节:课前准备、目标解析、自主学习、精讲与训练、检测与评价,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教学心得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课前准备: 1、学具、学习用品准备。 2、搜集《列子》及孔子资料。检查: 1、教材、资源、两支笔你准备好了吗? 2、教师巡回检查课前准备。 二、目标解析: 1、能流利、正确诵读、背诵文言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故事寓意。解析:《两小儿辩日》故事生动,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自主学习: 试试: 1、了解《列子》及孔子。(引导学生从名、时、地、作、评等角度简记孔子。) 2、检测预习(关注生字词)。 模仿: 1、听范读,学读法。 2、同桌互读、互评。 3、全班齐读。 4、分角色朗读。示范: 1、《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该书中保留了不少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2、介绍朗读要点:重音、停顿、节奏、感情。 3、范读: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四、讨论、点拨、展示(包括讨论训练、展示点拨两大环节) 核心问题(一)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有关字句。 提示: 1、结合书下注释。 2、小组讨论。 核心问题(二):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 1、画出文中写两小儿辩斗的观点、理由及孔子的态度的句子。 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博学的孔子对这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无法裁决又说明什么? 方法:勾画圈点批注,提出疑问。精讲: 1、重点字词 孔子东游向东问其故原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距离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就是 及日中如探汤到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谁;同“谓”,说;你;同“智”,智慧。 2、辩日启示 (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面去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开人近,但到中午时离开人远了。”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开人远,而到了中午时离开人近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就小得像盘子、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气候)凉飕飕的,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而远的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笑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一)起因两小儿争辩太阳离人近,还是远。 (二)主体观点甲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离人远。

乙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离人近。 理由甲儿:太阳刚出来像个大圆车篷,到正午像个盘子或碗口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乙儿:太阳刚出来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三)结果孔子也不能决断,两小儿笑。反映战国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肤浅:赞扬两小儿可贵的探索精神。(供参考,与教材归纳不全同。) 二、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2 常用词理解 (1) 见两小儿辩斗 “斗”今义解释为“斗争”、“角逐”,但古义除有“斗争”义项外,还可解释为“争辩”。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往”,意义截然不同。 (3) 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古义可译作“车篷”,还可译作“伞”,同今义也不全同。 (4) 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解释为“热水”,与今义不同。 3 多义词辨义 (1) 为孰为汝多知(认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愿为市鞍马(替。《木兰诗》)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 文及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面去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开人近,但到中午时离开人远了。”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开人远,而到了中午时离开人近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就小得像盘子、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气候)凉飕飕的,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而远的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笑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一)起因两小儿争辩太阳离人近,还是远。 (二)主体?观点甲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离人远。

乙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离人近。 理由甲儿:太阳刚出来像个大圆车篷,到正午像个盘子或碗口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乙儿:太阳刚出来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三)结果孔子也不能决断,两小儿笑。反映战国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肤浅:赞扬两小儿可贵的探索精神。(供参考,与教材归纳不全同。) 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2常用词理解 (1)见两小儿辩斗 “斗”今义解释为“斗争”、 “角逐”,但古义除有“斗争”义项外,还可解释为“争辩”。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往”,意义截然不同。 (3)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古义可译作“车篷”,还可译作“伞”,同今义也不全同。 (4)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解释为“热水”,与今义不同。 3多义词辨义 (1)为孰为汝多知(认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点: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预习单 一、熟读课文,日积月累 1.根据注释和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2.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 辩斗:故:以:去:日中: 车盖:及:盂:为: 沧沧凉凉:探汤:决:孰:汝: 3.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适当加上动作。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附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二、我的视角 1.读了课文,针对文章题目和内容,我最想研究的问题是: 2.我查找相关科学资料,能帮助孔子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三、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本来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后期成书。

共学单

延学单 1.自己策划一个话题,学习“两个小儿”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邀请老师、同学或家长参与辩论。 2.延伸阅读 学弈(1) 弈秋(2),通国(3)之(4)善弈者也。使(6)弈秋诲(7)二人弈,其(8)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10)听之(11),一心以为有鸿鹄(12)将至,思援(13)弓缴(14)而射之。虽与之(15)俱(16)学,弗若(17)之矣。为(18)是其(20)智弗若与(20)?曰(22):非(23)然(24)也。 注释: 弈:下棋。(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3)通国:全国。(4)之:的。(5)善:善于,擅长。(6)使:让。(7)诲:教导。(8)其:其中。(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10)虽:虽然。(11)之:指弈秋的教导。(12)鸿鹄:天鹅。(13)援:引,拉。(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17)弗若:不如。(18)矣:了。(19)为:谓,说。(20)其:他,指后一个人。(21)与:吗。(22)曰:说。(23)非:不是。(24)然:这样。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弈 两小儿辩日 练习题

《学弈》《两小儿辩日》练习 1.文言文两则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1. 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yǔyú)? 2. 此不为(wéi wèi)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 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4.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ǒu dòu),问其故。 二、比一比,再组词。 弈()诲()辨() 奕()悔()辩() 邀()盂()孰() 缴()孟()熟()三、给句子中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①其中;②他的,指后一个人; ③他,他们。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劝其.努力学习。()之:①弈秋的教导;②代指天鹅; ③他,指前一个人。

4.一人虽听之.。() 5.思援弓缴而射之.。()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四、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2. 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3.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4.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一) 弈秋,通国之。使弈秋,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一心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 按原文填空。 2. 文中用的方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3. 文中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各有不同, 请分别用两个成语来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

4. 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的原因。 5. 写出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6. 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的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下面是整理提供的苏教版《两小儿辩日》教案,欢迎阅读。 《两小儿辩日》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对“辩”质疑,初知大意 1.师:看课题,你还能就“辩”字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问题:a、两小儿是怎么争辩的?b、他们争辩的结果怎样?) 2.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a、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b、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 难吗? 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C、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师:有收获吗?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d、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课文(略) 强调:知=智读音Zhl e、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d、检查读课文 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3、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师: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根据注释能不能说说故事的大意。 三、明“辩”字义,初步理解 Io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 生:八个“日”。 2.师:找八名学生分别读写“日”的句子 3.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实录[教学简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①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孔子东游游: ②问其故故: ③而日中时远也日中: 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 3、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4、翻译句子。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成语加法。 ①()丝不苟+()霄云外=()万火急 ②()全其美+()神无主=()面威风 ③()思而行+()海为家=()零八落 ④()长()短+()上()下=()全()美 ⑤朝()暮()+()丝()毫=()分()裂 【语言表达训练】 6、“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7、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8、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9、排列错乱的句子,标出正确的序号。 ()院里有一棵我和爸爸一起种下的小白杨。 ()窄窄的小院,静静地,听不到一丝声响,只有洒满院心的阳光。 ()时间过得好快。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一个怪现象:我的头比那道印矮了一截。呀?我的个子怎么倒着长? ()妈妈见了直笑我:“傻孩子,你怎么能和小白杨比着长?” ()我天天来看它,盼它快长大。在它身上,我用小刀刻下一个小道道,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它身边,比一比,看看我长没长。 ()哦!可我还是想快些长大起来,像个大人样,到外面那个我还没见过的世界闯一闯。正确顺序: 10、读破句。 一天,某厂开大会,厂长在会上宣读文件。文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当读这句话时,这位厂长不假思索地念道:“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话一说出,听众大笑,厂长说:“笑什么?时代不同了,当和尚也要大专学历嘛!”厂长这一解释,台下听众笑得更欢了。 这句话该怎么读,你一定知道。现在,请你把这句话修改一下(只准改一个字),让它变得语意明白,又不会在读的过程中产生误会。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公开课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 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

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