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两小儿辩日章节试题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两小儿辩日章节试题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两小儿辩日章节试题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两小儿辩日章节试题练习题

《两小儿辩日》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⑶及.其日中如探汤.()()⑷孔子不能决.也()⑸孰.为汝多知.乎()()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弈秋》练习题

一、判断下面哪句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请打“√”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A.为是其.智弗若与?()B.见两小

儿辩斗,问其.故。()C.及其.日中如探汤。()】

2.惟弈秋之.为听。【A.一人虽听之.。()B.弗若之.矣。()C.思援弓缴而

射之.。()】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A.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yǔyú)B.此不为(wéi wè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D.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ǒu dòu),问其故。

三、读下面句子,说说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B.孰为汝多知乎?()C.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四、给句子中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A、其中;B、他的;C、他,他们。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2.为是其.智弗若与?()3.劝其.努力学习。()

之:A、弈秋的教导;B、天鹅;C、他,指前一个人。

1.一人虽听之.。()2.思援弓缴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五、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弈秋,通国之。使弈秋,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一心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用方法叙述两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3.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4.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5.判断下面朗读时的停顿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使弈秋\悔\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6.两个人都跟弈秋学下棋,其中一个人的表现是:;另一个的表现是:;结果是:。

《匆匆》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nuó yí zhē wǎn yóu sī zhēng róng liū zǒu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4分)

伶()裸()碗()徘()

冷()课()蜿()排()

三、根据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0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近义词:(2分)

挪移—( ) 遮挽—()

2、片段中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方法。(2分)

3、仿照划线的句子,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再写一句话。(3分)

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

4、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来勉励自己。(3)分

标准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挪移、遮挽、游丝、蒸融、溜走

二、形近字组词。(略)

三、近义词填空。

爱护爱惜珍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爱护)书籍的习惯。

2.他十分(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让它白白浪费掉。

3.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爱惜)。

维持保持保护

4.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可还是(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5.老红军战士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6.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四、根据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近义词:

挪移—( 挪动 ) 遮挽—(挽留)

2、排比、拟人

3、4、(略)

参考答案:

1.yú cān g shú rú zhì

2.(1)争辩,争论(2)认为距离(3)到热水(4)判断(5)谁通“智”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5.孔子不能决也。

6.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7.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2 两小儿辩日》精品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根据注释理解文章。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根据注释理解文章。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难点:1、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感知大家风范,激发学习热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古代有哪些有名的人物?是的,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为圣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圣人,有一次竟被两个小孩的问题所难倒。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在他的《列子》这本书中,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说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导入和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作为一代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的大家风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下文。 (二)以读为本,目的明确,层次清楚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2、大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句子的停顿。(出示课文 课件,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记号,练读。) 3、读准字音停顿后,边读课文边看后面的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以太阳在早晨离人近,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面去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开人近,但到中午时离开人远了。”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开人远,而到了中午时离开人近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就小得像盘子、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气候)凉飕飕的,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而远的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笑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一)起因两小儿争辩太阳离人近,还是远。 (二)主体观点甲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离人远。

乙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离人近。 理由甲儿:太阳刚出来像个大圆车篷,到正午像个盘子或碗口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乙儿:太阳刚出来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三)结果孔子也不能决断,两小儿笑。反映战国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肤浅:赞扬两小儿可贵的探索精神。(供参考,与教材归纳不全同。) 二、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2 常用词理解 (1) 见两小儿辩斗 “斗”今义解释为“斗争”、“角逐”,但古义除有“斗争”义项外,还可解释为“争辩”。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往”,意义截然不同。 (3) 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古义可译作“车篷”,还可译作“伞”,同今义也不全同。 (4) 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解释为“热水”,与今义不同。 3 多义词辨义 (1) 为孰为汝多知(认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doc

2014年春季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监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畅游拼写乐园(5分) kūwěi jiǎo bàn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kǒng bù zhēng róng ( ) ( ) ( ) ( ) ( ) fěi cuìdòng jiāng guāi qiǎo kù dōu guàng jiē ( ) ( ) ( ) ( ) ( ) (二)、我是查字典高手(3分) 1.“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再查______画。“幽”字的解释有: ①隐蔽的;②深远;③安静;④藏在心里的;⑤昏暗。“幽静的小路”中的“幽”应取第______种解释;“幽暗的光”中的“幽”应取第______种解释。 2.用数笔画查字法,“蘸”应查______画。 (三)、睁开慧眼慎选择(8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颠簸慈详悬崖峭壁应接不暇 B、要挟竣工幼雅可笑粉妆玉砌 C、抵御湛测精兵减政专心致志 D、竞赛轻蔑再接再厉死得其所 2.下列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你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努力地去做。 B、小明因为学习刻苦,所以受到老师的表扬。 C、老师一边弹琴,同学们一边唱歌。 D、与其边做作业边玩,不如先做完作业再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都注意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B、我带了课本、笔、纸等文具,按时到校。 C、在公共场所,我们应当维持清洁。 D、我一定听取大家的意见,改正缺点。 4.下列句子词序变化后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他家来客了。——他家客来了。 B、他都问过谁?——他谁都问过。 C、也只有他这样怕冷。——这样怕冷也只有他。 D、有你们看的书。——书有你们看的。 5.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子之矛 B、反归取之 C、“至之市而忘操之”中的第一个“之” 6.与“罗贯中——《三国演义》”最相似的一项是() A、宋江——《水浒传》 B、吴承恩——《西游记》 C、贾宝玉——《红楼梦》D、鲁迅——《闰土》7.下列三组词是反义词的一组是() A、渴望——盼望 B、遥远——附近 C、奇妙——奇特 8、下列三组词是近义词的一组是() A、欺侮——侮辱 B、欺骗——诚实 C、强盛——衰败 (四)、选兵选将各就各位(3分) 因为……所以……宁可……也不……如果……就…… 虽然……但是……无论……都……只有……才…… 1.()做了对别人有益的事,心里()会很充实。 2.()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神州五号”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飞上了太空。 3.人人平等,()是谁,()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4.解放军官兵()自己受苦受累,()让汶川灾区的人民再多受一点罪。 5.()周总理是国家领导人,()他的生活非常简朴。 6.()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五)、我给句子变魔术(7分) 1.爸爸教训了我一顿。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里很安静。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爸爸李大钊已经将要被敌人杀害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滴答答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 改为陈述句: 6.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 改为间接引用: (六)、判断下列广告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分) ①对偶②夸张③比喻④双关⑤拟人 1.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2.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3.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您。() 4.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七)、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下面人物特点。(3分) _____________的顼碗少年___________的张思德_________________的李大钊 _____________的汤姆·索亚_____________的鲁滨孙________________的周总理 (八)、根据课文用“望”字组词填空。(7分) 凡卡()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爷爷能来接他回去,这是他美好的()。信寄出后,他整天()着、等待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半年后乡下捎信来说爷爷死了,凡卡()了。 二、口语交际(3分) 针对现在网络犯罪年轻化的现象,有专家指出,要禁止青少年上网。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你选其中一种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不少于100个字)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 辩日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一、主要内容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环节 1、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2、读通课文,掌握断句 3、理解内容,深解“辩斗” 4、多种角度,升华“辩斗”

5、拓展延伸,熟练运用 五、具体教学环节 (一)、课前两分钟 背诵《论语》中的名句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1、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用日历牌换字) 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 辩论的结果怎样呢?谁又参与了这场辩论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3、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你是怎样学习的? 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 师:我们今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谁能介绍一下《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和出处? 生介绍列子和《列子·汤问》。 (三)、读通课文,掌握断句

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测试题姓名 一、基础知识 1.写同音字 jiǎo ()子()刑()猾 lì经()鼓()严() 二、仔细琢磨,慎重选择 2.同一个字读音全相同的是()组,全不同的是()组。 A、含糊糊弄糊涂 B、勉强顽强强词夺理 C、摩托摩平按摩 D、吆喝喝住齐声喝彩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卓有成效”的“卓”起笔是部首,音序是Z,声母是zh 。 B “心领神会、无独有偶、铺天盖地”构词方式各不相同。 C “不闻不问”中的“不”读音不同,“一心一意”中的“一”读音也不同。 D “插秧、鞭炮、吭声、语无伦次”中带点字都是形声字。 4.找错别字,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A专心志致勃勃生机座无虚席 B 不知所错月以继日司空见贯 C 见微知著锲而不舍落慌而逃 D 满不在呼肃然起敬零七八粹 5. 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鼓舞斗志一弯新月提高成绩 B 改善工作一枚棋子改正错误 C 交流经验端正态度发扬作用 D 一艘扁舟纪律严谨形势严峻 6. 下列词语只有一个是贬义词,这一个是()。 A 风华正茂 B 大义灭亲 C.锲而不舍 D.竭泽而渔 7.“_______下雨,_______要带雨具。”横线上要填关联词语。下面几组中,唯一不能用的是() A 因为……所以…… B 即使……也…… C 只要……就…… D 如果……就…… 8. 成语中的“三”有的表示多,有的表示少。下列成语中的“三”表达的意思与其它三组不同的是()。 A 三言两语 B 三番五次 C 三思而行 D 一日三秋 9. 下列文字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 太阳他有脚啊,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C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D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如果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10.下面诗句中,不是表达送别情感的一句是()。 A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依据情境内容,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最恰当的是()。 王红不喜欢参加实践活动,尽管看了许多作文书,但写起作文来总是言之无物,我想用这句名言来开导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B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三、积累运用 1.用四个成语代替下面几个“很多”。 (1)店里小商品很多。()(2)花的品种很多。() (3)公园里游人很多。()(4)游乐项目很多。() 2.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句中的横线上,再有感情地读读。 大自然多像,广袤的大地是她,茂密的森林是她,温暖的太阳是她,和煦的轻风是她。 A 明亮的眸子 B宽广的胸怀 C甜蜜的絮语 D一位伟大的母亲 E飘逸的长发 3.在下面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A、阎振三( )自己受苦刑,( )愿说出李大钊。 B、(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 )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C、我们( )有些意见分歧,最后( )统一了认识。 D、捉来的小鱼,小虾,我们并( ) 拿来吃,( )养在瓶子里玩。 4.按要求改写句子: A、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两小儿辩日_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_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两小儿辩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

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盂:yú 音易错读为yū;指盛液体的敞口器具。沧:cāng 音易错读为qiāng;指青绿色。 汤:tāng 指热水,开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五) 一、基础知识(40%) 1、看拼音,写汉字。(2分) jǐn qín cì hòu líng lì quán tuǐzhàn ()旗()岭( ) ( ) ( ) 精( ) 2、读带点的字,把错误的读音划掉(2分) 将(jiāng jiàng)相(xiāng xiàng)和(héhè)苍劲(jìn jìng) 阻挠(náo ráo)荆条(jīn jīng)喷香(pēn pèn) 3、填空(3分) “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纯”字是()结构,共有两种解释:A、熟练B、专一,不杂“纯熟”的“纯”应选第()种解释。 4、用横线画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4分) 〈1〉一阵风把腊烛炊灭了。()() 〈2〉哪时候,恩格斯渴尽全力帮助他。()() 5、给下面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写在括号里。(4分) 绝:A特别出色的B断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1〉到井边挑水的人络绎不绝。()〈2〉狼牙山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 〈3〉山羊表演了一个走钢丝的绝技。() 6 、写出下面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分) 曲折—()()贫穷—()()热情—()() 推却—()()精密—()()具体—()() 7、把下面的词补充完整。(3分)翻天()地应接不()堪称()模刻()求剑安然无()精兵()政 8、选词填空。(4分) 严肃严峻严重因为……所以……即使……也……无论……都…… 〈1〉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的态度。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忧虑。 〈3〉这歌声,()听惯了鸟叫的人,()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4〉这艘货船,()是逆风行驶,()帆没有张起来。 9、把下面的词按顺序重新排列。(2分) 〈1〉明天今天后天昨天前天 〈2〉开花长叶发芽结果 〈3〉亚洲成都地球中国四川 ______________ __ 〈4〉冲刺准备活动领奖品起跑 <5>中秋重阳端午除夕 10、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把”字句)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叙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 如:此:乎: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 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两小儿辩日》全文与翻译

《两小儿辩日》全文与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两小儿辩日 ?——选自《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

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注释】 辩斗:争论。??以:认为。??去:距离。??日中:正午。?及:到。?车盖:车篷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阴凉的意思。 ?决:决断,判定。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汤,热水。

?孰:谁?为:通“谓”,以为,认为 ?汝:你。?知:通“智”,智慧。 游:游历、游学?故:原因 ?知:知道 【中心思想】?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三、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 ?四、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Kāng kǎi niàng jiǔmèi lìmáo dùn ( ) ( ) ( ) ( ) pái huái ( ) 二、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下列这些字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帐湛障站②绽蘸颤栈③暂占涨葬 2、下列这些词中,完全写正确的是() ①偏僻鸿燕葵花②勘测蕴含咨询川流不息 ③诺言伶俐煎饼④诲人不倦文质杉杉书声朗朗 3、下列各组词中的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数落数说数九寒天②夹衣夹子夹注夹丝玻璃 ③中看中毒造谣中伤④作业作坊自作自受 4、对“御”字的认识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左右结构,读“ yì”,部首是“征”,共十三画,“抵御”中指挡住。 ②左中右结构,读yù ,部首是“即”,共十一画,“驾御”中指赶车马。 ③左右结构,读yù ,部首是“征”,共十二画,“御寒”中指抵挡。 三、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像“人才济济”之类的成语,请你在下面的括号中写上类似的恰当词语

詹老师()从北方大城市来到这个南方小镇教书了。今早,校长带他走入()的校园,跨进全校()的五(2)班,他既兴奋又有些担心。同学们看着这个()高个小伙,一会儿就议论开了。 四、联系所学内容填空 1、“已是悬崖百丈冰,。”这是所写的词,这句诗用了手法,让我们体会到梅花的品格。陆游《咏梅》中表现梅花屡遭打击但矢志不移品格的句子是, 。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比泰山还重的死是 3、走进小学语文课本,我们感受到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有的蔺相如,有的诸葛亮,还有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科学家。 4、读书学习要想得到真知灼见,就要像古人说的:“博学之,,, ,笃行之。”才能“,吹尽黄沙始到金。” 5、周末,小明和爸爸经常到龙泉水库游泳。星期六这天,小明做完作业后问爸爸:“咱们去干啥呢?”爸爸说:“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五月月考试卷 [答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考号: 一、看拼音写汉字。(9分) nu?zhēng zhēng huìxián sǒng ()移()融风()彩()头()()肩 āi chōu shím?i bào dàn ( )思 ( )屉侵()()瑰残()()生jūguāi piějiāng bōqún ()留()巧 ( )嘴冻() ( )削围()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4.5分) 琳琅(liáng láng)满目三年五载(zǎi zài)秉(bǐng guāi)烛夜游 举世瞩(zhǔshǔ)目戛(jiágā)然而止哄(hǒng hōng)堂大笑 张灯结(ji?jiē)彩养尊处(chùchǔ)优万象更新(ɡēnɡɡanɡ)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填空。(本题8分,填成语每格0.5分) 独出心()百炼成()见微知()莫()其妙 集思广()标新立()精益求()迎()而上 1、从上面的词语中找出两组近义词。(1分) ()——()()——() 2、选择上面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A、王叔叔早已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但他从没有停止过钻研,总是(),一次 次,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B、在学习和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只有那些敢于()、百 折不挠的人,才有可能到达胜利的顶峰。 C、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 态。 四、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4分) 1、思援弓缴而射之。(思:弓缴:) 2、及其日中如探汤。(及其:汤:) 3、豆在釜中泣。(釜:泣:)

4、休将白发唱黄鸡。(唱黄鸡:) 五、背诵默写。(14.5分) 1、日初出大如(),及日中则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分) 2、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过,从我脚边()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走了一日。……在()的日子里,在()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要徘徊罢了,只要()罢了。(3分)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会锻炼出一颗()的心。(1.5分) 4、她从一个()的小姑娘,一个()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1.5分) 5、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而是水的()。(1分) 6、千门万户瞳瞳日,()。(1分) 7、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只要你(),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1.5分) 8、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4分) 六、阅读下面课文选段,按要求作答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6分)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和自己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蜡烛!这是一道()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2013年湖南长沙名校七年级招生考试语文测试题Array第一部分基础积累(50分) 1、看拼音写汉字,并完成下列题目。(5分) kuí wú chén āi qiào qiào ()()陡()俊()上面所填汉字中,属整体认读的字有(),音节需要用隔音符号分隔的用“’”标出。 2、按要求填空。(3分) “秉”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秉烛夜游”的“秉”字是___________的意思。“幽”字是____结构,共有____画。第8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 3、选字组词(3分) 翠、脆、萃、粹、悴、瘁 ( )弱 ( )绿憔()纯( ) 鞠躬尽( ) 出类拔( ) 4、在下面括号中填上“看”的近义词(不重复)(3分) 仰( ) 俯( ) 远( ) ( )视 ( )一眼 ( )目 5、填成语(4分) ①( )然大悟 ( )然起敬 ( )然无存 ( )然无恙 ②无( )无( ) 无( )无( ) 一()不()一()不() 6、选择题。(8分) (1)、成语中含三的,有的表示多,有的表示少,下面按多与少分类正确的是:( ) 1一日三秋 2三番五次 3三言两语 4三思而行 5三瓦两舍 A、235 /14 B、 234 / 15 C、 124 /35 D、251/ 34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居乐业盛气凌人兴国安帮

B、喜出望外完美无缺丰攻伟绩 C、坐井观天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3)、下列词语所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个词是()。 A、龙争虎斗 B:百花争艳 C:骄阳似火 D:兔死狐悲 (4)、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8、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句诗中“开封”不是地名,而是指“把封好的信拆开”。 ( ) (2)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如藏族的“藏戏”,安徽的“豫剧”等。( ) (3)、“J、K、L、M、N”是按音序排的。( ) (4)、“一张桌子,一位老师,一匹马车”这三个词语中的量词都用得对。( ) (5)、在“难解难分”、“号称”两个词中,每个字都是多音字。( ) 9、按要求做题。 (1)那翠绿的的叶片和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束。(缩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珍惜时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2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突出,人们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的分量重。 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紧跟而上,建设祖国需要我们一代代人。(6)、写出下面古诗加点字或者成语的主要人物。(4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初出茅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负荆请罪()

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3年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jìng mìméng long húlún tūn zǎo késòu ()()()() wèn dǐng kǜdōu lìsènìshījīxiè ()()()( ) ( ) 二、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4分) 1、肖.(xiāo)像徘徊.(huí)强.(qiǎng)词夺理 2、窈窕.(tiǎo)歼.(jiān)灭深邃.(suí) 3、糊.(hù)弄花圃.( pǚ)执著.( zhuó) 4、桅杆 ..(wěigǎn)喷.(pèn)香迄.(qì)今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 无()无故张灯()彩()而不舍持之以()()有成效死得其()独出心()不()下问 四、选词填空。(7分) 融化溶化熔化 1、我把白糖放到水里,让它慢慢地( )。 2、这个火炉的温度真高,一块钢铁放入里面,马上就()了。 3、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一下子就()成水。 直接直截截至 4、网站的人气很旺,()8月底,累计点击已达50万人次。 5、他是个()了当的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争夺争持 6、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7、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五、照样子,仿写句子。(6分)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2、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六、日积月累。(9分) 1、操千曲而后晓声,。 2、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 3、学完《匆匆》一课,我懂得了要珍惜时间,我想用 这句诗或名言告诫自己。 4、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采用了解_________的方法,而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则采用了________的方法。 5、鹤.立鸡.群(两种动物) 6、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 7、从古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中任意选出两个字,然后分别用每个字组成4个含有该字的成语。(4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10分)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mú mó)仿 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xī jí)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kūɡū)萎了。但是,在不确定 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ā zhā)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 )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 文及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面去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开人近,但到中午时离开人远了。”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开人远,而到了中午时离开人近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就小得像盘子、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气候)凉飕飕的,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而远的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笑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一)起因两小儿争辩太阳离人近,还是远。 (二)主体?观点甲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离人远。

乙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离人近。 理由甲儿:太阳刚出来像个大圆车篷,到正午像个盘子或碗口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乙儿:太阳刚出来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三)结果孔子也不能决断,两小儿笑。反映战国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肤浅:赞扬两小儿可贵的探索精神。(供参考,与教材归纳不全同。) 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2常用词理解 (1)见两小儿辩斗 “斗”今义解释为“斗争”、 “角逐”,但古义除有“斗争”义项外,还可解释为“争辩”。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往”,意义截然不同。 (3)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古义可译作“车篷”,还可译作“伞”,同今义也不全同。 (4)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解释为“热水”,与今义不同。 3多义词辨义 (1)为孰为汝多知(认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1)

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1) 一、基础知识(51分) 1、读拼音,写词语。(6分)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shíjīn búmèi chuítóu sàng qì( ) ( ) ( ) tài rán zìruòmùbùzhuǎng jīng chēng mùjiēshé( ) ( ) ( ) 2、根据拼音,写出下面词语中的同音字。(4.5分) mù银()羡()扫() fú蝙()()气()射 bì躲()墙()和氏() 3、将下列成语按要求补充完整。(8分) (1)与神话故事有关的成语。 女()补()开()辟() 八()过()精()填() (2)与数字有关的成语。 ()诺()金()死()生 ()湖()海()上()下 (3)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目寸光卧()藏()()入()口 ()丝()迹 (4)与海有关的成语。 ()誓()盟()角()涯()阔()空()纳()川 4、用线把诗的作者、题目和诗的意思恰当地连接起来。(4分) 王安石《示儿》以“悲”为主线表达了爱国之情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喜”来贯穿表达了爱国之情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的感情李白《泊船瓜洲》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之情5、读古诗或故事,写成语。(2分)

(1)人面桃花相映红() (2)黄河之水天上来() (3)在天愿作比翼鸟() (4)桃花潭水深千尺() 6、选关联词填空。(4分) 如果、、、、、、就、、、、、、宁可、、、、、、也、、、、、、 虽然、、、、、、但是、、、、、、只有、、、、、、才、、、、、、 (1)李奶奶()年过花甲,()行动仍很利索。 (2)()敢于藐视困难的人,()不会被困难压倒。 (3)桑娜()吃苦,()要抚养西蒙的孩子。 (4)()明天下雨,我们()去春游。 7、写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4分) (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回忆课文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4分)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中的一个故事。它与、、并称为我国四大名著。文中写的人物是、、,其中主要人物是。 9、按要求分别写词句。(7.5分) (1)运动会上,我班取得团体第一的好成绩。你想用、、来表达此时的心情。(1.5分) (2)“荷花在清风吹拂下摇动着”这句话如果要表达得生动些,可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这样说:。(1分) (3)这花很香。(改为夸张句)(1分) (4)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美。(修改病句)(1分) (5)老师对李明说:“张小红病了,放学后你去看看他”。(改为转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 《两小儿辩日》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注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

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辩日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两小儿辩日中心思想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