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海洋环境评价报告

10-海洋环境评价报告

海洋环境评价报告和海洋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

海洋环境评价报告的编制

按照海洋环境监测计划,在完成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评价等工作之后,把海洋环境评价工作的各种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逻辑地表达各项评价的结果,以文件的形式对海洋环境质量作出概括性结论。

内容:

1、海洋环境概况:

(1)海洋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质特征、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2)社会环境:周边的社会、经济、人文等;

(3)污染源分布状况:入海河流、沿岸排污等;

2、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1)水质质量状况:主要描述监测的程序、方法、结果并适当评价,阐明采取的措施和防治方法;

(2)底质和生物质量状况:与水质类似。

主要阐述环境质量的现状、质量分级和衡量程序,阐明海域分异、时空分布状况和规律。对回顾性评价要分时段进行环境质量与现状的对比。此外,还应分析环境质量变化的规律和不同扩散条件下各环境要素的动力学影响。

3、综合结论、建议和对策:

在海洋环境质量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给出科学结论。根据海洋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改善海洋环境的措施和对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1、编制原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

(1)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2、基本要求:

(1)总体结构符合要求: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2)基础数据可靠:调研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6)署名符合要求:评价资格证书,行政总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技术审核人、项目总负责人、报告编写人。

3、要点:

(1)总论:

①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

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③编制依据;

④评价标准;

⑤评价范围;

⑥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①建设规模;

?②生产工艺简介;

?③原料、燃料及用水量;?④污染物排放情况;

?⑤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⑥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环境概况:

?①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②社会环境状况调查;

?③评价区内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8)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提出项目建成运营后,环境管理计划、环境管理机构的设备和人员配置、环境监测规划等。

?(9)评价结论:

?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现状;

?②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③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④环保措施的可行性;

?⑤从选址、布局、规模等角度提出项目建设是否可行;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提出供项目建设单位参考的建议。

?(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招远发海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

? 1 总则

? 2 工程概况

? 3 工程分析

?4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

? 5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环境事故风险分析与评价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9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

?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公众参与

?12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13评价结论

1. 总论

? 1.1 评价任务由来与评价目的

? 1.1.1 评价任务由来

?招远发海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2008年拟承担“招远发海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任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19485-2004)》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项目用海必需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招远发海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海洋大学进行该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工作。

? 1.1.2 评价目的

?(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发展规划,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分析和预测建设期、运营期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提出可行的环境保护和

污染预防措施;

?(3)通过环境风险评价,提出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对策和应急预案;

?(4)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项目可行性做出明确结论,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建议,

为项目设计单位优化设计、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

批决策和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管理和决

策的依据。

? 1.2 编制依据

? 1.2.1 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0年4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4年1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正),2004年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

?(11)《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75号令)

?(12)《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2006年10月

?(13)《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2006年10月

?(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项目用海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2】36号),2002年7月?(15)《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04年1月

?(16)《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海域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鲁政发【2002】69号),2002年10月

?(17)《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12月

?(18)《山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鲁政发【1987】第21号)

?(19)《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04年4月

?(20)《烟台市海洋功能区划》(报批稿)

? 1.2.2 技术依据

?(1)《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1991)

?(2)《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998)

?(3)《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04)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声环境》(HJ-T2.1~2.4-93)

?(6)《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规划人工鱼礁项目技术规程(试行)》(2005年)

? 1.2.3 项目依据

?(1)招远发海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海洋牧场建设项目行性研究报告

?(2)招远发海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 1.3 环境标准

?(1)《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

?(2)《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二类)?(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095-1996)(一级)?(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

?(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二类)?(6)《渔业水质标准》(GB3097-1997)

?(7)《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1983)

?(8)《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 1.4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 1.4.1 环境影响要素

?(1)污染要素

?施工期间,陆域主要污染物为石料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运输车辆和施工船舶排放的尾气以及产生的噪声;海域主要污染物为礁体投放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施工船舶排放的含油污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运营期间,人工鱼礁工程无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

?(2)非污染要素

?地形地貌改变、水动力环境变化、冲淤环境变化、生态环境变化。

? 1.4.2 评价因子筛选

?通过对工程附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合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对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进行了筛选,确定本项目的环境评价因子为:

?(1)海水水质

?现状评价因子:营养盐、温度、盐度、pH、浊度、DO、COD、BOD、重金属等。?(2)海洋沉积物

?现状评价因子:铬、镉、锌、汞、铅等重金属含量。

?(3)水动力

?现状评价因子:海流流速、流向、潮汐类型等。

?(4)底质

?现状评价因子:底质类型、底质组成。

?(5)海洋生物

?现状评价因子: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等。

?(6)非污染要素

?海洋生物的损失量、水动力环境的潮流场、灾害性天气对人工鱼礁区的影响等。

? 1.5 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

? 1.5.1 环境敏感区

?本工程位于招远市辛庄镇宋家山海域。根据《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项目海域属浅海养殖区,近岸沙滩及陆地为观光旅游区,因此本工程的环境敏感区主要为周边浅海养殖区、增殖区和观光旅游区。

? 1.5.2 海洋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保护目标为项目建设区周边的浅海养殖区、增殖区和观光旅游区。

?施工期和营运期,要切实保证敏感区的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符合国家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即鱼礁区和周边浅海养殖区海水水质达到GB3097-1997中的第二类标准,沉积物质量达到GB18668-2002中的第二类标准。并且,保证项目施工和运营不会对周边海洋景观和旅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一)2014-3-26 概述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入海河流众多,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2013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入海污染源、海洋功能区、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开展了监测,布设监测站位8 700余个,获取监测数据250余万个。 2013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15%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约1.8万平方公里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海洋生境退化、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 1.1 海水 1.1.1 海水环境状况 2013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7 160、36 490和15 63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44 340平方公里,较上年减少了23 540平方公里。渤海、黄海和东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减少了4 590、13 030和9 150平方公里,南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增加了3 23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盐城、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部分近岸海域。与上年相比,烟台近岸、汕头近岸、珠江口以西沿岸、湛江港、钦州湾的部分海域污染有所加重。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摘要: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第一类海水水 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海水、海 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和海洋大气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处于本底 范围内。但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生态受损、灾害多发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经河流 排海的氮、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大,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依然较低。 一、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 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近年来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2012年我国近海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6 910、30 030和24 70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67 88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了24 080平方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增加了8 870、6 990、6 700和1 52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近岸海域。 2、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 我国海洋沉积物监测要素主要包括石油类、重金属、砷、多氯联苯、硫化物和有机碳。在我国管辖的海域内共有581个监测点。2012年我国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沉积物中铜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为85%,其余监测要素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6%以上。近岸以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仅个别站位的部分监测要素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全国重点海域沉积物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黄海北部近岸沉积物综合质量状况较差,其余重点海域综合质量良好。黄海北部近岸污染区域集中在大连湾,主要超标要素为石油类、铜、镉和锌,其中石油类含量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同时部分区域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六六六以及粪大肠菌群等有害物质比例较高。 3、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 9.1事故危害后果预测 从船舶污染事故的污染物泄漏量、类型、漂移轨迹、扩散范围、污染概率、影响时间等污染指标,结合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综合预测危害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于沿海水域,可按照船舶溢油量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或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危害后果划分为“灾难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较小”六个级别,其中,“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基本上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规定的事故等级相对应。详见附录6。 对于上述的环境影响程度,在环境比较敏感的水域,选用单一指标很难反映出船舶污染事故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应选用多个指标作为危害后果的评价指标,才能比较全面表现出危害后果。 (1)用危害后果指数表示风险危害后果。 危害后果指数C = Pi×Si 其中:Si为敏感保护目标i的敏感系数,Pi为敏感目标i受影响的概率。 对于一级评价,敏感目标i受影响的概率Pi应根据随机

模拟统计法预测得到; 对于二级评价,敏感目标i受影响的概率Pi可取其不利风向的风频。 详见附录5和6。 (2)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计算危害后果值。 详见附录6。 9.2高风险区预测 本节内容适用于对较大范围的区域进行船舶污染事故应急能力规划时的风险预测,为了在该区域内细划几个区域来比对事故风险大小,从而决定应急能力建议。在细划区域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地理位置的相近性; (2)进出船舶、装卸货物的种类相近性; (3)评价数据的可获取性; (4)港口区划和管辖区域; (5)其它相关因素。 方法一: 根据分析出的船舶事故多发区地点、污染事故发生概率、最可能发生事故污染物泄漏量、周边环境敏感程度,以及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结果,对高风险区的风险特点进行定性描述。

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

中国海洋资源现状报告 班级:软件三班 姓名:李晓芳 学号:20132230

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 20132230 2013级软件三班李晓芳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近300平方公里的海域,3200公里长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800多公里的海洋大国。中国海域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岛屿众多、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海洋的富饶,这是近年来我国提出“海洋大国战略”、“走出深蓝的中国海军”等基本的立足点。保护好中国的海洋环境,就是在保护中国以后的资源供给,具有战略性意义。要想了解中国海洋战略,首先得了解中国的海洋环境现状,以及改善的对策,才能真的实现“海洋大国战略”。 关键词:中国海洋环境现状改善方法海洋大国 一.中国海洋环境现状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对于我国四海:渤海、黄海、南海、东海,的海水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四个海域中,渤海、东海的海水污染较严重。二十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三分之二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中,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程度相对严重,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近几年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并且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生

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以上都是我国海洋环境的现状。 或许是受近代著名的法学家,格劳修斯的“海洋是无边无际,不可用竭”的思想,和近代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影响,人类对海洋探索越来越热,渴望从海洋中获取那“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却也因此,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海洋环境污染,尤其是国家近海领域的污染,给中国的海洋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从我国对渤海黄海南海东海的海洋调查分析中,可明显的看出,我国海洋环境主要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者不健康状态。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有以下表现: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由于海水的富营养化和营养失衡,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得异常。尤其是我国石油资源的污染,是海洋油污染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石油在海水表面形成油膜,阻止了还洋气体的对流,是海水中溶解的氧减少,引起大面积的缺氧;而且油膜能黏住大量的鱼卵和幼虫,是鱼卵、幼虫,还能引起鱼、贝的畸形,蓄积某些致癌物质,对使用这些鱼、贝的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二.中国海洋环境现状的改善方法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海洋生态问题严重,难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大国战略,我们需要加大对海洋环境的治理力度,改善海洋环境现状。 首先,从根本上说,我国公民的海洋保护意识不足,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

环境风险评价试卷AB(及答案)

安徽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08级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环境风险评价》期末考试试卷(A )(时间120分钟) 1.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对有毒有害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进行预测时,可以在( )中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式。 A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C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HJ/T 2.1-93) 2.在气态污染物的风险评价中,下列哪种模式是不适用的?( ) A. 高斯烟羽模式 B.分段烟羽模式 C.烟团模式 D.多烟团模式 3.某生产场所有天然气200kg 。当对这种情况做风险评价时,应做( )风险评价。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4.在故障树分析中,( )表示门的输出事件是输入事件的对立事件。 A.或门 B.表决门 C. 禁门 D 非门 5. 根据评价范围的大小,环境风险评价划分为三种类型。下列( )是不恰当的。 A.微观风险评价 B.系统风险评价 C.区域风险评价 D.全国风险评价 6.下列哪个不是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危害性综合衡量划分的危险性等级( )。 A.安全级 B.临界级 C.致命级 D.危险级 7. 在环境风险评价标准的讨论中,一般而言,人类对风险值为( )看成是不可接受的。 A.10-3 /a B. 10-4 /a C. 10-5 /a D. 10-6/a 8.生态风险评价的特点之一是( )。 A. 生物多样性 B.偶然性 C.主观性 D. 不确定性 9.不是爆炸性物质爆炸的显著特点的是( )。 A 由火引起 B 变化速度非常快 C 释放大量热或剧烈吸热 D 生成大量气体 10.可燃固体是指燃点在( )的可燃物质。 A. 100℃-200℃ B.200℃_300℃ C.300℃_400℃ D.400℃_500℃ 11. 英文缩写ERA 代表的是( )。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风险评价 C.健康风险评价 D.生态风险评价 12.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某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在非环境敏感地区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等级应划分为(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13. 关于最大可信事故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大可信事故是发生概率最大的事故。 B. 可信是指应为科学、客观的设定,所以应该包括极端情况。 C.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D.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导致有毒有害物泄漏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漏事故,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 14. 不是生态风险评价三要素的是( )。 A 供体 B.受体 C.危害 D.暴露 15. 事故源项分析所采用的事件树、故障树及原因—结果分析方法均属于( )推导法。 A .递进 B.逻辑 C.数学 D.源项 16. 不属于大气扩散模式的为( )。 A 高斯烟羽模式 B.卡拉乌舍夫模式 C.分段烟羽模式 D.烟团模式 17. 俗称“大脖子病”是因缺乏( )元素造成的。 A.Hg B.I C.Cu D.F 18. 下列各项都包括在广义风险评价程序中,但狭义的环境风险评价中没有的是( )。 A.源项分析 B.环境后果分析 C.风险表征或风险评价 D.风险管理 19.当风险评价的结果为( ),则该项目的建设是可以接受的。 A.Rmax ≤R l B. Rmax ≥R l C. Rmax >R l D. Rmax <R l 20.关于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可靠性工程,下列说法( )是错误的。 A. 技术性能,经济指标与可靠性三个方面是评价产品质量的标志。 B. 可靠性的任务是保证系统在设计制造试验和运行的整个过程达到用户所要求的可靠性。 C. 质量与可靠性在许多场合当做同义词来使用,他们之间是没区别的。 D.可靠性的学科的发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1945年)开始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国电福建南埔电厂二期工程复核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众参与简本 2011年8月

1 项目概况 南埔电厂二期工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柯厝村北侧的红土台地上,西南距泉州市老城区约55km,距惠安县城约25km,西距福厦公路(324国道)约11km,东北距莆田市约26km,东偏南距湄洲湾电厂约10.5km,东南距湄洲岛约23km。 南埔电厂一期工程2×300MW机组已于2005年投产运行,拟建二期工程为2×600MW超临界发电机组,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复(环审[2005]699号),由于批复已超过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本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复核工作。 本期建设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采用低氮燃烧及SCR脱硝、静电除尘、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不设烟气旁路,不加装GGH),烟气通过一座240米高烟囱排放。 本期工程的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均仍为晋北烟煤,采用铁海联运,由大秦铁路铁路运输至秦皇岛港,再由海船经水路运至湄洲湾电厂煤码头。二期工程拟利用一期工程已建成的5万吨级煤码头,不用新建煤码头。二期工程主厂房位于一期主厂房的西面,目前是一期工程的施工安装场地。二期的输煤栈桥从一期的主厂房煤仓间引接。煤场在一期已预留的场地上扩建。二期扩建3个灰库,布置在一期灰库的西面,气化风机房靠近灰库布置,渣仓靠近锅炉房布置。 二期工程的温排水排放口位于一期西侧约200m向海修建250m的涵管,然后改为两侧建导流堤的明渠排放,明渠的出口处设置在-4.0m等深线(黄零)附近排放。 工程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各股废污水经处理后在正常工况下全部回收复用,不对外排放。 工程采用“干湿分排、粗细分排和灰渣分除”的原则,为综合利用创造条件。采用正压浓相气力除灰系统输灰,湿式机械除渣。飞灰的收集系统拟采用正压气力输送方式将电除尘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灰斗收集的飞灰送入灰库内,供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灰经调湿后由汽车送入灰场碾压后贮存。灰渣输送采用汽车运输。协议灰渣利用率为100%。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国海规范〔2017〕7号)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体要求 第一条为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海洋工程建设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海洋工程的选址(选线)和建设应当符合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不得影响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或者损害相邻海域的功能。 第四条国家实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海洋环境进行科学调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在开工建设前,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资质证 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承担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第五条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行政审批改革政策确定的管理权限,审批相应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海洋工程可能造成跨区域环境影响并且有关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逐步推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在线预受理和预审查,逐步实现网上受理和办理过程全公开。 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本部门网站上发布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服务指南。服务指南应列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受理方式、办理流程、审批时限等内容。 第七条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和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制定出台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管理文件和技术规范。 海洋工程环评从业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接受继续教育,参加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培训,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管理政策和技术规范,并通过培训考核。 第二章办理程序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8×4’=32’)、简答题(4×7’=28’)、论述题(2×20’=40’) 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 其变化趋势。 海洋环境监测:用科学的方法检测代表海洋环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2.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 为优先污染物。 3.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4.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 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5.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 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6.瞬时水样: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7.混合水样: ①等时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 合后的水样。 ②等比例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 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 8.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9.真色(euchroic):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 10.表色(allochromatic color):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 11.浊度: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12.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和强酸弱 碱盐。 13.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14.pH:指示水酸碱性的强弱。 15.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16.盐度:1千克海水中所有的溴化物和碘化物被等摩尔的氯化物所取代,所有的碳酸盐全 部转化为氧化物后所含的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17.矿化度: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 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18.电导率: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指相距1cm两平行电极 间充以1cm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19.沉积物(底质):指水体底部表层的沉积物,它是矿物、岩石、土壤和自然侵蚀和废(污) 水排出物沉积,以及生物活动,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等过程的产物。 20.四分法:用分样板先将样品混合均匀,接着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的过程。 21.浮游生物(Plankton):体型微小悬浮于水层中,无或仅有微弱游泳能力随水流移动的水 生生物。 22.大型底栖动物(Macrobenthos):底栖生物的一类,不能通过0.5mm孔径网筛的底栖生 物。

滨海文化娱乐中心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

滨海文化娱乐中心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20XX年6月27日,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委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主持召开了《滨海文化娱乐中心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专家评审会。市环保局、上海海事局、市农委水产办、海军上海基地、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金山区发改委、金山区海洋局、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海域使用论证单位)、上海金山新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等部门或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共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名单附后)。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工程简况的介绍和评价单位关于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经深入讨论和认真审议,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述与分析 .工程简况 滨海文化娱乐中心围填海项目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城市沙滩东侧,紧邻城市沙滩东侧堤。工程拟对城市沙滩东侧区域进行围填海,项目用海面积为,圈围面积亩,围堤总长870m,其中西侧堤长度652m,顺堤218m,围内吹填高程为4.0m。本项目重点以商业商务、主题公园为主要功能。项目区块总体布局分为核心商业商务区、滨水主题乐园区和商住混合区三大功能分区。考虑到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工程投资、项目进展和计划安排,本工程与周边其余个围填海项目拟同步施工,因此本项目与相邻围填海项目之间不设置隔堤,临时排水口及龙口不在本项目范围内。工程总投资为万元。 .工程分析 ()施工期污染物源强 工程施工期间对海域水质及沉积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抛石、围堤、围内吹填以及堤前取土等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工程施工悬浮物对工程海域的底栖生物、渔业资源也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施工活动产生的施工污、废水、扬尘、施工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可能对工程区域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改善方法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改善方法 一、我国海洋现状 首先,从非生物的角度来说。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区域的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二十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三分之二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中,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程度相对严重,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近几年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 其次,从生物的角度来说。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并且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根据对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调查分析,从总体上看,主要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沿岸和近海海域多数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

物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部分产卵场正在逐步消失,生境丧失或改变等。除了远海海域因离岸较远而环境良好以外,沿岸和近海海域已有相当部分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在一些重要河口、港湾水域,生态环境也严重恶化,生物多样性大为降低,赤潮频发;许多典型生态系统面积急剧缩小,自然景观不断破坏。港口淤积、航道萎缩、海岸侵蚀以及风暴潮和台风灾害等问题也因生态环境恶化而日趋严重。部分区域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砷、六六六、滴滴涕及粪大肠菌群等有毒物质含量数年居高不下我国海域未来几年污染仍将以营养盐为主要污染物,受污染的海域面积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减小,在某些海域污染状况仍将持续处于严重状态,赤潮的发生次数和影响面积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有效控制,赤潮仍将是主要的海洋灾害。海洋生态所承受的负重仍然非常沉重,需要加大对海洋环境治理的力度,以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海洋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海洋问题要解决,必须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只要在根源上对症下药,海洋问题就可以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下面从文化、政治、经济、经济四个方面来谈根本原因及根治办法。 首先,从文化角度来说,大部分中国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很少的。用生活垃圾填海、农业用药的不合理处置等使许多鱼类、贝类产卵场、栖息地被破坏。由于中国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使海洋遭到严重损害。资料表明,受陆源排污影响,约80%的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所以要根治海洋问题,首先是提高所有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行业技术标准 《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 2012年6月 行业技术标准《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 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标准编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最频发的少数国家之一,海洋灾害对沿海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已成为沿海开发规划实施和经济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超强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等灾害频发,海平面持续上升,局部地面沉降量加大,海岸环境变化加速,而我国现行沿海大型工程防御海洋灾害的评价技术标准与海洋灾害风险面临的态势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沿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1年日本“3?11”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严重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世界对海洋灾害的强烈关注。沿海国家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海洋灾害的防御。我国沿海地区集中了核电、油气、石化等大型工程和人口密集的滨海城镇,也存在海洋灾害风险考虑不足、特别是海啸灾害风险设防薄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开展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是有效提高海洋灾害防御能力和减少海洋灾害损失的关键技术方法之一,可为海洋灾害防御决策与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编制《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落实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的具体要求,对科学论证和评

价沿海大型工程的海洋灾害风险,提出减轻或防御海洋灾害风险的对策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海洋,促进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沿海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导则》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和防灾 —1— 减灾的要求,以保障沿海大型工程生产安全、减轻海洋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威胁为目的,以海啸、风暴潮、海浪、海冰为海洋灾害要素,以成熟、实用的技术方法为依据,以实现业务化评价为运行模式,结合海洋灾害的特点,采取数据资料收集、补充勘察、分析计算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工程的海洋灾害设防技术参数和设防标准,分析判断工程的灾害风险脆弱性,提出预防或减轻海域灾害影响的对策措施。《导则》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和评估海啸、风暴潮、海浪和海冰致灾因子的特征,分析多灾种叠加及次生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成熟度,提出评价大型工程风暴潮、海啸、海浪和海冰灾害风险的技术方法,提出改进大型工程海洋灾害设防技术参数和预防措施的对策建议。 二、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参加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和参加单位 任务来源: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2012年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海预字,2012,279号),计划项目名称:重大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标准的编制任务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承担,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相关技术单位参加编制。 2、主要编制工作过程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与参加单位于2011年7月组成了标准编制组,着手开展编制工作。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要求,拟订了工作计划,开始资料收

海洋环境监测重点

环境监测 第一章 1.环境监测:通过获得反应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评价环境质量,确定环境发展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对象:反映环境质量的各种要素、对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类活动因素、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各类污染源。 2环境监测的分类: (1)按监测目的:监视性检测(例行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按检测介质对象:水、大气、土壤、生物、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卫生 (3)按专业部门:气象、资源、卫生 ●监视性检测(例行监测):对污染源的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对环境质量的监测(环境介质、监测对象)●特定目的监测:应急(方向、速度、范围),仲裁(法律责任),考核(人员、方法、项目),咨询(政府、科研、生产)。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环境本底值(背景值、变化,即区域承载力),健康影响(环境毒理学),监测科研(标准化质量标 准) 3.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含量的阈值、环境污染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4.优先污染物:制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 监测和控制的对象,即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5.环境标准:是标准中一类,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 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例如: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所做的规定。 6..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分类:核心支持系统(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体系基础(环境基 础标准) ●分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水体污染类型:化学型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型污染 2.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我国环保部将现行方法分为三类) A类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是评价其它监测方法的基准方法,也是环境纠纷法定的仲裁方法; B类为统一方法,被实验验证是成熟的方法; C类为试用方法,少数人研究和应用,或直接从国外引进,供监测科研人员试用。 3.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⑴布置原则 ①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断面类型 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 ②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处及受潮汐影响河段,国际河流出 入国境线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监测断面。 ③饮用水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 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④监测断面的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流。 ⑤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要求有明显岸边标志。 ⑵河流监测断面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为特定的环境管理还可设管理断面。河流只设一个背景断面。 ⑶湖泊、水库监测垂线(或断面)的布设 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当水体复杂时,可参考河流的有关规定。 ①在湖(库)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深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照水体类别和功能设置监测垂线。②湖(库)若无明显功能区 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其垂线数根据湖(库)面积、湖内形成环流的水团及入湖(库)河流数等因素酌情确定。 ⑷海洋 用统计方法将监测海域分为污染区、过渡区和对照区 ⑸采样点位的确定 小结: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河流上——先选取采样断面;(类型、位置)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周雅静(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但也随之带来了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虽然,在开发海洋的同时,我国也加大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了海洋环境立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差距,本文通过对日本现行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和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行政执法等模式及经验的研究,对比发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及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海上执法队伍设立、各部门之间协调、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洋环境;立法;海洋管理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7)35-0320-02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同时初步建立了一套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政策制度,在引导、规范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海洋强国建设及“一带一路”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及管理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日本等海洋大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有很多先进成熟的理念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日本现行的主要海洋环境保护法律1.1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背景及现状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海洋密切关联,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将复兴经济摆在优先位置,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是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海洋生态失衡,反过来影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发展[1]94。为治理上述问题,日本先后出台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环境基本法》、《海洋污染防止法》、《公共水域水质保全法》、《工厂排污规制法》,《公害罪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为治理海洋环境问题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随着相关法令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完善,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海洋污染问题基本趋于解决,到20世纪80年代已得到有效控制[2]9。2007年4月,日本通过《海洋基本法》,确立了一系列日本今后在海洋事务中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政策和具体措施。 1.2日本现行的主要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日本的主要法律有:《海洋基本法》—— —该法是统揽日本海洋发展的根本大法,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日本的国内化及海洋战略的确立。此法强化了日本海洋政策的六项基本理念,包括确保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确保海洋安全、充实海洋科学知识、促进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事务的国际协调和担负国际海洋事务领导性职责等,以法律的形式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加以规范,并对国民进行增加海洋的理解教育[3]128。《环境基本法》—— —是日本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表达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方向及策略,包括基本计划、指导方针、年度报告等。该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即倡导可持续发展、构建低环境负荷的“环境优先型社会”、强调预防原则、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阐明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事业者及国民对环境保护中应尽的责任义务,明确了环境保护资金机制,强调国际环境合作。法律不仅严谨同时可操作性强[4]86。《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 —针对二战后,排放到濑户内海的富含铜、铅、汞等重金属工业废水,致使污染日甚一日,赤潮泛滥,鱼虾绝迹,严重威胁健康而出台的一部法律。该法规定了从陆源方面控制和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特定设施设置的批准标准、特定设施的过渡措施、特定设施构造的变更与继承以及与《水质污染防治法》的使用关系等基本方针,该法不仅针对性极强,而且条文规定十分具体,可操作性很强,成功地将濑户内海从“濒死”的边缘挽救回来[5]140。1.3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综合管理制度2001年以前,日本没有专门负责海洋事务管理的政府机构,2001年以后,日本政府将海洋有关的省厅经过重组合并后,海洋事务主要由内阁官房、国土交通省、文部科学省、农林水产省等8个行政部门承担。2007年7月,日本正式实施《海洋基本法》,明确“海洋管理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上交通、海洋安全等诸多问题具有密切联系,有必要对海洋事务进行综合讨论研究,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等实行统一管理。”成立以首相安倍晋三为本部长的海洋政策本部。该部由国土交通省、经济产业省等8个省厅的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策划、拟定、调查、审议、推进日本的中长期海洋政策和海洋基本计划,并协调与各省厅与海洋有关的行政事务。海洋政策总部的设立,一改原来分权式海洋管理模式为统筹管理格局,将此前分化到多个部门的海洋主管职能,统一至单一机构,依据《海洋基本法》的相关规定构建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海洋管理体系。2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逐渐得到完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如《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还有沿海地方一级人大和政府制订的法规规章,二者构成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框架体系。但是和日本等先进海洋大国的海洋环保工作相比,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2.1海洋立法不够完善,某些环节立法空白 我国海洋立法不够完善,法律法规普遍缺少具体的执行标准和配套的实施细则,某些环节存在着立法空白现象。《海洋环境保护法》是目前保护和改善我国海洋环境,防治污染损 320

环境风险评价

一,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 内容提要 由于突发事件带来的不期望发生的不良后果往往伴随着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与灾难性影响,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正逐渐成为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以及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章在介绍风险、环境风险以及环境风险评估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环境风险评价发展的历程与国内外的发展动态,重点介绍了我国对建设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程序与等级的要求、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应急预案编制中的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10.1 概述 10.1.1 风险 10.1.1.1 风险概念 风险一词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从众多对“风险”定义中能够得到比较集中的定义是:“风险是指不希望的、对人类生命、健康、环境产生有害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风险最通用的定义是:风险是指人员遭受死亡、受伤或环境遭受破坏的可能性。由于风险描述的是一种可能性,因此,也可将风险定义为不良结果发生的几率。任何一种风险都具有二重性: 其一,风险具有发生或出现人们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 其二,风险的得某些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或不肯定性。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风险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原因,是损失的媒介 损失: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某种价值的减少 10.1.1.2 风险分类 按风险的性质 纯粹风险: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风险 投机风险:既有损失机会也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按照产生风险的环境 静态风险:社会、经济、科技或政治环境正常的情况下,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风险人们的过失行为导致的风险,如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工业伤害等意外事故, 动态风险:社会、经济、科技或政治变动产生的风险 按照风险发生的原因 自然风险:自然因素和物理现象所造成的风险 风险社会风险: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导致的风险 经济风险:经济活动过程中,因市场因素影响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经济损失 的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