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提纲

???反应电子,该反应是,在反应中还原剂:化合价反应电子,该反应是,在反应中氧化剂: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提纲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请阅读课本P3 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 -”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 .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2).

5.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 元素失电子总数 = 元素得电子总数

6.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一般在溶液中进行) 7.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根据反应事实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质量守恒) (2)拆:(可简单认为 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拆;

单质、氧化物、气体、弱电解质、难溶物保留化学式 )

(3)删:

(4)查 ( 遵循: 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

二、物质的量(要非常注意掌握几个基本量的计算)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mol)

2、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单位mol -

1。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5、N = n N A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1、摩尔质量: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用符号:M 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 -

1

2、数学表达式: 四、物质的聚集状态

1、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的距离 2、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 m 表达式:V m =V/n ;单位:L·mol -1

在标准状况(0o C,101KPa)下,1 mol 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 补充:① ρ标=M/22.4 → ρ1/ρ2= M 1 / M 2

② 阿佛加德罗定律:V 1/V 2=n 1/n 2=N 1/N 2

五、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0-9m =1nm ) 溶液(小于10-9m 〉、胶体(10-9~10-7m )浊液(大于10-7m ) 2.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性质:①丁达尔现象(用聚光手电筒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

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②凝聚作用(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如明矾净水) 3.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4.化合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都是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NH 3等都是非电解质。

5.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方程式 NaCl == Na + + Cl - 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 Na + + OH - H 2SO 3 HSO 3-+H +

HSO 3- SO 32-+H +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M n m M

m n n m M ?===,或,或

1.常见物质的颜色: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3)红色固体:Cu、Fe2O3、红磷硫为淡黄色KMnO4为紫黑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沉淀: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②碱: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Mg(OH)2Al(OH)3

2

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物质的量的浓度C(B)= n(B)/V(溶液)

(2).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配制: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具体步骤:

(1)计算:固体物质计算所需质量,液体物质计算所需体积;

(2)称量(量取):固体用天平,液体用量筒;

(3) 溶解(稀释):

将固体(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稀释),冷却到室温;

(4) 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有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适当规格的)容量瓶中:

(5) 洗涤:有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到容量瓶;

(6)定容: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到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贴好标签。

4、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1)定容误差的判断方法

①仰视,溶液体积偏大

②俯视,溶液体积偏小

(2)浓度误差的判断方法

浓度误差的判断方法是将称量(或量取)误差和定容误差结合公式c B=n B/V进行判断:

V一定时,n增大,c偏大;n减小,c偏小;

n一定时,V减小,c偏大;V增大,c偏小。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近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排布在能量较高电子层

(2)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表示电子层数)。

(3) 原子最外野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第一层不能超过2个)

(4)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第一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

个。

注意:请写出Cl、Na、Br、Mg、Al、Fe、S、N、C、O、H、Si等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的构成

表示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1.几个重要的关系式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两个重要的概念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素)互为同位素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元素的化学性质。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2NaCl + 2H 2O ==== 2NaOH + H 2↑ + Cl 2↑

注意:食盐水的精制包括了多个离子反应,如何除去 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性,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1 : 2) 2.化学性质

(1)Cl 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Cl 2与非金属反应

(3)Cl 2与碱的反应:氯气 + 碱 → 次氯酸盐 + 金属氯化物 + 水

(4)氯水

成分 分子:H 2O 、Cl 2、HClO 离子:H +、Cl -(还有ClO -、OH -)

氯水的性质

A. 酸性:pH 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

B. 氧化性:HClO 或氯气分子,如氯水氧化氯化亚铁溶液生成氯化铁。

C. 漂白性:HClO 的强氧化性,氯水具有漂白性(永久性,区别于二氧化硫)。

D. 不稳定性:HClO 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

E .Cl -检验:AgNO 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F .氯气的用途: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

三.溴、碘的提取

1

2.单质的物理性质

状态:气态(Cl 2)→液态(Br 2)→ 固态(I 2)

颜色:黄绿色(Cl 2)→深红棕色(Br 2)→紫黑色(I 2),颜色由浅到深 熔、沸点:液态溴易挥发,碘受热易升华 溶解性:Cl 2溶于水,Br 2和I 2难溶于水;

Br 2和I 2易溶于汽油、酒精、苯、CCl 4等有机溶剂。

3.检验

I 2的检验:试剂:淀粉溶液 现象:溶液变蓝色 Br - 、I - 的检验:试剂:AgNO 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浅黄色沉淀(含Br -);黄色沉淀(含I -)

例:NaBr + AgNO 3 = AgBr↓ + NaNO 3 NaI + AgNO 3 = AgI↓+ NaNO 3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

通电

质软、熔点低、能导电导热。钠钾合金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2.化学性质 (1)、与O 2、Cl 2、S 等非金属的反应

4Na + O 2 === 2Na 2O (白色) 2Na + O 2 === Na 2O 2 (淡黄色固体)

2Na + Cl 2 === 2NaCl (产生白烟) 2Na + S === Na 2S (火星四射,甚至发生爆炸)

(2)、与水的反应

2Na + 2H 2O === 2NaOH + H 2↑ ( 浮、溶、游、红 ) 2Na+2H 2O=2Na ++2OH -+H 2↑ 3.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Na 2CO 3的性质(水溶液呈碱性)

(1)与碱反应 Na 2CO 3 + Ca(OH)2 === CaCO 3↓ + 2NaOH (2)与盐反应 Na 2CO 3 + BaCl 2 === BaCO 3↓ + 2NaCl (3)与CO 2反应: Na 2CO 3 + CO 2 + H 2O ===2NaHCO 3 4

二.镁的提取及应用 1 CaCO 3222(石灰乳)

Ca(OH)2 + MgCl 2 ===Mg (OH)2↓+ CaCl 2 Mg(OH)2 + 2HCl === MgCl 2 + 2H 2O

MgCl 2 === Mg + Cl 2↑

2.物理性质:镁是银白色金属,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小,硬度较大,质地柔软,熔点较低,是热和电的

良导体。

3.化学性质

(1)与空气的反应 2Mg + O 2 === 2MgO

3Mg + N 2 ===2Mg 2N 3 2Mg + CO 2 === 2MgO + C (2)与水的反应 Mg+2H 2O === Mg(OH)2+H 2↑ (3)与酸的反应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4.用途

(1)镁合金的密度较小,但硬度和强度都较大,因此被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2)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常用来制造通信导弹和焰火; (3)氧化镁的熔点很高,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点燃

点燃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研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①溶解:Al 2O 3+2NaOH === 2NaAlO 2+H 2O ②过滤:除去杂质 ③酸化:NaAlO 2+CO 2+2H 2O === Al(OH)3↓+NaHCO 3 ④

过滤:保留氢氧化铝

⑤灼烧:2Al(OH)3 ======= 4Al+3O 2↑

二.铝合金特点: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抗腐蚀力强 三.铝的化学性质

与酸的反应: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与碱的反应: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第一步:2Al+6H 2O= 2Al(OH)3+3H 2↑

第二步:Al(OH)3+NaOH=NaAlO 2+2H 2O

总方程式: 2Al+2NaOH+6H 2O=2NaAlO 2+ 4H 2O +3H 2↑ 钝化:在常温下,铝与浓硝酸、浓硫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不与浓硝酸、浓硫酸进一步发生反应。 铝热反应:

2Al + Fe 2O 3 === 2Fe + Al 2O 3

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Fe 2O 3、FeO 、Fe 3O 4、MnO 2)组成的混合物。 四.铝的氢氧化物(两性)

与酸的反应:Al(OH)3 + 3HCl = AlCl 3 + 3H 2O 与碱的反应: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Al(OH)3的制备:

往AlCl 3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消失; 往NaOH 溶液中滴入AlCl 3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沉淀产生。

第二单元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一.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 1.高炉炼铁

(1)制取CO :C+O 2 === CO 2,CO 2+C ===CO

(2)还原(炼铁原理):Fe 2O 3 + 3CO === 2Fe + 3CO2

(3)除SiO 2:CaCO 3===CaO+CO2↑,CaO+SiO 2===CaSiO 3 2.炼铜:

(1)高温冶炼黄铜矿→电解精制(2)湿法炼铜:Fe + CuSO 4 = FeSO 4 + Cu (3)生物炼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表现为还原性。 通电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四.Fe3+的检验:(黄棕色)

实验①:向FeCl3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Fe3++3SCN-Fe(SCN)3

实验②:向FeCl3溶液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Fe3++2OH-Fe(OH)3↓

五.Fe2+的检验:(浅绿色)

实验:向FeCl2溶液加入NaOH溶液。

Fe2++2OH-Fe(OH)2↓(白色/浅绿色)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一、硅酸盐矿物、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和信息材料的介绍

1.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

(约占地壳质量的四分之一);无游离态,化合态主要存在形式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

2.硅酸盐的结构:

(1)硅酸盐的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比较方便。

硅酸盐结构稳定,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

(2)氧化物形式书写的规律:

①各元素写成相应的氧化物,元素的价态保持不变。

②顺序按先金属后非金属,金属元素中按金属活动顺序表依次排列,中间用“?”间隔。

③注意改写后应与原来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比不变。

3.Na2SiO3的性质:Na2SiO3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建筑行业的黏合剂,也用于木材的防腐和防火。

二.化学性质

1.水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通CO2有白色沉淀:

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白色胶状沉淀),

离子方程式:SiO32-+CO2 + H2O ==CO32-+H2SiO3↓。

硅酸受热分解:H2SiO3△

H2O + SiO2,

原硅酸和硅酸都是难溶于水的弱酸,酸性:H2CO3强于H4SiO4或H2SiO3。

2.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离子方程式:SiO32-+2H+ == H2SiO3↓.

3.硅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2SiO3 + 2NaOH == Na2SiO3 + 2H2O.

离子方程式:H2SiO3+2OH-==SiO32-+2H2O 。

制玻璃的主要反应:SiO2 + Na2CO3高温Na2SiO3 + CO2↑

SiO2 + CaCO3高温CaSiO3 + CO2↑.

三、硅单质

1.性质:(1)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熔沸点高,硬度大,难溶于溶剂。

(2)化学性质:常温只与单质氟、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反应。性质稳定。

Si +2F2 == SiF4(气态), Si + 4HF == SiF4 +2 H2,

Si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3.硅的用途:(1)用于制造硅芯片、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2)制造太阳能;(3)

制造合金,如含硅4%(质量分数)的钢导磁性好制造变压器的铁芯;含硅15%(质量分数)的钢有良好的耐酸性等。

4.工业生产硅:制粗硅:SiO2 + 2C 高温Si + 2CO

制纯硅:Si + 2Cl2高温

SiCl4(液态) SiCl4 + 2H2高温Si + 4HCl

三、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

1.SiO2在自然界中有较纯的水晶、含有少量杂质的石英和普遍存在的沙。自然界的二氧化硅又称硅石。2.SiO2物理性质:硬度大,熔点高,难溶于溶剂(水)的固体。

3.SiO2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只与单质氟、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SiO2 + 2F2 == SiF4 + O2 , SiO2 + 4HF == SiF4 + 2H2O (雕刻玻璃的反应),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实验室装碱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

加热高温:SiO2 + 2C 高温Si +2 CO, SiO2 + Na2CO3高温Na2SiO3 + CO2↑

SiO2 + CaCO3高温CaSiO3 + CO2↑,SiO2 + CaO 高温CaSiO3 .

4.SiO2的用途:制石英玻璃,是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制钟表部件;可制耐磨材料;用于玻璃的生产;在光学仪器、电子工业等方面广泛应用。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和防治

1.含硫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涉及到的反应有:

2SO2 + O22SO3SO3 + H2O = H2SO4

SO2 + H2O H2SO32H2SO3 + O2 = 2H2SO4

2.防治措施:①从根本上防治酸雨—开发、使用能代替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氢能、核能、太阳能)②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如煤的液化和煤的气化)③提高环保意识

二、SO2的性质及其应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大气污染物通常包括:SO2、CO、氮的氧化物、烃、固体颗粒物(飘尘)等

2.SO2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⑴SO2是酸性氧化物SO2 + H2O H2SO3

SO2 + Ca(OH)2=CaSO3↓+ H2O;CaSO3 + SO2 + H2O =Ca(HSO3)2

SO2 + 2NaOH =Na2SO3 + H2O(实验室用NaOH溶液来吸收SO2尾气)

减少燃煤过程中SO2的排放(钙基固硫法)

CaCO3CaO + CO2↑;CaO + SO2=CaSO3

SO2 + Ca(OH)2=CaSO3 + H2O 2CaSO3 + O2=2CaSO4

⑵SO2具有漂白性:常用于实验室对SO2气体的检验

漂白原理类型

①吸附型:活性炭漂白——活性炭吸附色素(包括胶体)

②强氧化型:HClO、O3、H2、Na2O2等强氧化剂漂白——将有色物质氧化,不可逆

③化合型:SO2漂白——与有色物质化合,可逆

⑶SO2具有还原性

2SO2 + O22SO3SO2 + X2 + 2H2O =2HX + H2SO4

三、接触法制硫酸

流程设备反应

生成二氧化硫沸腾炉S + O2SO2或4FeS2 + 11O22Fe2O3 + 8SO2

SO2接触氧化接触室2SO2 + O22SO3

SO3的吸收吸收塔SO3 + H2O =H2SO4

为了防止形成酸雾,提高SO3的吸收率,常用98.3%浓硫酸来吸收SO3得到发烟硫酸

四、硫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酸的酸性:硫酸是二元强酸H2SO4=2H+ + SO42-(具有酸的5点通性)

如:Fe2O3 + 3H2SO4=Fe2(SO4)3 + 3H2O 硫酸用于酸洗除锈

2.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作干燥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将H、O按照2∶1的比例从物质中夺取出来,浓硫酸用作许多有机反应的脱水剂和催化剂。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u + 2H2SO4(浓) CuS O4 + SO2↑+ 2H2O

浓硫酸可以将许多金属氧化:金属+ 浓硫酸→ 硫酸盐+ SO2↑+ H2O

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由+6价的S引起,而稀硫酸的氧化性由H+引起(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前面的金属)。

C + 2H2SO4(浓) CO2↑+ 2SO2↑+ 2H2O

二、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1.不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

-2价:H2S、Na2S、FeS;+4价:SO2、H2SO3、Na2SO3

+6价:SO3、H2SO4、Na2SO4、BaSO4、CaSO4、FeSO4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2 0 +4 +6

S S S S

SO42-离子的检验:SO42-+ Ba2+=BaSO4↓

取少量待测液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途径一:雷雨发庄稼:N 2+O 2===2NO 2NO+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途径二:生物固氮

途径三:合成氨 N 2+3H 2=======2NH 3

(1)、环境问题是如何出现的?(1)、人类不当使用科学技术的结果 (2)、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2)、极力追求商业利润 (3)、克服环境问题有哪些途径?(3)、治理,使用新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环保教育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1.工业上合成氨(如上)

2.实验室制取氨气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3.氨气的性质:易溶于水,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水易挥发,不易运输,但成

本低。氨水应在阴凉处保存。雨天、烈日下不宜施用氨态氮肥。

与酸的反应 NH 3 +HCl===NH 4Cl (产生白烟) 2NH 3+H 2SO 4===(NH 4)2SO 4 铵盐(NH 4+):固态,易分解,易溶于水,与碱反应,产生NH 3而挥发。

比NH 3易于保存和运输,但成本更高。Cl -、SO 42-不被植物吸收,在土壤中积累,影响植物生长。不能在碱性土壤中使用,不能雨天使用。

NH 4Cl===NH 3↑+HCl↑(加热分解NH 4Cl 晶体)

4.喷泉实验: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溶液变红色的原因?喷泉的发生应具备什么条件? 三、硝酸的性质:无色,具有挥发性的液体 1.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HNO 3见光或加热会分解 4HNO 3==4NO 2↑+ O 2↑+2H 2O (2)强氧化性HNO 3是一种强氧化性的酸。

浓 HNO 3: 一般生成NO 2气体。 稀HNO 3: 一般生成NO 气体。

2.关于硝酸性质以及硝酸的工业制法(三步)的方程式见《高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最小公倍数法(得失电子守恒)。

高一下学期苏教版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专题1-4)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性

(1).原子结构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

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

X 原子。如:的

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6、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7、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②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③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放电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加热

原子

A

Z

X

原子核

质子 Z 个 中子 N 个=(A -Z )个

核外电子 Z

Z

A

n R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重点)

1.核外电子层排布: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_______个递增到

_________个的情况(K层由1-2)而达到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高价由

+1+7,中部出现负价,由-4-1的变化规律。

①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②最高正化合价:+1→+7最低负化合价:-4→-1→0

③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④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的判断依据(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1.2Na + 2H2O =2NaOH + H2↑(容易) Mg + 2 H2O 2Mg(OH)2 + H2↑(较难)金属性:Na > Mg

2.Mg + 2HCl =MgCl2+ H2↑(容易) 2Al + 6 HCl =2AlCl3 +3H2↑(较难)金属性:Mg > Al 根据1、2得出:金属性Na > Mg > Al

3.碱性 NaOH >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Na > Mg > Al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4.结论:Si P S Cl

单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 Mg Al Si P S Cl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①.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②.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③.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H2=2 HX

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④.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________Br2;还原性:Cl-_____Br-

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_______I2;还原性:Cl-_____I-

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_______I2;还原性:Br-______I-

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_______,原子得电子的能力________,失电子的能力________,即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

C.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同主族的变化规律

6.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我们的指导作用

1. 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

2. 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F。

3.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者最高价阳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

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

C、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D、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半径大小:阳离子<中性离子<阴离子

三.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2、分子间作用力:定义: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仅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

3、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A.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ⅠA、ⅡA族)与活泼非金属(ⅥA、ⅦA族)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O、K2S等(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

(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

(4)铵盐、典型金属氧化物

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 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共价键的存在:

非金属单质:H2、X2、N2等(稀有气体除外)

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等

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

4、电子式:

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①.原子的电子式:

②.阴阳离子的电子式:

(1)阳离子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Na+、、Mg2+等

复杂阳离子:如NH4+ 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简单阴离子:

(2)阴离子

复杂阴离子:

③.物质的电子式:

(1)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NaCl__________________,MgO_________________。

A2B型:如Na2O _______________

AB2型:如MgCl2 :_________________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l2______ O2_________等

(3)共价化合物:如HCl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NH3__________、CH4_________

5、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1)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这种现象称为同素异形现象,这些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特点:①同种元素②不同结构(性质不同)③可以相互转化

实例:①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②氧气与臭氧③红磷与白磷

(2)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物体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也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

构体可以属于同一类物质,也可以属于不同类物质。同分异构体的性质不相同。

(3)四类晶体的组成微粒、微观结构、作用力及性质差异。

专题

2

化学

反应

与能

量转

一、化

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C / △t 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s ) mol/(L?min) mol/(L?h)

①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②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③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

ν(A):ν(B):ν(C):ν(D) = 2 :3 :1 :4

2.计算(重点) a. 简单计算

b. 已知物质的量n 的变化或者质量m 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 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

c.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 之比,求反应方程。 d. 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A.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B. 外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还有压强(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固体的表面积等。 a. 通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

c.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e.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化学反应的限度

A. 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可逆符号表示。

B. 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化学平衡的曲线:

c.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

反应开始: υ(正)>υ(逆)

反应过程中:υ(正)逐渐减小,υ(逆)逐渐增大;

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

平衡时:υ(正)=υ(逆);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d. 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2)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3)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4)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同。

化学平衡移动原因:v正≠ v逆

v正> v逆正向 v正.< v逆逆向

二、化学反应中的热能

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①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是与能量联系在一起的,断开旧的化学键要_______能量,而形成新的化学键要_________能量,因此,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也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电能,光能等。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③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大多数化合反应;

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 物质

的缓慢氧化

④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C. 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

⑤热化学方程式

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

(1)要标明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物质呈现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2)在恒压条件下,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负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放热,正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吸热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原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它可以用整数或简单分数表示。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

2)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燃料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大小等于形成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与燃烧时断裂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E(生成物)-∑E(反应物)

三、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原电池(重点)

A.概念:

B.工作原理: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D.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E.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F.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

a. 负极反应:X-ne=X n-

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A.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B. 金属腐蚀的防护:

a. 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

b.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 电化学保护法: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化学电源

A. 干电池(锌锰电池)

a. 负极:Zn -2e -= Zn 2+

b. 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B. 充电电池

a. 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

负极:Pb + SO42--2e-=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

b. 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 + 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2H2 + 4OH- - 4e-→ 4H2O

正极:O 2 + 2H 2O + 4e - → 4OH

-

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原理

1、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2、电解原理: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3、电极名称: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4、电解应用举例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 (1)电极反应

阴极:2H ++2e - = H 2↑ 阳极:2Cl -+2e - = Cl 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2H 2O+2NaCl 2NaOH+ H 2↑+ Cl 2↑ 离子方程式:2H 2O+2Cl

-

2OH -

+ H 2↑+ Cl 2↑

②、电解熔融氯化钠 (1)电极反应

阴极:2Na ++2e - =2Na 阳极:2Cl --2e - = Cl 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2NaCl(熔融)

2Na+ Cl 2↑

③、电解熔融氯化镁

(1)电极反应

阴极:Mg 2++2e - = Mg 阳极:2Cl --2e - = Cl 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MgCl 2(熔融)

Mg+ Cl 2↑

④、电解熔融氧化铝

(1)电极反应

阴极:4Al 3++12e - =4Al 阳极:6O 2-+12e - =3O 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2Al 2O 3(熔融)4Al+3O 2↑

⑤电解精炼铜

(1)电极反应 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Cu - 2e - = Cu 2+

四、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1、太阳能的利用

1.太阳能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P44

2.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太阳光作用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把水、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进而生成淀粉、纤维素。

6H 2O +6CO 2??→?叶绿素

C 6H 12O 6+6O 2 太阳能

(光)

物质中的化学能

热能

光能 电能

生物质能

(化学反应)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动物体内的淀粉、纤维素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又释放出热量。

(C 6H 10O 5)n +nH 2O ??→?催化剂

nC 6H 12O 6

C 6H 12O 6(s)+6O 2(g)→6H 2O(l)+6CO 2(g) △H =-2804 kJ ·mol -

1

2、生物质能的利用

1.直接燃烧:(C 6H 10O 5)n +6nO 2??→

?点燃

6nCO 2+5nH 2O 2.生物化学转换 (1)沼气:

(2)乙醇:(C 6H 10O 5)n +nH 2O ?→?

nC 6H 12O 6 C 6H 12O 6??→

?发酵

2C 2H 5OH +2CO 2↑ 3.热化学转换

(C 6

H 10O 5)n +nH 2O ?→?

nC 6H 12O 6

C 6H 12O 6+2H 2O

2CH 4↑+4CO 2↑+4H 2↑

3、氢能的开发

(1).氢能的三大优点:

①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等质量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的3倍多; ②制取它的原料是水。资源不受限制;

③它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是理想的清洁燃料。 (2).氢能的利用途径

①燃烧放热(如以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 ②用高压氢气、氧气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③利用氢的热核反应释放的核能(如氢弹)

纤维素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人教版_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①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精选试卷(四)【含答案】

高一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每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与引起环境问题相对应的物质不正确的是 A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B .酸雨:一氧化氮 C .臭氧层空洞:氨气 D .酸雨:二氧化硫 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B .水玻璃可用做木材防火剂 C .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D .硅是制取水泥的材料 3.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两个容器,一个装有CH 4,另一个装有NH 3,两者相同的是 A .原子的总数 B .氢原子的个数 C .分子个数 D .质量 4.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中灼烧 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无色溶液中 A .只有Na + B .一定有Na +、可能有K + C .一定有Na +和K + D .可能有Na +和K + 5.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不妥的是 A .氢氟酸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B .少量钠保在煤油中 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塞橡皮塞的细口瓶中 D .新制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中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Fe 与稀盐酸反应:322Fe 6H 2Fe 3H +++==+↑ B .3CaCO 与稀硝酸反应: 2322CO 2H CO H O -++==↑+ C .24H SO 与KOH 溶液中反应: 2H OH H O +-+== D .4CuSO 与2Ba(OH)溶液中反应: 2244SO Ba BaSO -++==↓ 7.下列物质中,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 .2CuCl B .22Na O C .2FeCl D .NaCl 8.要清去镜子背面的银镀层,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 .稀盐酸 B .稀硝酸 C .浓盐酸 D .稀硫酸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下列反应中,通入的气体物质只作为氧化剂......的是 ( ) A .NO 2通入水中 B .Cl 2通入FeCl 2 溶液中 C .SO 2通入NaOH 溶液中 D .Cl 2通入KOH 溶液中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pH < 7的雨水就可看作“酸雨” B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但燃烧一定是氧化 还原反应 C .用NaClO 溶液代替Cl 2作为漂白剂是由于它 难分解且在空气中可转化为HClO D .“China ”一词又指“青铜”,反映了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作为“青铜故乡”的形象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32克O 2和O 3的混和物中,含有 N A 个氧原子 B .每摩尔Na 2O 2与CO 2和水蒸汽的混和物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C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 2与H 2的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D .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即单质)时,一定发生还原反应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氯气溶于水:Cl 2+H 2O =2H ++Cl -+ClO - B .碳酸钙中滴加硝酸: CO 32— + 2H + =CO 2↑+H 2O C .水玻璃溶液中滴入盐酸:SiO 32-+2H +=H 2SiO 3↓ D .过量的氨水滴加到氯化铝溶液:Al 3+ + 4OH - =AlO 2- + 2H 2O 13.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 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 3,若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Ag + B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若溶液出现血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Fe 3+ C .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HCl ,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 32-或HCO 3- D .向某盐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含NH 4+ 14.下图所示是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 2,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充满整个试管 B .若水槽中是NaOH 溶液,试管中是Cl 2,可看到液面上升、试管中黄绿色褪去 C .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几滴紫色石蕊,试管中是SO 2, 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变为无色 D .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几滴酚酞,试管中是NH 3,可看 到液面上升并呈红色 15.铜和浓硫酸共热发生如下反应:2H 2SO 4(浓)+Cu △ 4 + SO 2↑+ 2H 2O ,若6.4gCu 参加反应并完全消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被还原的H 2SO 4质量为9.8gB .被还原的H 2SO 4 质量为19.6g C .生成SO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升D .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N A 个电子 16.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取出少量滴入BaCl 2溶液,只有白色沉淀生成;另取一定体积的无色溶液加入过量Na 2O 2,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其沉淀量与加入Na 2O 2的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以上判断在 ①H +②NH 4+③Al 3+④Mg 2+⑤Fe 2+⑥NO 3-⑦SO 42-⑧CO 32-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例如分离NaCl和水的混合溶液。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萃取剂的选择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也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化学(含答案)

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2019.11 【说明】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0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关于绿地作用和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绿地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B.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转化生成氧气 C.绿地可以调节气候,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 D.为减少园林绿地中病虫害,大量使用杀虫剂解决问题 2.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属于A.酸B.碱C.盐D.氧化物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熔融NaCl B.稀硫酸C.SO2D.铜 4.13 6C呼气法在医学上常用于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14 6 C可用来测定出土文物的年代。下 列有关13 6C和14 6 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3 6C和14 6 C原子中均含有6个质子B.13 6 C C.13 6C和14 6 C互称为同位素D.13 6 C和14 6 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对于2Na + 2H2O=2NaOH +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中O的化合价:-1 B.Na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生成Na+ C.H2的摩尔质量:2 g·mol-1D.NaOH电离方程式:NaOH=Na+ + O2-+ H+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Mg2+、K+、OH-B.Ba2+、Na+、SO2-4 C.K+、HCO-3、OH-D.K+、Cu2+、NO-3 7.反应2NO+2CO催化剂N2+2CO2可应用于汽车尾气的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CO是氧化剂 C.NO发生了还原反应 D.每转移2 mol电子,生成22.4 L CO2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普通化学、材料物理、必修、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普通化学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原理,包括气体和液体的基本定律, 热化学和化学反应方向,化学平衡(包括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 应等)及其在容量分析中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原子的电子结构,分子结 构和理论,晶体结构配位化学以及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有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知识内容。此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材料、化学、 化工、药学、轻工、纺织、环境、冶金地质等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 因此它是培养上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也为后继材料、化学及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目标与任务:《普通化学》是一般工科学生大学阶段唯一的化学必修课,因此 本课程介绍学生所应具备的化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与化学 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科技前沿发展、学科渗透交叉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 具有较高的化学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化学的思维方式,增加用化学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材料领域研究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高中化学;高中物理;高中数学 后续相关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陶瓷材料;功能材料;物理化学;固体化学(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1、张淑民著:《无机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2、华彤文主编:《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普通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介绍化学的定义; 第二节化学变化的特征; 第三节化学的疆域;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化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D 2.C 3.C 4.B 5.C 6.A 7.A 8.D 9.B10.C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1.CD12.C13.BD14.B15.BC 非选择题(共60分) 16.(12分,每空2分) (1)提高镁的浸取率(或使菱镁矿充分溶解等合理答案均可) (2)2Fe2++H2O2+2H+===2Fe3++2H2O (3)KSCN溶液 (4)防止生成Mg(OH)2沉淀 NaClO+3NaOH+2MgCl2+H2O===Mg2ClO(OH)3·H2O↓+4NaCl (5)碱式次氯酸镁具有强氧化性 17.(12分,每空2分) (1)①还原 ②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③NaHSO3 (2)①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 ②品红溶液不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12分,每空2分) (1)①Al2O3+6H+===2Al3++3H2O ②生成的CaSO4覆盖在固体反应物表面,阻止铁、铝氧化物的溶解 (2)将Fe3+转化为Fe2+,使铁、铝元素更易分离5~7(或合理范围) (3)①34.9%②1:1 19.(12分) (1)分液漏斗(2分) (2)C中导管短进长出(2分) (3)O2(2分) (4)不能(1分)因D中有氧气产生,可将I-氧化成I2。(1分) (5)BC(2分)(只答一个且正确得1分,只要答有错误选项,该小题得0分)(6)CCl4(或苯)(2分)(答案合理均可) 20.(12分) (1)Cu2(OH)2CO3+4H+=2Cu2++CO2↑+3H2O(2分) (2)Fe2O3(2分) (3)过氧化氢高温下易分解(2分) (4)1:2(2分)(NH4)2Fe3(SO4)4(OH)3(4分)

化学教学大纲学习心得

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你要培养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后才能学好化学。想想老师上课时做的一些生动的试验,提出的一些探索性的问题,你是否对化学感兴趣了呢? 学习化学还要掌握方法: 课前预习很重要。如果光凭上课听老师讲,有些抽象的东西没办法在脑子里快速的反应出来,所以达不到良好的听课效果。 其次,还要多做题目,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只有在做题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出某些概念的真正含义。 最后,要学会总结,分专题的总结。化学知识,即相互联系又很松散。所以需要通过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再把松散的知识,分类归纳记忆。这要做到由点至面的总结复习,化学成绩一定会有所进步! 具体做法: 1.主要是课堂听讲,笔记很重要. 2.其次不要钻难题和偏题,基础为主. 3.概念要记牢,公式要熟用. 4.不要进行题海战术,要举一反三,多思考,多用脑子。 5.要爱化学,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解决具体问题,其实很有意思的. 6.可以自己当老师预习,备教案,可增强记忆效果. 7要学会分题型,分专题的总结和反思。 做好这些,相信你一定能喜欢上化学,学好化学,其实化学真的很好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研究的对象是浩瀚的宇宙和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规律的,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的教材内容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排的,分为必学(必修)和选学(选修)两部分。必学内容是全体高中同学在规定的课时内必须学习的,选学的内容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用的。那么怎样才能学习好高中化学呢? 实验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编高一化学教科书中共设计了教师的演示实验38 个,学习实验 13 个(其中有5 个选作实验),课外家庭小实验6 个。对于中学的每一个学生实验,要求同学们在进行实验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上实验课前,要认真复习课文里的有关知识,并预习本实验的内容,要求做到阅读实验说明,理解实验目的,明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准备好实验报告。对于实验习题,应提出实验方案和需用的仪器和药品等。2、每次实验时,要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桌上的实验用品应摆放整齐有序。做实验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注意安全,并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3、做完实验后,要认真地填写实验报告。 4、实验完毕后,拆开实验装置,把仪器中废弃的物质倒在废液缸里,把要回收的物质倒在指定的容器里,然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以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经老师检查,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5、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中的各项内容,将实验报告上交老师批阅。观察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化学观察方法有三种: 1、全面观察。化学观察必须有全面性,只有抓住所观察的全部信息,才能通过思维认识本质。要按合理的程序进行观察,一般的程序是由事物的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观察某个化学反应时,应先观察每种反应物有什么特征,注意反应的仪器与反应条件,然后仔细观察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最后 还要观察生成物的特征。 2、重点观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应抓住重点进行重点观察,为对信息的理解打好基础。特别是对化学实验现象,抓住重点实验现象尤为重要。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 〖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 2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说明】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0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关于绿地作用和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绿地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B.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转化生成氧气 C.绿地可以调节气候,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 D.为减少园林绿地中病虫害,大量使用杀虫剂解决问题 2.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熔融NaCl B.稀硫酸C.SO2 D.铜 4.13 6C呼气法在医学上常用于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14 6 C可用来测定出土文物的年代。下 列有关13 6C和14 6 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3 6C和14 6 C原子中均含有6个质子 B.13 6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13 6C和14 6 C互称为同位素 D.13 6 C和14 6 C 5.对于2Na + 2H2O=2NaOH +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中O的化合价:-1 B.Na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生成Na+ C.H2的摩尔质量:2 g·mol-1 D.NaOH电离方程式:NaOH=Na+ + O2-+ H+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Mg2+、K+、OH-B.Ba2+、Na+、SO2-4 C.K+、HCO-3、OH- D.K+、Cu2+、NO-3 7.反应2NO+2CO催化剂N2+2CO2可应用于汽车尾气的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CO是氧化剂 C.NO发生了还原反应 D.每转移2 mol电子,生成22.4 L CO2 8.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高中化学《复合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复合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复合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 适用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复合材料力学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为培养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 1.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优点与缺点 2.单层板的刚度与强度 3.单层板的细观力学 4.层合板的刚度与强度 等复合材料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复合材料产品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在传授复合材料力学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复合材料各向异性、可设计性的特点,初步掌握复合材料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进行复合材料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优点与缺点 复合材料的结构:复合材料的结构层次,单层板的概念,双向板的概念,单层材料设计、层合板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概念。 复合材料的特点: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概念,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材料与结构的同一性、结构设计包括材料设计、材料性能对复合工艺的依赖性的概念。 复合材料的优点与缺点:比强度、比模量的定义,疲劳性能、减振性能、破损安全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电性能、热性能的特点,复合材料模量、层间性能、性能离散性大等概念。 2.单层的刚度与强度 单层板的正轴刚度:正轴与偏轴的概念,单层板的正轴应力-应变关系,柔度与刚度的定义,柔度、刚度与工程弹性常数的关系。 单层板的偏轴刚度:应力转换和应变转换公式,单层板的偏轴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式,应变-应力关系式的确定,偏轴工程弹性常数与正轴弹性常数的转换关系。 单层板的强度:单层板的基本强度的概念,最大应力准则和最大应变准则公式,蔡-希尔(Tasi-Hill)强度准则和霍夫曼(Hoffman)准则强度条件,蔡-吴(Tsai-Wu)张量准则,单层板强度的计算方法。 3.单层板的细观力学 细观力学: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复合材料宏观力学的概念,材料力学方法,弹性力学方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以及高考考点分布(最新)打印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章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材料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题1 化肥和农药 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刻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出guo教师资格证提供: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 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 及其影响因素,认识高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 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 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 法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运用 1.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化学学科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Word+答案)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连云港拥有一百七十多公里的海岸线,“关注海洋健康,守护蔚蓝星球”义不容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 B.海水中的溴、碘可用四氯化碳直接萃取得到 C.海洋有很强的自净能力,各类污水可直接排入海水中 D.近海频发的“赤潮”与生活污水中含氮、磷元素过多有关 2.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各类化学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盐类的是() A.酒精B.食醋C.纯碱D.蔗糖 3.Ra可用于辐照治疗癌症,下列关于Ra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138 B.核外电子数为226 C.中子数为50 D.与Ra互为同位素 4.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硝酸B.氢氧化钠C.硫酸铵D.蔗糖 5.将K2CO3浓溶液喷洒到酒精灯火焰上,透过蓝色钴玻璃可以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A.黄色B.紫色C.红色D.绿色 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升华B.冰块粉碎C.铜生锈D.浓盐酸挥发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Cl﹣的结构示意图: B.2H2的摩尔质量:2g?mol﹣1 C.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NaClO D.NaOH电离方程式:NaOH═Na++O2﹣+H+

8.用一束光照射某液体,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该液体是() A.NaCl溶液B.Fe(OH)3胶体 C.水D.稀硫酸 9.在含有大量的H+、B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OH﹣B.Mg2+C.Ag+D.CO32﹣1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一定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CO2B.H2O2→O2 C.SO2→S D.KMnO4→MnO2 11.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B.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D.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16O和H218O属于同位素 B.相同体积的CO2、NO2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C.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D.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3.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NaCl溶液 B.测量HCl气体的体积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完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目录各册大全,推荐文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元素周期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附录Ⅰ我国居民膳食中某些元素每日的适宜摄入量或推荐摄入量 附录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附录Ⅲ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人教版_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doc

法。如:石汕的分石海水的淡化蒸馅水的制取化学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提纲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规则:要做到实验安全,耍注意以下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处理 (2)会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看课本P 4的图片标志):10个图 K典型例题』: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酒精一剧毒品B.浓硫酸一腐蚀品C.氯化钠一易燃品D.烧碱一剧毒品 二、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 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 ------- 过滤、蒸发 (1)过滤 A、过滤是分离工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 盐提纯(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钾和二氧化镒的分离(二氧化镒不溶于水)等。 B、过滤作用: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 C、实验用品: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架) D、操作:1、溶解2、过滤3、蒸发结晶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E、过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一贴”“二低” “工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而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蒸发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 B、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C、注意点:①在注意过程中在不断搅拌,以免一液滴飞溅出来; %1当出现—大量品体析出时就应停止加热。 %1使用蒸发皿应用业胜_夹持,后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1蒸发皿1"溶液不超过三分之二。 2、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 -------- 蒸饲 A、蒸馅是利用混介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或难挥发或不挥发 的杂志,从而进行混合物分离一?种方 B、实验用品:蒸儒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 石棉网、铁架台(含铁圈、铁夹)碎瓷片、单孔橡胶塞、橡胶软导管 C、注意事项: %1冷凝水的流向:下进上出 %1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液体暴沸 %1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部分应分「置于烧瓶支管支处(蒸僧水制取可省) 3、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 萃取和分液 A、萃取是利用某种物质(即某溶质)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的物理性质来 达到分离该物质(即溶质)的?种物理分离提纯方法,没有化学变化。 应用如:从碘水中提纯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早培)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828年,填平无机物与有机物间鸿沟的科学巨匠维勒将一种无机盐直接转变为有机物尿素[CO(NH2)2],维勒使用的无机盐是 A.NH4NO3B.(NH4)2CO3C.CH3COONH4D.NH4CNO 2.对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丙烯的最简式可表示为CH2 B C.比例模型既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D.结构简式(CH3)2CHCH3既可以表示正丁烷,也可以表示异丁烷 3.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的再利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乙的试管中可收集到芳香烃 B.装置丙中可得到卤代烃 C.聚丙烯的链节是—CH2—CH2—CH2— D.最后收集的气体可做燃料 4.既可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成醛的物质是 A.2-甲基-1-丁醇 B.2,2-二甲基-1-丁醇 C.2-甲基-2-丁醇 D.2,3-二甲基-2-丁醇

5.松节油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最多可得有机产物 A.3种 B.4种 C.8种 D.11种 6.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者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苯与浓溴水无法发生取代反应,苯酚与浓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7.实验室可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反应原理为:CH3CH2OH CH2=CH2↑+H2O;CH2=CH2+Br2→BrCH2CH2Br。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恒压低液漏斗的目的是防止有机物挥发,使漏斗内液体顺利滴下 B.实验中为了防止有机物大量挥发,应缓慢升高反应温度至170℃ C.装置C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D.实验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以避免溴的大量挥发 8.下列化学反应或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1-一氯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并加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