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问题由来及解决

香港问题由来及解决

《香港问题由来及解决》一文摘录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秦代香港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历经汉、晋、隋、唐、五代、宋、元、明,直到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政府始终对香港行使主权。17世纪以后,英国一直图谋夺占中国土地。19世纪,英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势力蓄谋吞并的目标。

1840—1842年间和1856—1860年间,英国借口保护英商进行鸦片贸易的所谓“利益”,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同它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帝国主义所强加的这些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从来都不予承认。为反抗英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

对于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之前,暂时维持现状。中国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政策在政治上稳定香港,在经济上支持香港,为日后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创造条件。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和港澳问题的构想开始形成并不断完善;而此时“新界”租期届满日趋临近,英国方面也开始不断试探中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业已成熟。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指出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问题,揭开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谈判几经周折,直到1984年9月,双方就全部问题达成协议。

1984年12月19日,两国政府首脑正式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于同时把香港交还给中国政府。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至此,香港问题得以解决。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 题的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总以为自己对公安工作比

较熟悉,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 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对自己所干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

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19世纪后半叶,英帝国主义用炮舰外交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逼迫清政府将香港岛、九龙半岛尖端割让给英国,并把九龙界限北至深圳河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弱国无外交,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新中国的成立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中国历史迈进新的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那时一个敏感而又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英国占领下的香港,何时收回香港对新中国更为有利。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客观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决定。这个决策是极具战略眼光的。“暂不收回”并不意味新中国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或放弃香港,而是有更加深远的考虑;“维持现状”有利于新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使香港成为新中国“同国外进行经济联系的基地”。周总理讲得很清楚:香港总有一天我们是要收回的。 1960年代,中国政府对港澳工作又明确提出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八字方针,即对香港的未来要作长期打算,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采取足以改变香港现状的政策,同时要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外交战略服务。香港成为新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保持与西方世界对话关系的“桥梁”和“窗口”。 1970年代末,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内来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从国际上来讲,冷战格局开始打破,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大为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1980年1月,邓小平提出

了中国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 随着“九七”日益临近,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如何处理新界租约是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而英国出于保护其在港既得利益的考虑,则一心想通过某种方式延续对香港的统治。坦率地讲,英国是极不愿意把香港归还给中国的。但面对一个强大的中国,英国没有其他选择。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的立场,并断言由中国取代英国的管治,“香港就会崩溃”,就会危及中国“四化”建设。针对这种论调,邓小平针锋相对地回答:“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和办法。”邓小平说:“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了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邓小平还说:“我们等待了33年,再加上15年,就是48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依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15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邓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分析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分析 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中英双方强弱态势不断转换,展现在双方对香港问题的较量上,谈判进行了整整两年,谈判的强弱趋势也在不断的变动,双方都进了最大的努力,最终中国从英国手中收回了香港。作为乙组成员,下面我将站在英方的角度来分析在英方在谈判中所运用的谈判理论与谈判思维以及英方在谈判中的强弱态势转变。 在1979年3月,英国派了当时的港督来北京摸底,说明英国在谈判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想延长对新界的租期,就必须在谈判前试探一下中方的态度与香港的情况。同时在中英方正式谈判之前,英方也做了一番准备,并研究制定了与中国立场截然相反的对策,不打无准备的仗,这样才能为后续的谈判奠定一个基础。 在第一轮谈判中,英方运用了谈判实力理论,从一开始就让中方适应英方的大目标,建立并加强自己的谈判实力。在这轮谈判中英方处于强势,因为香港在前期由英国统治。撒切尔夫人一上来就要求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对香港地区的管辖不变,并以威胁的口气说:“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制”。同时英方运用谈判需求理论,英方认识到中方的需求:收回香港。这属于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因此,英方选择不同的方法去改变中方的动机,使中方服从自身的需要。撒切尔夫人开始并不想把香港交还,便用香港经济的繁荣为要挟,要求掌握香港主权,体现了获取实力为主的思维方式,给中方心里压力。 在第二轮谈判中,英方运用了谈判实力理论的逻辑循环谈判法则

和获取谈判实力为主的思维方式。英方针对中国提出的先承认主权然后再磋商其他问题的谈判原则,采取了与之不同的方针。英方提出谈判不应有任何先决条件,恰当的暗示自己的谈判实力。中英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经过五六轮的商谈,一直在绕圈子。绕圈子的谈判体现了谈判实力理论的逻辑循环谈判法则。 第三轮谈判中,英方运用了谈判策略理论。要想取得谈判的成功,应不惜一切手段,甚至不道德的手段,同时选择不同的手段去改变对方的动机。英方根据形式提出“以华制华”拿香港来否定中国。在中方立场坚定的情况下,制造民意,并通过报纸等媒体宣传推波助澜,策动由两局议员单独组织的代表团到伦敦向英国政府“请愿”,要求英国政府“不要对中国作太多让步”等等。另外英方还打“经济牌”,有意地制造恐慌,和经济的混乱来威胁中方。 第五轮谈判中,英方运用了谈判策略理论和以退为进的思维方式。基于中方强硬的态度和施加的压力,英方的谈判态势由强势转为弱势。英方开始改变态度,并讲“只谋求与香港保持某种密切联系”,以退为进。在此次谈判中,英方根据谈判态势改变策略,给予中方心理上更多的满足感来增强谈判的吸引力。 在第八轮及以后的谈判中,英方运用了谈判实力理论的逻辑循环谈判法则和谈判是实力论。针对中方提出的12条方针,英方则采取“迂回战术”。对于中方每谈论的一个问题,英方都会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说明自己的理解与中方相差很大。后来在香港驻军问题上,英方借助媒体的说法,企图让中国空有架子,实行军事上的对抗。在最

高中优秀作文解决问题,请从根本出发

高中优秀作文解决问题,请从根本出发2019.3 泥鳅为躲避高温而钻进豆腐,却没料想葬送了自己。泥鳅不明白,解决问题,要抓住关键,从根本做起。 你或许常常忧虑学童的校车安全问题,你或许始终责怪冷漠的路人没有救助血泊中的小悦悦,你或许总是忧虑许多家国天下事,尽管已千百次苦思,萦绕你心头的问题依旧挥之难去。 可是,性急的你啊,请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什么让这些问题总是存在?只要找到问题关键,只要你能够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些困扰在你心头的“大山”,终将被永远移去,你的笑脸将如春日更加灿烂。只要能从根本上去鲜决问题,年幼的学童将多一份安全。 君不见校车安全事件频频出现,许多幼童命丧黄泉。可是,每次事件发生之后,要么追究几个责任人,要么提出几点要求,校车安全问题依然出现,这是为什么?就因为我们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法规,就因为我们没有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就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校车安全总被社会关注,幼童的安全却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曾经忧虑的你看到国家出台了校车强制标准,幸福的童音飘荡在每个家庭,你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是的,只要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我们的社会将充满温暖。 南京彭宇好心救助老人受诬偿钱,引起社会反思热议;广东佛山“小悦悦”惨遭车祸而十八个路人漠然以对。再度成为社会热点。他人受灾受难,深陷困难泥潭,我们不肯出手相助,只是选择袖手旁观。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人性如此冷漠?是因为人们热心追逐物质利益时,心儿早已远离了社会良知,丢弃了中华美德!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社会

充满温馨,更加温暖?就必须弘扬社会美德,让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曾经忧虑的你看到,温暖的三月里雷锋再度被人们传扬学习,助人为乐的风尚在《感动中国》中弘扬,你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 是的,只要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南海风波才能恢复平静。 当菲律宾的炮舰驶入黄岩岛想要围堵我国渔民时,黄岩岛上再次掀起南海的风波,那里曾经是万里海疆碧波荡漾,可是,当菲律宾、越南频频挑起争端,不少网民叫嚷着刀兵相见,究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懈决南海问题,让南海的风波恢复平静呢?“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南海问题必须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才能够有益于我国的发展,而这个根本就是中国的强大。 曾经忧虑的你想到,国家的强大才是南海和平的保障,心里多了几分坚定,你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 正如梯子的摆放,倘若横放,安全问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只要抓住关键,立足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萦绕你心头的问题必能挥之而去。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掌握文章谨严的结构特点。 3.理解并积累“回旋、坦率、下野、磋商、管辖”等词语;辨析四组近义词“管辖、管理”,“商讨、磋商”,“保留、保持”,“决策、政策”的意义,并学会运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语境表达得体语言的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谈话思路,掌握严密的逻辑顺序。 2.揣摩文中准确而严密的词句,学习文章的语言技巧,领会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及高超的谈话技巧。 ●教学难点 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帮助学生清楚会谈的背景及意义,明白国家的强大才是会谈成功的关键因素。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理解感受文章谨严的结构特点)——讨论分析(与结构内容有关的问题,如:三个问题针对英国的什么错误观点而言)——揣摩赏析(探讨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迁移运用(课堂练习语言的严密性和得体性)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投影。 2.课文录音带;录音机。 3.香港回归盛典的录像带或VCD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播放1997年7月1日,中英政府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实况录像。 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香港回归盛典的情景吧!1997年7月1日,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那一天,香港上空飘扬了一百年的“米”字旗终于降落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从此冉冉升起。漂泊百年的“小龙”回到了龙的故乡。从那天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永远被洗刷干净,百年别愁离恨化成醉人的欢笑和激动的泪水。然而回顾香港风风雨雨的回归历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位老人——邓小平,香港回归这一千秋功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不是吗?“1997年,收不回香港,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那玉振金声如今还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耳旁回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回归的重要文献——《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板书课题) 二、解题 本文是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9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第一次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序幕。开始中国领导人就正式通知英方,中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地区。同时阐明对香港采取的特殊政策,包括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管理,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等等。本次谈话,表达了中国政府应对一切局面的决心和力量,旨在挫败英国政府可能采取的阴谋,争取英国政府的合作,为保证十五年平稳过渡扫清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是一篇经典性的讲话,对香港的回归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研习课文 1.学生听课文录音,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

想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想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苏学锋在NLP培训课堂里讲,有很多问题,并不像我们表面看的那么简单,如果没有找到核心问题点,就开始着手解决问题,最后只能是适得其反,很多问题,并不像我们表面看的那么简单,如果没有找到核心问题点,就开始着手解决问题,最后只能是适得其反。 有一家活动策划公司出去办展览会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产品的易拉宝上打错了几个字,而且特别明显,可是距离活动开始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想要再打印出来已经来不急了,无奈只能把易拉宝撤了下去,但是这件事情影响到了整个活动,这让公司老板十分生气。 活动结束后,老板找人来问责,把整个对接流程的人全部问了一遍,从文案到设计,再到负责跑外对接印刷的人员,之后再到活动现场负责人员,最后才知道是印刷的时候出了问题,但是之后印刷人员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赶快又重新打印并派人去换,可是没想到最后现场活动负责人还是拿错了。 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原因之后,公司老板重新审定了一下流程制度,以后只要是活动现场负责人要保证所有活动现场的物品无误,确认所使用的最后版本的物品,完成项目流程最后一步的收尾工作,他作为整个项目流程的负责人和责任人,从此之后,活动现场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

很多时候,一个问题的答案并非只有一个原因,这时我们应该找出每个原因的根源,尤其是在管理之中,我们发现一件事情有很多人经手,却无法落实一个确切的责任人,那么我们就要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将每一个人的职责细化,找到最核心的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解决它。 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否则只会自乱阵脚,当你冷静下来的时候,思维逻辑也是清晰的,这有助于你去找到问题真正的原因。

香港问题之我见

团结统一促长远 ------香港问题之我见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是香港的呼唤,这是孩子对母亲的呼唤!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中,香港,作为七子之一,通过歌曲的传唱将回归的心声洒向神州大地。 香港,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1840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闭关锁国的“天朝上国”遭到迎头棒喝,战争失败,英国政府通过武力的方式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56年,英国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出去,1898年,英国又与晚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它一系列租约,将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租借出去,租期99年。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又开始了内战,中华民国政府无力向英国政府取回公道。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新界租约问题,英国政府曾多次要求续约,但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因为中国的立场是,香港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等时机成熟时,通过和平协商,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步骤,收回香港。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国力收回香港,于是,关于香港问题的和平谈判提上了日程,经过中英双方两年二十二轮慎重和耐心的谈判,终于解决了这个历史问题,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分别在《中英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按照《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到那时,中国将执行一国两制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香港历经坎坷,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全国人民都在欢呼,激烈跳动的心脏宣扬着心中的无限喜悦。是的,领土问题决不妥协,孩子终将回到母亲的怀抱。 之后的香港,沐浴在“一国两制”和煦春风之下,迎来一个有一个的机遇,得到不断的发展。充足的自治权利,宽裕的社会环境,丰富的历史经验成为香港繁荣富裕的雄厚资本。然而,就是这样的令世人所看好的香港,竟然因为“抗议示威”的“占中”世间而再一次和世人见面。 “占中”即“占领中环”,全称“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简称“和平占中”或“占中”。“占中”于2013年3月27日发起,至2014年9月28日正式启动。 近年来,“占领”运动在各国都有出现,已经成为一种街头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部分公众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表达政治诉求的主要手段,表现出更强的对抗性。这类“占领”活动在社会对抗情绪严重的国家经常会导致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而这种通过激烈对抗表达诉求的行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法的,警方都有权依法处置。 香港,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而存在,在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动荡事件。纵观历史,香港在每次民主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动荡。香港民主三波带来了动荡三波。第一波动荡就是1967年反英抗议运动转为要求结束殖民统治,引发了香港社会的动荡。第二波动荡是在90年代,1992年以后,香港在回归之前彭定康采取比较激进政治改革,这个改革是违背了联合声明、基本法和中英两国达成的协议,所以这样就引起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之间激烈的对抗,香港社会出现了一个大分裂,大动荡。 不过,这一波动荡和以往两次不同,这一次的动荡里,我对香港的伤害会更大一些。因为从香港第二波民主运动以来大约30多年的历史中,香港社会的主要争论都在政治问题,涉及到香港回归、基本法制度,政改争议、政权交接等,中国政府和港英政府的主要精力也都在政治问题上,然而这一次的问题却有所不同。

关于香港问题的一些思考_共7页

关于香港问题的一些思考 文/贾学斌 最近两个月,香港问题上升到了全民的高度。毋庸置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这一刻又将迸发出空前的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中国人民是有这样的基础的,也是绝对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展现团结的。诚然,对于一个从小到大生活在中国的大陆人,我们对于爱国爱党这样的信念是坚定的,也是发自肺腑的。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从小到大,香港是印象中大片的感觉,是诸多大碗明星的诞生地,是金融繁荣的港湾,是充满蓬勃活力的一方热土,当然更是中华民族固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公民,一名党员,更作为一名平凡的培训讲师,我们在用自己的思想和声音传递着属于自己的思想。于大众而言,关于香港问题,需要解答的是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中国政府和中央政府为啥还不出手?第二,香港问题就不能立刻停止吗?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或缺的一方领土,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是需要在内部解决的,这叫内政,别人无需指手画脚。由于香港的历史背景和特殊情况,加之一些没有判断能力的别有用心的人,一定程度上催化和加速了香港问题。毫无质疑,中央政府若要干预香港问题,那么香港当下的动乱和无秩序状态会立即消失。我们有必要这样去做,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在国际舞台上处理香港问题需要把握合适的时间节点和妥善的方式。中央政府给予香港特区政府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鼓励香港特区政府在自

己的管理权限内解决香港问题,这是对香港问题的正确态度,也是对香港自治的高度认可,更是对香港700多万民众的尊重,诚然也是对自治法的高度认可。如若特区政府解决不了或者不能很好的解决香港问题,我们要永远明白香港的后面有祖国,有14亿的中国同胞。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主权不可侵犯,挑衅中国人民将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爱国热情去指责和评判中央政府对于香港问题的态度和做法。做事需要去做,更需要做好。不给别有用心之人留下制造问题的借口,不给香港特区政府增加麻烦,将一个中国公民的爱国热情和理性结合起来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无论如何,我们看到了正义的力量,看到了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明白的,更看到了爱国的热情是高涨的。我们坚信正义不会空缺。我们坚信香港问题一定会解决好。 我爱中国,我爱香港,我是中国人。

2017考研政治:香港问题的产生及解决过程

2017考研政治:香港问题的产生及解决过程2017考研复习中的小伙伴们,你们对香港问题了解多少?1984年8月,中国和英国就英属殖民地香港之未来达成协议,香港将于1997年归还中国。香港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如何得到解决的呢?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回顾那段历史: 问题由来: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秦代香港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历经汉、晋、隋、唐、五代、宋、元、明,直到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政府始终对香港行使主权。17世纪以后,英国一直图谋夺占中国土地。19世纪,英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势力蓄谋吞并的目标。 1840—1842年间和1856—1860年间,英国借口保护英商进行鸦片贸易的所谓“利益”,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同它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帝国主义所强加的这些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从来都不予承认。为反抗英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 解决经过: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和港澳问题的构想开始形成并不断完善;而此时“新界”租期届满日趋临近,英国方面也开始不断试探中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业已成熟。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指出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问题,揭开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谈判几经周折,直到1984年9月,双方就全部问题达成协议。 1984年12月19日,两国政府首脑正式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于同时把香港交还给中国政府。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至此,香港问题得以解决。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香港的顺利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重要里程碑。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与正确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视矛盾才能解决矛盾。在考研之路上,总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小编认为考研学子们要学会解决矛盾,千万不要试图忽视矛盾,也别被矛盾震慑住,要坚信披荆斩棘这一路,胜利就在前方!

香港贫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香港貧窮問題的成因及解決方法 黃洪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香港貧窮問題惡化經已成為民間社會及政府的共識。據報章近期報導財政司說不會「 錢來扶貧」,而其他政府官員則多提出以改善再培訓來改善「有人無工做、有工無人做」的狀況。政府提出上述的問題及建議,可見其對貧窮的成因仍未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未能對貧窮問題提出具體及有針對性的方案。 筆者認為香港貧窮的成因可以分為三大類型:微觀、宏觀及中程(meso-level)的原因。過去政府多以微觀的原因來考察貧窮問題,微觀分析著重於個人的層面認為個人行為及文化是貧窮的主要原因。民間及學者則多提出宏觀的原因,宏觀分析則認為政治經濟結構的轉變才是貧窮形成的主因。這兩角度的不足,是因為缺乏中程角度尤其是對社會組織變化的分析對貧窮的影響。筆者認為必須加上這角度才能以歷史及動態的角度更全面地理解香港貧窮的成因,並以此提出解決貧窮問題的依據。

香港九十年代的貧窮原因? 微觀的層次(micro-level):個人行為及文化 貧窮文化論 微觀層次的分析集中於個人的文化或行為,認為這是造成貧窮尤其是貧窮循環及延續的重要原因。微觀層次其中最典型的說法是認為貧窮的原因是貧窮家庭或社區所造成的。Oscar Lewis (1965)在<>提出貧窮文化(Culture of Poverty)的觀點,他提出窮人有本身一套代際延續的次文化。貧窮的家庭及社區產生了貧窮文化,窮人在文化中學習到如何應付貧窮,但不幸地亦接納了貧窮的狀況。這導致貧窮在貧窮的家庭及社區的延續及循環。 Lewis認為貧窮文化一方面是窮人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適應(adaptation),而另一方面是對他們邊緣位置的回應(reaction)。由於窮人未能達到大社會所訂出的成功,貧窮文化代表著窮人對失望及絕望的對策。很多貧窮文化中的特點是由於窮人、不合資格、不能負擔或基於無知或懷疑,而並沒使用現存社會中的機構作出回應來解決問題。如窮人未能向銀行借貸,所以組成非正規儲蓄互助社。馬碧容以東頭 居民為對象的香港本土赤貧的研究,基本上是以上述貧窮文化的視角來分析香港貧窮的原因。馬氏指出由於社會政策如房屋政策對貧窮者的誤解與無知令他們法律及福利的基本人權被剝奪,令貧窮者缺少金錢及物質。而生活及物質的匱乏令貧窮人士減少與他人的交往而令他們被排斥。亦因此令貧窮人士缺乏有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2.分析申明立场的措辞,学习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香港地区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东侧,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人口约614.9万人,其中97.5%是华人。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统称香港。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年8月至9月这一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使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三个条约”。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进行商谈,从此揭开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外交谈判的序

幕。 英国政府错误地估计形势,过高估计了香港对中国的经济作用,过低估计了中国政府对主权问题的原则性和立场的坚定性,以为中国可以容许英国以某种方式在1997后继续管治香港。因此,1982年9月22日,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谈判代表团提出了“三个条约继续有效论”,无理地认为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割让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不能收回,谈判的内容仅应限于所谓“租借”的“新界”。这当然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这一背景之下,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向其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课文分析 1.学生浏览全文后,请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课文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指出要从三个问题来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总说。 第二部分,2至7段。分别就三个问题进行分析,阐明观点和主张,是分说。 这一部分可再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3段。关于“主权问题”。 第二层:第4、5段。关于“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的问题。

香港问题的看法论文

香港问题的看法论文 利用一个地域,作为参考,实现某一种政治追求,不切实际。不是没有失败过,第一个案例,孙中山照搬美国的政党模式,来中国,然后,这帮人就被打的找不到北,最后跑台湾去了,要么就是成左派,本土化;第二个案例,就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也是本土化,包括列宁,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和沙俄历来的扩张思想相结合,“扩张”一直就是罗斯这个民族长期的精神,深入他们民族骨髓的一个精神。 香港,能不能作为内地的“参考”?参考,也得“本土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文化是不同的。 很多人觉得,尤其是公知觉得,香港是理想的桥梁,架起中西的交流,是中国西方化,或者西方中国化的“试验田”,这是一个设想。但是,这是理想主义。第一是不现实,第二是危害性很大。 “不现实”的原因是什么?任何一个地域,它都它独特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特征,是独一无二的,决定了它的文化、思想。它的地域、它的文化,决定了它的命运,没有哪两个地域是相同的命运。所以,以香港为“试验田”,看中国如何实现西方化,或者,看西方如何实现中国化,这都是不现实的。大陆人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什么?是“公理”,是“贪生怕死”,或不要命的胡来,香港人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什么?是“利”,为了钱可以出卖一切,没有祖国这种观念。思想,没有三代人进行“重塑”,不可能改变。以为可以从地域融合,这也是痴心妄想,河南河北,河北北京,北京天津,四川重庆。。。这都是很近的,思想一样吗?绝对不一样。带点北京的口音去河北,吃个肉夹

馍,都有人反感你,这就是地域差异,这就是文化差异,数千年来有改变吗?没有!期望地域来融合一些东西,很难,他在法律上做“面子”文章,内心里是一万个不认同。因为人的认同感,决定了一切,爱家,爱家乡,就会排斥其他地方。不爱家,能爱国吗?这不可能,那就是消灭私有化。举国一个“集团”化,即便按今天这样的思想和科技发展的潮流趋势,这没有一百五十年,也不可能实现,何况人类的思想和科技发展的潮流趋势,是反反复复的。 危害性很大的原因是什么?当你觉得,“香港是理想的桥梁,架起中西的交流,是中国西方化,或者西方中国化的‘试验田’”,这个时候,往往存在“理想主义”下的盲区。敌对势力,就是希望你这么想,然后,它们会进行分裂,他们会促进这个试验田“高你一等”的地位,然后促成你其他的地区,也都争取这样的优待,这也没什么不好,你其他的地区越好,越突出你的成果,但是,接下去就不对了,因为可以闹了。一可以闹,就完了,闹就意味着要分家,分家了就终结了。当然,闹,分家,这都是早晚的事,历史总是在重复,你永远管不了你孙子的儿子,他们不会在意你的想法,甚至是名姓。 你又想像他那样开放,又不想像他那样闹,这就要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了,闹的原因是什么。缺钱,想表达个性,还是不想当棋子?防止了闹,外部更大的危机来了怎么办?把一帮百姓治理的很善良,外部强敌了来了,没有任何防护能力,这也是问题。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内容; 2.分析申明立场的措辞,学习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 香港地区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东侧,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人口约6149万人,其中97%是华人。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统称香港。香港自古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年8月至9月这一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使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就是后所说的“三个条约”。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我国进行访问,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进行商谈,从此揭开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外交谈判的序幕。

英国政府错误地估计形势,过高估计了香港对中国的经济作用,过低估计了中国政府对主权问题的原则性和立场的坚定性,以为中国可以容许英国以某种方式在1997后继续管治香港。因此,1982年9月22日,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谈判代表团提出了“三个条约继续有效论”,无理地认为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割让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不能收回,谈判的内容仅应限于所谓“租借”的“新界”。这当然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这一背景之下,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向其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分析 1.学生浏览全后,请学生为划分层次。 明确: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指出要从三个问题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总说。 第二部分,2至7段。分别就三个问题进行分析,阐明观点和主张,是分说。 这一部分可再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3段。关于“主权问题”。 第二层:第4、段。关于“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的问题。 第三层:第6、7段。关于“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的问题。

香港问题论文

近来,美国一些政客接二连三发表涉港言论,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甚至公然将香港问题与中美经贸磋商挂钩,称“如果香港发生暴力事件,我们将更加难以达成协议”。将中国内部事务与双边经贸谈判搅在一起,不仅说明美国一些政客在中美经贸问题上已经丧失理智,也暴露了他们搞乱香港进而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只是,他们的图谋完全打错了算盘,中国决不会拿原则问题做交易,也决不会允许外部势力插手香港事务。美国升级中美经贸摩擦一再碰壁,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国反对之声四起。美国一些政客又想借香港事务制造新麻烦。正如《纽约时报》报道所指出的,在把香港动乱视为与中国贸易谈判的筹码后,美方显示出了对香港激进示威者更大的支持。然而,美国一些政客似乎忘了,主权问题不容谈判,是中国外交一条不容逾越的底线。期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拿主权问题做交易,犹如痴人说梦。这只能说明:美国一些政客的身体进入了21世纪,但思维还停留在旧时代。 香港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不断巩固,被众多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建“一带一路”和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保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可期。事实上,美国一些政客无视香港激进示威者的极端暴力行为,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其祸心昭然若揭,那就是妄图搞乱香港,进而达到牵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信心不断受挫的当下,美国搅乱香港,破坏香港繁荣稳定,居心叵测,图谋不轨,既损人也不利己,

还将增加世界经济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必然招致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合作好于对抗,协商远胜施压。中美经贸摩擦延续至今,面对美方一再挑衅,中方始终保持理性、克制态度,坚决维护、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干预。将香港事务与中美经贸磋商生拉硬扯,是对中方意志能力的严重误判。 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经济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一片大海,空间大,韧性足,扛得住,耗得起,经得起任何狂风骤雨。在中美经贸问题上,中方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作出任何无原则的让步。在香港事务上,中国政府有信心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恢复香港秩序,香港也定将重整行装再出发,绽放“东方之珠”的夺目光彩。 想通过打“香港牌”捞取好处纯属痴心妄想,其结果必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奉劝美国一些政客不要误判形势,不要在错误道路上越滑越远了。

香港问题由来及解决

《香港问题由来及解决》一文摘录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秦代香港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历经汉、晋、隋、唐、五代、宋、元、明,直到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政府始终对香港行使主权。17世纪以后,英国一直图谋夺占中国土地。19世纪,英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势力蓄谋吞并的目标。 1840—1842年间和1856—1860年间,英国借口保护英商进行鸦片贸易的所谓“利益”,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同它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帝国主义所强加的这些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从来都不予承认。为反抗英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 对于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之前,暂时维持现状。中国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政策在政治上稳定香港,在经济上支持香港,为日后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创造条件。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和港澳问题的构想开始形成并不断完善;而此时“新界”租期届满日趋临近,英国方面也开始不断试探中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业已成熟。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指出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问题,揭开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谈判几经周折,直到1984年9月,双方就全部问题达成协议。 1984年12月19日,两国政府首脑正式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于同时把香港交还给中国政府。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至此,香港问题得以解决。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问题解决技术与根本原因分析方面知识

问题解决技术与根本原因分析方面知识1. 8D 8D问题解决8步法,又称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方法。8D是解决问题的八个步骤(提出问题;锁定问题掌握现状;决策并采取遏制行动;查明原因;确定纠正措施;采取纠正措施;确定预防措施;总结评价),它系统性根本性地研究、分析和解决不符合问题,并防止其再发生,是一种结构化的工作流程。 顾客将通过确认8D报告来决定这些问题是否已经回答: 对零件的知识进行了充分论证; 完全确定了根本原因并聚焦于该原因; 遗漏点已经被识别; 确定与根本相匹配的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计划的验证已经被确定; 包括了实施纠正措施的时间计划; 有证据显示供方将把纠正措施纳入整个系统。 2. 老QC七大手法 1) 特性要因图(又叫鱼刺图、树枝图、鱼骨图、因果图、石川图):鱼骨追原因,寻找因果关系。 2) 层别法:层别作解析,分层法,按层分类,分别统计分析。 3) 柏拉图(排列图):柏拉抓重点,找出“重要的少数”,按重要性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4) 查核表(检查表、查检表):查检集数据,调查记录数据用以分析。 5) 散布图:散布看相关,找出两者的关系。 6) 直方图:直方显分布,了解数据分布与制程能力,如显示产品质量波动分布状态。 7) 控制图(管制图):管制找异常,了解制程变异。 3. 新QC七大手法 1) 关系图法(关联图法); 2) 亲和图法(KJ法、卡片法); 3) 系统图法(树图法); 4) 矩阵图法; 5) 矩阵数据分析法; 6) 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或重大事故预测图法; 7) 网络图法(又称网络计划技术法或矢线图也叫关键路线法) 6.4.8过程的测量方面知识 过程能力或称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过程(或工序)实际的加工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标准。对于计量的特性而言,标准差σ的大小可以反映过程稳定程度的高低,σ愈小,则过程愈稳定,生产合格品的能力愈大。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常把过程控制在(μ±3σ)之内,故过程能力定义为:6倍的标准差,即:P=6σ。 过程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是否稳定;产品质量精度是否足够;分析工艺过程是否稳定;控制工艺过程质量状态,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为评定质量能力提供依据。 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设备方面;工艺方面;材料方面;操作者方面;环境方面。

澳门问题由来与解决过程

澳门回归记——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外交博弈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1998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倒计一周年,一群纯真的澳门小朋友在大三巴牌坊前的台阶上动情高唱《七子之歌》。这是70多年前闻一多的不朽诗作。稚嫩的歌声将其化作一道撕心裂肺的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一天终于等到了。新中国在“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迎来了“七子”回归。 16世纪:葡萄牙人的捷足先登 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始于明朝,比英国人占据香港早近300年。如果从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通过收买明朝广东地方官,借口晾晒货物取得澳门居住权算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葡人据澳竟逾396年! 这是什么概念?中国最长的封建王朝唐朝不过290年,两宋相加也才319年。葡人据澳后,明朝延续91年先亡,清朝延续275年又亡。至于民国,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页也翻过去了。但是葡人居然还在统治澳门。原因何在? 葡萄牙人16世纪进入中国,正值他们执掌世界海权的强盛时代。当时明朝主动放弃海权和郑和下西洋活动已逾百年,但国势依然不弱。葡人几次武力犯华均遭失败,最后变换招儿,以行贿欺骗的方式占据了澳门。他们承认朝廷对澳门主权和行政管理,搞所谓“自治”,每年向中国交纳租银。1588年西葡无敌舰队败给英国,葡萄牙开始衰落。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西方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为了保住澳门,葡萄牙殖民者从顺从中国的主权管理,逐步转向借助列强的力量来维护他们对澳门的统治,谋取更大利益,乃至觊觎澳门主权。1661年,葡萄牙与英国签署军事互助同盟条约,攀上一位大哥。1840年,大哥通过鸦片战争拿到香港。葡人不免有些眼红,忿忿不平,于是也向中国政府提出,停交一切赋税,割让澳门。理由是,他们也要像英国那样,成为天朝面前的平等国家。有了大哥的撑腰,1887年,葡萄牙与清政府签署了第一个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权”,从此免去了朝廷命官和税赋。但是条约没有割让澳门,仍难平葡萄牙人的心头之愤。他们在澳门那么长时间了,为什么就不能取得澳门主权?英国人才来几天?这也太不公平了! 葡人很快受到了安慰。他们没有参加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但这不妨碍葡国事后从中国人那里拿到一笔庚子赔款,尽管这只占全部庚款的0.025%,但数量还是可观的,大约为92250两关银。 更重要的是,葡人得到一条经验,无需多少付出,只要与强国保持一致,就能分享战利品。他们要求天朝平等待人:给别人的好处我也要有份儿。这也造成了葡国对华外交事事攀比英国的特点。 1928年,10年修订一次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再次到期。国民政府与葡国签订了新的《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新约不废旧约,只作了修订,保留了有关澳门地位的条款。但是1930年,葡国政府颁布《殖民地法案》,竟把澳门划为葡萄牙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7年1月中葡通过换文达成协议,葡方放弃治外法权。中方则保留重谈澳门问题的权利。当时国民党正在全面进攻解放区,无暇顾及港澳。葡萄牙人躲过一劫。 1949:葡萄牙的愚蠢选择 面对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解放军进军全国的步伐,葡萄牙人同英国人一样,惴惴不安。他们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葡人比英人来华早很多,但是缺乏统治澳门的主权凭证,中国人民和澳门同胞不认可他们的统治传统,他们也没有力量对抗解放军。他们在澳门几百年算是白过了。 1949年1月,即解放军渡江前3个月,葡驻华公使丰赛嘉在提交葡外长马塔的一份长篇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