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解剖学

心脏解剖学

心脏解剖学
心脏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培训资料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由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所组成。 2、血管之间的吻合形式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四)名词解释 1、血液循环 2、大循环 3、终动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动、静脉间吻合 (四)名词解释 1、血液由心室射出后,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冠状窦口或肺静脉回流入心房,尔后又经心室射出的周而复始由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2、血液从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组织器官,经过组织器官内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各级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的过程,称为大循环。该循环循流过程长,行经路程

广,给全身组织器官带来丰富的营养和氧气,并将其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最终将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暗红色的静脉血。 3、终动脉:在体内某些部位,小动脉的分支与邻近动脉间无吻合,这些小动脉称终动脉。终动脉一旦梗塞,其所供应区会出现缺血或坏死。通常认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就是终动脉,此外在肾和脾等器官内也存在有终动脉。 第二节心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右心房的入口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其出口称为 __________。 2、右心室的流入道称为__________,流出道称为__________,而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___;左心室的流入道称为__________,流出道称为 __________,而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___。 3、心的传导系统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其结间束包括有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 4、左冠状动脉起自__________、其前室间支主要分布至室间隔的__________,右冠状动脉起自__________、其后室间支主要分布至室间隔的__________。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心血管系统一9页word文档

医学笔记 人体解剖学 之 心血管系统 (一) 张桢 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 2011临床医学6班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描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1、心主要有心肌纤维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 2、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导血离心的管道,从心室出发,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 3、毛细血管是连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相互吻合成网几乎遍布于全身各处。 4、静脉是导血回心房的管道,起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变粗,最后注入心房。 二、血液循环 心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最后经毛细血管分布于全身组织,在此与器官的组织和细胞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在经静

脉返回心房。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止的流动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 (一)体循环(大循环) 体循环起自左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将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鲜红色动脉血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器官组织、细胞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血液变成含有较多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暗红色静脉血,在经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右心房。 (二)肺循环(小循环) 肺循环起自右心室,当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干,经其各级分支最后至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后,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是血液循环相互连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三、血管吻合 人体的血管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通外,在动脉与动脉之间,静脉与静脉之间,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都可彼此借吻合支形成血管吻合。 动脉弓动脉网动静脉吻合 第二节心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为血液循环的动力部分。心有节律地搏动,从而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 一、心的位置与毗邻

最新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由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所组成。 2、血管之间的吻合形式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血液循环 2、大循环 3、终动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动、静脉间吻合 (四)名词解释 1、血液由心室射出后,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冠状窦口或肺静脉回流入心房,尔后又经心室射出的周而复始由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2、血液从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组织器官,经过组织器官内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各级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的过程,称为大循环。该循环循流过程长,行经路程广,给全身组织器官带来丰富的营养和氧气,并将其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最终将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暗红色的静脉血。 3、终动脉:在体内某些部位,小动脉的分支与邻近动脉间无吻合,这些小动脉称终动脉。终动脉一旦梗塞,其所供应区会出现缺血或坏死。通常认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就是终动脉,此外在肾和脾等器官内也存在有终动脉。 第二节心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右心房的入口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其出口称为 __________。 2、右心室的流入道称为__________,流出道称为__________,而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___;左心室的流入道称为__________,流出道称为__________,而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___。

心脏解剖知识

心脏基本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基本知识 (1)循环的组成和功能: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使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运输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血液的防卫功能。 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经左心室射出后经主动脉—大动脉—微动脉 —毛细血管—微静脉—静脉—上、下腔静脉—右 心房 肺循环(小循环):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主动脉 (2)心脏的结构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泵组成。右心将血液泵入肺循环,左心将血液泵入体循环。每

个心泵均由一个心房(低压腔)和一个心室(高压腔)组成。心房接受静脉回流血, 再经单向房室瓣帮助血流入心室;心室接受心房流入血,再经单向动脉瓣将血液射 入动脉内。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保证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以单方向流动。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收缩期,使心脏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可终生跳动,永不疲劳。有0.4s是全心舒张期,使房、室内压进一步降低,从而促进静脉血迅速回心。 (3)心房、心室、瓣膜 ?心室作用-主泵 心室收缩形成心室-动脉间的压力梯度是引起半月瓣开放和心室射血的直接动力。心室舒张形成的房-室压力梯度是引起房室瓣开放和心室充盈的主要动力。 ?心房作用-辅助泵 心房在心脏泵血中起初级泵的作用,表现在:

1. 心房收缩使心室充盈量增加1/4,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心室肌收缩力加大, 心室泵血效益提高。 2. 心房容积大,房舒期长,房内压低,有利于容纳静脉血液回 心。 瓣膜作用-闸门 1. 决定了血流的方向,是心内血液单方向流动的条件。 2. 与房室协同造就了心腔内压力的变化,是心腔内压力梯度形 成的条件。 泵血的动力来源

心脏解剖学题库1-1-8

心脏解剖学题库1-1-8

问题: [单选]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哪个() A.心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有4条沟 B.心尖位置大致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稍内一点 C.心的前面位于胸骨和肋骨的后面,故此面亦称胸肋面 D.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左侧的汇合处稍凹陷,称心尖切迹 E.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称房室交点

问题: [单选]下列关于心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心房前、后两部以界沟为界 B.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一卵圆形凹陷,为卵圆窝 C.右心室被室上嵴分成右心室流入道(窦部)和流出道(漏斗部) D.左心室腔以二尖瓣后尖为界,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E.左心室流出道,又称主动脉前庭

问题: [单选]下列关于冠状血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前降支,也称前室间支,是右冠状动脉主干的直接延续 B.前降支穿入室间隔内分布于室间隔的前23称为前室间隔支 C.右冠状动脉一般在房室交点附近或右侧,分为后室间支和右旋支 D.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者约占6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者约占40% E.右心室漏斗部前部的血液供应来自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第一分支(圆锥支),有时左、右分支吻合成环,称为Vieussens环 出处:山东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910397898.html,;

问题: [单选]关于心表面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前室间沟为分隔左、右心室的标志(前面) B.B.后室间沟与冠状沟交汇区称房室交点 C.C.近心底处有一完整的环形浅沟称冠状沟 D.D.后室间沟为分隔左、右心室的标志(后面) E.E.冠状沟将右上方的心房和左下方的心室分开

系统解剖学脉管习题

脉管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大循环 2、小循环 3、侧支循环 4、卵圆窝 5、隔缘肉柱 6、三尖瓣复合体 7、二尖瓣复合体 8、左纤维三角 9、右纤维三角 10、窦房结 11、房室结 12、心包横窦 13、心包斜窦 14、危险三角 15、静脉角 二、填空 1、脉管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由、、、四部分构成,淋巴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2、心形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形,心尖朝向方,由构成:心底朝向方,主要由和小部分构成。上、下腔静脉分别从上、下注入;左、右肺静脉分别从两侧注入。 3、心传导系统由、、、、、 和组成。 4、室间隔可分为和两部分,后者分为后上部和前下部,后上部位于和之间称房室部,而前下部位于左右心室之间称部。 5、心纤维性支架包括、、、、、三尖瓣环、、、瓣膜间隔等。 6、主动脉可分为、和三段。主动脉弓凸侧缘从右向左发出3大分支,分别是、和。 7、供应甲状腺的动脉有和,它们分别来自和。 8、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有、、、、、枕动脉、耳后动脉、咽升动脉等。脑膜中动脉起自,经入颅,分布于颅骨和硬脑膜。 9、锁骨下动脉左侧起于,右侧起自,其主要分支有、和等。 10、腹主动脉的成对脏支有、、,不成对脏支包

括、、和。 11、胃的供血动脉有、、、、和。 12、髂内动脉的壁支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脏支包括、、、、。 13、全身最长的浅静脉是,其属支有、、、和。 14、肝门静脉多由和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肝门静脉的属支包括、、、、、、等。 15、全身的淋巴干包括、、、、、、 、和共九条。 16、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平第胸椎下缘高度起自,经 进入胸腔。胸导管收集、、、、和的淋巴,最终注入。 三、单项选择题 1、脉管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 A.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B.心、动脉、静脉 C.心血管系和静脉回流的辅助管道——淋巴管 D.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E.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器官 2、肺循环起于()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左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房 E.右心室 3、体循环终于() A.全身各部毛细血管 B.左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房 E.右心室 4、心的位置() A.位于胸腔内 B.长轴与身体中轴基本一致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其主要分支包括: (1)间隔支动脉 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其分支包括: 1)钝缘支: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左室前支左室后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右冠状动脉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其分支包括: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 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 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 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 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Ao(Aorta主动脉)MT(main Trunk左主干)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PDA(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 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2、梗塞分心内膜下梗塞和透壁性梗塞,VCT表现为肌壁变薄,密度降低。3、梗塞的并发症: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左室乳头肌梗塞等。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无抬高的心梗)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以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其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而非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决定了病人有无临床症状。 五、关于斑块:1、定义:面积大于1平方毫米,至少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位可见。斑块的典型结构为覆盖有胶原纤维帽的细胞外脂肪核。2、VCT检查的意义在于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及时采取措施,有助于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不稳定性斑块称为易损斑块,其影响因素包括:脂核(较大,大于40%或呈液性);纤维帽的厚度;局部炎症和新生血管;点状钙化;正性重构(即斑块向壁外生长,保持管腔原有大小。易致斑块破裂);出血等。VCT对脂核、点状钙化和正性重构发现较好,对其他不如血管内超生(IVBS)。3、IVBS 是观察冠脉斑块的金标准:分软斑块、中间斑块和钙化斑块。VCT对应CT值为:-42~47HU;61~112HU;126~736HU。4、VCT的斑块分类为软斑块(软组织密度,有时可见其内脂肪密度的脂核,代表易损斑块);混合性斑块(钙化和软组织均有,可以钙化为主或以软斑块为主);钙化斑块(指面积大于1平方毫米,CT值大于130HU)5、血管分叉处易形成斑块,原因是血流变化,此处内膜易受损伤。 6、关于钙化:易受累顺序:LAD37%,RCA25%,LCX22%,LM16%。常用钙化计分表示。钙化计分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整理)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心血管系统一.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 之 心血管系统 (一) 张桢 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 2011临床医学6班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描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1、心主要有心肌纤维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 2、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导血离心的管道,从心室出发,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 3、毛细血管是连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相互吻合成网几乎遍布于全身各处。 4、静脉是导血回心房的管道,起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变粗,最后注入心房。 二、血液循环 心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最后经毛细血管分布于全身组织,在此与器官的组织和细胞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在经静脉返回心房。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止的流动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

(一)体循环(大循环) 体循环起自左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将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鲜红色动脉血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器官组织、细胞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血液变成含有较多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暗红色静脉血,在经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右心房。 (二)肺循环(小循环) 肺循环起自右心室,当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干,经其各级分支最后至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后,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是血液循环相互连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三、血管吻合 人体的血管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通外,在动脉与动脉之间,静脉与静脉之间,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都可彼此借吻合支形成血管吻合。 动脉弓动脉网动静脉吻合 第二节心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为血液循环的动力部分。心有节律地搏动,从而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 一、心的位置与毗邻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两肺之间,膈的上方。约2/3居身体正中矢状面的左侧,1/3居正中矢状面的右侧。心的前面与胸骨体、第2~6肋软骨相邻,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下部一个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肋软骨相贴,此区称为心包裸区,因此临床上常在紧贴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处进行心内注射,以免伤及肺和胸膜。

2019年整理人体解剖学习题-心血管系统

一、心与动脉 【练习题】 ◇A1型题 1.血液循环 A.大循环始于右心室 B.小循环始于左心室 C.大循环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D.小循环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E.小循环主要功能是将静脉血转为动脉血2.心 A.左右半心互相连通 B.左半心含静脉血 C.右半心含动脉血 D.体循环起于右半心 E.左半心称为动脉心 3.属于终动脉的是 A.上颌动脉 B.脑膜中动脉 C.直肠上动脉 D.视网膜中央动脉 E.颈浅动脉 4.动脉韧带 A.位于肺动脉干根部 B.连于左右肺动脉分叉部偏左处 C.连于左右肺动脉分叉部偏右处 D.是肺动脉干与主动脉之间的通道E.胚胎时期已形成 5.左颈总动脉 A.是头臂干的分支 B.是主动脉的一级分支 C.由主动脉弓凹侧发出 D.行于颈动脉鞘外 E.动脉起始处有颈动脉窦 6.脑膜中动脉是 A.颈外动脉的一级分支 B.上颌动脉的分支 C.椎动脉的分支 D.颈内动脉的分支 E.大脑中动脉的分支

7.右锁骨下动脉 A.起于主动脉弓 B.起于头臂干 C.于前斜角肌前方走行 D.发出甲状腺上动脉 E.该动脉的止血点是锁骨中点8.掌浅弓 A.位于掌腱膜的浅面 B.位于掌腱膜的深面 C.由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浅支构成D.发出掌心动脉 E.位于掌深弓的近侧约2cm 处9.卵圆窝位于 A.左心房后壁上 B.右心室后壁上 C.右心房前壁上 D.右心房的房间隔上 E.右心室室间隔上 10.心尖朝向 A.左前方 B.左方 C.左下方 D.左前下方 E.右方 11.左心房有 A.肺动脉口 B.4个肺静脉口 C.2个肺静脉口 D.冠状窦口 E.上腔静脉口 12.冠状窦口位于 A.下腔静脉口与右心耳之间 B.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C.上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D.上腔静脉口与下腔静脉口之间E.上腔静脉口与界嵴之间 13.窦房结位于 A.上腔静脉口附近心外膜下 B.上腔静脉口附近心内膜下 C.下腔静脉口附近心外膜下

心脏解剖学题库1-2-10

心脏解剖学题库1-2- 10

问题: [单选]下列关于心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心房前、后两部以界沟为界 B.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一卵圆形凹陷,为卵圆窝 C.右心室被室上嵴分成右心室流入道(窦部)和流出道(漏斗部) D.左心室腔以二尖瓣后尖为界,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E.左心室流出道,又称主动脉前庭

问题: [单选]下列关于冠状血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前降支,也称前室间支,是右冠状动脉主干的直接延续 B.前降支穿入室间隔内分布于室间隔的前23称为前室间隔支 C.右冠状动脉一般在房室交点附近或右侧,分为后室间支和右旋支 D.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者约占6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者约占40% E.右心室漏斗部前部的血液供应来自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第一分支(圆锥支),有时左、右分支吻合成环,称为Vieussens环

问题: [单选]关于心表面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前室间沟为分隔左、右心室的标志(前面) B.B.后室间沟与冠状沟交汇区称房室交点 C.C.近心底处有一完整的环形浅沟称冠状沟 D.D.后室间沟为分隔左、右心室的标志(后面) E.E.冠状沟将右上方的心房和左下方的心室分开(单身相亲 https://www.doczj.com/doc/5910397898.html,/)

问题: [单选]关于心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前部为腔静脉窦,后部为固有心房 B.外面以界沟为界分为前、后两部 C.为心腔中最靠右侧部分 D.腔静脉窦内壁光滑,有上、下腔静脉的开口 E.界沟内面正对界嵴,从界嵴向前发出梳状肌

问题: [单选]关于心壁的构造哪项是不正确的() A.A.房间隔只有一层心内膜 B.B.心内膜还与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内膜相续 C.C.心内膜与主动脉、肺动脉等血管内膜相续 D.D.心内膜双层折叠可形成心瓣膜 E.E.最内层为心内膜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记载,是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开始的。他认为心脏有两个心室和两个心房;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描述。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进行过动物解剖,提出心是血液循环中心,并把神经和肌腱区分开来。但他误将动物解剖所得的结论移用于人体,错误较多。 西方有较大解剖学影响的当数古希腊医学家希罗菲卢斯(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年),他发现小肠的起始段大约有12个指头并列长度,命名为“十二指肠”。他还命名了“前列腺”、“睫状体”、“视网膜”、“乳糜管和淋巴”。研究了肝、胰和女性生殖器的子宫与输卵管等。而有较完整的解剖学记录的论著,当推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这部书是16世纪以前西方医学的权威巨著,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如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脑、心等器官均有清楚记载,但因其资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较多。公元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艺术春天到来,解剖学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如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公元1457-1519年)解剖过3O多具尸体,用蜡灌注人体管道从而探明血管的走行,证明了血管起源于心脏。他将空气吹人肺,证明空气不是由呼吸道进人心。他制作的人体骨骼解剖学图谱,描绘精细正确,是一部时代巨著。 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年)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亲自从事人的尸体解剖,进行细致的观察,最终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这一开拓性的解剖学巨著,全书共七册,系统的记述了人休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与构造,对流行的一些错误论点予以校正,为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基础。 17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雄辩的事实阐释血液循环的原理,首次提出心血管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他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新思路,为生理学从解剖学中诞生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年)用显微镜观察到蛙的微循环血管,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相连通,为微循环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他在动物和植物微细结构的研究中,总结出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为组织学从解剖学中派生出来并形成一门新学科打下了基础。 19世纪,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等巨著问世,建立了崭新的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论,使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工作有了正确的遵循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发明的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筑的研究,使形态 科学研究跨入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并进而达到分子水平。形态科学研究的发展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而逐渐展开的,形成了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和超微结构解剖学三个不同标志的阶段。 宏观解剖学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微观解剖和超微结构解剖学的出现而停止,相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X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而与时俱进。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带动了断面解剖学的进步。而应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心血管的形态结构等,都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同时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如随着心、肺、肝、肾等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推动了对心的内部结构、心段、肺段、肝段、肾段等器官内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随着器官移植术的成功应用.促进了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等。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