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弹簧类模型中的最值问题

弹簧类模型中的最值问题

弹簧类模型中的最值问题
弹簧类模型中的最值问题

弹簧类模型中的最值问题

在高考复习中,常常遇到有关“弹簧类”问题,由于弹簧总是与其他物体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弹簧与其“关联物”之间总存在着力、运动状态、动量、能量方面的联系,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本文就此类问题作一归类分析。

一、最大、最小拉力问题

例1. 一个劲度系数为k=600N/m的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m=15kg 的物体A、B,将它们竖直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5s,B物体刚离开地面(设整个加速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且g=10m/s2)。求此过程中所加外力的最大和最小值。

图1

解析:开始时弹簧弹力恰等于A的重力,弹簧压缩量,0.5s末

B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此时弹簧弹力恰等于B的重力,,故对A物

体有,代入数据得。刚开始时F为最小且

,B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时,F为最大且有

,解得。

二、最大高度问题

例2. 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一物体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的A处自由下落打

在钢板上,并立即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若物体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下落,

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图2

解析:物块碰撞钢板前作自由落体运动,设表示物块与钢板碰撞时的速度,则:①

物块与钢板碰撞后一起以v1速度向下运动,因碰撞时间极短,碰撞时遵循动量守恒,即:②

刚碰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当它们一起回到O点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0,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③

设表示质量为2m的物块与钢板碰撞后开始向下运动的速度,由动量守恒有:

碰撞后,当它们回到O点时具有一定速度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当质量为2m的物块与钢板一起回到O点时两者分离,分离后,物块以v竖直上升,其上升的最大高度:⑥

解①~⑥式可得。

三、最大速度、最小速度问题

例3. 如图3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平板B相连而处于静止状态。今有另一质量为m的物块A从B的正上方h高处自由下落,与B发生碰撞而粘在一起,已知它们共同向下运动到速度最大时,系统增加的弹性势能与动能相等,求系统的这一最大速度v。

图3

解析:A下落到与B碰前的速度v1为:

A、B碰后的共同速度v2为:②

B静止在弹簧上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且:

A、B一起向下运动到最大速度v时的位移为x,此时A、B的加速度为0,即有:

由机械能守恒得:

解①~⑥得:

例4. 在光滑水平面内,有A、B两个质量相等的木块,,中间

用轻质弹簧相连。现对B施一水平恒力F,如图4所示,经过一段时间,A、B的速度等于5m/s时恰好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过程恒力做功为100J,当A、B恰好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撤除恒力,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求木块A的最小速度。

图4

解析:当撤除恒力F后,A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弹簧等于原长时,加速度等于零,A的速度最大,此后弹簧压缩到最大,当弹簧再次回复原长时速度

最小,根据动量守恒得:①

根据机械能守恒得:②

由以上两式解得木块A的最小速度v=0。

四、最大转速和最小转速问题

例5. 有一水平放置的圆盘,上面放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其一端固定于轴O上,另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物体A,物体A与盘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弹簧

原长为L,现将弹簧伸长后置于旋转的桌面上,如图5所示,问:要使物体相对于桌面静止,圆盘转速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

图5

解析:当转速n较大时,静摩擦力与弹簧弹力同向,即:

当转速n较小时,静摩擦力与弹簧弹力反向,即:

所以圆盘转速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五、最大加速度问题

例6. 两木块A、B质量分别为m、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6所示,用外力将木块A压下一段距离静止,释放后A做简谐运动,在A振动过程中,木块B刚好始终未离开地面,求木块A的最大加速度。

图6

解析:撤去外力后,A以未加外力时的位置为平衡位置作简谐运动,当A运动到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时,B恰好对地面压力为零,此时A的加速度最大,设为a m。

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B:

所以,方向向下。

六、最大振幅

例7. 如图7所示,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它们之间静摩擦力最大值为F f,轻质弹簧劲度系数为k,振动系统沿水平地面做简谐运动,设木块与小车间未发生相对滑动,小车振幅的最大值是多少?

图7

解析:在最大位移处,M和m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对整体有:①

对m有:②

所以由①②解得:。

七、最大势能问题

例8. 如图8所示,质量为2m的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左侧固定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到小车右端的距离为L0,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从板的右端以初速度v0开始沿木块向左滑行,最终回到木板右端,刚好不从木板右端滑出,设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在木块压缩弹簧过程中(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图8

解: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具有最大弹性势能,设m在M上运动时,摩擦

力做的总功产生内能为2E,从初状态到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及从初状态到末状态,系统均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即:

由初状态到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系统满足能量守恒:

由初状态到末状态,系统也满足能量守恒且有:

由①②③求得:

从以上各例可以看出,尽管弹簧类问题综合性很强,物理情景复杂,物理过程较多,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物理过程,找出每一现象所对应的物理规律,正确判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此类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弹簧碰撞模型

模型分析 1.注意弹簧弹力特点及运动过程,弹簧弹力不能瞬间变化。 2.弹簧连接两种形式:连接或不连接。 连接:可以表现为拉力和压力,从被压缩状态到恢复到原长时物体和弹簧不分离,弹簧的弹力从压力变为拉力。 不连接:只表现为压力,弹簧恢复到原长后物体和弹簧分离,物体不再受弹簧的弹力作用。 3.动量和能量问题: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转化,等效于弹性碰撞。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或被拉伸到最长时,与弹簧相连的物体共速,此时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系统的总动能最小;弹簧恢复到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系统具有最大动能。 题型1.弹簧直接连接的两物体间的作用. 【例1】质量分别为3m 和m 的两个物体, 用一根细线相连,中间夹着一个被压缩的 轻质弹簧,整个系统原来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 0向右匀速运动,如图所 示.后来细线断裂,质量为m 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变为2v 0.求: (1)质量为3m 的物体最终的速度; (2)弹簧的这个过程中做的总功. 【答案】(1)032v (2) 203 2mv 【解析】(1)设3m 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100 323v m v m v m m ?+?=+ 所以 013 2v v =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02021321221321v m m v m v m E P +?-?+??= 所以弹性势能:2032mv E P =

【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初末状态及弹簧弹开过程的能量转化。 【例2】【2015届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如图所示,一辆质量M=3kg 的小车A 静止在水平面上,小车上有一质量m=lkg 的小物块B ,将一轻质弹簧压缩并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 E =6J ,小物块与小车右壁距离为l =0.4m ,解除锁定,小物块脱离弹簧后与小车右壁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不计一切摩擦。求: ①从解除锁定到小物块与小车右壁发生第一次碰撞,小车移动的距离; ②小物块与小车右壁发生碰撞后,小物块和小车各自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答案】①0.1m ②小车速度方向向右为1m/s ,小物块速度方向向左为3m/s 22211122P E mv Mv = + 解得s /m 3s /m 121-==v v 或s /m 3s /m 1-' 2'1==v v 碰后小车速度方向向右为1m/s ,小物块速度方向向左为3m/s 【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结合应用,明确研究的系统和初末状态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4.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高中物理模型-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模型组合讲解——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模型概述] 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就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所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 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问题 例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 A. m E P B. m E P 2 C. m E P 2 D. m E P 22 解析:设碰前A 球的速度为v 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 mv mv 2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 )2(21 21v m E mv P +=,联立解得m E v P 20=,所以正确选项为C 。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 例 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 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以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1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 ,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 、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 图1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的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球粘结成D 时,D 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1 0)(v m m mv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 与A 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得2132mv mv =,由

高三物理 弹簧中的动力学问题(上)

弹簧中的动力学问题

弹簧中的动力学问题 知识分析 两个物体之间用轻质弹簧连在一起,连接的弹簧或为原长,或已压缩而被锁定。这样包括弹簧的系统与第三个物体相互作用(碰撞、子弹射入等)。这是这类问题的典型物理情境。首先应注意上述两种情况的区别:已完全压缩的弹簧没有缓冲作用,应将系统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没压缩的弹簧有缓冲作用,只有碰撞的两个物体组成系统,与弹簧相连的另一端的物体没有参与。 此类问题还应注意:把相互作用的总过程划分为多个依次进行的子过程,分析确定哪些子过程机械能是守恒的,哪些子过程机械能不守恒。还有一个常见的物理条件:当弹簧最长或最短(或弹簧中弹性势能最大)时,弹簧两端的物体速度相等。 典型例题 【例1】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右 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 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 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例2】如图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质量为m1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 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2档板B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恰位于滑道的末端O点。 A与B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OM段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A在与挡板B碰撞前瞬间速度v的大小; (2)弹簧最大压缩量为d时的弹性势能Ep(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高中物理弹簧类模型中的最值问题

弹簧类模型 一、最大、最小拉力问题 例1. 一个劲度系数为k =600N/m 的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m =15kg 的物体A 、B ,将它们竖直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 在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5s ,B 物体刚离开地面(设整个加速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且g =10m/s 2 )。求此过程中所加外力的最大和最小值。 图1 解析:开始时弹簧弹力恰等于A 的重力,弹簧压缩量?l mg k m = =025.,0.5s 末B 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此时弹簧弹力恰等于B 的重力,??l l m '.==025,故对A 物体有 212 2 ?l at = ,代入数据得a m s =42/。刚开始时F 为最小且F ma N N min ===15460×,B 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时,F 为最大且有 F mg mg ma max --=,解得F mg ma N max =+=2360。 二、最大高度问题 例2. 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钢板与直立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一物体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0x 的A 处自由下落打在钢板上,并立即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 时,它们恰能回到O 点,若物体质量为2m 仍从A 处自由下落,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 点时还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 点的距离。

图2 解析:物块碰撞钢板前作自由落体运动,设v 0表示物块与钢板碰撞时的速度,则: v gx 006= ① 物块与钢板碰撞后一起以v 1速度向下运动,因碰撞时间极短,碰撞时遵循动量守恒,即:mv mv 012= ② 刚碰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当它们一起回到O 点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0,根据机械能守恒有:E m v mgx p + =1 2 22120() ③ 设v 2表示质量为2m 的物块与钢板碰撞后开始向下运动的速度,由动量守恒有: 2302mv mv = ④ 碰撞后,当它们回到O 点时具有一定速度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 m v mgx m v p + =+123312 32202()() ⑤ 当质量为2m 的物块与钢板一起回到O 点时两者分离,分离后,物块以v 竖直上升, 其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g =2 2 ⑥ 解①~⑥式可得h x = 2 。 三、最大速度、最小速度问题 例3. 如图3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平板B 相连而处于静止状态。今有另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从B 的正上方h 高处自由下落,与B 发生碰撞而粘在一起,已知它们共同向下运动到速度最大时,系统增加的弹性势能与动能相等,求系统的这一最大速度v 。

2010年经典高中物理模型--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

常见弹簧类问题分析 高考要求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 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 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 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W k =-(21kx 22-21kx 1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弹性势能的公式E p =2 1kx 2,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下面就按平衡、动力学、能量、振动、应用类等中常见的弹簧问题进行分析。 一、与物体平衡相关的弹簧问题 1.(1999年,全国)如图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 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 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 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m 1g/k 1 B.m 2g/k 2 C.m 1g/k 2 D.m 2g/k 2 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 形变量的计算求出.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一动态平衡过程,直至m 1离开上面的弹簧.开始时,下面的弹簧被压缩,比原长短(m 1 + m 2)g /k 2,而m l 刚离开上面的弹簧,下面的弹簧仍被压缩,比原长短m 2g /k 2,因而m 2移动△x =(m 1 + m 2)·g /k 2 - m 2g /k 2=m l g

弹簧模型(动力学问题)

模型组合讲解——弹簧模型(动力学问题) [模型概述] 弹簧模型是高考中出现最多的模型之一,在填空、实验、计算包括压轴题中都经常出现,考查范围很广,变化较多,是考查学生推理、分析综合能力的热点模型。 [模型讲解] 一. 正确理解弹簧的弹力 例1. 如图1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①② ③④ 图1 解析:当弹簧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弹簧两端受力大小相等,产生的弹力也相等,用其中任意一端产生的弹力代入胡克定律即可求形变。当弹簧处于加速运动状态时,以弹簧为研究对象,由于其质量为零,无论加速度a为多少,仍然可以得到弹簧两端受力大小相等。

F是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因此,弹簧 的弹力也处处相等,与静止情况没有区别。在题目所述四种情况中,由于弹簧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且弹簧质量都为零,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皆为F,又由四个弹簧完全相同,根据胡克定律,它们的伸长量皆相等,所以正确选项为D。 二. 双弹簧系统 例2. (2004年苏州调研)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该装置是在矩形箱子的前、后壁上各安装一个由力敏电阻组成的压力传感器。用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夹着一个质量为2.0kg的滑块,滑块可无摩擦的滑动,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b上,其压力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屏上读出。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传感器b在前,传感器a在后,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b的示数均为10N 图2 (1)若传感器a的示数为14N、b的示数为6.0N,求此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当汽车以怎样的加速度运动时,传感器a的示数为零。 解析:(1 a1的方向向右或向前。 (2

小球碰弹簧模型

基本情景一一小球落弹簧 如图所示,地面上竖立着一轻质弹簧,小球从其正上方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从小球刚接触 弹簧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则 问题一:力与运动 A .合力(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大 B .合力(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大 C ?合力(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 ?合力(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题目目的解读与小结: 问题二:超重和失重 A .小球先处于失重后处于超重 B ?小球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 .小球先处于超重后处于失重题目目的D.小球反弹与弹簧脫离瞬间处于完全失重重状态解读与小结: 冋题三:功能尖系和能量守恒 (1)从功能尖系角度解释以下问题 ①.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少 ②.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③.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少 ⑵从能量守恒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①.小球重力势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总和如何变化 ②.小球动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总和如何变化 ③.小球动能和重力势能总和如何变化 ④?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谁大题目目的解读与小结: 问题四:动量定理 1 ?小球从最高点开始下落至弹簧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冲量与重力的冲量哪个大? 2.小球从接触弹簧开始至弹簧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冲量与重力的冲量哪个大?题目目的解读与小结:

等效模型练习 1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 右端系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在B 点时弹 簧无形变。今将木块向右拉至A 点,由静止释放后,木块运动到 C 点速度变为零, ① 若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零,分析木块从 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加速度、速度如何变化? ② 若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分析木块从 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加速度、速度如何变化? 2 ?蹦极”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体育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 P 点自由下落,a 点是弹性绳 的原长位置,c 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 是人静止地吊着的平衡位置,人在从 P 点落下到最低点 的过程中() A ?从P 到a 运动过程中,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 从a 到b 运动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C. 从b 到c 运动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D. 若人在绳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向上运动,则从 3?—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 如图所示。 设在一次事故中,升降机的吊索在空中断裂,() 忽略摩擦力, 则升降机从弹簧下端触地直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A ?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B ?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 功,弹力做的负功 总值等于重力做的正功总值 C ?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 功,弹力做的负功 总值大于重力做的正功总值 D ?升降机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加,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4?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弼I ]如平伸手掌托 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5??—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 ,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I ,进入泥潭直 到 c 向b 运动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高中物理经典问题---弹簧类问题全面总结解读

高中物理经典问题---弹簧类问题全面总结解读 一:专题训练题 1、一根劲度系数为k,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有一水平板 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7所示。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 <g = 匀加速向下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开始与物体分离。 分析与解:设物体与平板一起向下运动的距离为x 时,物体受重力mg ,弹簧的弹力F=kx 和平板的支持力N 作用。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kx-N=ma 得N=mg-kx-ma 当N=0时,物体与平板分离,所以此时k a g m x )(-= 因为221at x =,所以ka a g m t )(2-=。 2、如图8所示,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 处于静 止,P 的质量m=12kg ,弹簧的劲度系数k=300N/m 。现在给P 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 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t=0.2s 内F 是变力,在0.2s 以后F 是恒 力,g=10m/s 2,则F 的最小值是 ,F 的最大值是 。 .分析与解:因为在t=0.2s 内F 是变力,在t=0.2s 以后F 是恒力,所以在t=0.2s 时,P 离 开秤盘。此时P 受到盘的支持力为零,由于盘和弹簧的质量都不计,所以此时弹簧处于 原长。在0_____0.2s 这段时间内P 向上运动的距离: x=mg/k=0.4m 因为221at x =,所以P 在这段时间的加速度22/202s m t x a == 当P 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此时对物体P 有N-mg+F min =ma,又因此时N=mg ,所以有 F min =ma=240N. 当P 与盘分离时拉力F 最大,F max =m(a+g)=360N. 3.如图9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800N/m 的轻弹簧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 =12kg 的 物体A 、B 。物体A 、B 和轻弹簧竖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要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 在上面 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s 物体B 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 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 =10m/s 2 ,求: (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此过程中外力F 所做的功。 解:(1)A 原来静止时:kx 1=mg ① 当物体A 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拉力F 最小,设为F 1,对物体A 有: F 1+kx 1-mg =ma ② 当物体B 刚要离开地面时,拉力F 最大,设为F 2,对物体A 有: F 2-kx 2-mg =ma ③ 对物体B 有:kx 2=mg ④ 对物体A 有:x 1+x 2=22 1at ⑤ 由①、④两式解得 a =3.75m/s 2 ,分别由②、③得F 1=45N ,F 2=285N F 图8 A B F 图 9 图7

弹簧10大模型

弹簧”模型 10 大问题 太原市第十二中学 姚维明 模型建构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弹簧虽然形态各异 , 大小不同 , 但是从弹簧秤 , 机动车的减震装置 , 各种复 位按钮和机械钟表内的动力装置等 , 弹簧处处在为我们服务 .因为弹簧本身的特性,如弹簧弹力的方 向与弹簧所处的伸缩状态有关、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大小有关;而且,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 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物理概念和规律较多,如力和加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因此,弹簧类 试题多年来深受物理命题专家的青睐。 【模型】弹簧 【特点】:( 1)一般问题中的轻弹簧是一种理想模型,不计质量。( 2) 弹簧弹力不能突变,弹 力变化需要形变量变化,需要时间的积累。 (3)弹力变化: F = kx 或△ F =k △x ,其中 F 为弹力(△ F 为弹力变化), k 为劲度系数, x 为形变量(△ x 为形变变化量)。( 4 )弹簧可以贮存能量,弹 力做功和弹性势 能的关系为: W =-△ E P 其中 W 为弹簧弹力做功, △ E P 为弹性势能变化。另外, 弹性势能计算公式暂不做要求。 、轻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秤的读数问题 【典案 1】如图 1,四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相等的拉力 F 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则各不相同: ⑴ 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⑵ 弹簧的左端受到大小也为 F 的拉力作用 以 l 1、l 2、 l 3、 l 4 依次表示四条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A 、 l 1 l 2 B 、 l 4 l 3 C 、 l 1 l 3 D 、 l 2 =l 4 〖解析〗因轻弹簧自身质量不计,则轻弹簧的伸长量与轻弹簧上的弹力大小成正 比,因为四种 状态中轻弹簧的弹力均为 F ,故四种状态轻弹簧的伸长量相同;选 D 【体验 1】如图 2,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相等的拉力 F 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则各不相同: ⑴弹簧秤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⑵ 弹簧秤的左端受到大小也为 F 作用 ⑶ 弹簧秤的左端拴一小物块 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 ⑷ 弹簧秤的左端拴一个小物块 m 1,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 ⑶ 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 m ,物块在光滑的 水平面上滑动 图1 ⑷ 弹簧的左端拴一个小物块 m ,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 的拉力 m 1,物 图2

圆柱弹簧的设计计算.

圆柱弹簧的设计计算 (一)几何参数计算 普通圆柱螺旋弹簧的主要几何尺寸有:外径D、中径D2、内径D1、节距p、螺旋升角α及弹簧丝直径d。由下图圆柱螺旋弹簧的几何尺寸参数图可知,它们的关系为: 式中弹簧的螺旋升角α,对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一般应在5°~9°范围内选取。弹簧的旋向可以是右旋或左旋,但无特殊要求时,一般都用右旋。 圆柱螺旋弹簧的几何尺寸参数 普通圆柱螺旋压缩及拉伸弹簧的结构尺寸计算公式见表(普通圆柱螺旋压缩及拉伸弹簧的结构尺寸(mm)计算公式)。 普通圆柱螺旋压缩及拉伸弹簧的结构尺寸(mm)计算公式

(二)特性曲线

弹簧应具有经久不变的弹 性,且不允许产生永久变形。因 此在设计弹簧时,务必使其工作 应力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在这个 范围内工作的压缩弹簧,当承 受轴向载荷P时,弹簧将产生 相应的弹性变形,如右图a所 示。为了表示弹簧的载荷与变形 的关系,取纵坐标表示弹簧承受 的载荷,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变 形,通常载荷和变形成直线关系 (右图b)。这种表示载荷与变 形的关系的曲线称为弹簧的特 性曲线。对拉伸弹簧,如图<圆 柱螺旋拉伸弹簧的特性曲线> 所示,图b为无预应力的拉伸 弹簧的特性曲线;图c为有预 应力的拉伸弹簧的特性曲线。 右图a中的H0是压缩弹簧 在没有承受外力时的自由长度。 弹簧在安装时,通常预加一个压 力 Fmin,使它可靠地稳定在安 装位置上。Fmin称为弹簧的最 小载荷(安装载荷)。在它的作 用下,弹簧的长度被压缩到H1 其压缩变形量为λmin。Fmax 为弹簧承受的最大工作载荷。在 Fmax作用下,弹簧长度减到 H2,其压缩变形量增到λmax。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特性曲线λmax与λmin的差即为弹簧的 工作行程h,h=λmax-λmin。 Flim为弹簧的极限载荷。在该 力的作用下,弹簧丝内的应力达 到了材料的弹性极限。与Flim 对应的弹簧长度为H3,压缩变 形量为λlim。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 及其处理方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学生对弹簧类问题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弹簧不断发生形变,导致物体的受力随之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变化,从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较复杂。其次,这些复杂的运动过程中间所包含的隐含条件很难挖掘。还有,学生们很难找到这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处理方法。根据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知识的考查,笔者就弹簧类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首先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平衡位置等,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结合物体受其他力的情况来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2.因软质弹簧的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 的负值。弹性势能的公式,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二、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 1.平衡类问题 例1.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m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m1缓慢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m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m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_。 分析:上提m1之前,两物块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所以有:, ,其中,、分别是弹簧k1、k2的压缩量。 当用力缓慢上提m1,使k2下端刚脱离桌面时,,弹簧k2最终恢复原长,其中,为此时弹簧k1的伸长量。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 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是三种最为常见的弹簧,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怎么计算,东莞市大朗广原弹簧制品厂为您详解,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一、压力弹簧 ·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 ,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Nc=有效圈数=N-2 弹簧常数计算范例: 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钢丝材质=琴钢丝 二、拉力弹簧 拉力弹簧的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 ·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

簧卷制成形后发生。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 三、扭力弹簧 ·弹簧常数:以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R=负荷作用的力臂 p=3.1416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办法

精心整理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学生对弹簧类问题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弹簧不断发生形变,导致物体的受力随之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变化,从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较复杂。其次,这些复杂的运动过程中间所包含的隐含条件很难挖掘。还有,学生们很难找到这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处理方法。根据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知识的考查,笔者就弹簧类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首先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2 3 ,高考不 1 例1.m2此过程中,m 分析:, 分别是 弹簧k1、k2 当用力缓慢上提m1,使k2下端刚脱离桌面时,,弹簧k2最终恢复原长,其中,为此时弹簧k1的伸长量。 答案:m2上升的高度为,增加的重力势能为,m1上升的高度为 ,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

点评: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计算求出。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过程。 例2.如上图2所示,A物体重2N,B物体重4N,中间用弹簧连接,弹力大小为2N,此时吊A物体的绳的拉力为T,B对地的压力为F,则T、F的数值可能是 A.7N,0??????B.4N,2N?????C.1N,6N???????D.0,6N 分析:对于轻质弹簧来说,既可处于拉伸状态,也可处于压缩状态。所以,此问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通过对A、B受力分析可得:, (2, 答案: 点评: 2 例3. 分析: (2 弹力和剪断 ,方向水平向右。 点评:此题属于细线和弹簧弹力变化特点的静力学问题,学生不仅要对细线和弹簧弹力变化特点熟悉,还要对受力分析、力的平衡等相关知识熟练应用,此类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突变类问题总结:不可伸长的细线的弹力变化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称为“突变弹力”,轻质弹簧的弹力变化需要一定时间,弹力逐渐减小,称为“渐变弹力”。所以,对于细线、弹簧类问题,当外界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撤力、变力、剪断),要重新对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细线上的弹力可以突变,轻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这是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 3.碰撞型弹簧问题

弹簧10大模型

图 1 图2 “弹簧”模型10大问题 太原市第十二中学 姚维明 模型建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弹簧虽然形态各异,大小不同,但是从弹簧秤,机动车的减震装置,各种复位按钮和机械钟表内的动力装置等,弹簧处处在为我们服务.因为弹簧本身的特性,如弹簧弹力的方向与弹簧所处的伸缩状态有关、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大小有关;而且,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物理概念和规律较多,如力和加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因此,弹簧类试题多年来深受物理命题专家的青睐。 【模型】弹簧 【特点】:(1)一般问题中的轻弹簧是一种理想模型,不计质量。(2) 弹簧弹力不能突变,弹力变化需要形变量变化,需要时间的积累。(3)弹力变化:F = kx 或△F =k △x ,其中F 为弹力(△F 为弹力变化),k 为劲度系数,x 为形变量(△x 为形变变化量)。(4)弹簧可以贮存能量,弹力做功和弹性势能的关系为:W =-△E P 其中W 为弹簧弹力做功, △E P 为弹性势能变化。另外, 弹性势能计算公式暂不做要求。 一、轻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秤的读数问题 【典案1】如图1,四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相等的拉力F 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则各不相同: ⑴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⑵弹簧的左端受到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 ⑶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m ,物块在光滑的 水平面上滑动 ⑷弹簧的左端拴一个小物块m ,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 以1l 、2l 、3l 、4l 依次表示四条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A 、1l 2l B 、4l >3l C 、1l >3l D 、2l =4l 〖解析〗因轻弹簧自身质量不计,则轻弹簧的伸长量与轻弹簧上的弹力大小成正比,因为四种状态中轻弹簧的弹力均为F ,故四种状态轻弹簧的伸长量相同;选D 【体验1】如图2,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相等的拉力F 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则各不相同: ⑴弹簧秤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⑵弹簧秤的左端受到大小也为F 的拉力 作用 ⑶弹簧秤的左端拴一小物块m 1,物 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 ⑷弹簧秤的左端拴一个小物块m 1,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

弹簧模型—力学问题#(优选.)

高三物理专题训练--------弹簧模型(动力学问题) 弹簧是高中物理中的一种常见的物理模型,几乎每年高考对这种模型有所涉及和作为压轴题加以考查。它涉及的物理问题较广,有:平衡类问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做功、冲量、动量和能量、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以及临界和突变等问题。为了将本问题有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现归纳整理如下 弹簧类题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一)弹力的特点 1.弹力的瞬时性:弹簧可伸长可压缩,两端同时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弹力随形变量变化而变化。 2.弹力的连续性:约束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自由弹簧可突变) 3.弹力的对称性:弹簧的弹力以原长位置为对称,即相等的弹力对应两个状态。 (二)在弹力作用下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①考虑压缩和伸长两种可能性 1.在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态—— ②作示意图 ③受力平衡列方程 2.在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变速运动状态 形变 F m F a i ∑=,a 变化 v 变化 位置变化 (a = 0时v max ) (v=0时形变量最大) (1)变量分析:(a )过程——抓住振动的对称性 (b )瞬时 (2)运动计算: (a)匀变速运动 (b)一般运动 ①通过分析弹簧的形变而确定弹力大小、方向的改变,从而研究联系物的运动 ②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不一定是平衡态 ③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有变化的外力作用,变化的外力常存在极值问题 ④充分利用振动特征(振幅、平衡位置、对称性、周期性、F 回与弹力的区别) ⑤临界态——脱离与不脱离:必共速、共加速且N=0 ⑥善用系统牛顿第二定律 针对性练习: 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端叠放着两个

动量守恒定律弹簧模型

弹簧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 弹簧模型 1.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为4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4所示.B 与C碰撞后二者会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多大? (2)系统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2.(多选)光滑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质量都为m,A以速度v向右运动,B原来静止,左端有一轻弹簧,如图所示,当A撞上弹簧,弹簧被压缩最短时() A.A、B系统总动量仍然为mv B.A的动量变为零 C.B的动量达到最大值 D.A、B的速度相等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滑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中弹簧两端分别与静止的滑块N 和挡板P相连接,弹簧与挡板的质量均不计;滑块M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它与档板P碰撞(不粘连)后开始压缩弹簧,最后滑块N以速度v0向右运动。在此过程中( ) A.M的速度等于0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B.M与N具有相同的速度时,两滑块动能之和最小 C.M的速度为v0/2时,弹簧的长度最长 D.M的速度为v0/2时,弹簧的长度最短 4.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是m1和m2的两木块A、B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使A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v=3 m/s,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两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示信息可知() A.t1时刻弹簧最短,t3时刻弹簧最长 B.从t1时刻到t2时刻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到原长 C.两木块的质量之比为m1:m2=1:2 D.在t2时刻两木块动能之比为E K1:E K2=1:4 5.质量为m的物块甲以3 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有一轻弹簧固定其上,另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乙以4 m/s的速度与甲相向运动,如图所示,则()

怎样计算弹簧的力

怎样计算弹簧的力? 已有一根弹簧,长度是38mm,最大直径是11.7mm,线径是1.7mm,每一圈的距离是5.5mm,要把它的高度垂直挤压到17mm,请问要用多少公斤的力? 1. 压力弹簧 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K=(G×d4)/(8×Dm3×Nc) 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 G=3500 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 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 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钢丝材质=琴钢丝 K=(G×d4)/(8×Dm3×Nc)=(8000×24)/(8×203×3.5)=0.571kgf/mm K=(G×d4)/(8×Dm3×Nc)=(8000×0.84)/(8×6.63×2)=1.34kgf/mm 3276.8/4599.936=0.712358 预压量0.65 固定时的压缩量为2mm 2. 拉力弹簧 拉力弹簧的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 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 3. 扭力弹簧 弹簧常数:以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K=(E×d4)/(1167×Dm×p×N×R) 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黄铜线 E=11200 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 p=3.1416。

弹簧-质量-阻尼模型

弹簧-质量-阻尼模型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机械振动系统,研究这种系统对于我们的生活与科技也是具有意义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这种系统,例如汽车缓冲器就是一种可以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是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必备装置,再者在建筑抗震加固措施中引入阻尼器,改变结构的自振特性,增加结构阻尼,吸收地震能量,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因此研究弹簧-质量-阻尼结构是很具有现实意义。 2 弹簧-质量-阻尼模型的建立 数学模型是定量地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揭示系统的结构、参数与动态特性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其中,微分方程是基本的数学模型, 不论是机械的、液压的、电气的或热力学的系统等都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微分方程的解就是系统在输入作用下的输出响应。所以,建立数学模型是研究系统、预测其动态响应的前提。通常情况下,列写机械振动系统的微分方程都是应用力学中的牛顿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等。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是最常见的机械振动系统。机械系统如图2.1所示,

图2.1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简图 其中1 m ,2 m 表示小车的质量,i c 表示缓冲器的粘滞摩擦系数,i k 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i F (t )表示小车所受的外力,是系统的输入即i U (t )=i F (t ),i X (t)表示小车的位移,是系统的输出,即i Y (t )=i X (t),i=1,2。设缓冲器的摩擦力与活塞的速度成正比,其中1m =1kg ,2 m =2kg ,1k =3k =100N/cm ,2k =300N/cm ,1c =3 c =3N ?s/cm ,2 c =6N ?s/cm 。 由图 2.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如下: 对1 m 有: (2-1) 对2 m 有: (2-2) 3 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令3 1421122 ,,,x x x x u F u F ====,则原式可化为:

力学中的突变问题 完美版

突变问题 常见的突变模型 轻绳:只产生拉力,方向沿绳子。绳子的弹力可以突变——瞬时产生,瞬时改变,瞬时消失。 轻弹簧:可产生拉力、支持力,方向弹簧。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可认为弹力不变。 轻杆:可产生拉力、支持力,方向不一定沿杆。杆的弹力可以突变。 ※典型例题※ 例题1、原来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的轻质弹簧拉住、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放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发现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例题2、如图所示,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a、b两小球用细线连接,上面是一轻质弹簧,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2m,在细线烧断瞬间,两 球的加速度分别是 A.0;g B.-g;g C.-2g;g D.2g;0

例题3、 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 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 、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 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12m/s 2,若不拔去销钉M 而拔去销钉N 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取g=10m/s 2) A .22m/s 2,竖直向上 B .22m/s 2,竖直向下 C .2m/s 2,竖直向上 D .2m/s 2,竖直向下 例题4、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 30°的光滑木板AB 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 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A .0 B .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下 C .大小为 3,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 D .大小为g 3 ,方向水平向右 例题5、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系于两根轻弹簧L 1、L 2上, 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C 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L 2处于水平位置,左端固定于墙上B 点,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将L 2剪断,则剪断瞬间物体加 速度a=gtan θ,方向沿 B 到A B .若将L 2剪断,则剪断瞬间物体加 速度a=gsec θ,方向沿A 到C C .若将L 1剪断,则剪断瞬间物体加速度a=gsec θ,方向沿C 到A D .若将L 1剪断,则剪断瞬间物体加速度a=g ,方向竖直向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