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现代史教学进度表

近现代史教学进度表

近现代史教学进度表
近现代史教学进度表

景德镇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 2 学期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别

考试方式考试科目

院(系)思政部

班级

任课教师

二0 年月日

课程教学进度表

(~ 学年度第学期)

院(系):思政部主授专业:年级:

教学班:学生人数: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教师:职称:

教材:主编:出版社:

学分:总课时数:学时,其中:讲授学时,实验学时,课内

注:教学形式可填讲授、实验、上机(指在机房、语音室、实验室及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进行实践教学的活动)、集中实践、习题课、讨论等;本表须在开始授课前二周内由主讲教师填写完成,一式三份交所在院系审核后,教务处、院系和主讲教师本人各留存一份;教师留存的教学进度计划在每次授课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在执行情况栏签字确认。

主讲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院(系)负责人(签字):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班级:级专升本科各专业 辅导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系高校公共基础政治理论课。本课程的任务与作用是:通过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讲授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历史,使青年学生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把握这段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明天。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有《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其后继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理论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基本要求:掌握本书体系及课程要求 (二)基本内容: .为什么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怎样学好这门课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基本要求:理清近代八十年历史的发展线索,掌握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与社会阶级力量的变化,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二)基本内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历史线索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

志丹高级中学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轮复习已经结束,根据我们学校高三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借鉴以往的经验,我们对一轮复习进行的总结并制定二轮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总结: 主要优点 1.课堂教学路子总体上符合高三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 (1)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目的明确,紧紧围绕着巩固落实基础知识这个重点进行。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基础,力图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基础落实的力度和层次。 (2)教师对讲评课的基本流程和要求理解的透,操作熟练。表现在:学情了解充分,讲评的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思维误区得到充分展示;注意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归类讲评;补偿练习选题典型、针对性强。 2.根据课时少、任务重的新情况,注意落实学生自主预习的前置,并有督促检查措施,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教师提示点拨比较到位,并注意与现实生活沟通,力图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使知识得到活化。

4.教学观念明显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考、总结、落实基础知识。 5.教师合作意识强,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搞好集体备课。教案和课堂教学明显体现了集体备课的成果。 存在的问题:教师方面:基础知识复习中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处理不到位;简单记忆,基础落实的层次低等。学生方面:观察图、表的能力较差,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有效的把信息与知识建立联系;迁移和重组知识的能力较差,不能把材料、课本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知识有效的整合为答案;答题时审题不清,答案不规范。 二、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三、目标 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 四、采取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工业设计史编年简记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 1 陶器:卷唇圜底盆。氏族文化 2 青铜器:熔铸法。 商、周时代的铜器多为礼器,最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雷纹、饕(tāo)餮(tìè铁)纹、蝉纹、圆圈纹等。 战国时,素器开始流行。 到了汉代,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汉代铜灯 3 漆器: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 4 瓷器:“宋瓷”。这种师承自然的设计方法与欧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的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思想颇有相似之处。 5 明代家具:一为椅凳类;二为几案类;三为床榻类;四为台架类;五为屏座类。 简、厚、精、雅。 (1) 注意意匠美;(2) 注意材料美;(3) 注意结构美;(4) 注意工艺美 国外的手工艺设计 1 古代埃及的设计:雕刻的形象除了狮首和兽足之外,还有太阳神、鹰神、河马神的形象,这反映出埃及社会的多神崇拜和人神同形的社会意识。 2. 古希腊、古罗马的设计: 克里斯姆斯(Klismos)的靠椅:希腊家具上也有兽腿形的装饰,但他们放弃了埃及人那种四足一致的做法,而改变成四足均向外或均向内的样式。 多立克(Doric)柱式: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帕提农神庙 爱奥尼克(Ionic)柱式:具有女性体态轻盈秀美的特征。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庙 科林斯(Corinth)柱式,柱头上饰以卷草 3. 欧洲中世纪的设计: 中世纪手工业是有一定组织化的,一般是按不同的行业成立同业行会,并在行会内制定了设计标准。 中世纪设计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4. 文艺复兴后的设计:文艺复兴时代一反中世纪刻板的设计风格,追求具有人情味的曲线和优美的层次,并把眼光重新投向古代艺术,试图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 16世纪初期,首先在意大利和德国,新兴的设计师们开始用图案书籍来满足这种需求。这些书籍都是用新的机器印刷方法大量出版发行的,书中插图包括装饰方法、图案以及花纹等,通常为染织和家具行业所用。 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衰落,史称浪漫时期。浪漫时期的设计风格主要是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 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巴洛克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 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 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爱用双柱,甚至以三棵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在装饰上,巴洛克式设计喜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早期巴洛克式家具的最主要特征是用扭曲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木的腿。 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

2016-2017学年度高中各学科教学进度表及期末考试范围

2016-2017学年度高中各学科教学进度表及期末考试范围 学 科 高一高二高三 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 第二学 期 语文必修1;必修2;课外阅读: 《呐喊》《边城》《欧也 妮·葛朗台》《务虚笔记》 必修3;《现代散文选读》;复杂记 叙文的写作训练;课外阅读:《家》 《红楼梦》《孟子》《麦田里的守望 者》 必修4;《<史记>选读》P70页及以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课外阅读:《论语》《老人与海》《三国演义》《汉字王国》 必修5;《唐诗宋词选读》;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课外阅读:《茶馆》《雷雨》《女神》《人间词话》 复习必修1-5,《唐诗宋词选读》与《现代散文选 读》剩余部分;高考专题(一轮复习);课外阅读: 《庄子》《子夜》《哈姆莱特》《心灵史》 高考二 轮复习 数学苏教必修1、必修4(第1章: 三角函数、第2章:平面向 量) 苏教必修4(第3章:三角恒等变 换)、必修5,、必修2(第1章:立体 几何初步) 文科: 必修2(第2章: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选修1-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导数及其应用)。 理科: 必修2(第2章: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选修2(常 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导数及其应用)。建议:理科把空 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讲完,不作为本学期考试内容。 (文科)选修1-2、集合与逻辑、函数与导数、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除外)、直线与圆的方程。 (理科)选修2-2(推理及其证明、数系的 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集合与逻辑、 函数与导数。(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作为理科 考试内容) 期中:(文理通用):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不等 式、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平面向量 与复数 (理科专用):选修4-2;选修2中的理科内容 期未:一轮复习结束 高三二 轮及专 题复习 英语1、教材M1--M3U1结束、 2、《新概念英语》第3册 1-10课 1、教材M3U2--M5U1结束 2、《新概念英语》第3册11—20课; 1、教材M5U2--M7U1结束 2、《新概念英语》第3册31-38课 1、教材M7U2--M8结束 2、《新概念英语》第3册39—42课 期中:M9U4--M10U4结束 期末:M10U5--M11结束 (三星校对10--11模块的教学内容可自行调整,作 限时阅读处理) 完成三 轮复习 物理必修1 +必修2第一章必修2第二~五章+选修3-1第一章选修3-1第二、三章+选修3-2第一章 [(文)新课全部结束] 选修3-2第二、三章+两个选修模块; 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二章 一轮复习必考部分(必修1、2+选修3-1、3-2)+ 两个选修模块 期中:一轮复习必修1、2+选修3-1第一章+ 两个选修模块 二、三轮 复习 化学必修1第1-4专题(第4专 题第一单元结束) 结束必修2 非理化组合:《化学与生活》结束及一轮复习结束(完全按 照小高考形式) 理化组合:《有机化学基础》及《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结 束(期末试卷基本按照高考格式) 非理化组合:二轮复习并迎接学业水平测试 理化组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3及《物 质结构与性质》(基本按照高考格式) 上学期期中考试前,结束元素化合物复习及《化学 反应原理模块》内容(不含有机与结构选修,高考 形式);期末为一轮复习范围(完全按照高考格式, 因有机复习仓促,故有机难度适中) 二轮、三 轮复习 生物必修1 必修2 必修班:新课必修3结束,复习至必修1结束。 选修班:必修3+选修3基因工程专题 选修三、选修1新课结束,一轮复习必修1第 四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期中考试:必修1、必修2、基因工程; 期末考试:一轮复习结束 完成三 轮复习, 政治期中:必修1第1、2单元; 期末:必修1。 期中:必修2第1、2单元。 期末:必修2、必修1(其中,必修 2占3∕4,必修1占1∕4)。 期中:必修班:必修4;选修班:必修4第1、2、3单元。 期末:必修班:必修1、2、4;选修班:必修4;必修3第1、 2单元。 期中:选修班:必修3第3、4单元;选修3 第1、2、3专题。 期末:选修班:选修3、必修3、必修2第1、 2单元。 期中:必修1、2一轮复习。 期末:必修1、2、3、4、选修3一轮复习完,期 末除时政外全考。 高三二 轮复习 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人民版必修二人民版必修三人民版选修一、选修四;必修一1-5专题期中:必修一、必修二结束; 期末:必修三、选修一 选修四、素 养专题; 二轮复习 地理鲁教版必修1 鲁教版必修2 必修班:鲁教版必修3新授+必修1、必修2复习 选修班:必修3+地球仪和地图复习+区域地理复习(重点: 世界和中国概况+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 必修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选修班:两个选修模块新授+必修1第1单元+ 必修1第2单元岩石圈、水圈复习 期中:必修1+必修2第1、2单元+必修2第3单 元农业农业复习 期末:完成一轮复习 高三二 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B1003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学分/学时: 2.5学分/40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建议开设学期:2 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开篇的话(2学时)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性质、地位和特点 1.回答纲要课课程性质的必要性 2.纲要课是以历史为载体的政治理论课 3.纲要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纲要课的16字特点:寓论于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史育人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时期的划分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核心和目标 五、教学计划、安排和要求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高三历史备课组二轮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历史备课组二轮复习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历史组吴燕妮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第一轮复习成果的巩固,又为第三轮复习作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为提高应试能力打基础。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轮复习中,注重基础,以课标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热点、焦点及交叉学科知识,加强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以开阔的视野多角度观察和研究事物,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利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在14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 二:复习目标 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用能力。第二轮复习按考纲规定,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方式,把必修内容按时序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同时把每一断代史内容再分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专题。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本轮复习,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三、学生现状 高三共有8个文科班,学生基础较差,与同类兄弟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要想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四:复习措施

工业设计史

第一章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人类设计活动的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1设计的萌芽阶段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的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了。 2到了新石器时代,陶瓷的发明标志着手工艺阶段的开始。 3工业革命兴起,人类开始用机械大批量地生产各种产品。设计活动便进入了工业设计阶段。 1851年伦敦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大多数产品极尽装饰之能而近乎夸张。这种功能与形式的分离从而激发了思想家如拉斯金和莫里斯对设计进行探讨,从而拉开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设计改革浪潮的序幕。 19世纪一场名为新艺术的设计运动在欧洲兴起,尽管他们的设计仍是形式主义的,但毕竟 打破了古典传统,为20世纪现代工业设计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1919年包豪斯成立,进一步从理论、实践和教育体制上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综上,工业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18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为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第二是一战到二战之间,为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阶段,第三个是在二战之后。 明代家具(特色可用四字概括,即简、厚、精、雅) 我国宋时采用桌椅。明代家具有以下几类:1板凳类,有官帽椅,灯挂椅,圆椅,方凳等2几案类3床榻类4台架类5屏坐类。 特点:注意材料质地,多选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不加油漆,充分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 设计特色:1注意意匠美2注意材料美3注意结构美4注意工艺美。 古罗马希腊的设计:最杰出的代表作是克里斯姆斯靠椅(希腊),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艺术形式的完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雅典卫城和其中心建筑帕提农神庙。很长时期希腊建筑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由此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做法,称作“柱式”。帕提农神庙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 成就。另一种柱式是爱奥尼克。帕提农神庙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它比例匀称、刚劲雄健而全然没有丝毫的笨拙。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 爱奥尼克柱式比较秀美华丽、轻快,具有女性体态轻盈秀美的特征。 欧洲中世纪的设计: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成就是哥特式教堂(也叫高直式), 是以垂直向上的动势为其设计特点。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设计的杰出代表作。中世纪设计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本) 课程编码:06022102 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适用专业:大一本科学生执笔人: 审核人:编写时间:2011年2月 一.编写依据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本科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 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进分子和普通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3)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的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4)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开展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基本内容: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要求: 1、从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同世界的联系中,认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有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根源,认识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与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全套)

教案 2009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对象 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1班,信管1-2班, 07临床Ⅰ5-8班,08生工1-2班, 09护理1-5班,09公管1-5班, 09环境1班,生科1-4班, 07临床Ⅰ1-4班, 09药学1-5班 授课教师叶建 温州医学院

教案 授课日期:教案编号: 1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年级: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 1班,信管1-2班,07临床Ⅰ5-8班,08 生工1-2班,09护理1-5班,09公管 1-5班,09环境1班,生科1-4班,07临 床Ⅰ1-4班,09药学1-5班 专业、层次:2007、 2008、2009本科 学时:32学时 教师叶建地点:7AJ101,7AJ201,东教学楼406,7BJ20 6A107,7AJ102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开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1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9.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介绍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 2.了解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4.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介绍本课程的总体情况和基本要求(20分钟) 2、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形势(30分钟) 3、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30分钟) 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

【新教材】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计划 (含教材分析培优补差等) XX高级中学 高一历史组 XXX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有些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历史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历史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新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

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历史应用;重视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总共分十单元,28课,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章节重点笔记(精华8页)

工业设计史绪论 一、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设计的萌芽阶段 手工艺设计阶段 二、工业设计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1 、第一个时期(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自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这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 2、第二个时期(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在一战和二战之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 3、第三个时期(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在二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与机械化生产密切相关。 三、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流派和组织 折衷主义欧美各国1820—1900 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880—1910 莫里斯,阿什比 新艺术运动欧洲各国1890—1910 吉马德,戈地 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1897—1933 霍夫曼 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1907—1934 穆特休斯,贝伦斯 风格派荷兰1917—1931 里特维尔德 构成派苏联1917—1928 马来维奇,塔特林 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格罗披乌斯 艺术装饰风格法国1925—1935 流线型风格美国1935—1945 罗维,盖茨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1930—1950 阿尔托 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20—1950 米斯,柯布西埃 商业性设计美国1945—1960 厄尔 有机现代主义美国意大利斯堪1945—1960 沙里宁,尼佐里 理性主义欧洲美国日本1960— 高技术风格欧洲,日本1960—1980 波普风格英国1960—1970 后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65—文丘里,索特萨斯 解构主义欧美各国1980—盖里,屈米 绿色设计欧美各国1970— 四、 1、产生: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 2、工业设计产生的条件:现代化大工业的批量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 3、作用:工业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 4、历史的传承:传统的设计风格被作为某种特定文化的符号,不断影响到工业设计。 五、人类设计活动的三个阶段: ①设计的萌芽阶段——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 ②手工艺设计阶段——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 ③工业设计阶段——工业革命——工业设计阶段。 六、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美国著名设计师拉瑟尔·赖特于1956年应邀去我国台湾省讲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台湾地区的工业设计运动。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工业设计在我国大陆开始受到重视。1987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工业设计在我国的发展。 第一篇: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第一章设计的萌芽阶段 设计的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 特征是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来加工制作成各种工具。在设计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最初的工具——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以后渐渐学会了拣选石块、打制石器,作为敲、砸、刮、割的工具。 一、旧石器时代 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形的,较为粗糙,通常称打制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在劳动中进一步改进了石器的制作,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加以磨光,使其工整锋利,还要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以提高实用价值。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之为“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制作石器时,在石材选料上十分注意硬度、形状、纹理的选择,以符合不同的使用和加工要求。将实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磨制石器:石料选定后,先打制成石器的雏形,然后把刃部或整个表面放在砺石上加水和沙子磨光。这就成了磨制石器。三、生存设计 1、需求增加:一旦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其他的需求也就会不断出现。 2、需求发生变化:原有的需求也会以一种比先前的方式更先进的形式来得到满足。 3、舒适生活欲望的产生:随着温饱的解决和危险的消失,更为舒适的生活欲望就会油然而生,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这样,人类设计的功能发生变化:由保障生存发展到了使生活更有意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便由设计的萌芽阶段走向了手工艺设计阶段。 第二章手工艺设计阶段 一、手工艺设计阶段的特点: 1、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如陶瓷制品、家具以及各种工具,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劳动。 2、由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所以设计者和使用者彼此非常信任,设计者对产品和使用者负责,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因而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第一节中国手工艺设计 中国的建筑、园林、陶瓷、家具、染织等设计,不仅对日本、东南亚各国,而且对西方近代设计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陶器——新石器时代 制陶,是通过火的应用,使泥土改变其内在性质。 制陶——一般要选取细腻的黄土,淘去杂质,掺入沙子进行高温火烧,以防燥裂。制作陶器最早是用手捏制,对于较大的器物,则搓成泥条,再盘筑成形,后来又逐渐发展成转轮成形。在仰韶文化时期——陶轮出现,其结构简单,转动很慢,一般称为慢轮。当时陶器的成形、修坯甚至某些纹饰的制作,就是慢轮成形。 早期的陶器模仿其他材料做成的器物,如篮子、葫芦和皮袋的形状,在装饰上也留有模仿的痕迹,如席纹、绳纹。 陶器表面加工有多种方法: (1)压模,即用平滑的石头在陶坯上压模使之光滑; (2)施加陶衣,进而加以彩绘; (3)压印,用特制工具在陶坯上压出绳纹或条纹,既使陶壁坚实,也使压纹成为一种装饰,增加美观。此外还有堆贴和刻划等多种加工方式。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黑陶文化”:在新石器晚期,我国的彩陶工艺逐渐没落,在黄河下游兴起了另一种文化,它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特征,称“黑陶文化”,因它最早出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也称“龙山文化”。因黑色含铁,使陶器硬度提高,更坚实耐用。 有的陶器器体很薄,只有0.1或0.2cm,内外皆黑,有“蛋壳陶”之称,是黑陶工艺中的精品。 黑陶工艺的特点:1、黑:乌黑如漆的色彩;2、薄:器壁很薄;3、光:具有平滑的光泽;4、纽:指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及足、把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等。 二、青铜器 青铜:是指在红铜中加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金。天然铜色红,称为红铜;加入锡铅后,颜色灰青,称为青铜。 铜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起先人们炼出的是纯铜,后来用铜和锡制成合金青铜。金属工具和用品的出现,使设计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青铜在我国商代得以广泛应用。早期青铜器大都是直接仿自陶器,体壁较薄,多为平底,足做成锥柱状,以后又逐渐演变。 1、熔铸法。熔铸法制作青铜器首先要制范,有了范,人们便可以铸造出形式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规范化产品,如兵器、铸币等。 早期的制范法为陶范法,根据泥模制成内范,浇注后得到与泥模一样的制品。 2、到了战国时期,失蜡法。 三、漆器(汉代)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汉代漆器的造型比战国更丰富,从实用出发,如漆奁、漆盘、漆案考虑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纹样的多样统一,装饰花纹形象抽象化,使人见到的是线的动感。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 四、瓷器“宋瓷” 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五、明代家具 明代家具大致有以下几大类:一为椅凳类,有官帽椅、灯挂椅、圈椅、方凳等;二为几案类;三为床榻类;四为台架类;五为屏座类。 明代家具的特色: 1、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 理论:实验;见习: 学分:2.0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前言 课程定位与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2005年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以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的大学生公共政治必修课程。 课程特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以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内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这三部分内容。 课程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使用的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教学时数与学分:总学时:36;周学时:2;学分:2.0。 教学目的: 第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工业设计史DOC

1、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2、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 3、生存设计:在危急条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产生的设计 4、手工艺设计阶段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如陶瓷制品、家具以及各种工具,其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二是由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使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这就在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感,使设计者有一种对产品和使用者负责的责任心,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因而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5、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 6、汉代的漆器,明代的家具,宋代的瓷器。 7、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1)园林建筑兴起,家具作为园林建筑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需要相应发展,园林荟萃的苏州成了家具制作的中心。(2)木材丰富明代自郑和下南洋后,与东南亚各国交往更加密切,而这个地区是出产优质木材的地方。因此,热带成长的花梨木、红木、紫檀等材料,得到了较充裕的供应。这些木材具有质地坚硬、色泽和纹理优美的特点,这就为家具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3)木工工具的发展,明代手工艺进步,锤锻技术已大为提高,木工工具种类增多,质量较高,使精细的家具加工制作成为可能。 8、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厚是指它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精是指它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雅是指它风格曲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9、明代家具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1)注意意匠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既在整体的设计构思上满足功能要求,又在形式上有鲜明特色。(2)注意材料美,即充分利用木材的本色和纹理而不加遮饰,深沉的色调、坚而细的质感,达到了稳定和调和的艺术要求,反映了设计者忠实于材料、体现材料自身特点的思想。(3)注意结构美,不用钉、胶,在不同部位应用不同形式的榫,反映了木制家具特有的风韵和设计者的匠心。(4)注意工艺美,面的处理,有适当的比例与尺度;线的运用,简洁利落,在造型结束处和转折部位,加以不同的变化,产生丰富的造型形式。此外,用牙子、卷口等做出重点装饰,增加了家具的形体美。 10、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1)多立克(Doric)柱式,特点:比例匀称、刚劲雄健而全然没有丝毫的笨拙。柱头是刚挺、简洁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代表,帕提农神庙(2)爱奥尼克(Ionic),特点:这种柱式比较秀美华丽、轻快,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柱棱上有一段小圆面,并带有复杂而富有弹性感的柱础,具有女性体态轻盈秀美的特征。代表,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庙。(3)科林斯(Corinth)柱式。特点:在综合前两种柱式的特征上,柱头上饰以卷草。 11、哥特风格:13世纪后半期,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风靡欧洲大陆。哥特式又称高直式,它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设计的杰出代表。 12、巴洛克(Baroque),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

工业设计史整理总结

工业设计史复习资料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在设计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1·园林建筑兴起2·木材丰富3·木工具的发展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用四个字概括:简,厚,精,雅。 *明代家具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说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1·注意意匠美2·注意材料美3·注意结构美4·注意工艺美 *希腊建筑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结合上,由此形成了相当稳定的程式化作法,并称为“柱式” *古希腊三大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古罗马:塔斯干,古罗马复合柱式 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刚劲雄健而全然没有丝毫的笨拙,柱头是刚挺、简洁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2)爱奥尼克柱式:秀美华丽、轻快,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柱棱上有一段小圆面,并带有复杂而富有弹性的柱础,具有女性体态轻盈秀美的特征。(3)科林斯柱头:柱头上饰以卷草。 *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特点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浪漫时期的设计风格主要是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 *“巴洛克”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巴洛克设计4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1.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局部不完整;2.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爱用双柱,甚至以三棵柱子为一组3.喜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洛可可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 *洛可可的基本特征: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形态的造型,富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新古典最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另一主要艺术思潮,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请列举18世纪的三个产业以及代表人物。切普代尔家具,魏德武德陶瓷,保尔顿小五金。*美国制造体系的特点是: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机械操作中使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制造体系”。 *“美国制造体系”之父:怀特尼。人们通常认为汽车是由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的。 *新艺术的青春风格成员.德意志制造联盟代表:贝伦斯 *家具的模数化始于美国,纸张的模数化始于德国。*柯尔设计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由于博览会是在“水晶宫”展览馆中举行的.目的:既是为了炫耀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案(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代码:190.006.2 课程名称(中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辅修 修读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黄玮、邬思源、张国义 办公地点:A425(黄)、A417(邬、张) 答疑时间:周二第3、4节(张、邬)、周三下午(黄) 联系电话:67703410(黄)、67703568(张、邬)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参考书目:相关书刊 主要内容: 本课叙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包括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伟大成就等。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自觉地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⒉了解近代以来地先进分之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⒊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⒋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教学模式: 本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中有较多的课堂提问。适当布置课外阅读和作业,使课堂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

教学进度: 学生须知: ⒈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 ⒉缺课1/3者,不得参加考试。2008.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