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五 典型环节的MA TLAB 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SIMULINK 的使用

MATLAB 中SIMULINK 是一个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利用SIMULINK 功能模块可以快速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模型,进行仿真和调试。

1.运行MA TLAB 软件,在命令窗口栏“>>”提示符下键入simulink 命令,按Enter 键或在工具栏单击按钮,即可进入如图1-1所示的SIMULINK 仿真环境下。

2.选择File 菜单下New 下的Model 命令,新建一个simulink 仿真环境常规模板。

3.在simulink 仿真环境下,创建所需要的系统。 以图1-2所示的系统为例,说明基本设计步骤如下:

1)进入线性系统模块库,构建传递函数。点击simulink 下的“Continuous ”,再将右边窗口中“Transfer Fen ”的图标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 ”窗口。

2)改变模块参数。在simulink 仿真环境“untitled ”窗口中双击该图标,即可改变传递函数。其中方括号内的数字分别为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各次幂由高到低的系数,数字之间用空格隔开;设置完成后,选择OK ,即完成该模块的设置。

3)建立其它传递函数模块。按照上述方法,在不同的simulink 的模块库中,建立系统所需的传递函数模块。例:比例环节用“Math ”右边窗口“Gain ”的图标。

4)选取阶跃信号输入函数。用鼠标点击simulink 下的“Source ”,将右边窗口中“Step ”图标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 ”窗口,形成一个阶跃函数输入模块。

5)选择输出方式。用鼠标点击simulink 下的“Sinks ”,就进入输出方式模块库,通常选用“Scope ”的示波器图标,将其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 ”窗口。

6)选择反馈形式。为了形成闭环反馈系统,需选择“Math ” 模块库右边窗口“Sum ”图标,并用鼠标双击,将其设置为需要的反馈形式(改变正负号)。

7)连接各元件,用鼠标划线,构成闭环传递函数。

8)运行并观察响应曲线。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便能自动运行仿真环境下的系统

图1-1 SIMULINK 仿真界面

图1-2 系统方框图

框图模型。运行完之后用鼠标双击“Scope ”元件,即可看到响应曲线。

三、实验原理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221211

(

)2100,200Z R

G

s R

K R K Z R =-

=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3所示。

2.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2

211211212()100,200,110.21

R Z R G s R K R K C uf Z R C s =-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4所示。

3.积分环节(I)的传递函数为

uf C K R s

s C R Z Z s G 1,1001.011)(111112==-=-=-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5所示。

图1-5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及SIMULINK 图形

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图1-4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4.微分环节(D)的传递函数为

uf C K R s s C R Z Z s G 10,100

)(1111

1

2

==-=-=-

=

uf C C 01.012=<<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6所示。

5.比例+微分环节(PD )的传递函数为

)11.0()1()(111

212+-=+-=-

=s s C R R R

Z Z s G uf C C uf

C K R R 01.010,10012121=<<===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7所示。

6.比例+积分环节(PI )的传递函数为

)1

1(1)(11212s

R s C R Z Z s G +-=+-=-= uf C K R R 10,100121===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8所示。

图1-6 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及SIMULINK 图形

图1-7 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图1-8 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四、实验内容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 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 ② 惯性环节11)(1+=

s s G 和15.01)(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s s G =)(1

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2)(1+=s s G 和1)(2+=s s G ⑥ 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 11)(1+=和s

s G 21

1)(2+=

五、实验报告

1.画出各典型环节的SIMULINK 仿真模型。 ①

实验心得:上一次学习simulink已经是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了,好多东西都已经遗忘,还好这次老师设置了这次实验,使我用重新回忆起simulink的强大作用让我感受到MATLAB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作图能力。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肇庆学院 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12 年级 电气一班 组员:王园园、李俊杰 实验日期 2014/6/9 姓名:李奕顺 学号:201224122130老师评定 _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实验原理 1.被测系统的方块图:见图4-1 将频率特性测试仪内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 并施加于 被测系统的输人端[r(t)],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 [b(t)]和误差信号[e(t)]的对数幅 值和 相位。频率特性测试仪测试数据经相关运算器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4 — 3)和式(4 — 4)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 在半对数座标 纸上作出实验曲线: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 幅值和相角: G (j 3)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成以角频率 3为参数的 G(j 3)= G(j 3)|/G(j 3) (4 — 1) 本实验应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量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牲。 图4-1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 1(j 3)G 2(j 3) B(j 3) 」 B(j 3) E(j 3) E(j 3) E(j 3) (4—2) 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 20lgG1(j 3) G2(j 3)H(j 3)= 2 叫鵲 = 20lgB(j 3) -20lg E(j 3) (4— 3) G 1(j 3)G 2(j 3)H(j 3) 二 B(j 3)- . E(j 3) (4—4) 图4-1 被测系统方块图 4— 2 )表示 为: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 角频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由确定的频率特牲(或传递函数)所画出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如果测量所得的相位在高频 (相 对于转角频率)时不等于-90 ° (q —p)[式中p和q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子和分母的阶次], 那么,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必定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特性。 2.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见图4-2 图4-2被测系统 二、实验内容 (1)将U21 DAC单元的OUT端接到对象的输入端。 ⑵将测量单元的CH1 (必须拨为乘I档)接至对象的输出端。 ⑶将Ul SG单元的ST和S端断开,用排线将ST端接至U26控制信号单元中的PB0。(由于在每次测量前,应对对象进行一次回零操作,ST即为对象锁零控制端,在这里,我们用8255的PB0 口对ST进行程序控制) ⑷在PC机上分别输入角频率为1, 10,100,300,并使用“ +”、“―”键选择合适的幅值,按ENTER键后,输入的角频率开始闪烁,直至测量完毕时停止,屏幕即显示所测对象的输出及信号源,移动游标,可得到相应的幅值和相位,得到的实验波形图如图4-3到图4-10所示: 图4-3输入频率为1的波形图1

控制系统综合实验模板

科技学院 综合实验报告 ( -- 第1 学期) 名称: 控制系统综合实验 题目: 水位控制系统综合实验 院系: 动力工程系 班级: 自动化09K1 学号: 09191 116 学生姓名: 秦术员 指导教师: 平玉环 设计周数: 1周 成绩: 日期: 1月7日

《控制系统》综合实验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本综合实验是自动化专业的实践环节。经过本实践环节, 使学生对实际控制系统的结构、系统中各环节的关系、数字控制器的应用和控制系统的整定等建立起完整的概念。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了解单容水箱水位控制系统的实际结构及各环节之间的关 系。 2. 学会数字控制器组态方法。 3. 掌握控制系统整定方法, 熟悉工程整定的全部内容。 二、主要内容 1.熟悉紧凑型过程控制系统, 并将系统调整为水位控制状态。 2.对数字控制器组态。 3.求取对象动态特性。 4.计算调节器参数。 5.调节器参数整定。 6.做扰动实验, 验证整定结果。 7.写出实验报告。 三、进度计划

四、实验成果要求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 3.实验内容, 必须写出参数整定过程, 并分析控制器各参数的作用, 总结出一般工程整定的步骤。 4.实验总结, 此次实验的收获。 以上内容以打印报告形式提交。 五、考核方式 根据实验时的表现、及实验报告确定成绩。 成绩评分为经过以及不经过。 学生姓名: 秦术员 指导教师: 平玉环 1月7日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本综合实验是自动化专业的实践环节。经过本实践环节, 使学生对实际控制系统的结构、系统中各环节的关系、数字控制器的应用和控制系统的整定等建立起完整的概念。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了解单容水箱水位控制系统的实际结构及各环节之间的关 系。 2. 学会数字控制器组态方法。 3. 掌握控制系统整定方法, 熟悉工程整定的全部内容。 二、实验正文 1. 实验设备 紧凑型过程控制系统; 上位机 2. 液位控制系统 2.1 液位控制系统流程图, 如图1

(整理)自动控制综合设计_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

自动控制综合设计 ——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 学校: :

目录 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背景知识三系统的控制对象 四系统总体方案及思路 1系统总体结构 2控制机构与执行机构 3控制规律 4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5系统的开发平台 6系统的主要特色 五具体设计 1系统的硬件设计 2系统的软件设计 六系统设计总结及心得体会

一设计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汽车的普及造成了交通供需矛盾的日益严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恶化,造成交通事故频发,但专家往往在分析交通事故的时候,会更加侧重于人与道路的因素,而对车辆性能的提高并不十分关注。如果存在一种高性能的汽车,它可以自动发现前方障碍物,自动导航引路,甚至自动驾驶,那将会使道路安全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与改善。本系统即为实现这样一种高性能汽车而设计。 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背景知识 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目前对智能汽车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近年来,智能车辆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通过对车辆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提高车辆的控制与驾驶水平,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通畅、高效。对智能化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不断研究完善,相当于延伸扩展了驾驶员的控制、视觉和感官功能,能极促进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智能车辆的主要特点是以技术弥补人为因素的缺陷,使得即便在很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也能自动地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行驶。 三系统的控制对象 (1)系统中心控制部件(单片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频率最高可达到25MHz,能保障系统的实时性。 (2)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均应采用抗干扰技术,包括光电隔离技术、电磁兼容性分析、数字滤波技术等。 (3)系统具有电源实时监控、欠压状态自动断电功能。 (4)系统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姓名: 老师:

一.运动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一.硬件电路的熟悉和控制原理复习巩固 实验目的:综合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器机械结构、各部分硬件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复习巩固以前课堂知识,为下阶段实习打好基础。 实验内容: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的几个基本电路: 单片机控制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最小应用系统、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光槽位置检测电路) ISA运动接口卡原理(搞清楚译码电路原理和ISA总线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检测电路原理(高低压恒流斩波驱动电路原理、光槽位置检测电路)两轴运动十字工作台结构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掌握步进电机三相六拍、三相三拍驱动方法。) 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控轮廓插补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硬件编程等知识。 实验结果: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 控制信号接口: (1)PUL: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脉冲控制信号,每当脉冲由低变高是电机走一步;双 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正转脉冲信号。 (2)DIR: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方向控制信号,用于改变电机转向;双脉冲控制方式 时为反转脉冲信号。

(3)OPTO :为PUL 、DIR 、ENA 的共阳极端口。 (4)ENA :使能/禁止信号,高电平使能,低电平时驱动器不能工作,电机处于自由状 态。 电流设定: (1)工作电流设定: (2)静止电流设定: 静态电流可用SW4 拨码开关设定,off 表示静态电流设为动态电流的一半,on 表示静态电流与动态电流相同。一般用途中应将SW4 设成off ,使得电机和驱动器的发热减少,可靠性提高。脉冲串停止后约0.4 秒左右电流自动减至一半左右(实际值的60%),发热量理论上减至36%。 (3)细分设定: (4)步进电机的转速与脉冲频率的关系 电机转速v = 脉冲频率P * 电机固有步进角e / (360 * 细分数m) 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一.直线插补原理: 如图所示的平面斜线AB ,以斜线起点A 的坐标为x0,y0,斜线AB 的终点坐标为(xe ,ye),则此直线方程为: 00 00Y Ye X Xe Y Y X X --= -- 取判别函数F =(Y —Y0)(Xe —Xo)—(X-X0)(Ye —Y0)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 第6章习题解答

第6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本章主要讨论利用频率法对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和设计。在介绍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种串联校正装置(超前校正装置、滞后校正装置、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特性及按分析进行相应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介绍了期望设计法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期望特性和设计步骤;另外还介绍了根轨迹法的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最后介绍了利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校正。 教材习题同步解析 试分别说明系统的固有频率特性与系统期望频率特性的概念。 答:系统本身固有元件所具有的频率特性称为固有频率特性。设计者希望系统所能达到的频率特性称为系统期望频率特性。 试比较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的优缺点。 答:a、校正装置和未校正系统的前向通道环节相串联,这种叫串联校正,串联校正是最常用的设计方法,设计与实现比较简单,通常将串联装置安置在前向通道的前端。 b、并联校正也叫反馈校正,它是和前向通道的部分环节按反馈方式连接构成局部反馈回路,设计相对较为复杂。并联校正一般不需要加放大器,它可以抑制系统的参数波动及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 PD控制为什么又称为超前校正?串联PD控制器进行校正为什么能提高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答:加入PD控制相当于在系统中加入一个相位超前的串联校正装置,使之在穿越频率处有较大的相位超前角。因此,PD控制称为超前控制。PD控制的传递函数为G s Kp sτ =+,由比例控制和微分控制组合而成。增大比例系数Kp,可以展宽系统的()(1) 通频带,提高系统的快速性。微分控制反映信号的变化率的预报作用,在偏差信号变化前给出校正信号,防止系统过大地偏离期望值和出现剧烈振荡倾向,有效地增强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PI控制为什么又称为滞后校正?串联PI控制器进行校正为什么能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如何减小它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答:PI控制在低频段产生较大的相位滞后,所以滞后校正。PI控制的比例部分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差度,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在串入系统后应使其转折频率在系统幅值穿越频率

PLC控制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PLC控制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实习任务一: 一、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组态软件(组态王)和PLC(SIMEINS S7-200)控制系统连接,采用下位机执行,上位机监视控制的方法,构建完成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二、设计方案: 本实习的具体要组建水塔水位监控系统。水塔系统如图一所示: 水塔 水池阀 泵 图一水塔系统 1、将S21-4挂箱中电压输出单元的输出电压Ug1与Ug2分别作为水池与水塔的液位信号,信号围为1~5VDC。并由PLC的模拟信号输入输出模块读取液位信号。水池液位的变化围为0~4m,即液位信号Ug1对应的测量围为0~4m。水塔液位的变化围为0~2m,即液位信号Ug2对应的测量围为0~2m。 2、阀、泵的自动控制 在自动控制状态下,当水池水位低于水位下限时,阀Y打开(由水塔水位控制单元中灯Y亮表示),当水池水位高于水位上限时,阀Y关闭(由水塔水位控制单元中灯Y灭表示)。当水池水位高于水位下限,且水塔水位低于水位下限时,泵M1运转抽水(由水塔水位控制单元中灯M1亮表示)。当水塔水位高于水位上限时泵M1停止(由水塔水位控制单元中灯M1灭表示)。 3、阀、泵的手动控制 在手动控制状态下,由组态软件中的开关button来控制阀的打开与关闭,当开关闭合时阀打开,当开关断开时阀关闭。由组态软件中的开关buttonM1来控制泵的启动与停止,当开关闭合时泵启动,当开关断开时泵停止。

4、控制状态的切换与显示 由组态软件中开关button手/自动实现控制状态的切换,当开关闭合时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当开关断开时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 由基本指令编程练习单元中的灯Q0.0实现控制状态的显示,灯亮表示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灯灭表示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 5、组灯控制 由基本指令编程练习单元中的灯Q0.5、Q0.6、Q0.7、Q1.0、Q1.1构成组灯,以组灯的不同状态表示水流的不同状态。具体说明如下: 当阀泵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组灯灭。 当阀处于打开状态而泵处于关闭状态时,组灯中Q1.1、Q1.0、Q0.7依次循环点亮,且当其中某一灯亮时,其前一灯灭。 当阀处于关闭状态而泵处于打开状态时,组灯中Q0.7、Q0.6、Q0.5依次循环点亮,且当其中某一灯亮时,其前一灯灭。 当阀泵均处于打开状态时,组灯中Q1.1、Q1.0、Q0.7、Q0.6、Q0.5依次循环点亮,且当其中某一灯亮时,其前一灯灭。 6、组态程序与PLC程序的连接 7、组态王组态程序 (1)系统运行状态的显示 能够显示系统的控制状态(手动或自动)、水池和水塔的液位、阀泵的开关状态及水流状态。 (2)水位限值的设置 使用户能够设置水池与水塔液位的上下限值,即能够调整阀泵自动开关的条件。 (3)历史数据的记录和查询 能够记录一段时间系统的控制状态、水池和水塔的液位、水池与水塔液位的上下限值以及阀泵的开关状态。并能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 (4)报警功能 能够显示如下报警信息: 当水池液位低于0.5m时,水池液位下下限报警。 当水池液位高于3.5m时,水池液位上上限报警。 当水塔液位低于0.25m时,水塔液位下下限报警。 当水塔液位高于1.75m时,水塔液位上上限报警。 (5)操作权限的区分 设置两个用户组分别为工程师组和操作工组。创建若干分属于不同用户组的用户,两组用户均具有登录系统的权限,但仅工程师组用户具有设置水位上下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答案

第六章习题答案 1.答:需要校正的控制系统可分为被控对象、控制器和检测环节三个部分。各装置除其中放大器的增益可调外,其余的结构和参数是固定的。在系统中引进一些附加装置来改变整个系统的特性,以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这种为改善系统的静、动态性能而引入系统的装置,称为校正装置。而校正装置的选择及其参数整定的过程,就称为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问题。根据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安装位置,及其和系统不可变部分的连接方式的不同,通常可分成三种基本的校正方式: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复合校正。 2.答:串联校正是设计中最常使用的,通常需要安置在前向通道的前端,主要适用于参数变化敏感性较强的场合。设计较简单,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必要的变换,但需注意负载效应的影响。 3.答:反馈校正的设计相对较为复杂。显著的优点是可以抑制系统的参数波动及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另外,元件也往往较少。 4.答:通过增加一对相互靠得很近并且靠近坐标原点的开环零、极点,使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提高,以改善系统稳态性能。 5.答:通过加入一个相位引前的校正装置,使之在穿越频率处相位引前,以增加系统的相位裕量,这样既能使开环增益足够大,又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 6.解: (1)根据误差等稳态指标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 (2)画出伯德图,计算未校正系统GO (j ω )的相位裕量 (3)由要求的相角裕度γ,计算所需的超前相角 (4)计算校正网络系数 (5)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 202) 2(4lim )(lim 00==+?==→→K s s K s s sG K s o s v )15.0(20)2(40)(++=ωωωωωj j j j j G o =? =+?=?=17)(1807.6c o c ω?γω?=?+?-?=+-=385175000 εγγ?2.438sin 138sin 1sin 1sin 1=?-?+-+==m m ??α2.62.4lg 10lg 10-=-=-=?αm L 9 ===T m c αωω

自动控制系统案例分析

北京联合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项目)名称:过程控制 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 班级:0910030201 学号:2009100302119 姓名:张松成绩:

2012年11月14日 实验一交通灯控制 一、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基本指令,根据控制要求,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调试方法,掌握交通灯控制的多种编程方法,掌握顺序控制设计技巧。 二、实验说明 信号灯受一个启动开关控制,当启动开关接通时,信号灯系统开始工作,按以下规律显示:按先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的顺序。南北红灯亮维持25秒,在南北红灯亮的同时东西绿灯也亮,并维持20秒;到20秒时,东西绿灯闪亮,闪亮3秒后熄灭。在东西绿灯熄灭时,东西黄灯亮,并维持2秒。到2秒时,东西黄灯熄灭,东西红灯亮,同时,南北红灯熄灭,绿灯亮。东西红灯亮维持25秒,南北绿灯亮维持20秒,然后闪亮3秒后熄灭。同时南北黄灯亮,维持2秒后熄灭,这时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如此循环,周而复始。如图1、图2所示。 图 1

图 2 三、实验步骤 1.输入输出接线 输入SD 输出R Y G 输出R Y G I0.4 东西Q0.1 Q0.3 Q0.2 南北Q0.0 Q0.5 Q0.4 2.编制程序,打开主机电源编辑程序并将程序下载到主机中。 3.启动并运行程序观察实验现象。 四、参考程序 方法1:顺序功能图法 设计思路:采用中间继电器的方法设计程序。这个设计是典型的起保停电路。

方法2:移位寄存器指令实现顺序控制 移位寄存器位(SHRB)指令将DATA数值移入移位寄存器。S_BIT指定移位寄存器的最低位。N指定移位寄存器的长度和移位方向(移位加=N,移位减=-N)。SHRB指令移出的每个位被放置在溢出内存位(SM1.1)中。该指令由最低位(S_BIT)和由长度(N)指定的位数定义。

自动控制完整系统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 题目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日期2013年1月7日~1月18日 系别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前言 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是在完成了自控理论,检测技术与仪表,过程控制系统等课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要求同学在给定的时间内利用前期学过的知识和技术在过程控制实验室的现有设备上,基于mcgs组态软件或step7、wincc组态软件设计一个监控系统,完成相应参数的控制。在设计工作中,学会查阅资料、设计、调试、分析、撰写报告等,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设计题目 (4) 第二章、系统概述 (5) 第一节、实验装置的组成 (5) 第二节、MCGS组态软件 (11) 第三章、系统软件设计 (14) 实时数据库 (14) 设备窗口 (16) 运行策略 (19) 用户窗口 (21) 主控窗口 (30) 第四章、系统在线仿真调试 (32)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38) 第六章、附录 (39) 附录一、宇光智能仪表通讯规则 (39)

第一章、设计题目 题目1 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选择上小水箱、上大水箱或下水箱作为被测对象,实现对其液位的定值控制。 实验所需设备:THPCA T-2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常规仪表侧),水箱装置,AT-1挂件,智能仪表,485通信线缆一根(或者如果用数据采集卡做,AT-4 挂件,AT-1挂件、PCL通讯线一根)。 实验所需软件:MCGS组态软件 要求: 1.用MCGS软件设计开发,包括用户界面组态、设备组态、数据库组态、策略组态等,连接电路, 实现单容水箱的液位定值控制; 2.施加扰动后,经过一段调节时间,液位应仍稳定在原设定值; 3.改变设定值,经过一段调节时间,液位应稳定在新的设定值。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1-6

实验一MATLAB 仿真基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实验环境,掌握MATLAB 命令窗口的基本操作。 (2)掌握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命令及模型相互转换的方法。 (3)掌握使用MATLAB 命令化简模型基本连接的方法。 (4)学会使用Simulink 模型结构图化简复杂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计算机;2.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函数tf ( ) 来建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用函数printsys ( ) 来输出控制系统的函数,用函数命令zpk ( ) 来建立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其函数调用格式为:sys = zpk ( z, p, k )零极点模型转换为多项式模型[num , den] = zp2tf ( z, p, k ) 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z , p , k] = tf2zp ( num, den ) 两个环节反馈连接后,其等效传递函数可用feedback ( ) 函数求得。 则feedback ()函数调用格式为: sys = feedback (sys1, sys2, sign ) 其中sign 是反馈极性,sign 缺省时,默认为负反馈,sign =-1;正反馈时,sign =1;单位反馈时,sys2=1,且不能省略。 四、实验内容: 1.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传递函数模型 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零极点增益模型 3.将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1 2s 2s s 3s (s)23++++=G )12()1()76()2(5)(332 2++++++= s s s s s s s s G 12s 2s s 3s (s)23++++= G )12()1()76()2(5)(3322++++++=s s s s s s s s G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二阶控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2. 定量分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的 性质。 4. 了解和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分析典型二阶系统()G s 的ξ和n ω变化时,对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影响。 2.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若要求系统具有性能: %20%,1,p p t s σσ=== 试确定系统参数K 和τ,并计算单位阶跃响应的特征量d t ,r t 和s t 。 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3.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图中,输入信号()r t t θ=,放大器增益A K 分别取,200和1500。试分别写出系统的误差响应表达式,并估算其性能指标。 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三、实验原理 任何一个给定的线性控制系统,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环节的组合。将每个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按系统的方块图连接起来,就得到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通常,二阶控制系统 2 2 2 () 2 n n n G s s ω ξωω = ++ 可以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其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所示。 图二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原理图 图中:()(),()() r c u t r t u t c t ==-。 比例常数(增益系数)2 1 R K R =,惯性时间常数 131 T R C =,积分时间常数242 T R C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12 2 21 112 () 1 ()(1) c r K U s TT K K U s T s T s K s s T TT == ++++ (0.1)又:二阶控制系统的特性由两个参数来描述,即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

(整理)几个开环与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的例子

2-1 试求出图P2-1中各电路的传递函数。 图P2-1 2-2 试求出图P2-2中各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图P2-2 2-3 求图P2-3所示各机械运动系统的传递函数。 (1)求图(a )的 ()()?=s X s X r c (2)求图(b )的() () ?=s X s X r c (3)求图(c )的 ()()?12=s X s X (4)求图(d )的 ()() ?1=s F s X 图P2-3 2-4 图P2-4所示为一齿轮传动机构。设此机构无间隙、无变形,求折算到传动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粘性摩擦系数和()()() s M s s W 2θ= 。

图P2-4 图P2-5 2-5 图P2-5所示为一磁场控制的直流电动机。设工作时电枢电流不变,控制电压加在励磁绕组上,输出为电机角位移,求传递函数()() () s u s s W r θ=。 2-6 图P2-6所示为一用作放大器的直流发电机,原电机以恒定转速运行。试确定传递函数() () ()s W s U s U r c =,设不计发电机的电枢电感和电阻。 图P2-6 2-7 已知一系统由如下方程组组成,试绘制系统方框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 ()()()()()()[]()s X s W s W s W s W s X s X c r 87111--= ()()()()()[]s X s W s X s W s X 36122-= ()()()()[]()s W s W s X s X s X c 3523-= ()()()s X s W s X c 34= 2-8 试分别化简图P2-7和图P2-8所示的结构图,并求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图P2-7 图P2-8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学号姓名 时间 2014年10月21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通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预习与回答: (1)在实际控制系统调试时,如何正确实现负反馈闭环? 答:负反馈闭环,不是单纯的加减问题,它是通过增量法实现的,具体如下: 1.系统开环; 2.输入一个增或减的变化量; 3.相应的,反馈变化量会有增减; 4.若增大,也增大,则需用减法器; 5.若增大,减小,则需用加法器,即。 (2)你认为表格中加1KΩ载后,开环的电压值与闭环的电压值,哪个更接近2V? 答:闭环更接近。因为在开环系统下出现扰动时,系统前部分不会产生变化。故而系统不具有调节能力,对扰动的反应很大,也就会与2V相去甚远。 但在闭环系统下出现扰动时,由于有反馈的存在,扰动产生的影响会被反馈到输入端,系统就从输入部分产生了调整,经过调整后的电压值会与2V相差更小些。 因此,闭环的电压值更接近2V。 (3)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控制系统设计中主要设计哪一部份? 答:应当是系统的整体框架及误差调节部分。对于一个系统,功能部分是“被控对象”部分,这部分可由对应专业设计,反馈部分大多是传感器,因此可由传感器的专业设计,而自控原理关注的是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控制系统设计中心就要集中在整个系统的协调和误差调节环节。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达、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可以“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五 典型环节的MA TLAB 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SIMULINK 的使用 MATLAB 中SIMULINK 是一个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利用SIMULINK 功能模块可以快速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模型,进行仿真和调试。 1.运行MA TLAB 软件,在命令窗口栏“>>”提示符下键入simulink 命令,按Enter 键或在工具栏单击按钮,即可进入如图1-1所示的SIMULINK 仿真环境下。 2.选择File 菜单下New 下的Model 命令,新建一个simulink 仿真环境常规模板。 3.在simulink 仿真环境下,创建所需要的系统。 以图1-2所示的系统为例,说明基本设计步骤如下: 1)进入线性系统模块库,构建传递函数。点击simulink 下的“Continuous ”,再将右边窗口中“Transfer Fen ”的图标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 ”窗口。 2)改变模块参数。在simulink 仿真环境“untitled ”窗口中双击该图标,即可改变传递函数。其中方括号内的数字分别为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各次幂由高到低的系数,数字之间用空格隔开;设置完成后,选择OK ,即完成该模块的设置。 3)建立其它传递函数模块。按照上述方法,在不同的simulink 的模块库中,建立系统所需的传递函数模块。例:比例环节用“Math ”右边窗口“Gain ”的图标。 4)选取阶跃信号输入函数。用鼠标点击simulink 下的“Source ”,将右边窗口中“Step ”图标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 ”窗口,形成一个阶跃函数输入模块。 5)选择输出方式。用鼠标点击simulink 下的“Sinks ”,就进入输出方式模块库,通常选用“Scope ”的示波器图标,将其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 ”窗口。 6)选择反馈形式。为了形成闭环反馈系统,需选择“Math ” 模块库右边窗口“Sum ”图标,并用鼠标双击,将其设置为需要的反馈形式(改变正负号)。 7)连接各元件,用鼠标划线,构成闭环传递函数。 8)运行并观察响应曲线。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便能自动运行仿真环境下的系统 图1-1 SIMULINK 仿真界面 图1-2 系统方框图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应用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0-07-27T15:12:05.56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4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宋玉鹏郭红云 [导读]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伴随着运行维护的应用实践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自身也在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和系统换代升级。 宋玉鹏郭红云(河南省辉县市电业局) 摘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现代微电脑控制技术和继电保护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国家在电力建设中,大力倡导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成果结晶。是近十几年来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一次技术飞跃。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软件应用 0 引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伴随着运行维护的应用实践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自身也在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和系统换代升级。作为系统密不可分又缺一不可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下面就使用及运行实际,粗浅地谈一谈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应用问题。 1 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站继电保护领域综合应用的成果,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继电保护技术结合的产物,他归属于计算机适时控制范畴。 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保护装置的三个组成部分——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的三个部分均是由各种各类继电器为主要元件构成的,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测量部分和执行部分由集成电路构成,逻辑部分则由微型计算机(单片机)构成。一套完整的继电保护装置,无论是传统的继电保护还是新型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除了具备保护功能,都还具备测量、监视和控制功能。和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将保护部分和测量、监控部分分屏设计、分屏配置安装不同,综合自动化系统常常将间隔层中的各数据采集、监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做在一起,设计在同一机箱中,作为一个具备测量、监控和保护功能的独立装置,各装置间通过电缆网络由前置机或站控机对他们进行管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几乎全部采用分层分布单元式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采用主从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各个从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能力,解决了集中式结构中独立CPU数据处理及计算的瓶颈问题,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 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面向对象”即面向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如一条出线、一台变压器、一组电容器等)的方法进行设计。一条出线或一个间隔或一组电容器作为间隔层一个独立单元,其数据采集和测量单元、监控单元、保护单元等都做在一起,设计在同一机箱内,作为一个具备测量、监控和保护功能的独立装置。各装置作为完全独立的功能单元可以单独使用,而且各装置自身故障不影响其他装置正常工作。这种设计使得系统安装及组屏方式十分灵活,既可以分散就地安装在开关柜和户外设备附近,也可以集中组屏安装。 由于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上述硬件构成及结构特点,比之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其运行稳定,可靠行高,事件处理动作快;体积小,屏柜少,节约占地面积,可以减少控制室的建筑面积甚至将之完全取消;功耗低,减少站内电能损耗;安装调试简单、维护方便,模块化设计和插件式结构使元件制造标准化,故障查找和检修快捷、方便,有效地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2 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软件 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另一个重要差别在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所有功能,从各种工频电量的输入、测量、变换到输入量与设定值的逻辑比较再到信号或执行命令的发出,都是由硬件即继电器或集成电路来实现的,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于微电脑这一智能化元件的引入,使得保护的信号、数据处理和逻辑比较计算等功能不再单纯依靠硬件来实现,而是在微电脑这一平台下依靠软件来实现。 由于计算机语言的强大的编程功能,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几乎可以实现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所能完成的各种保护功能。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和其硬件结构相对应,有底层单元级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和站控机层的管理程序等。 对于处于最底层的监控、保护单元来说,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制成各种功能模块的程序,将之固化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有了各种功能模块程序的支持,计算机才真正能够实现智能化,具备强大的计算、分析和逻辑判断能力,因而可以实现任何性能完善且复杂的保护原理。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每一种保护功能,都有各自独立的一组继电器元件来实现,各保护之间基本不存在通用互换的可能,这是因为继电保护最重要的环节——逻辑部分的功能根据不同的保护原理需要不同方法来实现。但对于综合自动化系统来说,由于逻辑部分的功能是靠软件来实现的,所以通过编制不同的程序,就可以用同一硬件来实现不同的保护原理。这使得保护装置的制造大为简化,也容易实现保护装置的标准化。 除了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控制和各种保护功能外,有了软件的支持,计算机的存储、记忆功能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况的故障录波、故障测距和事件顺序记录等。这对电网运行事故分析和事故后的处理都有重大意义。 底层的监控、保护单元内固化的软件主要是控制和保护软件,而处于中上层的前置机和站控机则主要安装了管理和通讯软件。前置机通过机内安装的软件直接对各监控单元进行管理、监控,并采集各监控单元所控制的一次部分的运行数据。同时,前置机还担负和调度自动化的信息互传: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和电网运行数据;接受来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各种命令。站控机也称作后台机,通常是一台微型的台式个人计算机。后台机上安装的软件则为最上层的管理软件。它通过前置机来实现对各底层监控、保护单元的控制、管理和数据采集。后台机上通常还安装有模拟操作软件,通过软件对运行人员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另外后台机还可以利用其CRT屏幕来显示变电站的一次主接线图,从而取代常规庞大的模拟屏。 软件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灵魂。有了各种软件的支持,综合自动化系统才有了灵性和能动性,各种测量、监控、保护、故障及事件记录、通讯功能才得以实现。综合自动化系统才真正具备了功能综合化、操作监视屏幕化、测量显示数字化、运行管理智能化。 3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中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毫无疑问,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化程度高、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水平高、在线运行稳定可靠、处理事故恢复供电快、操作简易、维护方便、功能强大的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国家电网建设和改造的进一步深入,随着国家在电网建设中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综合自动化系统将作为变电站的“标准配置”在越来越多的新建和改造变电站中得到应用。但是要使这一高新技术产品在变电站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教学目的: (1)建立动态模拟的概念,能编写系统的微分方程。 (2)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求法。 (3)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电路或系统动态结构图的求法,并能应用各环节的传递函数,求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4)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电路或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的求法,并对系统结构图进行变换。 (5)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会用梅逊公式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6)通过本次课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牢固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典型环节及传递函数; (4)掌握系统结构图的建立、等效变换及其系统开环、闭环传递函数的求取,并对重要的传递函数如:控制输入下的闭环传递函数、扰动输入 下的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能够熟练的掌握; (5)掌握运用梅逊公式求闭环传递函数的方法; (6)掌握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的定义和组成方法,熟练掌握等效变换代数法则,简化图形结构,掌握从其它不同形式的数学模型求取系统传递函 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源网络和无源网络微分方程的编写;有源网络和无源网络求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求法;由各环节的传递函数,求系统的动态结构图;由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对系统的动态结构图进行变换;梅逊增益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举典型例题说明微分方程建立的方法;求高阶系统响应;求复杂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对复杂系统的动态结构图进行变换;求第K条前向通道特记式 的余子式 。 k 教学方法:讲授 本章学时:10学时 主要内容: 2.0 引言 2.1 动态微分方程的建立 2.2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2.3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2.4系统的结构图 2.5 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实验一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第五章仿真及实验 第一节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 2掌握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及反馈环节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由整流变压器、晶闸管整流跳水装置、平波电抗器、电动机-发电机组等组成。 在本实验中,整流装置的主电路喂三相桥式电路,控制电路可直接由给定电压Ug作为触发器的移相控制电压Ua。改变Ug的大小即可改变控制角a,从而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以满足实验要求。实验系统的组成原理如图5.1所示。 三.实验内容 1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总电阻值R。 2测定晶闸管直流系统电路电感值L.. 3测定直流电机-直流发电机-测速发电机的飞轮惯量GD的平方。 4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Td。

5测定直流电动机电势常数Ce和转矩常数Cm。 6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m。 7测定晶闸管触发及整流装置特性Ud=f(Ue)。 8测定测速发电机特性Utg=f(n)。 四.实验仿真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如图5.1所示。该系统由给定信号、同步脉冲触发器、晶闸管整流桥、平波电抗器、直流电动机等部分组成。图5.2势采用面向电气原理图方法构成的晶闸管直流系统的仿真模型。下面介绍各部分建模与参数设置过程。 1.系统的建模和模型参数设置 系统的建模包括主电路的建模和控制电路的建模俩部分。 1)主电路的建模和参数设置 由图5.2可见,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由三相对称交流电压器、晶闸管整流桥、平波电抗器、直流电动机等部分组成。由于同步脉冲与晶闸管整流桥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通常作为一个组合体讨论,所以将触发器归到主电路进行建模。 2)三相整流桥时,桥臂数取3,A,B,C三相交流电源接到整流桥的输入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