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30.云海日出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30.云海日出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30.云海日出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30.云海日出教案

关于日出的经典句子 日出日落的句子

关于日出的经典句子日出日落的句子 1、日出好象个刚刚睡醒的娃娃一样,在天的边际。 2、沿着丽江古城的青石板路踽踽独行,尽管身边喧嚣熙攘,但当听着脚板与青石的叩叩声时,心中是无比宁静的。只想一辈子都住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像是远古的生存方式。哪怕艰苦,哪怕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然而只要能与这石板路、青石桥、清澈流水为伴,天天微风拂面,柳丝飞动眼前,就已经无憾了。 3、雨后霓虹,云海日出,春日繁花,人世间的美景大都难以拥有,不过驻足时,曾经历过的美丽已经足够了。笛音清灵,和着牧女的歌声直冲云霄。孟九眉眼间的痛楚仍在,面上却是带着一个浅浅的笑。纵是情深,奈何缘浅,但……不悔……相思。 4、"每天我都有一个梦想,让你收到我的祝福,心里会开心快乐,一天的烦恼可以消除,睡觉熟得像猪,甜蜜如乳,一早醒来,得见美丽的日出.晚安,让梦开始进入." 5、他用手拢着那火苗,指缝间透出朦胧的红光,仿佛捧着日出的薄薄微曦。 6、从我们相识相知,到我的一颗心暗许于你,每一天都是最美的诗篇。想陪你看日出日落,想陪你等花开花谢,想陪你望云卷云舒,一生一世一辈子,好吗? 7、山峰像英雄的脊梁,几千年的风雨冲刷依然坚韧顽强,山峰像诗人的眼眸,深情的凝望每一轮日出,山峰像老人的掌纹,

一纵一横都饱含时代的沧桑。 8、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也许不是你本来想走的路,也不是你本来想登临的山顶,可另一条路有另一条路的风景,不同的山顶也一样会有美丽的日出。青春正能量早安励志心语 9、在一阵催促之中,我们一家人整装出发,驶向海边,去看那据说无比壮阔的日出。 10、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11、对于突然情况,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厄运就会象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你生活的海岸上忽起忽落拍打不绝。相应地,高潮和低潮、日出和日落、富有和贫穷、快乐和失望,都将应时而生。 12、人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13、烈日炎炎金光万丈日出日落 14、别驻足,梦想要不停追逐,别认输,熬过黑夜才有日出,要记住,成功就在下一步,没有退路。 15、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黄山除五绝外,瀑布、日出和佛光,也是十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关于看日出的经典说说 日出说说的句子

关于看日出的经典说说日出说说的句子 关于看日出的经典说说1、日出时,努力使每一天都开心而有意义,不为别人,为自己。 2、过去了的事,那么就让它随风而散吧。人生都是不得已,每一个日出日落,每一次花开花谢都是不忍落泪的沧桑,于是就有了许多无奈。智慧的人在这上悟,愚蠢的人在这上怨,不管你是爱是恨,是哭是笑,生活依然继续。 3、生活的烦恼,不必挂怀;人生的忧愁,不必留恋;性命的打击,不必铭记;岁月的无情,不必伤感。坦然的应对每一天的日出日落,愉悦就会时刻在你身旁环绕! 4、想和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看日出日落,和你一起收集浪漫的气息 5、我坐在椅子上,看日出复活;我坐在夕阳里,看城市的衰落。---《鱼》 6、一份简单的爱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同享受每天清晨的阳光,微风,雨露,黄昏。真正美丽的风景,是不需要停留在回忆里的;当你觉得幸福的时候,不管你看到什么样的风景,都是美丽的,就 7、虽然我表现得好像我不在乎,其实在我心里比你想象的还要在乎。我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遇见一个优秀的你,总会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每一次日出,一直陪你到人生落幕。

8、生活的烦恼,不必挂怀;人生的忧愁,不必留恋;生命的打击,不必铭记;岁月的无情,不必伤感。坦然的面对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幸福就会时刻在你身旁环绕! 9、她鼓足勇气,微笑着大声说,我爱他,就算你是陆流或是赵流孙流钱流李流都一样,当着你的面,我也敢说我爱他。他身边有我没我,我身边有他没他,都一样。我嫁我的,他过他的,可谁还能阻拦谁那点爱好。她说,我爱他。你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罢,就算我出局,在我的心中,盖着一座铜雀楼,里面锁着我的言小乔,那也是我的美人儿,我的未亡人,不是你的。虽然,日出之时,梦散,我渐渐将他忘去。 10、不同傻子争辩,否则就搞不清谁是傻子了。 11、这个一无所知的世界,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学会享受生活!人生就像是迷宫,上半生寻找入口,下半生寻找出口。人生像阳光,上半生如日出东方,冉冉上升光芒四射,后半生如夕阳西下,渐渐下落暗淡光芒。 12、错过了日出可以等待,错过了美景可以在来,错过了流星可以等待,错过了爱情却不会回来!珍惜身边的人,特别是你爱的和爱你的人。 13、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 14、这一辈子,至少要有一次坐在海边,耐心的等待日出日落. 15、他在我这里下了一场雨,从此我这再无云开见日出。 16、一天中,太阳会升起,同时还会落下。人生也一样,有

四年级语文29-30课练习

四年级语文29~30课练习 姓名:班级: 一.我会正确拼写。 bǎi fābǎi zhòng 1. 奥运赛场上,射击运动员( )的枪法,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cháng wèi jìtāng yào 2. 这几天我的( )不好,医生给我开了几( )( )。 二.查字典,填空。 1. 当我们不知道“蕃”的读音时,可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查( )。“蕃”在字典中有三种读音:bō、fān、fán。在“吐蕃”一词中读( )。 2. 用音序查字法查“鱼刺.”的“刺”字时,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字典中“刺”有以下几种解释:①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②刺激;③暗杀;④讽刺;⑤像针一样的东西。在“鱼刺”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刺绣”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 三.选字填空。 鹊雀 喜( ) 麻( ) 扁( ) 鸦( )无声螳螂捕蝉,黄( )在后 彩采菜踩 早晨,妈妈出去买( ),姐姐去山上( )茶,我在家拿起( )笔画画,谁都没时间理( )小花猫。 四.选词填空。 注视观察容易轻易 1. 纪昌睁大眼睛,着梭子来回穿梭。 2.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留心周围的事物。 3. “射箭能手”的称号可不是得来的,要靠勤学苦练。 4.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显示自己的高明。

五.读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唐朝皇帝的女儿文成公主,( )漂亮( )聪明。 2. ( )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 )要去看看。 3. ( )蔡恒公不听扁鹊的话,( )病死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 1.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1)纪昌( )地盯着小虱子。 (2)练到后来,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眼里大得( )。 2. 缩句。 每匹小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3. 修改病句。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亲切了。 七.读句子,完成填空。 1. “蔡恒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恒公听了非常不高兴。”“蔡恒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这几个句子写出了蔡恒公心里的变化,他对扁鹊的态度由( )→( )→( )→( )。 2.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恒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恒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恒公病死了。” 这几个句子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有( )、( )、( )、( ),虽然蔡恒公不听劝诫,但扁鹊还是一次次来提醒他,可见扁鹊是一个( )的人。 八.我爱看书,我爱积累。 这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寓言故事。我了解到:寓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考考你,将下列寓言故事及蕴含的道理连一连。 《纪昌射箭》舍本逐末 《扁鹊治病》持之以恒 《买椟还珠》以偏概全 《一叶障目》防微杜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豆沙镇中心完小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始坚持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二、指导看图。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三、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登泰山看日出小学生作文10篇

登泰山看日出小学生作文10篇 泰山的美丽景色让人向往,不愧是五岳之首。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登泰山看日出小学生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登泰山看日出范文一 泰山是五岳之首。它不但历史悠久、风景优雅、碑刻众多而引人入胜,同时还因它日出的景色奇美、形态各异、变化多端而闻名于世。 泰山那继而天空的云朵,赤紫交辉,瞬息万变,有的象万马奔驰,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凤凰展翅,有的象孔雀开屏……但见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云霞雾霭相映,岚光宝气闪烁。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起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 在晴朗的早晨,站在泰山之巅举目远眺,幸运的话您会看到:东方的天空,随着繁星渐没,天空的颜色先是灰蒙蒙的,继而由灰变黄、变红、变紫,渐渐地在地平线附近裂开一条缝隙,一会儿,缝隙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宽,同时越来越亮,几道霞光射向天空,忽然一弯金黄色的圆弧,冲破晨曦,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啊!太阳!太阳出来了!您看它,开始的时候多么像一轮金黄色的弦月,镶嵌在地平线上,然后慢慢变成扁圆形。宛如一盏巨大的宫灯,悬挂在东方的天边。此时,如果恰有一望无垠的云海,景象就更为壮观:天上霞光万道,红云朵朵,下边连绵云海,万顷波涛,色彩斑斓。初升的太阳,随着饱览这一瑰丽景色的旅游者的呼唤声,若隐若现,若明若暗,翩翩起舞,

冉冉上升。 为了观赏泰山日出,国内外游客常常不惜长途跋涉,千里迢迢、万里迢迢慕名而来。 登泰山看日出范文二 云海日出是泰山奇观日出之一。 今天这一大早,我们4:30就起床了,随着观日出的人群,来到了观日出的最佳位置——日观峰。抬头一看,这看见星星和月亮在夜幕中闪闪烁烁。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条朝霞。哦!在夜幕中那团黑色的“雾”,原来是云海。我们在海拔1454米的泰山顶峰,云还在我们的下方。 突然,听见有人喊道:“出来了,出来了。”我定睛向东方一看,那不是真正的日出,而是太阳出来请在云层处形成的倒影。 大约在5点左右,真正的太阳出来了,天空中的红色朝霞变成了粉色,还有蓝色,偶尔号有一点点紫色。太阳也露出了半边笑脸,那气势是雄伟而壮观。 头顶上的云是蔚蓝蔚蓝色的,脚下还是灰蒙蒙的云海,我们站在云海之上,真有种神仙的感觉。再看看我们的周围,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渐渐地,东方的太阳已升起了好高,顿时光芒万丈,好一幅美丽的图画。 云海日出,我看到了。 登泰山看日出范文三 今天,我和妈妈、姥姥一起去爬泰山。等我们爬上泰山,已经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峨眉金顶四大奇景:日出云海佛光圣灯

峨眉金顶四大奇景:日出云海佛光圣灯 峨眉金顶 峨眉金顶与峨眉顶峰的万佛顶相邻,海拔3077.96米,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 最近很忙的杜甫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也有诗云: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峨眉山是祖国的名山之一,出色的植物公园,卓越的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展览馆,休养和避暑胜地。天下皆知:“峨眉天下秀”。秀,是出众,是独拔之意。峨眉正是这样一座高山,坐落在川西平原的边缘上。独拔而起,高出众山之上,拔海三千零五十米。巍峨的峨眉山的金顶,是这座名山的绝顶,东临悬崖,削壁直下平地,自平地到金顶约二千六百米。虽然一路都铺了石级,直上,有九十华里,曲折盘旋而上,则有一百二十华里,上金顶,也就够你上的了。 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金佛是峨眉山的标志,不到金顶等于没有到峨眉山,到金顶不拜金佛是一生的遗憾。金顶是峨眉山景点和寺庙的汇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普贤行愿和人们美好心愿的融合。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矗立在金顶,集天地灵气,映日月光辉,俯世俗百态,圆众生心愿。典雅优美的普贤端座于白象和莲花座台上,端凝、悲悯、祥和,四方云雾飘浮缭绕着佛身,当太阳的霞光照在佛像的宝顶上时,无数的祥光瑞气从金佛上反射出来,为云海镶上了瑰丽的金边,震撼着芸芸众生的心灵,使得善男信女,莫不跪服仰望,顶礼膜拜。面对金佛,修的是心,得的是福,圆的是人们所有的心愿。 日出

日出 金顶黎明前的天空是美妙的。东方,墨紫墨紫的太空,天地一色,逐渐地,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托着三两朵金色镶边的彩云,预示着一个辉煌的白昼即将降临。彩云下,空旷的紫蓝色的天幕上,一刹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上升,逐渐变成小弧、半圆;变成桔红、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圆圆的红日嵌在天边。日出,因气象条件和季节的不同而千姿百态,差异极大。天气晴朗时,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可观赏到壮丽日出的全过程;或天边有云气,待见日出时,已是脱离地平线的一轮红日;或云层弥漫,则有时仅能看到朝霞、云海。 伴随着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峨眉山宛似从头至脚逐渐披上金色的大氅,呈现出它全部的秀美身姿。此时此刻,天上地下变成金色的世界,象征着“早晨是黄金”之意不陟高寒处,安知天地宽。 在日出时的金顶,可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东面,千山万岭似一座座山水小盆景;峨眉平原的尽头,青衣江、大渡河似两条白练环绕,汇合于隐约可见的乐山城。东北和西面,晒金山、大小瓦屋山方正横卧;银妆素裹的大雪山,起伏绵延,耸立于众山之上,在初升旭日晖映下,变化成一列粉红色的巨型缕花山石玉雕。 云海 云海

同步阅读:云海日出-530d

云海日出 到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云海日出是不可多得的美景佳境,我早就盼望着能一饱眼福了。 在黄山流连的几天里,最使我难忘的,是登上海拔1700多米的清凉台,观看云海和日出。 东方开始发亮了。一大片白光从夜幕的边缘泛出,远山近岭现出了模糊的轮廓。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那就是云海。只见云雾像棉絮,似轻纱,飞来荡去,盘旋缭绕在山峰间。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浪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似风墙林立,光怪陆离,景象万千,把黄山点染得带有几分仙气。真是动中含静,静中有动,变幻莫测,叫人难以言说。 然而,更美的还在后头呢! 一会儿,朝霞像一个俊美的小姑娘,从黎明的白幕后飘了出来,抖开了她的新装:橙红艳丽,缤纷灿烂,像一幅悬挂在天边的织锦。远处山谷中的白雾蒸腾而上,天上的彩云飘荡而下。白云、彩霞、银白色的天空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奇异的金色世界! 天已经大亮了,太阳还没出来。我们焦急地等待着。太阳像一个永远也梳妆打扮不完的新娘,迟迟不肯露面;看日出的人们则像迎亲的队伍,焦急地盼望着,眼光射穿了淡淡的云雾,在东方最鲜艳的那片朝霞中寻觅着。生怕一眨眼,太阳就会突然从云层后面蹦出来。 蓦地,从海空交接处绽露出一个椭圆形的红色光点。一瞬间,红点又变成了圆弧,弯弯的。圆弧很快上升,变成半圆、大半圆。最后,在五彩缤纷的朝霞簇拥下,一轮晶莹剔透的胭脂色的朝阳腾空而出,在橙黄色的天幕上徐徐上升,像一个悬挂在天空的赤色玛瑙盘,鲜红欲滴,艳丽无比,望之使人心神飞扬。这时朝霞渐渐隐去,浓雾霎时变得稀薄了。我眨了一下眼睛,再看时,就见太阳脱下了美丽的红衫,换上了金碧辉煌的新装。 太阳把金光射向了千山万壑,峰峦山冈闪烁着五彩光芒。太阳把金光射向了厚厚的云海,轻柔如绢的乳白色的云烟被染成了红色,袅袅地向四周飘散着,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下载)

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下载)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20分) shāng xīn chū hàn guǎng chǎng yāng miáo fēng chēlù biān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奶(_____)抬(_____)校(_____)第(______) 极(_____)始(_____)咬(_____)梯(______) 三、读一读,连一连。(10分) 一块老人认认真真地过年 一把西瓜急急忙忙地说话 一片小刀开开心心地写字 一位树叶吞吞吐吐地走路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10分) 好奇奇怪

1. 彩色棉花的介绍引起了我的(__________)。 2.这件事让我觉得(____________)。 喜欢喜爱 1.鲜花张开笑脸,是那么惹人(__________)。 2.爸爸最(__________)下象棋了。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例:他把小鱼捧回大海里。 小鱼被他捧回大海里。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谢意。 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 例: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_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阿里山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被誉(yù)为三大奇观。 在晴天的破晓时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观赏云海,确是赏心乐事。游人只见云海茫茫,瞬(shùn)息万变,时而像连绵起伏的冰峰从山谷中冒出,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从天外滚滚而来……难怪阿里山的云海被列入“台湾八景”。观日出的地点则以祝山为妙。祝山海拔仅次于塔山,为2 480米。黑夜退去,天空呈鱼肚白,之后先现出一丝红霞,慢慢变成弧(hú)形、半圆、大半圆,越来越红,越来越亮。一轮红日先从云海边上升,再从山顶冒出,光芒四射,煞(shà,很)是好看。1.文中“瞬息万变”正确的解释是( )。(填序号) A.变化的速度很快B.变化又多又快 2.阿里山的三大奇观是____、____和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30课文成公主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xx30课文成公主 进藏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30课《文成公主进藏》课文 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在今天的西藏一带。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搅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即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 唐朝皇帝接见了吐蕃的使臣,想试一试他的智慧。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使臣看过每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 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唐朝皇帝见这些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心里很高兴。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来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

线上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

石店镇中心学校三年级语文下册 线上教学计划(2.10-2.17)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带四年级语文。部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欠佳。作文能力薄弱。本学期将在字词方面多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1、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 内容。本册要求学会180个字,会认75个字。 2、具体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宿、徐”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4.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诗中蕴含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1.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诗中蕴含的情趣。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备课 学生网上学习课文、搜集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1、古诗词三首 板 书 设 计

2、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会认“构、冠”等10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构、饰”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尝试给课文配画,并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3.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积累、品味优美语言,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给课文配画,并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 教师备课 学生网上学习课文,搜集大丽菊、纺织娘等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3、天窗 教学目标 1.会认“慰、藉”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卜”的读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慰、藉”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什么是天窗,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备课 学生网上学习课文,搜集作者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3、天窗 板 书 设 计 2、乡下人家

云海作文

云海作文 篇一:云海日出 蓝蓝的天空,蓝蓝的海,绿油油的草地,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些每天早上看到的景象,使我心情很愉快。 今天爸爸、妈妈陪着我欣赏了照片,其中有几张照片让我很好奇。我问妈妈:“为什么太阳公公会在棉花糖上面?”,妈妈说:“那不是棉花糖,是一团一团的云积成的云海。”我又指着一张照片问妈妈:“为什么山变成白色的,山老了吗?”妈妈笑着说:“那是盐堆积成的山,叫做盐山。”真是奇特又漂亮的景象。 黄昏时,妈妈告诉我,早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的风景名胜,五指山的云海和日出远近驰名,是观光客指定必游的景点,还有布袋沿海雪白壮观的盐山,也是让人留连拍照的好地点。原来,不仅可以看到大海,还可以到山上去看日出时美丽的云海。 篇二:云海 沿着路,我坐在车上望着左边有山、右边有水的美丽景观,这就是都市中看不到的峭壁之美。 暑假时的神农架林区公路还很美,沿着路往景区走,整台车子被量而自然的景观包围着,停下车来,往山的下面看云海,一片雪白,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在灰濛濛得天色中,我沉迷在云海中,忘了时间。云海中,云紧凑在一块儿,见不到山下的人们、山下的汽车和旅馆,只看到单一而纯洁的云海,隐约的移动着,它们像是一体的,没有分开、没有留缝隙、紧密的排列。 往远方望去,弥漫的雾气中,海天一色,轻轻的望着连着天的海,远方一条不明的线,让天和海看起来既像隔开、又是连接的,虽然知道不真实,但还是幻想起那些童话故事,忘了自然老师说过为什么天和海是蓝色的、为什么海天一色,沉迷在美景之中,静静的望着,想像美好的世界,这儿就是世外桃源。(中国作文网wWw.t262) 沉迷壮丽景色中的我,被“拉”回车上,眼睛依然离不开,车子开得好像特别快,我向每个我看到的风景依依不舍的道别,而那些林区公路的峭壁之美,在今天,或许只能当回忆了吧? 篇三:黄山的云海_400字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有机会看看黄山的壮丽景观。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享誉古今。这次黄山,就是想亲身体验一下这美不胜收的云海。 要想看云海就要到海拔1864。8米的莲花峰顶上,在太阳的光线渐渐弱了的时候,向远处眺望,那白白的“雾”就是那一望无际的云海。它是那样白,白得像雪花,像梨花的花瓣,一尘不染、纯洁无暇。它是那样轻,轻的如烟如雾、如尘,像飞舞的蝴蝶,像飘在空中的花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