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海日出》教学设计

《云海日出》教学设计

《云海日出》教学设计
《云海日出》教学设计

《云海日出》教学设计

邵阳市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黄娟

一、教材分析

《云海日出》是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课文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现了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云海日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优美凝练,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略读课文的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文中出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已不陌生后,但实际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比喻用得恰当、生动、优美,尚须多加点拨、练习。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说写练习,以提高其整理材料、组织语言和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

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

爱美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五、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单元回顾,启发谈话: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江南第一楼》作者按游览顺序,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瑰宝——岳阳楼;《小城凤凰》画家黄永玉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古镇凤凰的美景,那么今天的课文,作者又将怎样为我们再现黄山第一奇观云海日出呢?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读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关注生字生字词,读准字音,疏通课文。

出示下列词语,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崎岖轮廓黎明

织锦绽露弧形

跨上去缤纷灿烂

橙红色晶莹剔透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以开火车的方式轮读,并进行词语积累。

3、借助阅读提示——课后习题,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云海、日出)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请找出描写云海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1)欣赏黄山云海图。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2、合作学习“日出”

(1)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同学以导游的形式介绍黄山日出的变化。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3)指导朗读: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4)根据提示尝试背诵日出的段落。

(5)给画面配音的方式,再次试背。

(四)探究写法,学以致用

(1)小组内讨论:作者如何表达出云海日出的奇异与壮美?

(2)作者准确的用词,生动的描绘,把日出时的壮观描绘得淋漓尽致。你能像作者那样,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写下来。

(五)安排作业,拓展积累

1、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图片,配上解说词。

2、把下列词语抄写在摘抄本上,并试着再写几个。

明晃晃光闪闪清风习习云烟袅袅

白茫茫亮闪闪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六)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壮美)

云海:……像……似……

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排比、比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